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三道茶的人生寓意

三道茶的人生寓意

三道茶的人生寓意

三道茶的人生寓意是:

1. 初泡茶:意味著初學階段,需要實踐和經驗積累。在生活和工作中,往往需要從簡單易做的事情開始,學習基本技能和知識。

2. 二泡茶:意味著經驗累積和進一步提高。在人生的中期,需要建立起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並且不斷髮展和完善。需要勇於挑戰自己,適應變化和挑戰,鍛鍊自己的堅韌和耐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

3. 三泡茶:意味著走向圓滿,享受人生。在人生的後期,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和目標,尋找幸福和滿足的方式。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人生,為自己和周圍的人謀求更多的福祉和幫助。此時,應該放下過去的負擔和遺憾,享受人生的美好和快樂。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白族的三道茶的含義是什麼

白族三道茶是雲南白族招待貴賓時的一種飲茶方式,以其獨特的"頭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時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種禮儀。2014年11月,"白族三道茶"經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白族稱三道茶為"紹道兆",這是一種賓主抒發感情,祝願美好,並富於戲劇色彩的飲茶方式。喝三道茶,當初只是白族用來作為求學、學藝、經商、婚嫁時,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祝願。"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第一道為"苦茶",製作時,先將水燒開,由司茶者將一隻小砂罐置於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熱後,即取適量茶葉放入罐內,並不停地轉動砂罐,使茶葉受熱均勻,待罐內茶葉轉黃,茶香噴鼻,即注入已經燒沸的開水。少頃,主人將沸騰的茶水傾入茶盅,再用雙手舉盅獻給客人。因此茶經烘烤、煮沸而成,看上去色如琥珀,聞起來焦香撲鼻,喝下去滋味苦澀,通常只有半杯,一飲而盡。第二道茶,稱之為"甜茶"。當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後,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並在茶盅裡放入少許紅糖、乳扇、桂皮等,這樣沏成的茶,香甜可口。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換成適量蜂蜜,少許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為六七分滿。這杯茶,喝起來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無窮。另外,雲南古南詔大理國,是一方崇尚佛教的樂土,佛教被奉為國教,寺廟眾多,飲茶之風盛行,茶成為寺廟中日常飲用、佛事供奉、招待香客和遊人的必備飲品。一時之間,民間爭相效仿,使茶飲這一雅事在大理成為一種流行時尚。"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亦暗合了佛家追求人格完善的境界。現在應用範圍已日益擴大,"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遊的保留節目,同時也成了白族人民喜慶迎賓時的飲茶習俗。

“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

“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

白族的“三道茶”的品飲順序依次為(),並以此來喻示人生哲理

白族的“三道茶”的品飲順序依次為(苦茶-甜茶-回味茶),並以此來喻示人生哲理。

三般茶也稱三道茶,是雲南白族招待貴賓時的一種飲茶方式,屬茶文化範疇。馳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獨特的“頭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時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種禮儀。2014年11月,“白族三道茶”經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白族三道茶,白族稱它為“紹道兆”。這是一種賓主抒發感情,祝願美好,並富於戲劇色彩的飲茶方式。喝三道茶,當初只是白族用來作為求學、學藝、經商、婚嫁時,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祝願。應用範圍已日益擴大,成了白族人民喜慶迎賓時的飲茶習俗。

三般茶的喝法是:先將本地產的綠茶放特製的小砂罐裡在火上焙烤,待罐中茶葉烤脆、烤香、變黃時,衝入罐中少許沸水,等水中泡沫消失。

意義

由於這種煮茶方法能發出似雷響的聲音,響雷茶也就因此得名。據說,這還是一種吉祥的象徵。一當響雷茶煮好後,主人就提起砂罐,將茶湯一一傾入茶盅,再由小輩女子用雙手捧盅,奉獻給各位客人,在一片讚美聲中,主客雙方一邊喝茶,一邊敘誼,預示著未來生活的幸福美滿和吉祥如意。

