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張旭的草書心經屬於什麼字型

張旭的草書心經屬於什麼字型

張旭的草書心經屬於什麼字型

張旭的草書心經屬於草書。張旭的《草書心經》最早見於《碑刻拔萃》,其《唐草心經》碑目下寫明張旭,此前碑林中有明成化年間知府孫仁從百塔寺移來的《草書心經》,《關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對這兩種草書心經都錄,其心經、肚痛帖、千文斷碑條下注均張旭草書,無年月,並稱右三石均在西安碑林。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型,有廣狹二義。廣義的草書不論年代,凡寫的潦草的字都算作為草書。狹義的草書即作為一種特定的字型,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張旭作品

張旭作品如下:

張旭草書,指古代著名書法家張旭所寫的草書作品。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張旭草書如龍蚪騰霄,雄強而不失於清雅。”

文言文

“張旭草書得筆法,後傳崔邈、顏真卿。旭言:"始吾見公主擔夫爭路,而得筆法之意。後見公孫氏舞劍器,而得神。旭飲酒輒草書,揮筆而大叫,以頭韞水墨中而書之,天下呼為"張顛"。醒後自視,以為神異,不可復得。後輩言筆札者,歐、虞、褚、薛,或有異論,至張長史,無音言矣。”

主要作品

張旭的《草書心經》最早見於《碑刻拔萃》,其《唐草心經》碑目下寫明張旭,此前碑林中有明成化年間知府孫仁從百塔寺移來的《草書心經》,《關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對這兩種草書“心經”都錄,

其“心經、肚痛帖、千文斷碑”條下注“均張旭草書,無年月”,並稱“右三石均在西安碑林”。張旭的《草書心經》最晚見於三年(1914年)《碑林碑目表》,但此後便下落不明瞭。

古詩四帖

張旭草書《古詩四帖》,卷橫長195.2釐米,縱高29.5釐米,以五色彩箋紙草書古詩四首,人稱《古詩四帖》。前兩首書寫的是樑·庚信的《步虛詞》,後兩首是謝靈運的《王子晉贊》和《巖下一老公和四五少年贊》,卷後有董其昌等人題跋。

《古詩四帖》是歷代文人墨客臨池學書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也是張旭唯一流傳於世的墨跡。原藏清宮府內,後由溥儀帶出到吉林被我軍俘獲,交當時東北,現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張旭寫的是什麼字型

張旭寫的是什麼字型如下:

張旭主張狂草。

唐朝在整個中國書法史上都佔有絕對的領先地位,不僅僅是楷書成熟的時期,也是草書成熟的時期,這一時期產生了以“顛張醉素”為代表的草書大家,尤其是草聖張旭,他以狂草著稱於世,成為後世學習的典範,一提到張旭,我們將毫不猶豫地聯想到草書。

張旭開創的狂草藝術,面貌全新,在當時他就被譽為“草聖”。杜甫《八仙歌》中就有:“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後世對其草書評價更高。蘇軾贊曰:“意態自足,號稱神逸。”米芾曾寫道:“張旭如神虯騰霄,夏雲出岫,逸勢奇狀,莫可窮測。”

流傳至今的張旭草書作品並不多,完全確認的一件也沒有。唐蔡希綜《法書論》稱:“(張旭)乘興之後,方肆其筆,或施於壁,或札於屏,則群象自由,有若飛動。”這如同五代的楊凝式,“施於壁,札於屏”的作品皆不容易儲存。

《古詩四帖》傳為張旭所書,草書,紙本(寫在五色箋上)。前兩首詩是庾信的“步虛詞”,後兩首為謝靈運的“王子晉贊”和“巖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贊”。此帖宋、元以來一直被誤認為謝靈運所書,至明代經董其昌審定為張旭所書。

名家書法作品有哪些?

