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坦洋工夫創始人

坦洋工夫創始人

坦洋工夫創始人

徐未提(Xu Wei Ti)是坦洋工夫的創始人。坦洋工夫是一家致力於推廣中國傳統功夫文化的公司,其主打產品是“坦洋拳”,是一種結合了傳統功夫與現代科學的新型健身方式。徐未提曾擔任中國國家跆拳道隊教練,曾獲得中國武術大賽冠軍,並在2004年參加了第十屆世界武術錦標賽並獲獎。他將自己在傳統功夫和現代科學方面的知識應用到了坦洋拳中,創造出了一種更加健康、科學和實用的健身方式。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坦洋工夫茶的歷史

坦洋工夫茶的歷史

  坦洋工夫茶的歷史,坦洋工夫茶是我們大家都非常喜歡的一種茶類,又是一種老少皆宜的營養茶,擁有非常豐富的營養物質,對我們人體有很大的幫助,那麼坦洋工夫茶的歷史是什麼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答案吧!

  坦洋工夫茶的歷史1

   坦洋工夫的歷史

  閩紅三大功夫茶之首的坦洋功夫紅茶,是福建省福安市紅茶品牌。首創於清咸豐元年既(1851),當時的"坦洋功夫"紅茶名聲鵲起,遠銷荷蘭、法國、日本、東南亞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更為荷蘭、英國等國家貴族所青睞。遙望當時清朝正處於受鴉片侵害的年代,作為泱泱大國的華夏財富在不斷的向海外流失的時候。坦洋工夫茶卻峰迴路轉般為我國掙回了無數的財富。4年既(1915)"坦洋功夫"紅茶與國酒茅臺一起在萬國博覽會上贏得金獎,躋身國際名茶品牌之列。留下"閩紅精品天下高,坦洋功夫列榜首"的'讚譽。可謂迷倒天下茶葉愛好者。明洪武在位第四年,福安坦洋村的村民發現了野生的菜茶,在清咸豐元年成功的研製出現今坦洋工夫紅茶。光緒年間,安微返鄉時候將其雲南移植——滇紅。2007年1月16日,福安坦洋功夫國家地理標誌名稱保護正式通過國家批准。認定該產品的地理標誌名稱為"坦洋功夫"。以百年老字號"坦洋功夫"區域品牌提供了法律保障。2008年"坦洋功夫"成功註冊證明商標。並作為中國申奧第一茶登上國際舞臺。同時被英國王室列為供茶。在二零零九年時候成為了我國第一個國家標準的本土產品。"坦洋功夫"是綠茶經過發酵烘製而成,產值約佔全球茶葉總產量的80%。由於選料嚴格,工藝考究;是紅茶之上品佳麗,保健功能尤見非凡。

  坦洋工夫茶的榮譽:1915年與貴州"茅臺酒"同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享譽中外,曾是英國王室專供茶。近年來,強力打造"坦洋工夫"品牌,2006年福建坦洋工夫集團生產的"坦洋工夫"被列為"中華名人特供茶",並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坦洋工夫"證明商標註冊已被國家工商總局受理,並制定了相關標準,進一步規範坦洋工夫紅茶生產加工,福建坦洋工夫集團生產的產品多次在國內外大型茶事活動中獲得"茶王"、"名茶獎"等獎項,產量、質量呈逐年上升,品牌效應逐步擴大,被列為福建省主打品牌產品,全市年生產坦洋工夫紅茶產量1000噸,產值1.2億元,主要銷往歐盟、日本、俄羅斯及東歐、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

  2013年由國家商務部組織中國企業家代表團參加第31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經過國家商務部對國內上萬家企業的篩選後,鑑於新坦洋茶業集團在企業發展、專案建設、產品推廣、技術研發等方面的突出貢獻和良好聲譽,經國家農業部、國家商務部推薦,新坦洋茶業集團被選為中國紅茶代表參加巴拿馬第31屆國際貿易博覽會。

  北京時間2013年4月20日,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中南美洲國際洽談會上,由巴拿馬貿工部隆重宣佈榮獲第31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紅茶國際金獎單位:中國新坦洋茶業集團,並親自新坦洋茶業集團董事長張錦華頒發巴拿馬自1915年來第一枚紅茶獎章,世界客商與巴拿馬人民共同鑑證坦洋工夫重現中國紅茶榮耀的輝煌時刻。1915年坦洋工夫憑藉自身的天生麗質和精湛工藝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一舉奪得金牌獎章,為坦洋工夫成為民族品牌和世界名牌奠定了歷史地位。時隔一個世紀後,在福安市重點扶持打造下的新世紀坦洋工夫風采依舊,新坦洋牌坦洋工夫再次榮獲"2013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再次向世人證明了福安市坦洋工夫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和影響力。

  坦洋工夫茶的歷史2

   坦洋工夫茶的歷史

  坦洋工夫,主要分佈穆陽、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於福安境內白雲山麓的坦洋村,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公元1851年—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進四)者,試製紅茶成功,經廣州運銷西歐,很受歡迎,此後茶商紛紛入山求市,接踵而來並設洋行,周圍各縣茶葉亦漸雲集坦洋,坦洋工夫名聲也就不脛而走。

  自光緒六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81年—1936年)的50餘年,坦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萬擔,其中1898年出口3萬餘組。穆陽長一公里,設茶行達36家,僱工3000餘人,產量2萬餘擔(參看《閩東志》)。

  其優質核心產區位於歸嶺一帶,收條範圍上至政和縣的新村,下至霞浦縣的赤嶺,方圓數百里,境跨七、八個縣,成為福安的主要紅茶產區。運銷荷蘭、英國、日本、東南亞等二十餘個國家與地區,每年收外匯茶銀百餘萬元。

  當時民諺雲:“國家大興,茶換黃金,船泊龍鳳橋,白銀用斗量。”後因抗日戰爭爆發,銷路受阻,生產亦遭嚴重破壞,坦洋工夫產量銳減。50年代中期,為了恢復和提高坦洋工夫紅茶的產量和品質,先後建立了國營坦洋、水門紅茶初制廠和福安茶廠,實行機械化製茶,引進並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雲等優良茶樹品種,1960年產量增加到5萬擔,創歷史最高水平。

