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嶗山綠茶產地

嶗山綠茶產地

嶗山綠茶產地

嶗山綠茶產地:答案是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部分轄區。

嶗山綠茶是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沙子口、中韓、北宅等4個街道辦事處現轄行政區域,選擇背風向陽的半山坡或丘陵地,坡度在30°以下,土壤pH值4.5至6.5,土質深厚肥沃的花崗岩母巖棕壤土,有機質含量大於1.0%,土層厚度不低於60cm,地下水位在60cm以上的地理環境選擇適宜的茶樹品種,用特有的工藝加工製成的綠茶。1959年“南茶北引”獲得成功,形成了品質獨特“葉片厚、豌豆香、滋味濃、耐沖泡”等特徵。按鮮葉採摘季節分為春茶、夏茶、秋茶;按鮮葉原料和加工工藝,分為捲曲形綠茶和扁形綠茶。2006年10月26日國家質監總局正式批准“嶗山綠茶”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嶗山綠茶產地:答案是山東省青島市。

嶗山綠茶是山東省青島市的產品,主要產地位於嶗山區的王哥莊、沙子口、中韓、北宅等轄區,採摘抗寒性較強的黃山群體種、龍井43號為製作原料,具有葉片厚、滋味濃、耐沖泡的特點,可分為春茶、夏茶與秋茶,也可分為捲曲形茶和扁形茶。

嶗山綠茶產地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嶗山綠茶以品質優良、香氣濃郁、滋味清爽而聞名於世。這裡的氣候、土壤和水質都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是中國著名的綠茶產區之一。嶗山綠茶種植歷史悠久,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嶗山綠茶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被譽為“天下第一青”。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淺談嶗山綠茶

嶗山綠茶,顧名思義,在嶗山地區出產的綠茶。

嶗山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勞山”這個名稱最早出自《詩經》裡的“山川悠遠,維其勞矣”,中間經歷了不其山、勞盛山、牢山、嶗山、大勞山和小勞山、輔唐山、鰲山等因為朝代更迭典故不同,名稱不同。直到近代才專用“嶗”字。

嶗山區覆蓋著連綿起伏的嶗山山脈,山奇水秀,有聞名於世的嶗山礦泉水,這裡處處可見各種奇石怪巖,若是登到山頂迢望,山巒巍峨,劍鋒千仞,伸延入海,甚是壯觀。

青島市嶗山區位於山東半島南部,青島市東南部。嶗山冬季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為零下1.2℃,夏季最熱的8月平均氣溫為25℃,全年平均氣溫12.2℃。一年四季(尤其春、夏、秋)雲霧繚繞,空氣溫度大,白晝溫差較大,嶗山土地肥沃,嶗山水充沛。該地區被山東省農業廳命名為無公害農業生產基地,適合嶗山綠茶種植和生產。由於獨特的氣候和優良的生態環境,嶗山綠茶生產週期長(即採摘間隔時間長)鮮茶葉葉面厚實,所以茶葉所含營養成份豐富,茶葉本身有一種天然的、獨特的、豌豆麵香味,山栗子面的香氣,經科學論證確認綠茶是六大保健食品之一。

北方的春天,乍暖還寒,雨量稀少,茶葉葉片生長極其緩慢,採摘的葉片,綠中帶黃,葉片小而厚,略顯老氣;南方已經春暖花開,氣溫已經很高了,茶葉生長的速度快,雨量增大,採摘的茶葉鮮、嫩、綠、葉片大而薄,梗長。加工工藝也存在著差別,南方加工綠茶的工藝成熟,各種裝置較北方先進;嶗山綠茶歷史較南方要短得多,加工工藝不夠成熟,加工裝置不夠先進,因此,生產出的成品茶葉外形有較大的區別。南方綠茶茶胚極細,大小均勻,顏色綠;嶗山綠茶茶胚略顯粗,偶有大葉夾雜其中,顏色微有綠黃感覺,表面有白毫。嶗山綠茶,湯色綠中帶黃,俗稱帶黃頭,茶湯明亮,有極細的白毫懸浮其中,可見杯底。南方綠茶與嶗山綠茶生長的土壤環境不同,澆灌用水不同,還有霧氣、海氣等環境因素的不同,味道截然不同。嶗山綠茶初聞一股淡淡的清香飄入鼻腔,再聞能感覺到一種豆香味,那種豆香味就是我們都熟悉的豌豆香,給人一種清雅、幽香的感覺。嶗山綠茶一泡沒有什麼味道,二泡口味稍好,三泡以後漸入佳境,那種特有的清雅、幽香的豌豆香味開始顯露出來,茶湯入口滑、綿,微苦,回味悠長,回甘較好。六泡以後口味逐漸變淡。

工藝製作目前有捲曲茶和扁平茶。

20世紀50年代,有人提出“南茶北引”的設想,認為嶗山三面臨海,氣候溫和溼潤,水質優良,又有適宜茶樹生長的酸性土壤。1957年冬,青島市園林管理處開始茶苗移植試驗,引種的絕大多數是皖南、浙江的良種。嶗山綠茶最初在中山公園太平山南麓苗圃試種,第一次從黃山運來兩年生茶苗5000株。由於茶苗啟運時間不當,根部損傷較重,第二年春天培植完全失敗,無一成活。1959年,從南方遠道而來的“客人”又落戶在太清宮小廣場前。當時播種了5萬多株,但由於管理不善,僅存活5000至1萬株。在上清宮附近海拔300米的一塊坡地上,有人發現了1962年種植的27株茶樹。“南茶北引”雖然成功,但產地有限,產量很低,1980年代中後期到1990年代初,茶葉種植有所發展,但是種植技術不普及,特別是製茶技術只有幾個人掌握,上市數量有限,到1990年代初期嶗山茶種植面積也就60公頃左右。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嶗山茶獲得大發展,制定扶持,提供資金支援、技術指導,鼓勵農民打破傳統的種植結構,改糧為茶。大部分農戶的承包地種上了茶葉。從第一批茶樹移居嶗山算起,嶗山綠茶的歷史已近半個多世紀。

            嶗山綠茶/晴溪

      有客南來喜,茗幽繞雅香。

      結廬移太清,伴海攬滄浪。

      煥吐新潔韻,清悠味漸長。

      芳齡雖未百,卻也秀名彰。

茶圖鑑 | 嶗山綠茶:“我的由來”(一)

各位茶友大家好啊,這裡是為您科普各類茶葉訊息的端仔。

自上個星期起,全國大部分地區開始迅速降溫,想要回暖, 多穿件棉衣可不如喝一杯熱茶 。對於很多朋友而言,到了冬天最期待的,莫過於一群知己茶友圍坐一起,品茗聊天、話話家常~

趁著空閒,端仔也想要考一考各位茶友: “葉片厚,豌豆香” 是描述的哪一種茶呢?

