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八馬賽珍珠為什麼叫賽珍珠

八馬賽珍珠為什麼叫賽珍珠

八馬賽珍珠為什麼叫賽珍珠

八馬賽珍珠是因為它是由賽珍珠所著的小說《家》中的一個故事而得名的。賽珍珠是中國現代作家、思想家和女權主義者,被譽為“中國現代小說的母親”。她的小說《家》描寫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底層人民生活和家庭內部的矛盾衝突,因此她的名字也與這個經典作品聯絡在了一起。八馬賽珍珠是其中一個情節,講述了一個婦女命運淒涼的故事,既真實又感人,成為文學經典之一。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金陵大學中賽珍珠與徐志摩的一樁“懸案”]賽珍珠簡介

曾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近代美國著名女作家“賽珍珠”,1892年出生於美國,幾個月後即隨父母來到中國,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多年,曾任教於鎮江、宿縣、南京等地的大、中學校,被人稱為“中國通”。她本名珀爾·賽登特里克·布克。賽珍珠這個名字,是她因崇拜清末名妓賽金花而專門取的中國名字。她在中國的情況,早已廣為人知,然而,可能許多人都不知道,這位異國女子當年與中國的著名詩人、“新月社”主要成員之一的徐志摩還曾有過一段未了情緣。

  賽珍珠與徐志摩是在南京結識的,當時賽珍珠是金陵大學外語系教授,當她一見到這位風流倜儻的詩人即十分鐘情,關於他們的戀情在賽珍珠的作品中有蛛絲馬跡可尋。

  1924年,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是泰戈爾的翻譯,當他們一行人來到南京後,在金陵大學一次歡迎宴會上,徐志摩邂逅了賽珍珠,賽見到徐後即一往情深,隨後一段時間,二人便有了“不尋常的關係”,這些情況賽珍珠生前只告訴了她的兩個最要好的朋友,其中一名叫沙拉·布頓的披露:賽珍珠曾對她說過,在自己的作品《北京來鴻》裡就曾暗喻她與一位中國友人有“不尋常的關係”。1925年賽珍珠還寫了一篇短篇小說叫做《一箇中國女子的話》,是講一對異族青年男女的羅曼史。後來在另一篇短篇小說中也有影射她與徐志摩之間的戀情。賽珍珠在這一篇小說中,說男主角最後死於,與當年徐志摩在濟南附近黨家莊飛機失事的情形相似,以至在她的作品中,處處反映了在其心靈深處不能忘懷徐志摩。

  賽珍珠去世後,美國出版的《賽珍珠傳》(作者諾拉·史迪琳)裡,將有關賽、徐之間的風流韻事大白於世,作者說賽珍珠的兩位好友都知道她有一箇中國男朋友,以及此人是誰,但外界始終沒有人知道。直到賽珍珠死後五年,她的好友沙拉·布頓在一次訪問記裡指名道姓說,這個神祕的男友不是別人,即是大眾情人、有“中國拜倫”之稱的徐志摩。

  然而,縱觀徐志摩的所有詩文,及所有徐志摩的傳記均未提及這樁“豔事”,而徐志摩的朋友似乎也都不知道他們之間有過這段羅曼史。賽珍珠比徐志摩大四歲,二人相識時,她已32歲,開始發福,而且她本來姿色平平,又不善打扮,徐對她是否有興趣,也值得懷疑。關於賽珍珠與徐志摩的戀情,都來自賽珍珠及其友人的單方面資料,所欠缺者是來自徐志摩書信及日記等有力證據。所以迄今為止,這段異族“豔事”僅算是文壇上一件未決“懸案”。

鐵觀音為什麼叫賽1000?

因為鐵觀音茶葉裡有一個品種叫八馬賽珍珠1000,所以簡稱賽1000了。

賽1000是濃香型的鐵觀音,其實更接近傳統鐵觀音的味道。

價格每斤600-1000。

賽珍珠生平簡介是怎樣的?

