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時事評論怎麼寫格式 時政新聞及評論怎麼寫

時事評論怎麼寫格式 時政新聞及評論怎麼寫

1.時事評論怎麼寫(格式)

簡單點就跟讀後感差不多,就是看了新聞有什麼感想就寫什麼。

時政新聞及評論怎麼寫 時事評論怎麼寫格式

想來你們國中的要求不會很高,能讀懂新聞反映出的資訊和要表達的看法就行了,再論述一些自己的感想。 如果說的比較專業的話,就比較複雜了。

它是針對若干報道作一種總結性評論,其具體型別有:(1)新聞述評:既可對單一新聞事實作一個分析與評論,也可對若干新聞事實作一個概括性評論。(2)新聞綜述:即將一定時期內發生在一定範圍中的若干新聞,綜合起來加以評論。

綜合概括程度高,時空跨度大,可作縱向和橫向的比較綜合。(3)新聞瞭望或新聞展望:在對已發生的新聞事實作綜合分析,從而提在提煉出的動向和資訊的基礎上,展望未來,預示可能發生的新聞事實。

(4)新聞解說:當一則訊息中,涉及讀者比較陌生而又比較重要的人、事、地域,而該訊息又不可能提供詳盡說明時,可配以“新聞解說”,以便供給讀者詳盡的說明。(5)新聞舉要或大事記:在一定時間範圍內,挑選已發生的最重要的新聞報道,集中排列出來,使讀者對某一階段的大事有一個詳盡的、縱深的瞭解。

2.時政新聞評論200字怎麼寫

1、勸得出善款,勸不出慈善 事件——比爾·蓋茨、巴菲特將於9月29日來中國,並邀請50位中國富人蔘加一場“慈善晚宴”。

此前有訊息稱,並不是每個富人都對“慈善晚宴”的邀請欣然接受。而有著“中國首善”之稱的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游標,在其公司網站刊出致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公開表態死後將捐出自己全部財產。

點評——卡耐基曾說,一個人在鉅富中死去是可恥的。據悉,比爾·蓋茨、巴菲特在美國成功說服40名富翁承諾至少捐出自己一半的財產用於慈善事業後,又把目光瞄準了中國。

面對這場別有深意但尚處於未知情境的“夜宴”引起的“恐慌”,比爾·蓋茨也有壓力了,他急忙宣告沒想去勸服中國富豪。 我們可以看到,“詐捐門”等一系列捐款問題,所引起的熱議一浪高過一浪,為何群眾這麼在意“慈善”。

是民眾太苛刻?還是富豪們不夠自覺?還是媒體沒事找事?在西方,富人回饋社會已經成為一種常態,而在中國只有百分之一的富人選擇回報社會。是因為“不知捐款最終用在何處”的漏洞導致慈善公信力下降,還是因為富豪們本身社會愛心的缺失?按道理,傳統文化不僅僅是子承父業,還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如果想不通,就把這些都歸為社會轉型期所特有的問題吧。 2、麻疹疫苗謠言:及時闢謠就能高枕無憂? 事件——9月11日起,我國將開展大規模的麻疹疫苗強化免疫。

近日,有一些網友發帖對此次強化免疫麻疹疫苗的行為提出質疑,並對麻疹疫苗的安全性表示懷疑,稱“麻疹疫苗是慢性毒藥”。對此,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郝陽闢謠,麻疹疫苗已使用多年,全部來自國產,質量是有保障的。

點評——麻疹強化行動明明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為何卻落下個謠言四起“吃力不討好”的下場?麻疹疫苗謠言之所以能夠流傳惑眾,可見不僅山西“疫苗事件”留給老百姓的陣痛還未平復,也跟當下頻發爆發的質量安全問題引發的信任危機不無關聯。從“地溝油”到“毒茶油”,從“霸王絕頂”到“瘦身鋼筋”,一系列質量安全事件的出現,讓公眾如驚弓之鳥,脆弱的神經不堪重負。