白族三道茶的由來和寓意

茶是三大飲料之一,中古是茶葉的故鄉。值得一提的是白族的三道茶,也稱為“三般茶”,在白族還稱為“紹道兆”。三道茶具有白族特色的飲茶文化,是白族在重大節日和招待賓客的飲茶習俗,由此可見白族文化的豐富多彩。

白族三道茶,白族稱它為“紹道兆”。這是一種賓主抒發感情,祝願美好,並富於戲劇色彩的飲茶方式。喝三道茶,當初只是白族用來作為求學、學藝、經商、婚嫁時,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祝願。

應用範圍已日益擴大,成了白族人民喜慶迎賓時的飲茶習俗。“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現已成為白族民間婚慶、節日、待客的茶禮。“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遊的保留節目。

縱觀白族“三道茶”的傳承發展,是佛教活動的興盛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亦暗合了佛家追求人格完善的境界。

白族的三道茶的由來,當初只是長輩對晚輩求學、學藝、經商,以及新女婿上門時的一種禮俗。它的形成,還伴隨著一個富有哲理的傳說:在很久以前,在大理蒼山腳下,住著一位手藝高超的老木匠。

他帶有一個徒弟,學了多年還不讓出師。一天,他對徒弟說:“你作為一個木匠,會雕會刻,還只學到一半功夫。要是跟我上山,你能把大樹鋸倒,鋸下板子,扛得回家,才算出師。”徒弟不服氣,就跟著上山,找到一棵大麻慄樹,立即鋸起樹來。

但還未等徒弟將樹鋸成板子,已覺口乾舌燥,只好懇求讓他下山取水解渴,但不依。到傍晚時分,還未鋸完板子,徒弟再也忍受不住了,只好隨手抓了一把樹葉,放進口裡咀嚼,想用來解渴。

看了徒弟又皺眉頭,又咂舌的樣子,笑著問徒弟:“味道如何?”徒弟只好實說:“好苦啊!”這時才語重心長地說:“你要學好手藝,不先吃點苦頭怎行啊?”這樣一直到日落西山,板子雖然鋸好,但徒弟已筋疲力盡,累倒了。

這時,從懷裡取出一塊紅糖遞給徒弟,鄭重地說:“這叫先苦後甜!”徒弟吃了這塊糖後,覺得口不渴了,精神也振作了。於是趕快起身,把板子扛回家。從此以後,就讓徒弟出師了。

分別時,舀了一碗茶,放上些蜂蜜和花椒葉,讓徒弟喝下去後,問道:“此茶是苦是甜?”徒弟答曰:“甜、苦、麻、辣,什麼味都有。”聽了,哈哈大笑,說道:“這茶中情由,跟學手藝、做人的道理差不多,要先苦後甜,還得好好回味。”

說到底,人生不過就是三道茶

三毛說“人生如三道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愛情;第三道,淡若微風。”人的一生,說到底,不過就是一個“淡”字。

我們曾經不管多在乎一些人、一些事,最後,還是會覺得,不過如此。很流行一句話:沒有誰是誰的誰。仔細一想,又何嘗不是呢?