“葉片厚=古樹茶?豌豆香=龍井茶?”

其實,說起“葉片厚,豌豆香,滋味濃,耐沖泡”, 嶗山綠茶不遑多讓 !

嶗山綠茶,歷史雖沒有那麼久遠,卻也被公認為是中國優質茶之一 。

那麼, 嶗山綠茶的起源 大家瞭解嗎?今天,端仔就先帶茶友們瞭解一下:嶗山綠茶是怎麼誕生的。

嶗山綠茶的命名,顧名思義,就是簡單的“地區+茶種”。

沒有像碧螺春、龍井等得名來的浪漫又有歷史色彩,也沒有同安吉白茶、大紅袍之類的名字彷彿障眼法,就是最直接簡單的告訴你, 它是綠茶,產自嶗山 。

嶗山綠茶,其實是 “南茶北引” 的優秀結晶。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有民間農業科技人員提出了“南茶北引”的設想 。

茶樹喜溼喜溫,需要良好的水質與酸性土壤,而被譽為 “北國小江南” 的青島嶗山,是北方少有適合茶樹生長的適宜區。因此,“南茶北引”工程以青島嶗山為起點之一正式開展。

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很多人並不看好這個專案。

《茶經》中提到: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茶樹自古就生長在氣溫溫和溼潤的南方,中國古籍上幾乎找不到任何有關“北方種植茶”的文字記載,西方科學家也曾經斷言: “北緯30度以北地區不能種茶。”

雖困難,但 經過7年時間,青島市建設局林園管理處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1957年

開始移植茶苗,由於運輸過程中損壞茶苗根部導致培植失敗。

1958年

再次試種茶苗,出苗率達70%。

1960年

進行茶苗移植實驗。

1964年

加工試製毛茶,並採摘到第一批茶種。

1965年

青島茶樹第二代誕生。

此後,青島嶗山茶葉的種植技術和製茶技術越來越精湛,嶗山綠茶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嶗山綠茶產地也被譽為中國緯度最高的規模化茶葉產區。 在2006年10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嶗山綠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關於嶗山綠茶的系列科普還未結束

如何品飲嶗山綠茶?如何鑑別嶗山綠茶?

想系統瞭解茶知識,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茶文庫!

與 茶文庫 ,品一方茶,會天下友

共飲時光味道,匯聚茗茶精髓

綠茶的品種

綠茶的品種有很多,因為它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物質,所以非常適合日常沖泡飲用,因此培育出了很多品種,常見的品種有廬山雲霧、嶗山綠茶、信陽毛尖、黃山毛峰等等,綠茶是在採取茶樹的新葉或者嫩芽後,在不經過發酵的情況下,經過殺青、揉捻、乾燥等工藝步驟製作而成的,它在沖泡後的主要特點是外形翠綠、湯色清綠、葉底呈嫩綠色。

綠茶是中國經常飲用的最主要的茶類之一,一般來說,綠茶是在採取茶樹的新葉或者嫩芽後,在不經過發酵的情況下,經過殺青、揉捻、乾燥等工藝步驟製作而成的,它在沖泡後的主要特點是外形翠綠、湯色清綠、葉底呈嫩綠色,這也是愛好茶葉的人們經常說的三綠特徵。

綠茶的品種

綠茶的品種有很多,因為它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物質,所以非常適合日常沖泡飲用,因此培育出了很多品種,常見的品種有廬山雲霧、嶗山綠茶、信陽毛尖、黃山毛峰等等。

1、廬山雲霧

廬山雲霧茶是源自漢族的一種傳統茶,它在宋代的時候曾經被選為貢茶,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它的原產地在江西省九江市,這裡獨特的氣候環境,讓雲霧茶形成了與其它茶葉不同的獨特的香氣和口感,它在沖泡後茶湯顏色會變得淺黃清透,入口香氣不散。

2、嶗山綠茶

嶗山綠茶的原產地在青島,這種茶的香味醇厚宜人,入口後茶香鮮爽,一般是用滾燙的開水進行沖泡,然後用鳳凰三頷首的方法去點茶。

3、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又被為豫毛峰,這種茶是河南省的一種著名的茶葉,同時它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毛尖會根據它採製時間的不同而分成各種節氣茶,它們的外形都十分勻整、茶葉一般是有光澤的鮮綠色,它的幹茶聞起來有一種板栗的香味,十分純正。

4、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的原產地在安徽黃山一帶,這種茶一般是在清明、穀雨期間採摘,這種茶葉是葉片很是鮮嫩,幹茶是翠綠中帶著一些的樣子,整體看起來油亮有光澤,外形秀美。

5、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是綠茶中的極品尖茶,它的原產地在安徽黃山,其中以黃山猴坑的高山茶園產出的茶葉品質最優,它的外形是深綠色的,沖泡後它的茶湯是青綠色,入口會出現蘭花香。

嶗山茶和日照茶的區別

1、產地不同

嶗山茶生長於青島市嶗山山上。

日照茶生長於山東日照茶園,是山東省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

2、特性不同

日照綠茶具有湯色黃綠明亮、慄香濃郁、回味甘醇、葉片厚、香氣高、耐沖泡等獨特優良品質,被譽為“中國綠茶新貴”。

青島茶品質獨特“葉片厚、豌豆香、滋味濃、耐沖泡”等特徵。

3、工藝不同

青島茶茶鮮葉必須進行攤涼,攤放厚度不超過5釐米,鮮葉失水率應控制在15%至20%之間。殺青投葉要均勻,應遵守“高溫殺青,先高後低;拋悶結合,多拋少悶;嫩葉老殺,老葉嫩殺”的原則選擇不同的殺青工具、溫度和時間。

