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養生保健

>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釋名】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莖。又叫肥知母和鹽知母。 【採集加工】春秋季均可採收,除去地上部分和鬚根,洗淨晒乾。去皮切片,生用或鹽炒用。 【性味】味苦、性寒,無毒。 【功效主治】清熱瀉火,氣分實熱,肺熱咳嗽。滋陰潤燥,陰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來告訴大家。

方法

清熱瀉火的功效

題目:知母的臨床應用研究 摘要:知母,為治療胃、腎良藥。臨床主要應用於:溫熱並高熱煩渴、咳嗽氣喘、燥咳、便祕、骨蒸潮熱、虛煩不眠、消渴淋濁。具體在現代醫療應用和中藥傳承文載中可以論證。 主要內容: 藥物簡介 知母,別名:連母、

知母具有清熱瀉火的功效,入腎降火宜鹽水炒。

功效作用 知母,中國各地都有栽培,最主要產區在河北。富含甾體皁苷,雙苯吡酮類,木脂素類,黃酮類,多糖類,有機酸以及其他成分,從知母葉中提得的芒果甙有明顯的利膽作用;亦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1.促消化 知母中所含的煙酸,有維持面板與神經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止渴潤澡的功效

知母功效清熱瀉火,生津潤燥。入肺胃腎經。 味苦甘而性寒質潤,苦寒能清熱瀉火除煩,甘寒質潤能生津潤燥止渴。 生知母瀉火力強;炒知母味鹹入腎長於滋腎陰。

知母有滋陰潤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強療效,如玉液湯。對口渴、飲多、尿多有很好的作用。在炎熱的夏天用知母泡水喝能消暑解渴。

知母根,單子葉植物百合科知母的乾燥根莖。性味苦、寒,歸肺、胃、腎經。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主治熱病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祕。本品性寒質潤,有滑腸作用,故脾胃虛寒、大便溏洩者忌服。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第2張

滋陰補腎的作用

知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乾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長,是綠化山區和荒原的首選品種,屬清熱下火藥,主治:溫熱並高熱煩渴、咳嗽氣喘、燥咳、便祕、骨蒸潮熱、虛煩不眠、消渴淋濁。 抗炎和利膽 芒果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從知母葉中提得

知母有滋陰降火的作用,常同黃柏相須為用,配入養陰藥中,如知柏地黃丸。用於陰虛火旺,肺腎虧所致的骨節蒸潮熱、盜汗、心煩等症。是男女保健的良藥。

1.糖尿病,口渴多飲 麥冬12克,知母12克,生地12克,天花粉10克,黃連5克。水煎服,每日1劑。有緩解燥渴的作用。2.慢性萎縮性胃炎 麥冬、黨蔘、沙蔘、玉竹、天花粉各9克,烏梅、知母、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 3.急、慢性支氣管炎,表現為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第3張

促消化

知母中所含的煙酸, 有維持面板與神經健康及促進消化道功能的作用。

【藥 名】:知母 【拼 音】:ZHIMU 【英文名】:Common Anemarrhena Rhizome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莖。 【功 效】:清熱瀉火、滋陰潤燥、利水消腫、滋陰降火,潤燥滑腸。 【主 治】:治煩熱消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第4張

潤腸通便的作用

知母是一種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乾燥根莖。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主治熱病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祕。

知母能夠通便潤燥,對於治療因陰虛火旺引起的大便乾燥,洩瀉脾弱,飲食不消化,胃虛不思食,腎虛溏洩等證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知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乾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長,是綠化山區和荒原的首選品種,屬清熱下火藥,主治:溫熱並高熱煩渴、咳嗽氣喘、燥咳、便祕、骨蒸潮熱、虛煩不眠、消渴淋濁。 抗炎和利膽 芒果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從知母葉中提得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第5張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知母的功效是什麼?

