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學習教育

> 用應試教育造句子

用應試教育造句子

造句指懂得並使用字詞,按照一定的句法規則造出字詞通順、意思完整、符合邏輯的句子。依據現代語文學科特徵,可延伸為寫段、作文的基礎,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來源清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纖巧勝。” 夏丏尊葉聖陶《文心雕龍》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樂華 用鉛筆記錄下來。”

下面為您提供關於【應試教育造句】內容,供您參考。

1、教育改革的目標是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

2、許多學生成為了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3、有了應試教育,想象力顯得毫無價值。

4、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莘莘學子不堪其苦。

5、不管你的想法是對是錯,都不要強迫別人去接受。應試教育才那麼做。

6、正是由於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與失衡,才衍生出應試教育的拼分數怪態。

7、元好問早年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曾經創作過辭賦作品。

8、毫不誇張地說,該手寫作文堪比印刷體,就像是描出來的一樣,引得不少網友怒稱這是應試教育的極致。

9、出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人,在應試教育影響下,在被成長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父母寄予重託下,一直被望子成龍著。

10、在應試教育模式下,經過同樣的努力,完全有機會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上發揮自己才能的人,只能一批一批平庸下去。

11、由於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與失衡,又衍生出應試教育的拼分數怪態,進而加劇擇校拼搶優質教育資源。

12、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幫助孩子適應應試教育成了我們父母應盡的一份義務,而幫助孩子減負的最好辦法就是我們父母增負,就是我們父母能夠成為孩子學習上的導師。

13、我們一些學校,一味的應試教育推行,只注重升學率而忽視了學生的德育教育,最終無有反哺之情,卻遭毆打之舉。

14、而在孫雲曉看來,現行的應試教育制度使中國比其他國家更容易出現男孩危機。

15、民國課本國語課受熱捧應該只是一種表面現象,是免費教學公益性吸引和對現行一些學校應試教育的憂慮使然,和前陣子熱議的私教桃花源如出一轍。

16、事實上國內的教育培訓行業在課程內容方面仍然以應試教育和語言學習為主,範圍相對狹隘,但如果能在內容上把握精髓,不斷翻陳出新,發展前景不容小覷。

17、如果現在這個時代能出全才,那便是應試教育的幸運和這個時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沒有,所以我們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給拿掉。時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18、而作為學校不念舊惡教育機構,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今天,組建一個屬於自己的辦公網路,已經是勢在必行了。

19、她上重點高中,然後被保送到山東大學日語系,又到北京大學讀研究生,成為應試教育千軍萬馬中的佼佼者。

20、王曉又開始嚷道,這傢伙只要考試一但不盡人意,馬上開始抨擊應試教育的種種弊端,進而是對西方政治文明一通批評然後七拉八扯瞎白活越扯越遠。

21、應試教育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嚴重偏畸,這對中國國民素質的全面提高,這對中華文明的傳承、發揚光大,非常不利。

22、雖然應試教育的弊端世人所共見,但目前的教育體制並沒有從實質上進行迴應。

23、但是,應試教育把大部分年輕人的頭腦磨礪成了只對是非題有理解力,稍好一些可以做做複選題。

24、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大多數為人父母者從小就包辦代替孩子的一切生活起居和日常瑣務,以便保證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在學業上競爭。

25、七年前的藍凡對於這樣極其枯燥的學業是相當不滿意,雖然說話不多,不過心中卻早就罵應試教育千遍萬遍了。

26、在應試教育環境下,孫建坤已經做到了“從吾所好”,熟讀古籍,並受到多名教授一致認可。

27、但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不少學校都在規定放學時間後增加第九節課、第十節課,造成學生和教師的學習、工作時間遠遠超時。

28、不改變大學聯考制度,不改變應試教育的體制,“減負”只是一句空口白話。

29、比如,高中時看了一些如韓寒、餘傑批判中國教育的文章,就覺得自己不應繼續沉淪應試教育,大肆發展自己對文史的興趣愛好,數學、英語等學科基本停滯。

30、而作為學校不念舊惡教育機構,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今天,組建一個屬於自己的校園網路,已經是勢在必行了。

31、這就需要我們勇於摒棄中國舊有的填鴨式教育、應試教育、“洋八股”教育、唯金錢利益教育,營造健康文明的創新教育與創業文化。

32、在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交替的背景下,快樂教育的響聲也響亮了起來,在理論和實踐層面都有廣泛響應。

33、他的一系列關於創造的思想對我們今天開展創新教育,革除應試教育痼疾,切實減輕學生負擔仍有巨大的指導作用。

34、還有一些教師的應試教育意識根深蒂固,總認為搞科研是專家學者的事,是專職教研員的事,與普通教師無關,認為上好課提高升學率才是真功夫,而搞教育科研不過是花拳繡腿罷了,因而不屑一顧。

