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寫一篇一《詩經》為主的論文 關於詩經的論文怎麼寫

寫一篇一《詩經》為主的論文 關於詩經的論文怎麼寫

1.寫一篇一《詩經》為主的論文

木瓜 《詩經·大雅·抑》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之句,後世“投桃報李”便成了成語,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

關於詩經的論文怎麼寫 寫一篇一《詩經》為主的論文

比較起來,《衛風·木瓜》這一篇雖然也有從“投之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生髮出的成語“投木報瓊”(如託名宋尤袤《全唐詩話》就有“投木報瓊,義將安在”的記載),但“投木報瓊”的使用頻率卻根本沒法與“投桃報李”相提並論。可是倘若據此便認為《抑》的傳誦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錯而特錯了,稍微作一下調查,便會知道這首《木瓜》是現今傳誦最廣的《詩經》名篇之一。

對於這麼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語句並不複雜的先秦古詩,古往今來解析其主旨的說法居然也有七種之多(據張樹波《國風集說》統計),實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按,成於漢代的《毛詩序》雲:“《木瓜》,美齊桓公也。

衛國有狄人之敗,出處於漕,齊桓公救而封之,遺之車馬器物焉。衛人思之,欲厚報之,而作是詩也。”

這一說法在宋代有嚴粲(《詩緝》)等人支援,在清代有魏源(《詩古微》)等人支援。與毛說大致同時的三家詩,據陳喬樅《魯詩遺說考》考證,魯詩“以此篇為臣下思報禮而作”,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意見與之相同。

從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贈答說”開始流行,《詩集傳》雲:“言人有贈我以微物,我當報之以重寶,而猶未足以為報也,但欲其長以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贈答之詞,如《靜女》之類。”

這體現了宋代《詩》學廢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這一說法受到清代《詩》學獨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際恆的批駁,《詩經通論》雲:“以(之)為朋友相贈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現代學者一般從朱熹之說,而且更明確指出此詩是愛情詩。

平心而論,由於詩的文字語義很簡單,就使得對其主題的探尋反而可以有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個概念的內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輕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說是不甚可取的。有鑑於此,筆者傾向於在較寬泛的意義上理解本詩,將其視為一首通過贈答表達深厚情意的詩作。

《木瓜》一詩,從章句結構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沒有《詩經》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

這不是沒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變成“投我木瓜(桃,李),報以瓊琚(瑤、玖);匪以為報,永以為好”,一樣可以),而是作者有意無意地用這種句式造成一種跌宕有致的韻味,在歌唱時易於取得聲情並茂的效果。其次,語句具有極高的重疊復沓程度。

不要說每章的後兩句一模一樣,就是前兩句也僅一字之差,並且“瓊琚”、“瓊瑤”、“瓊玖”語雖略異義實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據李時珍《本草綱 目》考證也是同一屬的植物.其間的差異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間的差異那樣並不大。這樣,我們不妨說三章基本重複,而如此高的重複程度在整部《詩經》中也並不很多,格式看起來就像唐代據王維詩譜寫的《陽關三疊》樂歌似的,——自然這是《詩經》的音樂與文學雙重性決定的。

你贈給我果子,我回贈你美玉,與“投桃報李”不同,回報的東西價值要比受贈的東西大得多,這體現了一種人類的高尚情感(包括愛情,也包括友情)。這種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贈的東西及其價值的高低在此實際上也只具有象徵性的意義,表現的是對他人對自己的情意的珍視,所以說“匪報也”。

“投我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其深層語義當是:雖汝投我之物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實貴逾瓊琚(瑤、玖);我以瓊琚(瑤、玖)相報,亦難盡我心中對汝之感激。清牛運震《詩志》評此數語云:“惠有大於木瓜者,卻以木瓜為言,是降一格襯托法;瓊瑤足以報矣,卻說匪報,是進一層翻剝法。”

他的話並非沒有道理,但顯然將木瓜、瓊瑤之類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實,其他解此詩者似也有此病。實際上,作者胸襟之高朗開闊,已無衡量厚薄輕重之心橫亙其間,他想要表達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

