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採茶撲蝶是哪裡的民歌

採茶撲蝶是哪裡的民歌

採茶撲蝶是哪裡的民歌

採茶撲蝶是中國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的傳統民歌,是當地傣族的重要文化遺產之一。這首民歌講述了一群傣族姑娘們在春天採茶時追逐彼此,欣賞花草、追逐蜜蜂蝴蝶的生動場景,充滿了清新、活潑、自然的東方風情。該民歌曲調優美,歌詞簡潔明瞭,旋律易於傳唱,成為了雲南省民歌的代表之一。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採茶撲蝶》是中國那個省區的民歌?

《採茶撲蝶》是中國福建、安徽等地的民樂,在70年代由歌唱家李谷一演唱。

《採茶撲蝶》曲調歡快,可以使用民族樂器,如笛子、二胡等來演奏。也可以用西洋樂器,如鋼琴等來演奏。

採茶撲蝶作詞作曲都是誰

採茶撲蝶是福建龍巖民歌。民歌屬於口耳相傳,其最早的詞曲作者早已不知道是誰了。之後很多藝術家提取民歌素材,將此改編為鋼琴曲,二胡曲,古箏曲,這些都是改編了。在註明的時候一般只註明:編曲XXX,作詞作曲一般都注:佚名。

希望這點解答能給你一點幫助吧。

音樂與作曲技術團隊 【宮徵】

鋼琴曲歡樂歌和採茶撲蝶哪個簡單

採茶撲蝶。

採茶撲蝶是福建龍巖民歌。曲子描寫了茶農們愉快採茶的場景,曲子的旋律高昂、優美、活躍。採茶撲蝶是七級的,歡樂歌是八級的。所以相對來說採茶撲蝶簡單一些。

世界十大著名鋼琴曲:少女的祈禱、愛之夢、夢中的婚禮、愛的紀念、悲愴奏鳴曲等等。

找福建民歌和童謠。

山歌之鄉福建民歌《採茶歌》, 而且是屬於閩西的採茶歌

採茶撲蝶

雜錦歌

採茶燈

天黑黑

福建新童謠

小鵝走路搖搖搖,一搖搖到外婆橋,外婆橋上跌一跤,頭上鼓起圓包包。圓圓的包鼓老高,好像戴頂小帽帽。小小帽子挺不錯,遮陽擋雨真是好。雞來瞧,鴨來瞧,瞧得小鵝咯咯笑。

農民伯伯笑哈哈

竹棚掛滿青絲瓜,地上結滿黃南瓜,園裡長出大西瓜,漫山遍野開鮮花。摘下青絲瓜,捧起黃南瓜,抱起大西瓜,採把山野花,農民伯伯笑哈哈,歡歡喜喜走回家。

愛惜糧食

農民伯伯真辛苦,背朝藍天面朝土,不怕嚴寒和酷暑,早出晚歸種稻谷,大家一起想一想,多少汗水流入土,三餐吃飯記清楚,每個飯粒都入肚

小女有一事不懂:福建有哪些民歌??謝謝大家

福建畲族民歌畲(shē)族二聲部山歌“雙音”

畲族二聲部山歌“雙音”',流傳於福建省寧德市的蕉城區八都鎮猴盾畲族村及其周邊的畲村,畲族“雙音”,是畲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畲族山歌中的奇葩,是我國畲族山歌中唯一倖存的畲族二聲部山歌歌種,畲族“雙音”有別於其它畲族山歌,在於它獨特的演唱方式和聲部音樂復調性的組合形式。極具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

畲族二聲部山歌“雙音”的主要表現形式

1 、二聲部山歌“雙音”屬清唱,演唱形式,每個聲部至少 1 人,每個聲部的演唱人數可多可少,不論聲部的男、女性別演唱,亦可兩聲部都由同性別演唱,但演唱情歌就一定要男、女各唱一聲部。 2 、二聲部山歌“雙音”詞律歌詞結構基本是七字一句,四句體,四句為一條。 3 、二聲部山歌“雙音”的聲部組合形式有以下這麼幾種型別:( 1 )支聲式由兩個聲部同時演唱同一旋律及其變體,( 2 )和音式兩聲部之間節奏基本相同,旋律基本相異,構成多種不同音程關係。樂句終止音相同。( 3 )接應式兩聲部之間,一聲部來了,另一聲部緊接。頭尾相疊置。( 4 )模仿式由同一旋律及其變體,在不問聲部中以模仿形式先後出現。

