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出處】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意思翻譯】南村一群頑童欺我衰老無力。竟忍心當著我面做起了盜賊。公然把地上的茅草搶進竹林。

【全詩】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

脣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賞析】

        上元二年(761)秋八月作於草堂,草堂也就是茅屋,《堂成》說“背郭堂成蔭白茅”,可知草堂最初建成的樣子。從這一時期所作的不少七律看,詩人的生活是相對安定的,心情也較為舒暢。《南鄰》詩云“錦裡先生烏角巾,園收芋慄未全貧”,好個“未全貧”,它恰如其分地表明瞭詩人當時並未脫貧而十分安貧的處境。稍有天災人禍,就要露出它的困窘來。761年的這個秋天情況就不妙,草堂至少遭遇了一次暴風雨的襲擊,堂前臨江一棵兩百歲的楠木也被連根拔起,屋漏把詩人搞得十分狼狽。在那個狼狽的夜晚,他想到普天下與他一樣和比他處境更糟的人,想得很多很多,從而留下了這一名篇。

       詩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敘事,寫茅屋為秋風所破的白天及當晚,詩人遭遇的種種狼狽。是極其生動的三部曲,首五句寫狂風破屋的情景,這風來得之野蠻,如撒潑打滾,差點沒把草堂的屋頂給揭了。捲走的茅草之多,吹得之高,吹得之遠,都是令人張口、結舌、傻眼的。茅飛幾句,一連串地鋪寫,幾令人目不暇接。在合轍押韻上,句句入韻,用了“號”、“茅”等五個開口呼平聲韻腳,對風聲作了形象的描摹。很能傳神。繼五句寫頑童的趁火打劫,在風中歡呼著搶奪茅草,往竹林那邊揚長而去,根本不聽招呼,把老人氣得不行。吹散的茅草沒法撿,能撿的又被南村群童撿了,詩人只好回來拄杖喘息。繼八句寫暴雨的襲擊,俗話說“屋漏又遭連夜雨”,意思是禍不單行,這恰是詩人當日的寫照。狂風揭茅只是倒楣的開頭,接著便是黑雲壓頂,大雨跟著就來了。被子冷得象鐵,是說它不但冷、而且硬,可見其陳舊;這樣的被子睡著怪不舒服,難怪孩子亂蹬,把裡子都蹬破了,就更不舒服。更加痛苦的是屋漏,它使你在屋裡床頂到處擺盆,滴水丁丁冬冬,空氣又溼又冷,桌上書卷稿紙遭殃。自戰亂以來六個年頭,詩人憂國憂民,長期失眠,這個風雨之夜就更別睡了,不知怎樣才能熬得到天亮。於是詩人百感交集,想到普天下不知有多少人屋頂漏雨,又不知有多少人頭上無片瓦。

        第二部分抒懷。一想到大眾的痛苦,詩人就忘卻了一己的痛苦,他痛切地感到解決人民僅次於衣食的住房問題是多麼重要、多麼迫切,於是大聲疾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披露了詩人民胞物與、愛及天下的博大襟懷。特別是它出現在前一部分所展示的具體的生活背景上,建築在切膚之痛上,就顯得格外真切動人。後來白居易《新制布裘》詩:“安得萬里裘,蓋裹週四垠。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即受此詩影響,作為飽暖中人能想想窮苦的人,也是不錯的。但不是處在飢寒之中人,對飢寒交迫的難受體會不可能深切,其願望的感人程度也就不如杜詩了。

        本篇在歌行體的運用上達到了十分自由的程度,一是句式參差,用了散文化的語言;二是句群奇偶的錯綜,有三處是三句形成句群,有時三句一韻,有時五句一韻,其出入變化,揮灑收放,皆緣情而為。非聖於詩者不能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zkn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