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計算機導論論文怎麼寫啊 計算機導論論文怎麼寫

計算機導論論文怎麼寫啊 計算機導論論文怎麼寫

1.計算機導論論文怎麼寫啊

計算機論文的撰寫方法(通用) 一、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的目的和內容 本科學生在畢業之前必須做畢業論文,其目的是通過畢業論文,讓學生獨立開發一個具體的計算機應用專案,系統地進行分析總結和運用學過的書本知識,以鞏固本科階段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並給予一個理論聯絡實際的機會。

計算機導論論文怎麼寫 計算機導論論文怎麼寫啊

為了便於實施和管理,規定網路學院計算機相關專業本科學生畢業論文主要以開發一個管理資訊系統為畢業實踐的課題,每個畢業生通過獨立開發一個具體的管理資訊系統,掌握開發一個比整完整的管理資訊系統的主要步驟,並從中獲得一定的實際經驗。 二、管理資訊系統開發的主要步驟 管理資訊系統開發的主要步驟及各步驟的基本內容如下: 1、系統分析 主要工作內容有以下幾項:確定系統目標,系統可行性分析 2、系統調查 系統的組織結構、職能結構和業務流程分析。

其中系統的組織結構圖應畫成樹狀結構。 系統業務流程分析、業務流程圖 3、資料流程分析 資料流程圖(系統關聯圖、頂層圖、一層資料流圖、二層資料流圖)、資料詞典、程式碼設計 4、管理資訊系統的功能設計 系統的功能結構圖,每個功能模組的主要工作內容、輸入輸出要求等。

系統控制結構圖 5、資料庫設計 概念模型設計:實體、實體間的聯絡、E-R圖 關係模式設計:E—R圖->關係模式的轉換規則 關係模式 資料庫表設計:資料庫表結構 6、系統物理配置方案 7、人機介面設計 8、模組處理概述 9、系統測試和除錯:測試計劃、測試用例、測試結果 三、開發工具和注意事項 1、開發工具 開發工具可由學生任選。如Delphi、FoxPro、VB、Access等,這些工具的使用全由學生自學。

2、注意事項 (1)專案開發步驟的完整性(系統需求分析、概念設計、物理設計、系統環境和配置、系統實施以及系統測試和除錯等) (2)每個開發步驟所得結果的正確性(業務流程圖、資料流程圖、資料詞典、HIPO圖、E-R圖、關係模式、人機介面設計及模組處理等的詳細分析和說明) (3)論文整體結構的完整性(前言、各個具體步驟的敘述和分析、結語、參考文獻和有關附錄) (4)提供軟體系統的可執行碟片及操作說明書 (5)參考資料(列出必要的參考資料) 四、畢業論文撰寫格式 注意: 1.每個步驟都要有文字說明和論述 2.各個步驟必須是有機的組合,不可以支離破碎不成一體。 一、封面 二、摘要 用約200-400字簡要介紹一下論文中闡述的主要內容及創新點 三、主題詞 用一、二個詞點明論文所述內容的性質。

(二和三要在同一頁面上) 四、目錄 一般採用三級目錄結構。 例如第三章 系統設計3.1系統概念結構 3.1.1概念模型 五、正文 第一章 前言 簡要介紹: 組織機構概況、專案開發背景、資訊系統目標、開發方法概述、專案開發計劃等。

第二章 系統需求分析 本章應包含: (1)現行業務系統描述 包括業務流程分析,給出業務流程圖。 具體要求:業務流程圖必須有文字說明,圖要完整、一定要有業務傳遞的流程。

(2)現行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指出薄弱環節、指出要解決的問題的實質,確保新系統更好,指出關鍵的成功因素。 (3)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4)可行性分析和抉擇 包括技術可行性、經濟可行性、營運可行性分析和抉擇。

第三章 新系統邏輯方案 針對使用者需求,全面、系統、準確、詳細地描述新系統應具備的功能。 (1)資料流程分析 最主要的是給出資料流程圖,要求滿足以下條件: A.資料流程圖必須包括系統關聯圖、系統頂層圖、第一層分解圖和第二層分解圖組成。

