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我業績100分,升職的卻是別人”:這位面試官,說出了大多數職場人忽視的真相

“我業績100分,升職的卻是別人”:這位面試官,說出了大多數職場人忽視的真相

文/MBA智庫·五月海子  

“我業績100分,升職的卻是別人”:這位面試官,說出了大多數職場人忽視的真相

最近,我從國企裸辭了,投了兩家本地的大公司,都收到了面試邀約,但都在終面中被刷了下來。

第一次被刷的時候,我不太理解,按理說有多年工作經驗,也有崗位要求的證書,面試應該很順利,沒想到出師不利,而且面試官也沒有直接說明不予錄用的原因。

直到第二次,當我又在終面倒下後,我才發現我的某些表現,給面試官傳遞出了不好的訊號,最終導致這樣的結果。

很幸運的是,第二家公司的面試官直接地指出我存在的問題:

“你的能力是在的,有證書,有經驗,但你在整個面試過程中,表現並不穩定,往往一個問題回答得很好,另外一個問題又回答得沒有亮點,這讓我並不確定你是否適合我們的管理崗。”

就是這樣一句如雷貫耳的話,讓我意識到在面試官眼裡,“穩定感”有多重要,沒有穩定的表現,就沒有真實可靠的信任,更別提對你提攜和重用了。

1、不具備持續性的交付,不叫交付

著名學者吳伯凡老師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是接近職業水準的高爾夫愛好者,一個是職業高爾夫選手,兩人打了一場球,在打球的過程中,高爾夫愛好者竟然欣喜地發現,他在有些時候的表現甚至超過了職業選手,但最後往往以非常微弱的劣勢敗給對方。

於是他向職業選手虛心請教,如何才能讓自己更進一步,職業選手說道:

其實非常簡單,你只要讓自己的水平保持穩定,打出的每一杆都能維持在一定的水準,減少失誤就可以了。

不管在任何領域,真正的高手都是如此,不管難易,他們都能在每一個洞裡,發揮穩定。而業餘的選手,雖然偶有妙手,但是爛球也不少,發揮常常不穩定。

穩定的表現,可持續性的交付,在任何行業都是高手和靠譜的代名詞。

這讓我想起朋友的一段經歷,當時她在一家時裝店擔任導購員。

平時的業績也非常好,領導經常在開會時對她大加表揚,說她關鍵時刻的表現能讓人眼前,給她100分的任務,她能超額完成甚至達到105分。

有一次,領導要選一名店員晉升為副店長,按理說她是最為合適的人選。

可是,沒想到領導提拔的卻是另外一位同事,那位同事總體業績不如她,而且平時一些緊急任務也沒什麼可圈可點的表現,整體看不管在哪方面,她都能超那位同事一頭。

老闆是眼瞎了嗎?其實不是,那位同事相比朋友,有一個讓人非常踏實放心的優點,就是穩定,雖然一段時間總體業績不如朋友,但是你去看他的每月銷售業績表,不管淡季旺季,都能維持在一定量的銷售水平,保持一個恆定的交付結果。

朋友雖然偶有妙手,能夠對領導交代的幾次任務,展現出不俗的潛力和亮眼的表現,但是平時的業績表現,經常是這個月很高,下個月又回落到公司平均線以下,猶如過山車一樣跌跌撞撞。

以此看來,領導不選擇朋友晉升,就有理可循了。

在工作中,你一定要持續穩定地交付,如果不能做到持續穩定,那麼就不能叫真正有效果的交付。

2、高段位的人,都懂得使用“巧勁”

持續努力地創造穩定結果很重要,但在這個過程中,要切忌,不要把努力看成是光使蠻力,很多時候“巧勁”能讓我們在做正確事情的同時,讓推進變得更容易。

西點軍校曾經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畢業考試,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學員需要待在一個在地下4米、直徑2米的光滑金屬桶當中,並且必須在一晚上的時間裡,想辦法逃出來,如果做不到,不但成績為零,還要被人從上面掀泥土蓋頂,埋至半腰深。