麻疹疫苗的質疑和謠言背後,無疑是公眾對疫苗的“信任危機”。除了應該在疫苗生產、流通、使用等環節加強管理與監督,謠言發生時更要尊重維護公民的知情權及時闢謠,與此同時,嚴格監管制度與完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對違法違規操作等行為要依法問責,從嚴查處,才有可能重建起公眾心目中對疫苗信任。

3、“打白條”花樣翻新 村裡印發代金券 事件——四川宜賓喜捷鎮紅樓夢村的村民近日向記者反映,當地村委會把多年來拖欠農民的400萬元土地款印成了精美的代金券,替代人民幣發給了農民。這些代金券可以在本村內轉讓、贈予,還可以繼承。

但如果想換成真錢卻要等到60多歲。 點評——人民幣上印有“中國人民銀行”的字樣,這些代金券上印的則是“紅樓夢村民委員會”,券面上蓋有村委會公章。

《中國人民銀行法》的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印製、發售代幣票券,以代替人民幣在市場上流通”。紅樓夢村委如此明目張膽打白條,實質就是變著法不讓老百姓拿錢,“集體土地”變“國有”,“現金”變“白條”連個村官都把權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小權力並不輸於大權力,一旦腐敗它一樣可怕、一樣瘋狂、一樣貽害無窮。

多少政策成白條?多少規定成空文,村委會都敢打白條,就是因為政策都成白條,規定都成了空文。 4、“維穩”成萬能擋箭牌 事件——今年夏天,河南商城縣,有多人被一種叫做蜱的小蟲子咬傷,不治身亡,引起村民恐慌。

據瞭解,當地去年已出現死亡病例。當地衛生部門表示,無法提供具體疑似病例的數目及疫情狀況。

一位鄉領導說,政府之所以沒有公開蜱蟲疫情,是維穩需要。 點評——“維穩”成萬能擋箭牌,“維穩”成包治百病藥。

不知何時,“維穩”成為江湖郎中的狗皮膏藥,被玄乎的貼哪哪準好。一些人總是拿著“維穩”大旗,大興仁義之師,要把一切不和諧之音掃蕩。

為此,一些本來初衷良好的美好詞彙,被用於不良勾當,從而毀了其中“美好”,“滿口仁義道德的卑鄙小人”就是佐證。難怪老子會提倡“抱素”摒棄一切仁義、智慧等,迴歸嬰兒。

然而,這種“倒退”的作法或許只適合個人陶冶情操,不利於社會管理。事已至此,已經有了“仁義”、“維穩”,就應該尋找克服被濫用的方法。

作為地方父母官,在問題暴露出來,應積極反應迅速處理,尊重維護百姓權利,才是真正的“維穩”之道。 5、開源節流,又豈能本末倒置? 事件——河北省安平縣為了完成節能降耗指標,從9月3日開始,作出了一項每3天停電22小時的決定。

限電期間,不僅居民家停電停水,醫院和紅綠燈也遭停電,以至於縣城內出現了發電機和大水桶熱賣的現象。 點評——為節能減排,縣城限電,發電機和大水桶大熱賣,這更像是在現實中上演的一場荒誕劇。

而這出黑色幽默的導演和主演就是當地政府,為了簡單的對付“上面”,完全忽視“下面”,最終得到的不是觀眾的掌聲,而是“上下”所有人的罵聲。這種極不清醒的愚蠢的做法,源自對“指標數字”的狂熱。

3.時政評論怎麼寫

一、轉變觀念 時政新聞也要與時俱進。

首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背景要求時政報道更多地關注經濟話題; 其次,時政新聞要力求和廣大讀者“發生關係”,找出和讀者有關的新聞要素。 再次,日趨激烈的新聞競爭也要求媒體根據受眾需求的變化,提供更專業、更深入、服務性更強的時政報道。

