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普洱茶的歷史發展過程

普洱茶的歷史發展過程

普洱茶的歷史發展過程

普洱茶是中國西南地區的一種特色茶,由於芽葉選自大葉種的喬木茶樹,茶汁酸性強,因此也被稱為酸茶。

普洱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但真正的發展始於明朝。明成化年間,雲南地區開始發展普洱茶,當時主要以隆江茶和勐海茶為代表。清代時期,普洱茶的種植和加工技術進一步發展,已經形成了“青柑”和“熟柑”兩種不同的工藝。

隨著時間的推移,普洱茶的生產工藝不斷改進和完善。1955年,首次成立了全國普洱茶工藝研究所,從而標誌著普洱茶以工廠化、規模化的方式生產成為可能。1980年代以後,普洱茶的品質大為提高,茶味也更為醇厚濃郁。目前,在國內外茶葉市場上,普洱茶已經成為一種備受歡迎的茶類。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普洱”為哈尼語,“普”為寨,“洱”為水灣,意為“水灣寨”,寄意著密切故里的美妙含意。普洱縣城從屬思茅區域,位於雲南省南部,距昆明373公里,經歷上稱為“普洱府”。普洱茶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的經歷能夠追溯到東漢期間,距今已達2000年之久。民間有“武侯遺種”的傳說,故普洱茶的蒔植行

“普洱”為哈尼語,“普”為寨,“洱”為水灣,意為“水灣寨”,寄意著密切故里的美妙含意。

普洱縣城從屬思茅區域,位於雲南省南部,距昆明373公里,經歷上稱為“普洱府”。普洱茶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

普洱茶的經歷能夠追溯到東漢期間,距今已達2000年之久。民間有“武侯遺種”的傳說,故普洱茶的蒔植行使起碼已有1700多年的經歷。

在唐代期間,普洱原名為步日,屬銀生節度(今思茅和西雙版納一帶),銀生茶為普洱茶前身。

普洱茶的極盛期間是在清朝,先有雍正天子的御用貢茶茶廠,後有乾隆天子御賜茶名。據傳說,普洱茶得名源於乾隆天子,因此有“先有普洱府,後有普洱茶”這一說法。

傳遞清朝乾隆年間,普洱城內有一濮姓茶莊,世代以製茶售茶為業,濮氏茶莊製造的團茶,沱茶銷往西藏、緬甸等地,被指定為朝廷貢品。

在這一年齡貢之時,老濮氏莊主病倒了,只好讓年青的少莊主與普洱府羅千總進京進貢。這一年淋淋瀝瀝的春雨分外綿長,近四個月的風雨兼程,濮氏少莊主連同馬幫抵達都城後趕快卸馱茶,不虞一起的風浸雨溼,使本來綠中泛白的清茶餅造成了褐色茶餅。

眼看貢期迫不及待,羅千總憂懼至極的呈上那褐色的茶餅,經歷的機遇就在這一剎時得以美滿。這褐色的茶餅一經沖泡,馬上叫人當前一亮,只見湯色通通亮堂,紅如寶石,豔如果瑪瑙。乾隆天子輕呷一口,只覺香於九畹之蘭,忙傳令宦官沖泡,犒賞文武百官一起品鑑,因而滿朝之上,醇香四溢,嘉贊之聲不停於耳,濮氏茶莊受到了乾隆天子的犒賞。

在這以後,濮氏老莊主和普洱府的茶師們,憑據這批貢茶鑽研出了普洱茶的發酵工藝,其餘茶莊紛繁效仿,今後代代傳遞。

當代普洱茶特指雲南省普洱、西雙版納及臨滄等地接納雲南大葉種晒青綠毛茶精製整頓或蒸壓成型後永遠積儲陳化獲取的產物,以及70年月以來經技術蛻變立異,接納雲南大葉種晒青毛茶經增溼渥堆、後熟陳化製得的產物,其具備幹茶光彩褐紅,條索肥胖重實,耐儲耐泡,茶湯紅濃亮堂、陳香顯赫,味道濃醇回甘,葉底褐色鬆軟的特色。