B.系統關聯圖確定了從外部項到系統的資料流和從系統向外部項的資料流,這些資料流在其它層次的資料流中不允許減少,也不允許增加。各層次內部的資料流不受關聯圖的限制。

C. 資料流應有名字。 D. 外部項和資料儲存之間不得出現未經加工的資料流。

E. 資料流程圖的分解中,必須保持每個分層同其上層加工中的外部項和輸入輸出流相一致。 F. 各加工之間一般不應出現未經資料儲存的資料流。

G. 資料儲存之間不得出現未經加工的資料流。 H. 資料儲存可以分解。

I. 若有查詢處理,應在資料流程圖中表達。 J. 統計和列印報表不在資料流圖中表達。

(2) 資料詞典描述 可採用圖表格式或較緊湊的記錄格式描述 A、若採用圖表格式,可只寫出資料流、資料元素、加工、資料儲存和外部項各一個表。 B、若採用緊湊的記錄格式,則應列出全部成分。

如資料元素: 編號 名稱 存在於 資料結構 備註 E1 入庫資料 F1/F3/F11/F15 入庫單號+日期+貨號+數量 E2 出庫資料 F1/F3/F11/F15 出庫單號+日期+貨號+數量 C、據流程圖中系統頂層圖的資料加工都必須詳盡寫出。 (3) 基本加工小說明 可採用結構化語言、數學公式等描述各個基本加工。

第四章 系統總體結構設計 (1) 軟體模組結構設計 A、系統軟體模組結構圖,並由此匯出功能分解圖及層次式選單結構。 B、系統的模組結構應與資料流程圖的頂層圖的加工一致。

(2)資料庫設計 A、應按下列次序闡述各個元素:實體、實體的屬性、實體間聯絡、E-R圖、轉換規則、關係模式。 B、在介紹實體的屬性時,不應包括聯絡屬性,聯絡屬性直至關係模式中才出現。

2.求計算機導論的論文

1. 計算機的起源: 電子計算機(英語:Computer),又稱計算機或電腦,是一種利用電子學原理根據一系列指令來對資料進行處理的機器。

本來,計算機的英文原詞“computer”是指從事資料計算的人。而他們往往都需要藉助某些機械計算裝置或模擬計算機。

1642年法國數學家布萊士·帕斯卡在英國數學家William Oughtred所製作的“計算尺”的基礎上,將其加以改進,使能進行八位計算。還賣出了許多製品,成為當時一種時髦的商品。

1801年,法國人Joseph Marie Jacquard對織布機的設計進行改進,使用一系列打孔的紙卡片來作為編織複雜圖案的程式。儘管這種被稱作“Jacquard式織布機”的機器並不被認為是一部真正的計算機,但是其可程式性質使之被視為現代計算機發展過程中重要的一步。

1937年,年僅21歲的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克勞德·夏農(Claude Shannon)發表了他的偉大論文《對繼電器和開關電路中的符號分析》,文中首次提及數位電子技術的應用。他向人們展示瞭如何使用開關來實現邏輯和數學運算。

物理學的發展為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打開了技術基礎。 1941年夏天誕生的阿塔納索夫-貝瑞計算機是世界上第一部電子計算機,它使用了真空管計算器,二進位制數值,可複用記憶體;在英國於1943年被展示的神祕的巨像計算機(Colossus computer),儘管程式設計能力極其有限,但是它使人們確信使用真空管既值得信賴,又能實現電氣化的再程式設計;哈佛大學的馬克一號;以及基於二進位制的“ENIAC”,全名為“電子數值積分計算器”,這是第一部通用意圖的計算機,但由於其結構設計不夠彈性化,導致對它的每一次再程式設計都要重新連線電氣線路。

馮·諾伊曼結構這個詞出自約翰·馮·諾伊曼的論文:First Draft of a Report on the EDVAC [2], 於1945年6月30日。這篇論文是為了一架泛用儲存程式型電腦(EDVAC)所寫。

2。 構架和原理: 圖靈機,又稱確定型圖靈機,是英國數學家阿蘭·圖靈於1936年提出的一種抽象計算模型,其更抽象的意義為一種數學邏輯機,可以看作等價於任何有限邏輯數學過程的終極強大邏輯機器。

