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茶文化知識題目

茶文化知識題目

茶文化知識題目

1. 什麼是茶道?

2. 茶道中的原料主要有哪些?

3. 茶的分類有哪些?

4. 茶的主要產地有哪些?

5. 綠茶、紅茶和白茶的區別是什麼?

6. 為什麼茶具和茶藝對於茶道有著重要的意義?

7. 茶與中華文化的淵源有哪些?

8. 茶的消費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影響是什麼?

9. 如何鑑別好茶和劣質茶?

10. 與茶有關的俗語和諺語有哪些?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文化知識趣味問答試題(2)

51、什麼是紅茶?其品質特徵是什麼?代表性品名有哪些?

  答:通過萎凋、揉捻、充分發酵、乾燥等基本工藝程式生產的茶葉叫紅茶。其品質特點:紅葉、紅湯、紅葉底。其代表品種有: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種紅茶,安徽祁門工夫紅茶,雲南工夫紅茶,廣東英德紅茶。

  52、什麼是青茶?其品質特徵是什麼?代表性品名有哪些?

  答:青茶又名烏龍茶,屬半發酵茶類。品質特徵是:幹茶色澤青褐,湯色紅黃、滋味濃醇,有“綠葉紅鑲邊,三紅七綠”的明顯特徵。其代表品種有閩南鐵觀音,閩北武夷巖茶、廣東鳳凰單樅、臺灣凍頂烏龍。

  53、什麼是黃茶?其品質特徵是什麼?代表性品名有哪些?

  答:是經過輕微的發酵,在製茶的過程中增加了渥堆悶黃這道獨特的工藝程式而製作的茶稱黃茶,其品質特點是:色黃、湯黃、葉底黃,香味清悅醇和。其代表性品種:湖南君山銀針,四川雅安的蒙頂黃芽以及安徽霍山黃芽,浙江溫州的平陽黃湯等。

  54、什麼是白茶?其品質特徵是什麼?代表性品名有哪些?

  答:經過不揉不捻的輕微發酵茶,以選擇芽葉表面長滿白茸毛的茶樹品種為原料,經過萎凋、乾燥(晒乾或烘乾)兩道工藝程式精製而成的茶稱白茶。其品質特點為:湯色清淡明亮、滋味鮮醇清爽。其代表性的品種有:福建的白毫銀針、白牡丹等。

  55、什麼是黑茶?其品質特徵是什麼?代表性品名有哪些?

  答:經過殺青、揉捻、乾燥、渥堆發酵、再幹燥等工藝程式生產的茶,因其渥堆發酵時間長,成品茶色澤呈油黑色或黑褐色,故名黑茶。黑茶的品質特點:“紅、濃、醇、陳”。代表性品名有:湖南黑磚、花磚、茯磚、湖北老青茶、四川康磚、廣西六堡茶等。

  56、中國綠茶的經濟地位如何?

  答:綠茶是我國六大茶類中歷史最悠久,品種最豐富、產量最高、消費面最廣的茶類。目前的產量佔全國茶葉總產量將近80%。

  57、近年,據著名教授齊國力介紹,國際醫藥衛生專家會議已認定六種保健食品是什麼?以什麼為冠?

  答:綠茶、紅葡萄酒、豆漿、酸奶、骨頭湯和蘑菇湯,以綠茶為冠。

  58、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名茶有那些?

  答: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蜂;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巖茶;鐵觀音;祁門紅茶;都勻毛尖。

  59、西湖龍井的產地及品質特徵是什麼?

  答:產於浙江杭州西湖地區,茶葉為扁形,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一致,為綠,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芽長於葉,一般長3釐米以下,芽葉均勻成朵。

  60、碧螺春的產地及品質特徵是什麼? 答:產於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銀芽顯露,一芽一葉,茶葉總長度為1.5釐米,每500克有5.8萬~7萬個芽頭,芽為白豪捲曲形,葉為捲曲清綠色,葉底幼嫩,均勻明亮。

  61、黃山毛峰的產地及品質特徵是什麼?

  答:產於安徽歙縣黃山。其外形細嫩稍捲曲,芽肥壯、勻齊,有鋒毫,形狀有點像“雀舌”,葉呈金;色澤嫩綠油潤,香氣清鮮,水色清澈、杏黃、明亮,味醇厚、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豔。。

  62、六安瓜片的產地及品質特徵是什麼?

  答:產於安徽六安和金寨兩縣的齊雲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帶芽和莖梗,葉呈綠色光潤,微向上重疊,形似瓜子,內質香氣清高,水色碧綠,滋味回甜,葉底厚實明亮。

  63、君山銀針的產地及品質特徵是什麼?

  答:產於湖南嶽陽君山。由未展開的肥嫩芽頭製成,芽頭肥壯挺直、勻齊,滿披茸毛,色澤金黃光亮,香氣清鮮,茶色淺黃,味甜爽。

  64、信陽毛尖的產地及品質特徵是什麼?

  答:產於河南信陽車雲山。其外形條索緊細、圓、光、直,銀綠隱翠,內質香氣新鮮,葉底嫩綠勻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

  65、武夷巖茶的產地及品質特徵是什麼?

  答:產於福建崇安縣。外形條索肥壯、緊結、勻整,帶扭曲條形,俗稱“晴蜒頭”,葉背起蛙皮狀砂粒,俗稱“背”,內質香氣馥郁、雋永,滋味醇厚回苦,潤滑爽口,湯色橙黃,清澈豔麗,葉底勻亮,邊緣硃紅或起紅點,葉肉黃綠色,葉脈淺,耐泡6~8次以上。

  66、鐵觀音的產地及品質特徵是什麼?

  答:產於福建安溪縣。葉體沉重如鐵,形美如觀音,多呈螺旋形,色澤砂綠,光潤,綠蒂,具有天然蘭花香,湯色清澈金黃,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轉甜,耐沖泡,葉底開展,青綠紅邊,肥厚明亮,每顆茶都帶茶枝。

  67、祁門紅茶的產地及品質特徵是什麼?

  答:產於安徽祁門縣。茶顏色為棕紅色,味道濃厚,強烈醇和、鮮爽。

  68、茶葉按產茶季節可分為那幾類?

  答: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69、什麼是春茶?

  答:春茶又名頭幫茶或頭水茶,為 清明 至 小滿 期間(3月上旬至5月底)所採的茶。

  70、什麼是夏茶?

  答:夏茶又稱二幫茶或二水茶,為 夏至 至 立秋 期間(5月下旬至六月底)所採的茶。

  71、什麼是秋茶?

  答:秋又稱三番茶或三水茶,為立秋以後所採製的茶。

  72、什麼是明前茶、雨前茶?

  答:明前茶是指 清明節 前所採製的茶;雨前茶是指 穀雨 節前所採製的茶。

  73、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柳亞子先生給寫過“雲天倘許同憂國,粵海難忘共品茶”的詩名,和柳亞子先生一詩的首句是什麼?

  答: 飲茶 粵海未能忘,索句渝洲葉正黃。

  74、周恩來曾把“中華煙、茅臺酒和什麼產品”作為接待國賓的三個珍品?

  答:龍井茶。

  75、碧螺春的名字是如何來的?

  答:碧螺春原名“嚇煞人香”。康熙皇帝南巡品飲後認為茶為極品,但其名不雅,改為“碧螺春”。

  76、烏龍茶品飲要領分哪幾步?

  答:講究熱飲。第一步先聞其香,再試其味;第二步徐徐咀爵而體貼之;第三步釋躁平矜,怡情沉性。

  77、普洱茶的產地、特徵是什麼?

  答:普洱茶產於雲南,屬黑茶類,是以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晒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醇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分生普洱和熟普洱兩大類。

  78、大紅袍的母樹有幾棵?

  答:大紅袍母樹有6棵,生長在武夷山鳳景區內九龍窠的懸崖峭壁上。樹齡至少已有360年。

  79、再加工茶主要有哪些?

  答:花茶、緊壓茶、果味茶、保健茶、飲料茶。

  80、在遵義舉辦的貴州省首屆茶文化節上評出了貴州十大名茶,分別是?

  答:都勻毛尖、羊艾毛峰、貴定雲霧貢茶、遵義毛峰、湄江翠片、湄潭翠芽、雀舌報春、東坡毛尖、瀑布毛峰、鳳岡鋅硒綠茶。

  81、沖泡茶葉的 方法 有哪三種?

  答: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82、什麼是“上投法”?

  答:“上投法”即先在潔淨的玻璃杯中注入七分杯的開水,水溫在75℃-85℃,然後用茶匙取茶3克投入杯中,芽葉即會以不同的優美姿態下沉。此法實用於條索緊密的卷典型名優綠茶。

  83、什麼是“中投法”?

  答:“中投法”是指先在潔淨的玻璃杯中投入3克左右的幹茶,然後注入約1/3容量的開水,水溫85℃-90℃,並輕輕搖動後靜置1-2分鐘,待幹茶吸水伸展開後,再用鳳凰三點頭手法衝入至八分杯。此法用於外型比較鬆展或有魚葉保護的名優綠茶。

  84、什麼是“下投法”?

  答:“下投法”是指先在潔淨的玻璃杯中投入3克幹茶,然後直接沖水至七分杯,水溫90℃-95℃。這種泡法,因茶先入杯,在沖水時茶葉隨水浪上下翻騰,徘徊飄舞,宛如綠玉翻飛非常美觀。

  85、綠茶沖泡用什麼茶具最好?水溫多少度合適?

  答:玻璃杯,水溫80―95℃為宜。

  86、鐵觀音的沖泡選用什麼茶具最好?

  答:紫砂壺或白瓷杯。

  87、喝茶有哪兩大型別?

  答:一是清飲;二是混飲。

  88、什麼是清飲法?

