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建水紫陶大師

建水紫陶大師

建水紫陶大師

建水紫陶大師是指以建水紫陶技藝聞名的陶藝家。建水紫陶,又稱壺坑紫陶,是雲南省建水縣的一種傳統陶器製作工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格。建水紫陶大師通常會採用傳統的手工製作方法,將陶泥揉成坯,又用手捏成器形,再經過乾燥、上釉、烤制等多道工序,最終燒製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紫陶器。

建水紫陶大師不僅要具備紮實的陶藝技能,還需要具備豐富的文化素養和創新能力。通過深入研究傳統工藝技巧,不斷挖掘和創新,建水紫陶大師們打破傳統的束縛,創造出了更具現代感和藝術性的作品,贏得了國內外陶藝界的廣泛讚譽。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建水紫陶的著名大師作品有哪些?

“建水紫陶著名的大師有向逢春、陳紹康、陳學、丁吉三、馬成林,潘金懷等。 向逢春,建水碗窯村人,製陶匠人。後專攻紫陶,愛書畫,創殘帖斷簡裝飾工藝,具有濃郁的人文特點。一生佳作不計其數,被人爭相收藏。建水陶能躋身全國四大名陶,向氏作品功不可沒。其造型、書畫、磨光被譽為“向氏三絕

建水陶的紫陶名人

向逢春

(1895~1964),建水縣碗窯村人。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後期遷居城內北門街。11~12歲讀舊學。13歲起學習粗陶生產,後轉做紫陶。對菸斗、汽鍋、花瓶、茶具、文具等在造型上做革新,邀請縣城喜愛書畫的紳士名人肅茂園、王勉丹、李月嬌、吳梅村、馬吉生、王和光等在坯體上書畫裝飾。爾後,向逢春自己刻苦臨摹,自學書法成功,用藍、黃、黑、白等色泥製成殘貼斷簡裝飾,古樸典雅,更勝一籌。1954年12月出席北京全國民間工藝美術展覽會,所制各型汽鍋、花瓶、直口瓶、美女瓶、文具等80餘件產品,送京展覽。後任雲南省政協委員。1956年加入陶器生產合作社。在社裡設美術陶生產小組,與何本金、徐家元等人積極發展紫陶工藝品。當年8月和年底,兩次選送產品至手工藝業合作社參加出國展覽。同年12月任建水縣手工藝聯合社主任,並被選為建水縣人民代表。

向福功

向福功(1919~1987),向逢春之子,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製陶藝人。自幼隨父學習製做紫陶產品,繼承和發揚向氏傳統紫陶生產技藝,雖文化程度不高,但也練就一手書法繪畫和造型技藝。在繼承其父技藝的基礎上,創新用藍、黑、黃等色泥料,裝飾鑲塡紫陶工藝品,在省內享有盛名,多次製作參加全國和國際博覽會展品,獲得好評。1980年退休。

張好

張好(1869~1928),字盡美。建水碗窯村人。生於清同治八年,卒於17年,終年59歲。從小就從事粗陶生產,善於製作各種陶器及建蓋廟宇的琉璃瓦、葫蘆、龍頭、龍尾、鳥獸頭等裝飾陶。產品優良精美。紫陶創始後,進一步研究,轉請城內絞車巷書畫名家王世傑裝飾,開始出現斷簡殘貼裝飾和磨光工藝,後又發展其他紫陶產品。

潘金懷

潘金懷(?~?),紫陶藝人,建水碗窯村人,後遷書院街。生於清代,死於初年。光緒二十年間(1894),潘金懷在製作白陶菸斗中,發現燒好的菸斗上有一小塊紅色,別具特色,從中受到啟示,遂採用當地紅、白、黃、紫、青五色粘土,試驗研製成紅色陶泥,做成泥坯,焙燒後成為紫陶菸斗,產生了第一代紫陶產品,並發展為書畫篆刻、磨光工藝。後曾製作花瓶、筆筒等產品,是建水紫陶生產的開創人。