畲族二聲部山歌“雙音”的學術價值:在音樂史中,常見的畲族民歌只有單聲部,而畲族“雙音”卻是多聲部民歌,在其它少數民族民歌中,也是不多見類似畲族“雙音”這樣具有音樂復調性質的民歌。其二,畲族“雙音”它的豐富內容和基本特徵,傳承歷史,在畲族民間音樂文化中以及全國其他少數民族民歌中實屬罕見。搶救和保護畲族“雙音”,不僅對豐富和完善中國音樂史、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史,乃至對世界音樂史的豐富和完善,都將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畲族二聲部山歌“雙音”的實用價值:在於對畲族地區乃至全國的精神文明建設,豐富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促進民族團結和進步的全面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將產生重要的促進作。

福建畲族民歌“閩東畲族歌言”

畲族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個主要少數民族,畲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與音樂的傳承主要靠畲族歌言口傳身授。畲族人自稱“山哈”,賦予民歌以“歌言”的獨特稱謂,“山哈歌言”被畲家人視為傳家之寶。

閩東歌言分佈在寧德市所轄的七縣二市,及福州市的連江、羅源。閩東畲族歌言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按畲族的自然習慣和曲調的不同特點,可劃分為福安和蕉城調。羅源和連江調、福鼎調、霞浦調和古田調。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齊唱和獨特的“雙條落”二聲部盤唱形式。演唱方法有假聲、真聲和真假聲結合三種,以假聲的唱法最有民族特色,閩東畲族歌言有“攔路對歌”,“蠶裡來客對歌”。“做表姐對歌”,“做親家伯對歌”等一系列罕見的盤歌習俗及定期定點規模大,群眾性廣的歌節歌俗。畲族歌言的傳承方式多種多樣,以手抄唱本和歌節歌俗傳承為主。“歌言禮”、“歌言史”、“歌言才”、“歌言情”、“歌言俗”等特徵,畲族歌言這種音樂文化形式,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自己所特有的規律和特點,是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畲歌隨著畲語代代傳承,主要有如下幾種方式:一是歌場傳承;二是祖輩家庭代代傳承;三是師承;四是手抄歌本傳承;五是創作傳承;六是祭祀儀式或活動中傳承。

“閩東畲族歌言”的主要價值有: 1 、首先體現了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完整性和多樣性。 2 、體現了畲族歌言文化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3 、體現了促進地方旅遊經濟發展的實用開發價值。

福州茶亭十番音樂

福州茶亭十番音樂發源於福州市臺江區的茶亭街。它位於臺江區的北部,是福州城有名的手工藝街。據清乾隆年間鄭洛英詩集《恥虛齋詩抄》中《榕城之夕竹枝詞》描寫十番的詩裡曾記載道:“閩山廟裡夜入繁,閩山廟外月當門,擯榔牙齒生菸袋,子弟場中較十番。”這些詩句足以體現當時十番音樂在福州民間熱鬧、歡樂的盛況。並記載了福州十番音樂在清乾隆年間已極具規模,流行於福州城。

關於福州十番音樂的由來及其演變,在很早前,福州民間盛行舞龍燈。後來,這種用來伴奏的打擊樂逐漸分化出來,成為單獨演奏。演奏時,使用的樂器有狼串、大小鑼、大小鈸等五件。在元宵踩街、迎神賽會、婚喪壽喜時敲打一番。當裝點儀式還顯得單調感到不滿足時,便考慮加進管絃樂器,包括笛子、逗管、椰胡,同時加進了清鼓、雲鑼。為求得音量上的平衡,每種管絃樂器多用雙數,即雙笛。雙管、雙胡。這時所用樂器已有十種,樂隊規模基本成型。

福州十番音樂的發祥地在茶亭,很顯然,它最早形成流行於城市,並逐步向周邊農村及福州的五區、八縣。還流傳到寧德、建陽、南平、古田、福安、柘榮、霞浦。十番音樂以它獨有的魅力,在民間廣泛流傳近三百年,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它所使用的獨具特色樂器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傳統十番音樂的樂器,主要有笛子、逗管、椰胡、雲鑼、狼串、大小鑼、大小鈸、清鼓等十種。隨著十番音樂的不斷髮展與演變,又加進了笙、木魚等樂器。十番音樂的樂器十分古老,應是樂器的活化石。狼串、逗管早在北宋時期我省閩清籍音樂家陳兩所著的《樂書》中便有記載。十番音樂的演奏形式分為坐奏和行奏,其演奏排列位置十分講究。主要是應用於迎神賽會和百姓婚喪嫁娶,以及家宴等民俗活動中。十番音樂的曲牌大多取材人與自然社會的關係,體現一定的意境,有的還表現了古老的傳說故事。