  答:清飲是指在沖泡或煎煮茶葉時,不新增任何其他的輔料,聞的是茶的本香,品的是茶的原味,感受的是茶獨特的韻味。例如沖泡“西湖龍井”、“鳳岡鋅西硒綠茶”等。

  89、什麼是混飲法?

  答:混飲是指在飲茶時,根據自己的 興趣 愛好 在茶中加入自己喜愛的輔料調出適合自己口味的茶。如在茶中加糖、加鹽、加奶、加香料、加芝麻、加中草藥等。

  90、品茶的三種境界是什麼?

  答:品茶的三種境界是得味、得韻和得道。 91、什麼是“得味”?

  答:得味是指在飲茶時注重茶的理化性質,從茶的色、香、味,品出茶的類別、品種、新陳、優劣。

看了茶文化知識趣味問答試題的人還看:

1. 中國茶文化知識大全

2. 中國茶文化知識簡介

3. 茶文化知識

4. 茶文化知識手抄報內容

5. 茶文化基礎知識

關於高中生眼中的茶文化的選擇題

1.在你眼中,茶葉是什麼? ( )A.就是解渴的飲料 B.是一種保健飲料 C.是中國的文化 2.綠茶與紅茶的區別是什麼? ( )A.價格高低 B.發酵程度 C.出口數量 3.你認為飲茶是老年人的專利或者老年人佔多嗎? ( )A.是 B.否 C.沒想過 4.你經常喝茶嗎? ( )A.是 B.否 C.有時喝 5.你認為茶的價值是什麼? ( )A.保健效果 B.味道獨特 C.悠久歷史 6.中國被稱為世界三大高香茶的茶是什麼? ( )A.龍井茶 B.鐵觀音 C.祁門紅茶 7.杭州乾隆皇帝題名的御龍井茶樹有幾棵? ( )A.三十六棵 B.十八棵 C.六棵 8.沖泡高階綠茶(例如:龍井茶)要用什麼茶具? ( )A.紫砂茶具 B.玻璃茶具 C.陶瓷茶具 9.什麼樣的龍井茶好? ( )A.新下的茶好 B.陳年的茶好 C.沒什麼區別 10.作為高中生,我們是否有義務去發揚中國茶文化? ( )A.沒有義務 B.當然有義務 C.可以考慮 答案: 1 A一分 B兩分 C三分2 B3 B4 A三分 B一分 C兩分5 A一分 B一分 C兩分6 C7 B8 B 9 A 10 A一分 B三分 C兩分 除1、4、5、10題以外,都是按照每題一分計算。1、4、5、10題是自由題,考查的是對茶葉文化的態度。

茶文化試題答案

拜託,你下次再問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詳細說明問題內容!不然別人怎麼回答呀!還好我知道你想問的是什麼``下面的答案應該夠你們這些中學生交作業用了!

1.華夏茶史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茶,從發現、利用、相傳至今,至少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了。追本朔源,茶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播出去的,因此,我國被稱為“茶的祖國”。有關茶的名著最享有盛名的則是唐代茶聖陸羽的《茶經》,宋徽宗的《大觀茶論》,明代田藝衡的《煮泉小品》。

2.茶葉分類

茶分六大類:綠茶、青茶(烏龍茶)、白茶、紅茶、黃茶、黑茶

不發酵茶:綠茶

輕發酵茶:白茶、黃茶

半發酵茶:青茶

全發酵茶:紅茶

後發酵茶:黑茶

3.信陽毛尖

屬於綠茶,亦稱“豫毛峰”。產於河南大別山區的信陽市(主要集中在溮河區內的二大主產區域:溮河港鄉和董家河鄉)境內,是河南省著名土特產之一,因條索緊直鋒尖,茸毛顯露,故取名“豫毛峰”。1958年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毛尖品質高上,外形細秀勻直,顯峰苗,色澤翠綠,白毫滿披。內質湯色嫩綠、鮮亮,香氣鮮嫩高爽,葉底嫩綠明亮、細嫩、勻齊。特級品展開呈一芽一葉初展。

4.茶樹栽培

茶樹的適生條件主要是指:氣候和土壤環境中的陽光、溫度、水分;空氣和土壤等條件的綜合條件。

陽光:光照是茶樹生活的首要條件,光合作用很重要。茶樹對陽光有嚴格的要求,包括光照強度、光照時間和光質等。人們生活中見到的太陽光是由不同波長的光譜所組成的,包括紫外線、紅外線、可見光三部分。波長短於390奈米的為紫外線,長於760奈米的為紅外線,介於390~760奈米的為可見光。可見光是茶樹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的主要光源,在紅、橙光的照射下,茶樹能迅速生長髮育。紅外線雖不能直接被葉綠素吸收,但能作為土壤、水分、空氣和葉片的熱量來源。為茶樹的生長髮育提供必要的溫度條件,對茶籽的萌發和芽稍的生長有促進作用。紫外線對茶樹生長有抑制作用,在紫外線照射下,茶樹葉片的含氮化合物較多,有利於芳香物質的形成。

土壤:土壤的質地、溫度、水分及酸鹼度對茶樹根系和地上部葉片都具有極為重要作用。疏鬆的土壤,通氣和排水效能良好,根系發達、枝葉繁茂,適宜茶樹生長。

水分:要求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空氣相對溼度80%左右。

5.製作加工

根據不同種類的茶有不同的加工方法。

紅茶:萎雕、揉捻、發酵、乾燥

白茶:萎雕、晒乾

黑茶:殺青、揉捻、渥堆、乾燥

綠茶:殺青、揉捻、炒幹

青茶:殺青、揉捻、發酵

黃茶:萎雕、揉捻、晒乾

6.包裝儲運

封閉的包裝;乾燥的儲藏;運輸應該沒有什麼特殊要求吧?

7.鑑別選購

鑑別方法有五大原則:看其色、聞其香、觀其形、品其湯、詢其價。

選購:就是根據以上五大原則來買!

8.你那個所謂12茶療便方,還有什麼15條什麼的,我真是沒看明白什麼意思……就算是茶療也應該是處方吧??什麼12、15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有個茶的24功效:

少睡、安神、明目、清頭目、止渴生津、清熱、消暑、解毒、消食、醒酒、去肥膩、下氣、利水、通便、治痢、去痰、去風解表、堅齒、治心痛、療瘡治痂、療飢、益氣力、延年益壽、其他。

希望能幫到你!

關於茶文化的問題

1.茶葉的起源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巴蜀常被稱為中國茶業和茶文化的搖籃。六朝以前的茶史資料表明,中國的茶業最初興起於巴蜀。茶葉文化的形成,與巴蜀地區早期的、風俗及茶葉飲用有著密切的關係。

① 三國以前的茶文化啟蒙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著一定的?瘛⑸緇嶙饔謾?br> ③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中唐時,陸羽《茶經》的問世使茶文化發展到一個空前的高度,標誌著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經》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以後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採茶記》、《十六湯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關,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茶經》是個里程碑。幹百年來,歷代茶人對茶文化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無數次的嘗試和探索,直至《茶經》誕生後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④ 宋代茶文化的興盛

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庭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給國外使節。至於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徙,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時要“合茶”。民間鬥茶風起,帶來了採製烹點的一系列變化。

⑤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時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晚明時期,文士們對品飲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講究“至精至美“之境。

在那些文人墨客看來,事物的至精至美的極至最後之境就是“道”,“道”就存在於事物之中。張源首先在其《茶錄》一書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說:“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他認為茶中有“內蘊之神”即“元神”,發抒於外者叫做“元體”,兩者互依互存,互為表裡,不可分割。元神是茶的精氣,元體是精粹外觀的色、香、味。只要在事茶的過程中,做到淳樸自然,質樸求真,玄微適度,中正沖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諦。張源的茶道追求茶湯之美、茶味之真,力求進入目視茶色、口嘗茶味、鼻聞茶香、耳聽茶濤、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

張大復則此基礎上更進一層,他說:“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愛山水而不會其情,讀書而不得其意,學佛而不破其宗。”他想告訴我們的是,品茶不必斤斤於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諦,即通過飲茶達到一種精神上的愉快,一種清心悅神、超凡脫俗的心境,以此達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潔的仙境,一種天、地、人融通一體的境界。這可以說是明人對中國茶道精神的發展與超越。到清朝時,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

⑥現代茶文化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茶葉從1949的年產7500T發展到1998年的60餘萬T。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為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個以弘揚茶文化為宗旨的社會團體---“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陸羽茶文化研究會”,1990年“中國茶人聯誼會”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國茶葉博物館在杭州西湖鄉正式開放。1998年中國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建成。隨著茶文化的興起,各地茶藝館越辦越多。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已開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韓、美、斯及港臺地區紛紛參加。各省各市及主產茶縣紛紛主辦“茶葉節”,如福建武夷市的巖茶節,雲南的普洱茶節,浙江新昌、泰順和湖北英山及河南信陽的茶葉節不勝列舉,都以茶為載體,促進全面的經濟貿易發展。

2、飲茶的發源時間

(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裡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為如此,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2)西周時期: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檟"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 我們現在還飲用著與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飲料,確實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夠給我們很多的遐想。

3、飲茶發源地點的考證

對這一點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樹的發源地的研究上來。關於茶樹的發源地,有這麼幾種說法:

1.西南:“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這一說法所指的範圍很大,所以正確性就較高了。

2.四川: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說成立,那麼西南說就成立了。四川說要比西南說“精密”一些,但是正確的風險性會大些。

3.雲南:認為雲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這一說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風險,因為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4.川東鄂西: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眾的茶樹,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為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

5.江浙: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其實我認為在遠古時期肯定不只一個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樹存在。有茶樹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夠發展出飲茶的習俗來。前面說到茶是神農發明的,那麼它在哪一帶活動?如果我們求得“茶樹原生地”與“神農活動地”的交集,也許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縮小了答案的“值域”。