二、採用“華爾街日報體” 時政新聞也要社會化,硬新聞要軟化,要追求角度獨特。 “華爾街日報體”是《華爾街日報》常用的一種新聞寫作方式。

多運用在非事件性新聞報道與寫作中,以引人入勝、趣味盎然的人物或故事開頭,再自然過渡,層層遞進,如同剝筍般逐步地把所要交待的新聞主題和盤托出,最後又呼應開頭,回以開頭時的人物身上。寫作步驟與結構是: 第一步:開頭(一個生動活潑的故事) 第二步:過渡(承小故事啟大主題) 第三步:展開(集中力量深化主題) 第四步:結尾(迴應開頭故事作總結或昇華)。

實際上,“華爾街日報體”的精髓是以寫故事的手法來寫新聞,將一些枯燥、乾癟、索然無味的硬新聞,寫成有較強可讀性、易讀性和趣味性的軟新聞。而它的結構又很像中國文論中的“鳳頭、豬肚、豹尾”的主張,講究文章的起、承、轉、合。

在非事件性新聞或深度報道的開頭採用故事性描述的寫作技巧,通過講述一個與新聞主題密切相關的人物故事,引出所要報道的新聞,然後逐漸展開,深化新聞主題。 三、“華爾街日報體”值得時政記者學習的地方 1、學習它以故事帶新聞的方法,增強時政新聞的可讀性。

我們的記者寫時政類稿件時喜歡用“記者從某某部門獲悉”生硬開頭,這在“華爾街日報體”是不可能的。它首先必須展示新聞事件涉及到的活生生的人物或故事,通過氣氛的渲染,將人帶入新聞,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這些人物或現場的描寫實際上就像電視新聞的新聞畫面一樣可視。當然,要描繪這樣的“新聞畫面”,要求記者不是拿到材料就萬事大吉,還必須深入補充採訪,尋找一些與新聞相關的人和事。

2、學習它“在詩外”所做的功夫,將同題新聞做成獨特新聞。 一項重要措施或一項政策法規的出臺,總有其背景和原因,總要影響或將影響一些人群。

我們記者的通病是,往往只關注政策條文字身的資訊,不關注與政策相關聯的人或故事。 “華爾街日報體”要求,資訊不能太單一,傳播不能太赤裸,必須儘可能佔有豐富的資訊。

我們看“華爾街日報體”的新聞,它一般是通過大量生動豐富的“關聯資訊”(與新聞主題密切相關的資訊、人物故事)來深化新聞“主資訊”(主題)的,讀起來讓人覺得豐富多彩,避免了時政新聞的乾癟枯燥。而這些“關聯資訊”的採集,恰恰容易是獨家的,恰恰體現了華爾街日報記者的功夫,與別人不一樣的獨到之處。

可以說,沒有這些“關聯資訊”,就沒有“華爾街日報體”,同樣,沒有新聞釋出會和檔案材料以外深入仔細採訪到的獨家“關聯資訊”,就不會有獨家新聞。這就要求記者在跑機關時,不僅僅是拿材料,參加會議,還要做一些後續採訪工作。

對於一項重大新聞可能涉及到或已經影響到的人和人群,記者必須再深入採訪,從死材料以外再尋找一些與主題相關的鮮活故事。我們現在的一些記者缺乏的就是自我尋找,習慣於現成的材料。

僅僅靠檔案材料,是絕對寫不出獨特的新聞來的。 3、學習它選擇角度的獨到之處,將硬新聞軟化為社會新聞。

“一千人死亡是個資料,一個人死亡是一場悲劇”。 任何新聞事件都是由部分和細節構成的,記者就是要善於從尋找和選擇最具表現力、最為人關注的細節。

我贊同這樣一句話,新聞是一種選擇的藝術。面對同一新聞,不同的記者認知深度和選材角度的不同,反映在報道中必然不一樣。

“華爾街日報體”主張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寫新聞,那麼選擇什麼樣的人作為故事主角,是記者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其次要考慮選取人物一系列故事和語言中最典型的事和最典型的語言,為所要表達的主題服務。

