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原文翻譯 賞析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全詩意思

原文翻譯 賞析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全詩意思

【詩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出處】唐·杜甫《春夜喜雨》。

【意思翻譯】好雨知道農時和節令,春天 一到就下了起來。乃:即,就。發生:指 下雨

【賞析】 原詩中的紅溼處: 指落花處。花重: 花因雨水而加重。錦官城:即成都。春雨對農作物很重要,所以俗話有 “春雨貴如油” 之說。詩人稱春雨為好雨,說它 “潤物細無聲”,表明他的農本思想。後人多引此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兩句詩,表達朋友之間相救助的感激之情。

【用法例釋】

一、用以形容雨水的及 時或表達由此產生的歡喜心情。[例] 杜甫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這 場春雨,真好像知道時節,知道我們的 大好時節,它來得正是時候。(袁鷹《春 雨》)

二、用以比喻切合時宜,可應急需 的事物或人物。[例1]這是一張二百元 的匯票,正是劉海粟所盼望的,怎能不 高興呢。他舒展秀眉,念出了一句唐 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姜滇 《美在斯》)[例2]“好雨知時節,當春乃 發生”。巧姑多麼“巧”啊,在旅客最需 要援助時,她都“恰巧”出現在面前。 (趙致真《陳巧姑》)

【應用】

   好雨 彷彿知道節令,一到春天萬物生 長需要雨水滋潤時就開始降落; 伴隨著和風悄然進入夜境,無聲 無息地細細滋潤著萬物。語出唐·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 細無聲。”形容借某種契機出現了 大好形勢。◇ “好雨知時節,當春 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 聲。”在這科學的春天裡,瀟瀟春 雨也滋潤了千萬群眾的心田。(王 聲《一個外科醫生的春夏秋冬》, 《芳草》 1982年第11期) ○也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文 學藝術的新階段已經到來。(閻綱 《文壇徜徉錄》)

【全詩】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註釋】好雨:指春雨。乃:就。發生:催發植物生長,萌發生長。潛:暗暗 地,悄悄地。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野徑:田野的道路。俱: 全,都。江船:江面上的漁船。獨:獨自,只有。曉:早晨。紅溼處:樹 頭上的花紅潤一片。紅,花。花重:花因沾著雨水,顯得飽滿沉重的樣 子。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南,亦稱錦城。三國蜀漢管理織錦之官駐 此,故名。後人又用作成都的別稱。

【賞析】

      在眾多寫雨特別是寫春雨的詩作中,杜甫的這首小詩堪稱上品。

       首聯便將那春雨寫活:“知時節”,彷彿通了人情,懂得時序節令,偏待春日才如甘露般灑落大地,鮮脫脫充滿靈性,怎不惹人喜愛。詩人不由得開篇便讚道:“好雨”。

        頷聯承首聯,寫春雨之好。其來也,不急不驟,緩緩夜間而降,不張不揚,悄悄滋潤萬物。春雨與夏日暴雨,秋季淫雨不同,她平和、細密、輕柔,生怕驚動了正萌動、正滋生中的生靈的夢。“潛”和“細”,極準確傳神地描摹出春雨的特徵,足見老杜遣字之精當。同時又可看出詩人對這場細潤萬物的夜雨是如何地關注,他凝神細聽著,更確切地說是用心靈去感受去捕捉著大自然極細切的無聲的語言。在這不眠之夜,詩人的喜悅之情由衷地流溢著,與這“知時節”的春雨交融相通了。頷聯讀來如春雨浸潤心脾,令人沉醉於一派溫和、寧靜、細膩、綿密的氛圍之中。仇兆鰲所評極是:“曰潛曰細,寫得脈脈綿綿,於造化發生之機最為密切。”

        聽之猶不足,忍不住轉而視之。頸聯所現野外小徑至雲天一片黑沉沉。春雨雖細微,一個“俱”字,顯出了這場雨的力量,涵蓋上下,充盈天地,濃重、厚實。這是一幅滿目皆黑的潑墨圖。但卻不陰森,不壓抑。畫者往往稱:從一種基調中“跳”出一點顏色,於滿紙重墨裡空出一片“飛白”,使一紙皆活,滿目透亮。老杜深諳此理,獨具匠心地以“火獨明”點化“雲俱黑”,那黑暗、巨大、濃重、靜止的雨幕中,閃爍一點明亮、渺小、輕盈、跳動的燈火,形成強烈的對比,又融為和諧的一體。是詩乎?畫乎?

           詩人近於徹夜未眠,喜之極迸發出迫不及待興奮不已的想象:今夜悄然而至的春雨,將為明日錦官城(今四川成都)送來一個怎樣的清晨? “曉看紅溼處”,看晨光中團團簇簇帶雨的紅花,“紅”與上聯“黑”對舉,拂去夜幕,豁然明亮、絢爛、豔麗,與詩人“喜雨”的歡快心情正相吻合。春雨不摧花落,濡溼了花瓣重重,一個“重”字絕妙,把那溼漉漉的雨後花朵沉甸甸微微低垂的嬌態刻劃得維妙維肖。

           題為“喜雨”,卻無一處正面寫喜,“然喜意都從罅縫裡逆透”(浦起龍語)。那是因為一場春雨雖極平常,一旦滋養萬物、點化生命,便與人心之喜怒哀樂相通了。而詩人以其心靈對映永珍,代自然立言,彷彿自己已化為那春雨,沒有了自我,主觀情感與客觀景觀在此已滲透渾成,喜悅之情無可遏制,自然流溢。

        “以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王船山語),所言便是此詩所達之神化境界。春雨有靈,當感激杜子,將其一瞬之降臨化為藝境中之永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ny6wn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