弘揚傳承福州茶亭十番音樂,其價值己遠遠超出了音樂學範疇,它對中華民族的民族學、民俗學、文化比較學、文化傳播學、種族人口學、史學等諸多學科,都是一筆不可低估的具有探究、保留價值的財富。

山歌之鄉福建民歌《採茶歌》,

而且是屬於閩西的採茶歌

與福建其他地方不同。

中國民歌有哪些

福建民歌《採茶撲蝶》

四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

彝族的《梅葛》、苗族的《古歌》、瑤族的《盤王歌》、哈尼族的《開天闢地歌》、景頗族的《木瑙齋瓦》、獨龍族的《創世紀》、傈僳族的《木刮基》

採茶撲蝶音樂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採茶撲蝶音樂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採茶撲蝶音樂教案1

   採茶撲蝶

   設計意圖:

  勞動創造了人類,同時也孕育出了燦爛的文化,人們在勞動中成長,在勞動中發展。《採茶》正是在勞動中創造出來的一首優美動聽的福建民歌。大班幼兒的模仿智力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既能模仿採茶的動作,也能通過自己的觀察,模仿蝴蝶的動作。結合優美動聽的音樂,通過自己的創編,讓孩子體會勞動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民歌的特點。

  2、學習採茶舞的基本動作,發展幼兒的模仿智力。

  3、學習調整自己的動作與同伴協調一致。

   活動準備:

  1、樂曲:《採茶》。

  2、事先準備能表現採茶情景的圖畫。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欣賞樂曲《採茶》。

  2、結合有關採茶的圖畫,講述舞蹈動作及其所表現的採茶情景。

  評析:通過分別欣賞樂曲和採茶的圖片,石油獲得一種更為形象和直接的知識,有利於對該知識的掌握。

  3、示範採茶舞,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現採茶、拔樹枝、揹著茶籃回家等情景。

  4、想像蝴蝶出現的情景,討論如何用舞蹈動作表現。

  5、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創意動作表現蝴蝶出現和撲蝶的情景。

  評析:幼兒的接受智力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通過上述活動幼兒對採茶已有了一定的經驗,於是在這一環節中我們運用幼兒的模仿智力極利用智力讓幼兒自己創編動,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了。

  6、想象山坡上還有什麼昆蟲出現,如何用動作表現。

  7、將幼兒分成不同的小組,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鼓勵幼兒隨著音樂有節奏地跳舞。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我們充分利用的是幼兒的創造能力,通過理解、記憶和構思,加上幼兒的合作表演,幼兒對該內容的掌握程度就一目瞭然了。

   活動延伸:

  在教師放一些與採茶有關的道具,如茶籃、頭巾等,鼓勵幼兒在自由活動時間裡自由表演。

採茶撲蝶音樂教案2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曲和樂曲的基礎上,初步瞭解玩法與規則,學玩遊戲。

  2。能注意傾聽音樂,跟隨音樂進行遊戲。

  3。感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簡單瞭解採茶的過程,熟悉歌曲《採茶》。

  2。每人右手戴一個標記。

   活動過程:

  1。複習歌曲與韻律:採茶。

  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採茶。

  邊做動作邊唱歌。

  2。欣賞樂曲,學習撲蝶遊戲。

  (1)傾聽、初步欣賞撲蝶的音樂。

  (2)進一步感受樂曲,學習採茶人撲蝶的遊戲方法。

  討論:採茶人是什麼時候撲蝴蝶的?撲了幾次蝴蝶?

  採茶人是怎麼撲蝴蝶的?(集體學習撲蝴蝶的動作:看→撲)

  嘗試做採茶人,隨音樂撲蝴蝶。

  (3)初步學習蝴蝶的角色動作(用雙手做蝴蝶)。

  討論:蝴蝶是怎麼飛的?什麼時候躲起來的?怎麼躲?

  跟隨音樂嘗試用雙手做蝴蝶隨樂遊戲。

  兩兩合作,分別做採茶人和蝴蝶(手部動作),隨樂遊戲。

  (4)進一步學習蝴蝶的角色動作(扮演蝴蝶四散遊戲)。

  討論:自己扮演蝴蝶可以怎麼飛?怎麼躲?