日照綠茶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包括採茶、攤涼、殺青、揉捻、搓團提毫、烘乾等工序。採茶、攤涼要求採摘必須精細,大小均勻一致,不採雨水葉、病蟲葉、紫色葉。

採摘葉必須用竹簍裝盛,禁止用各種袋裝,以防鮮葉紅變和悶熟。進廠後抖鬆攤放,厚度不超過10釐米,攤放時間3到4小時,鮮葉開始透髮香氣即開始加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嶗山綠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日照綠茶

山東嶗山出產的茶葉怎樣,有哪些品種

嶗山茶葉分,嶗山綠茶(春茶、夏茶、秋茶)、嶗山紅茶、玉竹茶。其中,玉竹茶為野生茶。一般嶗山茶產地地域品質最好的屬於嶗山東線,仰口-流清景區內的嶗山茶,價格比其他產地的茶葉昂貴,山地,海霧,純正山泉水灌溉。喝正宗嶗山茶請與景區內茶農聯絡。

嶗山綠茶的基本介紹

20世紀50年代,有人提出“南茶北引”的設想,認為嶗山三面臨海,氣候溫和溼潤,水質優良,又有適宜茶樹生長的酸性土壤。1957年冬,青島市園林管理處開始茶苗移植試驗,引種的絕大多數是皖南、浙江的良種。

嶗山綠茶最初在中山公園太平山南麓苗圃試種,第一次從黃山運來兩年生茶苗5000株。由於茶苗啟運時間不當,根部損傷較重,第二年春天培植完全失敗,無一成活。1959年,從南方遠道而來的“客人”又落戶在太清宮小廣場前。當時播種了5萬多株,但由於管理不善,僅存活5000至1萬株。在上清宮附近海拔300米的一塊坡地上,有人發現了1962年種植的27株茶樹。

“南茶北引”雖然成功,但產地有限,產量很低,。1980年代中後期到1990年代初,茶葉種植有所發展,但是種植技術不普及,特別是製茶技術只有幾個人掌握,上市數量有限,到1990年代初期嶗山茶種植面積也就60公頃左右。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嶗山茶獲得大發展,制定扶持,提供資金支援、技術指導,鼓勵農民打破傳統的種植結構,改糧為茶。大部分農戶的承包地種上了茶葉。茶葉種植面積差不多年均增加30公頃左右,嶗山綠茶註冊商標增加到幾十個。

嶗山區茶葉種植面積達800公頃。從第一批茶樹移居嶗山算起,嶗山茶的歷史已近半個多世紀。

嶗山綠茶和日照綠茶怎麼選擇?

維度一:產地

小時候家裡喝的茶,很少有人會區分是什麼綠茶。在我的印象裡,對茶的描述,基本只有“煞口”、“釅茶”來形容。喝到的具體是什麼?並不知道。而那時候喝的綠茶,基本都來自本地。

隨著年齡增長,開始研究茶,對綠茶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做對比最多的,就是嶗山綠茶和日照綠茶,因為這兩款茶的價格差距明顯。大家似乎更喜歡“嶗山茶”。

嶗山茶和日照茶以及山東地區其他茶類的茶樹品種基本來自浙江和安徽,近年來浙江品種佔了絕對的上風。樹種相似,這也就是說,茶的品種特色是一致的。若說氣候的影響,兩地緯度相差也並不大,很難說氣候上有何不同。

環境上,兩地都是沿海的茶區,雖然有山區環境,但這都談不上小氣候,因此區別都不大。單說嶗山茶,就分為沙子口地區、王哥莊地區、北宅地區等,尤以青黃二村為人稱道,每個地區與山海的位置都不相同,茶的滋味也就存在一定差異,或許這也是嶗山茶不同產區相爭的原因吧。 

維度二:口感

說到口感,要誇讚一下山東茶,因為緯度高、地理位置以及環境等因素,嶗山綠茶和日照綠茶的葉片更厚實,也就相比於南方綠茶而言更耐沖泡,滋味更濃。這也是為什麼老北方人熱衷於北方綠茶的原因了。

影響茶口感最大的,我認為要數工藝。綠茶製作的主要步驟殺青、揉捻、乾燥,每一步掌握的“火候”不同,最終的成品茶味道就不同。比如,同樣的日照綠茶鮮葉,略有不同的工藝,最終一份呈現豆香、一份呈現慄香,豆香清爽、慄香香醇,各有特色。

維度三:工藝

既然工藝對茶滋味的影響如此之大,那麼對比兩種茶的製作工藝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是很遺憾地告訴大家,沒什麼不同。

對比南方地區,山東地區的製茶者更像在做一份農活,嶗山茶、日照茶都不例外。比如,他們會為了節省時間,而改變工藝步驟,在茶葉回潮一步直接灑水。其他步驟中所見問題也就不一一列舉了。當然有人會說“這是小作坊的問題,大廠就不會如此了”。那就用這個想法聊以吧,因為這兩種茶很少有所謂的知名大廠,即使品牌產品,也少有自己種茶、管理茶園的,甚至製茶師傅也是從南方請來的。

細究原因,或許是山東茶的產量和名氣都不及南方地區中的武夷山、雲南、浙江等地,單靠茶的收入很難支撐吧。因此在嶗山,嶗山茶農、啤酒商、漁民、櫻桃園主這些身份都歸屬一人;在日照,日照茶農、菜農/糧農也是一戶人家。