賽珍珠簡介:姓名:賽珍珠;

原名:珀爾·賽登斯特里克·布克;

出生年代:1892—1973;

職稱:作家;

國家:美國;

個人情況:賽珍珠是一位在中國生活了40年並以她的中國故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女作家。賽珍珠出生於美國弗吉尼亞州,3個月後即被即被身為傳教士的雙親帶到中國。1894年隨父母移居鎮江,後來就在中國接受教育,先後在鎮江市私立女子中學和上海讀書,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因崇拜中國清末名妓賽金花,自己取名賽珍珠。

17歲時賽珍珠回到美國,進入弗吉尼亞倫道夫-梅肯女子學院學習心理學,畢業後又回到中國,任教於母校——鎮江崇實女子學校。1917年春天,與美國農藝師約翰·布克結婚。之後,夫婦倆去安徽宿縣工作,後到南京定居,雙雙在金陵大學任教,大多數時間就住在這座小洋樓裡。1922年,賽珍珠在這幢洋樓裡開始文學創作,尤其以反映20世紀上半葉中國農村生活的長篇小說聞名於世。1932年獲得普利策文學獎,1938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瑞典皇家學院在授予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時,盛讚她通過自己質地精良的文學著作,使西方世界對中國人民有了更多的理解與尊重,這些作品還賦予西方人一種中國精神和彌足珍貴的思想情感,“正是這樣的情感,才把人作為人類而在地球上連線在一起。”

賽珍珠一生寫了85部作品,包括小說、傳記、兒童文學、政論等。她也寫了許多廣播劇和文藝評論。她早期曾著文批評美國教會人士在國外的某些做法;晚年的政論主要為美國的外交辯護,並攻擊主義。她病逝後,按其遺願,墓碑上只鐫刻“賽珍珠”三個漢字。

賽珍珠是誰

賽珍珠(Pearl S. Buck或Pearl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美國作家。1932年籍其小說《大地》(The Good Earth),成為第一位獲得普利策小說獎的女性;193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她也是唯一同時獲得普利策獎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

生平經歷

[編輯本段]

賽珍珠是以中文為母語之一的著名美國作家。本名珀爾·布克。賽珍珠是她模仿清末名妓“賽金花”為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出生於弗吉尼亞州西部,父母是美國南方長老會的傳教士,他們一同於1895年來到中國鎮江,她在那裡長大,首先學會了漢語和習慣了中國風俗,然後她母親才教她英語。值得一提的是,從幼年起,她就在鼓勵聲中開始寫作。

17歲回美國進弗吉尼亞州倫道夫·梅康女子學院(Randolph-Macon Woman's College)攻讀心理學,畢業後又來中國。1917年與傳教士約翰·洛辛·布克結婚,從事傳教工作。婚後隨丈夫遷居安徽北部的宿縣(今安徽省宿州市),在此期間的生活經歷成為日後聞名世界的《大地》的素材。1921年秋她的母親去世後,全家遷至南京。1927年北伐軍進入南京,她離開中國。自1921年至1935年,她與布克(J. L. Buck) 長期居住在所執教的金陵大學分配給他們的兩層樓房裡。在這裡她寫出了於1938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大地 (Gread Earth) 三部曲》等小說,並最早將《水滸傳》翻譯成英文在西方出版。1934年與布克離婚;1935年與約翰·戴公司總經理、《亞細亞》雜誌主編理查·沃爾什結婚,因而進入約翰·戴公司任編輯。以後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農莊裡從事寫作。

1934年由於中國條件較差以及為了親近她的女兒以及Richard Walsh,賽珍珠告別了中國,回國定居。回國後她筆耕不綴,還積極參與美國和女權活動。1942年夫婦創辦“東西方聯合會”(East and West Association),致力於亞洲與西方的文化理解與交流。1949年出於對當時收養歧視亞裔和混血裔兒童的義憤,她還創立了國際化的收養機構“Welcome House”,在後來的50年,這個機構幫助了超過5000名兒童。1964年為了幫助不合收養條件的兒童,她還成立了“賽珍珠基金會”(Pearl S. Buck Foundation)。

1972年,尼克松訪華以後,她主動支援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的專題“重新”節目,並積極申請訪華。但是由於當時的氛圍,她的訪華申請遭到了拒絕。1973年5月6日她鬱郁中去世於佛蒙特州的丹比(Danby,Vermont),葬於賓西法尼亞州普凱西的綠山農場。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她熱愛的中國大地。她病逝後,按其遺願,墓碑上只鐫刻“賽珍珠”三個漢字。

美國新聞名人海爾德.艾賽克斯(HAROLD ISAACS)在他的傑作《我們裡的烙印》一書講到,他曾深入採訪過的五十年代的美國、新聞、商界等要人們,都深受賽珍珠筆下刻畫的中國人物的影響。尤其神奇的是,儘管經歷過抗美援朝、越南戰爭和“”,美國百姓對中國人民的良好印象居然從來就沒有改變過。這不得不歸功於這位超前女性對中國的傑出貢獻。