  教師做採茶人,幼兒做蝴蝶,四散隨樂遊戲。

  幼兒兩兩合作,分別做採茶人和蝴蝶,四散隨樂遊戲。

  3。完整隨樂遊戲:採茶撲蝶。

  (1)完整傾聽、欣賞音樂:採茶撲蝶。

  (2)兩兩合作,嘗試跟著音樂完整地遊戲。

  民間音樂活動《採茶撲蝶》,樂曲是一首民間有代表性的樂曲,節奏歡快富有表現性適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把它設計成採茶人和蝴蝶的遊戲很符合樂曲的情境。體會:

  1。分段欣賞樂曲,幼兒感知、探索樂曲中樂段的不同。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樂曲中“叮”的聲音,探索如何撲蝴蝶,撲了幾次,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2。熟悉樂曲旋律,嘗試分角色玩遊戲。遊戲有一定的難度,其中有兩個不同的角色,為了便於幼兒學習,教師先分別讓幼兒熟悉採茶人和蝴蝶的動作,然後由教師做採茶人和幼兒一起遊戲。當幼兒熟悉遊戲時,教師再退位,由幼兒兩兩合作玩遊戲。

  3。難點細化,注重細節。教師用清唱樂譜的方式重點練習難點樂段,同時藉助手腕花,讓幼兒清楚瞭解角色動作,便於更快的學習遊戲玩法。

採茶撲蝶音樂教案3

   活動目標:

  1、感受民間音樂旋律和情緒,嘗試用動作有節奏地表現"採茶"與"撲蝶"的'不同內容。

  2、傾聽音樂會在樂句的鼓點響起時"停"和"撲"。

  3、學習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相互嬉戲的快樂。

  4、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5、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課前欣賞龍巖民間歌舞《採茶燈》、初步瞭解歌舞表現的內容。

  2、物質準備:幼兒每人一把小蒲扇、小蝴蝶若干只;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律動入室:幼兒隨《採茶撲蝶》音樂,手持小扇子走小碎步入室。

  二、完整欣賞《採茶撲蝶》音樂,瞭解AB兩段音樂表現的內容。

  1、幼兒完整欣賞。

  師:茶園裡響起了《採茶撲蝶》的旋律,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可以分幾段?每段在說什麼?

  2、欣賞後提問:可以分幾段?第一段在說什麼?第二段呢?茶女是怎麼採茶的呢?

  三、分段欣賞與遊戲表現

  (一)欣賞第一段"採茶"部分音樂

  1、提問:茶女怎麼採茶的? 她們是用什麼裝茶葉的?(引導幼兒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以及高低左右的動作方位變化)

  2、幼兒嘗試使用扇子隨音樂採茶。

  (二)欣賞第二段"撲蝶"部分音樂

  1、教師拿蝴蝶示範逗幼兒遊戲一遍。

  提問:第二段誰來了?蝴蝶是怎麼和茶女做遊戲的呢?

  2、利用圖譜,引導幼兒感受樂句的最後重音。

  (1)出示圖譜,師隨音樂指圖譜,引導幼兒感覺樂句的最後重音。

  提問:蝴蝶是什麼時候停呢?

  (2)幼兒扮演蝴蝶隨音樂做蝴蝶飛、停動作。

  (3)幼兒扮演茶女隨音樂用扇子有節奏地撲蝴蝶

  3、兩人結伴玩遊戲:撲蝶

  (1)教師引導幼兒商量遊戲玩法。

  小結遊戲玩法:蝴蝶隨著音樂飛來飛去,當鑼聲響起的時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這時扇子就輕輕地去撲蝴蝶。

  (2)幼兒兩兩相對,一人當蝴蝶,一人撲蝶,進行遊戲。

  遊戲後評價:遊戲時是否聽音樂進行遊戲,是否遵守遊戲規則。

  3、交換角色再遊戲一遍。

  四、幼兒聽音樂完整遊戲"採茶撲蝶"

  1、遊戲第一遍:男孩採茶,女孩當蝴蝶

  2、遊戲第二遍:女孩採茶,男孩當蝴蝶

  3、遊戲第三遍:請客人老師當蝴蝶,全體幼兒採茶

  小結:剛才這個遊戲玩了什麼感覺?回去可以和誰一起玩?我相信你們一定玩得很開心。

  五、律動出室:幼兒手拿小扇子,隨"採茶撲蝶"音樂小碎步律動出室。

   教學反思:

  民間音樂活動《採茶撲蝶》,樂曲是一首民間有代表性的樂曲,節奏歡快富有表現性適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把它設計成採茶人和蝴蝶的遊戲很符合樂曲的情境。心得體會:

  1、分段欣賞樂曲,幼兒感知、探索樂曲中樂段的不同。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樂曲中“叮”的聲音,探索如何撲蝴蝶,撲了幾次,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2、熟悉樂曲旋律,嘗試分角色玩遊戲。遊戲有一定的難度,其中有兩個不同的角色,為了便於幼兒學習,教師先分別讓幼兒熟悉採茶人和蝴蝶的動作,然後由教師做採茶人和幼兒一起遊戲。當幼兒熟悉遊戲時,教師再退位,由幼兒兩兩合作玩遊戲。