子衿 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她的戀人。全詩三章,採用倒敘手法。

前兩章以“我”的口氣自述懷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

對方的衣飾給她留下這麼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見其相思縈懷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約,只好等戀人過來相會,可望穿秋水,不見影兒,濃濃的愛意不由轉化為惆悵與幽怨: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捎個音信?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主動前來?第三章點明地點,寫她在城樓上因久候戀人不至而心煩意亂,來來回回地走個不停,覺得雖然只有一天不見面,卻好像分別了三個月那麼漫長。

近人吳闓生雲:“舊評:前二章回環入妙,纏綿婉曲。末章變調。”

(《詩義會通》)雖道出此詩章法之妙,卻還未得箇中三昧。全詩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的焦灼萬分的情狀宛然如在目前。

這種藝術效果的獲得,在於詩人在創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詩中表現這個女子的動作行為僅用“挑”、“達”二字,主要筆墨都用在刻劃她的心理活動上,如前兩章對戀人既全無音問、又不見影兒的埋怨,末章。

2.關於詩經的論文,1000至2000字左右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

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 丘中有麥,彼留子國。

彼留子國,將其來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

彼留之子,貽我佩玖。 《詩經·王風·丘中有麻》這首詩只有三章,章四句,表面上看起來並不複雜,但是對於詩的內容以及詩中人物的姓名,卻仍有爭議,迄無定論。

《小序》雲:“《丘中有麻》,思賢也。莊王不明,賢人放逐,國人思之而作是詩也。”

毛認為是“思賢”詩,《箋》、《疏》並無異議。[1]《傳》的故訓由於最接近於《詩經》時代,大體上是可信的。

但是,對於“國風”中某些詩篇的詩旨,尤其是那些反映男歡女悅的情愛詩篇,囿於思想的保守性,《小序》往往牽扯到帝王后妃的身上,其說多半不可考之於史。自然亦有少數可考者,如《鄘風·君子偕老》、《邶風·新臺》、《齊風·南山》、《齊風·載驅》、《陳風·株林》,但大多數情愛詩篇,往往是詩人即事即景抒情之作,並不反映什麼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何可考耶?竊以為《丘中有麻》就屬於此類民歌。

對於這些詩歌,只能就詩論詩,味之以文情,審之以辭氣,衡之以語法,核之以訓詁,來探索其主題。朱喜作為一個理學家,思想也是保守的,但他的《詩集傳》尚能遵循就詩論詩的原則,如《丘中有麻》,朱子就認為是一首愛情詩,其說一出,後人多有信之者,但朱說亦有瑕疵。

朱子雲:“子嗟,男子之字也。”“子國亦男子之字也。”

“之子,並指前二人也。”在首章之後評點曰:“婦人望其所與私者而來,故疑丘中有麻之處,復有與之私而留之者,今安得其施施而來乎?”[2]果如朱子所言,婦人私會二人且二人均贈其佩玖,揆之以情理,今天雖然有如此荒唐之事,但在古代確是夠大膽的了,縱有,當事人也不會形之於詩,即使作詩人未必詩中人,亦不會如此津津樂道地賦之於詩。

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引崔述《讀書偶識》駁那些認為《齊風·東方之日》是諷刺詩者,曰:“夫天下之刺人者,必以其人為不肖人,乃反以其事加於己身,曰我如是,我如是,天下有如此之自汙者乎?”[3]其理亦可用於此。《詩經》中確有刺淫刺穢之詩,如《新臺》、《南山》、《載驅》、《株林》,但決非當事人自作或以當事人口吻所做。

《株林》刺陳靈公,作為一國之君,竟然偕大夫孔寧、儀行父通於夏姬,君臣宣淫,終為夏姬之子夏徵舒所弒。朱子評曰:“靈公淫於夏徵舒之母,朝夕而往夏氏之邑,故其民相與語曰:君胡為乎株林乎?曰:從夏南耳。

然則非適株林也,特以從夏南故耳。蓋淫乎夏姬,不可言也,故從其子言之,詩人之忠厚如此”[2]。

真正有傷風化、有悖人倫之事,旁觀者亦羞以道之,正如《鄘風·牆有茨》所云:“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醜也。”

由此觀之,《丘中有麻》至少不是婦人歌詠與兩個情人苟且之事。《詩經注析》認為《丘中有麻》“也不像朱熹所說的這位女子和子國、子嗟父子有私情,而這二人在丘中有麻處又為新歡所留。”