所以我愛聞茶香,不是因為它的香氣如何誘人,或者能夠掃除煩惱。只是覺得,茶香很是“清淡”。

人生,起落浮沉,本就是一縷幽香,濃烈,平淡,消散。時間像一陣風一樣掠過我們的青春,一程流年盛事終成過往,踏浪人生的激越終被一隅心田的寧靜安放。

大自然中所有的寧靜,均抵不過心靈的寧靜,靈魂最後的落腳地,必是一片安詳靜謐的土地。茶也是一樣,無論入口如何苦、澀,最後都將變得甘甜,直到無味。

我常常提醒自己,不管眼前經歷了多少困苦,即便遍體鱗傷,最後也都會如茶一樣,苦盡甘來,直到,不以為然。

人生中那些看不懂的局,猜不透的謎,都是狹隘的心惑。真正的淨土,耕耘在我們寵辱不驚的內心。

因此我愛喝茶,愛這飲盡苦澀後才品嚐到的清味。生活亦是如此,不經歷一番撕心裂肺,苦痛煎熬,怎麼獲得鳳凰涅槃後的淡然。

白族的三道茶 給予人們怎樣的啟示 ? 有怎樣的意義

第一道茶叫“苦茶”,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裡一年四季不滅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燒烤大理特產沱茶到黃而不焦,香氣瀰漫時再衝入滾燙開水製成。此道茶以濃釅為佳,香味宜人。因白族人講究“酒滿敬人,茶滿欺人”,所以這道茶只有小半杯,不以衝喝為目的,以小口品飲,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涼清香為趣。 寓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人生之旅,舉步維艱,創業之始,苦字當頭。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面對苦境,我們惟有學會忍耐並讓歲月浸透在苦澀之中,才能慢慢品出茶的清香,體味出生活的原汁原味,從而對人生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第二道茶叫“甜茶”,是用大理特產乳扇、核桃仁和紅糖為佐料,衝入清淡的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製作而成。此道茶甜而不膩,所用茶杯大若小碗,客人可以痛快地喝個夠。 寓苦去甜來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經過困苦的煎熬,經過歲月的浸泡,奮鬥時埋下的種子終於發芽、成長,最後碩果累累。這是對勤勞的肯定,這是付出的回報。當我們在鳥語花香裡,明月清輝下品嚐甜美的果實之時,我們又怎能不感到生活的快意? 第三道茶叫“回味茶”是用蜂蜜加少許花椒、姜、桂皮為作料,衝“蒼山雪綠茶”煎制而成。此道茶甜蜜中帶有麻辣味,喝後回味無窮。因桂皮性辣,辣在白族中與“親”諧音,而姜在白語中讀“gao(第三聲)”,有富貴之意,所以此道茶表達了賓主之間親密無比和主人對客人的祝福(如恭喜發財,大富大貴)。因集中了甜、苦、辣等味,又稱回味茶,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一個人的一生,要經歷的事太多太多,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有甘苦,也有諸如名利、權勢、富貴榮華等等的。要做到“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需要淡泊的心胸和恢巨集的氣度。如果一味沉湎於成功或失敗之中,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太過執著,就會作繭自縛,陷入生活的泥潭不能自拔,喪失了許多人生樂趣。所以,這道茶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我們不妨看得輕些淡些,不要讓生命承受那些完全可以拋棄的重負,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的人生境界。

白族的三道茶介紹?

三道茶分別是苦茶、甜茶、回味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表示經過努力得來的幸福生活才是最有品味的。 答案補充 三道茶起初只是寄託長輩對後輩的一種祝福。最早見於唐代徐霞客《滇遊日記》,又據唐代樊綽《蠻書》記載,南詔中後期和大理國時期,佛教在大理興起,寺廟中提倡坐禪飲茶,香客和遊客也喜歡飲茶止渴,使茶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且白族中特殊的釋儒階層產生,因此,茶俗中開始融入了人生哲學的寄託,那時洱海一帶的民族已有飲茶習慣。元明清時,白族儒生大量出現,讀書在白族農村已蔚為風氣,三道茶象徵人生哲理的趨向得到了加強和定型。廣大農村居家中,多數人喜歡烤茶,在舉行婚禮時或酬謝幫忙的親朋好友時,專門加工“三道茶”。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如今白族三道茶已發展成茶文化之最,起到調節人際關係的作用,並受到海內外來客的青睞。

先說頭道茶,即苦茶。製作頭道茶的方法是,先把上好茶葉放入土陶罐中用文火烤,邊烤邊抖,直至茶葉微黃併發出清香味,後衝入開水,茶罐內即發出聲響並冒出水泡。待水泡沫散去,陶罐內即留下少許又苦又香的濃釅茶汁。頭道茶因開水衝入罐時有響聲,故又叫雷響茶。 答案補充 三道茶”是白族人民待客的獨特禮俗。

據說,這“三道茶”是白族人家接待女婿的一種禮節。

而品茶,作為一種藝術,早在唐代的《蠻書》中就有記載,一千多年前的南詔時代,白族就有了飲茶習慣。

隨著生活的發展,它成了一種獨特的茶文化,成了白族待客的獨特禮俗。

到了明代,以茶待客成了白族人民的禮節。

當年徐霞客來大理時,也被這種獨特的禮節所感動。

在他的名著《徐霞客遊記》中,對白族的這種品茶方式有過這樣一段生動的描述:“注茶為玩,初清茶、中鹽茶、次蜜茶。”