35、在應試教育的慣性作用下,高校哲學教學在現實中處於尷尬地位。

36、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我國的中學校園文化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37、如果現在這個時代能出全才,那便是應試教育的幸運和這個時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沒有,我們只好把"全"字下面的"王"給拿掉。時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38、同樣一紙應試教育將以前的教育打入另冊,而一紙素質教育又將誰也搞不清楚的求知教育送上天堂。

39、所以,應試教育的思想是一座頑固堡壘,無論是教育者,還是被教育者,都需要得到解放。

40、中國最有前途的學生們還是得跑到國外去接受管理科技與創新思想的教育,同時還要把以前應試教育灌輸給他們的那一套統統忘掉。

41、在應試教育的今天,“棍棒教育”也許能讓孩子們暫時地贏在分數上,但是卻不一定能讓孩子贏在未來,所以請告別“棍棒教育”,還我們的孩子一張笑臉。

42、而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內地大多數父母從小就包辦了孩子的一切生活起居和日常瑣務,以便保證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學習。

43、柳非婷的童年,生活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下,每次到考試的時候,都似箭在弦上,如臨大敵。

44、而現實中,以升學率為指揮棒的應試教育積重難返,又強化著人們對“大學聯考狀元”的追慕。

45、“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會不會岐化為從學校到校外的全面的“應試教育”、“應試活動”?也正因為如此,改革方案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優化。

46、用“一分為二”的辯證法去看待問題,人家有一針見血指出癥結之處,應試教育只能培養出高分低能的學生,中國人缺乏創新思維和想象力。

47、應試教育是什麼誰都明白,而素質教育是模糊的,其本身的模糊導致其目標和手段都不夠清晰。筆者看到多數素質教育的說法中都包括兩個“全”,其一是面向全體學生,其二是全面促進學生髮展。因未見其細則,仍覺恍惚。

48、應試教育像個怪獸一樣,中國人現在用移動網際網路把這個怪獸武裝到牙齒,我看有些公司出的產品題庫有九萬個知識點,這個有必要嗎?這個是個問題。

49、當年八股取士,也能挑選出于謙、張居正這樣的曠世奇才,如今的應試教育更是培養出無數的英傑進入社會各個階層。

50、什麼是應試教育?就是學校忙於應付考試,國小應付考中學,中學應付考大學。現在的考試非常刻板,數理化都是硬碰硬的,差一分就落選,家長就要交許多錢。搞到最後,成了哪個學校升學率高的,那個學校就是好學校。

51、如果說教育改革是一場戰役,那麼現在正需要我們運用非凡的魄力和智慧,精心排程,率領大軍紆迴作戰,突破那應試教育的重圍。

52、該報告指出,由於教師過分看重成績和“應試教育”,他們極少會投入精力致力於“探究性學習”的教學。

53、真是諷刺,中國的應試教育如果遇到實用性人才,竟然也能發揮出作用,看來人的差異性對於教育效果的影響會大於教育手段。南派三叔。

54、應試教育造成的學生思維方式僵化,學生重知識的掌握,輕思維方式的訓練。

用應試教育造句子

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或片語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別人一件事,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種感慨。它的句尾應該用上句號、問號或感嘆號。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在分析並理解詞義的基礎上加以說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這樣造:“我站在廣場上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因為“瞻仰”是懷著敬意抬頭向上看。

二、用形容詞造句,可以對人物的動作、神態或事物的形狀進行具體的描寫。如用“鴉雀無聲”造句:“教室裡鴉雀無聲,再也沒有人說笑嬉鬧,再也沒有人隨意走動,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了。”這就把“鴉雀無聲”寫具體了。

三、有的形容詞造句可以用一對反義詞或用褒義詞貶義詞的組合來進行,強烈的對比能起到較好的表達作用。如用“光榮”造句:“講衛生是光榮的,不講衛生是可恥的。”用“光榮”與“可恥”作對比,強調了講衛生是一種美德。

四、用比擬詞造句,可以藉助聯想、想象使句子生動。如用“彷彿”造句:“今天冷極了,風颳在臉上彷彿刀割一樣。”

五、用關聯詞造句,必須注意詞語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儘管……可是……”造句:“儘管今天天氣很糟,但是大家都沒有遲到。” 這就需要在平時學習中,把關聯詞的幾種型別分清並記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詞擴充套件成片語,然後再把句子補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組成“增添裝置”、“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後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隨著資訊新媒體的發展,網路已經成為繼報紙、收音機、電視之後的主流媒體,並有將其整合的趨勢。網民數量的激增使得網路話題的熱議和網路語言迅速成為流行語。出現了很多新現象:網路造句——當某一新聞事件在網路迅速流傳之後,新聞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詞語,在網友們的推廣下,成為造句的主體,並迅速在網路流行展開。比如李剛事件中,我爸叫李剛成為流行語,以它進行的造句活動在網路鋪開。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給我一個李剛,我能撐起整個地球等。而在360與騰訊的3Q網路大戰之後,一句“我很艱難的做出決定”也迅速流行。這類造句的特徵主要是將已有的詩句、文章等進行改變而成。

標籤: 應試教育 句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uexijiaoyu/gx1en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