  後因茶類佈局的變更,由“紅”改“綠”,坦洋工夫尚存無幾。經有關部門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復和發展,1988年產量達8000餘擔。

坦洋村的重點古建

施光凌武藝高強,雙手能舉390斤的石鎖一對(石鎖現還儲存)。1860年,福安一帶山寇紛起,清請其團練籌防,他身先士卒,遂平息寇亂,保境安民。施光凌雖問鼎武科,文韜武略,卻無意仕途,有多次機會,皆為其放棄,如平息寇亂後,朱邑候欲向清廷推薦,為其婉拒。施光凌一生操守謹嚴,人敬而憚之,由其始建的豐泰隆茶行建築群雄偉壯觀,經二百餘年滄桑,風姿猶在。抗日戰爭時期,閩東第一學府——福寧中學移往坦洋,就落址豐泰隆宅院,使其一度成為閩東的教育中心。施光凌樂善好施,如建祖祠,興義塾造橋鋪路等,其它如親族有婚嫁喪葬乏資者必賜之,青黃不接告貸者必應之,因憐乞人,蓋瓦屋數間以庇其孳。其善舉不可一一列舉。施光凌悉心敬業,豐泰隆茶行加工的紅茶形肥壯勻整,味醇厚香濃,色紅亮清晰。其鼎盛時期,年製茶達3000多擔,冠以坦洋工夫暢銷世界各地。據載,由於施公之影響,英國人購茶以坦洋工夫為最多。

著名的豐泰隆茶行的創始人,馳名中外的坦洋工夫紅茶的創始人之一。據族譜記載,施光凌“勤種植、謀服賈、會英商,購買中華茶以坦洋出為最,為公之力也”。當時以英國為代表的外國列強在武力侵略中國的同時,把一船船的鴉片運進中國,掠走了成千上萬的白銀,造成大半個中國民不聊生,生靈塗炭。而以施光凌為代表的茶行老闆,卻用一船船的紅茶換回了大量的白銀,給家鄉帶來了繁榮富裕。[1] 坦洋村本是福安白雲山麓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子,然而,當歷史走進清代的咸豐元年,這個村子因首創一種後來名為“坦洋工夫”的紅茶,遂名聞天下。

坦洋村在福安市西北約20公里處的社口鎮,群峰環抱,羅如屏列。從鎮上出發,傍山緣溪而行,跨龍鳳橋、真武橋,就到了桂香山下豁然開朗、風光秀美的坦洋。

清人郭蘋野有《坦洋村記》雲:“至坦洋,四山排闥,一水中流,雞犬相聞,圜闠茂盛。產茶美且多,有武夷之風,外邦稱為小武夷是也。”所謂“有武夷之風”“外邦稱為小武夷”,蓋言坦洋工夫紅茶的制藝源自武夷,在外國人看來,它是一種別具風味的武夷紅茶。但坦洋人似乎不滿意“小武夷”的冠名,也許是為了區別於武夷山的紅茶,坦洋人把本村創制的紅茶正名為“坦洋工夫”。

當年坦洋工夫首次驚豔於英國典雅的“下午茶”,便獲得王室貴族的珍愛,於是,“英商購買華茶,以坦洋出產為最”,坦洋工夫一時間風靡英倫三島。

數量日增的紅茶海外貿易為坦洋村注入了活力,使它成為八方茶商趨之若鶩的生財之地,坦洋村很快繁榮起來。從清咸豐到光緒的幾十年間,遠近茶商在坦洋設立的茶行竟達36家,許多茶商、茶農紛紛在此定居置業。坦洋村裡,茶莊貨棧鱗次櫛比,長街幽巷庭院深深。從這裡走出了施光凌、胡大盛、吳步雲、施長壎、胡兆江等一批縱橫商界、叱吒風雲的閩海茶商。遙想當年,每逢春季,村中街市“工兮商兮,攘攘熙熙”,茶香浮動,彌月不散,儼然一幅清明茶鄉圖。民謠唱道:“三月坦洋好景世,左右茶行大街中”,“茶季到,千家好,茶袋鋪路做床倒”, 正是當年坦洋村市井繁華、茶季繁忙的寫照。

然而繁華如夢。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海陸交通阻隔,加上苛捐雜稅,商人摻雜作假,以及印度紅茶的興起等原因,坦洋工夫市場迅速萎縮,坦洋村的百年鼎盛漸漸泛黃,淡入塵封的歷史,茶村民生凋敝,唯餘斜陽巷陌,古棧荒宅。

改革開放如浩蕩的春風春雨,使千山泛綠,萬樹抽芽,醒來的坦洋工夫猶如枯木逢春,漸次復興。

2001年,福安市因擁有30萬畝茶園和名茶坦洋工夫被國家命名為“中國茶葉之鄉”。2006年,坦洋工夫被審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0年,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坦洋工夫——白雲山麓的紅衣佳人,終於重洗仙顏,再現“生態、和諧、健康、高貴”的品格、醇厚的芳香和浪漫的紅豔,走向人間世界。

風雨廊橋、天后神宮、茶棧茶場、土築雕樓、茶商群宅、大族宗祠、老式油坊……今日茶村仍有許多與茶有關的古建築遺存。徜徉青磚黛瓦的坊巷間,重溫坦洋工夫的坎坷,如同返回歷史。 茶文化在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休閒文化,它與休閒、旅遊活動關係密切。同時,喝茶有利於身體健康。茶葉含有450餘種有機化合物,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歷代醫書先後記載茶葉有20項、219種藥效。自古以來,人們還用茶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在現代生活中,喝茶還可以融洽人際關係、豐富文化生活、提高人的素質。對於福安而言,開展茶文化旅遊是在利用其豐富的茶文化旅遊資源的基礎上,順應該市發展的需要,是適應當代休閒與旅遊發展趨勢的需要。

1、營造鄉村休閒環境,需要開發茶文化旅遊資源

坦洋,是我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通過新農村的建設,將給人們一個比較舒適的鄉村,適合人居與休閒,這也為農村發展旅遊提供了有利條件。開展茶文化旅遊,營造鄉村茶文化閒適的意境,是我市發展鄉村旅遊、打造休閒鄉村的必要途徑。