4、發明飲茶的方式

人類是怎樣發明飲茶習慣的?或者說茶是怎樣起源的?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始終是茶學的一個“基本問題”。因為做為任何一個茶學學者或茶學工作者,如果連“茶是怎樣來的”都不能解釋的話,那就太不夠了。而現在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有多種答案:

1.祭品:這一說法認為茶與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為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償食之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藥用”,最終成為飲料。

2.藥物:這一說法認為茶“最初是作為藥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4.同步:“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藥料飲用。”這幾種方式的比較和積累最終就發展成為“飲茶”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這幾種說法中最無用的就是第四種,它把前面的三種說法加在一起,就成為了自己“萬無一失”的解釋了。也許這種解釋就是最恰當的了。

現在我們可以論證茶在中國被很早就有認識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樹的種植和茶葉的採製。但是也可以考證,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大致還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後。所以宋代有詩云“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就是說,茶發明以後,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並不為大眾所熟知。

5、茶樹的起源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然而,同任何物種的起源一樣,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類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後,才為人們發現和利用。人類的用茶經驗,也是經過代代相傳,從區域性地區慢慢擴大開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漸見諸文字記載。

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著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一.起源及原產地

茶樹起源於何時?必是遠遠早於有文字記載的3000多年前。歷史學家無從考證的問題,最後由植物學家解決了。他們按植物分類學方法來追根溯源,經一系列分析研究,認為茶樹起源至今已有6000萬年至7000萬年曆史了。

茶樹原產於中國,自古以來,一向為世界所公認。只是在1824年之後,印度發現有野生茶樹,國外學者中有人對中國是茶樹原產地提出異議,在國際學術界引發了爭論。這些持異議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樹為依據,同時認為中國沒有野生茶樹。其實中國在公元200年左右,《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且現今的資料表明,全國有10個省區198處發現野生大茶樹,其中雲南的一株,樹齡已達1700年左右,僅是雲南省內樹幹直徑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區,甚至野生茶樹群落大至數千畝。所以自古至今,我國已發現的野生大茶樹,時間之早,樹體之大,數量之多,分佈之廣,性狀之異,堪稱世界之最。此外,又經考證,印度發現的野生茶樹與從中國引入印度的茶樹同屬中國茶樹之變種。由此,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遂成定論。近幾十年來,茶學和植物學研究相結合,從樹種及地質變遷氣候變化等不同角度出發,對茶樹原產地作了更加細緻深入的分析和論證,進一步證明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主要論據,簡單地講,

有三個方面:

1.從茶樹的自然分佈來看

目前所發現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屬,380餘種,而我國就有15屬,260餘種,且大部分分佈在雲南、貴州和四川一帶。已發現的山茶屬有100多種,雲貴高原就有60多種,其中以茶樹種佔最重要的地位。從植物學的角度,許多屬的起源中心在某一個地區集中,即表明該地區是這一植物區系的發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在我國西南地區的高度集中,說明了我國西南地區就是山茶屬植物的發源中心,當屬茶的發源地。

2.從地質變遷來看

西南地區群山起伏,河谷縱橫交錯,地形變化多端,以致形成許許多多的小地貌區和小氣候區,在低緯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導致氣候差異大,使原來生長在這裡的茶樹,慢慢分置在熱帶、帶和溫帶不同的氣候中,從而導致茶樹種內變異,發展成了熱帶型和帶型的大葉種和中葉種茶樹,以及溫帶的中葉種及小葉種茶樹。植物學家認為,某種物種變異最多的地方,就是該物種起源的中心地。我國西南三省,是我國茶樹變異最多、資源最豐富的地方,當是茶樹起源的中心地。

3.從茶樹的進化型別來看

茶樹在其系統發育的歷史長河中,總是趨於不斷進化之中。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樹比較集中的地區,當屬茶樹的原產地。我國西南三省及其毗鄰地區的野生大茶樹,具有原始茶樹的形態特徵和生化特性,也證明了我國的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地帶。

茶文化的閱讀題和答案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茶的原產地,在我國,茶被譽為"國飲"。那麼茶 文化 的閱讀題和答案有什麼?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閱讀題和答案,希望對您有用。

  茶文化的閱讀題和答案

  茶文化

  喝茶是我國傳統生活的一部分。

  兩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發現了茶。公元780年,學者陸羽用幾十年的工夫研究茶,寫了一本《茶經》, 總結 了中世紀我國喝茶的 經驗 。從此 飲茶 的藝術便日益精進。不單茶葉有多種多樣,茶具、烹茶的水和燒水的 方法 也日新月異。

  一般的茶葉可分為不發酵的綠茶,經過發酵的紅茶,半發酵的烏龍茶,蒸軟後壓成的磚茶和用茉莉、珠蘭、玫瑰等香花窨(xūn,同“薰”)制的花薰茶。這些茶又因茶種、產地和製法不同而有無數的名稱和品種。

  在古代,我們的茶是煮的,這種茶汁液十分濃澀,需要加鹽、香料、薄荷、棗等調味品來中和它。現在我們沏茶都用開水沖泡。泡飲的方法不僅手續簡便,更主要的是充分發揮了茶葉本身的色、香、味等特點。我們喝一杯龍井,就感到它翠色可愛,香氣清洌、略帶甘澀。喝一杯紅茶,那紫紅絲絨似的顏色和濃厚甘醇的香味,又給人以迥然不同的感覺。

  陸羽認為燒茶的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講究喝茶的人分辨得出水的味道。現在都市裡的人,喝茶都用自來水煮沸沖泡,但在江南農村則仍然採用傳統的方法,用雜質較少的 雨水 或雪水烹茶。這種茶味道純清,更能顯示茶的真味。

  在我國,喝茶的工具——杯、壺和茶灶,也有無窮的品色。因為茶的品種和沖泡方法不同,茶具有各種不同的考究。

  11.本文依次介紹了我國飲茶的歷史、           、          、          、茶具等內容。(3分)

  12.畫線的 句子 在全文的結構上起到什麼作用?(3分)

  答:

  13.用開水沖泡茶有哪些優點?(4分)

  答:

  14.根據上下文,請你簡單解釋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意思。(4分)

  答:

  11.(3分)茶葉的品種、泡茶的方法、燒茶的水

  12.(3分)總領下…分發揮茶葉本身的色、香、味等特點。

  14.(4分)泡茶的水最好的是山泉水,其次是河水,最差的是井水。

  茶道閱讀試題及答案

  1、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1~2題。

  茶道

  邸永君

  飲茶、嗜茶,是中華兒女發自內心的喜好,是炎黃子孫綿延千載的雅趣。古語云:“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道與六藝相通,成為我國 傳統文化 藝術的重要載體。茶還被人們視為生活之享受,治病之良藥,提神之佳品,友誼之紐帶,文明之象徵。飲茶有益,更應有禮、有道。基於此念,在漫長的流傳過程中,我們的祖先賦予了飲茶以豐富的文化內涵。它已不侷限於日常物質生活需求的層次,日益發展昇華為一種優雅的文化藝能——茶道。

  所謂茶道,是以通過飲茶而修道、悟道併力求最終證道的一種生活藝術,是飲茶健體與修身證道的統一。無茶,道則無從談起,“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是也;而無道,用茶則不啻蛙吞牛飲,了無情趣。因此,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茶道之大要有四:曰茶藝、茶禮、茶境、修道。所謂茶藝是指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的一整套技藝;所謂茶禮是指茶事活動中的禮儀、法則;所謂茶境是指茶事活動的場所、環境;而所謂修道,就是通過茶事活動來怡情修性、悟道體道,以求最終達到精神昇華的至美意境。

  茶道中所修何道?到底是儒家之道,道家、道教之道,還是禪宗及佛教之道,會因飲者旨趣不同而各有偏重。一般而言,應為各家之道的綜合融會,概括起來有養生、怡情、修性、證道四大層次。而證道是修道的理想目標,是茶道的終極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既可詮釋為儒家之“盡精微而致廣大”,又可體味出道家之“無為而無不為”,還可領悟到佛家之“一塵不染萬慮不生”。

  回顧國人飲茶歷史,飲茶之法有一個演變過程。最初多用煮茶之法,後來逐漸摸索出煎、點、泡等3種方法。而茶藝便是依煎、點、泡三法而成,中國茶道也就先後出現了煎茶道、點茶道、泡茶道等3種形式。

  茶藝是茶道的基礎,而茶道之形成必然要以飲茶的普及為前提。唐代以前雖已有飲茶習俗,但普及程度尚低。東晉時,士大夫之間飲茶之風漸盛,已有茶藝的雛形,然而遠未完善。由晉至唐,屬於中國茶道的萌芽時期。

  中唐以後,國人飲茶殆成風俗,國中人士多“比屋之飲”,且迅速向周邊地區擴散,甚至已流於塞外。至肅宗、代宗兩朝,陸羽著《茶經》,奠定了中國茶道的基礎,又經皎然、常伯熊等人推動、增潤和完善,形成“煎茶道”;北宋時期,蔡襄著《茶錄》,徽宗趙佶著《大觀茶論》,形成“點茶道”;明朝中期,張源著《茶錄》,許次紓著《茶疏》,又形成“泡茶道”。所以可以說,中國茶道成於唐,繼於宋而盛於明。

  隨著時間的推移,儘管中國先後產生了煎茶道、點茶道、泡茶道,但由於近代世事無憑,人心浮動,泥沙俱下,玉石皆焚,無數優良的傳統、風俗、技藝、習慣被遺棄殆盡,不禁令人扼腕嘆息。煎茶道、點茶道在中國本土早已消亡,唯有泡茶道尚存有一線生機。