比年來,科學鑽研評釋,當代普洱茶具備消食去膩、減肥防齲、降血脂、低落膽固醇等多種保健功效,普洱茶日益備受眾人所關愛。

其他比較有用的內容推薦2:

普洱茶有3000多年的歷史。普洱茶簡介祖句概:又名滇青茶,屬於黑茶類,因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名普洱茶。普洱茶以雲南大葉種晒青茶為原料,使用亞發酵青茶製法,從發酵不同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成品分為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普洱茶講究沖泡技巧和品飲藝術,其飲用方法豐富,既可清飲,也可混飲。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沖泡五六次後仍有香味。普洱茶主要產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地區。該地具有終年雨水充足、雲霧瀰漫什居繼戰慶農重、土層深厚、土地肥沃、無汙染等優勢。

普洱茶有多久的發展歷史了

答:普洱茶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

1、普洱茶簡介:

又名滇青茶,屬於黑茶類,因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名普洱茶。

普洱茶以雲南大葉種晒青茶為原料,使用亞發酵青茶製法,從發酵不同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成品分為散茶和緊壓茶兩類。

普洱茶講究沖泡技巧和品飲藝術,其飲用方法豐富,既可清飲,也可混飲。

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沖泡五六次後仍有香味。

普洱茶主要產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地區。

該地具有終年雨水充足、雲霧瀰漫、土層深厚、土地肥沃、無汙染等優勢。

2、普洱茶歷史發展:

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邦崴過渡型古茶樹是古代濮人栽培馴化茶樹遺留下來的活化石。

歷史文獻中記載最早種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綽,在其所著《蠻書》卷七中雲“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

蒙舍蠻以椒薑桂和烹而飲之。

”據考證銀生城的茶應該是雲南大葉茶種,也就是普洱茶種。

歷史記載說明,早在1100多年前,屬南詔“銀生城界諸山”的思普區境內,已盛產茶葉。

宋朝李石在他的《續博物志》一書也記載了:“茶出銀生諸山,採無時,雜菽姜烹而飲之。

”從茶文化歷史的認知,茶興於唐朝而盛於宋朝。

元朝時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於後來寫成漢字,就成了“普耳”(當時“耳”無三點水)。

普洱一詞首見於此。

明代萬曆年間謝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這個詞,該書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

這是“普茶”一詞首次見諸文字。

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中亦有“普洱茶出雲南普洱”的記載。

明朝,茶馬市場在雲南興起,來往穿梭雲南與 *** 之間的馬幫如織。

在茶道的沿途上,聚集而形成許多城市。

以普洱府為中心點,透過了古茶道和茶馬大道極頻繁的東西交通往來,進行著龐大的茶馬交易。

清朝阮福《普洱茶記》:“普洱古屬銀生府。

則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時。

”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遺器”載,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普洱府境內就已種茶。

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有載:“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

此六茶山在普洱府屬思茅廳界內。

普洱府思茅廳是當時茶葉貿易的集散地,六大茶山的茶葉大部份集中到普洱府,經過帆工精製後,運銷國內外,故稱普洱茶。

普洱茶是清代雲南進貢朝廷的貢品,雍正年間以來,向皇帝進貢的普洱茶就是由普洱府思茅同知承辦的。

由於中國近代戰亂頻繁,雲南茶葉全面萎縮,到新中國建立前夕,產量降到了5萬擔,商品量僅2萬擔。

新中國誕生後,雲南茶葉獲得了新生。

1998年產量達155萬擔,出口20多萬擔,創匯2250萬美元,創造了雲南茶史的最大輝煌,茶類由1950年的單一晒青發展到炒青綠茶、工夫紅茶、ctc紅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優茶、藝術品茶等。

2003年3月雲南省標準計量局於公佈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晒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

2008年5月13日國家質檢總局以總局2008年第60號公告批准普洱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地理標誌產品 普洱茶》國家標準也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於2008年8月5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批准釋出公告2008年第10號(總第123號)批准釋出,於2008年12月1日正式實施。

有誰知道普洱茶發展的歷史?

