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小年的民間飲食

小年的民間飲食

小年的民間飲食

小年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民俗節日,過小年對於我們來說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能夠吃到很多美食了。因為我國的地域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在過小年時南北方的飲食習慣還是稍有不同的。那麼過小年吃什麼好?我們來了解一下小年的民間飲食。

1.餃子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臺。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2.米餅農曆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製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3.吃糖瓜糖瓜是古老的漢族傳統名點,既是春節年節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灶神)。過去講廿三那天要祭灶王,買些用麥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關東糖供著,既有在他昇天到玉皇大帝那兒稟報時,請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爺的嘴不讓他多說之心。北京有這麼一句歇後語:“灶王爺昇天---好話多講”。

4.麻糖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帝,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饑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5.火燒祭灶這天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

6.粘糕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

7.年粽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徵,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8.麵食在山東半島的人們大多自農曆臘月二十三後,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此製做起來比較麻煩,發麵後醒面,再揉麵再醒面,然後再做成各種花樣的麵食造型後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後才下蒸鍋,此蒸出來的麵食又稱之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費工夫。

過節時,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食物,想要什麼就拿什麼,滿足自己打的胃口才是最爽的。小年的習俗活動在我們的生活大放光彩,為春節的到來做了很多準備。

標籤: 小年 民間 飲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zo6k8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