賽珍珠於1922年開始寫作,1931年發表長篇小說《大地》,立即印成為暢銷書,1938年因此而獲諾貝爾文學獎。在她的一生中,賽珍珠創作了超過100部文學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地》。她作品的題材包括小說,小故事,劇本和兒童故事。她的作品和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絡。她試圖向她的讀者證明:只要願意接受,人類是存在著廣泛的共性的。她的作品主題涵養了女性、情感(廣義的)、亞洲、移民、領養和人生際遇。

反對傳教的教師

[編輯本段]

1921年下半年,賽珍珠隨丈夫布克來到南京,受聘於美國教會所辦的金陵大學,並住進了校內一幢單門獨院的小樓。在賽珍珠和布克三、四十年代先後離開中國之前,一直居住在這裡(即今平倉巷5號)。布克(J.L.Buck)是一位農學家,教授農業技術和農場管理的課程,創辦了金大農業經濟系並任系主任,因出版《中國農家經濟》等書而被視為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賽珍珠則在金陵大學外語系任教,並先後在東南大學、大學等校兼職教授教育學、英文等課。她既要備課、批改作業,又要參與社會工作,會見中外各界人士,還要修剪家中花園的大片花草,忙得不亦樂乎。在舉行孫中山奉安大典期間,賽珍珠即在家中騰出地方,讓中國駐美大使施肇基博士和為孫中山遺體作防腐處理的泰勒博士住了進來。徐志摩、梅蘭芳、胡適、林語堂、老舍等人都曾是她家的座上客。

賽珍珠最喜歡教的課是英文,因為這門課有著極大的發揮空間,可以充分“表現”她的淵博學識和過人的口才。當然也曾有學生認為她上英文課是“海闊天空,離題萬里”而告到了校長室去。她自認為“上得較為遜色”的是宗教課。在給紐約傳教董事會的工作彙報中,賽珍珠直言不諱地說:“對在課堂上傳授宗教知識的整套方法,我深表不滿。”她認為“和正規的宗教課相比,在教育學課上傳授宗教知識則更勝一籌”。這引起了董事會的不滿,董事會很不客氣地告誡賽珍珠:“只有正規地傳授神學才算正道。”賽珍珠沒有屈服於壓力,在力爭無效的情況下,憤而辭去了宗教課的教職。對此,陳裕光校長和許多外籍教師都深感惋惜。但是在中國、美國許多地方,賽珍珠都仍然公開聲稱她極為討厭那些“喋喋不休的佈道”,說佈道只會“扼殺思想,蠱惑人心,在中國教會裡製造出一批偽君子”。她認為,“空談無益,徒應該給中國人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譬如教育、醫療和衛生”。

把《水滸傳》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編輯本段]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迄今已有多種外文譯本,有的直譯成《發生在水邊的故事》,有的意譯為《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在所有譯作中,翻譯得最為準確、最為精彩也是最有影響的,還當數它的第一個英譯本——《四海之內皆兄弟》。這個英譯本便出自賽珍珠的筆下。

賽珍珠精通漢語,對中國小說有著極高的評價。她在諾貝爾獎授獎儀式上的致謝詞便是以《中國小說》為題的,她說:中國的古典小說與“世界任何國家的小說一樣,有著不可抗拒的魅力”,“一個真正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應該知道《紅樓夢》、《三國演義》這樣的經典之作”。她的這番話贏來了文學大師們的熱烈掌聲,因為她在數年之前翻譯的《水滸傳》在西方的流行,已經讓人們對中國小說刮目相看了。

賽珍珠曾把《水滸》譯成英文,譯名為《四海之內皆兄弟》(1933)。 賽珍珠翻譯《水滸傳》還是20年代中後期的事情,當時南京出售著《水滸傳》的好幾個版本,有的只有七十回,有的長達一百二十回。賽珍珠選擇的是七十回本的《水滸傳》,她認為這個版本最好,因為較長的版本結尾大多是好漢們被朝廷招安,而七十回本則自始至終貫穿著與官府反抗到底的思想。