圖靈的基本思想是用機器來模擬人們用紙筆進行數學運算的過程,他把這樣的過程看作下列兩種簡單的動作: 在紙上寫上或擦除某個符號; 把注意力從紙的一個位置移動到另一個位置; 而在每個階段,人要決定下一步的動作,依賴於 (a)此人當前所關注的紙上某個位置的符號和(b)此人當前思維的狀態。 為了模擬人的這種運算過程,圖靈構造出一臺假想的機器,該機器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一條無限長的紙帶TAPE。

紙帶被劃分為一個接一個的小格子,每個格子上包含一個來自有限字母表的符號,字母表中有一個特殊的符號表示空白。紙帶上的格子從左到右依此被編號為0, 1, 2, 。

紙帶的右端可以無限伸展。 一個讀寫頭HEAD。

該讀寫頭可以在紙帶上左右移動,它能讀出當前所指的格子上的符號,並能改變當前格子上的符號。 一套控制規則TABLE。

它根據當前機器所處的狀態以及當前讀寫頭所指的格子上的符號來確定讀寫頭下一步的動作,並改變狀態暫存器的值,令機器進入一個新的狀態。 一個狀態暫存器。

它用來儲存圖靈機當前所處的狀態。圖靈機的所有可能狀態的數目是有限的,並且有一個特殊的狀態,稱為停機狀態。

參見停機問題。 注意這個機器的每一部分都是有限的,但它有一個潛在的無限長的紙帶,因此這種機器只是一個理想的裝置。

圖靈認為這樣的一臺機器就能模擬人類所能進行的任何計算過程。 邱奇-圖靈論題:一切直覺上能行可計算的函式都可用圖靈機計算,反之亦然。

3。原理和實現: 儘管計算機技術自20世紀40年代第一部電子通用計算機誕生以來以來有了令人目眩的飛速發展,但是今天計算機仍然基本上採用的是儲存程式結構,即馮·諾伊曼結構。

這個結構實現了實用化的通用計算機。 儲存程式結構間將一部計算機描述成四個主要部分:算術邏輯單元(ALU),控制電路,儲存器,以及輸入輸出裝置(I/O)。

這些部件通過一組一組的排線連線(特別地,當一組線被用於多種不同意圖的資料傳輸時又被稱為匯流排),並且由一個時鐘來驅動(當然某些其他事件也可能驅動控制電路)。 概念上講,一部計算機的儲存器可以被視為一組“細胞”單元。

每一個“細胞”都有一個編號,稱為地址;又都可以儲存一個較小的定長資訊。這個資訊既可以是指令(告訴計算機去做什麼),也可以是資料(指令的處理物件)。

原則上,每一個“細胞”都是可以儲存二者之任一的。 算術邏輯單元(ALU)可以被稱作計算機的大腦。

它可以做兩類運算:第一類是算術運算,比如對兩個數字進行加減法。算術運算部件的功能在ALU中是十分有限的,事實上,一些ALU根本不支援電路級的乘法和除法運算(由是使用者只能通過程式設計進行乘除法運算)。

第二類是比較運算,即給定兩個數,ALU對其進行比較以確定哪個更大一些。[2] 輸入輸出系統是計算機從外部世界接收資訊和向外部世界反饋運算結果的手段。

對於一部標準的個人電腦,輸入裝置主要有鍵盤和滑鼠,輸出裝置則是顯示器、印表機以及其他許多後文將要討論。

3.求一計算機導論論文

計算機及其科學體系 計算機是本世紀最重大的科學技術成就之一,它已成為現代化國家各行各業廣泛使用的強有力資訊處理工具。

計算機使當代社會的經濟、政治、軍事、科研、教育、服務等方面在概念和技術上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已經並還將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目前,計算機是世界各已開發國家激烈競爭的科學技術領域之一。

電子計算機雖然叫做“計算機”,它的早期功能主要也確實是計算,但後來高水平的計算機已遠遠超越了單純計算的功能,還可以模擬、思維、進行自適應反饋處理等等,把它叫做“電腦”更為合乎實際。由於電子計算機功能的飛躍性發展,應用於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直接和顯著地提高了生產、工作和生活的效率、節奏和水平,在軟科學研究和應用中它也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它已被公認是現代技術的神經中樞,是未來資訊社會的心臟和錄魂。

在這種背景下,從對計算機的技術研究,又上升到了對計算機的科學研究,於是,電腦科學逐漸建立起來了。 目前,美國、日本、西歐正集中人力物力開發新一代計算機,它將從資料處理轉為知識處理,從存貯計算資料轉為推理和提供知識。