清熱瀉火,生津潤燥本回答被提問者採納

知母和艾草有什麼功效

知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乾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長,是綠化山區和荒原的首選品種,屬清熱下火藥,主治:溫熱病、高熱煩渴、咳嗽氣喘、燥咳、便祕、骨蒸潮熱、虛煩不眠、消渴淋濁。

抗炎和利膽

芒果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從知母葉中提得的芒果甙有明顯的利膽作用;亦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鎮咳等作用

異芒果苷有明顯的鎮咳、祛痰、強心、利尿、明顯的鎮靜作用。

抗潰瘍

知母煎劑對應激性潰瘍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促消化

知母中所含的煙酸, 有維持面板與神經健康及促進消化道功能的作用。

抗癌、抗腫瘤作用

知母浸膏對妊娠兔離體子宮無顯著影響.從西陵知母根莖中分得β-谷甾醇治療面板鱗癌、宮頸癌有較好療效且無副作用。知母皁甙抗腫瘤的作用機制同其對細胞膜的泵的強烈抑制作用有關。

對交感神經系統的影響

知母和知柏複方能抑制大鼠交感神經一腎上腺系統,使心率減慢,腎上腺重量減輕,使血清、腎上腺內和腦內多巴胺一β一羥化酶的活性降低,出現與寒證相似的表現。

解熱作用

知母浸膏4g/kg皮下注射,能防止和治療大腸桿菌所致兔高熱, 且作用持久.知母根莖中所含皁甙具有明顯降低由甲狀腺素造成的耗氧率增高及抑制 Na+,K+-ATP 酶活性的作用。

【艾葉】艾葉的功效與作用:

艾葉有散寒除溼,溫經止血的功效,艾葉的功效與作用是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於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作用,艾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中艾葉泡腳、艾葉泡腳的好處是最愛關注的用法。

艾葉能散寒除溼,溫經止血,艾葉適用於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於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艾葉是一種婦科良藥。

產後感寒腹痛或老人臍痛腹冷痛者,可用熟艾入布袋兜於臍部。衝任虛寒,月經不調,小腹冷若冰霜痛,日久不孕者,可與香附、吳茱萸、當歸、肉桂等配伍,以散寒止痛,養血調經。若痢下赤白、血多、痛不可忍者,則須與黃連、木香、肉豆蔻等同用,以清熱行氣止痛。寒溼瀉痢不止者,可與乾薑同煎。

【艾葉】艾葉的功效與作用

1、艾葉治妊娠卒眙動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轉搶心,或下血不止:艾葉一雞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為二服。(《肘後方》)

2、艾葉治腸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葉10克,辣蓼10克,車前80克。水煎服,每天一劑,早晚各服一次。(江蘇徐州《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3、艾葉治盜汗不止:熟艾10克,白茯神15克,烏梅三個。水一鍾,煎八分,臨臥溫服。(《綱目》)

4、艾葉治癰疽不合,瘡口冷滯:以北艾煎湯洗後,白膠薰之。(《仁齋直指方》)

5、艾葉治氣痢腹痛,睡臥不安:艾葉(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搗羅為末,酒煮爛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聖濟總錄》香艾丸)

6、艾葉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若為客氣所中者,當吐出蟲物。(《補缺肘後方》)

7、艾葉治頭風面瘡,癢出黃水:艾100克,醋一升,砂鍋煎取汁,每薄紙上貼之,一日二、三上。(許國楨《御藥院方》)

8、艾葉治溼疹:艾葉炭、枯礬、黃柏等分。共研細末,用香油調膏,外敷。(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9、艾葉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湯服10克。(《衛生易簡方》)

10、艾葉治溼冷下痢膿血,腹痛,婦人下血:幹艾葉200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上為末,醋煮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世醫得效方》艾薑湯)

11、艾葉治婦人白帶淋瀝:艾葉(杵如綿,揚去塵末並梗,酒煮一週時)300克,白朮、蒼朮各150克(俱米泔水浸,晒乾炒),當歸身(酒炒)100克,砂仁50克。共為末,每早服15克,白湯調下。(《本草匯言》)

