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茶餘飯後小組

茶餘飯後小組

茶餘飯後小組

茶餘飯後小組是一個由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組成的小型社交團體,通常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聚在一起喝茶或吃飯時組成的。這個小組不一定有固定的場所或時間,但大家會不斷地分享彼此的生活經驗、感悟和知識,互相學習與交流。

在茶餘飯後小組中,參與者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經驗,也可以聽取別人的看法和建議。通過這種交流,可以促進思想碰撞和文化交流。同時,茶餘飯後小組也是一個建立友誼、減輕壓力的好地方。

茶餘飯後小組有著各種各樣的形式和內容,比如文學小組、電影小組、旅行小組、烹飪小組等等。無論是哪種形式,都可以讓參與者之間更加親近,加深彼此之間的情感聯絡。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成果簡述是什麼意思?

和諧發展的班級文化建設研究

成 果 簡 述

(省第三屆教學成果二等獎,市第二屆教學成果一等獎)

承研單位:眉山車輛廠中學

主研人員:陳雄,楊志強,宮佩軍,劉 慧,王 蒙

問題的提出

是“能人治班”還是“文化育班”?

每年的春夏之交,街頭巷尾,茶餘飯後,一年一度的孩子升學擇校問題總能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總能聽到家長們如是的聲音:為孩子選擇一所好學校不如選擇一位好班主任。這樣的聲音折射著什麼樣的教育問題?

家長們都希望把孩子送進任小艾、魏書生等優秀班主任的班級,但從我國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的現狀而言,象任小艾、魏書生等優秀班主任畢竟是稀有資源,那麼那些選不上所謂好班主任的孩子怎麼辦?是家長“千方百計”去擠破門檻?還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其實那些選中了“好班主任”的孩子是否就一片坦途?倘若“治班能人”因為工作升遷、身體健康等原因中途突生變故,這班的孩子又怎麼辦?是否全班學生都極度煩憂自己儼然成了無孃的孩子,別的老師作了新班主任,抑或就成了後孃養的?

現實中,一位優秀班主任的門檻外總是湧動著無數雙學生和家長期待的眼睛,一個普通或者是平庸的教師(即使他也是合格的)卻常常要面對門可羅雀的尷尬。這樣一些問題該引起我們怎樣的反思?師資隊伍的個體反差如何消除?一般我們多是通過努力提高教師素質來解決,但囿於自身的侷限,絕大多數教師終其一生,都很難成為象任小艾、魏書生那樣的優秀班主任。那麼班級發展的均衡性又如何保證?從邏輯上說,將一個團隊的命運繫於一人之身,本身就是一種極具風險的認識,這種“能人”治班的方式又如何確保學校教育管理的整體水平?

另一方面,我們也總能聽到這樣一種來自學生的聲音:我要是遇上某某老師就不會是這個樣子了。然而,遇上影響力超強的老師對學生的成長是一種幸事嗎?創造力強的老師教出的學生創造力就強嗎?

一位優秀的班主任可以憑藉其超強的人格魅力和豐厚的學養最大限度地消除個人威權在管理中的負面作用,但這種魅力和學養本身就是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個人威權確立的手段之一,這種環境下,課任教師和班級中的學生很難全面介入到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更難主動地發揮其個性化的作用。難道好老師就是能夠讓學生“聽話”的老師嗎?一個優秀的班級應該關注每一個班級成員(所有師生)的管理訴求,以此來修正班級管理的策略,提供班級成員更多管理方式的選擇,從而在實踐中鍛鍊班級成員的管理能力,形成真正的班級精神。

因此我們主張:

決定一個班級是否優秀的標準不在於是否有一個優秀的班主任,而在於是否具有一個積極、健康、有指導性、提升力、個性化的可以持續、能自我優化的班級組織形態,這就是我們力圖構建的和諧發展的班級文化。

我們要能依靠一種和諧的班級文化而不是某一二個能人來保持班級管理的底線水平。要能讓班級中所有的成員(包括每一位課任教師和學生)真正在共同搭建的班級這一舞臺上唱出自己的聲音,充分發揮每個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實現各課任教師的協同管理。在充分體現教師個體管理風格的同時,充分體現學生的管理訴求,建立一個具有個性化、有自我生成能力的班級,使之成為班級每個成員(所有師生)終身不竭的精神力量。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執政理念,這無疑是市場經濟轉型期的時代最強音。順應這一歷史發展的新趨勢,我們越發意識到構建和諧發展班級文化的必要性、新穎性,從而進一步激發了我們勇探新路的決心和挑戰未來的信心。

主要研究措施

一、班級文化建設的內容

班級文化是班級師生通過教育與教學活動所創造和形成的精神財富、文化氛圍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它是班級師生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的反映,是班級整體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班級文化從顯性形態看,即班級環境氛圍也就是物質文化,從隱性形態看即班級發展運作機制也就是制度文化,從潛性形態看即班級成員心理狀態也就是精神文化,因此對班級文化建設我們著重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組織建構

班級是一個生態系統,也是一個“有生命”的組織,其健康成長鬚有和諧的組織結構。我們一方面結合班組成長的規律,另一方面根據實驗班級具體的師生實際情況,在班級組織建構上採取了下列主要措施:

從教師層面,實行了科任教師“分工協作、輪值”的協同管理。即全班所有課任教師根據其不同的個好及專業特長,結合整個班級建設的內容分專案(如:班幹部培訓、學習指導、生活指導、激動指導、理諮詢等等)負責指導及輔助工作,集體參與班組建設,定期與班幹部、學生代表或全體集體討論決策。取消了一人班主任制度,實行了班輪值。

從學生層面,實行了學生班委“競選輪值、在野監督”的自主管理、全體學生“提案合議、招標負責”的民主管理。

班級學生核心管理人員通過競選產生實行組閣制與任期制,下期候任班委為“在野”班委發揮監督職能。其他學生對全班事務按專案自主申報參與班級管理與建設;同時全體同學通過班級建設提案在班級發展大會上以合議形式確定,共同呵護班級成長,共同推動班級發展。

附:

班級提案合議制的形成及其作用

剛建班的時候,我們向學生闡發了建立班級民主管理機制的理念,學生聽了很興奮,參與班級事務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很大程度的調動起來。但一到實際運作中,卻依然不知如何操作,通過競選產生的班委工作熱情很高,但遇事還是習慣於向老師直接請示彙報,把問題交給老師來解決和處理,即使有時候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有意或無意的希望老師來擔負起最後的決定權,這一方面是他們在傳統班級管理模式下養成的習慣使然,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們的教育長期以來缺乏對學生主動性、創造性、責任感和處理實際事務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我們意識到班級還缺少一套完善的機制保證全班所有學生都可以自由的表現他們對班級的期待和訴求,另外,雖然分工招標的方式讓更多的學生進入到班級事務的管理中,但卻一直沒有尋找到一套科學合理的機制,保證他們在工作中加強彼此的溝通、交流、認同與合作,班級的凝聚力也可能因此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開始逐步有意識的淡化老師在班級事務處理過程中的作用,努力把學生推向管理的前臺,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對班級管理的意見和建議,但這種方式始終沒有解決保持學生建議班級事務的熱情。有一天,黎源同學找到老師,提出關於在班級評比中班委不實行工作加分的建議。我們覺得這個建議很好,就提示他,把它寫成一個關於修正班級評價制度的提案,拿到班級由同學公決。一開始,他還不知道怎麼來寫提案,老師就和他一起在網上搜索了一些提案樣本,以做參考,第二天,他就拿來了一份非常標準的提案,提出了許多合理化的建議,而且他還主動找了幾個同學簽名。我們敏感的意識到這可能是班級新建立起來的一個突破口,就找了幾個同學和他一起修正了提案的內容。在商量的過程中,任豪同學靈機一動,提出來為什麼不可以做一個建立班級提案制的提案呢?老師馬上對他這個很有創意的想法進行了表揚,第二天,他們把做好的兩個提案一起提交給班級全班同學進行了公決,兩個提案都順利得通過了。我們趁熱打鐵,又讓大家一起確定了提案的收集人、公決的時間,通過公決的標準,最後大家決定每個提案只要有5個同學簽字贊同就可以提級全體大會討決,每月的最後一個班會為提案的固定公決時間,在全班55個同學中,有35個人贊成,該提案就獲得通過。這項制度制訂以後,得到了全班的廣泛響應,一週之內我們就收到了十幾份關於班級建設的提案,但是過了兩個月以後,大家紛紛發現,提級大會討論的提案很多,但真正通過的很少,這一方面是因為一部分同學的提案確實考慮得不夠成熟,另一方面要找到35個同學舉手贊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一些同學提案的積極性明顯受挫,還有一些同學因為自己的提案不能得到通過而產生了一些怨言,一天,任豪同學突然找到我問:“我只要找到35個同學在我的提案上簽字,不需要再放在班級大會上來公決是不是也行?”我不假思索地說:“當然了,道理是一樣的嘛。”晚上回到家,重新回過頭來想白天的這一次談話,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可能犯了一個錯誤,這樣的操作程式有可能引發班級中的一些不安定因素,但是,我又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制度的確存在著一個漏洞。果然,第二天就開始有同學拿著自己的提案而直接到同學當中進行宣傳,其中有一個提案是關於裁撤部分班委幹部的,這些學生以宋代的冗員和官僚為理由要求減少班級管理人員,實際上如果認真地分析這個提案的理由是不充分的,因為,班級管理幹部其實並不是,而是志願者,二者是根本不能類比的。但是,一些學生出於與提案者關係,或沒有認真的思索,很快地在提案上籤了字,這份提案迅速就有超過35個人簽字,班級的一些學生幹部的積極性受到挫傷,班級之間陡然分作了兩個陣營,氣氛非常緊張,我們很快意識到這個事情處理不好,很可能造成班級體的,如果這種狀況繼續下去,可能一些不合理的或者說帶有某種偏向性和情緒化的提案今後都可能在班級順利地通過,給班級管理帶來傷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果斷終止了這種集體簽名式方式,明確要求所有的提案都必須放在班級大會上來公決。果然,一些簽名人數遠遠超過35人的提案在真正舉手公決時卻沒有獲得必需的票數,一些不合理的提案沒有得到通過,我們鬆了一口氣,認為這也算亡羊補牢了。但是我們很快發現,在這一次風波中,表現積極的一些學生開始顯露出很強的不合作性和情緒化,我們意識到,這是學生狹隘的民主觀在起作用,他們憑著自己對民主的初淺認識,武斷地認為自己的意見得不到認可就視做不民主,認為提案公決制形同虛設,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暗暗地表達著自己對班級管理制度的牴觸。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利用自習課和班會課的時間加強了對學生的引導,提醒他們樹立正確的民主觀,我們向學生介紹了民主制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民主制的優越性,民主制不可避免的弱點以及一些民主制國家的民主化程式,經過教育和引導,這些學生牴觸情緒得到了疏導,但我們還是很清楚,如果班級實行的只是一種簡單的提案制和公決制,這個問題實際上仍然沒有得到解決,正在這時候,最先提出以簽名代替公決的任豪同學又找到我,主動地指出全員公決給班級帶來的一些不合諧因素,他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借鑑一些國家的分州選舉制,通過二次集中的過程來推進班級民主建設,我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大膽的創意,我們又找了幾個同學來共同商議,最後形成了提案合議制的一個基本思路,即把全班55個同學分成11個小組,每一份提案先經過各小組的討論集中,形成小組決議,然後再由小組負責人來代表本小組投票,根據多數票形成班級決議。這個方案立即得到全班同學和老師的廣泛贊同,在班級大會上,有同學提出老師也可以佔2票,於是,提案13票合議公決的形式得到了正式通過。我們把這種形式叫做合議公決制。