名家書法作品

1、《蘭亭序》王羲之

的書法精美奇妙。現存的臨摹本以馮承素的“雙鉤填廓”摹本為最好。古人稱王羲之作《蘭亭序》,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字“飄若浮雲,嬌如游龍,波譎雲詭,變化無窮”,一改漢魏以來質樸穩拙的書風,開妍美流便的先河,其雄秀之氣,似出天然。作者的風度、氣質、襟懷、情操,亦糅進了作品之中。

2、《祭侄文稿》顏真卿

顏真卿《祭侄文稿》是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書寫,顧不得筆墨的工拙,故字隨書家情緒起伏,純是精神和平時工力的自然流露。這在整個書法史上都是不多見的。可以說,《祭侄文稿》是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墨跡原作之一,至為寶貴。

3、《多寶塔碑》顏真卿

《多寶塔碑》,此碑是顏真卿44歲時書,整篇結構嚴密,點畫圓整,秀麗剛勁,雖尚未形成剛勁雄強、沉雄渾厚、大氣磅礴的顏楷風格,但此碑已奠定了顏真卿書風的基本格調,它是留傳下來的顏書中最早的楷書作品,結構平穩端正,嚴謹莊重,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學顏體者多從此碑下手,入其堂奧。

4、《九成宮醴泉銘》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充分體現了歐陽詢的書法結構嚴謹、圓潤中見秀勁的特點,此碑書法,高華莊重,法度森嚴,筆畫似方似圓,結構佈置精嚴,上承下覆,左揖右讓,區域性險勁而整體端莊,無一處紊亂,無一筆鬆塌。用筆方整,緊湊,平穩而險絕。

5、《心經》張旭

張旭的《草書心經》最早見於《碑刻拔萃》,其《唐草心經》碑目下寫明張旭,此前碑林中有明成化年間知府孫仁從百塔寺移來的《草書心經》,《關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對這兩種草書“心經”都錄,其“心經、肚痛帖、千文斷碑”條下注“均張旭草書,無年月”,並稱“右三石均在西安碑林”。張旭的《草書心經》最晚見於三年(1914年)《碑林碑目表》,但此後便下落不明瞭。

張旭是什麼代?書法藝術的特點是什麼?代表作有哪些?

張旭(675年~約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開元、天寶時在世,曾任常熟縣尉,金吾長史。

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 。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書法與懷素齊名。

性好酒,據《舊唐書》的記載,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時稱張顛。實也說明他對藝術愛好熱狂度,被後世尊稱為"草聖"。

張旭(生卒年不詳),唐代書法家。

初仕為常熟尉,後官至金吾長史,人稱"張長史"。其母陸氏為初唐書家陸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孫女。

張旭為人灑脫不羈,豁達大度,卓爾不群,才華橫溢,學識淵博。與李白、賀知章相友善,杜甫將他三人列入"飲中八仙"。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後落筆成書,甚至以頭髮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後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並稱"顛張醉素"。

張旭性格豪放,嗜好飲酒,常在大醉後手舞足蹈,然後回到桌前,提筆落墨,一揮而就。有人說他粗魯,給他取了個張癲的雅號。其實他很細心,他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所觸到的事物,都能啟發寫字。偶有所獲,即熔冶於自己的書法中。當時人們只要得到他的片紙支字,都視若珍品,世襲真藏。

張旭的書法,始化於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

史稱"草聖"。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相傳他見公主與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之意;在河南鄴縣時愛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並因此而得草書之神。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張旭是一位純粹的藝術家,他把滿腔情感傾注在點畫之間,旁若無人,如醉如痴,如癲如狂。唐韓愈《送高閒上人序》中贊之:"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說:"張旭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極重要的人物。他創造的狂草向自由表現方向發展的一個極限,若更自由,文字將不可辨讀,書法也就成了抽象點潑的繪畫了。"

張旭死後,大家都很懷念他。如杜甫入蜀後,見張旭的遺墨,萬分傷感,寫了一首《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中曰:斯人已雲亡,草聖祕難得。及茲煩見示,滿目一悽惻。李頎在《贈張旭》一詩中說:露頂據胡床,長叫三五聲。興來灑素壁,揮筆如流星。可見大家對張旭的敬愛之深。常熟人民為了紀念張旭,直到今天,城內東門方塔附近還保留著一條"醉尉街"。舊時,城內還曾建有"草聖祠",祠內的一副楹聯:"書道入神明,落紙雲煙,今古競傳八法;酒狂稱草聖,滿堂風雨,歲時宜奠三杯",表達了邑人對這位草書之聖的深深崇敬。張旭洗筆硯的池塘也曾長期保留,稱為"洗硯池"。蘇州將興建唐代張旭草聖祠。位於唐寅墓西側,全部採用古建築材料興建,將草聖祠建成類似浙江紹興蘭亭的建築,陳列展示張旭書法藝術成就,併成為國內外文人雅士筆會場所。蘇州百姓以書法家張旭引為自豪。草聖張旭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光榮。

