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出處】唐·李白《靜夜思》

【註釋】抬起頭來,望見皓月當空明光光;低下頭 來,思念故鄉情意綿長長。後用來表達異鄉遊子對月懷人的深情。

【鑑賞】明亮的月光照在我的床前,那白哲的光線使我誤以為是地上鋪了一層厚厚的霜;此時我抬頭望那天邊一輪皎潔的明月,不禁勾起思鄉情懷而低下頭來回想故鄉的事事物物了。

詩中借月光、地上霜、抬頭、低頭等將作者思鄉愁緒的各種心理變化很自然地表露出來。

【全詩】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解題】

此詩作年不詳。靜夜思:李白自制樂府詩題,《樂府詩集》卷九○列入《新樂府辭》。其實李白此類詩仍保持舊題樂府的傳統特質,與後來元稹、白居易的新樂府不同。詩中於朦朧飄忽中寫出羈旅異鄉之苦,在“舉頭”“低頭”間傳出遊子思鄉的神情與心態。沈德潛《唐詩別裁》卷一九評此詩曰:“百千旅情,雖說明卻不說盡。”全詩語言平易,意境含蓄深遠,成為千古思鄉名曲。

【鑑賞】

明人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 工者。”(《詩藪·內編》卷六)王世懋認為:“(絕句)盛唐惟青蓮(李 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藝圃擷餘》) 怎樣才算“自然”,才是“無意於工而無不工”呢?這首《靜夜思》就是 個榜樣。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絕古今”。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像,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 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 繹,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一個作客他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 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 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 經常看到的。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 霜”之句;而稍早於李白的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裡,用 “空裡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給人以立體感,尤見構思 之妙。可是這些都是作為一種修辭的手段而在詩中出現的。這詩 的“疑是地上霜”,是敘述,而非摹形擬象的狀物之辭,是詩人在特 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覺呢?不 難想像,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 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 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 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境 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 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淨! 這時,他完 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 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 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裡的親人。想著,想 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於沉思之中。

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 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容是單純的,但 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 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思是細緻而深曲的,

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裡,我們不難領會到李白絕 句的“自然”、“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關鍵詞 遠客思鄉之情 耐人尋繹 清新樸素 明白如話 細緻而深曲 脫口吟成 渾然無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p5388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