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尋隱者不遇的尋怎麼寫

尋隱者不遇的尋怎麼寫

1. 尋隱者不遇改寫

第一個:唐代的時候,有一位詩人叫賈島。一天,天氣晴朗,天水汪汪,賈島準備到山林中拜訪一位隱居山中的老朋友,賈島懷著激動的心情,邁著輕快的腳步走向山林中。

尋隱者不遇的尋怎麼寫

到了山下,賈島一邊走一邊向路人打聽老朋友的住處,就這樣邊走邊打聽,很快,他看到遠處山林中有一處小茅屋,屋前有幾十棵鬱郁蒼蒼的松樹,樹下有個童子正在掃地。“該到了。”想到這,賈島急走幾步,上前向小童打聽到:“你師傅在家嗎?”

“我師傅上山採藥去了。”

“知道在哪座山了嗎?”賈島有點失望。

“就在這座山上了。”童子答道。

“那就好了!我到山上去找他。”賈島高興地說。

“只是這山上雲霧茫茫,你根本找不到我師傅了”

童子的話讓賈島徹底失望了。賈島帶著遺憾的心情,慢慢向山下走去。

走在路上,賈島有感而發,吟出一首流傳千古的詩——《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第二個:

尋隱者不遇(改寫)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昨夜的一場濛濛春雨,給大山洗了一個澡。在雨水的滋潤下顯得更加清麗脫俗。綠油油的麥苗、金黃色的油菜花、粉紅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翠綠的柳葉……點綴在綠色的山林中。白茫茫的霧氣籠罩著整座大山,好像給整個森林披上了白茫茫的紗巾,就像傳說中的靈山一樣雲霧纏繞。一個個筍芽兒破土而出,好奇地張望著四周。他——賈島,邁著輕鬆地步伐,踏著石頭鋪成的山間小道,興致勃勃地去拜訪它那位隱居在山林裡,多年不見的至交。

快到中午的時候,賈島終於看見了至交的家——一間茅草屋,草屋四周有一圈長長的竹籬笆,旁邊還有一棵挺拔高大的松樹,在松樹下面有一個童子,他正在清掃院落。賈島看見了激動地走到松樹下面,拱著手,彬彬有禮地問:“請問小師傅,你的師傅在家嗎?”童子好奇的打量了賈島一番以後才回答,“您來得真不巧,我的師傅不在。”賈島著急地問:“那你的師傅到那裡去了呢?”“我的師傅到山上採藥去了。”童子回答說。賈島緊追著問:“你知道在山上的哪個地方嗎?”童子指著那座山說到:“巍峨的大山,雲霧纏繞,我也不知道我的師傅在哪裡。”賈島聽了唉聲嘆氣,遺憾地說到:“我們兩人好朋友已經有十多年不見了,這次,我千里迢迢地趕過來,特地來看望他老人家,可是他偏偏上山採藥去了。小師傅,那你的師傅要什麼時候回來呢?”“先生,我的師傅起碼晚上天黑了才回來。”賈島聽了以後跟童子說:“晚上我等不了了,那先我走了,等你師傅回來時請你代我向他老人家問好,就說賈島來看望過他了,再見了小師傅。”

賈島遠道而來沒遇到至交,滿懷遺憾地離開了草屋下了山。只有草屋旁的那棵蒼天大樹——松樹目送了賈島,好像在替他的主人送別賈島……

希望採納

2. 尋隱者不遇的中心思想怎麼寫

中心思想:詩中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尋者對隱者的欽慕高仰之情。

出處:《尋隱者不遇》是唐代詩僧賈島的作品。此詩首句寫尋者問童子,後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詩人採用了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

原文: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譯文:

蒼松下,我詢問隱者的童子他的師傅到哪裡去了?他說,師傅已經採藥去了。

還指著高山說,就在這座山中,可是林深雲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此詩是中唐時期詩僧賈島到山中尋訪一位隱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隱者不詳何人,有人認為是賈島的山友長孫霞。此詩的具體創作時間難以考證。

賈島是以“推敲”兩字出名的苦吟詩人。一般認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實他的“推敲”不僅著眼於錘字煉句,在謀篇構思方面也是同樣煞費苦心的。此詩就是一個例證。