  3、難點細化,注重細節。教師用清唱樂譜的方式重點練習難點樂段,同時藉助手腕花,讓幼兒清楚瞭解角色動作,便於更快的學習遊戲玩法。

採茶撲蝶音樂教案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民歌的特點。

  2、學習採茶舞的基本動作,樂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現情感。

  3、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1、樂曲:《採茶撲蝶》

  2、能表現採茶情景的圖片或音像資料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欣賞樂曲《採茶撲蝶》,說說聽完之後的感覺。

  2、結合有關的圖片或音像資料,講述舞蹈動作及其所表現的採茶情景。

  3、示範採茶舞,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現採茶、拔樹枝、揹著茶籃回家等情景。

  4、在教師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現的情景,討論如何用舞蹈動作表現蝴蝶出現和撲蝶的情景。(如蝴蝶飛得高,蝴蝶停下來,蝴蝶有飛走了等)

  5、鼓勵幼兒隨著音樂有節奏地舞蹈。

   教學反思:

  民間音樂活動《採茶撲蝶》,樂曲是一首民間有代表性的樂曲,節奏歡快富有表現性適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把它設計成採茶人和蝴蝶的遊戲很符合樂曲的情境。心得體會:

  1、分段欣賞樂曲,幼兒感知、探索樂曲中樂段的不同。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樂曲中“叮”的聲音,探索如何撲蝴蝶,撲了幾次,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2、熟悉樂曲旋律,嘗試分角色玩遊戲。遊戲有一定的難度,其中有兩個不同的角色,為了便於幼兒學習,教師先分別讓幼兒熟悉採茶人和蝴蝶的動作,然後由教師做採茶人和幼兒一起遊戲。當幼兒熟悉遊戲時,教師再退位,由幼兒兩兩合作玩遊戲。

  3、難點細化,注重細節。教師用清唱樂譜的方式重點練習難點樂段,同時藉助手腕花,讓幼兒清楚瞭解角色動作,便於更快的學習遊戲玩法。

採茶撲蝶音樂教案5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福建民歌的特點,體驗音樂所表達的活潑、愉快的情緒。

  2、瞭解舞蹈輕柔的動作、歡快的風格,嘗試用動作表現採茶的勞動情景。

  3、培養對舞蹈的興趣及積極參與活動的願望。

  活動準備:

  準備扇子、籃子、圍裙等小道具。準備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教師講一段簡短的故事,引導幼兒藉助故事清潔完整欣賞樂曲,感受樂曲的旋律、節奏和情緒。

  2、幼兒跟隨教師練習採茶的各種動作。

  3、引導幼兒根據後半段音樂漸輕的特點,想一想:採茶姑娘最後有沒有撲到蝴蝶?

  4、啟發幼兒圍繞故事清潔想象採茶姑娘撲蝶的動作並進行創編,如:看見蝴蝶時高興的情緒、神情、撲蝶時輕柔的動作,蝴蝶飛走時焦急的神態,追逐蝴蝶時活潑地跳來跳去的情景。

  5、啟發幼兒分角色創編動作結伴表演,如:有的幼兒當蝴蝶,有的當採茶姑娘,兩兩相對錶演,也可幾個幼兒共同圍成圈,先採茶後再撲蝶。

  6、引導幼兒將創編的動作進行組合,並嘗試表演出來。

  7、教師幫助幼兒練習,重點突出手腕的動作。

  8、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動作、方式、道具,邊聽樂曲邊做動作,把想象的內容用動作表現出來,並隨時提醒幼兒注意體驗美感。

採茶撲蝶音樂教案6

   設計思路:

  福建省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民間歌舞"採茶撲蝶",起源於龍巖市新羅區蘇阪鄉美山村,迄今已有280多年的歷史。作品情節生動有趣,角色形象詼諧,是福建民間藝術中的奇葩。我們結合《綱要》,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在欣賞民間歌舞《採茶燈》的基礎上,以音樂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充分體驗、感受民間音樂的藝術美。

   活動目標:

  1、感受民間音樂旋律和情緒,嘗試用動作有節奏地表現"採茶"與"撲蝶"的不同內容。

  2、傾聽音樂會在樂句的鼓點響起時"停"和"撲"。

  3、學習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相互嬉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課前欣賞龍巖民間歌舞《採茶燈》、初步瞭解歌舞表現的內容。

  2、物質準備:幼兒每人一把小蒲扇、小蝴蝶若干只;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律動入室:幼兒隨《採茶撲蝶》音樂,手持小扇子走小碎步入室。

  二、完整欣賞《採茶撲蝶》音樂,瞭解AB兩段音樂表現的內容。

  1、幼兒完整欣賞。

  師:茶園裡響起了《採茶撲蝶》的旋律,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可以分幾段?每段在說什麼?