至從西點設定這樣一個測驗以來,幾乎沒有學員可以徒手走出圓桶,但這項紀錄在1903年的時候,被一位學員打破了。

這天晚上,這位年輕人被放入圓桶後就開始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試過了各種想到的方式,都無一例外地失敗了,但第二天一早,當主考官讓士兵往圓桶裡倒土的時候,他立即站了起來一邊左右閃動身體,一邊迅速將泥土踩在腳下。

不一會,那些泥土越積越高,成了一個土堆,而他就踩著這土堆,雙手搭載桶邊一躍而出。

“恭喜你,你得了滿分”,主考官上前對他說道。

這位學員便是大名鼎鼎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面對該項測驗,別的學員都在想各種“使勁”的手段和方法,不懂得打破常規,變通思維,麥克阿瑟卻能突破當下局面的限制,合理利用眼下的資源,化“巧勁”為勝利。

很多時候,我們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事,但在追求這份正確的過程中,卻忽視瞭如何讓事情做起來更簡單。

物理學上有一個基本原理——最小作用原理:物體在兩點之間運動,總是會選擇最少能量的路徑。水流通過兩個管道流出,也會優先選擇管徑大、阻力小的管道。

人也不例外,當我們在面對一項工作的時候,很多人會優先選擇能花最小力氣的那個解決方案,但這個方案往往沒有經過我們仔細洞察和思考,更多的是之前蠻幹留下來的經驗。

這份經驗帶來的方式方法,很多時候會更耗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

只有勤于思考,找準方法,然後巧幹,工作效率才會大大的提升,“巧”並不是投機取巧,而是讓事情在一個更輕鬆、耗損能量更小的跑道上去完成,從而讓更多的時間和心力投注在更加重要的工作環節之上。

3、世界越不確定,穩定性才越稀缺

有一句俗話是這樣說的:“只有一個洞穴的老鼠很快就會被抓住。”

而我們就像是這一隻只老鼠,面對不確定的外部環境,不知道敵人的人數,位置,甚至不知道從外界逃生的最短路線,更可怕的是,我們根本不清楚生存的洞穴會存在多久。

外界充滿著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我們隨時隨地都在面對著變化,面對著動盪和不安,能在不確定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確定性,這才是彌足珍貴的。

曾看過一部電影《冰峰168小時》,主人公登上雪峰,下山的時候跟同行隊員失去了聯絡,而且他在半途中還摔斷了右腿,掉進了冰縫裡。

好不容易走出冰山,但望著前路看不見盡頭,他發現自己距離營地還非常遙遠。

此時的他,並沒有在如此惡劣而不確定的環境之下,將回到營地作為直接目標,而是以身邊這些確定性的小石頭作為目標,並且規定在20分鐘內拖著自己的一條受傷的腿爬到小石頭的地方。

然後再去找前進路上的另外一塊小石頭,就這樣一段又一段,他用了幾天的時間才艱難爬到營地,最終獲救。

幾乎每個人都害怕不確定性,因為不確定會讓我們陷入安全感缺失的自我牢籠裡,變得焦慮,同時還難以找到與之對抗的方式。

很多時候一個人沒辦法去改變不確定的大環境,但是可以用自己身邊那些小確定去對抗眼下的不安。

正如加拿大萊橋大學迪隆商學院教授鮑勇劍所言:

面對“不確定性”,可以轉換視角,把它看成一個“漸進確定性”的過程,而不是一下子被不確定帶來的壓力打倒。

△ 寫在最後的話

羅振宇常說:

“一個人想要快速地學會游泳,最好的辦法是將他推進海里,讓他在掙扎和撲騰中學會游泳。”

高手都能抓住自己身上的確定性,披荊斬棘,不斷錘鍊出穩定輸出的系統。

在不確定性成為未來最大確定性的當下,與其焦慮、踟躇、徘徊,不如定下心來,找回自身確定性的因子,投注時間和精力,讓自己成長。

如果你也贊同,歡迎點個【贊】支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3yn43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