飽含人生哲理的“三道茶”

        行走到大理時,在遊船上品嚐到了當地有名的三道茶 白族金花和阿鵬哥們在臺上表演著當地的特色舞蹈,而臺下坐著的觀眾則會收到當地姐姐哥哥們送來的“三道茶”。這是白族人招待嘉賓的一種獨特的飲茶方式,相傳原為古代南詔王招待貴賓的一種飲茶禮,後來流傳到民間,經保留和發展延續至今。一苦、二甜、三回味,是三道茶的特點。

      當地的導遊向我們緩緩介紹了其中的含義,一苦指的是純茶葉在火上烤過後直接加水喝,味道比較苦。二甜指的是在第一道茶的基礎上加入了核桃、乳扇、生薑跟蜂蜜,喝起來味道比較甜,相當好喝。三回味指的是在茶中加入花椒、肉桂等。有點麻麻的感覺。所以也叫回味茶。

      這三種茶也分別代表了三個不同的寓意 ,年輕時要能吃得苦,不管自己身處的環境如何,要有向上的奮鬥力量支撐。中年時經過數十年的辛勤打拼,已經累計豐富的物質基礎,在平常的生活中,可以儘可能多的去滿足自身的想法,在平凡的生活中可以開始適當多犒勞自己的身心。而步入老年時,則可以經常回憶年輕時經歷的事務,回味生活的甘與甜。 

      三杯簡單透徹的茶 ,飽含著很多的人生哲理,在年輕的日子努力拼搏,會嚐到生活的艱辛和無奈 但吃苦的日子總是充實忙碌的,積累了一定的人生閱歷後 我們更加懂得如何去找到自己的快樂與開心點,將生活的幸福感緊緊握於手中,而步入晚年後。能坐下來靜靜回憶輕時的想法,更好去明白什麼是生活真味……

三道茶的白族三道茶

第一道茶,稱為“清苦之茶”,寓意為“要立業,就要先吃苦”。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裡一年四季不滅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燒烤大理特產沱茶到黃而不焦,香氣瀰漫時再衝入滾燙開水製成。此道茶以濃釅為佳,香味宜人。因白族人講究“酒滿敬人,茶滿欺人”,所以這道茶只有小半杯,不以衝喝為目的,以小口品飲,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涼清香為趣。 寓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人生之旅,舉步維艱,創業之始,苦字當頭。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面對苦境,我們惟有學會忍耐並讓歲月浸透在苦澀之中,才能慢慢品出茶的清香,體味出生活的原汁原味,從而對人生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第二道茶,稱為“甜茶”,寓意“人生在世,做什麼事,只有吃得了苦,才會有甜香來”。是用大理特產乳扇、核桃仁和紅糖為佐料,衝入清淡的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製作而成。此道茶甜而不膩,所用茶杯大若小碗,客人可以痛快地喝個夠。 寓苦去甜來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經過困苦的煎熬,經過歲月的浸泡,奮鬥時埋下的種子終於發芽、成長,最後碩果累累。這是對勤勞的肯定,這是付出的回報。當我們在鳥語花香裡,明月清輝下品嚐甜美的果實之時,我們又怎能不感到生活的快意?