  2、欣賞後提問:可以分幾段?第一段在說什麼?第二段呢?茶女是怎麼採茶的呢?

  三、分段欣賞與遊戲表現

  (一)欣賞第一段"採茶"部分音樂

  1、提問:茶女怎麼採茶的?她們是用什麼裝茶葉的?(引導幼兒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以及高低左右的動作方位變化)

  2、幼兒嘗試使用扇子隨音樂採茶。

  (二)欣賞第二段"撲蝶"部分音樂

  1、教師拿蝴蝶示範逗幼兒遊戲一遍。

  提問:第二段誰來了?蝴蝶是怎麼和茶女做遊戲的呢?

  2、利用圖譜,引導幼兒感受樂句的最後重音。

  (1)出示圖譜,師隨音樂指圖譜,引導幼兒感覺樂句的最後重音。

  提問:蝴蝶是什麼時候停呢?

  (2)幼兒扮演蝴蝶隨音樂做蝴蝶飛、停動作。

  (3)幼兒扮演茶女隨音樂用扇子有節奏地撲蝴蝶

  3、兩人結伴玩遊戲:撲蝶

  (1)教師引導幼兒商量遊戲玩法。

  遊戲玩法:蝴蝶隨著音樂飛來飛去,當鑼聲響起的時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這時扇子就輕輕地去撲蝴蝶。

  (2)幼兒兩兩相對,一人當蝴蝶,一人撲蝶,進行遊戲。

  遊戲後:遊戲時是否聽音樂進行遊戲,是否遵守遊戲規則。

  3、交換角色再遊戲一遍。

  四、幼兒聽音樂完整遊戲"採茶撲蝶"

  1、遊戲第一遍:男孩採茶,女孩當蝴蝶

  2、遊戲第二遍:女孩採茶,男孩當蝴蝶

  3、遊戲第三遍:請客人老師當蝴蝶,全體幼兒採茶

  :剛才這個遊戲玩了什麼感覺?回去可以和誰一起玩?我相信你們一定玩得很開心。

  五、律動出室:幼兒手拿小扇子,隨"採茶撲蝶"音樂小碎步律動出室。

採茶撲蝶音樂教案7

   活動目標:

  1、感受民間音樂旋律和情緒,嘗試用動作有節奏地表現“採茶”與“撲蝶”的不同內容。

  2、傾聽音樂,會在樂句的鼓點響起時“停”和“撲”。

  3、學習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相互嬉戲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課前欣賞龍巖民間歌舞《採茶燈》、初步瞭解歌舞表現的內容。

  2、物質準備:PPT、幼兒每人一把小紙扇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入

  1、幼兒隨《採茶撲蝶》音樂進入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一起到茶園裡去採茶,好嗎?

  二、完整欣賞《採茶撲蝶》音樂,瞭解AB兩段音樂表現的內容。

  1、幼兒完整欣賞。

  師:茶園裡響起了優美的的旋律,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音樂這可以分幾段?每段在說些什麼?

  2、欣賞後提問:剛才的音樂可以分幾段?(兩段)

  第一段在說什麼?(茶女在茶園裡採茶)

  第二段呢?(蝴蝶也飛來跟茶女做遊戲啦!)

  三、分段欣賞與遊戲表現

  (一)欣賞第一段“採茶”部分音樂

  1、欣賞前提問:茶女是怎麼採茶的呢?我們一起來聽聽。

  欣賞後提問:茶女怎麼採茶的?誰能來采采看?(請個別幼兒表現,其他幼兒跟著一起學)

  師:我看到你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找到一片茶葉摘下來。(動作演示)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1)提問:那我們看不到的茶葉可以怎麼採呢?(請幼兒表現撥的動作,一起來學動作)

  (2)提問:茶女採茶的時候動作有哪些變化呢?誰來試一試。(請個別幼兒表現高低左右的動作方位變化)

  (3)提問:茶女採了這麼多茶葉用什麼裝茶葉呢?(手叉腰當籮筐)

  2、幼兒表演採茶動作

  師:你們想不想也到茶園裡去采采茶呢?(想)那我們輕輕地走到茶園中間找到一棵茶樹。(引導茶樹有高有低)

  (二)欣賞第二段“撲蝶”部分音樂

  1、欣賞前提問:第二段誰來了?