12、艾葉治產後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陳蘄艾二斤,焙乾,搗鋪臍上,以絹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氣出,則痛自止。(《楊誠經驗方》)

13、艾葉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內崩:熟艾三雞子許,水五升,煮二升服。(《千金方》)

14、艾葉治婦人崩中,連日不止:熟艾如雞子大,阿膠(炒為末)25克,乾薑5克。水五盞,先煮艾、姜至二盞半,入膠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盡。(《養生必用方》)

15、艾葉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葉煎服。(《聖惠方》)

16、艾葉治糞後下血:艾葉、生薑。煎濃汁,服三合。(《千金方》)

17、艾葉治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出血:艾葉炭50克,蒲黃、蒲公英各25克。每日一劑,煎服二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艾葉】艾葉的食用方法:

艾葉內服:煎湯,5~15克;入丸、散或搗汁。

艾葉外用:搗絨作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61316661炷或製成艾條薰灸,搗敷、煎水薰洗或炒熱溫熨。

陰虛血熱者慎用艾葉。苦酒、香附為之使。陰虛火旺,血燥生熱,及宿有失血病者為禁。

艾葉雞蛋湯

功能主治:溫腎安胎。適用於習慣性流產。

原料:艾葉50克 雞蛋2個 白糖適量

製法:將艾葉加水適量煮湯,打入雞蛋煮熟,放白糖溶化即成。

用法用量:每日晚睡前服。

母雞艾葉湯

作用: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用於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心悸怔仲,失眼多夢,少腹冷痛等。

做法:老母雞一隻,艾葉15克。將老母雞洗淨,切塊,同艾葉一起煮湯,分2~3次食用。月經期連服2~3劑。

【艾葉】艾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艾葉餅子

作用:有美容功能,是客家婦女坐月子必吃的點心,還可治感冒。

做法:將五月艾葉打成漿,再用糯米粉做成一個個艾葉餅,口感上有很香濃的艾葉香,並有少許的艾葉苦味,吃後齒頰留香

艾葉泡足治咳嗽

艾葉50克,放入1500毫升沸水中,煎15分鐘,待水溫稍低,將雙足置於藥液內浸泡,每晚睡前1次,每次15~20分鐘,治療因風寒所致的咳嗽,3~5天即可治癒。

灸療

用艾條灸治穴位或病變部位,是中醫傳統療法之一。常用的灸法穴位如下:①足三裡:調理脾胃,補益中氣,通達經絡,增強體質。 ②三陰交:補益肝腎,調理月經,聰耳明目,固齒堅骨。③關元:補益脾腎,昇陽舉陷,溫暖子宮,調理月經。④命門:溫暖腎陽,祛風散寒,壯腰強骨,固精止帶。

艾枕

取細軟熟艾1千克,用布包做成艾枕。每天晚上枕用艾枕,對風寒溼引起的頭痛、頭重有良好效果。如果長期枕用,可以預防感冒、頸椎病及面神經麻痺等。

灸治呃逆

艾條點燃,放於床頭,薰10分鐘,可治頑固性呃逆。

艾袋

用布縫成15釐米×25釐米的布袋,內裝500克細軟熟艾。將艾袋敷於臍腹部,可以預防和治療中老年人臍腹冷痛,或婦女寒性痛經;敷於肩部,可以緩解肩周炎之痛;敷於腰部,可以預防和緩解寒溼性腰痛。

艾墊

將細軟熟艾製成鞋墊,厚度為3~5毫米。將艾墊墊在鞋內,能治療和預防寒溼腳氣、足癬、凍瘡等。

艾附溫中丸

艾葉、吳茱萸、川芎、白芍、當歸各 90克,制香附180克,續斷45克,生地30克,肉桂15克,共為細末。米醋打糊為丸。每服9克,日服2次。此丸具有益氣補血、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用於婦女子宮虛寒,白帶增多,面色萎黃,倦怠乏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少腹冷痛,久不受孕等。