在很多情況下,“華爾街日報體”新聞故事中的主角不是官員,而是低層平民。一般是以普通人的視角切入主題,寫他們的感受和變化,使得大主題的新聞更具親和力和貼近性。

我們說“為老百姓辦,給老百姓看”,如果我們的記者跑完機關就收兵,不深入基層,不從普通人的角度寫來自機關的新聞,又怎樣體現我們的貼近性呢? 四、寫時政新聞,這些要素不能忽視 1、找出時政新聞中體現領導親民、愛民、具有親和力的要素; 2、找出時政新聞中與受眾有關的要素。 五、新聞是一種選擇的藝術 第一,物件的選擇。

你要採訪什麼、報道什麼,當然要選擇。選擇的標準四個字:好看、有用。

第二,角度的選擇。角度也就是立意。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切入角度體現著不同的取捨和寫作意圖。報道所選的角度要做到立意新、題材新、表現手法新。

第三,結構的選擇。結構就是“謀篇佈局”,是指對材料的組織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現。

文章結構的基本要求是:完整性、連貫性。 第四,材料的選擇。

主要分兩項:第一,取捨。就是哪些材料要,哪些材料不要。

4.時事評論類作文要怎麼寫

一、如何寫時事評論文章

1、首先要評論一件事情要說出這個事情的現象.

2、其次引出問題的原因,由來,以及對社會的影響.最好是有新聞報道或文章作為論據,這樣可使人信服.

3、然後對這一件事情進行評論,發表你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感想和分析,對社會的危害程度.

4、最後對這件事情進行結論,提出解決的辦法或進行呼籲,從而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二、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

“透過現象看本質”是大學聯考對發展等級作文的要求之一.見解新,給人驚喜,畢竟是暫時的、表層的.若要讓人感動,讓人深省,讓人難忘,還要開掘深刻,立意深邃,“發人所未發”.別人只看到表面現象,你卻看到了隱藏在深層的本質;別人只能“知其然”,你卻能“知其所以然”.這就能給人啟迪,催人深思,發人深省.那麼,怎樣才能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呢?

1、探究並解釋現象存在的背景;

2、探究並解釋現象的共同特徵;

3、探究並解釋現象的特殊含義;

4、從特殊到一般並聯系現實生活進行推演;

5.新聞和評論怎麼寫

評論的作用是媒體的旗幟和靈魂。

既然評論如此重要,寫好評論就成為重要的課題了。那麼怎樣才能寫好評論呢?評論寫作根據文章的具體情形可以有不同的路徑。

但是種種差異中,我們仍然可以捕捉和梳理出穩定的規則和大致的認識框架。根據個人的體會,我從內容、品質、力量、語言、心態、風格、語境、思維和感染力等九個方面做一點粗淺的業務探討,以求教於方家。

評論寫作應注意到以下方面: 一是評論和其他文章的根本不同在於,它是說理的文章,那麼文章要呈現說理的部分。也就是說,一篇文章必須有說理的內容,必須有超越敘事的東西,必須要有思考和論述,“述而不作”是評論的大忌,也是直到今天還在某些評論中出現的低階現象。

二是評論的品質主要在於立意。“命意之高下”決定了評論的品質的高下。

評論作品的最重要的價值在於觀點立意高,能夠關注重大社會現象,或者關注表面上看似微小事件背後涉及的重大命題,然後就重大現象或命題發言,有高超的見解和不凡的境界。作為評論,如果觀點本身失去了魅力,那麼言語的藝術是不足道的。

三是評論的力量在於理性之美。評論的真正力量在於事實和邏輯。

只有事實和邏輯構成的有機整體才能真正說服可以被說服的人。而事實是客觀的,邏輯卻需要寫作者真正調動自己的主觀創造力,強大的邏輯就是一種強大的力量,給人一種理性之美。