賽珍珠之所以選定《水滸傳》來翻譯,既有藝術上的考慮,也有“上”的因素。《水滸傳》的口語化文字對中國小說史具有深遠的影響,賽珍珠對這種文字風格很是讚賞。而小說的內容對她的吸引力則更大。她十分清楚,“中國歷史上的起義人士不管屬於哪一種人,也不論他們持有什麼信仰,無一不喜歡《水滸傳》,就是其中之一”。她也聽說過這樣一個笑話:在首都南京有好事者散佈謠言說,農動正在傳播一首歌謠,訴說農民生活的艱辛:“烈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苗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後來一查才發現原來它不是“馬克思主義歌謠”,而是《水滸傳》上的一首詩。所以,賽珍珠認為小說的主要矛盾是“老百姓和的官府之間的鬥爭”。在賽珍珠眼裡,梁山一百單八將類似於英國中世紀追隨羅賓漢的綠林英豪,他們並非存心造反,只是受環境迫,萬般無奈之下才揭竿而起的;他們是足智多謀、驍勇善戰的公民,所反抗的是的勢力和無道的社會。

在這段時間,賽珍珠除了教學之外,就是埋頭翻譯《水滸傳》。前後耗時五年,終於將《水滸傳》翻譯成了一千多頁的英文。而書的原名“水滸”通常被譯成“Water Margin”,指的是書中許多事件的發生地。賽珍珠認為書名這樣去譯,西方讀者肯定不知所云,她先後試用過《俠盜》、《義俠》等名,但自己都不甚滿意。直到出版前不久,她才突來靈感,想到了《論語》中的一句名言:“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於是在紐約莊臺公司1933年出版這本上、下兩卷的譯著時即以“All Men Are Brothers”為名。這是《水滸傳》的第一個英文全譯本,在美國很是暢銷,從中國殺將過去的這批“梁山好漢”,一下子就“竄”上了美國權威的“每月圖書俱樂部”的排行榜。

誕生於中國《大地》的諾貝爾文學獎

[編輯本段]

193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是一位女士——獲獎作品是中國題材的《大地三部曲》、《異邦客》和《東風·西風》。這位“對中國農民生活進行了史詩般的描述”,“為中國題材小說作出了開拓性貢獻”的獲獎者就是賽珍珠,曾經在金陵大學執教的美國人Pearl Buck。而她的所有獲獎作品也大都是她在金陵大學一邊教書、一邊創作寫成的。

賽珍珠開始寫作生涯時,適逢一場不同尋常的世界性文化風潮。她讀過陳獨秀、胡適等人在《新青年》上發表的文章。對於中國的新文化運動,她認為這是“現代中國的一股新生力量”,將會釋放出“被壓抑了許多世紀的能量”。她諳熟漢語,對中國古典文學所知甚多,又和新文化運動中的人物接觸頻繁,這都有利於她對周圍掀起的風暴作出判斷。於是她便在平倉巷5號小閣樓的窗臺下,擺放一架打字機,面對紫金山,沉入了對作品的構思之中。

1923年賽珍珠寫出了作《也在中國》,此後便屢屢有作品發表。1927年春北伐軍攻克南京時,社會失去了控制,對於許多外國人來說真是危機四伏,所以她淪落為“洋難民”,離開了南京。當1928年夏回到南京的家園時,儘管整座院落成了馬廄和“公廁”,但她卻在一個小壁櫥裡驚喜地翻出一個木箱。士兵和劫匪掠走了她的大半家產,卻把這個木箱留了下來,箱中完好無損地放著她在母親去世後為其寫的《凱麗的傳記》一書的手稿——這部手稿排成鉛字時書名便改成了《異邦客》。賽珍珠繼續創作,不久給美國的朋友戴維·勞埃德寄去了一篇曾經在雜誌上發表的小說《一位中國女子說》,同時還附上了未曾發表的續篇,建議將兩者合成一篇,書名定為《天國之風》。

戴維·勞埃德接到《天國之風》的書稿後,分別寄給了20多個出版社,紐約的莊臺公司總裁理查德·沃爾什慧眼識珠,很快便決定出版賽珍珠的《天國之風》,只是將書名定為《東風·西風》。

不久賽珍珠的新作《王龍》又從南京金陵大學寄到了紐約莊臺公司,沃爾什又熱情地答應出版,只是覺得《王龍》之名很難為人接受,而書名應“扣人心絃,富有浪漫情調”,建議改用“大地”之類的名字。1931年春,裝幀精美的《大地》(Gread Earth)出版,好評如潮,銷量飆升,《大地》一下子成了1931年和1932年全美最暢銷的書。並且,很快就有了德文、法文、荷蘭文、瑞典文、丹麥文、挪威文等譯本。莊臺公司也因此從一個負責累累的出版社一躍而成為紐約著名的出版公司。沃爾什與賽珍珠雙方還愉快地訂下並切實履行了這樣的協議:賽珍珠寫什麼,他就出什麼。所以賽珍珠後來寫成的《大地三部曲》之《兒子們》、《分家》以及其他多種文學作品,都是由沃爾什的公司出版的。