總之,我們認為電腦科學正是在於尋求一個科學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從事包括計算機設計、計算機程式設計、資訊處理、問題的求解演算法、運算過程本身以及它們之間互相關係的研究。電腦科學理論來源於計算機工程技術,並指導計算機實踐向更高階段前進。

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系統由硬體和軟體兩大部分組成。 (1)硬體的組成:輸入裝置,輸出裝置,儲存器,運算器,控制器 輸入裝置:使計算機從外部獲得資訊的裝置,如滑鼠,鍵盤,光筆,掃描器,話筒,數碼相機,攝像頭, 手寫板。

輸出裝置:把計算機處理資訊的結果以人們能夠識別的形式表示出來的裝置,如顯示器,印表機,繪圖儀,音箱,投影儀。 儲存器:如硬碟,光碟機,U盤。

運算器:算術運算,邏輯運算。 控制器:如從儲存器中取出指令,控制計算機各部分協調執行。

其中控制器和運算器整合在CPU中。 (2)軟體的組成 軟體定義:程式和有關文件資料的合稱 軟體分類:系統軟體(使用和管理計算機的軟體)和應用軟體(專為某一應用編制的軟體) 常見的系統軟體有:作業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和程式設計語言。

常見的應用軟體有:輔助教學軟體,輔助設計軟體,文書處理軟體,資訊管理軟體和自動控制軟體。 相關課程 C,C++,JAVA,計算機原理,編譯原理,資料結構,物件導向的程式設計,UNIX,離散數學,電路原理,作業系統,系統分析與控制,計算機網路,軟體工程,數學邏輯,組合語言等。

學計算機應該具備什麼能力 懂得計算機基本原理,掌握計算機應用軟體的安裝、維護、使用、設計及開發的能力。熟悉開發平臺,掌握常用開發工具,瞭解軟體開發的基本方法。

具備較強資料庫安裝除錯與簡單開發能力。掌握資訊管理系統的應用、開發及維護技術。

具有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設計、安裝、除錯、管理能力,並且掌握計算機網路環境下的計算機資訊管理系統開發的基本方法和維護技能。 計算機發展方向 1.計算機系統結構的研究 2.程式設計科學與方法論的研究 3.軟體工程基礎理論的研究 4.人工智慧與知識處理的研究 5.網路、資料庫及各種計算機輔助技術的研究。

6. 理論電腦科學的研究 7. 電腦科學史的研究 計算機應用概述 研究計算機應用於各個領域的理論、方法技術和系統等,是計算機學科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邊緣學科,是計算機學科的組成部分。計算機應用分為數值計算和非數值應用兩大領域,非數值應用又包括工廠自動化、辦公自動化、家庭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等領域。

計算機應用系統分析和設計是計算機應用研究普遍需要解決的課題。應用系統分析在於系統的調查,分析應用環境的特點和要求,建立數學模型,按照一定的規範化形式描述它們形成計算機應用系統技術設計要求。

應用系統設計包括系統配置設計、系統性能評價,應用軟體總體設計以及其他工程設計,最終以系統產品形式提供給使用者。 計算機應用領域十分廣泛:①科學計算;②計算機輔助設計;③測試、實驗室自動化;使用計算機實現資料的採集、分析、處理和實驗過程的自動化,計算機模擬可以為各種系統的分析和設計提供新的重要途徑;④實時檢測控制;⑤辦公自動化;⑥經濟管理;⑦情報檢索;⑧圖象處理;⑨人工智慧、專家系統和機器人。

總之,計算機已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國防、文化教育、科學技術、衛生保健、服務行業、社會公用事業等。甚至於進入家庭,家用電器也採用微處理機,使計算機應用深入到家庭生活和娛樂之中。

計算機應用促進了新科學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從基礎科學到近代尖端科學技術,從宇宙巨集觀世界到原子微觀世界,計算機幫助人們發現新的科學規律,使實驗性科學成為更嚴密的科學,已出現象計算化學、計算生物學、計算天文學等一些新的分支學科。

在尖端武器、戰略預警系統、防空防潛和電子對抗系統中,計算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計算機網。