第三道茶,稱為“回味茶”。是用蜂蜜加少許花椒、姜、桂皮為作料,衝“蒼山雪綠茶”煎制而成。此道茶甜蜜中帶有麻辣味,喝後回味無窮。因桂皮性辣,辣在白族中與“親”諧音,而姜在白語中讀“gǎo”,有富貴之意,所以此道茶表達了賓主之間親密無比和主人對客人的祝福(如恭喜發財,大富大貴)。因集中了甜、苦、辣等味,又稱回味茶,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一個人的一生,要經歷的事太多太多,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有甘苦,也有諸如名利、權勢、富貴榮華等等的。要做到“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需要淡泊的心胸和恢巨集的氣度。如果一味沉湎於成功或失敗之中,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太過執著,就會作繭自縛,陷入生活的泥潭不能自拔,喪失了許多人生樂趣。所以,這道茶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我們不妨看得輕些淡些,不要讓生命承受那些完全可以拋棄的重負,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的人生境界。 先將本地產的綠茶放特製的小砂罐裡在火上焙烤,待罐中茶葉烤脆、烤香、變黃時,衝入罐中少許沸水,等水中泡沫消失,再將沸水衝滿,四火稍煨火片刻,茶水呈琥珀色,香味濃郁,有烤茶的特殊馥郁,斟入小茶盅內,此第一道茶,稱為頭道苦茶。在砂罐裡注入新水,加入白糖、炒香的桃核仁片、芝麻面等是第二道茶,即二道甜茶。第三道茶要在茶水中放入烘香的乳扇、紅糖、蜂蜜、桂皮、米花、和幾粒花椒等,稱為三道回味綿。

茶葉內含茶多酚、生物鹼、蛋白質、糖類、有機酸、多種維生素、礦質元素、芳香成分等,兼有藥理和營養兩方面作用。具有提神醒、利尿強心、清熱降火、預防動脈硬化、降低血壓等特點。我國是茶是故鄉,民族地區由於自身的生活習俗形成的特殊飲茶方法,亦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高溫:九十度以上

葉茶類:鐵觀音、水仙、凍頂烏龍、佛手等。

重揉捻茶類:鐵觀音、佛手等接近球狀的茶。

重焙火的茶類:色澤較黑、較暗的茶。

陳年茶類:任何妥善儲存的陳年茶,以鐵觀音、水仙較常見。

中溫:八十——九十度

輕發酵的茶類:如文山包種茶,若焙火較重,仍以高溫沖泡。

芽茶類:如白毫烏龍、高階紅茶等。

薰花茶:香片、包種茶、薰花。

低溫:低於八十度以下 綠茶類:如龍井、碧螺春等。若品嚐時仍覺得苦味太重,可再降低水溫。 早在唐代《蠻書》中就有記載,一千年前的南詔時期,白族就有了飲茶的習慣。明代的徐霞客來大理時,也被這種獨特的禮俗所感動。在他的遊記中這樣描述它“注茶為玩,初清茶、中鹽茶、次蜜茶”。所謂“注茶為玩”,就是把飲茶作為一種品賞的藝術活動,也即是後人所稱的茶道。

白族三道茶有誰知道?

白族三道茶源遠流長,起源於唐初,之後不斷得到發展,到了唐南詔國中後期,佛教在大理興起,寺廟裡倡導坐禪飲茶,遊客也喜歡飲茶止渴,使茶道發展不小。經過宋、元時期到了明、清之際,白族家室多愛飲烤茶,招待客人飲甜茶,在婚事、節日期間專飲“三道茶”。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如今白族三道茶已發展到極富內涵的茶文化的高度,形式上每道茶之間都伴有3—5個歌舞節目,使參飲者既能品茶,又能賞心悅目。

第一道茶謂之頭道苦茶,此喻人生應當吃苦耐勞方能有所作為。先將優質綠茶放入砂罐用火焙烤,待茶葉烤黃髮出香味後,衝入少量沸水,等泡沫消失後,用火煨片刻,當茶水呈琥珀色時,倒入茶壺。

第二道茶,象徵生活應當先苦後甜才有意義,在砂罐中注入沸水,加上白糖、核桃仁、芝麻面等,煮後飲用。

第三道茶要在茶水中放入烘香的乳扇和紅糖、蜂蜜、桂花、米花、花椒等物,飲時感覺口頰香甜而又略帶辛辣,使人精神爽然,即寓意事業開拓成功令人回味無窮的第三道茶回味茶。

白族的“三道茶”,是雲南大理白族招待嘉賓的一種獨特的飲茶方式,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如今白族三道茶已極富文化內涵,其象徵意義通常概括為“頭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

標籤: 人生 寓意 三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en8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