王克敏

王克敏(1876~1892),字勉丹,號慎安居士。建水縣城區人。出生於清代書香門第,其父王永年,光緒癸末進士(1883),官戶部主事,書法圓厚秀建,有“二王風韻之稱”。王克敏少年穎慧,入學為癢生,喜愛書畫篆刻。學畢在家辦私塾。後赴箇舊,任富滇銀行箇舊分行經理,創辦友石斎書畫館,專研書法和篆刻,尤善鐵筆,長於臨摹。書法學王夢樓、董其昌,幾近亂真地步。臨摹秦漢、六朝鐘鼎,款識各種篆隸,落筆即得其勢。畫山水、人物、花鳥無所不能。特別擅長博古花鳥,賦色研雅,寫意雙鉤,無不精妙。於紫陶工藝品上做書畫,燒成後尤其古意罨然。所製圖章印鑑,刀法高妙,工穩秀建,陰文則入漢印,陽文則入鐘鼎、古篆,在當時頗有聲名,外地人士也慕名以求。常與地方名士如如善長書法的邱夢鬆,擅長山水的肅茂園,擅長牡丹花的王孝全等吟詩論畫,互相鼓勵。有時王克敏在陶瓶上先畫花鳥,王孝全又畫上牡丹,各以所長通力合作,使畫幅越顯精湛。

湯猛

江西景德鎮長大,慕名建水紫陶前去學習,後自成一體。以陶和瓷結合的獨特風格為建水陶帶來了新氣象。在傳承建水紫陶工藝的基礎上創新,打破了一些傳統觀念,作品做工精緻,造型美觀 。

建水紫陶和上老師原名

袁志和。根據官方資訊顯示,建水紫陶和上是製陶大師,原名袁志和。建水的碗窯村是個窯火燒出來的村落。沒人知道這裡燒窯的歷史應該追溯到何時,只知道一代又一代的碗窯村人用窯火把自己的家園紅紅火火地建設起來了。

空也紫陶有哪幾位

幾十位。雲南建水紫陶名家大師有向逢春、向福功,以及當代紫陶四老,此外還有一批榮獲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雲南省陶瓷工藝大師稱號的紫陶大師,譬如金麟(明仁)、李衛忠、肖春魁(浪鬼)、餘麗芬、楊春麗、陳學等等。

建水紫陶壺是誰的做工好,升值空間大

各有千秋!

論名氣,當屬陳紹康、馬成林、袁應得。價格不菲,做工一般。

論性價,名氣才氣集一身的徐榮洪,價格適中,升值空間大。

另外,不能以偏概全的說大師作品一定都好,小作坊也有超群絕倫的,就看您喜歡什麼樣子的咯。

(附:收藏的話以上提到的都是首選,一般家用的話就到小作坊看看吧)

建水縣的汽鍋哪個品牌和廠家是正宗的,怎樣鑑別與分類。

建水汽鍋是紫陶產品,建水紫陶是中國四大名陶之一。它主要是當作蒸具,可蒸雞、鴿等肉食品,鮮美異常。建水紫陶的代表性人物是陳紹康、田波等工藝大師。建水紫陶的特點表現在:1、建水陶陶泥取自境內五彩山,含鐵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強度大,表面富有金屬質感,叩擊有金石之聲。經無釉磨光,精工細磨拋光,質地細膩,光亮如鏡。有“堅如鐵、明如水、潤如玉、聲如磬”之譽。 建水紫陶大多產於雲南省紅河州建水縣臨安鎮碗窯村,個人品牌的廠家較多。

昆明哪家的建水紫陶價效比好些呢?想淘件寶貝~~求答…

你好!