4.求現成的 計算機導論論文

計算機導論論文 發表於:2007年12月8日 5時12分7秒來源:許可權: 公開閱讀(41)評論(0) 舉報本文連結:/348766138/blog/1197061927 計算機導論論文 計算機發展的歷史只有短短的60年時間,可在這短短60年內,計算機的發展之快以及對現代人的生活的影響是過去任何東西都無法比擬的。

計算機在各個領域的運用以及普及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裝備。瞭解計算機的發展以及應用已經成為一個當代人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

1計算機的誕生與發展 1)機械計算機的誕生 在西歐,由中世紀進入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大變革,極大地促進了自然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長期被神權壓抑的創造力得到了空前的釋放。而在這些思想創意的火花中,製造一臺能幫助人進行計算的機器則是最耀眼、最奪目的一朵。

從那時起,一個又一個科學家為了實現這一偉大的夢想而不懈努力著。但限於當時的科技水平,多數試驗性的創造都以失敗而告終,這也就昭示了拓荒者的共同命運: 往往在倒下去之前見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而後人在享用這些甜美成果的時候,往往能夠從中品味出汗水與淚水交織的滋味。 2)電子計算機問世 在以機械方式執行的計算器誕生百年之後,隨著電子技術的突飛猛進,計算機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由機械向電子時代的過渡,電子器件逐漸演變成為計算機的主體,而機械部件則漸漸處於從屬位置。

二者地位發生轉化的時候,計算機也正式開始了由量到質的轉變,由此導致電子計算機正式問世。 3)電晶體計算機的發展 真空管時代的計算機儘管已經步入了現代計算機的範疇,但因其體積大、能耗高、故障多、從而制約了它的普及和應用。

直到電晶體被髮明出來,電子計算機才找到了騰飛的起點。 4)積體電路為現代計算機鋪平道路 儘管電晶體的採用大大縮小了計算機的體積、降低了價格、減少了故障,但離使用者的實際要求仍相距甚遠,而且各行業對計算機也產生了較大的需求,生產效能更強、重量更輕、價格更低的機器成了當務之急。

積體電路的發明解決了這個問題。高整合度不僅使計算機的體積得以減小,也使速度加快、故障減少。

從此,人們開始製造革命性的微處理器。 2.現代計算機技術漸入輝煌 在此之前,應該說計算機技術還是主要集中於大型機和小型機領域的發展。

隨著超大規模積體電路和微處理器技術的進步,計算機進入尋常百姓家的技術障礙逐漸被突破。特別是在Intel公司釋出了其面向個人使用者的微處理器8080 之後,這一浪潮終於洶湧澎湃起來,同時也催生出了一大批資訊時代的弄潮兒,如Stephen Jobs(史締芬.喬布斯)、Bill Gates(比爾.蓋茨)等,至今他們對整個計算機產業的發展還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此時段,網際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也得到了空前的應用與發展,計算機真正開始改變我們的生活。 3如何學好計算機專業 1)從學好數學入手 算機科學理論的根本,在於演算法。

所以學好數學,對於一個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必需的! 計算機系學習的數學與其他系的側重點是不同的。我們應該注意數學分析中的理論部分。

我們還要將抽象的理論再應用於實踐,不但要掌握題目的解題方法,更要掌握解題思想,對於定理的學習:不是簡單的應用,而是掌握證明過程即掌握定理的由來,訓練自己的推理能力。只有這樣才達到了學習這門科學的目的。

2)與實際相結合很重要 作為一名計算機系的學生,應該較為全面的瞭解計算機學科的發展,清晰的把握計算機學科研究的方向,發展的前沿即每一個課程在整個學科體系中所處的地位。搞清各學科的學習目的,學習內容,應用領域。

[2]使在學科學習初期就對整個學科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以做到在今後的學習中清楚要學什麼,怎麼學。 計算機學科不同於其他學科,計算機的發展速度是無法預測的。