  (選自《 百科 知識》,有刪節)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茶被人們視為生活享受,治病良藥,提神佳品,友誼紐帶,文明象徵,因而人們給飲茶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B.在古代,飲茶的方法被稱為茶藝,它是茶道的基礎,包括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等幾個環節。

  C.茶道萌芽於東晉時期,到唐代通過陸羽、經皎然等人的發展和推動逐漸形成,經過宋、元兩代的發展,到明代達到了鼎盛時期。

  D.隨著飲茶方式的改變,在中國只有泡茶道留傳下來,而技藝更為優良的煎茶道和點茶道反而被人們遺棄殆盡。

  【答案】C

  【解析】 A項“人們給飲茶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基於“飲茶有益,更應有禮、有道”的觀念。B項“飲茶的方法被稱為茶藝”,說法錯誤。D項煎茶道和點茶道技藝更為優良,說法錯誤。

  2、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3~5題。

  曹操《短歌行》(其一)中有“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歷來對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多認為這是比喻猶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筆者認為,詩中的烏鵲當偏指烏鴉,《漢語大詞典》釋“烏鵲”,其一義即指“烏鴉”。“烏”既與王業有關,曹操這裡所慨嘆的當指統一全國的王業未能成就。清代的王堯衢闡釋這首詩說:“以‘明明如月’而恨不能拾取,遂憂之不忘,則其暗奸天位之心久矣。……月明則星稀,非烏鵲飛之時也,以故繞樹三匝而無所依託,則英雄無用武之地矣。……孟德以傾漢為心,其藉口周公,不異王莽。”(《三曹資料彙編》第28頁,中華書局1980年版)這說明了曹操以烏鵲南飛而無所依託來比喻自己不能完全奪取佔有漢家的王業。

  蘇軾《赤壁賦》有意引用《短歌行》的詩句並雲:“‘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受蘇軾的影響,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便有意安排曹操橫槊賦詩的 故事 情節,並借小說中人物劉馥之口闡釋這四句

  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羅貫中顯然以“烏鵲南飛”等句象徵曹操南征失敗,未能實現統一大業。毛宗崗對這一節加以評論道:“蘇子瞻《赤壁賦》亦引此四句,以為孟德之困於周郎,蓋南飛而無可依,正應其南征而無所得耳。”結合毛氏的評語可以看出羅貫中有意把“烏”意象與王業聯絡起來。再如清趙翼《赤壁》詩云:“烏鵲南飛無魏地,大江東去有周郎。”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短歌行》究竟寫於何時,因乏史料佐證,目前難以確定。《赤壁賦》《三國演義》《赤壁》詩說它寫於赤壁之戰時,儘管是出於文學家的想象和推測,但他們都有將“烏鵲”與統一全國的王業聯絡起來的傾向,將“烏鵲南飛”等句視為曹操王業未能成就的徵兆的意圖是明顯的。

  4.下列不屬於作者提出自己觀點的根據的一項是 (  )

  A.歷來多認為,這是比喻猶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

  B.《漢語大詞典》釋“烏鵲”,其一義即指“烏鴉”。

  C.古代文學中烏鴉的出現可以預示王業的歸屬。

  D.王堯衢、蘇軾、羅貫中和趙翼對這幾句詩的闡釋和引用。

  【答案】A

  【解析】 “歷來多認為……”一句指明歷來多數人的觀點,並不是作者立論的依據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赤壁賦》《三國演義》《赤壁》詩把《短歌行》的寫作時間定為赤壁之戰時,這是文學家的想象和推測。

  B.毛宗崗的評論旨在揭示《赤壁賦》中引用《短歌行》的意圖和羅貫中有意安排曹操橫槊賦詩這一情節的目的。

  C.作者對《短歌行》中“烏鵲南飛”等句的理解與蘇軾、羅貫中、趙翼的觀點完全一致。

  D.在本文中,作者不僅對《短歌行》中“烏鵲南飛”等句的理解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闡明“烏”作為王業的意象由來已久。

  【答案】C

  【解析】 “完全一致”錯誤。作者的觀點在文中以“曹操這裡所慨嘆的……”一句顯示,蘇軾等人的觀點在文末以“他們都有……是明顯的”一句表明,只能說基本相同。

  3、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6~8題。

   散文 中的閒話筆調

  吳永福

  散文寫作中,最有興味的或許就是筆調了。筆調,是一個作家成熟的標誌。現代散文中,有一種甚為風行的筆調,就是閒話筆調。胡適曾說:“白話散文很進步了。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發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這一類小品,用平淡的談話,包含著深刻的意味;有時很像笨拙,其實卻是滑稽。這一類作品的成功,就可徹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話’的迷信了。”可見所謂閒話筆調就是談話風格的,或者說用談話方式來 作文 。

  此種筆調經周作人、林語堂等人的提倡,便有了以性靈為中心、以閒適為格調之說。此種談話風格的小品文筆調,林語堂甚為醉心,並在許多 文章 中反覆申說。林語堂因甚為欣賞談話風格的行文,還力主擴充散文的篇幅,但要以此來挑戰古文的簡潔,就不足為訓了。用談話方式來作文自然是很好的,但作文畢竟不完全等同於談話。若是真將那種談話過程記錄下來,也夠得拉雜,更不用說話題的遊移了。梁實秋先生力主行文的簡練,就要明智得多。呼應於周作人的說法,林語堂主張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調,但又格外地張揚了幽默。幽默可為行文增添風趣,但若過分大張旗鼓地提倡,則本身可能成為一個幽默。

  閒話筆調是散文中較為自然的言說方式。此種筆調是用說話來交流的,心中存有一個交談的物件,如此即可展開交流。至於所談的題目並未,照林語堂的說法,正是宇宙之大、蒼蠅之微無所不談。不過,作家的言說仍不離心靈或性情,因而所談的題目也是有喜惡的。但不妨假定讀者那方面也有同好,如此即可達成溝通。此種筆調雖說有一種涵蓋作用,但並不礙於各人的談論,並非千人一面,可各有面目。比如周作人的創作以閒適為主,從而講求所謂生活的藝術。但在退隱的心態下,也不無書齋生活的苦悶,於是於閒適中滲出一股苦味來。林語堂雖說傾心幽默,倒也率意而談,不無名士作風。至於以幽默見長的,或許要算梁實秋。但梁實秋也是心存雅緻,幽默只不過是用來抵斥種種不雅的,所謂相反相成是也。而老舍,為幽默而幽默,則並不見佳。他顯然是過於著重幽默了,並以之作為作文的主旨,卻有可能落入油滑。其實,幽默表現於文中,多是一種點綴,可為行文增添諧趣,但若要從頭到尾地幽默下來,就往往吃力不討好。

  因而即便同是閒話筆調,也可各有不同的,這才是真正的個人筆調。但個人應當以自我說話,而自我又處於大我與小我之間,這就得把握其中的分寸。比如周作人將載道與言志對立起來,從而將寫作完全地由載道轉為言志,卻又囿於個人的性情,所得就小了,因此小品文也就淪為小擺設。其實,言志與載道並非簡單的對立關係。社會生活的特點就是形成了各種觀念,也可謂各有其道。文中若盡是載道口吻,實則就是充當了各種觀念的傳聲筒,這就在文中喪失了自我。但若想將自我完全遊離於各種觀念之外,恐怕也不現實,正如人都生活在社會中一樣,各種觀念或道對人也有一種約束作用。郁達夫曾說:“現代散文之最大特徵,是每一個作家的每一篇散文裡所表現的個性,比從前的任何散文都來得強。”換言之,重個性,這才是現代意義上的散文。若抹去個性,從而充當某種觀念的傳聲筒,仍又是載道之文了。在散文中,筆調確乎是個人的。而所謂的個人筆調,就是要在散文中形成獨具個性的言說方式。

  (選自《閱讀與寫作》,有刪改)

  7.以下關於各個作家創作風格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周作人以閒適為主,但在閒適中也帶有書齋的苦悶。

  B.林語堂追求幽默,但是率意而談,體現出名士作風。

  C.老舍為幽默而幽默,刻意為之,適得其反,有一股油滑之風。

  D.梁實秋行文簡練,文章雅緻,用幽默來抵斥種種不雅。

  【答案】C

  【解析】 是容易落入油滑。

  8.根據原文的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用平淡的談話方式來包藏深刻的意味是我國現代散文的一大特點,這是白話散文最重要的進步。

  B.一個作家是否成熟,關鍵是看他是否形成了真正的個人筆調,這種筆調的表現各有

  不同。

  C.因為用談話的方式來寫,便沒有古文那樣簡潔,所以閒話筆調的散文篇幅往往都

  很長。

  D.文中如果都是載道口吻,就在文中喪失了自我,所以寫作應該由載道轉為言志,表現作者個性。

  【答案】B

  【解析】 A項不是所有的現代散文。C項“篇幅往往都很長”的表述屬無中生有。D項不能完全轉為言志

中國茶文化的閱讀題和答案

  中國茶文化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茶的原產地,在我國,茶被譽為"國飲"。中國人對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諸子百家,下至挑夫販卒,平民百姓,無不以茶為好。"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通六藝,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

  茶文化產生之初是由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開始的。兩晉北朝時,一些有眼光的家便提出"以茶養廉",以對抗當時的奢侈之風。魏晉以來,天下亂,文人無以匡世,漸興清淡之風。這些人終日高談闊論,必有助興之物,於是多興飲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賢。後來清淡之風發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飲終日不醉的畢竟是少數,而茶則可長飲且始終保持清醒,於是清淡家們就轉向好茶。所以後期出現了許多茶人。