唐代之前

在商朝時期,雲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的先祖就已經開始有製作茶葉的歷史了,周朝時期他們還將茶葉進獻給周武王,不過那時的茶葉並不是叫普洱茶這個名字。到了三國時期,諸葛亮在征討孟獲的過程中,軍隊深入密林之中,由於不瞭解當地的環境,密林中瘴氣很重,加之士兵不習慣環境,很多都病了,當地的居民告訴諸葛亮喝普洱茶可以治癒,後來諸葛亮就讓大軍都喝茶,士兵的病情好了很多,後來成功降服了孟獲。

唐代至清代時期

到了唐代,茶馬貿易發展起來,普洱茶從普洱地區通過茶馬古道傳向內陸地區與世界的許多角落,促進了漢族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之間,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之間的交流。宋朝時期,貿易規模不斷擴大。不過到了明朝後期普洱茶才真正的命名為普洱茶。清朝末期由於戰爭等原因,加之印度,斯里蘭卡等國茶葉的發展,普洱茶產量下降。

清朝之後

到了時期,由於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緣故,雲南茶葉產量急劇下降,普洱茶也隨之降到了低谷。解放後,普洱茶的產量慢慢回升,到現在,普洱茶的發展邁進了新的篇章,創造了雲南茶史的最大輝煌。

普洱茶歷史過往怎樣?

普洱茶歷史悠久,可考證已有上千年曆史。從古及今,普洱茶發展過往如何,在歷史長河中有哪些經歷?在雲南茶人心中茶是聖物,每年都會如期舉行祭茶儀式,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如何成為茶祖?態與度說茶,一一解答。

普洱茶歷史過往

據考證銀生城的茶應該是雲南大葉茶種,也就是普洱茶種。所以銀生城產的茶葉,應該是普洱茶的祖宗。所以,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記》中說:“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時。”宋朝李石在他的《續博物志》一書也記載了:“茶出銀生諸山,採無時,雜菽姜烹而飲之。”從茶文化歷史的認知,茶興於唐朝而盛於宋朝。

中國茶葉的興盛,除了中華民族以飲茶為風尚外。更重要的因為“茶馬市場”以茶葉易換西蕃之馬,對的商業交易,開拓了對西域商業往來的容景。元朝在整體中國茶文化傳承的起伏轉折過程中,是個平淡的朝代。可是對普洱茶文化來說,元朝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光景。因為雲南的普洱茶是大葉種茶,也是最原始茶種的茶箐製成的。所以中國茶的歷史,就等於是普洱茶的歷史。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於後來寫成漢字,就成了“普耳”。普洱一詞首見於此,從此得以正名寫入歷史。沒有固定名稱的雲南茶葉,也被叫做“普茶”逐漸成為、新疆等地區市場買賣的必需商品。普茶一詞也從此名震國內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明朝萬曆年間(公元1620),謝肇在他的《滇略》中有記載:“士蔗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這是“普茶”一詞首次見諸文字。明朝,茶馬市場在雲南興起,來往穿梭雲南與之間的馬幫如織。在茶道的沿途上,聚集而形成許多城市。以普洱府為中心點,透過古茶道和茶馬大道極頻繁的東西交通往來,進行著龐大的茶馬交易。蜂擁的馱馬商旅,將雲南地區編織為最亮麗光彩的歷史畫面。

清朝時普洱茶脫胎換骨,變為枝頭鳳凰,不但廣受海內外人們喜愛,更成為倍受宮廷寵愛的貢茶,為最光彩而鼎盛的時代。此時,以“六大茶山“為主的西雙版納茶區,年產乾茶8萬擔,達歷史最高水平。

孔明成為茶祖

在雲南普洱市中心豎立著一尊諸葛亮的雕像,當地人稱其為茶祖。手握羽扇,運籌帷幄指揮千軍萬馬的諸葛亮怎麼成為了當地人心中的茶祖呢?