茶的發源地在哪裡

問題一:茶葉的發源地在什麼地方? 世界茶葉發源地就在成都

茶葉的發源地在中國,而茶這個做為可口的飲料它就產生於中國的南部地區。 世界茶葉歷史的源頭在哪裡?世界茶文化的中心又在哪裡?昨日,長期從事茶史研究的大師級人物朱自振應邀來蓉參加茶文化封壇活動,他在接受本報專訪時稱:據他研究與最早的文獻記載,實際上一直眾說紛紜的茶葉發源地就在成都地區;而經過多年的發展與積澱,成都當稱為世界茶文化中心,因此,打造“世界茶都”,成都已經具備了天時地利。 記載茶葉 最早文獻與成都有關 飲茶,是如今世界各地都有的習慣與文化,而茶歷史的源頭究竟在哪裡?對於這個問題,各界說法不同,也有茶發源於印度、泰國等國家的說法,不過,學術界更多認為:茶應是發源於中國。那麼,茶的發源地是在中國的哪個地區呢?作為資深的茶史專家,朱自振老先生近年來開始致力於這個問題的研究,並最終得出結論:茶的真正發源地應該是在“巴蜀地區”,而更精確地說,就是在成都周邊地區。 朱老先生已經有了充分的論據證明他的論斷。首先是從氣候上,成都周邊地區適合茶葉的生長。氣候週期的暖季與寒節交替會帶來茶種植的交替延伸,從歷史時段上,也可以看出在有茶史記載的時候,氣候交替的規律恰好符合成都地區的茶生長規律。 朱老先生的第二個論據更具說服力。茶史界曾一度認為雲南西雙版納地區是最早的茶樹種植地,然而,朱老先生說,在他的考察過程中發現,西雙版納的當地居民在歷史上一直有這樣的說法:是諸葛亮教會了他們種茶與採茶。也就是說,巴蜀地區的茶種植技術更早於雲南,在諸葛亮帶來這樣的技術之前,西雙版納地區的人們並不瞭解“茶”這種植物。 第三個論據,便是有據可考的文獻記載了。朱老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已經發現的最早記錄了茶種植、飲茶和交易的史料,是西漢四川一個大地主劉褒所作的《僮約》。《僮約》的來歷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劉褒是資中人,他與成都一位富有的寡女楊惠(音)來往甚密。劉褒經常到成都來見楊惠,並與她一起飲茶飲酒。一次二人又在成都見面,劉褒招呼他的老奴去打酒,而恰恰這位老奴很不聽話,他抱怨說:“你不停地喊我做這做那,哪條規定我要做這麼多活路?”劉褒一怒之下,便書寫了一份《僮約》,意思就是“ *** 的規定”。在這一規定中,提到了 *** 為主人種茶、採茶的活路,這是中國可考的文獻記載中,最早提到種茶、採茶技術和茶葉交易的資料。也就是說,按可考文獻,最早出現種茶、採茶技術的就在成都周邊。

問題二:中國的茶發源地到底起源在什麼地方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茶樹的發源地上,一直有很多說法。關於茶樹的發源地,有這麼幾種說法:

1.西南說:“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這一說法所指的範圍很大,所以正確性就較高了。

2.四川說: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說成立,那麼西南說就成立了。四川說要比西南說“精密”一些,但是正確的風險性會大些。

3.雲南說:認為雲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這一說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風險,因為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4.川東鄂西說: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眾的茶樹,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為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

中國名茶知識插曲,嶗山綠茶,西湖龍井茶,廬山雲霧茶,湖南嶽陽君山銀針,臺灣凍頂烏龍茶,臺灣高山茶,臺灣烏龍茶,阿里山高山茶,在中國茶類中屬綠茶的功效和綠茶的作用最好,在茶葉種類中,也屬綠茶的種類最多.臺灣凍頂烏龍價格要比湖南嶽陽君山銀針價格高。另外杭州獅峰龍井價格也一般。凍頂烏龍從茶園所處的自然環境來看,即是冬季也並無嚴寒相侵,雪凍冰封,那麼為何名凍頂呢?據說是因凍頂山迷霧多雨,山路崎嶇難行,上山的人都要繃緊腳趾,臺灣俗稱“凍腳尖”,才能上得去,這即是凍頂山名之由來,茶亦因山而名。大山茶廠詐騙。

5.江浙說: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

其實我認為在遠古時期肯定不只一個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樹存在。有茶樹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夠發展出飲茶的習俗來。前面說到茶是神農發明的,那麼它在哪一帶活動?

問題三:茶的發源地 中國是茶的原產地。關於飲茶的起源,到目前為止是眾說紛紜,爭議未定。大致說來,有神農說、商周說、西漢說、三國說。

神農說

陸羽根據《神農食經》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的記載,認為飲茶始於神農時代,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茶經・六之飲》)神農即炎帝,與黃帝同為中國上古都部落首領。然而《神農食經》據今人考證成書在漢代以後飲用始於上古原始社會只是傳說,不是信史。

商周說

據東晉常璩所撰《華陽國志・巴志》載:巴子國“土植五穀,牲具六畜。......荼、蜜、靈龜、巨犀、山雞、白雉、黃潤鮮粉,皆納貢之。其果實之珍者,樹有荔枝,蔓有辛X,園有芳m、香茗。”常璩明確指出,進貢的“芳m、香茗”不是採之野生,而是種之園林。芳m是一種香草,香茗指茶。此說法表明:生活在陝西南部的古代巴人才是中國最早用茶、種茶的民族,至少已有3000餘年的用茶、種茶的歷史。

三國說

《三國志・吳書・韋曜傳》有密賜荼F以代酒,這種能代酒的飲料當為茶飲料,足以證明吳國宮廷已經飲茶。據此,《南窗紀談》認為中國飲茶始於三國,《集古錄》則認為始於魏晉。

三國時代東吳飲茶是確鑿無疑,然而東吳之茶當傳自巴蜀,巴蜀的飲茶要早於東吳,因此,中國的飲茶一定早於三國時代。

西漢說

清代郝懿行在《證俗文》中指出:茗飲之法,始見於漢末,而已萌芽於前漢。司馬相如凡將篇有F詫,王褒僮約有武陽買茶。郝懿行認為飲茶始於東漢末,而萌芽於西漢。

王褒《僮約》中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一般都認為買茶之茶為茶,而武陽即今四川彭山縣,說明四川在西漢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中國的飲茶不晚於公元前一世紀。

我們認為中國的飲茶始於西漢,而飲茶晚於茶的食用、藥用,中國人發現茶和用茶則遠在西漢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