  在我國的唐朝時期,疆域廣闊,注重對外交往。長安是當時的、文化中心,中國茶文化正是在這種大氣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還與當時佛教的發展、科舉制度、詩風大盛、貢茶的興起、禁酒有關。唐朝陸羽自成一套的茶學、茶藝、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經》,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茶經》非僅述茶,而是把諸家精華及詩人的氣質和藝術思想滲透其中,奠定了中國茶文化的理論基礎。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則進一步向上向下拓展。宋朝人拓寬了茶文化的社會層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興旺,但茶藝走向繁複、瑣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時,北方民族雖嗜茶,但對宋人繁瑣的茶藝不耐煩。文人也無心以茶事表現自己的風流倜儻,而希望在茶中表現自己的清節,磨練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這兩種思潮卻暗暗契合,即茶藝簡約,返樸歸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藝簡約化;二是茶文化精神與自然契合,以茶表現自己的苦節。晚明到清初,精細的茶文化再次出現,製茶、烹飲雖未回到宋人的繁瑣,但茶風趨向纖弱,不少茶人甚至終身生泡在茶裡,出現了玩物喪志的傾向。

  1.對文章內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茶文化產生之初是由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開始的,但它的整個發展脈絡卻並不是始終與儒家思想緊密相連。

  B.茶文化最初產生於兩晉南北朝時期,唐時得到發展,宋時則進一步拓展,晚明清初則發展到高峰,開創了精細的茶文化 閱讀答案 __ 中國茶文化閱讀答案__ 中國茶文化。

  C.清談之風、佛教的發展、科舉制度、貢茶的興起、禁酒等諸多因素都是茶文化得以發展的因素。[來源:學*科*網Z*X*X*K]

  D.茶文化體現了古代文人保持操守、磨練意志的積極心理,惜其不能終了,晚明到清出現了玩物喪志的可怕現象。

  2,對宋元及明末清九年級個歷史階段茶文化的特點的概述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宋朝茶藝走向繁複、瑣碎、奢侈。

  B.元朝茶藝簡約,返樸歸真。

  C.明中期茶文化精神雖與自然契合,但也有了文人沉溺茶中自命清高的苗頭。

  D.明末清初茶風趨向纖弱,出現了玩物喪志的傾向。

  3.依據原文判斷,茶通六藝中“六藝”指的是什麼?( ) (3分)

  A.《詩》、《書》、《禮》、《易》、《樂》、《春秋》。

  B.風、雅、頌、賦、比、興。

  C.禮、樂、射、御、書、數。

  D.琴、棋、書、畫、詩、酒。

  4.給下列加點字注音(2分)

  載體( ) 契合( )

  【材料二】

  日本茶文化

  十五世紀末,日本茶人村田珠光,吸收禪院茶禮,以樸素、淡泊為尚,屏棄一味崇尚中國茶器、追求豪奢的作法,創立了具有禪理的茶道。

  日本的茶道源於中國,它也有自己的形成、發展過程和特有的內蘊。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

  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而且通過茶會,學習茶禮,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閱讀答案__ 中國茶文化 文章閱讀 答案__。正如桑田中親說的: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成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範和理想。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汲取了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瞭解日本茶道之一斑。

  村田珠光曾提出過謹敬清寂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動了一個字,以和敬清寂四字為宗旨,簡潔而內涵豐富。清寂也寫作靜寂。它是指審美觀。這種審美意識的產生,有社會歷史原因和思想根源。

  平安末期至鎌倉時代,是日本社會動盪、改組時期,原來佔統治地位的貴族失勢,新興的武士階層走上了舞臺。失去天堂的貴族感到世事無常而悲觀厭世,很多貴族文人離家出走,或隱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菴,過著隱逸的生活,創作所謂草菴文學,以抒發他們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積憤。這種文學色調陰鬱,文風幽玄。

  到了室町時代,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競爭激烈,商務活動繁忙,城市奢華喧囂。不少人厭棄這種生活,過起隱居的生活,尋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閒寂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這種美意識引進茶湯中來,使清寂之美得到廣泛的傳播。

  而和敬這一倫理觀念,是在對唐朝物品 收藏 熱潮的 反思 中產生的道德觀念。自鎌倉以來,大量唐物宋品運銷日本。特別是茶具、藝術品,為日本茶會增輝。但也因此出現了豪奢之風,一味崇尚唐物,輕視倭物茶會。熱心於茶道藝術的村田珠光等人,反對奢侈華麗之風,提倡清貧簡樸,認為本國產的黑色陶器,幽暗的色彩,自有它樸素、清寂之美。用這種質樸的茶具,真心實意地待客,既有審美情趣,也利於道德情操的修養。

  日本的茶道有煩瑣的規程,如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乾淨,插花要根據季節和來賓的名望、地位、輩份、年齡和文化教養等來選擇。主持人的動作要規範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閱讀答案__ 中國茶文化閱讀答案。凡此種種都表示對來賓的尊重,體現和、敬的精神。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為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的文化藝術活動。

  5.下面哪句詩體現了上文‘和、敬、清、寂’中的“和、敬”二字。(3分)( )

  A、平生於物原無取,消受山中水一杯。----孫一元

  B、濟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門洗俗塵。----周杏村

  C、青燈耿窗戶,設茗聽雪落。----陸游

  D、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潔

  ----蘇軾

  6.〖材料二〗中日本茶道中“清寂”審美觀出現的社會原因是什麼?(5分)

  答案

  1.B原文是‘精細的茶文化再次出現’。2.C“但也有了文人沉溺茶中自命清高的苗頭”無中生有。 3.D 4.zai qi 5.D

  6.(1)平安末期至鎌倉時代,日本社會動盪、改組,原來佔統治地位的貴族感到世事無常而悲觀厭世,以草菴文學抒發他們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積憤。這種文學色調陰鬱,文風幽玄。

  (2)室町時代,商業經濟的發展,競爭激烈,商務活動繁忙,不少人厭棄這種生活,過起隱居的生活,尋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閒寂為美。(6分)

對茶文化的問題與解答

對茶文化的問題與解答

  導語: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都喜愛品茗。有的地方把飲茶品茗作為一種藝術享受來推廣。各國的飲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

  問:普通消費者如何從飲茶中感悟到深刻的文化內涵?

  答:要讓消費者從飲茶中體會到各種各樣的文化內涵,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要能夠有一些設計,有一些儀式,基本上可以做到靜心、清心,比如說像日本的茶道,看起來呆板、單調,其實它裡面寓意著沏茶的人和飲茶的人相互之間心靈的溝通,製造一種比較安靜的環境,讓你能夠先把心靜下來,然後再去品嚐。

  問:日本茶道中的清、寂有哪些蘊涵?

  答:日本茶道中,清和寂總是跟禪聯絡在一起,特別是寂。因為佛教強調要寂靜,涅槃的境界就是寂靜,而寂靜可以說是一種無慾的,斷除了貪嗔痴這種妄念的涅盤的境界,就是寂靜。涅槃寂靜是佛教所追求的一種最高境界,涅槃是音譯,寂靜是義譯。在日本,講寂都是與這些聯絡在一起的,與禪宗的這種追求無慾的、離欲的、消除貪念的、消除嗔心的這種東西聯絡在一起的。清,更多地是追求環境的安靜、清淨,喝茶需要一個非常安靜的環境,使得大家的心裡能寧靜下來,也體現出一種靜。

  問:您提出“淨靜敬”,是不是與此相似?

  答:三個“jing”,清就是乾淨的淨;寂也是靜,安靜的靜;敬就是恭敬的敬。我提出來“三個jing”,後來又添上了一句“淨靜敬,入佛境”,因為佛要追求清淨、自靜,追求一個寂靜的境界,就是涅槃的境界。佛強調恭敬,相互之間的尊重。但是,也不僅僅是佛教,因為儒家也講敬、靜,道家也追求一種清淨,所以,三個jing,跟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有密切的關係。

  問:中國傳統茶文化,與“淨靜敬”有何關聯?

  答:中國傳統文化對茶文化的概括,基本上都離不開三個jing,即清淨、寂靜和恭敬。跟禪,我一直強調,不管禪茶一味也好,茶禪一味也好。從它的源頭上來講,禪本身就是生活中的東西,禪非常強調不離生活。茶也是生活中間的。

  參禪就像喝茶一樣,不要把參禪看作一種非常玄妙的,離我們生活很遠的東西。從禪茶一味的角度來看,禪就是生活中喝茶一樣的一件事情。反過來,茶禪一味呢,就是喝茶不要光是去解渴,我們通過喝茶,像參禪那樣,去通過茶來提升我們的人生的一種境界,去體會到茶裡面的可以清心、可以靜心,茶的各種儀式上又可以體現出來各種敬意。進一步,在不同的茶味道里,我們可以體會到人生的百味,苦、香、甜、回甘啊,可以賦予它很多內涵。

  問:現在談茶文化,都談禪茶文化。如果離了禪,茶文化是不是就不能發展?

  答:怎麼不能呢?當然可以,而且可以發展到很高的層次。但是,不能離開一種道層面的東西,這種道層面的東西,不一定就是禪。道家的道也可以啊,儒家的靜也可以啊。就剛才講的,敬也可以啊。需要發展,那我們拿什麼來發展呢?白開水不是不行,也是可以的。但是,茶有明目、潤嗓、提神、祛病的用處,不是更好嗎?所以,不是不行,可以用各種各樣的理念。

  問:您提出中國傳統文化“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茶文化是不是可以跟這個傳統契合起來?

  答:茶文化更注重人自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茶文化當中當然可以獨自品飲,但是茶文化又是跟人際交流的重要媒介,當然也可以用茶去供奉神。但是,佛教中對神的供養……中國文化中的神,不是與人完全隔絕的神,都是人可以做到的,是人修成的神,不是創造人的神。

  中國文化中的神,山神、河神等,這類別的神是生萬物的神,但不是人格的神,是自然的神,是人們生活的環境中的。還有一種神,是人生活環境中的神,與人時時刻刻分不開的,比如門神、灶神。第三類是,受人景仰的人去世後成為了神。三類神,都不是創造世界的神,是人生活中的神。

  問:不同的人對茶文化有不同的概括。您認為,這種概括已經上升到了哲學的層次了嗎?