2、促進旅遊縱深發展,開發茶文化是必要之舉

茶文化旅遊是體驗性旅遊,是文化性旅遊。福安的旅遊產品匱乏,開展專項旅遊,體驗茶文化旅遊是我市走出旅遊產品單一,邁向旅遊產品多緣化的的必經之路。開展茶文化旅遊正切合福安旅遊向縱深發展的需要。

3、振興茶產業,促進福安經濟發展

進行茶文化旅遊開發,一方面,可以幫助“坦洋工夫”茶葉品牌走向全國,提高其知名度,增加銷售量,振興茶產業;另一方面,發展茶文化旅遊,促進茶業和旅遊產業、文化產業的互動與整合,以旅促茶,帶動農民致富,可以促進農村經濟和旅遊經濟。  “坦洋工夫茶”是享譽海內外的世界名茶,而坦洋,這個世界名茶的源產地也隨著“坦洋工夫茶”的足跡,曾經芳名遠播。

“茶季到,千家鬧,茶袋鋪路當床倒。

街燈十里亮天光,戲班連臺唱通宵。

上街過下街,新衣斷線頭。

白銀用斗量,船泊清鳳橋。”

這是當地一首形容坦洋當年繁華景象的民謠,而在“坦洋工夫”紅極一時時,中外人士對這個只聞其名不見其形的坦洋作出了種種的猜測。有人把坦洋描繪成一個繁華的大都市,遍地黃金,是一個當時茶商掘金的最佳之地;也有人說它是一個茶香四溢的美麗莊園,仿若世外桃源般美輪美奐……

如今,當記者再次踏進這個造就“坦洋工夫”的村落時,那褪去了往日繁華的坦洋,唯有滿山茶香依然如故。

履痕歷歷真武橋 寄託茶人古樸祈求

從福安市社口鎮乘坐小三輪前往坦洋,路寬兩米多,沿著山腰盤繞。當時天正下著小雨,遠遠近近的茶山在雨中雲霧繚繞。近15分鐘,司機說坦洋到了。此時,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座廊橋,廊橋邊上還豎立一塊刻有“坦洋”二字的石板標記,經司機介紹才知道,原來這就是坐落在坦洋村口的茶葉交易橋——真武橋。

真武橋是坦洋村的第一景觀,木質廊屋,石木結合。遠觀其橋,由無數個加了瓦蓋的亭子連起來,底下部分是用花崗岩砌成,呈拱形橫跨坦洋溪。走進其中細觀其橋,每條橫樑的兩側盡頭都垂下一段短短的吊柱,各吊柱的下方分別懸著一個燈籠狀的木雕,四周雕刻著花草蟲魚。林立的木柱和神龕被塗上一層大紅色,整個廊橋呈現一種強烈的視覺效果。

據當地村民介紹,過去真武橋是福安通往壽寧的重要通道。當年這裡也是茶葉運輸最繁忙的地方,橋下的水路可以通船,茶葉就是從這裡啟運歐洲各地的。而說起真武橋的來歷,坦洋村黨支部胡晨潮還講述了一段關乎“坦洋工夫”的歷史。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坦洋村有一位名叫胡福四的茶農,培植出一種茶,名曰“坦洋菜茶”,而後周邊十里八鄉的茶農都種上了這種“菜茶”。為便於交易,當地茶農就在福安通往壽寧的古道上修建了這座廊橋。但是坦洋廊橋建造以來屢遭劫難。於是,清光緒二年(1876年),武舉人施光凌等再建時,用真武大帝坐鎮。真武是掌管北方和水火的神明,手中握有龜蛇二將,於是被茶鄉百姓尊奉為保護神。

每逢茶市開市,或農曆三月三、五月五,坦洋茶農們都會擺上供品,燒起一炷炷香,禱告廊橋平安,祈求茶鄉興旺。由此可見,真武橋在坦洋茶農們眼中已不僅僅只是一座橋,伴隨著“坦洋工夫”興盛衰敗,歷經歷史演化過程,它已變成一種傳統的民間文化,其中包含著當地茶農對茶葉一片深情的古樸祈求。

如今,駐足於真武橋上,眼前是一片坦洋歷史縮影。橋下溪水清澈,那看起來涉足能過的小溪,曾經繁榮交易在這裡頻繁上演。橋旁樹木枝繁葉茂,透過點點綠意,曾經繁華的茶莊疊嶂近在眼前。

百年古茶街 一世繁華仿如夢

過了真武橋不遠,便進入坦洋村中,村民大都居住在坦洋溪的南岸,縣道穿村而過,成為該村的鬧市。坦洋村分上街和下街,這裡的古宅幾乎都是當年繁華的時候建造的。據《福安縣誌》記載,最隆盛時,坦洋一條街就有36家茶行,每年制幹茶兩萬多箱,而這便是坦洋下街。在胡晨潮帶領下,記者從公路邊的一個拱門入口沿石階而上,進入了下街。

整個下街是一條狹窄巷道古弄,顯得特別寧靜,巷道兩旁是高大的泥牆,泥牆黃中透紅,些許剝落,殘存的毛語錄依稀可辨。

古弄兩邊的“坦洋工夫”古茶行雖然有些許破舊,但卻掩蓋不住昔日的繁華。茶行的建築遠觀並不驚人,可走近一看甚覺高大,臨街鋪面式的,內裡如民居寬敞的廂房,有二層三層,最高為四層。據胡思潮介紹,茶行底層收購茶葉;二層放置風扇、平篩等裝置,為精製之所;三層做倉庫;如有四層的,則為工人的住房。“至今依然有茶農們在這些古茶行中製茶研茶,代代傳承著屬於坦洋茶農們自己的‘坦洋工夫’。”站在古茶行前,胡思潮思緒萬千。

從下街出來,沿著縣道走差不多兩百米就到了上街,位於上街盡頭山腳下至今保持完好的五座深宅大院特別引人注目。胡思潮說,五座古宅,為一仙堂、二仙堂、三仙堂、四仙堂、五仙堂,大都有百年的歷史了,大宅的主都姓王。

胡思潮告訴記者,村裡人都把這些大宅稱為“六扇八廊廡”,就是說它們每座是六間堂屋和八個廂房組成的,有寬敞的天井、迴廊、魚池、花壇,偌大的廳堂,雕樑畫棟、古色古香。有的大門前還儲存個“下轎亭”,以前不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富豪商賈到此都要下馬下轎才能進屋,足以可見當時坦洋富及一方的景象。