《詩經注析》認為朱子和方玉潤都將“留”解釋為挽留之留,致有此誤。竊以為誤則誤矣,因為倘若“留”解釋為挽留之留,第三章“彼留之子,貽我佩玖”語句不順,但朱子並沒有說子國、子嗟是父子,齊襄公淫乎其妹,實有其事,而這首民歌,查無史據,父子聚麀,有悖天倫,以朱子之智慧及其人生哲學,斷不會作如此主觀臆測。

方玉潤《詩經原始》亦誤解了朱子,他說:“子嗟、子國既為父子,《集傳》且從其名矣,則一婦人何以私其父子二人耳,此真逆理悖言,不圖先賢亦為是論,能無慨然?惟是《序》、《傳》亦有所疑,子嗟、子國既為人名,則‘之子’又何指?”方氏又駁姚際恆“嗟”、“國”皆為助辭說,曰:“嗟為助辭可也,國亦為助辭乎?”方氏主張嗟為助辭,國即“彼國”之“國”,猶言彼留子於其國,其國不可久留也,何不就我?方氏主張此詩為招賢偕隱之詩,雲:“《丘中有麻》招賢偕隱也,周衰,賢人放廢,或越在他邦,或互相招集,退處丘園以自樂。”[4]竊以為詩中看不出招賢偕隱的痕跡,更何況“彼留子嗟”、“彼留子國”、“彼留之子”明顯為同一種句型,而按方氏說,獨獨“彼留子國”要在“國”前加“於”才能解通。

高亨的《詩經今注》認為《丘中有麻》是“一個沒落貴族因生活貧困,向有親友關係的貴族劉氏求救,得到一點小惠,因此作詩以述其事。”[5]《傳》以為子國為子嗟父,而高亨以為子國是劉氏家族的另一個人的名字,把“彼留之子”解釋為“那劉氏的人們”。

竊以為這種解釋值得商榷,因為《詩經》時代人稱代詞固然無單複數之分,但是“子”是名詞,無論是用來替代第二人稱代詞還是作為偏正結構的中心語,“子”指二人或二人以上這樣的用法恐怕沒有,此種情況,先民是用加數詞的方式來表示的,如《邶風·二子乘舟》。其次,既然是沒落貴族救助於劉氏,劉氏施與一點小惠,恐怕還不至於“貽我佩玖”。

竊以為贈玉不外乎以下三種情況,或是主恩浩蕩,或是朋友之間因有深情厚誼而分手脫相贈,寄予平生一片心,或是戀人或夫妻之間情到深處感情的流露和表示。筆者認為此詩按第三種情況來理解更顯得貼切、自然,把詩理解為女子的口氣更。

3.提供《詩經》的論文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

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於農郊。

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鱣鮪發發。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譯文] 窈窕淑女體修長,披風罩在錦衣上;齊侯女兒多嬌貴,嫁給衛侯到吾鄉。 她和太子同胞生,也是邢侯小姨妹,譚公是她親姐丈。

雙手白嫩如春荑,膚如凝脂細又膩;脖頸粉白如蝤蠐,齒如瓜子白又齊; 額頭方正蛾眉細,笑靨醉人真美麗,秋波流動蘊情意。 窈窕淑女身材高,駐馬停車在城郊;四匹雄馬多矯健,馬轡兩邊紅綢飄, 鳥羽飾車好上朝;諸位大夫該早退,別讓國君太操勞。

黃河之水聲勢大,奔騰向北嘩啦啦;撒開魚網呼呼響,鱣鮪跳躍潑剌剌, 蘆荻稠密又挺拔。陪嫁女子服飾美,媵臣英武又高大。

《碩人》是《詩經》“衛風”中的一首,是讚美是齊莊公的女兒,衛莊公的老婆莊姜夫人的詩。莊姜夫人如詩中提到,是當時齊國太子得臣的妹妹——可別小看這句“東宮之妹”,這是明寫莊姜夫人跟太子是一母所生,也就是王后所生,凸顯她嬌貴的身份。

有人說這位美麗的莊姜夫人嫁給衛莊公之後,受到了冷落讒嫉,沒有子嗣,所以衛人同情她,為她做了這首讚美詩——這個“有人說”來自《左傳》,力挺者是朱熹,不過這個解釋向來很有爭議,後人多認為這首詩看不出什麼同情憐憫的成分,純粹是讚美,是莊姜嫁到衛國時衛國人拍馬屁的詩。從解釋的不同看起來,朱夫子也不是純粹道學,相當有人情味兒——我也寧願相信這是人民同情美而無子的王后所做的詩也不願相信這是無聊文人拍新女主人的馬屁寫的應制歌。