  答:應該說,清淨和寂這種概括,已經到了道的層次,是哲學層面的概括。這些概括,體現在品茶的行為中去,有些可以通過藝、茶藝,有些可以通過禮、茶禮,來體現。有茶藝、茶德、茶禮、茶道,不同的.方面和層次,我們應該怎樣構建好?不能僅僅是一種茶藝表演,我們要通過茶藝體現出茶德來,還要灌注一些茶禮來,讓大家從中領悟出一些茶道來。這樣就比較好了。總體而言,就這幾個方面吧,茶藝、茶德、茶禮、茶道。

  問:茶藝是不是已經到了藝術的層次?

  答:其實,我覺得取決於對藝術的理解或者追求,有的比較注重技巧,認為技巧就是藝術。其實藝術更注重的是自然,不要那麼矯揉造作的話,可能會更好一些。有的完全是技巧,很難稱為茶藝,可能更多地是一種技術層面的東面。

  問:現在茶具和茶葉越來越精緻、昂貴,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答:很多人越來越強調飲具的精緻,茶的那種質量如何高檔,好像價值不菲的茶加上價值不菲的飲具,就是高雅的,其實不是這樣。

  在日本茶道里就講,飲茶就是要用一般的瓦罐就可以了,外在的禮節形式、內在的精神文化涵義以及器皿茶的品質,這三者方面的關係,哪個最重要?前兩者沒問題,外在的形式,以及體現出來的內在的修養和境界,至於如何精緻的茶具、高檔的茶葉,其實是次要的。我們有一點背道而馳,反而走向追求這種奢華。

;

2014初級茶藝理論知識帶答案的

2014初級茶藝理論知識帶答案的

1、我國古籍中,最早見有“茶”字的記載始於_A_。

A.《詩經》 B.《茶經》 C.《神農本草經》 D.《史記》

2、基本茶類可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_B_和黑茶六類。

A.花茶 B.黃茶 C.青茶 D.春茶

3、烏龍茶又稱青茶,屬半發酵茶。主產於福建、廣東和_C_。

A.廣西 B.江西 C.臺灣 D.海南

4、中國士大夫、文人畫家,以茶會友,以茶論文,以茶抒懷遣興,茶與墨早已結下了不解之緣。“茶墨俱香”的典故與下列哪位文人有關?_D_

A.唐寅 B.趙孟頫 C.文徵明 D.蘇軾

5、茶葉中含有大量豐富的維生素,所以飲茶有很好的明目作用,特別是_D_。

A.紅茶 B.花茶 C.黑茶 D.綠茶

6、飲茶可以延年益壽,解渴提神,下列選項中哪些不屬於飲茶的益處。_D_

A.防蛀牙 B.抗原子輻射 C.治壞血病 D.治療頸椎病

7、世界上第一部茶百科全書是_D_。

A.《詩經》 B.《本草綱目》C.《神農本草經》 D.《茶經》

8、我國五大名泉有中冷泉、趵突泉、惠山泉、虎跑泉和_A_。

A.觀音泉 B.玉泉 C.嶗山泉 D.谷簾泉

9、“字依壺傳,壺隨字貴“。文人_C_在紫砂壺上開創題刻後,一直流傳下來,後來紫砂藝人中出現了專門刻字的分工。

A.鄭板橋 B.任伯年 C.陳鴻壽 D.董其昌

10、“從來佳茗似佳人”是我國古代哪位著名詩人的名句?_C_

A.李白 B.杜甫 C.蘇軾 D.李清照

11、我國曆史上“不可一日無茶”的君主是_B_。

A.朱元璋 B.乾隆帝 C.李煜 D.康熙帝

12、茶樹屬於什麼植物?_B_

A.單子葉植物 B.雙子葉植物 C.既是單子葉又是雙子葉植物

13、茶原產自哪裡?_B_

A.浙江 B.雲貴川地區 C.北京 D.內蒙古

14、茶的故鄉——世界上最早利用和種植茶的國家是_D_。

A.日本 B.韓國 C.英國 D.中國

15、綠茶的製作步驟有幾個?_B_

A.2個 B.3個 C.4個 D.5個

16、紅茶屬於什麼茶?_C_

A.不發酵茶 B.半發酵茶 C.完全發酵茶 D.微發酵茶

17、下列哪種茶不屬於綠茶?_D_

A.西湖龍井 B.南安石亭綠 C.眉茶 D.海馬宮茶

18、下面哪種茶不屬於萎凋茶?_B_

A.白茶 B.黑茶 C.紅茶 D.烏龍茶

19、斟茶時杯中茶湯應為幾分滿? _C_

A.5、6分滿 B.6、7分滿 C.7、8分滿 D.全滿

20、下面哪一個不是杯託型別?_D_

A.碗形 B.高腳形 C.盤形 D.圓形

21、《茶經》的作者是_C_。

A.張又新 B.李時珍 C.陸羽 D.震鈞

22、蔡襄的著作是_A_。

A.《茶錄》 B.《煎茶水記》 C.《製茶新譜》 D. 《大觀茶論》

23、下列哪個選項不屬於雲南重要的產茶區?_A_

A.滇北 B.滇南 C.滇東 D.滇西

24、點茶是哪個朝代的飲茶方式?_B_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25、準媽媽不宜喝什麼茶?_A_

A.綠茶 B.黑茶 C.黃茶 D.紅茶

26、下列哪種茶的發酵程度最低? _A_

A.白茶 B.黑茶 C.紅茶 D.茉莉花茶

27、被尊稱為茶聖的是_A_。

A.陸羽 B.皎然 C.蘇軾 D.盧仝

28、中國古代文人常將茶比作哪一種情操的象徵?_A_

A.清廉高潔 B.虛心好學 C.傲然正氣 D.堅貞不屈

29、《七碗茶詩》的作者是_D_。

A.陸游 B.蘇軾 C.白居易 D.盧仝

30、西湖龍井產於哪裡?_A_

A.浙江 B.湖南 C.福建 D.雲南

31、碧螺春的外形是_A_。

A.捲曲形 B.針形 C.直條形 D.花形

32、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思想是_A_。

A.和 B.靜 C.清 D.廉

33、生活中有一些被人們習慣稱為“茶”的茶類,應統稱為代茶類。下列哪種茶不屬於代茶類?_D_

A.菊花 B.苦丁茶 C.苦蕎 D.茉莉銀針

34、茶具按功能可分為主茶具和輔助用品,以下屬於主茶具的一組是_D_。

A.茶壺、茶盤 B.茶船、茶盤 C.茶杯、茶盤 D.茶壺、茶蠱

35、“茶”字在以下哪個朝代才開始被廣泛使用?_B_

A.漢代 B.唐朝 C.元朝 D.南北朝

36、陸羽編著的《茶經》誕生於哪個朝代?_A_

A.唐朝 B.漢朝 C.元朝 D.明朝

37、普洱茶製作的步驟依次是_D_。

A.殺青、晒乾、揉捻 B.揉捻、殺青、晒乾

C.晒乾、揉捻、晒青 D.殺青、揉捻、晒乾

38、以下哪種茶是世界茶葉產量和消費量最大的茶類?_C_

A.綠茶 B.普洱茶 C.紅茶 D.鐵觀音

39、以下哪種茶自古以來一直被用作“藥茶”?_D_

A.紅茶 B.黑茶 C.綠茶 D.白茶

40、以下哪個茶區是我國最古老的茶區?_D_

A.華南茶區 B.江南茶區 C.江北茶區 D.西南茶區

41、我國少數民族地區都有飲茶習慣,其中酥油茶是( B )的飲茶習俗。

A、維族 B、藏族 C、蒙族 D、 ***

42、我國發行的第一套茶文化郵票上的古茶樹是在( D )

A、四川省 B、福建省 C、廣東省 D、雲南省

43、“安吉白茶”屬於哪一類茶?( B)

A、青茶 B、綠茶 C、紅茶 D、白茶

44、陸羽所著的《茶經》中,有專門關於泡茶用水的論述,書中認為最宜泡茶的水是( A)

A、泉水 B、井水 C、江水 D、河水

45、 紫砂壺起源於中國的哪個朝代:( B )A、宋朝 B、明朝 C、清朝

46、下列茶葉中,存放時間越長,品質越好的是:( C )

A、太平猴魁 B、六安瓜片 C、普洱茶

47、世界茶樹的原產地是( B)A、日本 B、中國 C、印度

48、清代出現( A )品飲藝術。

A.烏龍功夫茶 B.白族三道茶 C.寧紅太子茶 D.雲南普洱茶

49、茶道精神是( C )的核心。

A.茶生產 B.茶交易 C.茶文化 D.茶藝術

50、雅志、敬客、行道是( A )的三個主要社會功能。

A.茶文化 B.竹文化 C.石文化 D.硯文化

51、茶樹性喜溫暖( B )通氣,通常氣溫在18攝氏度到25攝氏度之間最適宜生長。

A.乾燥的環境 B.溼潤的環境 C.避光的環境 D.陰冷的環境

52、茶樹適宜在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 D )土壤中生長,以酸鹼度PH值在4.5度到5.5度之間為佳。