“五色土寶”形象店匯聚了建水多位名家作品,全國統一價。地址:昆明市世紀金源購物中心

車立方二層

華祥苑茗茶。(電影院正上方)

店內作品全,可挑選餘地大,最重要的是貨真價實,並可接受紫陶預定。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建水:古城古貌

因了一次學術會議,再次驅車來到離昆明近四百里的“小”城“大”建水。

說它“小”,因它只是一個縣級城市。

然而云南人應該都知道,建水在文化、 歷史 方面的傳承與發展有卓然不群之處,也因此而名聲在外,這是它的“大”。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這裡的“仙”,是那些在文化和紫陶上造詣頗深的大師。

這裡的“龍”,就是蜚聲中外的四大陶器之一的“紫陶”。

為方便遊覽慕名已久的紫陶夜市,特意打車前往。

令我非常驚訝的是,司機楊師傅熱情地介紹起建水的 歷史 淵源,紫陶的發展史,口若懸河,頗有見地。他不像一個計程車司機,倒想一位學者。窺一斑而知全豹,可知建水名人輩出,教育成績領先同儕絕非偶然。

最讓人擊節歎賞的,是建水對古蹟的保護。

那些歷千百年而完好無損的古建築,依然靜默如初。接納著一批又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

來到建水,不能不品嚐這裡的豆腐與過橋米線。這在雲南極為普通的飲食,卻是“建水紫陶”之外的又一張名片。

而這裡的水,是豆腐味道絕佳的天然之祕。

一個 歷史 悠久、文化、藝術氛圍深厚的地方,民風淳樸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無論走在街頭還是鄉間,都能感受到那種對外地人的熱情。即使你買一點小物件,多付了幾塊錢,他們也會追上退給你。這在很多 旅遊 景點幾乎是不可能遇到的。

當你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旅遊 的時候,你不得不思考的一個問題是:什麼是傳統美德,國學文化?一飽眼福之外,還有什麼值得你願意再故地重遊?

也許在這裡,你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建水紫陶的簡介

一壺紫陶,建水三代手藝人。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建水紫陶歷史悠久、工藝獨特,與江蘇宜興陶、廣西欽州陶、四川榮昌陶並列為中國“四大名陶”,馳名中外,但一段時間以來落於寂寞。近年來,在州委、州及建水縣委、縣的高度重視下,建水紫陶業快速發展,形成了集體、私營、個體(家庭作坊)多種生產經營方式共同發展的格局。特別是州委七屆七次全會提出了“全力打造紅河歷史文化三個千年四個百年”亮麗名片文化品牌。建水縣委、縣以傳承保護和開發利用建水紫陶文化資源,做強做大紫陶產業為目標,確定將建水紫陶打造成為中國“陶都”,實現“產城文”一體化發展,成為帶動區域經濟、文化、旅遊的主導產業。

目前,建水紫陶及相關產業已達到8億元的年產值,但是,在建水紫陶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建水紫陶研究會會長謝恆認為,建水紫陶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仍然存在諸多隱憂。

盛名之下的發展“瓶頸”

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雲南普洱茶的異軍突起,用建水紫陶壺泡雲南茶、儲存普洱茶受到不少人的追捧。隨著建水紫陶市場前景看好,建水紫陶國營廠的部分技師外出創業,小作坊生產逐漸恢復。謝恆介紹,建水2004年時僅有7家紫陶企業,截至2014年11月,建水登記註冊的紫陶企業共329戶,從業人員3000多人,年銷售收入2億多元;加上關聯產業的產值,建水紫陶產業的年產值超過8億元。