問題四:中國四大名茶是什麼茶葉的發源地是哪裡 西湖龍井,居中國名茶之冠。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於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西湖群山產茶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在唐代時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龍井茶,大約還是近百年的事。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採茶作歌》。  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後,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龍井茶區分佈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嶺之上。這裡傍湖依山,氣候溫和,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結構疏鬆、上質肥沃,茶樹根深葉茂,常年瑩綠。從垂柳吐芽,至層林盡染,茶芽不斷萌發,清明前所採茶芽,稱為明前茶。炒一斤明前茶需七八萬芽頭,屬龍井茶之極品。龍井茶的外形和內質是和其加工手法密切相聯的。  二、洞庭碧螺春biluochun.jpg洞庭碧螺春  中國著名綠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產於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山。相傳,洞庭東山的碧螺春峰,石壁長出幾株野茶。當地的老百姓每年茶季持筐採摘,以作自飲。有一年,茶樹長得特別茂盛,人們爭相採摘,竹筐裝不下,只好放在懷中,茶受到懷中熱氣燻蒸,奇異香氣忽發,採茶人驚呼:“嚇煞人香”,此茶由此得名。有一次,清朝康熙皇帝遊覽太湖,巡撫宋公進“嚇煞人香”茶,康熙品嚐後覺香味俱佳,但覺名稱不雅,遂題名“碧螺春”。  三、安溪鐵觀音20119613411638980.jpg安溪鐵觀音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的主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山巒重疊,林木繁多,終年雲霧繚繞,山青水秀,適宜於茶樹生長,而且經過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儲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佔等都屬於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眾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鐵觀音”了。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鄉,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兩種歷史傳說,一說是西坪茶農魏飲做了一個夢,觀音菩薩賜給的一株茶樹,挖來栽種而成;另一說是安溪堯陽一位名叫王士讓的人在一株茶樹上採葉製成茶獻給皇上,皇上賜名“鐵觀音”而得。  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 茶條捲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金黃濃豔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鐵觀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品飲鐵觀音茶,必備小巧精細的茶具,茶壺、茶杯均以小為好。將茶葉放入茶壺中達五分滿,沸水沖泡洗茶後,再續水正式沖泡2―3分鐘,倒入小杯品飲,以後可連續續水沖泡。品飲鐵觀音先聞其香再品其味,每次飲量雖不多,但滿口生香,回味無窮。  四、黃山毛峰未命名.jpg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茶產於安徽省太平縣以南,歙縣以北的黃山。黃山是我國景色奇絕的自然風景區。那裡常年雲霧瀰漫,雲多時能籠罩全山區,山峰露出雲上,像是若干島嶼,故稱雲海。黃山的鬆或倒懸,或愜臥,樹形奇特。黃山的巖峰都是由奇、險、深幽的山岩聚集而成。  雲、鬆、石的統一,構成了神祕莫測的黃山風景區,這也給黃山毛峰茶蒙上了種種神祕的色彩。黃山毛峰茶園就分佈在雲谷寺、鬆谷庵、吊橋庵、慈光閣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圍,在高山的山塢深谷中,坡度達30一50度。這裡......>>

問題五:鐵觀音茶的原產發源地在中國的哪個省份 鐵觀音於1723-1736年創制,是閩南清茶品質風格的代表。

主產區分佈在福建南部泉州地區的安溪,永春等地和漳州地區的平和,詔安,華安以及漳平地區。

問題六:世界上最早的茶葉發源地是哪個國家? 印度

問題七: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是哪裡 從古老的吳越文化中探尋江南茶文化的淵源。

在長期的傳統觀念中,黃河流域一直被認為是中佛文明的發祥地,而其他地區則是步黃河文明的後塵而來。不僅封建時代的史文獻這樣說,早期的考古學者也這樣看。但到了本世紀六、七十年代,大量的考古發現打破了這種傳統觀念。有人提出,中國如此之大,到處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很難說哪裡是源頭,哪裡不是源頭,認為中華文明是多源頭又互相滲透、交融、凝聚的結果。

首先發難的便是浙江。六十年代末,江蘇嘉興馬家濱發現新石器遺問;而當1973年,浙江餘姚再次發現河姆渡遺址後,更把這一新的理論推進了一大步,或者說得到了確認。這裡出土的大量黑陶和生產、生活器具, 及幹欄式房屋建築,有力地證明了在距今七千年到五千年前不同階段的社會面貌。說明長江下游的新石器時代可能與同期的黃河仰韶文化同步發展。這種觀點很快得到考古界不少學者的支援,認為長江流域原始文化是中華民族古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當然,夏、商、周幾代,中原黃河文明是走在了前列。而長江下游,長期被稱為東夷之地。然而,或許正因為其距全國中心的偏僻、遙遠,使這一地區更多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徵,構成古老吳越文化的獨特風貌。周代,吳越員與保持隸屬關係,但經濟文化自成體系。越王勾踐用範 蠡、計然,十年而國富;臥薪嚐膽而國強。不過,較之中原,吳越直到漢代仍落後不少。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說:“楚越之地,他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褥,果隋贏蛤,不待資而足。”

“是故江淮以南,無凍餓之八,亦無千金之家”,現代人看沿海地區比內地既開放,又富足,古代遠不是那麼回事。但自三國以後,吳越經濟不斷髮展;隋唐以後,長江中下游經濟則壓倒黃河流域。直至現代,江南仍是我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吳越地區的這種歷史軌跡造成它自己的區域文化特徵;既接受黃河文化的影響,但更多表現了本地區特點;早期的落後與中、晚期的先進鮮明對照;一方面是富庶的經濟生活,同時又保留更多古風古俗。吳越、閩粵,都有這種特點。上海有最現代的工業,但至今總愛“阿拉”長、“阿拉”短,不願說普通話;蘇州評彈的清揚低通,細膩婉轉更獨具風格;閩南語沒有多少其他地區的中國人能懂;廣東是現今最開放的地區,但唯獨語言不肯開放,甚至以打粵語為榮耀。這使他們的文化總在古老與革新兩種潮流的巧妙結合中獨放異彩。

吳越文化正反映了這一突出特點。這個地區也是我國產茶勝地,中國綠茶浙江佔舉足輕重的地位。除了這個基本條件外,還有幾個重要因素使該地區成為中國茶文化的真正發源地。

第一, 吳越地區山水秀麗,風景如畫,不僅有產茶的條件,而且有品茶的自然藝術環境。在這裡,經常是集名茶、名水、名山為一地。中國茶文化向來主張契合自然,吳越地區,太湖南北,錢塘江畔,本身就是一個天然大“茶 寮”。