所以時刻關注計算機的發展就是我們的必修課了。 結束語 學校開設的任何一門科學都有其滯後性,計算機更是發展驚人。

換言之,在我們掌握一門新技術的同時就又有更新的技術產生,所以身為當代的大學生應當有緊跟科學發展的素質。學習每一個課程之前,都要先搞清這一課程的學習目的。

所以,瞭解計算機的發展歷史,時刻關注計算機的發展,隨時豐富自己就是我們學好計算機學科的方法。

5.跪求大學計算機導論論文一篇

算機導論課程的改革與實踐 被引次數:1次

鄭曉曦 文獻來自:五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5年 第03期

以期把計算機導論議程建設工作做得更好計算機導論課程的改革與實踐@鄭曉曦$五邑大學計算中心 。

2. 《計算機導論》多媒體教學系統CAI的設計與開發 被引次數:1次

沈智慧 文獻來自:教育資訊化 2001年 第09期

設計與開發《計算機導論》多媒體教學系統CAI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計算機導論》cAI的開發環境 2 。

3. 計算機導論教學改革實踐

餘平 文獻來自:科技資訊 2006年 第11期

計算機導論教學改革實踐$淮南聯合大學計算機系@餘平針對近年來在大學計算機專業中開展的計算機導論課的現狀,結合自己的教學改革實踐,優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在教學中使用啟發式教學,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收到良好的 。 計算機導論;;課程體系;;啟發式;;培養創新[1]王玉龍編.計算機導論[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

4. 計算機導論課程建設與改革

樓永堅 文獻來自: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學報 2004年 第05期

浙江杭州310018計算機導論;;教學改革;;教學模式闡述了《計算機導論》課程建設與改革的意義和必要性,通過對目前大多數高校該課程開課狀況的分析以及作者歷年授課總結、比較與研究,提出了適合本校本科教學的授課內容、教學模式和方法,課 。

5. 計算機導論課教學實踐思考

陳懷義 陸勤 文獻來自:高等教育研究學報 2000年 第04期

對計算機導論這門課首先應該有一個準確的定位。“計算機導論”課的教學目的是計算機入門 。

6. 對改進計算機導論課程的思考

吳文昭 文獻來自:隴東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年 第01期

對改進計算機導論課程的思考@吳文昭$甘肅聯合大學理工學院!甘肅蘭州730000本文針對目前"計算機導論"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偏差問題,結合教學實踐的體會,提出該課程教學改進意見,以使其"名符其實",為後續專業課學習奠 。

7. 計算機導論課的教學研究與實踐

曹雁 文獻來自:兵團教育學院學報 2003年 第01期

對計算機導論這門課首先應該有一個準確的定位。“計算機導論”課的教學目的是計算機入門 。 這是至關重要的計算機導論課的教學研究與實踐@曹雁$石河子大學資訊工程學院!新疆石河子832003計算機導論 。

8. 《計算機導論和演算法語言》輔導教材

陳毓秀 文獻來自:機械工程師 1986年 第02期

《計算機導論和演算法語言》輔導教材@陳毓秀$上海交通大學電子計算機這一現代化的計算工具,近年來已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獲得廣泛應用,成為人們進行計算或處理問題的得力助手。學習本門課程的目的,是著重於將計算機這 。

9. 基於計算機導論課程淺析中美電腦科學教育模式方法

衣楊 常會友 羅豔 文獻來自:現代教育技術 2007年 第07期

適合中國高校導論課程的實驗教學總體目標種種情況表明,實驗教學對與計算機導論課程非常重要,歸納出計算機導論實驗教學總體目標如下:建設與理論課相輔相成、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的實驗教學課程規範和體系 。 基於計算機導論課程淺析中美電腦科學教育模式方法@衣楊$中山大學資訊科學與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系 。

10. 關於“計算機導論”課程教學的探討

李豔東 李明 郭淑馨 文獻來自: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學報 2006年 第11期

一、開設“計算機導論”課程的必要性“計算機導論”是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科導引課程,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關於電腦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入門介紹,使他們對該學科有一個整體的認識。該課程的教學物件是電腦科學與技術 。

6.急求計算機導論論文

電腦科學與技術這一門科學深深的吸引著我們這些同學們,原先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喜歡把這個系分為計算機軟體理論、計算機系統、計算機技術與應用。

後來又合到一起,變成了現在的電腦科學與技術。我一直認為電腦科學與技術這門專業,在本科階段是不可能切分成電腦科學和計算機技術的,因為電腦科學需要相當多的實踐,而實踐需要技術;每一個人(包括非計算機專業),掌握簡單的計算機技術都很容易(包括原先Major們自以為得意的程式設計),但計算機專業的優勢是:我們掌握許多其他專業並不"深究"的東西,例如,演算法,體系結構,等等。