什麼是坦洋工夫菜茶

菜茶是一種樹種,也可以說是野茶。坦洋是地名。坦洋工夫是紅茶名。用菜茶做原料加工

三大功夫茶是哪幾種茶

三大功夫茶是指政和工夫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三類功夫茶。

政和工夫:政和工夫產於政和縣,創制於1874年,前身是“遂應場仙岩工夫”,以小葉茶製成紅茶俗稱“小紅”。

坦洋工夫:坦洋工夫源於福安境內白雲山麗的坦洋村,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公元1851—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進四)者,試製紅茶成功,經廣州運銷西歐,很受歡迎。

白琳工夫:白琳工夫產於福鼎市境內的太姥山,興起於19世紀50年代前後,以主產地福鼎市白琳鎮,命名“白琳工夫”,其以高超的純手工製作工藝和獨特優質的產質,在海內外享有盛名,是閩紅三大工夫之一。

擴充套件資料:

白琳工夫多以福鼎大白茶,大毫茶品種採製。外形條索細長,稍帶彎曲,色澤黃黑,帶金白毫,香氣毫香顯,具甘草香,湯色淺黃紅亮,滋味清鮮醇和,葉底鮮紅帶黃。

政和工夫外形條索肥壯,金毫尖多,色澤烏褐油潤,內質香氣高而濃烈帶甜香,湯色紅豔,金圈顯目,滋味醇厚甘甜,葉底鮮嫩勻整,呈紅銅色。

坦洋工夫外形條索緊結整齊,葉色潤澤,毫尖金黃,香氣高銳持久,內質清鮮甜和,甘爽醇厚,湯色紅豔呈深金,葉底紅勻光潤,滋味醇厚,略帶桂圓香氣。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政和工夫茶

百度百科-坦洋工夫

百度百科-白琳工夫

坦洋工夫的故事與傳奇

坦洋工夫頗具傳奇意味,其誕生過程,就充滿了傳奇色彩。其傳奇版本,已知的有兩種:一、雍正版,二、咸豐版。

具體分述如下:

其一,雍正版:傳說清雍正年間,坦洋胡氏家族有個叫胡福四的年輕人(即胡桂禹,坦洋胡氏第四世,出生於康熙61年,即1722年,他老人家活到七十歲,仙逝於1791年),當時依父兄之命,從水路前往廣東辦事,途中,在廣州附近水域遇風翻船落水,幸遇一過往船隻搭救,船上的主人是一對母女,是某英商洋行買辦的眷屬,買辦大人見胡福四機靈俊朗,十分賞識,有意相攜,得知這個後生來自茶鄉,就透露以商機,說是洋人喜歡一種紅茶,這種紅茶是一個少數民族製作的,因為產量極少,英商往往重金都求之不得。這位熱心的買辦大人,還將這種紅茶的基本製作方法告訴給了胡福四,並囑咐其返鄉如法制作,說是如果能做出來,那麼做好後可運抵廣州,由其洋行銷往海外。胡福四回到坦洋,便依法試製這種紅茶,經過一番努力,最初的坦洋工夫紅茶從此面世。這種製法後來漸漸傳開,鄉人競相仿製。

其二,咸豐版:相傳清朝咸豐元年,坦洋有位胡姓茶商外出做生意,途中在一客棧遇見一位建寧茶客身患痢疾,那人上吐下瀉,病情萬分危急。事茶者往往心善,胡姓茶商見狀,便以坦洋出產之茶,加生薑、紅糖泡衝為藥,那人服下之後,彷彿神蹟出現,病情大為好轉,並很快康復。為報答救命之恩,建寧茶客與胡氏結拜為兄弟,並傳他一門獨特的私家紅茶製法。後來胡氏回家以坦洋之茶為原料照法一拭,發現製出的新茶品質果然不凡,外人品過,也讚不絕口。因為此茶以坦洋當地茶葉為原料,且製作工藝頗費工夫,胡氏有感而發,稱之為“坦洋工夫”。 坦洋,位於福安市北部,屬社口鎮轄下的一個村莊。這個村的村名最早見於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的《福寧府志》。坦洋村前清流如練,村後桂樹飄香,隔岸鬆杉蒼翠,遠近茶園碧。坦洋形如長塊木板,又稱“板洋”。在以前,載重量一噸多的小船可直抵坦洋村口,交通便利,是一個有著悠久種茶和製茶歷史的村莊。

相傳在明初,坦洋村有個叫胡有才的村民,在自家地裡培植出優良品種坦洋菜茶。它可從清明採到白露,平均畝產鮮葉近七百斤。當地廣大茶農普遍種植菜茶。用坦洋菜茶加工成的烘青綠茶,因條索緊結勻直,色澤綠潤,香氣清高純正。1851年(清咸豐初年),一位從崇安來的建寧茶客把紅茶製法帶到了坦洋,這才把坦洋菜茶的優良品質發揮得淋漓盡致。坦洋村人胡福四(又名胡進四)創辦的萬興隆茶莊,試製成功工夫紅茶,以“坦洋工夫”作商標,經廣州運銷西歐,倍受西方市場青睞。此後茶商絡繹不絕,人村求市,當地茶商和接踵而來的外地茶販競相在坦洋開設茶行。毗連的壽寧、周寧、柘榮、霞浦及浙江泰順等縣的茶葉,亦紛紛改制紅茶或將毛茶運抵坦洋加工,均標以“坦洋工夫”銷往歐、美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坦洋工夫”不脛而走,聲名遠揚。