這種新的班級民主管理形式使學生在全班公決之前,就有一個民主集中的過程,在小組討論,他們的意見得到了充分的表述和相互錘鍊,同時通過討論,也學會了尊重別人的意見和從集體利益出發對自己的意見適當的妥協,也學會了在保留自己意見的同時服從於集體的決議。

提案合議制的形成經過是對全班師生制度創新能力的一次考驗,也是一次有效的集體教育,它在協調全班意見和正確處理集體成員之間的關係上取得的成功,讓我們更堅定了制度要從學生中來,服務於學生的決心。此後,很多的班級管理制度都來自於學生的原創,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寬容和理解別人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都得到了鍛鍊、提升和強化。

2、制度建設

班級制度的產生不是來自外部強加,而是源自班級內部自我生成。

班級各項制度的建立、完善與創新是建構和諧班級、凝聚班級人心的根本保證,依據學生特點和班級人員構成的狀況,我們結合班級組織建構,努力進行班級管理制度創新。

班級自律制度:

從個人自律方面,創立了“我形我塑”示範崗。全體學生輪留參與,通過每週4名同學把自己的“我形我塑”宣言(著重針對自己存在的兩點不足或毛病以及改進措施與目標),公示於班級宣傳欄,其餘師生共同監督幫助,週末評議鼓勵,以實現個體顯著進步。

從集體自律方面,在班內生成並運用班級公約,以此激勵全體同學互幫互助,互查互糾,逐步形成一種從他律到內心自律的自我管理價值觀念。

班級評價制度:

從階段評價角度建立了班級先鋒制度。每月由班委會提名4名候選人,由全體同學公選出2名班級先鋒,將其先鋒事蹟公展於班內文化牆上。充分發揮榜樣作用,以此激勵全體共同進步。

從終級評價角度建立了信譽積分制度。對全體同學校內生活的諸方面表現,給予信譽累計積分,相互競爭,同時輔以必要的獎懲制度。

班級獎懲制度:

信譽積分越高,在班內便享有“班級銀行”借款、班級外出考察學習機會、班級圖書選購權利等更多福利。如:“購書獎勵”,即表現出色的學生由班費提供一定購書金許可權,由學生自購圖書,並先享用一定時間,後充實到班級圖書櫃。既激勵了學生,對擴充了班級圖書角。

對屢犯錯誤的學生,則由其自選承擔一項班級建設工作為大家服務——義務獻工,根據工作成效折償一定的信譽扣分。

3、精神培育

如何將靜態的班級背景發展成動態的教育力量。如何將班級系統諸因素協同起來達到整體最優化,使系統有較強的自組織能力。我們重點進行了班級精神的培育,以逐步實現對班級管理從“能人治”到“制度治”最後發展為“文化治”。

班級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在建班初期通過班名、班歌的創作,班徽、班旗的設

雲馳班班旗

計,以及班訓的確立,形成班級師生共同的核心價值理念。結合師生提交的議案,班委會起草,採取全體合議通過由輪值簽發形成不斷完善的班級“法典”,在其動態生成的過程中輔之了《新生入校生活指南》及開周儀式、週末班會等活動實現對班級成員的行為規範與養成教化。

班級建設:創辦了班級刊物、電子網站、塗鴉角等,通過工具進行正確引導。同時對全班同學輪流開展了“個人宣言”,共同書寫班級“史記”,還通過推薦三年必讀圖書、必看電影,以及班級教室、寢室環境建設暨文化裝飾大賽等實現班級文化的積澱和對成員的養育。

二、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手段:活動開展

為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全面和諧,以活動為載體,我們相繼開展了下列主要活動:

基於人與自然環境相和諧開展了校園生活適應性活動:“瞭解校園”、“建設校園”、 “習慣養成”等;

基於人與他人的和諧開展了以“導盲遊戲” 、“信任倒伏”等為形式的團隊精神訓育性活動。

“導盲遊戲”——本活動是一家長從她工作的保險公司引進的一種團隊培訓專案,兩名同學一組,分別擔任盲人和聾啞人,攜手走過一段艱苦歷程,行至半程角色互換,最後集體傾聽歌曲<>之後暢談感受;活動目的在於讓學生體驗:交流的重要性、合作的必要性、關愛與感恩。

“信任倒伏”----課題組借鑑聯想集團等企業團隊培訓方案,將同學們分成若干組,每組(9人)其中一人站在約2米高的平臺上,背向臺下水泥地面倒下,其餘8人僅用手結成網在地面0危險接住。活動目的:培養相互信任的情感、培養負責精神等。)

基於人與自我的和諧開展了“以社團建立、才藝展示、科普講座”等為形式的個體素質提升與個性特長髮展性活動。如:創辦了女子修身社、綠色志願者俱樂部、科技社、一行文學讀書社、“螞蟻”樂隊......等自創社團;舉辦了三星智力快車班級版、“五四”科技知識大賽、元旦才藝大比拼......;充分利用社群資源開闊眼界、提升素質:去工廠參觀、邀請科技或人文專家到校講座。

基於人與社會的和諧開展了以“三蘇文化考察——兩天百里徒步拉練之廣濟行”、“巴蜀文化考察——都江堰之行”、“華夏文明考察——西安之行”為形式的社會文化考察性活動。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效

經過四年的實驗,課題實驗班的學生和參與研究的教師在個性素質發展和教育管理理念等方面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新的班級管理策略在師生的共同研究和探討中日趨成熟,而且得到了師生的廣泛認同,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和師師交流日趨融洽和和諧。實驗班提出的一系列班級管理理念和舉措逐漸在全校範圍內得到推廣,其中一部分成為學校管理制度修訂的重要依據。在課題組提出的“和諧班級”的理念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學校的整體辦學思想——“生態辦學”理念。隨著研究的深入,課題研究的成效逐步凸現出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的變化

1、交往圈擴大。由於我校是工廠子弟學校,實驗班學生的構成包括三個方面的人員:東北籍學生、四川籍學生和地方住校生。實驗班建班之初,三類學生形成了自己的圈子,彼些之間的交流形成一定程度的阻礙。這也是長期以來我校努力解決而未能解決妥善的問題,但是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和活動的開展,學生之間的融合度明顯高於對比班級,以前彼此隔絕的交往圈壁壘被打破,到高二時,三類不同的學生已經相互合作完成了多項大型活動的組織。過去,學生的一項提案往往只能在同一交往圈中得到應和,高二以後,絕大部分學生能夠跳出關係親疏的,客觀地看待問題。

2、自律性增強。由於學生主動參與到班級建設中來,許多學生逐漸擺脫了自我意識的封鎖,學會了客觀地認識學校的各項制度,自我要求也進一步提高,在面臨困難和問題時,學會了自我教育,真正讓成長成為自己的責任。實驗班每週的開周儀式,通過對每週工作的總結和對周工作的規劃,鍛鍊了學生的自我規劃和自我管理能力,體現了學生較強的自律精神,實驗班學生自己策劃並組織了“沉默節”、“高效節”,對自己的形為進行嚴格地規範。

3、認同感增強。隨著研究的深入,學生自主參與到班級管理的實踐過程中,增強了對周邊環境和班級其他人員的認同感,對班級管理制度也增進了理解,班級出臺的制度得到了學生越來越廣泛的支援。學生對班級產生了強烈的的歸屬感。蔣芳同學在高三的最後一期才從另一個重點高中轉到這個實驗班級,在和大家共同生活了三天之後,因為父母的堅持她又不得不轉回原來的學校,但一週之後,她通過多方努力說服了自己的父母,又回到行知行文班,每一人在行知行文班生活過的學生就是這樣在班級中感受到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感。川師大研究生來行知行文班開展調查,問卷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行知行文班對你意味著什麼?童喜平同學回答到:我願意為它而死。這樣的語言雖然幼稚,但的確真誠的反應出學生和實驗班之前的血脈因緣。

4.主動性提升。實驗班是一個具有自我生成能力的班級,班級中多項制度的形成加入了學生的充分參與,對於高中生來說,看重學習,不參與管理或者在管理中採取消極管理的方式是非常普遍的,但實驗班的學生在班級精神的指導下,形成了明確的班級建設目標,越來越多的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班級制度建設中來。比如:前面我們所提到的班級“合議制”的形成,便是學生主動思考和創造的結晶。

進入高二以後,實驗班開展多項集體活動,都有學生自己籌劃和組織,比如前面所提到了“沉默節”,還有“高效節”,學生自己籌劃組織的野外篝火詩歌朗誦會,百科知識競賽,模仿電視臺三星智力快車欄目的語文知識聯賽等等。三年之中,學生還為班級提交了多項整改建議,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學生,不僅是從學生的角度,而且是以一個教育課題的研究者的角度,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從實驗班誕生以實驗班學生為主體的“一行文學讀書社”,還與博學文化傳播公司聯合舉辦了兩屆校園知識競賽。

5.多元化發展。我們之所以要改變一人班主任制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希望最大限度的消除班主任對學生的過度影響,防止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單一傾向,在實驗過程中,由於所有的課任老師共同參與到對班級的管理中來,以及學生在管理過程中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提高,實驗班的學生,較之其他班級的學生,更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傾向,實驗班許多特長展示性的活動,給學生搭建了一個自我鍛鍊和成長的舞臺,邊曉光同學跨入高中時還拙於言辭,進入浙江大學第一個學期,便獲得了演講比賽二等獎,林令強同學在大學第二學期,就已擔任了川師語協會的副會長,還有羅立巍同學進入大學的第一個學期,就主持了成都市大學生藝術節開幕式和閉幕式,其實很多同學的高中階段,便表現出全面發展和特長髮展相結合的特點,進入大學後,迅速表現出突出的才藝和很強的適應能力,根據我們的跟蹤調查,行知行文班大約有四分之三的同學在進入大學的第一學期,就承擔了多種社會實踐工作。