就算不看詩中的生僻字,單從字面也很好理解這首詩讚美的是莊姜夫人的美麗——其實這首詩裡多數的語句還是在寫莊姜的出身和排場,真正的外貌描寫不過是“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這一句和“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一段。 簡單解釋一下:“碩人”,原意是高大白胖的人,引申為美女,可見公元前七百多年的春秋時代,人們(至少是衛國的人們)喜歡高大豐滿、面板白皙的美人,健康美還是比較吃香的。

由此我們可以聯想起古希臘羅馬時代的女神雕像,無論哪一個都是高大豐腴、有著結實的臂膀、修長的雙腿和一個圓潤的小肚子——可見在人類的“先民”時期,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是喜歡那種高大豐碩型的美女,可以說,其審美觀是十分健康的。究其所以,還是“美與善相統一”的規則在起作用,先民時期的人們,受自然條件所限,壽命沒有現在長,高大健碩的女人至少代表著健康、宜生養,所以,是“好”的,因此也就是美的。

女人圓潤豐滿的身體,就如灌滿漿的稻穀,代表了一種生命力,在與天地戰鬥、生命權得不到保障的歲月裡,還有什麼比這更能激發人關於“美好”的想象呢?至於“白皙是美的”這個觀念,千百年來一直被我們所承認;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正因其蒼白的面容而被讚譽為“有聖處女一般的容貌”;十八世紀的法國貴婦,為了使自己變得更白,不惜往臉上塗抹諸如鱷魚糞便這種噁心的東西。(黑面板也很美,是現代才有的審美觀。

近幾十年,法國女人才流行起黝黑明亮的面板,就算巴黎沒有海,也要拜託市長在塞納河邊鋪上海邊才有的細沙然後大家去晒太陽。)而在中國古代也是以白為美的,李漁在《閒情偶寄》“聲容部”中說:“……婦人本質,惟白最難。

多受精血而成胎者,其人生出必白……”可見,“白”是中國古代一貫千年的審美觀——總之,高大,說明出身嬌貴、吃得好、營養好;白皙,說明她不用去室外勞動,從不經風吹日晒,可以說,這是一種屬於貴族的美,是一種貴族時尚,除非天生麗質,老百姓是追不起的。“碩人其頎”是說“這位高挑的美女身材真修長啊”,原來古人所謂的高大白胖,是要求凹凸有致,不止是一味的胖下去,還需要頎長優美才是好的;“衣錦褧衣”是說“她穿著錦帛織成的長斗篷”,這位莊姜夫人,不僅美,而且挺會穿,因為身材高,再穿個長斗篷,看起來就會格外修長。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一段已經成為了千古傳誦的寫美女的名句,意思是:手指像細草般柔軟靈活,雪白的面板像凝脂一般光潔平滑,脖子像天牛的幼蟲那樣既白且長,牙齒像瓜子兒一樣扁而整齊;她額頭豐滿眉毛彎彎,淺笑盈盈,還有兩個酒窩,眼睛黑白分明顧盼生波——看看吧,令人驚歎吧?莊姜夫人幾乎沒有缺點啊!彎眉亮眼、面板雪白、額頭豐滿、長長脖子、牙齒整齊、手指滑膩……甚至還有倆酒窩……好事兒都讓她趕上了,看來山東出美女所言非虛!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國人的審美觀好幾千年其實並沒有特別巨大的改變,除了面板白之外,黑白分明的大眼、長脖子等以上提到的優點我們現在仍然認為很美——以前我們認為櫻桃小口是美的,後來西風東漸之後,國人也漸漸能接受大嘴之美了,這可能算是中國人審美觀裡比較強烈的一種變化,可是,《碩。

4.那些書對寫關於《詩經》論文有用

1、《詩經》原意研究 (日) 家井 真著 陸越譯 ,不管怎麼說,在當代總體上日本人對中國古文學的研究比中國的一些學者要嚴謹。

2、詩經研究叢刊 中國詩經學會編

3、詩經研究 謝無量著 商務印書館 1959

4、詩經通論 (清) 姚際恆撰 廣文書局 中華民國五十年 [1961

5、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 孫作雲著 北京中華書局 1979

6、先秦兩漢詩經研究論稿 袁長江著 學苑出版社 1999

7、詩經要籍解題 蔣見元,朱傑人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8、詩經探索 劉操南著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3