坦洋工夫以其製作工藝考究著稱。製作流程是:先讓採摘回來的鮮葉揮發掉一部分水分,使葉子變軟;經過萎凋後,接下來是揉捻,把茶葉搓揉成條狀,使其流出茶汁,加速酶促氧化;發酵是茶葉品質形成的關鍵,在酶的作用下,促進多酚類化合物的酶促氧化、縮合、形成紅茶固有的色、香、味特徵;最後是乾燥,在熱能作用下,終止酶促氧化,蒸發掉多餘的水分,散發臭青氣提高香氣,使茶葉形狀固定下來。然後經過復火、滾筒、圓篩,將茶葉分為本身、圓身、輕身、碎末片茶等4路或5路,然後分路加工,再將各路裝成品拼配勻堆後裝箱。以坦洋萊茶鮮葉做原料生產出來的工夫紅茶,湯色鮮豔呈金,葉底紅勻光滑,坦洋工夫以其形質兼美而位居福建三大工夫茶(白琳工夫、政和工夫)之首。坦洋工夫的暢銷,奠定了當時坦洋村作為閩東茶葉集散地的重要地位。 坦洋工夫的暢銷帶來了坦洋村的空前繁榮。當年社溪兩岸新屋林立,三座拱橋臨河崛起,兩條平行的街道上有各類店鋪一百四十多家。清同治五年(1866年)福建省在坦洋設立茶稅局,福安茶類稅課獨闢一門。坦洋村也成為閩東最大的茶葉加工廠和銷售市場。鼎盛時不足一公里長的坦洋街就開設有茶行(莊)36家,茶市之繁榮由此可以想見。清咸豐元年坦洋舉人郭尚賓《桂香山記》雲:“邑九都有桂香山,山下為坦洋。產茶美且多,有武夷之風,外邦稱為‘小武夷’是也。”“在“坦洋工夫”香靡環字的日子裡,從國外寫來的信件,無須冠以省、府、縣之名,而直書“中國坦洋”,即可準確無誤地安抵收信人手中。從坦洋走出來的作家劉松年,在《從民居古宅看當年坦洋茶行街》一文中是這樣描述當年坦洋茶村軼事的:街頭第一家是元記茶行,行主吳賡俞。這家茶行由三座房屋組成,共有鋪面三十六間,僱上百餘人,揀茶工二百餘人,年產精製坦洋工夫幹茶約二千餘件(合2000多擔)年可獲利潤銀元五萬塊。它以白雲山下的嶺下村為根據地,收購初制幹茶。每年發放“茶銀”時需要七十多人,挑著一百四十多桶(每桶裝1000塊)銀元;一路長蛇陣,從坦洋挑到嶺下村,發給當地農民。嶺下村的莊稼大戶們見了這麼多白花花的銀子,驚訝地說:“冬下我們挖的番薯還沒這麼多哩!”

當時外商做生意多采取放“貸款”的形式,每年舊曆二月二茶商前往福州向各國商家領取“茶銀”。茶銀用桶裝,每桶一千元;春初,從外國人手裡運進一船的白銀,春末秋後再給他們運去一船的茶葉。當時民諺說:“國家舉,烏(茶)換白;國家敗,白換烏(鴉片)”,指的就是用茶葉換白銀、還是用白銀換鴉片貿易一事。民謠雲:“茶季到,千家鬧,茶袋鋪路當床倒”。茶季,坦洋村幾乎成了茶葉的海洋。 與茶行主街道平行,由三座拱橋連線起來的對岸商業街,開設有瑞記醬行,魚貨行,南京雜……各種鋪面擠擠挨挨,熱鬧非凡。戲園子、飯館、旅店在這塊狹窄而繁華的土地上亦觸目可見。民謠:“街燈十里亮天光,戲班連臺唱通宵”,毫不誇張地描繪了各街區景象。

坦洋街區有70多家財主,為了保護人丁和財產的安全,從上橋頭人口處開始,繞過後門山,築起了一道堅固厚實的圍牆,街頭,街中、街尾、後門山、每道柵欄門都建有四方形的炮樓。武裝衛隊最多時達360多人。坦洋村遺存的古建築,為人們追溯坦洋當年的繁華提供充分的物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茶葉生產得到一定恢復和發展,由於傳統工藝的改進,“坦洋工夫”紅茶品質得到改善,在國際市場上供不應求。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坦洋菜茶”品種,還先後輸送種子到馬裡、肯亞等國家試種成功,並獲得大面積栽培推廣。1969年起,紅茶出口因中蘇貿易關係的惡化而受阻。同年開始改制烘青綠茶,“坦洋工夫”僅保留少量生產。1990年福安坦洋茶場出口的“坦洋工夫”紅茶,被列為福建省農墾系統的出口創匯之最。2008年“坦洋工夫”紅茶在北京舉行的“人文中國--茶香世界”中國茶文化國際研討會暨展示會上福安“坦洋工夫”紅茶以其色澤烏潤,香韻獨特,口感醇厚甘甜受到專家評委美譽,並獲得了紅茶類評比的金獎。首次參加競拍,l00g“坦洋工夫”紅茶賣價2.5萬元。“坦洋工夫”紅茶年均出口俄羅斯、西歐等國家和地區1000多噸。

坦洋工夫興衰的歷史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品牌的形成都離不開內部和外部的商業貿易環境,弱國無商機。二十一世紀我們正處在民族復興的路口,如何重塑傳統品牌,在全球化的經濟市場上為民族產品爭得一席之地,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職責和使命。盼望今後的坦洋茶市,重鑄歷史的輝煌!

坦洋功夫在巴拿馬金牌失落的百年之謎誰能給我解答?

經中國國際商會指定,2006年11月23日至27日,福建名優茶代表中國茶葉出使巴拿馬,這是中華茶文化宣傳活動的又一次盛會,也為“坦洋工夫”再次亮相世界茶壇提供了機會。因此,人們在回顧1915年“坦洋工夫”巴拿馬傳奇之時自然猜想金牌失落之謎,渴望解開心中的疑團。   歷史上,“坦洋工夫”茶主要是由茶農經朝廷頒制的“榷茶”官府統籌經營傳播出去。“坦洋工夫”創制於1851年,“白琳工夫”、“政和工夫”、“祁紅”創始都晚於“坦洋”。據1933年的《祁門之茶葉》記載:“該縣向來嗜制青茶,1875年有黟縣人餘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皖。在東至,祁門等地開設茶莊,仿效“閩紅”製法試製紅茶。翌年,設紅茶莊於閃裡,雖出產不多,但獲利頗豐,以此為祁門紅茶製造之始”。據此,有人認為“祁紅”很可能是由“坦洋工夫”傳入的。四年(1915年)四月,福安商會選“坦洋工夫”茶代表福建茶葉,赴美國舊金山參加萬國博覽會展覽,榮膺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利頗豐,以此為祁門紅茶製造之始”。據此,有人認為“祁紅”很可能是由“坦洋工夫”傳入的。四年(1915年)四月,福安商會選“坦洋工夫”茶代表福建茶葉,赴美國舊金山參加萬國博覽會展覽,榮膺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金獎,為閩紅贏得當時的最高榮譽。相傳,此塊金牌23寸見圓,盡是洋文,金牌上有樓房、花草,還有二個不穿衣服的男女。但是時至今日,儘管查遍“坦洋工夫”茶莊、茶號及相關部門檔案,終不見金牌蹤影。老一輩坦洋茶人推測說:這一塊金牌可能留存在當局農商部,1949年移帶到臺灣,現收藏臺灣博物館。據回鄉臺胞說:他們在60年代,參觀臺灣博物館時,曾見到過金牌,說是中國紅茶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與貴州茅臺同時獲得的金牌,後來有關部門委託回鄉臺胞再去探看,結果沒看到,是否被博物館收藏起來不得而知;另一種推測是金牌流落“祁紅”、“浮紅”和“狗牯腦”茶產地。因為《新民晚報》和江西省蠶桑茶葉研究所主辦的《蠶桑茶葉通訊》1987年第4期及1988年第3期,曾出現金牌得主的論戰,有關報道的附頁,還刊登了獎章照片。  