雲南攸樂茶山的基諾族傳說,他們是諸葛亮南征時遺留下來的。諸葛亮給他們茶籽,讓他們安居下來,種茶為生。基諾族自稱“丟落”,世代尊奉孔明。清朝道光年間編撰的《普洱府志.古蹟》中有記載:“六茶山遺器俱在城南境,舊傳武侯(武侯是指三國時期的蜀相諸葛亮)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攸樂,置銅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登,置撒袋於慢撒,因以名其山。莽枝、革登有茶王樹較它山獨大,相傳為武侯遺種,今夷民猶祀之”。該志還提到,大茶山中有孔明山,是諸葛亮的寄箭處(孔明山在勐臘縣象明鄉西100裡處)。古茶山中的孔明山巍峨壯觀,是諸葛亮寄箭處(民間傳說射箭處是普洱府城東南無影樹山),上有祭風臺舊址。

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記》中描繪道:“其冶革登山,有茶王樹,較眾茶獨高大,相傳武侯遭種,夷民當採時,先具酒醴禮祭於此。”每年農曆7月23日諸葛亮誕辰這天,茶山各村寨都要舉行集會,稱為“茶祖會”。

2005年3月底,在雲南勐臘縣勐侖鎮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舉辦了“紀念孔明興茶1750週年暨中國雲南普洱茶古茶山國際學術研討會”,人們以紀念茶祖孔明、振奮雲南茶界精神為名,提出了全面振興普洱茶古茶山等具有現實意義的命題。

普洱茶的文化歷史

歷史悠久的普洱茶

【青銅茶香】雲南是世界茶樹原生地,全國、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根源都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

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根據最早的文字記載——東晉??常璩《華陽國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稱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

到了唐朝,普洱茶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生產,稱為“普茶”;宋明時期,是中原逐漸認識普洱茶的時期,並且在國家社會經濟貿易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古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滇海虞衡志》稱:“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普洱茶開始成為皇室貢茶,成為國禮賜給外國使者;末代皇帝溥儀說皇宮裡“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清代學者阮福記載說: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師尤重之。

清末明初,是普洱茶價格最高時期,學者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說“ 普洱茶……性溫味厚,產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

品茶者謂:普洱之比龍井,猶少陵之比淵明,識者韙之——也就是說:當時的普洱茶好茶價格是銀子(或金子)的兩倍!至抗戰之間,普洱茶又得到一定發展,很多這個時期的老字號茶還有遺存,我們現在喝起來口感氣韻非常好,但因價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現代寂寥】抗戰爆發直到新中國建立之間,雲南整個茶業蕭條荒蕪;但解放後很長時期,雲南的茶葉生產重視紅茶、綠茶;並未繼承發揚普洱茶優良傳統;甚至大面積砍伐毀壞幾百年的古茶園而取代種植無性繁殖的臺地茶,七子餅茶的傳統工藝中斷近半個世紀;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雲南開始了普洱熟茶的生產。

【近年 ***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幾年來人們開始重視有強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勢從南洋港臺傳至廣東,回及雲南,再迅速影響全國,於是乎,跟風投機者甚眾,假冒偽劣品時出;魚龍混雜,亂雲飛度;三五年間,暴熱暴寒。

值得慶幸的是,此期間傳統的普洱茶傳統工藝得到恢復,人們對普洱茶價值的認知、品質的的認知正在趨於理性。

普洱茶的歷史

周朝

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唐朝

歷史文獻中記載最早種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綽,在其所著《蠻書》卷七中雲“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蒙舍蠻以椒薑桂和烹而飲之。”據考證普洱茶種應該是雲南大葉茶種。

宋元

宋朝李石在他的《續博物志》一書也記載了:“茶出銀生諸山,採無時,雜菽姜烹而飲之。”從茶文化歷史的認知,茶興於唐朝而盛於宋朝。

元朝時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於後來寫成漢字,就成了“普耳”。普洱一詞首見於此。

明清

明代萬曆年間謝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這個詞,該書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這是“普茶”一詞首次見諸文字。

清朝阮福《普洱茶記》:“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時。”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遺器”載,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普洱府境內就已種茶。

普洱茶最早出現於什麼年代

普洱茶最早出現於什麼年代?