A.中性 B.酸性 C.偏酸性 D.微酸性

53、最早記載茶為藥用的書籍是( A )。

A.《神農本草》 B.《大觀茶論》 C.《茶經》 D.《茶錄》

54、廣義茶文化的含義是( A )。

A. 茶葉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的總和 B. 茶葉的物質及經濟價值關係

C.茶葉藝術 D.茶葉經銷

55、泡茶和飲茶是( C )的主要內容。

A.茶道 B. 茶儀 C. 茶藝 D.茶宴

56、紅茶道發酵度是( D ),其葉色深紅,茶湯呈硃紅色。

A.0% B. 30% C. 50% D.100%

57、防止茶葉陳化變質應避免存放時間過長,含水量過高,高溫和( D )。

A.無光照射 B. 燈光照射 C. 漫射光照射 D.陽光照射

58、( C )又稱“三才碗”,蘊含“天蓋之,地載之,人育之”的道理。

A.兔毫盞 B. 玉書煨 C. 蓋碗 D.茶荷

59、( D )瓷器素有“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的美譽。

A.福建德化 B. 湖南長沙 C. 浙江龍泉 D.江西景德鎮

60、90攝氏度左右水溫比較適宜沖泡( B )茶葉。

A.綠茶 B. 紅茶 C. 沱茶 D.白茶

61、在沖泡的基本程式中煮水的環節講究( A )。

A.不同茶葉品質所需水溫不同  B. 不同茶葉外形所需水溫不同

C.不同茶葉品種選擇不同煮水器皿 D.不同茶葉品種煮水所需時間不同

62、賓客進入茶藝室,茶藝師要笑臉相迎,並致親切問候,通過( B )和可親的面容使賓客進門就感到心情舒暢。

A.輕鬆的音樂 B.美好的語言 C.熱情的握手 D.嚴肅的禮節

63、下列選項中,( D )不符合熱情周到服務的要求。

A.賓客低聲交談時,應主動回 B.仔細傾聽賓客的要求,必要時向賓客複述一遍

C. 賓客談話之時,不要側耳細 D.賓客有事招呼時,要趕緊跑步上前詢問

64、沖泡綠茶最好選用( C )進行沖泡。

A、紫砂壺 B、蓋碗 C、玻璃杯 D、瓷壺

65、世界三大高香茶是( B )、印度大吉嶺茶、斯里蘭卡烏伐季節茶。

A、西湖龍井 B、祁門紅茶 C、安溪鐵 D、臺灣凍頂烏龍

66、.茶葉外形“白毫顯露”是( C)的品質特點之一。

A、黃山毛峰 B、西湖龍井 C、碧螺春 D、鐵觀音

67、( D )是茶葉的一種獨特功能。

A、生津止渴 B、健胃消食 C、振奮精神 D、消除電離抗輻射

68、具有“色綠、湯綠、葉綠”三綠特點的是( C)。

A、烘青綠茶 B、炒青綠茶 C、蒸青綠茶 D、晒青綠茶

69.( A)的透氣性、吸水性、保溫性比較好。

A、紫砂壺 B、蓋碗 C、玻璃杯 D、白瓷壺

70、世界上第一部茶書的書名是( D )。

A、《品茶要錄》 B、《茶具圖贊》 C、《榷茶》 D、《茶經》

71、烏龍茶屬青茶類,為半發酵茶,其茶葉呈深綠或青褐色,茶湯呈 ( D )色。

A、綠 B、淺綠 C、黃綠 D、蜜黃

72、茶褐素是紅茶的呈味物質,它的含量增多對品質不利,主要是使( C )。

A、茶湯發紅,葉底暗褐 B、茶湯紅亮,葉底暗褐

C、茶湯發暗,葉底暗褐 D、茶湯發黃,葉底暗褐

73、判斷好茶的客觀標準主要從茶葉外形的勻整、色澤、淨度和內質的( D)來看。

A、湯色 B、葉底 C、品種 D、香氣 滋味

74、在茶的沖泡基本程式中煮水的環節講究( A )。

A、不同茶葉所需水溫不同 B、不同茶葉產地煮水溫度不同

C、根據不同的茶具選擇不同煮水器皿 D、不同的茶葉加工方法所需時間不同

75、茶葉中含有( C )多種化學成分。

A、100 B、200 C、500 D、1000

76、“紅茶”的英文是( B )

A. Red tea, B. Black tea, C. Oolong tea, D. Yellow tea

77、雨花茶是( C )名優綠茶的代表。

A、片形 B、扁平形 C、針形 D、捲曲形

78、江蘇吳縣的洞庭山是( C )的產地。

A、大方茶 B、雨花茶 C、碧螺春 D、綠牡丹

79、武夷巖茶是( A )烏龍茶的代表。

A、閩北 B、閩南 C、臺南 D、臺北

80、普洱茶主產於( D )省,為非壓制的黑茶。

A、海南 B、湖南 C、廣西 D、雲南

81、“玉書煨、潮汕爐、孟臣罐、若琛杯”是( D )必備的“四寶”。

A、四川蓋碗茶 B、藏族酥油茶 C、客家擂茶 D、潮汕工夫茶

82、( B )又稱“三生湯”,其主要原料是茶葉、生薑、生米。

A、奶茶 B、擂茶 C、竹筒茶 D、酥油茶

83、 ( C )是侗族的飲茶習俗。

A、鹹奶茶 B、竹筒茶 C、打油茶 D、酥油茶

84、“龍虎鬥”是納西族人治療( C )的祕方。

A、骨折 B、胃病 C、感冒 D、解暑

85、沖泡杭白菊和枸配綠茶的配料茶,沖泡的水溫以( C )為宜。

A、30℃ B、50℃ C、80℃ D、100℃

86、古代文人茶藝的精神是追求“精( D )清和”。

A、真 B、廉 C、美 D、儉

87、紅茶類屬於全發酵茶類,茶葉顏色深褐油亮,茶湯色澤( B )。

A、橙色 B、紅亮 C、紫紅 D、

88、茶藝演示過程中,茶葉沖泡基本程式是:備器、煮水、備茶、溫壺(杯)、置茶、( C )、奉茶、收具。

A、高沖水 B、洗杯 C、沖泡 D、淋壺

89、科學地泡好一杯茶的三個基本要素是:( D )。

A、茶具、茶葉品種、溫壺 B、置茶、溫壺、沖泡

C、茶具、壺溫、浸泡時間 D、茶葉用量、水溫、浸泡時間

90、茶葉中的澀味物質主要是( C )

A.蛋白質 B.粗纖維素 C.茶多酚 D.氨基酸

91、碧螺春的香氣特點是( D )。

A、甜醇帶蜜糖香 B、甜醇帶板栗香 C、鮮嫩帶蜜糖香 D、鮮嫩帶花果香

92、具有代表性的閩南烏龍茶有( A )、黃金桂、永春佛手、毛蟹等。

A、鐵觀音 B、大紅袍 C、水仙 D、肉桂

93、君山銀針屬於( C )類。

A、綠茶 B、黑茶 C、黃茶 D、花茶

94、雲南白族的“三道茶”分別是( D )。

A、一苦二回味三甜 B、一甜二苦三回味

C、一甜二回味三苦 D、一苦二甜三回味

95、沖泡調飲紅茶的時間一般以( D )分鐘為宜。

A、15~20 B、10~15 C、5~10 D、3~5

96、茶具這一概念最早出現於西漢時期( D )中“武陽買茶,烹茶盡具”。

A、王褒《茶譜》 B、陸羽《茶經》 C、陸羽《茶譜》 D、王褒《僮約》

97、80℃水溫比較適宜沖泡( D )茶葉。

A、白茶 B、花茶 C、沱茶 D、名優綠茶

98、100℃水溫對衝泡( D )茶葉最適宜

A、龍井茶 B、碧螺春 C、黃山毛峰 D、鐵觀音

99、法國人飲用的茶葉及採用的品飲方式因人而異,以飲用( A )的人最多,飲法與英國人類似。

A、紅茶 B、綠茶 C、)花茶 D、白茶

百度這邊不讓寫太多,如果可以的話,你可以自己去醉沙堤看下。

初級鉗工理論知識試題 第十套 急求答案!

初級鉗工理論知識試題

第十套試題

一、判斷題(將判斷結果填入題後括號中,正確的打“√” ,錯誤的打“×” 。每題1分,滿分30分。)

1.裝配圖是表達設計意圖和進行技術交流的重要工具。 ( )

2.走刀是切削工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多次所完成的工藝過程。 ( )

3.鑄造是製造機械零件毛坯的一種金屬切削加工方法。 ( )

4.車削加工可以車外圓、車端面、切槽和切斷等,但不能車螺紋和盤彈簧。 ( )

5.合理選擇劃線基準,是提高劃線質量和效率的關鍵。 ( )

6.快換鑽夾頭可不停車而換裝鑽頭,大大提高了生產率。 ( )

7.對刮削面的精度要求,一般包括形狀和位置精度、尺寸精度、接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 ( )

8.經過刮削後的工件表面組織比原來疏鬆,硬度降低。 ( )

9.研磨後的尺寸精度可達0.01~0.05 mm。 ( )

10.低碳鋼塑性較好,不容易折斷,常用來製作小型的研具。 ( )

11.矯正薄板料不是使板料面積延展,而是利用拉伸或壓縮的原理將板料拉伸或壓縮。 ( )

12.工件彎曲卸荷後,彎曲角度和彎曲半徑會發生變化,出現回彈現象。( )

13.低壓容器裝置的鉚接應用強固鉚接。 ( )

14.有機粘結劑的特點是能耐高溫,但強度較低。 ( )

15.雙頭螺柱裝配時,其中心線必須與機體表面垂直。 ( )

16.鬆鍵連線能保證軸與軸上零件有較高的同軸度。 ( )

17.楔鍵連線時,鍵的兩側面是工作面,鍵上面與鍵槽有一定間隙。 ( )

18.帶傳動時,帶在帶輪上的包角不能小於120°。 ( )

19.兩齒輪齧合側隙與中心距偏差無關。 ( )

20.蝸桿傳動的優點是傳動效率高,但工作時發熱量大,從而必須有良好的潤滑。

( )

21.聯軸器裝配的主要技術要求是應保證兩軸的同軸度。 ( )

22.裝配工作的好壞,對產品質量可能有一定影響。 ( )