坦洋工夫茶稱雄,巴拿馬賽會殊榮。奪得金牌又失落,早盼光環露真容。其實,破解巴拿馬金牌失落之謎只是一種精神的追尋,重要的是要賦予“坦洋工夫”茶文化新的歷史使命。福安的先輩茶人,創下了曾經感動世界的歷史品牌“坦洋工夫”茶,在國際友好交往中,為傳播“和平、和諧、健康、友誼”精神,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閩紅傳承百年榮耀,香醇再續世界傳奇。在新的世紀“坦洋工夫”如何面向世界作出新貢獻,這是 “坦洋工夫”茶人(包括種茶者和品茗者)的當代思考和職責。在全球企業界已從產品銷售發展到品牌戰略這一高階階段,福安茶葉能否抓住WTO帶來的機遇,爭取更多的利益,重振閩茶雄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培育出自已的知名茶葉品牌。如果沒有知名品牌,就會被國際市場所淘汰。例如,來自英國的“立頓”紅茶,就以品牌優勢,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在中國消費者,特別是高收入的中青年人群中,“立頓”很有魅力,很有吸引力。對中國本土品牌的紅茶而言,這無疑是削減品牌影響力的消極現象。正因為如此,“坦洋工夫”等傳統名優茶更應當擔起“茶葉是和平使者”的新的歷史使命。藉助出使巴拿馬這個國際平臺,贏得更大市場份額,為推廣博大精深的中華茶文化貢獻力量。正如福建省茶葉學會會長馮廷佺所說:“早在1915年,代表我們福建茶葉的福安商會茶(即坦洋工夫茶)、閩北水仙等名優茶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與國酒貴州茅臺,同時獲得金獎殊譽,百年茶耀,至今仍然光環耀眼。這一次,福建名優茶推廣中心代表中國茶界再次出使巴拿馬,比起1915年,這個榮譽更加讓人驚喜。這標誌著福建名優茶大規模地開始從國內躍上國際舞臺,同時也標誌著福建名優茶將在福建、省實行品牌戰略和茶葉經濟國際化的背景下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階段性的勝利!”

福安市內人口

福安市內人口有57.45萬人,截至到2016年末。福安市隸屬於寧德市,位於福建省東北部。地處鷲峰山脈東南坡,太姥山脈西南部、洞宮山脈東南延伸部分;

地理位置介於北緯26°41′~27°24′、東經119°23′~119°52′之間。行政區域面積1880.1平方公里。東鄰柘榮縣,西連周寧縣,北接壽寧縣、南接寧德市。福安市氣候溫暖溼潤,屬中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3.6℃~19.8℃,年降雨量1350~2050毫米,無霜期平均為287天。

擴充套件資料:

福安市內人口的影響因素:

1、文物古蹟:

(1)廉村古道

廉村古道是明清時期鋪設的鵝卵石古官道,約1000米。道旁立一石碑,雲“大路兩溝不許曝晒穢土,搪塞園草,違者罰戲二本。”古官道典雅整齊,由三條縱向平行鋪排的光潔條石組成,中間鑲嵌著精心拼花的細小鵝卵石。

(2)奎光閣

奎光閣位於福安市蓮池廣場南邊金山頂。始建不詳,現存為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祀奎星。閣三層樓,佔地面積160平方米,坐北向南,平面呈八角形,穿鬥木構架,攢尖頂,鵲尾脊。

八根內柱直通屋頂,八根內簷柱通至三層作圍欄柱,八根外簷柱直通至二層作圍欄柱。底層北面屏壁後設木梯。角簷下施角魚、垂燈和象鼻。2004年7月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3)古廊橋

古廊橋飛簷斗拱形似長虹臥溪,飛架南北,橫跨福安壽寧兩縣。這座橋始建於明代,清咸豐年間坦洋工夫的創始人之一施光凌領頭重修。因廊橋橋屋裡奉祀真武大帝而得名。

真武橋是閩東曾經通往閩北的必經之路,在坦洋茶業大興時曾是一個大型的茶葉交易市場。真武橋見證了坦洋工夫的興起、興盛、到衰退、復興的全過程,已成為坦洋工夫重要歷史元素

2、文化:

古文化

東宮侍讀薛令之被任命為東宮官“太子侍講”(又作侍讀,職掌講授經史,《唐摭言》作“左庶子”)是開元二十六年(738年)7月以後的事。也就是他56歲後的最後一次任職。他因此被捲入一個被李林甫冷眼、傾軋排擠的漩渦中。

理學名宗:

廉村在宋代之時早已聞名遐邇,許多名賢大儒都曾到訪廉村。朱熹之父朱鬆到此地瞻仰薛令之的故居,而一代理學宗師朱熹則在廉村講過學,所教廉村弟子陳經著有《書解》五十卷、《詩經講義》《存齋語錄》等傳世,成為一方理學大師。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福安