四是語言的漂亮在於分寸、準確。當然其他因素在語言上的投射,都是語言的獨特魅力。

我所論述的一般意義上,評論語言與其他語言最大的不同,就是分寸和準確。當然,語言很好的分寸感,會為評論提供恰如其分的表達載體。

好的想法或觀點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好的表達上來。 五是有論辯心態,心中要有“假想敵”。

評論寫作當然會表現出複雜的心理活動,但是和敘述和抒情的文體不同,評論文章是要應敵的,應對不同的反詰和質疑的,所以應該有“假想敵”的存在,有“敵情”概念,也就是說評論是戰鬥的文體,所以就是要有戰鬥的姿態。 六是要有好的風格。

當然風格各異,似乎談不上什麼是好的風格,但是風格有個適應的問題。比如色彩,本來說不上什麼色彩更好看,但是一具體到特殊的場合,一種顏色的適應性就很容易得到大家的認同,比如象徵悲哀的黑色,象徵高貴的紫色,象徵純潔的白色等等。

具體到評論上說,評論文章的風格也應該以文章發表時機、場合、媒體、受眾特點的不同為根據,從而形成什麼是好的評論風格的穩定看法。比如,馬克思曾經談過無產階級的風格,應該戰鬥的,是鮮明生動的,絕不吞吞吐吐的。

從中國近代評論發展歷程來看,梁啟超、章太炎、鄒韜奮都是非常著名的評論大家,但卻各個不同。如梁啟超的文章“汪洋恣肆,筆鋒常帶感情”,章太炎則國學深厚,文章大氣但卻好用生僻典故,鄒韜奮文字簡易曉暢,娓娓道來,如話家常。

三種皆為大家手筆,評論文章應該有風格,更應該有適應特定情況的風格,當然大家馬上想到魯迅的雜文風格,簡直就是時代的傳聲筒,是為時代度身量做的。 七是語境的營造,與追求藝術審美的其他文章不同,評論文章走向清晰。

語境的清晰與模糊,大約可以成為評論文章與非評論文章的分野。評論以清晰為特點,這是因為每一個準確的判斷都適合一個非常具體的客體,而不能隨意模糊客體的條件。

準確的判斷同時是建立在清晰的概念和清晰的邏輯思路上的。沒有一系列清晰構成的特殊語境,那麼最終的判斷只能是胡言亂語。

任何不應該出現的模糊都會傷害文章的說服能力,傷害評論的品質。八是思維的特點。

評論的思維是一個走向聚合的思維,當然要從發散走向聚合。我們論述的物件總是千差萬別,我們要從種種不同中看到他們的共同點來,加以思維的聚合,分析共同的東西,我們的評論就應運而生了。

從發散走向聚合,讓我們的評論具有理論上強大的解釋能力,因為文章是建立上廣泛的觀察和大量的分析的基礎上的,而最終的聚合又為我們提供了真理的核心,為迷失在生活森林中的人們走出來指明一個方向。 九是評論的感染力。

這是一個當然的想象,就是訴諸情感。在評論中如果可以看到人的命運體驗、情感歷程和喜樂悲傷等等,都會很好地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給立足於理性說服的評論以更好的情感支撐。

中國俗話說“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確實是說服寶典啊。 綜上所述,我提出的就是寫作評論的一個整體思考框架,從這個框架來思考和分析具體問題或現象,能夠為評論提供一個豐滿的、多角度的思考空間,有利於寫作者理解評論文體的本質特點,把握從主題、語言到分析框架等一系列的要素,為提高評論寫作提供一點有益的借鑑。

新聞評論的特點 (1)與其他言論一樣,由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組成,具有政策性、針對性、準確性。(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獨特的見解吸引讀者而取勝。

(3)立意新穎,論述精當,文采斐然。(4)主要面向廣大群眾說話。

第一,要注重針對性。對人們普遍關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問題,以及兩個文明建設中人們迫切需要回答和解決的實際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通過具體的科學的分析,實事求是地給予說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mwq9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