賽珍珠一生寫了85部作品,包括小說、傳記、兒童文學、政論等。她也寫了許多短篇小說、廣播劇和文藝評論。她早期曾著文批評美國教會人士在國外的某些做法;晚年的政論主要為美國的外交辯護,並攻擊主義。她自稱熱愛中國,但她愛的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舊文化。她被稱為“中圖通”,但她在《大地上的房子》三部曲(《大地》,1931;《兒子們》,1932;《分家》,1935)中所描繪的並不是中國社會的真實面貌,也沒有反映中國人民的命運。在《北京來信》(1957)和《樑太太的三個女兒》(1969)中,她更明顯地流露出對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敵對情緒。

·

參考資料:http://ke.baidu.com/view/68113.html?wtp=tt

賽珍珠簡介

1、個人簡介

賽珍珠(Pearl S.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直譯珀爾·巴克,美國作家。出生4個月後即被身為傳教士的雙親帶到中國,在鎮江度過了童年、少年,進入到青年時代,前後長達18年之久。賽珍珠在中國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稱為“第一語言”,把鎮江稱為“中國故鄉”。在鎮江風車山上在她小時候就讀過現在仍然存在的崇實女中內有她的故居。同時在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北園的西牆根下,矗立著一座三層的西式小洋樓。也是賽珍珠居住工作過的地方,作為以中文為母語的美國女作家,她曾在這裡寫下了描寫中國農民生活的長篇小說《大地》。

2、個人成就

1932年憑藉小說《大地》 ,獲得普利策小說獎。

193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是中國題材的《大地三部曲》、《異邦客》和《東風·西風》;諾貝爾頒獎委員會對她的評語是:“對中國農民生活進行了豐富與真實的史詩般描述,且在傳記方面有傑出作品”。

她也是唯一一個同時獲得普利策獎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也是作品流傳語種目前是最多的美國作家。

3、寫作特點

賽珍珠的作品包含了她認為堪稱無比重要的一個民族、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的活動範圍和歷史。這些書不含有作者的參與意識,而只讓事實說話。賽珍珠的作品即使適合大眾的口味,它們與20世紀中期的文學成就也不能相提並論。與這種意見相關的評論,把賽珍珠獲獎後的反映生活的作品當成了一種典型。她的聲望、她的始終如一的樂觀主義態度以及作品中並未出現的自己的影子,所有這些與當代重要小說相比都顯得很不相稱。她也可能屬於過去時代那種極端寫實的作家,一個落伍的作家。

賽珍珠在中國,怎樣呢?

在眾多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中,賽珍珠是極其特殊的一位。

她的特殊在於,幾乎每一位作家都是因獲得此獎項而受到國家尊重,她卻因為諾貝爾獎和作品而遭到來自她兩個母國(中國和美國)的不待見。

讓賽珍珠斬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是她的中國題材作品《大地三部曲》等系列,諾貝爾頒獎委員會當時給她的評語是:“對中國農民生活進行了豐富與真實的史詩般描述,且在傳記方面有傑出作品”。

可這個評語,被美國國籍的賽珍珠稱作故鄉的中國的人民卻並不認同,他們認為她的作品醜化了中國人。魯迅在提到賽珍珠及其作品時毫不客氣地評價說:

“她自謂視中國如祖國,然而看她的作品,畢竟是一位生長中國的美國女教士的立場而已,所以她之稱許《寄廬》,也無足怪,因為她所覺得的,還不過一點浮面的情形。”

很顯然,魯迅對這個同行很有些排斥。與魯迅同時代的作家對賽珍珠的態度也普遍比較負面,巴金在《魯迅風》上,也曾坦率表白:“我從來對賽珍珠沒有好感……她得了諾貝爾獎金以後還是原來的賽珍珠。”

更多的中國作家則認為:賽珍珠的作品把握不了中國農村的經濟結構,不能揭示中國農民悲劇命運的根由,忽略了中國與帝國主義間的矛盾,而去美化外國人。

在中國人覺得她美化外國人時,外國人,包括她母國美國的人民則認為:她過於親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因為時局的關係,被認為親中國的她被美國排斥了很長時間。與此同時,她在中國的形象,依舊很負面。