第二, 我國南北地區向來是佛、道勝地,而且,正因為這裡的人民有尊古風、重鄉情的特點,佛教在此地不可能如青、藏和其他西部接受其“原味”多,不論樹種文化,到這裡總是要經過一番改造,接近本地“土風”。所以,青藏密宗為多,保持了印度佛教原色;北方律宗為多,已被中國文化改造了不少,而在吳越地區,主要是完全被改革的禪宗佔主要地位。然而也正是禪宗與中國“原種”文化的道家、儒家思想更為貼近。於是儒、道、佛三家在這一產茶勝地集結,共同創造了中國的茶文化體系。

第三, 良隋唐以後,長江下游經濟發達,南宋建都臨安,又使這一地區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山性使人塞,水性使人通“。江南水域使這一地......>>

問題八:茶道的發源地. “茶道文化”一直被認為起源於日本或韓國,近日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近日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舉行的首屆中國“茶道之源・新昌茶道節”新聞釋出會提出,世界茶道之源在中國,中國茶道之源在新昌。

以陳放先生為代表的中國民間茶文化專家,聯合中國國內眾多茶文化、詩詞文化、歷史學、考古學等多領域的權威專家,經過多次實地考察、理論研究和探討,歷時一年之久後提出:“世界茶道之源在中國,中國茶道之源在剡溪(即今天的浙江新昌及附近部分割槽域)”這一創新觀點。

據稱,“新昌是中國茶道之源”有十大理由,即新昌具有極為久遠的產茶歷史;剡溪茗直接孕育出了“茶道”;越中、剡溪是魏晉六朝文化之中心;首開“佛茶之風”之先河;首創“道茶文化”之氣象;“唐詩之路”的精華催生“儒學茶道”;古越青瓷是剡茗茶道的良器;好山好水好茶好心情;歷史悠久、傳承不斷、內容豐富的民俗茶文化;豐富的神仙文化和情感文化是“茶道”誕生的精神土壤。

據瞭解,趁“新昌是中國茶道之源”提出之機,新昌縣將在今年秋季舉行首屆中國“茶道之源・新昌茶道節”,有關方面還將在新昌籌建“中華茶道園”、“世界茶博園”,恢復“佛茶神風”、“支遁墓”、“第一茶舍”、“第一茶亭”,建設大唐茶塢、天姥茶爐及中國茶道村等。另外,在軟體方面,還將成立“新昌・中國茶道研究會”,組織並培訓“大唐茶道”表演隊,成立“茶哥、茶妹茶幫隊”,邀請各方面專家設計和編排“採茶盛典儀式”、“採茶舞”,公開徵集茶仙子(茶妹子)為“茶道中國・和行天下”活動形象代言人,徵集並評選“採茶歌”、“茶詩”、“茶文”。時機成熟後,還將倡導和發起申請“茶道”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問題九:中國茶史的發源地點 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其實我認為在遠古時期肯定不只一個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樹存在。有茶樹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夠發展出飲茶的習俗來。前面說到茶是神農發明的,那麼它在哪一帶活動?如果我們求得“茶樹原生地”與“神農活動地”的交集,也許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縮小了答案的“值域”。

綠茶有哪些產地 綠茶產地有什麼

1、江西綠茶;廬山雲霧、婺源綠茶、婺源茗眉、眉茶(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產)、狗牯腦、上饒白眉、雙井綠、井崗翠綠、小布巖茶、麻姑茶、瑞州黃檗茶、龍舞茶、新江羽絨茶、周打鐵茶、九龍茶、山谷翠綠、雪峰毛尖、通天巖茶、窩坑茶、雲林茶、攢林茶。

2、四川綠茶;峨眉竹葉青、峨眉雪芽、峨眉毛峰、蒙頂甘露、蒙頂茶、文君嫩綠、青坡雪芽、寶頂綠茶、峨蕊。

3、浙江綠茶;西湖龍井、安吉白茶、顧渚紫筍、徑山茶、開化龍頂、安吉白片、惠明茶、日鑄雪芽、雁蕩毛峰、平水珠茶、泉崗_白、天尊貢芽、婺州舉巖、眉茶(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產)、鳩坑毛尖、雙龍銀針、江山綠牡丹、建德苞茶、天目青頂、東白春芽、太白頂芽、普陀佛茶、華頂雲霧茶、蘭溪毛峰、千島玉葉、清溪玉芽、餘姚瀑布茶、遂昌銀猴、仙居碧綠、松陽銀猴、磐安雲峰茶、臨海蟠毫茶。

4、江蘇綠茶;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無錫毫茶、金壇雀舌、前峰雪蓮、南山壽眉、梅龍茶、金山翠芽、天池茗毫、翠螺茶、花果山雲霧茶。

5、安徽綠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翠香蘭、湧溪火青、休寧松蘿、老竹大方、敬亭綠雪、眉茶(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產)、瑞草魁、九華毛峰、舒城蘭花、天柱劍毫。

6、河南綠茶;信陽毛尖、仰天雪綠、車雲山毛尖(湖北與河南兩省交界的桐柏山區)。

7、湖北綠茶;恩施玉露、鬆峰綠茶、仙人掌茶、峽州碧峰、車雲山毛尖(湖北與河南兩省交界的桐柏山區)、雙橋毛尖、龜山岩綠、金水翠峰、水仙茸勾茶、隆中茶。

8、湖南綠茶;白馬毛尖、安化松針、高橋銀峰、碣灘茶、嶽麓毛尖、東湖銀毫、桂東玲瓏茶、古丈毛尖、獅口銀芽、湘波綠、河西圓茶、五蓋山米茶、郴州碧雲、黃竹白毫、江華毛尖、韶峰茶、官莊毛尖、牛抵茶、南嶽雲霧茶。