二、教師隊伍的變化

1、團隊合作能力增強。實驗班的老師在輪值管理的過程中,逐步磨合,在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的方式上日漸趨同,同時又保持了各自的管理風格。實驗班教師的合作文化也影響和激勵了其他教師,課題開展之前,各班班主任基本沒有主持召開科任教師協調會的先例,現在,召開班級工作會已成為我校班主任自覺的行為。

2.班級管理能力增強。實驗班教師中有四名在參與課題研究之前未擔任過班主任工作,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實驗班全體教師的共同幫助,都迅速成長為優秀的班級管理者,贏得了學生的尊重與信任,其他有班主任管理經驗的教師也在彼此協作和共同探討中提升了能力,成為學校班級管理中的骨幹。

3.教科研能力有所提高。參與課題實驗的教師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到教育科研對於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意義,陳靜老師第一年踏上工作崗位即參與實驗班管理,第二年被學校評為“教科研先進工作者”,實驗班教師的教科研積極性了帶動了全校教科研熱潮,在實驗班教師共同探討的氛圍下,形成了全校性的“教科研沙龍”、“研究性學習沙龍”、“讀書沙龍”等教師自發組織。

4、事業感大大增強。實驗過程也是所有教師不斷感受精神洗禮和靈魂昇華的過程,課題實驗也是對所有參與課題的教師創造力。事業心和人格的一次嚴肅拷問。和學生一起經歷的徒步拉練,長途旅行,一次次平等而熱烈的討論,一個個共同籌劃的活動,讓我們不斷地體驗著學生成長和自我成長的雙重喜悅,課題實驗重樹了我們對生命個體的尊重和對成長經歷的景仰,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體驗了觸及教育本質的快樂,增強了對教育事業的熱愛。

三、學校管理工作的變化

1、學校管理理念的變化。在課題組的共同探討下,提出了“和諧班級”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學校“生態辦學”理念,完成了《治校方略》,從而明確了學校的整體辦學思想,為學校辦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奠定了基礎。

2、學校管理制度的變遷。由於歷史形成的因素,長期以來,我校班級評價體系存在著一些弊端,如重橫向評比,輕縱向導比較;重衛生評估,輕習慣養成;重評價,輕激勵等等,實驗班形成的一系列管理制度為重新修訂學校班組評價制度提供了實踐基礎。

3、研究性學習在全校範圍內的推廣。課題實驗班通過三次大型的科技人文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開展的小組合作、自主研討的班級教學組織方式,為學校研究性學習的全面推廣和研究型課程的開設提供了積極而有益的探索。在課題組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我校研究性學習管理方略,並由課題組牽頭研製出三套研究性學習管理手冊,為研究性學習的開展走向規範化、科學化奠定了基礎。

小組活動技巧怎樣在高齡老人康樂中運用

�懈髦稚硤逕系牟槐愫橢�醴矯嫻南拗啤S捎詡膊』蚯樾魃系睦�牛��竊諦∽櫓斜硐值帽冉媳歡�U攵哉獠糠指吡淅先絲�溝男∽榭道只疃��環矯嬉�≡袂〉鋇幕疃�絞劍�饕�曰疃�拷仙俚撓蝸罰�雜鐨緣慕惶福�慚��幕�醋韉刃問嬌�梗�硪環矯嬉�榛鈐擻每�剮∽榛疃�募記桑�酶吡淅先訟硎艿講斡氳睦秩ぁ�小組活動策劃的主題要鮮明,立意新穎,能引起老年人的興趣。高齡老人由於其身心狀況,喜歡獨處,不愛說話,凡事都不喜歡參與,認為是湊熱鬧。在小組活動策劃階段,要事先登門拜訪老人,徵求老人的意見,讓老人獲得受重視感和受尊敬感,在社工和老人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確定一個鮮明的主題,如福利院老人與幼兒園的小朋友聯歡,定名為“寶寶樂”活動。由於老人事先參與了活動主題的設計,一般會對後續的小組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具有很高的參與意識。但老人好忘事,所以在活動前,仍然要一對一的邀請老人蔘加,同時在顯眼的地方張貼活動海報。海報要絢麗多彩,字大飽滿,內容簡明,讓老人很容易就能看清讀懂。在活動主題確定以後,社工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如設計整個小組活動的流程,小組活動共進行幾次,每次活動的具體內容和重點是什麼。如八一期間,針對福利院老兵開展的小組活動,共開展四次,第一次是“我的軍旅生涯回望”;第二次是“軍旅生涯中最難忘的一件事”;第三次是軍歌嘹亮,老歌重唱;第四次是重回軍營,參觀高炮師。每一次活動,社工都要有周密的考慮,包括語言的運用、遊戲型別的選擇、與活動贊助方的聯絡、時間的控制,以及應對高齡老人發病等突發事件。活動要讓老人感到輕鬆自然、愉快開心,不致於太累。在高齡老人中開展的活動或遊戲一定要簡單、易學,使老人一聽一看就懂。由於高齡老部分視聽能力較弱,所以社工在講解活動規則、演示遊戲內容時一定要用緩慢、清晰、大聲的語言,用易識別的文字和圖片。活動中穿插的小遊戲一定要簡單有趣,既能調動起活動的氣氛,又要簡單易學,避免老人因做不到而感到自己。在長期開展高齡老人小組活動過程當中,我們發現以下小遊戲深受老人們喜愛,用筷子夾豆子、名字串串燒、鼻脣傳撲克牌、智力小搶答、兩人合作吹氣球等等。這些小遊戲既不需要花費太大的體力,又能達到動手動腦、愉悅身心的效果。 社工要不失時機的讚賞組員的能力,通過讚賞來增加老人的自信心,特別是對主動發言的老人或克服困難完成某些小遊戲的老人給予適當的讚賞,對其增加自信特別有效,也能很好到調動起他參加下次小組活動的積極性,但讚賞是真誠的鼓勵,而不是誇大的言辭或奉承。有時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支援的動作,比千萬句讚美的話更具力量。對於一些性格內向的老人,可以請他們幫助社工通知其他小組成員參加活動,活動前負責簽到、點名,在活動中多給予發言和表現的機會等。某些高齡老人患有腦血栓等慢性病,反應較慢、喋喋不休,其他組員會對其發言表現出冷淡或不屑的神情。這時社工要關心每一個參加者的感受,調整活動程式,適當打斷老人的講話,對其內容進行小結,如“您剛才講的意思主要是……,我們大家都清楚了,現在我們有請下一位組員發言,好嗎?”鼓掌感謝剛才老人的發言,邀請其他老人發言。打斷老人講話時態度要和藹、語氣要委婉,否則老人會有“被拋棄”的感覺。在活動中,社工應協助老人表述對小組活動的感受,從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以使以後開展的活動更符合老人的興趣、愛好。這種感受的表述,不僅是口頭上,而且可以是文圖上的。如可以請老人把參加活動的感受寫在紙上、把參與活動最深刻的人和事物畫下來。社工把老人的作品收集起來,做一個展板,既可以讓參與者獲得歸屬感和成就感,也可以吸引未參與者的注意,從而很好地為小組活動做宣傳,提高活動的參與率。如社工站舉行的“我所經歷的改革開放30年”小組活動,展覽了老人們蒐集來的老物品、老照片,又展覽了老人們關於改革開放親身感受的作品,有文章也有畫作,引起了福利院老人們的濃厚興趣。茶餘飯後經常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談談改革開放30年來發生的鉅變,無不發出感慨——日子越過越好,晚年生活不僅有保障,而且越來越精彩了,這種感受無疑有利於高齡老人們的身心健康。

磨課的意義

隨著前幾年在全國各地的中國小開展的新課程改革以來,上精品課、上好課成為學校對教師的要求,成為一個上進教師的追求。為了上好一節課,教師要進行大量的課程研讀,必要知識準備,……,磨課就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因此,磨課,也就成了我們這個時代學校裡的高頻詞!雖然“磨課”這個新生事物,時間不長,卻如一股沁人的春風,給學校注入了新的活力,讓我們看到了學校裡許多喜人的變化。

一、 營造了濃郁的教研氛圍

磨課活動的開展,給許多教師提供了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給予教師一個充分展示自我和鍛鍊成長的機會。以往學校開展的教研活動是全校性的,範圍廣,參與的人員多,因此教師之間不容易交流和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且並不是人人都有機會上臺展示自己的教研成果,和鍛鍊提高的機會一些有理想志向,希望成長的年輕教師,投師無門,問師無路,只能閉門造車。因此也就不足以發現自身的優缺點,從而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揚長避短,查漏補缺提高自己了。磨課在我校開展是以分學科,分年段為主要形式的。這樣一來各小組的人數不多,相互之間又比較熟悉教材。因此教師們在一起磨課,人人皆能上臺展示自己的個人教學成果,教師之間看得也就更準,理解也就更為深刻。因此在一起總能找到共同語言,討論或交流起來氣氛尤為熱烈。每位教師都得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觀點。一到議課這一環節,教師們往往是經常忘了時間,彷彿是有說不完的話。辦公室裡、茶餘飯後老師們的話題都是磨課。

二、 促進了教師成長

磨課讓每位教師都必須站上講臺面對學生及聽課教師的檢閱。如何沉穩、有序、巧妙地把握好課堂,把自己多年的教學成果展示在同行們面前,如何不在眾多的老師面前把課上砸而丟了臉,這無形給了教師壓力。然而著又是充分展示自我的好機會,因此,每位教師都精心選課、備課,在磨課的整個過程當中顯得認真、仔細、小心、專注。我想很多教師心裡都會想“當教師本職工作就是教書,這既是生活又是事業。既然如此就應把書教好,何不趁此機會好好教教,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分量。

三、 磨課磨出教師的創新精神

磨課有個人思考的結果也有教師群體的智慧,如何更符合地方及學生實際,如何在幾輪的磨課當中更富新意和創意,使得聽課學生、教師不感到乏味,教師是決不能照搬教材,必須要對教材有所創新。因此,教師們在備課時拼命查詢各種資料,對課堂教學過程重新整理並滲入自己的創新因素。因此每堂課總能讓人眼前一亮。議課時,教師的點評,是從自己的角度提出的,更是自己的,新穎、獨特的。思想的碰撞更能閃出創新的火花,合理的借鑑又是創新的開始。在教師的課堂展示和磨課材料當中處處彰顯教師的創新元素。