張旭書法功力深厚,並以精能之至的筆法和豪放不羈的性情,開創了狂草書風格的典範。張旭書《古詩四帖》張旭以獨特的狂草書體,在名貴的"五色箋"上,縱情揮寫了南北朝時期兩位文豪謝靈運與庾信的古詩共4首(見圖,區域性)。作品落筆力頂千鈞,傾勢而下,行筆婉轉自如,有急有緩地盪漾在舒暢的韻律中。他的字奔放豪逸,筆畫連綿不斷,有著飛簷走壁之險。草書之美其實就在於信手即來,一氣呵成,給人以痛快淋漓之感。收藏這幅作品的是遼寧省博物館。

張旭的《草書心經》[2] 最早見於《碑刻拔萃》,其《唐草心經》碑目下寫明張旭,此前碑林中有張旭心經 明成化年間知府孫仁從百塔寺移來的《草書心經》,《關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對這兩種草書"心經"都錄,其"心經、肚痛帖、千文斷碑"條下注"均張旭草書,無年月",並稱"右三石均在西安碑林"。張旭的《草書心經》最晚見於三年(1914年)《碑林碑目表》,但此後便下落不明瞭。

郎官石柱記

全名《尚書省郎官石柱記序》,唐人陳九言撰,張旭正書。《郎官石柱記》是傳世最為可靠的張旭真跡,張旭郎官石柱記孤本拓本原石久佚,傳世僅王世貞舊藏"宋拓孤本",現藏日本。歷來評價甚高。此石宋時已有刻本。字型取歐陽詢、虞世南筆法,端莊嚴謹,不失規矩,展現出楷書的精妙。《宣和書譜》中評說:"其名本以顛草,而至於小楷行草又不減草字之妙,其草字雖然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無一點畫不該規矩者。"此序楷勢精勁凝重,法度森嚴,雍容閒雅兼而有之,是張旭存世的重要楷書作品。

代表詩詞

詩:

【桃花溪】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山行留客】

山光物態弄春輝,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清溪泛舟】

旅人倚徵棹,薄暮起勞歌。

笑攬清溪月,清輝不厭多。

【晚過水北】

寒川消積雪,凍浦漸通流。

日暮人歸盡,沙禽上釣舟。

【見遠亭】

高亭□可望,朝暮對溪山。

野色軒楹外,霞光几席間。

【雜詠】

既作湖陰客,如何更遠遊?

章江昨夜雨,送我過揚州。

【三橋】

北臨白雲澗,南望清風閣。

出樹見行人,隔溪有魚躍。

【春遊值雨】

欲尋軒檻列清尊,江上煙雲向晚昏。

須倩東風吹散雨,明朝卻待入華園。

【春草】

春草青青萬里餘,邊城落日見離居。

情知海上三年別,不寄雲間一紙書。

詞:

【楊柳枝】

濯濯煙條拂地垂,城邊樓畔結春思。

請君細看風流意,未減靈和殿裡時。

張旭擅長什麼字型?

張旭擅長草書,喜歡飲酒,世稱“張顛”,與懷素並稱“顛張醉素”,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並稱“吳中四士”,又與賀知章等人並稱“飲中八仙”,其草書則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

心經書法最好的作品

張旭是唐朝著名的狂草書法大師,其書法受到歷代書法家的好評,在歷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唐朝不但成就了唐楷,還成就了草書,張旭懷素就是其中最出色的書法大家。

歐陽詢的楷書也是出類拔萃的,在歷史上也給予很高的評價。

趙孟頫的書法也是一座高峰,自己撐起了元朝書法最高水平,其實元朝沒有什麼藝術出名的,如果不是趙孟頫,在藝術上幾乎可以將元朝忽略。

樑鼎光先生是中國著名的書法大家,一生對中國傳統書法的創新與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其出版的字帖更是學習書法的佳作,為普及書法也是功不可沒,當代書法家中,以樑鼎光為最佳。

在書法史上,有“顛張醉素”之美稱的書法家所用的字型是

張指唐朝書法家張旭,素指唐朝書法家懷素

指張旭書法的特點:勃發,甚至達到狂顛的程度

張旭所用為草書

指懷素書法的特點:圓轉飛動,空靈剔透的氣韻

懷素所用也為草書

只不過是狂草

這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個性突出,揮灑到極致,也用於讚揚草書書法作品具有張旭和懷素的神韻。