坦洋工夫茶

坦率地講坦洋工夫紅茶的知名度和市場銷售佔有量是不太高的,它遠遠低於祁紅和滇紅。但是熟知紅茶的人必定知道坦洋功夫茶。

坦洋功夫茶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紅茶之一,曾以產地分佈最廣,產量、出口量最多而名列“閩紅”之首。坦洋工夫紅茶相傳於清咸豐、同治年間(1851一1874),由福安市坦洋村人試製成功,迄今已有100多年。產區分佈很廣,以福安市坦洋村為中心遍及福安、柘榮、壽寧、周寧、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

坦洋工夫以當地有性群體種為原料,它與其他紅茶的主要區別在於:坦洋工夫外形細長勻整,帶白毫,色澤烏黑有光,內質香味清鮮甜和,湯鮮豔呈金,葉底紅勻光滑。

福建坦洋工夫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年志

2007年度

2007年11月1日,福建坦洋工 夫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

2007年11月3日,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授予福建坦洋工夫“中國申奧第 一茶”紅茶生產基地稱號。

2007年11月7日,坦洋工夫證明商標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成功並公示。

2007年11月21日,市組織到南美洲推介坦洋工夫,開展“坦洋工夫”重返巴拿馬活動。

2008年度

2008年1月3日,公 司隆重舉行新廠房奠基典禮和揭牌儀式。

2008年2月15日 ,福建電視臺授予公司“展示福建風采、樹立企業形象”最佳單位組織獎稱號。

2008年5月6日,公司全球連鎖8001號直營店在福安市區隆重開業。

2008年5月6日,福安市“坦洋工夫”國家標準領導小組在我司成立,我司是制定該標準的主要成員單位。

2008年5月8日,原福建省副、省常委會副主任童萬亨親臨我司視察指導工作。

2008年5月17日,公司特別聘請福建省茶科所、寧德職業技術學院、福安市茶業局、茶業協 會等茶業專業機構權威 專家,成立公司產品質量研發中心。

2008年5月28日,公 司提出“企業規範化、管理制度化、產業規模化、品牌戰略化 ”的“四化”發展目標。

2008年6月4日 ,公司被福安、福安市列為2008年度重點工程建設單位。

2008年6月15日,我司 8002號海峽大茶都旗艦店開業暨船舶企業家協會高階會所掛牌成立。

2008年6月15日,茶界泰斗張天 福先生親臨我司8001號直營店品茗。

2008年6月27日,我司生產的“英倫皇韻”坦洋工夫紅茶在北京人 民大會堂榮獲 紅茶組金獎。

2008年7月1日,省常務副張昌平蒞臨我司海峽大茶都8002號店視 察,品飲我司金 獎茶,讚賞我司產品。

2008年7月26日,我司8003號直營店在寧德新亞廣場隆重開業。

2008年8月27日,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受理 我司 “英倫皇室”、“英皇漢韻 ”、“英倫皇韻”產品包裝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

2008年9月3日, 荷蘭友好協會會長一行至寧德8002號店參觀,與我司共同探討“重新 架構歐盟茶葉之路”事宜。

2008 年9月25日,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受理我司店面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

2008年9月26日,我司通過QS認證 ,取得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

2008年10月14日,省工商局對我司產品進行農殘抽檢,無農殘。

2008年11月16-18日,我司參加第二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暨武夷山旅遊節,期間,聯 合國糧農組織間茶葉組祕書長常凱鬆蒞臨我司展位,品飲“坦洋 工夫 ”,對我司茶葉品質給予高度評價。

2008年11月25日,我司質量管理體系符合GB/T19001-2000— ISO9001:2000標準,通過認證,我司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2008年11月28日,福建坦洋工夫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一週年,公司特舉辦 “歡躍 週年慶,共品金 獎茶”回饋活動。

2008年12月25日,公司各直營店在店堂進行“調飲法”表演,慶賀聖誕節,贏 得眾 多顧客的讚許。

2009年度

2009年1月,公司 被寧德市授予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2009年2月23日,公司海峽大茶都所在地購地30畝,開工建設現代化園林式生產廠房。

2009年3月26日,“坦洋工夫”商標經過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省著名商標認 定委 員會的考察和評審,被正式評定為“福建省著名商標”稱號。

2009年4月12-18日,公司參加上海國際茶文化藝術節“中國元素·茶”活動。此次活動是中國 六大茶類中鼎尖名茶的集體亮相和中國名茶所蘊含的深厚文 化的集中展現,更是眾多企業進入2010 年上海世博會的必備資質之一。

2009年4月24-30日,公司 參加“2009年北京馬連道國際茶文化節”向非洲、俄羅斯、臺灣等地 客商展示“坦洋工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產品質 量。

2009年5月9日,我司生產的“金茗紅”在 第六屆“ 閩茶杯”鑑評會上獲得金獎,並以100克4萬元 的價格拍出。

2009年8月8日,“茗紅”坦洋工夫被中國國 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組委會會務部、中國(廈門)國際投資促進中心共同指定為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投 資貿易洽談會唯一 “指定紅茶”。

2009年9 月5日,公司正式收購福安坦洋茶廠(原福建省屬國營企業,福建省最大紅茶出口生產基地),該廠成功實現轉制。

2009年9月25日,公司作為國內紅茶企業傑出代表,正式入選2010年中國 上海世博會茶飲服務供應商。

2009年10月12 日,公司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評為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

2009年11月16-18日,公司參加在寧 德舉行的第三屆海峽兩岸茶葉博覽會。公司與臺灣瑞穗生態有機農場攜手合作的“兩岸紅”極品紅 茶備受人民日報、中 央電視臺、新華網和臺灣聯合報、更生日報等眾多媒體的熱切關注。

2009年11月29日,公司在三明舉行中國歷史 名茶“坦洋工夫”產品 推介活動,同日,公司三明旗艦店隆重開業。

2009年12月8日,公司在西安閩商西部發展論 壇舉辦期間組織產品推介活動, 受到與會來賓和當地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同日,公司西安形象店隆重開業。

2009年12月16日 ,公司與同樣擁有百年品牌的 北京張一元茶葉責任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實現強強連手。

2009年12月18日,公司參加第六屆馬來西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 暨投資洽談會,並在投洽 會上表現出不同凡響的影響力。

2010年度

2010年1月2日,公 司作為2010廈門國際馬拉松賽的唯一指定紅茶與賽事贊助商,通過電視臺直播及國內外40多家電視臺轉播,進 一步提升了“茗紅”坦洋工夫知名度。