9、貴州綠茶;都勻毛尖、湄潭翠芽、遵義毛峰、貴定雲霧茶、湄江翠片。

10、廣西綠茶;桂平西山茶、南山白毛茶、桂林毛尖、覃塘毛尖、象棋雲霧、凌雲白毫。

11、福建綠茶;南安石亭綠、天山綠茶、七境堂綠茶、龍巖斜背茶、蓮心茶。

12、雲南綠茶;寶洪茶、南糯白毫、雲海白毫、化佛茶、大關翠華茶、蒼山雪綠、墨江雲針、綠春瑪玉茶、滇青。

13、重慶綠茶;永川秀芽。

14、陝西綠茶;漢中綠茶、漢中仙毫、秦巴霧毫、紫陽毛尖。

15、山東綠茶;日照綠茶、嶗山綠茶、嶗山雲峰茶。

綠茶的品種

綠茶是指採取茶樹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或者整形、烘乾等典型工藝製作而成的產品。其製成品的色澤,沖泡後茶湯較多的儲存了鮮茶葉的綠色主調。常飲綠茶能防癌,降血脂和減肥。吸菸者可減輕尼古丁傷害。

綠茶的品種

綠茶是指採取茶樹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或者整形、烘乾等典型工藝製作而成的產品。其製成品的色澤,沖泡後茶湯較多的儲存了鮮茶葉的綠色主調。常飲綠茶能防癌,降血脂和減肥。吸菸者可減輕尼古丁傷害。

1、碧螺春

①主要產地:洞庭碧螺春產於江蘇吳縣太湖洞庭山。碧螺春創制於明朝。乾隆下江南時已是宣告赫赫了。

②品質特點: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翠隱,香氣濃郁,滋味鮮醇,甘厚,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有一嫩(芽葉嫩)三鮮(色,香,味)之稱,是我國名茶中的珍品,以“形美,色豔,香濃,味醇”而聞名中外。

2、竹葉青

①主要產地:四川峨眉山海拔800-1500米高山茶區;

②產地:盛產於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處,常年雲霧空濛的赤城峰、白巖峰、玉女峰、天池峰、競月峰下和萬年寺一帶。茶葉具有扁、平、滑、直、尖的特點,泡之香氣清香馥郁,色澤嫩綠油潤,湯色嫩綠明亮,口感清醇淡雅,葉底嫩綠均勻。

3、西湖龍井

①主要產地:西湖龍井屬於炒青綠茶,產於浙江杭州西湖的獅峰,翁家山,虎跑,梅家塢,雲棲,靈隱一帶的群山之中。杭州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陸羽《茶經》中就有記載,龍井茶則始產於宋代。

②品質特點:龍井茶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著稱於世,素有“國茶”之稱。成品茶形似碗釘,光扁平直,色翠略黃呈“糙米色”,滋味甘鮮醇和,香氣優雅高清,湯色碧綠清瑩,葉底細嫩成朵,一旗一,交錯相映,大有賞心悅目之享受。

4、狗牯腦

狗牯腦產於江西省遂川縣湯湖鎮狗牯腦山,矗立於羅霄山脈南麓支系群山之中,坐南朝北,山南為五指峰,北為老虎巖。山中林木蒼翠,溪流潺潺,終年雲霧繚繞,四時清泉不絕,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土壤肥沃,是得天獨厚的名茶產地。鮮葉採自當地群體小葉種,每年清明前後開採,標準為一芽一葉。經揀青殺青初揉二青復揉整形提毫炒乾等工序加工而成。成品外形緊結秀麗,白毫顯露,芽端微勾;香氣高雅,略有花香,泡後速沉,湯色清明,滋味醇厚;葉底黃綠

5、中嶽仙茶

①主要產地:中嶽仙茶採之鄭州地區嵩山山脈野生酸棗樹,始於唐代,流傳多年,後失傳,今又創新而出。

②品質特點:由於酸棗樹完全為野生狀態,純天然、無汙染、原生態,配以精湛加工工藝,製成的茶葉堪稱天然、健康綠色飲品;“中嶽仙茶”入口綿滑,初感澀澀,數秒間甜潤之感突由舌根萌發,回味無窮,淺飲滴酌三回,便能癮性漸生,真為人間仙品;其湯色黃綠明亮、麥香醇厚、葉底碧綠勻齊,兼具有安神、助睡眠、降血壓等作用,可謂無上妙茶。

6、鬆峰綠茶

①主要產地:鬆峰綠茶產於湖北赤壁(原蒲圻)羊樓洞鎮鬆峰山,相傳由明朝洪武帝朱元璋賜名,朱元璋見此茶葉翠綠,形似鬆峰,香味俱佳,遂賜名“鬆峰茶”,又將長有茶葉的高山命名為鬆峰山。

②品質特點:鬆峰綠茶形似鬆峰,色澤翠綠,香氣清高,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均齊,外形緊結勻整,常飲此茶,能清心明目,提神健身,延年益壽,兼有防輻射,防癌之功能。

7、廬山雲霧

廬山雲霧茶歷史悠久,依廬山而現於歷史得名,更依廬山名揚天下。歷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許多讚頌廬山雲霧茶的優美詩篇。

8、恩施玉露

①主要產地:恩施玉露產於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鄉及東郊五峰山。曾稱“玉綠”,因其香鮮爽口,外形條索緊圓光滑,色澤蒼翠綠潤,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

②品質特點:恩施玉露,發源於現恩施市芭蕉鄉一帶,相傳於清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蘭姓茶商,壘灶研製,所製茶葉,外形緊圓、堅挺、色綠、毫白如玉,故稱《玉綠》。到晚清至初期,為茶葉發展興盛時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楊潤之,改鍋炒殺青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湯色、葉底綠亮、鮮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澤油潤翠綠,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為《玉露》。

9、大悟綠茶

①主要產地:大悟地處山區,氣候溼潤,溫差較大,多為酸性或微酸性砂壤土,為茶樹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故縣內盛產綠茶。

②品質特點:大悟綠茶葉脈細,肉質厚,礦物質豐富,茶素含量高,品質上乘。

10、雙橋毛尖

主要產地:雙橋毛尖主要產地為雙橋一帶,屬條形烘青綠茶,於20世紀80年代初,由國營雙橋茶場研製而成。

11、大悟壽眉

主要產地:產於鎮萬壽寺一帶,此茶,外形如娥眉柳葉,初沏時直立水面如花朵,湯色清亮,味道醇厚爽口,清香沁脾,回味綿長。

12、金鼓露毫

主要產地:金鼓露毫產於金鼓山一帶,金鼓山一帶土質富含磷、鋅、錳等多種微量元素,所產綠茶則具有獨特的外形與內質。金鼓茶,觀外形:細、圓、光、緊、直,白毫顯露;品茶質:湯色碧綠明淨,口味純正,香氣清馨持久;效:具有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利尿護肝、降壓降脂,健美護齒等獨特之功效。