建水陶茶居紫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建水縣貝山陶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紅河火寶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建水碗窯興仁建材陶瓷廠、紹康工作室、袁應德作坊等一批私營個體企業不斷壯大和發展,有效擴大了建水紫陶的生產規模,提升了其知名度。同時,一批具有較高工藝水準的表性人才逐漸湧現,已有一批優秀的陶藝傳承人獲得雲南省高階工藝美術師稱號。2008年,建水紫陶傳統制作工藝被批准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貝山陶莊等紫陶作坊,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示範基地;2010年,建水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命名為“中國名陶之鄉”;2011年6月,“建水紫陶”成為代表雲南省的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之一。品牌建設與營銷工作得到推進,先後參加“第七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地理標誌成果展”和“第一屆中國國際地理標誌產品博覽會”,進一步擴大了建水紫陶的知名度;“火寶”“貝山”“陶茶居”等多家企業註冊的商標,已成為雲南省、紅河州的著名商標和知名商標。目前,申請使用“建水紫陶”專用標誌標識222052個,申請使用刻制“建水紫陶”印章74枚,“建水紫陶”的品牌影響力日益提升。

但建水縣文化產業辦公室負責人表示,在快速發展中,建水紫陶仍然存在著“瓶頸”亟需突破。一直以來,建水紫陶沿襲歷史傳統,形成以日用陶為主,美術陶為輔的發展格局。隨著製陶業、手工藝品業的不斷髮展,建水紫陶在傳統工藝、審美、創作等方面都表現出一定的侷限性,發展思維有待突破。中低端的日用陶、美術陶市場飽和度高,缺乏具有較高審美價值、文化價值的高階藝術品陶,對陶品的裝飾和創作多以名人書畫為主,對差異性競爭優勢挖掘不夠,形式和內涵都有待創新。

目前,市場上各類紫陶產品存在質量不統一、好次混雜的現象,缺乏具有權威性、統一性的產品標準,不利於“建水紫陶”這一國家地理性標誌產品的品牌建設和維護。建水紫陶行業規範有待完善,有關行業執行、市場建設等和條款有待制定。

建水紫陶業目前規模較小,產值較少,產業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發揮;現代工業生活用品的快速發展對紫陶業產生巨大沖擊,市場空間逐漸縮減,生產水平和管理水平較低。紫陶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聯動程度不高,以古井、古塔、古橋為代表的特色景觀與紫陶工藝及產品結合度較低,城市雕塑小品、地面鋪裝、廣告標識、街燈座凳等環境要素方面特色不夠鮮明;與民族文化、文化旅遊等融合發展有待深化。

建水紫陶以日用陶、美術陶為主,缺乏對高階藝術品的關注和創作,陶品層次較為單一,現有產品尚未打入高階藝術品投資和消費市場,缺乏具有較高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紫陶工藝品,成品業發展受到一定,高階市場有待積極培育。缺乏集陶土資源貯備、工藝展示、藝術品陳列、商貿交易、會展宣傳等為一體的大型紫陶產業綜合宣傳和推廣平臺,高階紫陶藝術品、名家品拍賣機構有待建立。

這些問題都是建水紫陶產業目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如何突破發展“瓶頸”

作為建水縣紫陶研究會,謝恆自2004年發起組建建水縣紫陶研究會以來,一直致力於建水紫陶文化歷史的研究推廣和建水陶文化產業的培植髮展,是當代建水紫陶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對當下建水紫陶產業存在的問題和制約,有著自己深刻獨到的見解。

謝恆認為,建水紫陶文化產業要做強做大,必須有一個強大的產業群來支撐。縱觀全國其他著名陶瓷生產地,無一不是有一個強大的產業群來支撐。以宜興紫砂來說,宜興市的傳統紫砂產業年產值不過10億元左右,但與紫砂相關的產業卻達到近百億元的產值。而湖南醴陵,作為我國陶瓷釉下彩工藝的發源地,也是我國較為著名的瓷都,同樣是傳統陶瓷產業的年產值不到10億元,而與陶瓷相關產業的年產值卻達到了120億元。所以,要做強做大建水紫陶產業,必然要建立一個強大的相關產業群。

而要建成一個強大的建水紫陶相關產業群,在省、州、縣各級、出臺許多促進建水紫陶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和企業還要找準各自的定位,並尋找到雙方的共同點。為紫陶產業制定出臺更多的扶持,企業則要研究如何利用好的扶持,才能實現良性互動與迴圈,共同促進建水紫陶產業的發展。

