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徽派建築

徽派建築

徽派建築

牌坊 是封建社會最高的榮譽象徵,是用來標榜功德,宣揚封建禮數的。歙縣多牌坊,這與徽商的發展、興起和程朱理學的發源、影響有著淵遠流長的關係。以儒學思想為精神世界主要內容的古代徽州人,地少不足以耕的自然條件成為他們向外拓展生存空間的主要動力。歙縣人少小離鄉背井,外出經商,足跡遍天涯。出門少則三年五載,多則數十載,為了高堂雙親有人照應,行前一般都要先完婚。在外經商,若不能發跡,則羞見家鄉父老。商人發跡了,錢財顯赫,明清時期,徽商達到鼎盛,出現了"無徽不成鎮"的盛況,其財力左右國家經濟命脈達三百餘年之久。朝庭對徽商當然刮目相看,恩寵有加,徽商於是進入了“以商重文,以文入仕,以仕保?quot;的良性發展軌道。浪跡天涯而發跡的徽商,為了光宗耀祖,他們奏請皇上恩准,榮歸故里,興建牌坊,旌表功名、義壽、貞節……,樹碑立傳,以求流芳百世。黃山市現存的明清兩代的牌坊甚多。著名的如歙縣棠樾牌坊群、黟縣西遞胡文光刺史牌坊、歙縣縣城的許國石坊等等。

祠堂 是祭祀祖宗或先賢的廟堂。徽州祠堂遍佈城鄉,現存祠堂最早的建於明弘治年間,至清代,多不勝舉。總祠,作為當時重要的公共建築,一般多置於村鎮兩端、傍山或有坡度的地方,規模較大,少則二進,多則四、五進,建築依地形 浙次高起,主體建築置殿後,頗富變化。單面為中軸線上兩個或多個三合院相套而 成,配以牌坊。支祠平面多為四合院式。僅在歙縣一地,一般較大的村鎮,如許村、昌溪,總祠與 支祠在12個以上,現存的尚有5-6個。祠堂外觀,正面較豪華,門廳多為五鳳樓建 築,兩側八字牆上飾以細膩的磚雕,其餘三面較簡潔。其結構與民居相同:內部穿 鬥式木構架圍以高牆。一般外簷柱多用木石混合,中進享堂的月樑、金柱粗碩。 鬥柱為標準南方式,節頭多為象鼻、鳳頭、如意,有時上面裝有翼形雲板。有些祠 堂寢殿雖為雙層,但底層樑架仍齊整,一如單層,並繪有精緻的彩畫。由於“新安人近雅”,故彩畫色彩淡雅,其構圖設色不同於北方,直接畫於木地上

黃山多古橋是因為"郡處萬山之中",地勢高峻,江河縱橫,水流迅急,阻隔商旅,不得不疊石為橋。明清時期,徽商鼎盛,資財殷實,又為建橋提供了物質條件。

徽州自明代以來受程朱理學薰陶,郡邑多慷慨好義之士,願出巨資或倡募籌資修橋。這些古石橋,點綴於青山綠水之間,與古塔、古民居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構成古橋、流水、人家的古悠境界,是遊者觀光攬勝的好去處。古橋賞月更是別有一番情韻。“出雲片片擁寒溪,江底初沉月一鉤”的景象,令人迷醉,如幻如夢。

一代徽商富賈江南,造就了徽州的富庶,他們回到故鄉大興土木為自己修建豪宅、花園,靈巧的徽州工匠們,用自己的血汗,造就了這永垂不朽的徽州古園林。

今日名聲在外的蘇州園林,其中不少名園,便是以徽派建築為基準,更有者為徽商所見,將徽派園林帶到了他鄉。

留存至今的徽派園林,著名的如位於徽州區唐模的檀幹園, 關於檀幹園的由來,有一段傳說,唐模村有一許氏鉅商,事母至孝,老母心想遊玩杭州西湖,但當時關山阻隔,交通不便,難以成行,因此就不惜巨資,修了這樣一個“小西湖”,供母娛樂。此種廉潔,從園亭佈局處處摹仿西湖景觀來看,是可以信的。

標籤: 徽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x506w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