據說歷史很悠久了

栽種歷史

周朝

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邦崴過渡型古茶樹是古代濮人栽培馴化茶樹遺留下來的活化石。

唐朝

歷史文獻中記載最早種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綽,在其所著《蠻書》卷七中雲“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蒙舍蠻以椒薑桂和烹而飲之。”據考證銀生城的茶應該是雲南大葉茶種,也就是普洱茶種。歷史記載說明,早在1100多年前,屬南詔“銀生城界諸山”的思普區境內,已盛產茶葉。

發展階段

普洱茶的歷史發展分成好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唐宋時期)中原已經進入團餅茶階段,雲南普洱茶則處於散收、無採造法的自由發展期。

第二階段(元明清時期)中原茶文化在明太祖的旨意下形成團改散的巨大變革,而普洱茶的生產卻因主要消費群為邊疆少數民族和長距離運輸(入)的需要而得到更快的的發展。隨著普洱茶因入貢受到清朝廷寵愛而進入發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為真正的地理意義上的普洱茶階段。

第三階段(清末以來)即現代普洱茶階段。現代普洱茶加工技術萌芽,出現了多茶類生產的社會格局。清末以來傳統歷史地理意義上的普洱茶退出歷史舞臺,其原因,一是清末以來普洱逐漸失去茶葉精加工和集散地的地位,行政區劃的變更使得原普洱茶區分解為思茅、勐臘、勐海、景洪茶區,茶葉不再以普洱標註;二是原普洱茶區的茶葉隨著加工技術的進步,出現了紅茶、烘青、晒青、炒青等多樣化;三是古老普洱茶山漸次衰落,為新興茶區所取代。

普洱茶的文化歷史

“普洱”為哈尼語,“普”為寨,“洱”為水灣,意為“水灣寨”,寓意著親切家園的美好含義。

普洱縣城隸屬思茅地區,位於雲南省南部,距昆明373公里,歷史上稱為“普洱府”。普洱茶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

普洱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距今已達2000年之久。民間有“武侯遺種”的傳說,故普洱茶的種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在唐朝時期,普洱原名為步日,屬銀生節度(今思茅和西雙版納一帶),銀生茶為普洱茶前身。

普洱茶的極盛時期是在清朝,先有雍正皇帝的御用貢茶茶廠,後有乾隆皇帝御賜茶名。據傳說,普洱茶得名源於乾隆皇帝,所以有“先有普洱府,後有普洱茶”這一說法。

擴充套件資料:

現代普洱茶特指雲南省普洱、西雙版納及臨滄等地採用雲南大葉種晒青綠毛茶精製整理或蒸壓成型後長期儲存陳化獲得的產品,以及70年代以來經技術改革創新,採用雲南大葉種晒青毛茶經增溼渥堆、後熟陳化製得的產品,其具有幹茶色澤褐紅,條索肥壯重實,耐儲耐泡,茶湯紅濃明亮、陳香顯著,滋味濃醇回甘,葉底褐色柔軟的特點。

近年來,科學研究表明,現代普洱茶具有消食去膩、減肥防齲、降血脂、降低膽固醇等多種保健功能,普洱茶日益備受世人所關愛。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普洱茶

普洱茶的歷史來源

1、歷史來源

普洱茶產於雲南西雙版納等地,因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縣城又作普洱哈尼族自治縣,隸屬思茅地區,位於雲南省南部,距昆明373公里,原稱寧洱縣。