就如建水縣文產辦相關負責人所說,建水紫陶產業目前存在“瓶頸”制約,是從巨集觀方面來說,具體來說,需要解決以下問題,並有所突破,才能真正做強做大建水紫陶產業。

建水縣目前有紫陶研究會、紫陶協會,還有紫陶產業發展辦公室。研究會與協會屬行業組織、群眾團體,而紫陶辦則是部門。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3個組織、部門之間存在分工不明確、多頭管理的現象,增加了“內耗”。因此,建水紫陶行業的組織管理機構需要重新調整,需要理順建水紫陶產業的組織管理機構和行業協會的管理。

同時,建立一個專業的、長期的建水紫陶發展規劃。建水紫陶產業發展規劃也出臺過,但這些都不是從專業角度出發的。沒有專業的長期發展規劃,就有可能走彎路,不利於紫陶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目前,州、縣已委託專業機構在做建水紫陶產業發展規劃,這個問題正在解決。

四川榮昌、廣西欽州都是以陶瓷為主要產業的城市,這些城市的行業管理部門每年都擁有給予的大量扶持資金。在參加國內外一些重大的評比、會展中,這些縣市的行業協會或管理機構利用的扶持資金成批租下展位,再分給當地藝人蔘展使用。但是,反觀建水紫陶,由於缺乏資金,只能是幾個紫陶藝人湊錢合租一個展位來展示,還有更多的紫陶藝人因為展位費用、車旅費用等原因而沒有參評、參展。沒有參評、參展的機會,建水紫陶怎麼能有更大的發展?高階產品如何能產生?因此,需要一些具體的扶持措施。

做強做大建水紫陶產業,不僅僅是建水縣和紫陶從業者的事。州委、州提出了“全力打造紅河歷史文化三個千年四個百年”亮麗名片文化品牌,建水紫陶名列其中,雲南、省也有意將建水紫陶打造成雲南繼普洱茶之後的又一張世界級的文化名片。從這些裡,可以理解為發展壯大建水紫陶產業是全州,甚至是全省層面上統籌考慮的事,不能再狹隘地認為,發展建水紫陶產業,是建水縣的事。只有將建水紫陶產業的發展放在全州、全省的層面和高度來考慮,建水紫陶產業才能儘快實現省、州、提出的目標和要求。

要做強做大建水紫陶產業,要加強對人才的培養。“這裡包括3個層面的人才培養。”謝恆說,一個層面是紫陶從業技術工人的培養,這需要與職業中學、中專、大專院校聯合開展,為紫陶業提供大量的初級技術工人。二是加強與省陶瓷協會的聯絡和協作,積極開展建水紫陶國家級大師申報工作。“今年5月,配合省陶瓷協會完成了建水紫陶業‘雲南省陶瓷大師’評選工作。”謝恆說,建水紫陶在全國也算是小有名氣,但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國家級大師。沒有國家級大師,建水紫陶要想做強做大,就會很難。三是培養建水紫陶專門的研究推介人員。相對於我國其他地方的名陶名瓷,建水紫陶的研究很滯後,沒有相關的專著。當然,這是一些客觀原因造成的。一是建水地處偏僻,研究者相對較少,二是歷史原因造成產研分離。起初,製陶的人沒有寫書出專著的能力和水平,而有能力寫書出專著的人,卻又不會製作陶器。是否可以考慮用公開招標的方式,出版建水紫陶相關專著。