  欣賞後提問:第二段誰來了?蝴蝶是怎麼和茶女做遊戲的呢?

  2、利用圖譜,引導幼兒感受樂句的最後重音。

  (1)出示圖譜,師隨音樂指圖譜,引導幼兒感覺樂句的最後重音。

  提問:蝴蝶是什麼時候停呢?

  (2)幼兒扮演蝴蝶隨音樂做蝴蝶飛、停動作。

  (3)幼兒扮演茶女隨音樂用扇子有節奏地撲蝴蝶

  3、兩人結伴玩遊戲:撲蝶

  (1)教師引導幼兒商量遊戲玩法。

  小結遊戲玩法:蝴蝶隨著音樂飛來飛去,當鑼聲響起的時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這時扇子就輕輕地去撲蝴蝶。

  (2)幼兒兩兩相對,一人當蝴蝶,一人撲蝶,進行遊戲。

  遊戲後評價:遊戲時是否聽音樂進行遊戲,是否遵守遊戲規則。

  (3)交換角色再遊戲一遍。

  四、幼兒聽音樂完整遊戲“採茶撲蝶”

  小結:剛才這個遊戲玩了什麼感覺?回去可以和誰一起玩?我相信你們一定玩得很開心。

  五、結束活動:

  幼兒手拿小扇子,隨“採茶撲蝶”音樂離開。

中國民歌大致分為幾類?都有什麼?

中國民歌按民歌內容可以分為以下六類,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兒歌、生活歌。

1、勞動歌。勞動歌包括各種號子、夯歌、田歌、礦工歌、伐木歌、搬運歌、採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勞動生活或協調勞動節奏的民歌。

它是一種由體力勞動直接激發起來的民間歐謠。它伴隨著勞動節奏歌唱,與勞動行為相結合,具有協調動作、指揮勞動、鼓舞情緒等特殊功能。如:福建民歌《採茶撲蝶》、四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

2、時政歌。時政歌是人民有感於切身的狀況而創作的歌謠。它反映了勞動人民對某些事變、措施、人物,以及與此有關的局勢的認識和態度,表現了勞動人民的理想和為此理想而鬥爭的精神;

3、儀式歌。是伴隨著民間禮俗和祀典等儀式而唱的歌。它產生於人們對自然力的威力尚不認識而對語言的力量又很崇拜的時候,即幻想用語言去打動神靈,用以祈福、免災。儀式歌就其儀式應用的情況來看,可以分為訣術歌,節令歌、禮俗歌和把典歌四種;

4、情歌。情歌是廣大人民愛情生活的反映。它主要抒發男女青年由於相愛而激發出來的悲歡離合的思想感情。它充分表現了勞動人民純樸健康的戀愛觀和審美情操。有的情歌也表現了對封建札教的蔑視和反抗。

有相當數量的表現青年男女互相愛慕之情的歌,如“妹是桂花香千里,哥是蜜蜂萬里來,蜜蜂見花團困轉,花逢蜜蜂朵朵開”。這優美抒情的描寫,充分表達了他們熱烈相求、親密相愛的情意;

5、兒歌。兒歌是以簡潔生動的韻語創作井流傳於兒童中間的一種口頭短歌。兒歌的內容豐富多彩。大體可分為三類:遊戲兒歌、教誨兒歌和繞口令。遊戲兒歌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觸到的歌謠。當嬰兒還在襁褓中,就聽過母親溫存的歌聲,如《催眠曲》、《搖籃曲》。

孩子們漸漸長大了,便學會一支支遊戲兒歌。這種兒歌能豐富孩子們遊戲的內容,增添孩子們的興趣,如《拉大鋸》。兒童踢毽子、跳皮筋、捉迷藏等,都有與之相配合的遊戲兒歌。這種歌,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唱起來倍感親切、有趣,大大增加了遊戲時的趣味;

6、生活歌。生活歌的範圍相當廣泛。我們所說的生活歌只取它狹義的概念,主要是指反映人民社會生活及家庭生活的歌。如反映社會生活不公平,不合理的歌:“編涼蓆的睡光床,抬棺材的死路旁。”字裡行間,透露了勞動人民對這種生活的不平。

舊社會的封建禮教及宗法觀念給廣大勞動婦女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使她們從生到死都得不到與男子一樣平等的待遇。“嫁雞隨雞飛,嫁狗隨狗走”反映的就是這種情況。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民歌作用:民歌與我國人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它貫穿人生的各個階段,覆蓋生活的不同層面,成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除了娛樂作用外,它在社會生活中還具有許多實際功用。