賽珍珠這種尷尬處境看似很讓人難以理解,但若翻開她的人生履歷,世人將發現,這一切的一切背後都有其必然性。

賽珍珠是金髮碧眼高鼻樑的美國人,可因為年僅四個月時便被父母帶到中國並在此生活了近四十年,所以她在骨子裡非常中國。

賽珍珠的父母是美國傳教士,也是基於此,她才會被帶到中國。

賽珍珠,本名﹖哪國人﹖

賽珍珠(Pearl Buck l892-1973),女作家,是以中文為母語之一的著名美國作家。本名珀爾·布克。賽珍珠是她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出生於 弗吉尼亞州 西部,父母是 傳教士 ,自小隨父母來 中國 ,曾閱讀中國的經書。17歲回 美國 進弗吉尼亞州倫道夫,梅康女子學院攻讀 心理學 ,畢業後又來中國。1917年與傳教士約翰·洛辛·布克結婚,從事傳教工作。婚後隨丈夫遷居安徽北部的宿縣(今 安徽 省 宿州 市),在此期間的生活經歷成為日後聞名世界的《大地》的素材。1921年秋她的母親去世後,全家遷至南京。1927年北伐軍進入 南京 ,她離開中國。自1921年至1935年,她與布克(J. L. Buck) 長期居住在所執教的 金陵大學 分配給他們的兩層樓房裡。在這裡她寫出了於1938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大地 (Gread Earth) 三部曲》等小說,並最早將《水滸傳》翻譯成英文在西方出版。1934年與布克離婚;1935年與約翰·戴公司總經理、《 亞細亞 》雜誌主編理查·沃爾什結婚,因而進入約翰·戴公司任 編輯 。以後在 賓夕法尼亞州 的農莊裡從事寫作。

賽珍珠原名是什麼?

‍‍‍‍

賽珍珠。本名珀爾·布克美國作家,曾翻譯我們中國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 翻譯成四海之內皆兄弟。

美國新聞名人海爾德·艾賽克斯(HAROLDISAACS)在他的傑作《我們裡的烙印》一書講到,他曾深入採訪過的五十年代的美國、新聞、商界等要人們,都深受賽珍珠筆下刻畫的中國人物的影響。尤其神奇的是,儘管經歷過抗美援朝、越南戰爭和“”,美國百姓對中國人民的良好印象居然從來就沒有改變過。這不得不歸功於這位超前女性對中國的傑出貢獻。

1932年,中譯本《大地》在中國問世。《大地》受到許多人的好評。魯迅也閱讀了《大地》。1933年11月11日,《申報·自由談》上發表了姚克《美國人心目中的中國》一文後,魯迅致信姚克,說:“先生要作小說,我極贊成,中國的事情,總是中國人做來,才可以見,即如布克夫人(賽珍珠),上海曾大歡迎,她亦自謂視中國如祖國,然而看她的作品,畢竟是一位生長中國的美國女教士的立場而已,所以她之稱許《寄廬》,也無足怪,因為她所覺得的,還不過一點浮面的情形。只有我們做起來,方能留下一個。”

‍‍‍‍

八馬賽珍珠3300是什麼意思

你好,根據您的問題回答如下:

八馬賽珍珠3300是一種茶葉。

拓展:

八馬的賽珍珠是濃香型的,不是清香型的。

賽珍珠從賽珍珠1000,2000,3000,5800,8000,崇禮賽珍珠有很多不同的型號 一般數字越大 茶葉口感也越好 香氣也越高。賽珍珠是十三代傳承的作品,是國家非遺傳人的作品,是鐵觀音標準的模版。賽珍珠是八馬的主打產品,是代表正宗的鐵觀音,

具有養胃;免洗,免冷藏;幹茶炒米香,香氣果味甜香,茶湯蘭花香。

八馬賽珍珠如何?我想了解一下,作為送禮產品怎樣?

粒粒賽珍珠,顆顆綻魅力。賽珍珠是茶,是安溪鐵觀音,是八馬茶業的活寶。論品質,看功效,講安全,話輕便……無論從哪個角度去分析,去品嚐,去欣賞,八馬茶業賽珍珠,都堪稱安溪鐵觀音的巔峰之作、經典之作、尊貴之作。 賽珍珠鐵觀音“三香”明顯:聞幹茶——炒米香;聞茶湯——奶油香;品滋味——蘭花香。特點:口感清爽厚重,具有獨特的焙火香和蜜糖香。功效:濃香型鐵觀音除具有清香型鐵觀音的基本功效外,其養胃、暖胃、去油膩、降三脂的功效特別顯著。儲存特點:常溫儲存,無需冷藏。作為送禮產品,賽珍珠最合適,禮到情義到,又不失面子。

標籤: 馬賽 賽珍珠 珍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nx003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