“只有突破這些制約,建水紫陶才能健康成長為百億元產值的產業。”謝恆最後說。

謀局做強做大共發力

今年9月底,連續舉辦了11屆的建水孔子文化節更名為“建水孔子文化節暨紫陶文化旅遊節”。9月26日,建水第一條紫陶文化主題商業街——建水紫陶街開始開放,這是一條以紫陶銷售及展示、休閒體驗、度假觀光為主的特色旅遊步行街,彌補了建水沒有紫陶作品展示街的空白。在開街儀式上,還舉行了象徵紫陶窯火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火炬傳遞儀式。這可以說是建水紫陶的又一次“發力”。

建水縣委宣傳部楊為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建水紫陶如何走出建水、走出雲南,甚至是走出國門是建水縣委、縣一直在思考和關注的問題。其實,這些年來,建水紫陶的產量、名氣雖不如宜興紫砂,但隨著的關注和決策,也逐漸走出國門,為人所知。一是打造建水紫陶品牌。建水紫陶已成功申注為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且目前正在申請認定中國馳名商標,以品牌宣傳推動整個紫陶產業的外向發展。二是成立紫陶協會。組織參與各類展覽並組織製陶大師到各個製陶聖地交流,打破閉門造車、孤芳自賞的格局。三是藉助紅河州對外文化交流的平臺,與梯田、民族歌舞等紅河特色一起,走出省界、走出國門。近年來,已完成臺灣之旅、日本之旅、法國之旅等。四是與雲南茶結合,推廣雲南器。把普洱茶、建水陶打造成實用、親密的伴侶組合,不斷推廣宣傳建水紫陶。五是建水紫陶不僅有茶器,還有其他傳統的生活陶,比如氣鍋。這很大程度上為建水紫陶的推廣另闢了蹊徑。民以食為天,建水紫陶在飲食文化中的運用,也讓大家更進一步知道建水紫陶、使用建水紫陶。

同時,依託建水紫陶協會,力邀陶藝專家、工藝美術大師到建水交流指導。已組織過臺灣陶藝大師團來建水開展講座、製陶技藝展示。國家工藝美術大師、陶瓷專家孟樹峰,已多次受邀到建水為建水紫陶的發展助力。目前,孟大師正在為建水紫陶建設陶瓷藝術家庫資料庫。此外,近日,在建水陶藝家肖春魁浪鬼禪寂柴燒基地,舉辦了國際柴燒創作營活動,邀請了來自日本、韓國和我國青島、河南、臺灣的國際知名陶藝家到建水進行創作,並舉辦了兩場高水準的講座,為建水紫陶的發展帶來了活力。

建水的名人及故事

廉明知府——張 隆

提到蘇杭名人,莫過於白居易、蘇東坡,可知有被稱為“繼美白、蘇”的張隆。

張隆,字伯興,明代建水州人。正統貢生。任杭州知府,浚西湖,維修白堤、蘇堤,治理彰河,政績優異,清正廉明,得以覲見皇帝。後因母親病逝,回鄉守墓。明代嘉靖年間建水首祀四賢祠,張隆居四賢之首。如此忠孝廉明的知府,難怪狀元楊升庵有碑文,稱讚張公“官處脂膏不自肥,潤西湖廣其利,彰水安其鍤,考績三年,最於全浙”。

仗義諫官——劉 洙

滿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古仁人之心”,目睹時政積弊已深,既無力迴天,又不肯與奸臣侫幸合流,因仗義執言被調任外職,便辭官回鄉,侍養老父,開辦書院,教授子弟,施救鄉民。

劉洙,字道源,號三貞,明代建水州人。正德進士。任刑科給事中、都給事中等職,針貶時弊,敢於諫言。著有《奏疏》三卷、《參駁》五卷。楊慎、胡汝翼為其作傳記,且其施政已載入史冊,對後世有很大的借鑑作用。