四、 能說會寫

磨課一般是進行兩輪或多輪的。教師每經過一輪的磨課,經過整理和反思,在新一輪的磨課當中,語言的運用較之上一次變得更為精闢、簡練、生動。議課時教師發表各自的獨特見解,理論性更強,更為客觀實際和具有診斷性、穿透力。可說磨課把教師的嘴皮磨薄了。磨課過程當中必須有教師的成長記錄及成果,即教師必須有個人的教學設計、說課稿、案例、教學反思、教學論文等。因此教師的筆尖都被磨尖了。加上學校的電腦上網了,教師們更有興趣更為踴躍在網上發表文章和磨課體會。

磨課確實是給我校帶來了許多可喜的變化,但也讓我看到了存在的諸多問題和產生了一些困惑:1、同一堂課教師反覆的上,教師的是否還在?若在一些較小的學校,重複地上同一堂課,學生的情趣還在嗎?缺少情的課堂如何開展?2、在教學資源匱乏,裝置簡陋的學校,磨出的所謂精品意義多大。但“磨課”的功績是肯定的,如何行之有效,做得更好?衷心祝願“磨課”活動越走越遠,路越走越亮堂。

推薦幾部美國特種部隊的電影

看多了情情愛愛的電影,不如來看看軍人的的電影,感受戰場上的殘酷和軍人門視死如歸的勇氣,體會我們身處和平時期的不易。除了中國的特種部隊的電影值得觀看,美國也有一些特種部隊電影值得推薦:

整理出了美國的八部評分還不錯美國特種部隊的電影:


下面就是這八部電影的介紹:

1、《拯救大兵瑞恩》

該片描述了諾曼底登陸後,瑞恩家4名於前線參戰的兒子中,除了隸屬101空降師的小兒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個兒子皆已於兩週內陸續在各地戰死。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得知此事後出於人道考量,特令前線組織一支8人小隊,在人海茫茫、林彈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後方。

簡評:影片在戰爭場面的表現非常真,幾乎是真實再現了當時的戰場血腥景象,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真的戰爭片之一。不過許多二戰老兵對影片卻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稱它是“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長26分鐘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被影迷、軍事迷、發燒友奉為寶典,無人可出其右。

2、《黑鷹墜落》

影片講述的是1993年索馬利亞戰爭,美國陸軍因為情報錯誤而與索馬利亞武裝民兵進行持久的巷戰過程,這只是由陸軍遊騎兵部隊和三角洲部隊及部分海豹突擊隊員共約150人於1小時內執行完畢的小任務,不料遭到當地軍隊的偷襲,竟演變成一場長達15小時的困獸之鬥的故事。

簡評:電影在經過了短暫的鋪墊後,就進入了令人窒息無停頓的;其中做得最好的一點就是對戰爭細節的描繪了,在如此複雜的戰術地形下,能讓觀眾最大程度地瞭解整個局勢且不犯迷糊,無論是剪輯還是斯科特的排程,都堪稱完美。

不愧是雷德利斯科特,技術和細節方面太優秀了,交叉剪輯很棒,從38分鐘一直打到結尾,大規模巷戰場面真實而殘酷。高速慢鏡、藍綠布光和濾鏡、雷導標誌性的煙霧和長焦鏡頭等手段使影片更加悽美悲壯,屬於有風格的現實主義。

3、《孤獨的倖存者》

該片根據馬庫斯·拉特爾的同名回憶錄改編,講述了海豹突擊隊的四名成員潛入阿富汗刺殺首領,卻因為一個錯誤的決定而遇襲,導致突擊隊幾乎全軍覆沒。

簡評:根據美軍海豹突擊隊紅翼行動唯一生還者的故事改編,相當爺們兒相當熱血相當悲壯,前段情緒鋪墊到位,中段四十分鐘叢林遭遇戰極贊,結尾一反主旋律影片常態歌頌了一下阿富汗村民與美軍友誼,畫面唯美詩意,配樂十足煽情,看得人哽咽!

4、《狂怒》

影片講述了在1945年二戰硝煙即將消散之時,同盟隊準備在歐洲戰場發動最後一輪猛烈攻擊。在以寡敵眾、彈盡糧絕的不利條件下,謝爾曼坦克的幾名坦克手深入納粹德國的中心地帶執行一項死亡任務。

簡評:首先開場乾脆利落,竟然剋制住了沒作背景介紹,而是直接進入戰場,完全不給準備時間。幾場坦克戲也是霸氣十足:四輛坦克平行推進,猛烈的炮火壓制的敵軍毫無還手之力,子彈特效像鐳射一樣,再配上在耳邊不斷轟鳴的炮火聲,戰爭氣息撲面而來,分分鐘點燃荷爾蒙。

5、《危機13小時》

該影片主要講述了六名士兵組成的護衛隊駐紮於利比亞班加西美國領事館前對抗敵人的故事。

簡評:影片在開頭以近鏡頭迅速把觀眾帶進整部戲裡,讓觀眾在整部影片觀看中全神貫注,整部戲戰鬥場面激烈,瞄準鏡鏡頭等等,這是史蒂文的戲的突出特點,特效做的真的很牛。

6、《拆彈部隊》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組美國拆彈專家被派往巴格達執行任務的故事。在那裡每個當地人都像是潛在的敵人,每一個目標都像是偽裝的,他們必須小心翼翼,稍不留神就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簡評:從一個拆彈士兵的角度來看待戰爭,士兵的價值僅限於參戰,而失去了家庭觀,親情觀等自我意識。全片寫實的場景,緊張的拆彈,精彩的狙擊,壓抑的情緒,表現出了戰爭的殘酷和對人性的扭曲。

7、《勇者行動》

影片改編自真實的歷史事件,講述了一起海豹突擊隊隊員解救被綁架的CIA人質的故事。

簡評:《勇者行動》被軍迷稱為特種戰術的典範,全程激戰無尿點!導演向我們清晰地展示了,執行特種任務時的種種戰術以及海豹突擊隊深入敵後的作戰能力,當中尉為戰友及行動安全奮不顧身撲向手雷時,我們看到了只屬於軍人的最美一面。導演拍攝手法極其寫實,對於軍迷影迷實在過癮。

8、《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

影片講述了“眼鏡蛇”企圖征服世界,美國為了保衛國家而組成了特種部隊——G.I.Joe。杜克領導特種部隊,為了抵禦的眼鏡蛇頭領及其部下,發誓不論何時何地要為自由而戰,赴湯蹈火除暴安良以伸張正義。戰鬥不斷升級,對決一觸即發。

簡評:影片一開場就用一段長達10分鐘的飛機決戰把觀眾震呆了。接下來酷炫的戰鬥機、潛水艇接連登場,這些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大傢伙看得觀眾大呼過癮。120分鐘的影片中,有三分之二的鏡頭都在展現交鋒場面,特技畫面層出不窮。

片中的另一個段落是“特種部隊”狂追一輛悍馬車,一路上閃展騰挪躲避被撞飛的汽車和突然到來的列車,緊張得觀眾都屏住了呼吸。

社群宣傳工作有哪些意見和建議?

社群宣傳工作其實是很接地氣,也很有技巧的工作。具體工作方法很多,有以下一些建議:

第一、創新宣傳方式,讓群眾主動參與。這裡有三點內容:

一要培養群眾主動參與的意識。讓群眾從後臺走向前臺,從臺下走到臺上,從單向灌輸變為雙向互動。一定程度上,使群眾能表達自己對理論的理解與體會,直接得以解疑釋惑,更具說服力。

二要創新宣傳方式。傳統的宣傳手段投資少,見效快;現有的微信群等方式方便迅捷,綜合運用各種方式,可以面向不同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比如利用現有老年人文藝隊,組織老年人志願者將各時期的宣傳內容編成粵劇、快板等節目,茶餘飯後在社群內演出,完全可以成為宣傳思想工作的一支“主力軍”;在各種大型的諮詢活動中,增添各種色彩鮮豔的彩圖廣告做宣傳;在樓道或者小區設立居民微信群,隨時交流資訊,等等。

三要抓好專案,虛功實做。宣傳工作彈性太大,幹好幹壞,做多做少,績效不好衡量,缺一個科學的評價體系。幹部群眾普遍認為,宣傳工作也要抓專案,辦實事,每年集中建設一、兩個功能全、檔次高的社群宣傳文化龍頭載體,精心組織一批能起到轟動效應的活動,寓教於樂;多組織文藝工作者、理論工作者到社群宣傳,更有效地服務於群眾的需要。

第二、注重針對性,提高有效性

新時期出現許多不同的社會階層、不同行業、不同人群,他們的關注點、接受點不盡相同。因此,社群宣傳思想工作要提高針對性與有效性,亟須改變“大水漫灌”式的宣傳,學會分層次,針對不同領域,不同物件,側重不同的宣傳內容,“到什麼山唱什麼歌”。

當前不僅要加大正面宣傳的份量,更應該注意方式方法。現在的正面宣傳之所以沒有起到預期的社會效果,主要原因是缺乏好的典型,要善於發現、善於總結自己身邊的典型故事、典型人物,多宣傳建設者風采,宣傳基層幹部的苦與累,用身邊的典型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鞭策人,會更讓人信服,但切忌盲目“拔高”,務必實事求是。

第三、資源共享,強化宣傳陣地功能

加強宣傳文化陣地自身的建設,充分發揮其資源效益,物盡其用。如閱覽室存書重複浪費問題,可以通過與鄰近社群閱覽室搞圖書資源整合,相互調劑來解決。不同社群的群眾娛樂小組可以嘗試合作舉辦晚會活動。志願服務可以多聯絡媒體加強宣傳報道,等等。

第四、加強隊伍建設,提高隊伍素質

充分發揮居民資源和潛能,充分用好轄區內的居民組織和小組,充分發揮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的雙工聯動效應,讓宣傳工作不再是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的事情,而是大家所有人的成果。

老人小組工作的具體技巧|小組工作的技巧

老人小組工作的具體技巧

(1)工作員在小組活動之前,要作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尤其是第一次小組活動,工作員事先要有周密的考慮,包括語言的運用、遊戲型別的選擇、讓大家互相熟悉的方式等等都應有充分的考慮。第一次活動要使組員感到輕鬆自然、愉快開心、活動有趣。可讓組員輪流自我介紹以增進組員間的瞭解,也可通過尋找相同“屬相”促進組員間的互動。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

(2)所組織的活動或遊戲一定要簡單易學,使老人一聽一看就懂,要使遊戲具有趣味性,切記不要太難,否則老人會因做不到而感到自己。工作員應以緩慢、清晰、大聲的語言講解規則,要確保每個組員都明白規則。

(3)工作員要不失時機地讚賞組員的能力。“通過讚賞去增加組員之自信心,從而使他們積極之參與。要記著,那些讚賞是真誠的鼓勵,而不是誇大的諾言”。同時,對於個別以自我為中心的組員,工作員要加以引導、規範,甚至批評,使他們不至於影響小組工作的目標完成。但應注意不要責之過嚴。

(4)工作員要關心每個組員對活動的感受,發現一些組員對活動反應冷淡時,要適當調整活動程式,以避免冷場。要在小組內組員自發形成“小山頭”,一經發現,工作員要巧妙地運用隨機抽樣的方法組織小組活動,自然令其拆散,以達到所有組員互動的目的。 (5)在小組活動行程過半時,工作員應協助組員真實表述對小組活動的感受,從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以使下一階段的活動更符合組員的興趣愛好。

(6)小組行將結束時,工作員應評價小組活動的成敗及每個組員的發展。

在溝通上的守則

1、保持尊重、友善和誠懇的態度。

2、要有耐性,有充足的時間,避免作倉促的解釋。

3、在分析老人話語時宜小心謹慎,在老人未完成表達時不能胡亂下判語。 4、避免與老人爭辯,因為此舉會促使對方沉默不言及趨向自衛。

5、儘量選擇較少受干擾的地點與老人交談。

與老人談話的藝術

1、如何展開話題?