張旭與李白、賀知章相友善,杜甫將之列入“飲中八仙”。張旭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後落筆成書,甚至以頭髮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後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並稱“顛張醉素”(或“顛張狂素”)。

張旭書法特點張旭書法特點是什麼

張旭的書法特點:1、楷書端正謹嚴,規矩至極,黃山谷譽為“唐人正書出其右者”,楷書繼承多於創造。2、點畫用筆完全符合傳統規矩,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3、張旭以草書著稱,還精於楷體。他寫的不是一般的草書,被稱為“狂草”。什麼叫“狂草”呢?就是寫的字筆勢放縱,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可又很有章法。他們往往用書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張旭,字伯高,吳郡人,世稱張長史,生卒年月不詳,蘇州人,曾任常熟縣尉。唐代大書法家。以草書而聞名。他的草書與李白的詩歌,裴_的劍舞稱為“三絕”《全唐詩》錄存其詩六首。事見《新唐書》卷二○二附《李白傳》後。

他的書法得之於“二王”而又能獨創新意。他的楷書端正謹嚴。規矩至極,黃山谷譽為“唐人正書出其右者”。若說他的楷書是繼承多於創造,那麼他的草書則是書法上了不起的創新與發展了。韓愈說:“旭善草書,不治他技故旭之書,變動如鬼神,不可端睨。”杜甫在《八仙歌》中寫道:“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他能把書法藝術昇華到,用抽象的點線去表現書法家思想情感高度的藝術境界。在書法藝術中,他的字貌似怪而不怪,關鍵在於點畫用筆完全符合傳統規矩。

可以說,他是用傳統技法表現自己的個性,而在書法上成了有創造力的無愧於自己時代的書法家。博大清新,縱逸豪放之處,遠遠超過了前代書法家的作品,具有強烈的盛唐氣象。

草書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是什麼?

草書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有張芝《冠軍帖》、《二月八日帖》、《終年帖》等。

張芝《書斷》卷中列張之章草、草書為神品,曰,尤善章草書,生諸杜度、崔璦。龍豹變,青出於藍。又創於今草,天縱穎異,率意超曠,無惜事非。若清澗長源,流而無限,縈迴崖谷,任於造化。

張旭《草書心經》、《古詩四帖》、《殘秋入洛陽帖》、《斷千字文》、《今欲歸帖》等。

草書作品

張旭《草書心經》、《古詩四帖》、《殘秋入洛陽帖》、《斷千字文》、《今欲歸帖》等。

懷素《自敘帖》、《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等。

王鐸《杜甫晚出左掖等五律詩卷》、《擬山園貼》、《節臨來遲帖》、《臨柳公權辱問帖軸》等。

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列傳》、《黃庭內景經》、《蘭亭》、《樂毅論》等。

歐陽詢《草書千字文》。趙孟頫《晝錦堂記》、《晝錦堂記》。

傅山草書的線條和語言上有很多自己的東西,連綿氣息排山倒海,情感比王鐸更充沛。他以大草形式寫行草,增加了聯綿的線條與組合,更加豐富,更有表現力,著有《霜紅龕集》四十卷。

王獻之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見。清朝乾隆皇帝將它收入《三希帖》,視為"國寶"。他還創造了"一筆書",變其父上下不相連之草為相連之草,往往一筆連貫數字,由於其書法豪邁氣勢巨集偉,為世人所重。

王羲之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冶於一爐,創造出“天質自然,丰神蓋代”的行書,被後人譽為“書聖”。

在書法史上,有“顛張醉素”之美稱的書法家所用的字型是

所用的字型是草書。

張指唐朝書法家張旭所用為草書

素指唐朝書法家懷素懷素所用也為草書只不過是狂草。

顛:指張旭書法的特點:勃發,甚至達到狂顛的程度。

醉:指懷素書法的特點:圓轉飛動,空靈剔透的氣韻。

張旭的書法,始化於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

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

懷素擅草書,好飲酒,每至酒酣興發必揮毫書之,筆走龍蛇,人稱醉僧。其草書筆法瘦勁圓轉,飛動自然,法度完備。時稱他作書時“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

擴充套件資料:

張旭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後落筆成書,甚至以頭髮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

後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並稱“顛張醉素”(或“顛張狂素”)。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顛張醉素

標籤: 張旭 字型 草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2l60q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