教育與傳承功用:在我國一些少數民族中,流傳著歌唱長篇敘事詩,歷史詩的民歌,例如彝族的《梅葛》、苗族的《古歌》、瑤族的《盤王歌》、哈尼族的《開天闢地歌》、景頗族的《木瑙齋瓦》、獨龍族的《創世紀》、傈僳族的《木刮基》等等。

這些歌曲記述了有關宇宙與人類起源的古代神話和傳說,先民對一些自然現象的認識以及歷史、生產、生活和禮儀知識。這些歌曲曲調起伏較小,吟誦性強,篇幅長大,有的歌詞長達數萬行,一般需要數小時,甚至幾天才能唱完。

這些歌曲多在節日、祭祀或婚喪禮儀中由巫師或德高望重的老人主唱,氣氛肅穆。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中國民歌

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八大歌曲

北方民歌:陝北民歌《走西口》,內蒙民歌《遼闊的草原》、《牧歌》,《森吉德馬》,《敖包相會》,東北二人轉,東北民歌《月牙五更》,河北民歌《小白菜》,《小放牛》,《回孃家》,北京民歌《探清水河》;吳地民歌有《無錫景》,《茉莉花》,《拔根蘆柴花》;湘地民歌《劉海砍樵》;贛地民歌《摘茶子》,《杜鵑花開》,《送郎當紅軍》;客家民歌有《燈紅歌》,《風吹竹葉》;閩北山歌,閩地民歌《採茶撲蝶》、《茶童歌》、《天烏烏》;粵地民歌《春牛調》,《哩哩美》

音樂名作《春天來了》共分為幾個部分?

該曲表現了人們對春天來臨時生機勃勃景象的讚美之情。

全曲分為引子和三個部分。

引子。加以伸展的主題音型由高胡奏出,旋律富於浪漫主義氣息,高昂而明亮,猶如強勁的春風吹過大地,驅走了冰雪嚴寒;古箏的琶音襯托,好像萬物復甦,充滿生機。

第一部分音樂採用福建民歌《採茶燈》的音調。首先由高胡慢起漸快地奏出一支輕快、活潑的民歌旋律《採茶撲蝶》,配以節拍分明的伴奏,令人心曠神怡,彷彿置身於鳥語花香的春色之中。緊接著由高、低音箏分別在不同音區用不同音型演奏主旋律,高胡則以支聲復調(將主旋律加以適當變化、加花)等手法襯托進行,更加濃了大自然百花盛開、氣象萬千的熱烈氣氛。之後,又奏出了一段抒情、柔和的旋律,音樂具有新的色彩因素,徐緩的節奏、波浪般進行的旋律,與歡快、跳躍的第一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尤其是高胡和古箏此起彼伏地交錯進行,表現了人們對春天來臨的讚美和喜悅,同時也有一種令人陶醉在春天懷抱中的幸福感。接踵而來的是第一部分的再現部,高胡以快速加花變奏第一主題加以重複,但它著重發展了原有切分節奏部分,從而使樂曲別開生面,產生一種錯落跌宕的效果。而緊接而至的一連串十六分音符連奏,猶如五彩繽紛的景色,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這段音樂也為向具有華彩特色的樂曲中段過渡作了音樂和情緒上的連線。

第二部分(即中段)是高胡主奏的華彩部分,採用雲南民歌《小河淌水》的音調,把人們引向了一個嶄新的境界。這一音調在高胡的低音區重複演奏,並加以壓縮分解,為高胡花奏的出現作了充分的準備。隨後,高胡即以熟練的技巧演奏快速上、下樂句的華彩樂段,出色地模擬了彩蝶紛飛、鳥語花香的一片春意濃郁的景象。音樂充滿了春天的活力,具有詩一般的生動意境,引人入勝。

第三部分(再現部)音樂速度加快了,情緒更熱烈,它集中了第一部分音樂中幾個最有生氣的段落,並賦予其更加華麗的色彩,使歡樂氣氛達到頂點,鮮明地刻畫了春回大地的動人意境。音樂格調明快、流暢,具有一氣呵成的藝術效果。

雷雨聲是一位在歌曲創作上成績斐然的作曲家,他的許多作品都屬於“既獲獎又受大眾歡迎、廣為流傳的好歌”:1982年,《黨好,黨親》獲全國民族團結徵歌一等獎;《迎賓曲》獲遼寧省獎;《三月三》獲全國第五屆音樂作品評選作品獎。1988年5月8日,在中國主義共青團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光榮啊,中國共青團》(胡巨集偉詞)被定為代團歌。1990年,《開拓者進行曲》獲全國廣播歌曲金獎。

標籤: 民歌 撲蝶 採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w13r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