2010年1月14日,公司 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准,正式獲得企業集團登記證書。這標誌著公司全面完成集團組建工作,公司發展邁上了一 個新臺階。

2010年1月15日,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公 布最新認定的一批“中國馳名商標”名單,我市歷史名茶“坦洋工夫”位列其中,這也是我省紅茶榮獲的首件“中 國馳名商標”。

2010年1月23日 ,公司與北京張一元茶葉責任有限公司在北京隆重舉行百年名茶“茗紅”坦洋工夫走進百年老店“張一元 ”啟動儀式。

2010年1月23日,公司泉州南安形象店隆重開業,泉 州市、南安市兩級領導為南安店開業揭幕。

2010年1月23日,公司西安旗 艦店在西安高新區隆重開業。該店是公司在西安地區已經開業的第三家加盟店。

2010年1月28日,公司漳州雲霄加盟店隆重開業。這是公司在我國著名僑鄉漳州入駐的首家加盟 店,進一步提升了“茗紅”品牌的知名度。

2010年3月9日,公司合作伙伴 臺灣瑞穗有機生態農場負責人聖輪法師,向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致贈公司與臺灣瑞穗有機生態農場聯合生產的極 品紅茶“兩岸紅”,並獲得好評。

2010年4月1日,公司和臺灣瑞穗有機生 態農場同時舉辦“兩岸紅·世界香” 海峽兩岸春茶祭採大典活動。新華網、福建頻道等多家媒體現場直播大典盛 況,從而推動了兩岸的經濟合作、文化交流與和諧發展。

2010年4月10日 ,茗紅坦洋工夫山東萊蕪旗艦店隆重開業,進一步在萊蕪市傳播和提升了“坦洋工夫”紅茶的歷史文化內涵!

2010年4月28日,公司在第五屆坦洋工夫鬥茶賽中,獲得了一個金獎、兩 個茗茶獎、一個優質獎。

2010年5月2日,茗紅坦洋工夫上海旗艦店隆重 開業,標誌著“坦洋工夫”紅茶入駐上海繁華的豫園商圈。

2010年 5月5日,由黨支部牽頭,組織公司員工為青海玉樹災區捐款共計十萬元,用實際行動支援了災區的恢復重建工作。

2010年5月14日,公司組織參加第六屆中國(深圳) 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期間,福建常委、副陳樺蒞臨我司展位,品飲“茗紅”坦洋工夫,對我司茶葉 品質給予高度評價。

2010年5月20日,公司選送的“坦洋工夫.金茗紅”, 榮獲2010中國(上海)國際茶業博覽會“中國名茶”金獎。

2010年5月29 日,公司選送的“金茗紅”,榮獲第七屆“閩茶杯”金獎。同時,“英倫皇韻”、“英皇漢韻”也緊追其後,收穫 銀獎。

2010年6月6日,“茗紅”坦洋工夫深圳旗艦店在南山隆重開業,標 志著“茗紅”坦洋工夫的發展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2010年6月7日,公司 參加福安市(食品安全法)實施一週年宣傳活動啟動儀式,有效提高了企業和公眾食品安全意識。

2010年6月9日,以茗紅坦洋工夫為代表的中國茶文化和以法國謝爾省為代表的法 國飲食文化舉行了一場中法名茶美食文化交流活動。期間,雙方不僅達成合作意向,法國布林日市還為“茗紅 ”坦洋工夫題字留念。

2010年6月18日,公司應邀參加第八屆 中國·海峽專案成果交易會。期間,福建省社會勞動保障廳鍾維平參觀了公司展區,並對公司的茶葉品質給予 充分肯定與稱讚。

2010年6月21日,閩臺茶業高峰論壇在臺灣 茶葉重鎮南投縣的中興會堂舉行,公司總經理林小靈與臺灣茶協會理事長聖輪法師簽訂了合作協議,並榮獲“2010 年海峽兩岸茶文化交流特別貢獻獎”。

2010年7月3日,“茗 紅”坦洋工夫龍巖加盟店隆重開業,標誌著“茗紅”坦洋工夫的發展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2010年7月10日,“茗紅”坦洋工夫泉州豐澤加盟店隆重開業,將進一步提高“坦洋工夫”這一 傳統品牌的商業價值、產品檔次和知名度,營造更好的茶葉市場環境。

2010 年9月28日,福建坦洋工夫集團在江蘇常州隆重開業!

2010年10月13日,新疆烏魯木齊加 盟店開業!

2010年11月13日,江西贛州加盟店開業!

2010年第四屆海峽兩岸茶博會於11月16-18日在武夷山市舉行,此次茶博會中福建坦洋工 夫集團“茗紅”牌坦洋工夫紅茶脫穎而出,一舉獲得了“中國十大紅茶品牌獎”、“金芽獎”和“福建二十強茶企 ”;同時福建坦洋工夫集團總經理林小靈,也被評為“福建十大茶新聞人物。

福建坦洋 工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通過ISO9000、ISO14000、18000、22000、HACCP國際體系認證及有機轉換產品認證、 綠色食品認證等資質,公司主打品牌“茗紅”及產品被認定為福建著名商標、福建名牌產品。

什麼是坦洋工夫茶?坦洋也是個地名嗎?

坦洋是個地名,是福安市坦洋村。

坦洋工夫紅茶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紅茶之一,相傳於清咸豐、同治年間(1851一1874),由福安市坦洋村人試製成功,迄今已有100多年。產區分佈很廣,以福安市坦洋村為中心遍及福安、柘榮、壽寧、周寧、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以當地有性群體種為原料,外形緊結圓直勻整,帶白毫,色澤烏黑有光,內質香氣清鮮高爽,湯鮮豔呈金,滋味醇厚,葉底紅勻光亮。

歷史上坦洋工夫在初制過程中,要著重掌握好萎凋工藝,在高山茶區則十分重視加溫發酵的技術處理。坦洋工夫的精製一般採用多級付制,主產品回收的辦法,由於其產區遼闊,科學地拼配高山、平地,春夏秋季原料,取長補短,相得益彰,使坦洋工夫紅茶保持穩定的規格要求和質量標準乃是精製的關鍵。

標籤: 創始人 坦洋 工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zqwn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