艾葉餃子

作用:增進食慾。

做法:

1、艾葉300克,切碎;蔥、豆芽、豆腐適量切碎。

2、將以上材料拌勻,用鹽、味精調味成餡。

3、用麵皮包餡成餃子形狀,入鍋中蒸熟或水煮均可 。

艾葉煎雞蛋

作用:令人開胃。

做法:艾葉洗淨後剁碎,加入雞蛋攪勻,加入鹽、胡椒粉,鍋熱加油,煎熟即可。

艾葉紅糖水

作用:用於痛經。

做法:生薑5片,大棗5枚,艾葉15克,紅糖適量,水煎服。

姜艾雞蛋

作用:用於月經過多。

做法:生薑15克,艾葉10克,雞蛋2個,加水適量煮熟後,蛋去殼放入再煮,飲汁吃蛋。

艾葉肉圓

作用:暖胃。

做法:把肉和艾葉分別剁碎後加入適量鹽、姜、味精、花生油、生粉、雞蛋拌勻,然後用常法加工成肉圓或肉餅。或煮、或煎、或蒸均可。

艾葉蒜湯

做法:大蒜50克,生荷葉20克,生艾葉20克,生側柏葉20克鮮生地20克,將各種材料混合一起搗成泥,以水煎服,可平逆氣、止血。

艾葉水糕

做法:取艾葉、粘米、糯米、沙糖各適量。先將艾葉陰乾,然後與粘米或糯米一起浸泡2小時,用打漿機磨成米漿;沙糖煮溶與米漿煮成糊狀,入銅盆蒸60分鐘,冷卻後切件。

知母和麥冬泡茶喝有什麼功效?

1.糖尿病,口渴多飲 麥冬12克,知母12克,生地12克,天花粉10克,黃連5克。水煎服,每日1劑。有緩解燥渴的作用。2.慢性萎縮zd性胃炎 麥冬、黨蔘、沙蔘、玉竹、天花粉各9克,烏梅、知母、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專1劑。 3.急、慢性支氣管炎,表現為陰虛燥咳者 麥冬、天冬、知母、川貝母、百部各9克,屬沙蔘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麥冬、知母有滋陰、清虛熱的作用。

知母的作用是什麼?對於脖子的痙攣有什麼用處?

知母的作用與功效:

治熱病煩渴

用於熱病煩渴。本品甘寒質潤,善清肺胃氣分實熱,而除煩止渴。用於溫熱病邪熱亢盛,壯熱、煩渴、脈洪大等百肺胃實熱證。常與石膏相須為用,如白虎湯。

清瀉肺火

用於肺熱咳嗽,陰虛燥咳。本品功能清瀉肺火,滋陰潤肺。用於肺熱咳嗽、痰黃粘稠,常配瓜蔞、大貝母、膽南星同用;或陰虛燥咳、乾咳少痰者,多與貝母同用,如二母散。

滋腎陰

用於骨蒸潮熱。本品又能滋腎陰、潤腎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陰降火之功。用於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心煩等症,常與黃柏度同用,配入養陰藥中,以加強滋陰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黃丸。

滋陰潤燥

用於陰虛消渴,腸燥便祕。本品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之效。用於內熱傷津,口渴引飲之專消渴病,常與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湯。用於腸燥便祕,常與生首烏、當歸、麻仁同用,又有潤腸通便之效。

通過以上介紹,對知母的作用與功效也是有著很好認識,那要注意的是,這樣藥物在使用的時候,它對治療人體常見疾病效果非常不錯,但是使用的方法也是有著一些技巧,並不是隨意的使用就可以,因此也是需要屬按照規定進行,利於疾病改善

知母的藥性功能是什麼

知母,味苦性寒,有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的功效。用於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祕。禁忌:脾胃虛寒,大便溏瀉者忌服。

標籤: 知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yangsheng/9381n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