- 在這裡的生活習慣嗎? 平時有什麼活動? 近來身體如何?

2、如何引匯出老人的感受?

- 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覺得如何? 你為何這樣想? 你是否覺得„„?

3、如何打破老人的沉默?

- 當老人講完時,答以“唔唔”,然後等待老人繼續下去。

- 重複老人最後講的話或其中幾個字,然後等老人繼續下去。

與老人溝通技巧(要)

1、談話要簡短,多聽少發言,做一定的筆記。

2、在談話的同時,留意老人說話的語氣、表情及非語言上的訊息,為了解老人而聽

3、當你不明白老人在說什麼,應該坦白詢問。

4、運用非語言的方法與老人溝通。例如:拍拍老人的肩膀、點頭表示認同、握住老人的手等等。

5、給老人適當的欣賞及鼓勵。

6、當老人說話時,不要東張西望,宜目注老人並表現出你是樂於聆聽他們所講的事物。

7、在談話結束後,應就老人所談的內容作適當的整理,以便在下次談話時能採取主動並吸取老人所談的經驗。

令老人反感的語句(不要)

1、命令式 “你不要哭”、“再努力些”„„ 會令老人抗拒、逃避、自衛,因為老人們在過去是慣於做主的。

2、說教式 “你應該這樣”„„ 會令老人羞恥、內疚及不滿。

3、爭辯式 “事實是這樣”、“你這樣不對”„„. 會令老人自衛、反駁及不敢坦言心曲。

4、批評式 “你自己破壞了”„„. 會令老人自卑及反抗。

5、分析式 “你都是因為怕媳婦才會這樣做”„„ 會令老人憤怒、不安及自衛。

6、逃避式 “我們不要說這些了”„„.. 會令老人感到被拒絕而不敢坦言。

7、責問式 “你為何不這樣做”„„ 會令老人覺得你對他或她不信任、不尊重。

自願工作者在探訪老人前的準備

1、清楚瞭解此次探訪的目的、內容及物件資料;

2、探訪前保持身體健康,心境開朗,維持穩定情緒,並作足夠的心理準備去應付探訪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突發事件。若探訪前有任何事件導致服務者情緒不安或身體不適,應與組織者聯絡商討。

3、探訪前如遇到暴雨警告或惡劣天氣,請先於組織者聯絡,確保是否如期進行探訪。

4、保持儀表整潔

注意事項

1.老人因神經細胞數目減少,所以應變能力較差,對冷熱刺激反應變慢、怕冷,應注意避免燒、燙傷,應安排舒適安靜的睡覺環境。 2.老年人較不容易入睡,且容易醒過來,應安排舒適安靜的睡覺環境

3.因消化道功能的改變、牙齒脫落、口水分泌減少、影響老人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食物要選擇容易消化且採少量多餐(或是兩餐之間給予準備點心),避免油炸、粗糙刺激性食物,同時要多喝水,以免引起泌尿道結石。

4.由於血液迴圈變慢,易造成起立性低血壓,所以老人改變姿勢時要慢慢的。

5.老人骨質逐漸流失,除補充鈣質外,行動宜小心,預防跌倒造成骨折。

6.因皮脂腺分泌減少,面板乾燥,老人洗澡水溫度要適宜,少用肥皂,以免面板因抓癢引

起發炎,沐浴後可以使用潤膚乳液擦拭面板。

【對老年人視、聽覺的退化,生活照顧宜注意下列事項】:

1.面對著老人說話,速度放慢並以手勢協助老人瞭解。

2.在語調方面,勿以高音喊叫,老人不易接收,必要時請教醫師使用助聽器。 3.在走廊轉角必須安裝燈光,兩邊應有扶手以協助老人行走,夜間應保持適合的照明。 4.樓梯每一階梯應有不同色帶,以免老人因視力不佳,分不清楚階梯而摔倒。 5.盥洗室內應注意地面不可太滑,馬桶亦以坐式的為佳,而且周圍要有扶手。

6.老人視力減退,所以室內光線要充足,常用物品放於固定位置,配戴適當的眼鏡,看書報選擇較大字型或使用放大鏡,彌補視力之不足。

老人適合的活動

1、擊鼓傳花組織老人圍成圈,其中一人拿花,一人揹著大家或矇眼放音樂或擊鼓,聲響傳花,聲停花止。花在誰手中,誰就中彩,如果花束正好在兩人手中,則兩人可通過猜拳或其它方式決定負者。通過遊戲活躍老人之間的氣氛,發現老人的才藝,瞭解該機構老人的特點。通過舉辦具有老人蔘與、富於交流性的適合老人特點的活動,以促進老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營造歸屬感,保持健康心態。

2、套圈奪寶:用易拉罐擺成三排,老人在一定距離處用鐵圈套易拉罐,套中者則加分。通過遊戲豐富娛樂生活,提高老人的積極性,加強老人之間的交流互動,使老人老有所樂,增強老人的身心健康。

3、猜謎會:老人拿著謎底找謎面,找對者加分。這是一項智力遊戲,在遊戲中,老人開動自己的腦力,主動參與活動,達到延緩衰老速度,降低患老年痴呆症的概率的效果。

4、摺紙花、送祝福:在摺紙花的活動中,提高了老人積極主動性、耐心,鍛鍊老人的動手能力,延緩衰老速度,降低多種病症的發生率。摺紙花,由於步驟比較複雜,有些老人學習過程較慢,所以先學會的老人可以教還沒學會的老人,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加強了彼此情感的聯絡。

5、室內門球:在一定距離處放一凳子,老人擊球,如球能通過凳子下面,便得分。通過遊戲豐富娛樂生活,提高老人的積極性,加強老人之間的交流互動。在遊戲中,老人不僅可以扮演玩遊戲者,同時還可以扮演其他的活動角色:撿球者、記分員、記球員等,這些都是在老人的能力範圍內。在扮演不同角色的過程中,老人體驗到了成就感,相信自己還可以做很多事,更加積極地面對他人,樂觀地生活著。

6、模擬保齡球:將易拉罐擺成排,老人在一定距離處丟球,撞倒每罐若干分。通過遊

戲豐富娛樂生活,提高老人的積極性,加強老人之間的交流互動,使老人老有所樂,增強老人的身心健康。

7、畫鼻子:在白板上畫一人像,無鼻子,老人與一定距離處矇眼前行,工作者在旁邊協助,在白板上畫上人像鼻子。以位置的準確與否為加分條件。該活動,是工作者與老人之間的互動,在互動中,增加彼此的信任感

在進行社工服務過程中,會遇見什麼困難?針對這些困難那,你會採取什麼服務方式或者應對策略?

一、 語言

語言的交流是最大最普遍的障礙,除了聽不懂廣東話之外,另外也有外地來深養老的,帶著濃重的鄉音。

對策:

1.聽口音,尋找能夠聽懂的人,比如社群工作者、義工、同工、老人身邊的人等

2.自學廣東話

3.根據手勢、表情等大致判斷老人的意圖

二、 服務資源

服務中需要運用到很多資源,比如,場地、資金、人員等等。 對策:

1.善用社工的隱性權力,比如,在對基層介紹時,可先暫時介紹為由上級部門派下來開展工作的。

2.與社群等基層單位保持密切的聯絡。

3.在需要社群等支援時,善於識別社群的需求,將這項工作巧妙的融入到社群的成績、政績中。

4.善於尋找公共資源,如公共的活動場所,廣場等。

5.尋找商家的贊助等

6.尋找專業機構的支援,如醫院,社康中心、教育培訓機構等

7.善用老人本身的資源

三、 活動中意外事故的責任

服務物件為老人,難免會出現意外事故,責任如何確定。

對策:

1.安全第一,準備階段做足功課

2.在活動場地排查安全隱患,張貼安全識別標語等

3.提前告知服務物件注意安全,並簽訂口頭或者書面的責任約定

4.尋找同工或者義工協助,更多雙眼睛注意到服務物件

四、活動中積極性與持續性的保證

特別針對,小組活動等需要長期參與的活動

1. 活動前的約定

2. 活動前的告知和請假

3. 不等待遲到老人,否則變相懲罰準時老人

4. 小組活動的節數不易過多、拖延過長,每節的間隔可適當縮短

5. 招募時,多一點人,這樣,即使有人離開,也不至於導致人數過少

6. 鼓勵並創造機構讓老人蔘與其中,提高其責任感

五、不同類別的老人服務策略 (一)殘疾老人

1.善用肢體的語言

2.給予表情、語言的鼓勵和迴應

3.同工/義工的協助 (二)軍休老人

1.善用老人領袖,採用老人領袖管理和帶領老人

2.尊重老人的特殊性性格,讓老人自主識別自我的需求

3.社工的角色定位在協調者和組織者,而不是具體事務的實踐者

(三)社群老人

1. 街道社群具備部分老人服務時,社工需要介入並配合到相關的服務單位,通過融入社工元素來增加活動的成效,同時,也減少不必要的重複服務

2. 發掘老人自身的需求和潛能,社工作為資源協調者、組織者和協調者

3. 適時的向老人推介更為創新的社工服務和概念,如老人認知、情緒管理、生命回顧等,目前較少開展的服務。

我們與老人接觸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1、安全:永遠要擺在第一位!要小心地滑,扶好老人,掌握正確扶法;輪椅,老人坐上去時,一定不要讓輪椅動而導致坐空,推輪椅動作要緩慢,老人的叫要放好,雙手一定要放在大腿上,不要離開扶手的範圍!