“普洱”為哈尼語,“普”為寨,“洱”為水灣,意為“水灣寨”,帶有親切的“家園”的含義。

普洱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距今已達 2000年之久。民間有“武候遺種”(武候是指三國時期的丞相諸葛亮)的說法,故普洱茶的種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唐朝時普洱名為步日 ,屬銀生節度(今思茅和西雙版納一帶) ,銀生茶是為普洱茶的前身 ,元朝時稱之為普茶 ,明萬曆年才定名為普洱茶 ,極盛時期是在清朝 ,《普洱府志》記載: “普洱所屬六大茶山 …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餘萬人 ”,可知當時盛況。

思茅與西雙版納一帶為其主要原料生產地,普洱與思茅成為加工和集散中心,明朝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外輻射六條茶馬古道,將普洱茶行銷至中國本土、、越南、緬甸、泰國等地,並轉運到港澳、東南亞,甚至歐洲。

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以後,法國、英國先後在思茅設立海關,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遠銷,普洱茶馬古道隨興旺。

現今還有思茅卡房高酒房茶馬古道,1.5米寬,斷續數公里:有思茅三冢村外茶馬古道、那柯里茶馬古道,斷續 30公里;普洱茶庵塘茶馬古道,殘存 12.5公里,石上馬蹄印,記錄下了當年運茶馬幫的歷史。

2、普洱茶主要產地:普洱茶主要產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臨滄、普洱等地區。

3、普洱茶流行原因:普洱茶講究沖泡技巧和品飲藝術,其飲用方法豐富,既可清飲,也可混飲。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

擴充套件資料

普洱茶原料等級

茶葉採摘時,葉和芽同時採,一般從茶樹枝條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葉:一葉一芽的採一芽、二葉一芽的採一葉一芽、三葉一芽的採二葉一芽。

普洱的等級劃分,只有在鮮葉時有明確的用芽葉的含量來進行不同等級的分級標準,在晒青茶(生散茶),熟散茶的等級劃分時,用芽葉的含量這個維度已經不能成為嚴謹的分級標準了。

特級:一芽一葉佔70%以上,一芽二葉佔30%以下;

一級:一芽二葉佔7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葉佔30%以下;

二級:一芽二葉、三葉佔6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葉佔40%以下;

:一芽二葉三葉佔5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葉佔50%以下;

四級:一芽三葉、四葉佔7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葉佔30%以下;

五級:一芽三葉、四葉佔5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葉佔50%以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普洱茶

普洱茶的文化歷史

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邦崴過渡型古茶樹是古代濮人栽培馴化茶樹遺留下來的活化石。

歷史文獻中記載最早種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綽,在其所著《蠻書》卷七中雲“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蒙舍蠻以椒薑桂和烹而飲之。”據考證銀生城的茶應該是雲南大葉茶種,也就是普洱茶種。

歷史記載說明,早在1100多年前,屬南詔“銀生城界諸山”的思普區境內,已盛產茶葉。

擴充套件資料:

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減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種功效。可清胃生津、消食化痰、解酒解毒、利尿散寒,止咳化痰、降低血脂膽固醇。

1、降脂、減肥降壓、抗動脈硬化。長期飲用普洱茶能使膽固醇及甘油脂減少,所以長期飲用普洱茶有治療肥胖症的功用。飲用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張、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和腦部血流量減少等生理效應,對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患者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養胃、護胃。在適宜的濃度下,飲用平和的普洱茶對腸胃不產生刺激作用,黏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進入人體腸胃形成的膜附著於胃的表層,對胃產生有益的保護層,長期飲用可起到養胃、護胃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普洱茶

普洱茶的歷史沿革?

宋朝年間普洱地區就有茶葉出產。以後,普洱地區逐漸成了雲南茶葉集散地,習慣上稱雲南茶葉為普洱茶,並一直延續到近代。

新中國成立後,雲南茶葉仍以傳統壓制型茶形式供應邊銷、廣東及港澳海外市場。至70年代之前,基本上都是以晒青壓制型茶為主的形態,是為現時我們所謂的普洱生茶。70年代之後,始有渥堆量產之熟茶。

目前,雲南地方標準確定雲南特定地區生產的生、熟茶均為普洱茶。

標籤: 普洱茶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kkyzn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