全詩只有二十字,作為抒情詩,卻有環境,有人物,有情節,內容極豐富,其奧祕在於獨出心裁地運用了問答體。不是一問一答,而是幾問幾答,並且寓問於答。

第一句省略了主語“我”。“我”來到“松下”問“童子”, 見得“松下”是“隱者”的住處,而“隱者”外出。“尋隱者不遇”的題目已經交待清楚。“隱者” 外出而問其“童子”,必有所問,而這裡把問話省略了,而寫出“童子”的答語:“師採藥去。”

從這四個字而可想見當時松下所問是“師往何處去”。“我” 專程來“尋隱者”,“隱者”“採藥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來。因而又問童子:“採藥在何處?”這一問詩人也沒有明寫,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辭,把問句隱括在內。

最後一句“雲深不知處”,又是童子答覆對方採藥究竟在山前、山後、山頂、山腳的問題。明明三番問答,至少須六句方能表達的,賈島採用了以答句包賅問句的手法,精簡為二十字。這種“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間了。

作者簡介:賈島(779~843),唐代詩人。字閬仙,一作浪仙。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初落拓為僧,名無本,後還俗,屢舉進士不第。

曾任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稱賈長江。其詩喜寫荒涼枯寂之境,頗多寒苦之辭。以五律見長,注意詞句錘鍊,刻苦求工。與孟郊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有《長江集》。

3. 改寫( 尋隱者不遇)的作文

《尋隱者不遇》改寫

這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唐朝詩人賈島想趁著這個好天氣到隱居在松林裡的老朋友那兒拜訪拜訪。於是,他便興致勃勃地帶上包裹,迎著豔陽,向那片松林的方向走去。

連綿起伏的高山,蒼翠挺拔的大樹,悠悠的白雲,潺潺的流水……眼前真是人間仙境呀!朋友能過上如此行雲野鶴般的生活,著實讓人羨慕啊!賈島一邊想著一邊繼續前行。曲徑通幽,來到一片枝繁葉茂的松林前,賈島就看見了一座掩映在樹林中的有些簡陋的小草房,他想,這一定就是那位隱者的住處了,心中一陣興奮,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腳步。柴門緊閉,這時從遠處奔來了一個小男孩,詩人轉身向前詢問,問:“小兄弟,你知道茅屋的主人去哪了嗎?”童子打量了一下來人:“您問的是我的老師吧?老師去山上採藥了。”賈島一聽,心裡涼了半截但仍抱著一絲希望:“那你老師到哪兒採藥了呢?他大概什麼時候回來呀!”童子說:“就在這座山中。”賈島心中一喜,趕忙追問:“你能告訴我在山上的哪條路嗎?”童了搖搖頭:“這座山十分高大,而且雲霧繚繞,我不知道具體的位置,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回來。”賈島聽了悵然若失,只好告辭。他回頭望望那雲霧迷漫、飄渺纏繞的群山,轉念又想:朋友本是超然世外之人,我這凡夫俗子豈能輕易相見。想到這兒,賈島不禁隨口吟誦道: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4. 尋隱者不遇的作文

在深山中,住著一位品行高尚、超然物外的隱者。

一天,作者滿懷希望地來到深山中,拜訪這位閒雲野鶴般的隱者,他家周圍綠樹成蔭,青山疊翠,景色秀麗宜人。 詩人看見了一個扎著兩個小辮子,天真無邪的小童子,便彎下腰來,和藹可親地問道:“小朋友,你的師傅在家嗎?” “我的師傅去採藥了!” 小童子回答道。

詩人聽了,原本心裡的希望立刻破滅了。 小童子又說:“師傅走得不遠,就在前面那座山上。”

詩人聽了,臉上露出了笑容,心裡又升騰起一線希望,想:就在前面那座山呀!這可好找了。詩人問道:“小朋友,你能帶我到山上去找你的師傅嗎?” “山上雲霧繚繞,我也不知道師傅究竟在哪兒。”

小童子無奈地答道。 詩人這次徹底失望了,他也只能望山而嘆了。

最後,詩人滿懷遺憾地回到家中,提起筆來,寫下了這首流傳至今的古詩《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5. 尋隱者不遇誰寫的

尋隱者不遇 / 孫革訪羊尊師詩

作者: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後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其才華。後受教於韓愈,並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標籤: 隱者 不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gylg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