2、老人記性行多數不好,避免問:“你還記得我嗎?”,老人家不願別人說他記性差,改說:“我又來看你啦!”,老人家覺得被重視了,會高興很多。

3、尊重老人的習慣:不要動老人房裡的擺設和其它物品,如老人院扶婆婆就愛把剪刀、藥油擺在床上,提醒她注意安全就行啦,有一個婆婆愛把錢夾在報紙裡等等。

4、不要隨便給老人吃你帶去的東西:如糖尿病人要低糖,腎病和高學壓患者要控制鹽等。

5、在老人院搞活動的離房前前準備:讓老人上廁所;給老人多準備幾張紙巾;在空調環境下和冬天,要給老人多帶一件外套,坐輪椅的帶條小毛巾被。

6、時刻留意老人變化,如冷、熱、咳、渴、方便等,以便能及時作出理。

7、不要嫌棄老人,要把老人看成是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關懷備至。

8、義工之間的相互配合也是相當重要的。 當然了,有很多工作是要根據實際情況去變通的,

希望大家的應變能力能強一點,也希望大家在日後的實際活動中不斷探索,積累經驗,有更多更好的 心得體會 與我們分享!

模擬問題:

1、老人不吃藥——要先找出老人不吃藥的原因:是因為苦呢?因為難下嚥呢?因為缺少了吃完藥要吃的口果呢?因為長期吃藥吃厭煩了呢還是別的原因呢?找到原因後,再慢慢耐心哄老人吃藥。記住了,是哄!

2、老人說頭暈——也是要先了解老人的病患史,如看有沒有神經性頭疼,或是偏頭疼等病史,如果是休息不好或是感冒引起的頭暈可以用風油精和清涼油替老人搽抹“太陽穴”、“人中穴”,並用大拇指按壓老人手腕內側的“內關穴”;如果是低血糖引致的頭暈,就馬上衝杯葡萄糖水給老人喝,再讓老人慢慢近食一點別的易消化食物;如果是房子或天氣悶熱所致的頭暈,就要先通風再搽藥油„„

3、老人趺倒——千萬不能馬上把老人扶起!要問一下老人跌到哪裡?檢查過確實沒有跌骨折後再小心把老人扶起,一般的表皮外傷用淡鹽水或酒精消毒後抹點萬花油或龍膽紫藥水,不要抹紅汞!有骨折就不要搬動老人,如果你對固定骨折部位的手法不嫻熟的話,還是先儘快打電話求救„„

4、老人哭了——同樣要先找原因,要知道老人為何事傷心,然後再慢慢耐心開導„„

5、老人不吃飯——還是要找原因,是因為胃口不好呢?因為飯菜不合口味呢?還是因為有什麼心事呢?然後再讓老人慢慢吃,不要強求老人吃完一頓飯,能吃幾口是幾口„„

6、心理障礙或自閉的,那就要了解老人的“心結”和“死穴”,花很多的時間和耐心、愛心、關心去融化老人的心,直到有一天老人開口„„

7、真情投入,真心相待,老人們會懂你們、會喜歡你們、會同樣愛你們的——只是可能她們表達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小組活動策劃的主題要鮮明,立意新穎,能引起老年人的興趣。高齡老人由於其身心狀況,喜歡獨處,不愛說話,凡事都不喜歡參與,認為是湊熱鬧。在小組活動策劃階段,要事先登門拜訪老人,徵求老人的意見,讓老人獲得受重視感和受尊敬感,在社工和老人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確定一個鮮明的主題,如福利院老人與幼兒園的小朋友聯歡,定名為“寶寶樂”活動。由於老人事先參與了活動主題的設計,一般會對後續的小組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具有很高的參與意識。但老人好忘事,所以在活動前,仍然要一對一的邀請老人蔘加,同時在顯眼的地方張貼活動海報。海報要絢麗多彩,字大飽滿,內容簡明,讓老人很容易就能看清讀懂。

在活動主題確定以後,社工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如設計整個小組活動的流程,小組活動共進行幾次,每次活動的具體內容和重點是什麼。如八一期間,針對福利院老兵開展的小組活動,共開展四次,第一次是“我的軍旅生涯回望”;第二次是“軍旅生涯中最難忘的一件事”;第三次是軍歌嘹亮,老歌重唱;第四次是重回軍營,參觀高炮師。每一次活動,社工都要有周密的考慮,包括語言的運用、遊戲型別的選擇、與活動贊助方的聯絡、時間的控制,以及應對高齡老人發病等突發事件。活動要讓老人感到輕鬆自然、愉快開心,不致於太累。

在高齡老人中開展的活動或遊戲一定要簡單、易學,使老人一聽一看就懂。由於高齡老部分視聽能力較弱,所以社工在講解活動規則、演示遊戲內容時一定要用緩慢、清晰、大聲的語言,用易識別的文字和圖片。活動中穿插的小遊戲一定要簡單有趣,既能調動起活動的氣氛,又要簡單易學,避免老人因做不到而感到自己。在長期開展高齡老人小組活動過程當中,我們發現以下小遊戲深受老人們喜愛,用筷子夾豆子、名字串串燒、鼻脣傳撲

克牌、智力小搶答、兩人合作吹氣球等等。這些小遊戲既不需要花費太大的體力,又能達到動手動腦、愉悅身心的效果。

社工要不失時機的讚賞組員的能力,通過讚賞來增加老人的自信心,特別是對主動發言的老人或克服困難完成某些小遊戲的老人給予適當的讚賞,對其增加自信特別有效,也能很好到調動起他參加下次小組活動的積極性,但讚賞是真誠的鼓勵,而不是誇大的言辭或奉承。有時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支援的動作,比千萬句讚美的話更具力量。對於一些性格內向的老人,可以請他們幫助社工通知其他小組成員參加活動,活動前負責簽到、點名,在活動中多給予發言和表現的機會等。

某些高齡老人患有腦血栓等慢性病,反應較慢、喋喋不休,其他組員會對其發言表現出冷淡或不屑的神情。這時社工要關心每一個參加者的感受,調整活動程式,適當打斷老人的講話,對其內容進行小結,如“您剛才講的意思主要是„„,我們大家都清楚了,現在我們有請下一位組員發言,好嗎?”鼓掌感謝剛才老人的發言,邀請其他老人發言。打斷老人講話時態度要和藹、語氣要委婉,否則老人會有“被拋棄”的感覺。

在活動中,社工應協助老人表述對小組活動的感受,從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以使以後開展的活動更符合老人的興趣、愛好。這種感受的表述,不僅是口頭上,而且可以是文圖上的。如可以請老人把參加活動的感受寫在紙上、把參與活動最深刻的人和事物畫下來。社工把老人的作品收集起來,做一個展板,既可以讓參與者獲得歸屬感和成就感,也可以吸引未參與者的注意,從而很好地為小組活動做宣傳,提高活動的參與率。如社工站舉行的“我所經歷的改革開放30年”小組活動,展覽了老人們蒐集來的老物品、老照片,又展覽了老人們關於改革開放親身感受的作品,有文章也有畫作,引起了福利院老人們的濃厚興趣。茶餘飯後經常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談談改革開放30年來發生的鉅變,無不發出感慨——日子越過越好,晚年生活不僅有保障,而且越來越精彩了,這種感受無疑有利於高齡老人們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容易懷舊,這幾乎是人所共知的常識,如何運用這一特性更好地為老年人服務,也一直是老年社會工作者們不斷探索的問題。根據筆者在上海市第一社會福利院3年多的老年社會工作實踐,本文試圖就社會工作懷舊技巧在養老機構中的實務運用作一些探討。

所謂懷舊技巧,就是讓老年人對過去生活中最重要、最難忘的事件或時刻進行回顧,並講述經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年人重新認識了自己,也重構了和他人的關係,並且通過自我塑造,使得自己的生活和自我感覺保持一致,在情感上獲得一種重新體驗快樂、成就、尊嚴等多種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情緒,找回自己的自尊和榮耀。

就個案而言,由於懷舊技巧的運用為社工提供了對老年人過去生活的瞭解以及分析老年人生活意義和連續性的重要線索,因此成為許多個案工作開展的重要方法。但是,除了將懷舊作為背景資料蒐集和分析的重要技巧外,在一些典型案例中,懷舊還可以作為主要的治療技巧。

一是沮喪型老人。在老年機構中有一部分離退休幹部,年輕時,他們曾在工作崗位上成績卓著;退休後,他們往往對自己被解除社會責任、需要他人服侍的現狀無法接受,以致悲觀、頹喪,對養老機構的大部分活動都失去了滿足感。對於這樣的老人,社工可以通過讓他們回顧過去歲月中那些令人驕傲的事件和時刻,使老人重新找回自尊、自信,有勇氣面對自己目前的實際情形,舒緩心理壓力,從而將注意力轉移至新的經歷和目標中。

二是自我輕視和自我控訴型老人。這類老人由於年輕時遭遇諸多挫折,在事業和家庭上均存在一定缺陷,以致自我評價極低。通常表現為不停地指責自己,認為自己做什麼事都不成功,一有任何過失便立刻把所有罪行都加諸於自己身上。通過懷舊,社工與老人一起追述

過往歲月中不愉快的事件,並通過討論引導老人明白,這些事件很大程度上是由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所決定的,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他們的自責和內疚,減輕其焦慮不安的感受。

以懷舊為主要技巧的各種不同型別的主題小組活動在養老機構往往深受老人們的喜愛。不同的老人由於不同的經歷和性格,興趣和喜好可能有所不同,但他們所經歷的時代背景卻是相同的,因此,社工開設的懷舊類小組,不僅參與者眾多,而且氣氛活躍,組員的分享意願強烈。在養老機構嘗試社會工作介入的初期,開展懷舊型別的小組有助於老人快速地接受和參與這一全新的工作方式。當然,針對不同的老人,懷舊同樣可以延伸出多種不同性質、不同層次的活動形式。