非計算機專業的人可以很容易地做一個晶片,寫一段程式,但他們做不出計算機專業能夠做出來的大型系統。今天我想專門談一談電腦科學,並將重點放在計算理論上。

1)計算機語言 隨著20世紀40年代第一臺儲存程式式通用電子計算機的研製成功,進入20世紀50年代後,計算機的發展步入了實用化的階段。然而,在最初的應用中,人們普遍感到使用機器指令編制程式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十分別扭,也不利於交流和軟體維護,複雜程式查詢錯誤尤其困難,因此,軟體開發急需一種高階的類似於自然語言那樣的程式設計語言。

1952年,第一個程式設計語言Short Code出現。兩年後,Fortran問世。

作為一種面向科學計算的高階程式設計語言,Fortran的最大功績在於牢固地樹立了高階語言的地位,並使之成為世界通用的程式設計語言。Algol60的誕生是計算機語言的研究成為一門科學的標誌。

該語言的文字中提出了一整套的新概念,如變數的型別說明和作用域規則、過程的遞迴性及引數傳遞機制等。而且,它是第一個用嚴格的語法規則——巴科斯正規化(BNF)定義語言文法的高階語言。

程式設計語言的研究與發展在產生了一批成功的高階語言之後,其進一步的發展開始受到程式設計思想、方法和技術的影響,也開始受到程式理論、軟體工程、人工智慧等許多方面特別是實用化方面的影響。在“軟體危機”的爭論日漸平息的同時,一些設計準則開始為大多數人所接受,並在後續出現的各種高階語言中得到體現。

例如,用於支援結構化程式設計的PASCAL語言,適合於軍隊各方面應用的大型通用程式設計語言ADA,支援併發程式設計的MODULA-2,支援邏輯程式設計的PROLOG語言,支援人工智慧程式設計的LISP語言,支援面積物件程式變換的SMALLTALK、C等。而且,伴隨著這些語言的出現和發展,產生了一大批為解決語言的編譯和應用中所出現的問題而發展的理論、方法和技術。

有大量的學術論文可以證明,由高階語言的發展派生的各種思想、方法、理論和技術觸及到了電腦科學的大多數學科方向,但內容上仍相對集中在語言、計算模型和軟體開發方法學方面。 (2)計算機模型與軟體開發方法 20世紀80年代是計算機網路、分散式處理和多媒體大發展的時期。

在各種高階程式設計語言中增加併發機構以支援分散式程式設計,在語言中通過擴充套件繪圖子程式以支援計算機圖形學程式設計成為當時程式設計語言的一種時尚。之後,在模數/數模轉換等介面技術和資料庫技術的支援下,通過擴充套件高階語言的程式庫又實現了多媒體程式設計的構想。

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後,平行計算機和分散式大規模異質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又將並行程式設計語言、並行編譯程式、並行作業系統、並行與分散式資料庫系統等試行軟體的開發的關鍵技術依然與高階語言和計算模型密切相關,如各種並行、併發程式設計語言,程序代數,PETRI網等,它們正是軟體開發方法和技術的研究中支援不同階段軟體開發的程式設計語言和支援這些軟體開發方法和技術的理論基礎——計算模型。 (3)計算機應用 用計算機來代替人進行計算,就得首先研究計算方法和相應的計算機演算法,進而編制計算機程式。

由於早期計算機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科學計算領域,因此,數值計算方法就成為最早的應用數學分支與計算機應用建立了聯絡。最初的時候,由於計算機的儲存器容量很小,速度也不快,為了計算一些稍稍大一點的題目,人們常常要挖空心思研究怎樣節省儲存單元,怎樣減少不需要的操作。

為此,發展了像稀疏矩陣計算理論來進行方程組的求解;發展了雜湊函式來動態地儲存、訪問資料;發展了虛擬程式設計思想和程式覆蓋技術在記憶體較小的計算機上執行較大的程式;在子程式和程式包的概念提出之後,許多人開始將數學中的一些通用計算公式和計算方法寫成子程式,並進一步開發成程式包,通過簡潔的呼叫命令向用戶開放。子程式的提出是今日軟體重用思想的開端。

