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民歌《行在軍中謠》原文及賞析

民歌《行在軍中謠》原文及賞析

張家寨裡沒來由,

民歌《行在軍中謠》原文及賞析

練他花腿搬石頭。

二聖猶自救不得,

行在蓋起太平樓。

——宋·莊綽《雞肋篇》卷下

這是南宋初年,流行在臨安一帶士卒中的歌謠。莊綽《雞肋篇》卷下雲:“車駕渡江,韓劉諸軍皆征戍在外,獨張俊一軍常從行在。”跟隨高宗領軍臨安的張俊,在軍營中訓練花腿軍,主要使之搬運花石,以供皇帝及張俊一夥在太平樓行樂。此舉的直接後果是“人皆怨之”,於是“眾卒謠雲”。由此可知,此首民歌亦系“緣事而發”,士兵們非直言不足以表達其事其情。民歌的內容看起來頗簡單,似乎矛頭所指張俊等人,但實際在歌詞背後所隱藏著的是整個時代的危機。北宋末年, “靖康之難”以後,徽宗、欽宗二帝被金人擄去,民族矛盾極為突出。北中國被金人佔領,高宗被迫南遷。建都臨安後,本應以鞏固邊防,籌謀恢復宋代江山之大業為重,然統治者所思所想仍以享樂為主。當時張俊在士卒中文刺花腿的原因,可能害怕士卒逃跑。《雞肋篇》又云:“紹興四年夏,韓世忠自鎮江來朝,所領兵皆具裝。以銅為面具。軍中戲曰‘韓太尉銅顩,張太尉鐵顩’”。所謂“鐵顩”,意指無廉恥不畏人。這首歌謠正是針對高宗及張俊一夥的無廉恥,表達了廣大人民和士兵的憤慨感情。

首句總寫張俊的軍營,以“沒來由”三字概括主題,暗指統治者的昏庸腐朽,所作所為不顧國家,無道理之事甚多。下面三句所列舉的三件事都是“沒來由”的具體化。在三件事中,又有層次的不同。二、四兩句所陳述的訓練花腿軍和太平樓行樂,是民歌作者感情激憤的兩個突出典型事件。行在:即皇帝外出巡幸所居住之處。第三句“二聖猶自救不得”寫高宗及張俊等南宋小朝廷,面對二聖徽宗、欽宗被金人擄去的嚴峻現實,仍偏安一隅,置民族存亡於不顧,故這一句系民歌作者所思考的深層結構,也是全首民歌最沉痛的方面。

全首仍用民歌中常見的七言四句體式的結構方法,但在組合中,不同於以“興”起句的“月子彎彎照九州”等類民歌,而是“賦”的直言,有敘事的細節存於其中。由於不用比興,故開始即直陳其事,第一句即成為提煉主題,概括全首的總括句,第三句是作者憤怒和痛苦的淵源,二、四兩句是引導人們去深入思考現實問題的具體情節。四句的有機結合,就是整個時代的縮影,所以整首並非雜似亂麻,而是有著不可分割的發展變化的脈絡在內,層次十分清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rznnr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