9、名家品詩經 朱自清等著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09

5.關於詩經寫一篇文章

樓主的作文題目出的還挺專業。中文專業的論文也不過如此啊。

關於詩經,樓上的關於動物的角度讓我想起聞一多先生來了。

我的建議是,樓主可以參考一下水這個方向。

詩經嘛,最早的現實主意作品。多為民歌。

很多是直接吟詠愛情的。而且很多是涉及到水啊。

比如說 我們熟悉的關雎篇裡的,雎就是水鳥。還有蒹葭篇。你可以找找

中國詩有一個水文化之說。

後世的還有長幹行之類啊,什麼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等等。

最有名的當然是賈寶玉的女兒是水做的一說了。樓主在寫的時候可以結合一下

抱歉 ,如果是幫你執筆就沒意思了。

樓主可以參考一下這個~

6.我想寫關於《詩經》水意象的論文,請問一下應該看哪些書,一定是

這水意象其實可以從很多角度去寫,不知道你想從什麼角度寫?

給你介紹一些我看到過的研究詩中的“水”的文章:上海古籍陳致主編的《跨學科視野下的詩經研究》收了一篇山西大學劉毓慶教授的《之水與中國文學中水意象的歷史考察》你可以略微參考一下。

臺灣東大出的日本的白川靜先生的《詩經的世界》中也有對水這個意象的描述;家井真的《詩經原意研究》也有對渡河的興詞的研究。

同時我記得聞一多先生好像也有過看法,你可以上《古典新義》裡面找找看。這些是我有印象的。你可以找找海外學者的研究,像是夏含夷,他們有些文章也提起過詩中的“水”。

7.急需一篇《詩經》中愛情詩的論文

周代,禮教初設,古風猶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戀愛尚少禁忌,所謂:“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周禮。媒氏》)在《詩經》中有許多男女戀情詩,而戀人之歌,多集於《國風》。國是地區、方城之意,風即指音樂曲調,“國風”即各地區的樂調。《國風》取材於各地的民間歌曲,反映了當時各地的民俗風情。而男女戀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國風》中也頗多涉及。

《詩經》第一首便是以愛情為題材的詩歌《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以《關雎》為始篇,列來眾多注家的評價多為淑女以配君子,說明在我國古代愛情便成為了詩歌的重要主題之一。

《毛詩。大序》中說“詩者,志之所至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詩歌由內心的感發所產生,而愛情是人類最純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詩歌來歌頌的。《詩經》中的愛情詩型別多種多樣,涉及到愛情的酸酸甜甜:有寫幽會親暱的《邶風。靜女》,有寫情侶春遊的歡快的《鄭風。溱洧》,有寫兩情野合歡娛的《召南。野有死》,有寫飽含思念的《王風。采葛》,有寫情女想情郎的《鄭風。子衿》,有寫情侶鬧彆扭的《鄭風。狡童》,有寫意中人不可求空餘恨的《周南。漢廣》,有寫表現意中人難以親近的《秦風。蒹葭》,有寫失戀苦澀的《召南。江有汜》,有寫遭到家長干涉的《鄭風。將仲子》,還有反抗家長干涉的《王風。大車》。從以上的這些列舉中我們可以看出,《詩經》中的愛情詩廣泛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男女愛情生活的幸福快樂與挫折痛哭,在閱讀中我們能夠體會出詩歌中充滿坦誠、真摯的感情。

在愛情詩歌中很多是用女性的口吻來寫的,她們對於愛情的追求是大膽的而且熱烈的,這也許是因為那時古樸的民風使然吧。如《鄭風。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思我,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讀後給人一種民生純樸的感覺,《詩經》裡這一篇僅用短短几句對話,便把情人相戲的情景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來寫的以外,以男性口吻來寫的詩也很能體現女性在戀愛中開愛的情趣。如《邶風。靜女》這首詩便以男子的口吻寫幽期密約的樂趣: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躑躅。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美之為美,美人之貽。

標籤: 論文 一篇 詩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mwpw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