在計算機應用領域,科學計算是一個長久不衰的方向。該方向主要依賴於應用數學中的數值計算的發展,而數值計算的發展也受到來自計算機系統結構的影響。

早期,科學計算主要在單機上進行,經歷了從小規模數值分析到中大規模數值分析的階段。隨著平行計算機和分散式平行計算機的出現,並行數值計算開始成為科學計算的熱點,處理的問題也從中大規模數值分析進入到中大規模複雜問題的計算。

所謂中大規模複雜問題並不是由於資料的增大而使計算變得困難,使問。

7.要寫計算機專業導論的論文,其中第一個要談一下對計算機及計算機

計算機的體系結構(computerarchitecture),通常是指涉及機器語言或者組合語言的程式設計人員所見到的計算機系統的屬性,更多說的是計算機的外特性,是硬體子系統的結構概念及其功能特性。這其中最重要的問題都直接和計算機的指令系統有關,例如計算機的字長,計算機硬體能夠直接識別和處理的資料型別及其表示、儲存、讀寫方式,指令系統的組成,指令類別、格式和功能,指令中使用的暫存器數量和表示方法,支援的定址方式,儲存器、輸入輸出裝置和CPU之間資料傳送的方式和控制,也包括中斷的型別和處理流程,系統中對各類資訊的保護,計算機執行狀態的定義和切換,對各種執行異常或者出錯的檢測和處理方案等等,這些都是程式設計人員編寫出高質量程式並確保其正常執行必須深入瞭解的計算機的有關屬性。計算機體系結構主要研究硬體和軟體功能的劃分,確定硬體和軟體的介面,即哪些功能應劃分給硬體子系統完成,哪些功能應劃分到軟體子系統中完成。

計算機組成(computerorganization),是依據計算機體系結構確定並且分配了硬體子系統的概念結構和功能特性的基礎上,設計計算機各部件的具體組成,它們之間的連線關係,實現機器指令級的各種功能和特性。從這一點又可以說,計算機組成是計算機體系結構的邏輯實現。為了實現相同的計算機體系結構所要求的功能,完全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計算機組成設計方案。因為半導體器件效能的提高,新的技術成果的面世,或者又有新的價格/效能比的需求出現,都會帶來計算機組成的變化。

在計算機組成的領域內,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是合理的效能價格比,關鍵的技術措施在於處理好計算機內部的資料流和控制流,合理地匹配各功能部件的效能引數,也就是盡力避免因一個部件形成的“瓶頸”問題而影響計算機的整體效能。例如,對運算器部件,可以通過實現資料運算的流水線處理和設定多個運算功能部件,在運算器內安排更多的暫存器等措施以提高其處理資料的能力;對控制器部件,可以通過指令預取,指令流水線處理,多指令流水線,選用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結構設計方案等措施以提高執行指令的速度;對儲存器部件,使用由高速緩衝儲存器、主儲存器、虛擬儲存器構成的層次結構的儲存系統,使用由可以交替執行的多個儲存器構成的多體結構,使用效能更高的改進型的儲存器晶片等措施,以提高儲存器系統的儲存容量和讀寫速度。對輸入輸出裝置,實現通道、外圍處理機等方式,合理地設定緩衝器和排隊策略,配備速度更快的裝置,配備更多數量的裝置,以提高單位時間內資料輸入輸出的流量。對計算機系統而言,關鍵是儘可能地使計算機各個功能部件都以自己所具有的高速度執行,避免或者減少不同功能部件彼此之間的相互制約和等待現象,例如通過支援多執行緒、多程序、多道程式、多工等措施,選用最合理的資源排程演算法和分配策略,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統的資源利用率。

計算機實現(),是計算機組成的物理實現。包括中央處理機、主儲存器、輸入輸出介面和裝置的物理結構,所選用的半導體器件的整合度和速度,器件、模組、外掛、底板的劃分,電源、冷卻、裝配等技術,生產工藝和系統除錯等各種問題,一句話,就是把完成邏輯設計的計算機組成方案轉換為真實的計算機,也就是把滿足設計和執行、價格等各項要求的計算機系統真正地製作並調試出來。

計算機體系結構,計算機組成和計算機實現是三個不同的概念,各自有不同的含義,但是又有著密切的聯絡,而且隨著時間和技術的進步,這些含義也會有所改變。在某些情況下,有時也無需特意地去區分計算機體系結構和計算機組成的不同含義。

標籤: 導論 論文 計算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kyk1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