一是康樂性小組活動。每週固定設立一個老歌日或者老電影日,作為一個常規的活動內容,在懷舊的同時也豐富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這類活動由於受身體和思維狀況影響不大,可以針對院內大部分老人,特別是適合那些高齡、活動能力不強的老人,同時,對於幫助喚起輕度痴呆老人的記憶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二是治療性的溝通互助小組。一些老人相對封閉、冷漠,或者害怕因交流帶來人際關係上的麻煩,信奉少說少錯的原則,遇到煩心事也缺乏有效的傾訴,給人怪癖、孤獨的印象,從而更進一步地阻礙了人際交往的發展。社工針對這類老人開設治療性小組,主要運用懷舊技巧(尤其是在小組初期),從談談過去的偉人、那個時代的故事、那個時代的市井生活,到談談我的朋友、我的童年,最後到談談現在的生活、我的煩心事,循序漸進,社工積極關注和鼓勵每一個老人,逐步培養小組內溝通和交流的氛圍,幫助老人走出自我封閉的困境。

三是發展性小組。這類小組針對活動能力和接受能力較強的老人,通過小組,在老人中搜集和尋找留下時代印記的物品、照片、報紙圖片、故事、圖書等,利用懷舊角之老照片展、懷舊角之“古董”展,懷舊角之“過去的故事”講述比賽、童年的遊戲比賽等多種形式,同時合理穿插今昔對比的內容,將今日的上海風貌、現代的電腦遊戲、數碼產品等內容加以介紹,使懷舊不僅成為交流互動的平臺,也成為老人重新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瞭解新生活,重整生命經驗的舞臺。

幼兒語言教育的有效策略

  導語:語言是人類進行交往、思維的工具。在嬰幼兒時期(0~6歲,即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如果孩子處於良好的語言環境中,便可事半功倍地掌握某種語言。但語言的敏感期具有階段性和特定性,一旦錯過便無法彌補,所以一定要把握時機好好利用這一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

  幼兒語言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 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1、創設寬鬆、和諧、平等的語言環境,激勵幼兒語言表達的

  陳鶴琴先生說:“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以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為切入點,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來引發話題,為他們提供暢所欲言的機會,鼓勵幼兒的每一次表達,支援和引發幼兒表達的願望,並讓幼兒通過表達體驗到語言交流的意義、成功和快樂。

  我班裡有個性格內向顧一凡,她在幼兒園裡從來不跟其他教師或保育員說話。我感到這樣的性格特點對一名幼兒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於是,我常伴隨在她的身邊,儘可能多地找機會和她進行語言交流。

  特別是在她早上來園的時候,我總是非常熱情地和她打招呼,但卻很少看到她的迴應,更別提有什麼語言交流了。有一天放學時,她拉著媽媽在操場上玩盪鞦韆,我依然和她禮貌地道別,沒想到她居然小聲地對我說:“老師,再見!”我為之一愣,隨之而來的便是感動,我跑過去,抱著她親了又親。雖然她的聲音很小也很稚嫩,但我還是表揚了她一番:“沒想到你的聲音這麼好聽,你以後一定要多說給我們聽聽哦!”她聽到我的表揚開心極了,在一旁的一凡的媽媽也十分高興。就這樣,以後每天幼兒來園和回家的時候,她都會和教師打招呼了。

  現在,她有時也會主動和我講話,如“這個紅色的蝴蝶結是我的,是媽媽買的”“我的衣服溼了”,等等。看到幼兒有如此的轉變,我們覺得很欣慰。無論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怎麼樣,教師都應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決不能放棄對任何一名幼兒的教育與關心,相信我們的努力定會收到效果。在一個溫暖、安全、寬鬆的語言環境中,幼兒沒有了壓力,沒有了自卑,心情變得舒暢,就能真正做到有話敢說、想說和愛說。

  2、注重物質環境的創設,引發幼兒語言表達

  皮亞傑認為,在幼兒的發展過程中,物質環境的經驗及社會環境的作用是幼兒成熟的必要條件。幼兒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幼兒的發展是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因此,我們在教室和走廊裡,都為幼兒創設了非常漂亮的環境,我們適時地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主題活動發展程序,懸掛幼兒的各種作品,鼓勵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如在主題活動“我是中國人”中,幼兒瞭解到自己是“龍的傳人”,中國的國粹是京劇,而且中國流傳著許多民間藝術。於是,幼兒們進一步探索著民間藝術和國粹。當幼兒知道京劇臉譜上各種顏色表示不同的人物形象時,他們萌發了動手繪製的,於是一幅幅鮮豔的京劇臉譜躍然紙上。教師將幼兒的作品懸掛在牆上,為幼兒的語言表達作好了鋪墊,激發了幼兒潛在的語言表達。

  3、利用自然環境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提供語言表達的素材

  豐富的生活經驗是語言表達的基礎,幼兒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驗,才可能有表達的內容,才可能樂意表達,有話可說。因此,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實地參觀、感受生活、感受真實的世界,讓幼兒不僅有說話的機會,而且有說話的內容,這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我帶領幼兒參觀了中班的秋天的水果後,引導孩子們在參觀的同時摸摸水果的形狀,聞聞水果的味道,看看水果的顏色。並用語言啟發他們回答我的問題。參觀水果的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語言表達的素材,這對於激發幼兒語言交流的是十分有益的。通過種植與照料花草,幼兒不僅豐富了知識,也陶治了情操,他們能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以及自然界千姿百態的變化。幼兒生活內容豐富了,思路也就開闊了。我們讓幼兒動手、動腦、動口,在直接的感知中豐富他們的知識,發展他們的語言。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樑。而幼兒時期,恰恰是人的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對幼兒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在學習活動中引導幼兒積極發言

  1、設計開放性的問題,讓每個幼兒都有話可說

  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分析、判斷和推理才能回答的問題。這樣的提問幼兒才能有話可說。如在《炎熱的夏天》活動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提問:怎麼讓人們在炎熱的夏天過得更舒服?引導幼兒在小組中討論,各自介紹自己的經驗。如第二組中,倪芳洲搶著說我們可以穿裙子、汗衫;楊仁杰說我每天吃一些冷飲也很舒服;杭天羽說人們可以在房子裡開空調,這樣也就不熱了……在小組討論中幼兒暢所欲言,完全沒有單獨發言的緊張和害羞。而如果整個活動都是老師提問個別幼兒回答的話,就容易產生幼兒被老師的牽著鼻子走的情況,可能少數幼兒的思維得到了鍛鍊,但大多數幼兒就不可能都有機會發言,而這些大多數幼兒就容易產生倦怠,思維也就不活躍了。

  2、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使幼兒自信地發言

  生活經驗的準備對於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準備充分則表現積極,反之則不然。在每個主題活動開展前,我們都會將《主題提示》發給幼兒,讓家長對照其中的內容和幼兒一起收集資料、完成調查表、豐富相關經驗。在主題活動《昆蟲大世界》開始前,我們也是如此。

  到了週一,很多幼兒都將自己的收集的材料帶來了,有昆蟲的工具書、圖書、圖片和捉到的螞蚱、螳螂、蟋蟀等昆蟲。為了彌補少數幼兒經驗缺乏的不足,幫助他們分享同伴的經驗,我馬上將幼兒帶來的圖片資料和實物昆蟲展示和飼養起來。

  同時,還利用午餐後散步的時間帶領他們找昆蟲、捉昆蟲、飼養昆蟲,在主題活動開展的日子裡“昆蟲”成了幼兒茶餘飯後關注的焦點,他們一有空就觀察、研究、認識各種各樣的昆蟲。在集體活動中,一些準備充分、經驗豐富的幼兒參與積極、主動,發言大膽、自信,他們獨特的發現,給老師和同伴很多靈感和啟發,也激發了大家進一步探究昆蟲的。

  3、個別教育,幫助他們走出不敢發言的心理誤區

  在班中總有部分幼兒不愛舉手發言,即使被點名發言,通常也是“點”而不發或支支吾吾一言難發。久而久之,這些幼兒就可能成為活動中被話語權遺忘的角落。

  其實這些幼兒往往擁有很多知識,他們的大腦彷彿是一座有待開發的智慧寶藏,而這些寶藏就埋藏在他們沉默的大山之下。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有很多,而不發言的同伴會因此失去許多學習鍛鍊的機會,甚至因而形成自卑的心理。因此,我特別注意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在教學中加強對他們的關注,採取必要的措施,給這些孩子以幫助。首先為幼兒提供一個寬鬆的說話環境,讓幼兒作為一個平等的學習主體參與討論。我作為活動的組織者,應以討論的平等主體加入師生之間的對話和交流。讓每個幼兒都加入教學的整個過程。其次,通過讚揚引出談話,然後提問。在活動中每一個幼兒都希望引起教師的關注、尊重和賞識,都有一定的表現欲,有希望和被人接納被人欣賞的強烈願望。

  通過我和班中幼兒一學期的努力,現在,在學習活動中每個幼兒都能積極思維,主動舉手發言,而且發言時個個露出自信的神情,不管發言效果如何,大家都會表示出理解和鼓勵,活動效果也得到了明顯提高。

  (三)抓住機會進行語言教育活動

  1、在晨間活動時注重個別談話,個別引導交流。

  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己交談等,對幼兒語言發展具有特殊意義。個別幼兒由於環境的變化,對周圍的人或事物都感到陌生,容易產生情緒不安,甚至變得“沉默寡言”,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晨間接待的時間,把他們安置在自己的身邊,抱抱他們,他們,親親他們,以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話語,跟他們個別說說、談談,聊聊,讓他們在感情上得到滿足,慢慢地陌生感、膽怯就會逐漸消失,對新的環境、教師、夥伴就會發生興趣,產生說話、交流的。

  此時教師就要抓住時機,發展孩子們的說話興趣,使他們有話願意說,有事願意講。由於幼兒的認識能力與語言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如有的幼兒善於與人交談,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有的幼兒不愛說話,說不清楚自己的意思。

  所以我們要掌握不同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不同情況,做好個別交流工作,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在交流時有意識地讓他們講比較完整的句子,可以向他們提出更高的語言要求,讓他們完成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語言交往任務;對於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不愛說話的或以點頭、搖頭代替說話的孩子,我們就要除了主動親近和關心他們,多與他們交流之外,還要解除他們說話的顧慮,所以利用晨間談話的機會創設語言交際的情境,鼓勵他們大膽說話,只有通過多講多練,才能使他們逐漸養成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的習慣,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在體育遊戲活動中進行語言教育

  每天到戶外體育遊戲,在玩之前我們會創設機會請幼兒觀察今天玩的玩具,請幼兒不但說出玩具的名稱及自己最喜歡玩的玩具,而且引導孩子說一說為什麼喜歡它們。

  通過一段時間的說完後才能玩的實踐,幼兒對玩具的名稱及怎樣玩的語言表達是越來越通順流利。如李嘉小朋友說:“我最喜歡玩輪胎了,因為輪胎跑起來很快,我可以和趙森海玩滾輪胎比賽,昨天我又贏了,心裡真高興。”劉楠、耿晶說:“我喜歡拍皮球,我可以拍很多花樣,單手拍,雙手拍,還能兩隻手交替拍,拍高球、拍低球,我是不是很厲害。”這樣,孩子們在愉快的遊戲中大腦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個個爭先恐後地向老師講述自己心愛的玩具以及自己的創新玩法。