琉球使臣——蕭崇業

被省史學界稱為“滇中航海第二人”,其詩文被譽為“開雲南海外文學第一頁”。

蕭崇業,明代建水州人。隆慶進士。歷任兵科都給事中、南京操江提督等職。博學好古,深通國家典章制度。萬曆皇帝派他率船隊渡海冊封琉球(今沖繩島)中山王。蕭祟業在對待外邦上主張:“以文德感化”,“識治體者,在修文德以服遠,尊中國者,不割齊民以附夷”。在琉球期間,考察了當地的山川物產和風土民情,著有《使琉球錄》、《養乾秦議》《航海賦》《南遊漫稿》等。為紀念蕭崇業,蒙自新安所把鎮內的一條街道命名為崇業街。

工部尚書——包見捷

包見捷, 明代建水州人。萬曆進士。自小便有“神童”的美譽,官至吏部侍郎。以敢於上疏,不法稅使而聞名朝廷內外,並潛心研究歷朝典憲。萬曆皇帝以某朝典章制度詢問廷臣,唯見捷能敷陳無遺,受皇帝讚賞,賜額“文獻名邦”,下詔建坊於其故鄉臨安。卒後詔贈工部尚書。雍正在《建水州志》中讚譽其“為一代名臣,南邦文獻,汲引後學。”

申法御史——傅為詝

“老去幾曾離別慣,夕陽影裡玉驄停。”或許耿直的諫臣內心裡的孤獨無人能懂吧!

傅為詝,清代建水縣人。雍正進士。乾隆年間任貴州道監察御史、奉天府府丞,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力主去奸民,除冗苛,申法禁,清獄訟而端風化等,人稱“直諫名臣”。後以贍養老母告假歸家,著書立說。著有《讀禮偶存》、《讀漢書論》、《藏密詩抄》等,卷帙浩繁,實為大儒。詩與古人相埒,書法不讓南園。涉獵之廣泛,才更能體現其為大家的實至名歸。

泰山北斗——陳世烈

陳世烈,清代建水縣人。乾隆進士,歷任廣西正考官、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等職。工詩文,擅書法。歸裡後任昆明五華書院山長,育才無數,桃李滿天下,施應培、錢灃、周樽、李鬆齡、楊焯等雲南名士出其門下,三迤人士視為“泰山北斗”。

慈惠吏儒——張履程

有“出為名吏,處為名儒”之讚的張履程,清代建水縣人,乾隆舉人。陝西大荔、華陰等縣知縣。居官慈惠,唯民為親,開倉出麥,賑濟災民,督工開河,勤治水患,每離任老幼泣送,愛民如子,還鄉後主講崇正書院。詩作有《彩雲百詠》、《彩雲續詠》等。所詠史事,可補志乘之缺,為雲南方誌界所推重。 

陶藝大師——向逢春

陶藝大師向逢春,專攻紫陶,愛書畫,創殘帖斷簡裝飾工藝,具有濃郁的人文特點,為我國陶藝一絕。一生佳作不計其數,被人爭相收藏。建水陶能躋身全國四大名陶,向氏作品功不可沒。其造型、書畫、磨光被譽為“向氏三絕”。是我國陶藝發展史上當之無愧的名家。

萬卷樓主——樑之相

樑之相,建水縣城人,號 “二十萬卷樓主人”。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碩士。博學多能,通經史,擅詩文,精書畫,喜收藏。對目錄學、版本學、方誌學、圖書館學以及文學、史學均有研究。個人藏書多達二十餘萬卷。著作達二三十種之多,是雲南近現代的知名學者,有“墨林奇才”之譽。解放後任雲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省文史館副館長。

教育名家——劉寶煊

建水西莊新房人。早年兩度赴日本留學,後於雲南大學任教。一九三八年回鄉,任建民、臨安中學校長,於校內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宣傳思想,培育出大批人才。一九四八年受華南分局之託,組織武裝鬥爭,任討蔣自救軍二縱隊司令員、思普地區臨時人民委員會主任,解放後任昆明市教育局。

從一個富家子弟到一個思想進步、追求真理的優秀主義戰士的蛻變,心繫人民、胸懷博大並且令人致敬。

標籤: 紫陶 建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g6m6w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