13、安吉白茶

①主要產地:安吉白茶屬於烘青綠茶,產於浙江安吉縣。安吉縣,位於浙江省北部,這裡山川雋秀,綠水長流,是中國著名的竹子之鄉。安吉白茶,為中國名茶的後起之秀,為浙江省十大名稱之一。白茶為六大茶類之一,但安吉白茶,是用綠茶加工工藝製成,屬綠茶類,其白色,是因為其加工原料採自一種嫩葉全為白色的茶樹。

②品質特點:安吉白茶條直顯芽,壯實勻整;色嫩綠,鮮活泛金邊,形如蘭蕙;十分可人。沖泡後,清香高揚且持久。滋味清淡鮮爽,飲畢,脣齒留香,回味甘而生津。葉底嫩綠明亮,芽葉朵朵可辨。

14、黃山毛峰

①主要產地:黃山毛峰屬烘青綠茶,產於安徽省黃山。黃山產茶的歷史可追溯至宋朝嘉佑年間。至明朝隆慶年間,黃山茶已經很有名氣了。黃山毛峰始創於清代光緒年間。

②品質特點:特級黃山毛峰堪稱我國毛峰之極品,其形似雀舌,勻齊壯實,峰毫顯露,色如象牙,魚葉金黃,香氣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鮮醇,醇厚,回甘,葉底嫩黃成朵。“黃金片”和“象牙色”是黃山毛峰的兩大特徵。

15、太平猴魁

①主要產地:太平猴魁產於安徽省的太平縣猴坑村。太平猴魁為尖茶之極品,久享盛名。太平為縣名,產茶可追溯到明朝以前,太平猴魁始創於清朝末年。

②品質特點:兩葉抱一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之稱。葉色蒼綠勻潤,葉脈綠中隱紅,俗稱“紅絲線”。花香高爽,滋味甘醇,香味有獨特的“猴韻”。湯色清綠明淨,葉底嫩綠勻亮,芽葉成朵肥壯。品飲時,“頭泡香濃,二泡味濃,三泡四泡幽香猶存”。

16、六安瓜片

①主要產地:六安瓜片產於六安市金安、裕安兩區以及金寨、霍山兩縣之毗鄰山區和低山丘陵,分內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兩個產區。

②品質特徵:“六安瓜片“”歷史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國際著名特種綠茶。無芽、無梗是六安瓜片的特徵之一,因製成茶葉沖泡後呈瓜子片狀,因此取名六安瓜片。六安瓜片的製作工藝分七道:提摘→扳片→炒生鍋→炒熟鍋→拉毛火→拉小火→拉老火。

③工藝原料:六安瓜片的採摘一般在穀雨前後,上等的六安瓜片採摘一般等到“開面”,採摘標準以1尖/芽2-3葉為主。

17、信陽毛尖

①主要產地:信陽毛尖產於河南信陽市西部海拔600米左右的車雲山一帶。種植於西周,興盛於唐朝,成熟於北宋,聞名於清末。

②品質特點:條所細緊圓直,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湯色清綠明亮,香氣鮮高,滋味鮮醇;葉底芽壯,嫩綠勻整。素以“色翠,味鮮,香高”著稱。信陽毛尖茶湯屬淺綠型,湯色,葉底均嫩綠明亮;茶葉香氣屬清香型,並不同程度表現出毫香,鮮嫩香,板栗香;茶葉滋味具濃烈型和濃醇型,內含有機物質豐富,滋味濃醇鮮爽,高長而耐泡,葉底朵型,芽葉完整,勻稱。

18、嶗山綠茶

①主要產地:青島嶗山山區

②品質特點:茸芽細嫩,色澤翠綠,湯色清澈瑩黃,味感醇厚濃郁,芳氣瀰漫於絳脣皓齒間,若蘭馨香撲鼻而來,回味雋永。

19、陝南綠茶

①主要產地:陝西省秦嶺以南,漢中西鄉,白巖茶山

②品質特徵:中國茶區最北,生長季節長,內含物質豐富,尤其是氨基酸含量遠遠高於其它茶區,海拔高無汙染。

20、湄潭翠芽

①主要產地:湄潭翠芽因產於貴州省湄潭湄江河畔而得名。

②品質特點: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隱毫稀見,色澤綠翠,香氣清芬,板粟香濃並伴有新鮮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綠勻整。

21、蒙頂甘露

①產地:茶文化發源地四川蒙頂山,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被尊為“茶中故舊”。

②特點:緊湊多銀毫、嫩綠色潤,香氣馥郁芬芳鮮嫩,外形美觀,淺綠油潤,香氣高爽,味醇甘鮮,茶形狀纖細,葉整芽泉,葉嫩芽壯;色澤嫩綠油潤;

③湯色:茶湯似甘露,碧清微黃,滋味鮮爽,濃郁回甜。嫩綠色潤,內質香高而爽,味醇而甘,湯色黃中透綠,透明清亮,葉底勻整,嫩綠鮮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鮮,沏二遍時,越發鮮醇,使人尺頰留香。

22、南京雨花茶

①主要產地:雨花茶是南京特產,隱產於南京中華門外的雨花臺而得名。

②品質特徵:雨花茶色、香、味、形俱佳,沖泡後,茶色碧綠而清澈,香氣清雅,滋味醇厚,回味甘甜,有止渴清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除煩去膩等功效,它以雨花臺為名,其外形似松針,細緊圓直。雨花茶衝上開水,水面頓顯白毫,茶入水即沉。色、香、味俱全。

23、翠香蘭

主要產地:翠香蘭出自單一源產地(安徽涇縣),起源於1875年光緒年間,徽州宮廷貢品綠茶而聞名。

24、日照綠茶

主要產地:山東日照,中國最北的綠茶產區。

品質特點:因為地處北方,晝夜溫差極大,因而這種茶葉生長緩慢,但是也正因為此,這種茶具備了南方茶所沒有的特點。中國農科院茶科所對日照綠茶有著這樣的評價:香氣高、滋味濃、葉片厚、耐沖泡,屬中國高檔綠茶。

標籤: 綠茶 產地 嶗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g6yvl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