  3、在散步或遠足時進行語言教育

  午間在幼兒園內散步或到園外遠足時,也可以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的活動。先啟發幼兒講述自己觀察到的事物和現象,再鼓勵他們提問想知道或不瞭解的事物或現象。

  如秋天來了,在幼兒散步的時候,就可以讓幼兒觀察講述秋天樹葉的變化,孩子們會說,初秋時樹葉慢慢地開始變黃了,過幾天后淺黃的'樹葉又變成深的,再過了幾天後,孩子們都說樹葉變成了枯黃,到冬天時,樹葉就掉下來了。這時教師要抓住時機,引導幼兒學習新詞:“枯黃”,這樣語言活動中幼兒所學到的詞語,幼兒記得牢,還運用自如。如幼兒學過“漸漸”一詞後,就會結合生活實際,講“天氣漸漸冷了”,“雨漸漸大了”,“衣服漸漸穿得多了”。教師在散步時也可以隨意和個別或三三兩兩地進行交談,談他們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事,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樣不僅能培養師生間感情,而且能使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更快的發展。

  4、點心後的一段休息時間開展語言的早期閱讀活動

  在早點和午點後的一段時間內,我們組織幼兒進行早期閱讀活動。讓孩子們到最喜歡的圖書角去看自己喜愛的書籍,不但擴大了他們的眼界,增長了有關大自然、社會生活的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孩子的優良品德,並能促使孩子們觀察、分析、想象及講述能力的發展。

  幼兒天模仿,往往喜歡與別人看相同的書,這時有可能會發生爭搶現象,此時教師就要適時地引導幼兒想辦法用與人商量的語言,如:“我可以看看你拿的書嗎?”“咱們一起看這本書可以嗎?”“你看完了可以給我看一看嗎?”通過這樣的語言引導,可以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與人交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另外,在幼兒看書時,我們還可以引導和鼓勵孩子互相談論及講述自己看到的書中的內容,這樣既可以發展孩子的語言,又使幼兒更正確、深入地體會書中的內容。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講述,進一步鍛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5、平時引導幼兒開展各種有目的、有計劃的豐富多彩的語言活動

  在每個星期中,我們會定期舉行兒歌朗誦會、講故事比賽、語言遊戲等,這些都對幼兒語言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尤其是象講故事這樣的活動,不僅幼兒興趣高,而且還能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當教師充滿感情,富有表情地講述每一個故事時,幼兒都聽得那麼認真,而當請他們自己來講述時,他們又會繪聲繪色地表演。如我班的鄒金毅、沈天樂、劉曉霞等小朋友,不僅能模仿老師有表情地講述,而且還能創編故事的開頭或結尾,並能伴有表演動作,語言表達能力令全班幼兒非常佩服。其他幼兒在講故事活動的訓練下,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6、把語言教育滲透到其他領域的教育活動中

  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充套件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在實踐中,特別是在語言教育與音樂教育的互相滲透中更是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如歌曲教學,歌曲是音樂與語言最完美的結合,孩子們在優美的旋律伴奏下,唱著充滿韻律感的歌詞,是一種非常美妙的享受,可以從中感受到音樂與文學藝術的美。如歌曲《秋天多麼美》,它的歌詞生動形象,幼兒透過歌詞就能看到一幅秋天的豐收圖,在欣賞完歌曲後還能讓幼兒描述一下歌曲中描寫的秋天,並引導他們說一說自己看到的秋天的另外景色,再把自己創編的歌詞融入歌曲,通過說唱結合,進一步培養幼兒有節奏地說的能力。

  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他們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孩子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在日常活動中充分為他們創造機會,讓孩子自由地探索、嘗試、犯錯、被糾正,讓師幼雙方都能自由地表達和交流,彼此聽到對方的“聲音”,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讓孩子們無拘無束地表達、交流、爭論,滿足幼兒“說”的願望,為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做出積極的貢獻。

科學領域小組交流學習方式方法或具體的安排是什麼?

溝通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是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有不同的分類結果。常見的方式有以下分類標準:

1、正式溝通和非正式溝通

正式溝通是通過企業、團體、組織規定的溝通渠道,進行資訊的傳遞和交換方式。如專案例會、專案計劃、專案報告、變更大會、合同和協議、組織與組織間的往來公函等。非正式溝通是通過正式溝通渠道以為的渠道進行的資訊傳遞和交換方式。如茶餘飯後的私聊、拉家常,過年過節的問候等。

正式溝通的優點是比較嚴肅,約束力強,溝通效果好,資訊具有法律效力;缺點是溝通速度慢,方式刻板,可能會因傳遞渠道的影響,造成資訊失真和扭曲;正式溝通常用於重要的溝通和決策。非正式溝通的優點是形式多樣,溝通速度快,暢所欲言,溝通壓力小等;缺點是不留證據,難以控制,資訊極易失真,甚至成為謠言;非正式溝通常用於領導瞭解員工情況,關係密切的成員之間的交流等。

社會生活中,一些“便衣”,打著非正式溝通的方式,通過不正當手段,進行錄音、拍照、錄影等,將非正式溝通的過程變成了正式溝通的有力證據。

2、垂直溝通和水平溝通

垂直溝通分為上行溝通和下行溝通,均屬於上下級之間的溝通方式。一般下行溝通的速度要快於上行溝通的速度,因為下行溝通多屬於領導佈置任務,而上行溝通多屬於下屬向領導反映問題、申請和彙報工作,領導一般多會延誤,尤其涉及費用支出的時候。平行溝通是平等組織、企業、部門、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方式。

垂直溝通的優點是溝通速度快,資訊傳遞準確;缺點是如果層次多的時候,資訊傳遞變慢,可能會出現越級溝通和隱瞞事實的現象。水平溝通的優點是溝通主體之間彼此平等,溝通順暢;缺點是容易產生矛盾和衝突,難以控制局勢。

3、單向溝通和雙向溝通

單向溝通是在溝通過程中,只有傳送者傳送資訊,接收者接收資訊,單一方向的交流,缺乏資訊的反饋。單向溝通如報告會、馬雲的離職演講、村長宣讀檔案等。雙向溝通是在溝通過程中,傳送者和接收者經常要互換角色,傳送者把資訊傳送給接收者,接收者接收到資訊後,要以傳送者的身份反饋資訊,直到溝通完成。雙向溝通的案例比較多,比如專案例會、討論會、商業洽談、技術交流等。

單向溝通的優點是傳遞速度快,意見統一,時間進度易於控制;缺點是資訊沒有反饋,觀點可能會片面,士氣不高。雙向溝通優點是士氣和參與度高,反饋資訊能及時完善溝通結果;缺點是觀點難於統一,七嘴八舌,溝通變成拉家常,浪費時間和精力等。

4、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溝通

語言溝通就是通過語言、文字、圖形、表格、數字等形式進行的資訊溝通。語言交流是生活中的主要溝通方式,語言溝通的案例也是舉不勝舉。非語言溝通通過動作、表情、語調、手勢等語音以外的形式進行資訊溝通,最常見的非語言溝通有手勢、走秀。事實上,非語音溝通越來越被重視,因為在語言溝通的同時,伴隨一些非語言溝通效果會更佳。

除特殊環境、特殊原因,一般語言溝通都伴隨非語言溝通,而非語言溝通很少伴隨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能起到語言溝通無法達到的效果。比如,夫妻間的曖昧,有時一個手勢或飛吻,遠比語音的效果好。

5、書面溝通和口頭溝通

書面溝通就是用書面形式進行的資訊溝通。比如通知、報告、信件、授權書、專案章程、實施方案等。口頭溝通就是運用口頭表達所進行的資訊溝通。比如談話、演講、聊天等。

書面溝通的優點是有證據,可以長期儲存,描述周密,邏輯性和條理比較清晰;缺點是耗費的時間比口頭溝通要多很多,而且需要保管。口頭溝通的優點是資訊傳遞快,溝通靈活,約束少,反饋及時;缺點是容易忘記溝通內容,溝通過程和結果沒有證據,易於成為謠言等。

有什麼適合6人小組用的組名

6人小組名和口號如下:

1、不吃飯、不睡覺,打起精神賺鈔票!(忍者團) 

2、每天多賣一百元!(賺錢機器) 

3、追求客戶滿意,是你我的責任。(神兵隊) 

4、多見一個客戶就多一個機會!(“親親”團) 

5、因為自信,所以成功。(超異能團) 

6、不要等待奇蹟的發生,因為奇蹟在等我們去創造。(奇蹟)

7、強化競爭意識,營造班級小組精神。(競逐隊) 

8、失敗鋪墊出來成功之路!(勇者無敵) 

9、單量鋪路,金額致富。(光速)

如何讓"磨課"取得最佳效果

把平時積累的教學經驗並集中組員智慧的課以及上公開課前的反覆推敲試講過程。一個“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覆覆的修改斟酌和耗費教師的大量汗水。

不過,這磨課的“磨”字就如俠客十年磨一劍、得道一樣,道出了一節成功好課的艱辛和不易。磨課的模式有:基本式、簡化式、同課異構式、教學診斷改進式、行動導向式。

擴充套件資料:

作用:

磨課活動的開展,給許多教師提供了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給予教師一個充分展示自我和鍛鍊成長的機會。以往學校開展的教研活動是全校性的,範圍廣,參與的人員多。

因此教師之間不容易交流和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且並不是人人都有機會上臺展示自己的教研成果,和鍛鍊提高的機會一些有理想志向,希望成長的年輕教師,投師無門,問師無路,只能閉門造車。

因此也就不足以發現自身的優缺點,從而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揚長避短,查漏補缺提高自己了。磨課在我校開展是以分學科,分年段為主要形式的。這樣一來各小組的人數不多,相互之間又比較熟悉教材。

因此教師們在一起磨課,人人皆能上臺展示自己的個人教學成果,教師之間看得也就更準,理解也就更為深刻。

因此在一起總能找到共同語言,討論或交流起來氣氛尤為熱烈。每位教師都得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觀點。一到議課這一環節,教師們往往是經常忘了時間,彷彿是有說不完的話。辦公室裡、茶餘飯後老師們的話題都是磨課。

標籤: 茶餘飯後 小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enoy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