23.臺虎鉗是用來夾持工件的通用夾具。 ( )

24.砂輪機托架和砂輪之間的距離應保持在0.3mm以內。 ( )

25.選用量塊組時,應儘可能採用最少的塊數,塊數越多,則誤差越大。( )

26.塞尺是由薄鋼片製成的,所以可測量溫度較高的工件。 ( )

27.氈圈、橡膠油封式密封裝置結構簡單,但摩擦力較大, 適用於運動速度不高時。 ( )

28.機械零件或工具、模具由於某種原因而喪失原定功能的現象稱為疲勞失效。( )

29.檢驗齒輪齒側間隙的方法有壓鉛絲檢驗法和百分表檢驗法。 ( )

30.機器啟動前,進給機構通常都應處於“停止”位置,應仔細檢查安全防護裝置,確保其可靠。

二、選擇題(選擇正確答案,將相應的字母填入題內的括號中。每題1分,滿分40分。)

1.在零件圖中注寫極限偏差時,上、下偏差小數點對齊,小數後位數相同,零偏差( )。

A.必須標出 B.不必標出 C.用文字說明 D.用符號表示

2.經過劃線確定的加工尺寸,在加工過程中可通過( )來保證尺寸精度。

A.測量 B.找正 C.借料 D.調整

3.一般劃線精度能達到( )。

A.0.025~0.05mm B.O.25~0.5mm

C.0.25mm左右 D.O.5mm左右

4.孔的精度要求較高和表面粗糙度值要求較小時,加工中應選用主要起( )作用的切削液。

A.潤滑 B.冷卻 C.冷卻和潤滑

5.機械加工後留下的刮削餘量不宜太大,一般為( )mm。

A.0.05~0.4 B.0.04~0.05 C.0.4~0.5

6.進行細刮時,推研後顯示出有些發亮的研點,應( )。

A.刮輕些 B.刮重些 C.輕重適中地刮

7.研具材料應比被研磨的工件( )。

A.軟 B.硬 C.軟硬一樣

8.主要用於碳素工具鋼、合金工具鋼、高速鋼和鑄鐵工件研磨的磨料是( )。

A.碳化物磨料 B.氧化物磨料 C.金剛石磨料

9.冷矯正由於存在冷作硬化現象,因此只適用於( )的材料。

A.剛性好、變形嚴重 B.塑性好、變形不嚴重 C.剛性好、變形不嚴重

10.鉚釘直徑在8 mm以下的均採用( )。

A.熱鉚 B.冷鉚 C.混合鉚

11.粘結結合處的表面應( )。

A.粗糙些 B.細些 C.粗細均勻

12.螺栓連線機械防鬆裝置包括( )防鬆。

A.止動墊圈 B.彈簧墊圈 C.雙螺母鎖緊

13.鬆鍵連線能保證軸與軸上零件有較高的( )。

A.同軸度 B.垂直度 C.平行度

14.圓錐銷的規格是以( )和長度表示。

A.小頭直徑 B.大頭直徑 C.中間直徑

15.兩鏈輪裝配後,中心距小於500 mm時,軸向偏移量應在( )mm以下。

A.1 B.2 C.3

16.圓柱齒輪安裝時,接觸斑點處於異向偏接觸,其原因是兩齒輪( )。

A.軸線歪斜 B.軸線不平行 C.中心距太大或太小

17.滾動軸承內圈與軸頸配合過盈太大時,其裝配方法可採用( )。

A.敲入法 B.壓入法 C.溫差法

18.裝配精度完全依賴於零件加工精度的裝配方法是( )。

A.完全互換法 B.選配法 C.調整法

19.砂輪機托架和砂輪之間的距離應保持在( )mm以內,以防工件扎入造成

事故。

A.5 B.4 C.3

20.遊標高度尺的精度一般為( )mm。

A.O.1 B.1 C.O.02 D.O.05

21.尺寸標註必須符合( )標準的規定。

A.企業 B.國家 C.行業 D.部頒

22.M10表示( )為10 mm的粗牙普通螺紋。

A.中徑 B.小徑 C.大徑 D.節徑

23.內徑千分尺的刻線方向與外徑千分尺的刻線方向( )。

A.相同 B.相反 C.交叉 D.垂直

24.用百分表測量工件時,長指標轉一圈,齒杆移動( )mm。

A.2 B.1 C.10 D.0.1

25.孔的最大極限尺寸與軸的最小極限尺寸之代數差為負值叫做( )。

A.最大過盈 B.最大間隙 C.最小過盈 D.最小間隙

26.標準平板是檢驗、劃線及刮削中的( )。

A.基本量具 B.一般量具 C.基本工具

27.齒輪在軸上固定,當要求配合過盈量較大時,應採用( )。

A.敲擊法裝入 B.壓力機壓入 C.液壓套合裝配 D.衝壓裝配

28.車削時,工件的旋轉運動是( )。

A.主運動 B.進給運動 C.輔助運動 D.切削運動

29.工件材料的強度和硬度越高,切削力( )。

A.越小 B.越大 C.一般不變 D.大小不變

30.布氏硬度的符號用( )表示。

A.HRC B.HV C.HD D.HB

31.銅與錫的合金稱為( )銅。

A.紫 B.純 C.青 D.黃

32.安全電壓為( )V以下。

A.220 B.380 C.12 D.36

33.單頭呆扳手22中的22是指( )。

A.所擰螺栓的直徑 B.所擰螺栓的長度

C.所擰螺栓六方頭外圓直徑 D.所擰螺栓六方頭對邊之間的距離

34.材料彎曲後,其長度不變的一層稱為( )。

A.中間層 B.中性層 C.中心層 D.內層 E

35.冷作硬化後的材料給進一步的矯正或其他冷加工帶來困難,必要時可進行( )處理,使材料恢復到原來的力學效能。

A.淬火 B.回火 C.退火

36.普通手用絲錐的前角一般為( )。

A.5°~8° B.8°~10° C.10°~12° D.9°~1l°

37.板牙兩端的錐角部分是( )部分。

A.夾持 B.切削 C.導向 D.尾

38.研磨餘量一般在( )mm內比較適宜。

A.0.5~1 B.3~5 C.0.005~0.03 D.0.03~0.05

39.裝配是將若干個( ).組合成機器的過程。

A.零件 B.部件 C.元件 D.零件和部件

40.鑽頭由( )和尾部組成。

A.工作部分 B.切削部分 C.導向部分 D.頸部

三、多選題(下列每題中有多個選項,其中至少有2個選項是正確的,請將正確答案的代號填在橫線空白處。每題1分,共30分)。

1.裝配圖是( )的重要工具。

A.仿造 B.維修 C.表達設計意圖

D.指導生產 E.進行技術交流

2.裝配圖的特殊表達方法有( )。

A.假想畫法 B.測繪畫法 C.簡化畫法

D.拆卸畫法 E.展開畫法

3.生產過程包括( )兩部分。

A.主要過程 B.輔助過程 C.檢驗過程

D.裝配過程 E.運輸過程

4.工件的幾何形狀是由( )構成的。

A.點 B.線 C面 D.體

5.刮刀按所刮表面的精度要求不同,可分為( )三種。

A.平面刮刀 B.粗刮刀 C.曲面刮刀 D.細刮刀 E.精刮刀

6.常用的顯示劑有( )兩種。

A.氧化鐵 B.氧化鉛 C.紅丹粉 D.藍粉 E.藍油

7.齒輪傳動按其結構特點可分為( )。

A.平行軸傳動 B.相交軸傳動 C.交錯軸傳動 D.垂直軸傳動

8.研具材料主要有( )等。

A.灰鑄鐵 B.球墨鑄鐵 C.碳鋼 D.低碳鋼 E.銅

9.碳化物磨料主要用於研磨( )之類的高硬度工件。

A.硬質合金 B.寶石 C.瑪瑙 D.陶瓷 E.硬鉻

10.按矯正時產生矯正力的方法,矯正可分為( )等。

A.手工矯正 B.壓力矯正 C.火焰矯正

D.機械矯正 E.高頻熱點矯正

11.鉚接的形式可分為( )。

A.單蓋板連線 B.雙蓋板連線 C.搭接 D.對接 E.角接

12.焊接分為( )三大類。

A.手工電弧焊 B.錫焊 C.熔焊 D.壓焊 E.釺焊

13.螺紋連線常用的防鬆裝置有( )。

A.彈簧墊圈防鬆 B.摩擦力防鬆 C.機械防鬆

D.衝擊防鬆 E.粘結防鬆

14.鬆鍵連線分為( )三種。

A.普通平鍵連線 B.花鍵連線 C.楔鍵連線

D.半圓鍵連線 E.導向平鍵連線

15.銷按其結構形式分為( )等。

A.圓柱銷 B.定位銷 C.圓錐銷 D.開口銷 E.安全銷

16.齒輪軸元件裝入箱體前應進行三方面的檢查,包括( )。

A.孔和平面的尺寸精度及形狀精度

B.孔和平面的相互垂直度

C.孔和平面的相互平行度

D.孔和平面的相互位置度

E.孔和平面的表面粗糙度及外觀質量

17.裝配工藝過程包括( )等工作,其工作量在機械製造總工作量中所佔的比重較大。

A.裝配 B.加工 C.調整 D.檢測 E.試驗

18.機械製造中常用的裝配方法為( )。

A.整機裝配法 B互換裝配法 C.分組裝配法

D.調整裝配法 E.修配裝配法

19.量具的種類很多,根據其用途和特點的不同,可分為( )三種類型。

A.精密量具 B.萬能量具 C.專用量具

D.標準量具 E.檢驗量具

20.常見的表面失效形式有( )。

A.摩擦失效 B.磨損失效 C.破壞失效

D.疲勞失效 E.腐蝕失效

21.帶傳動中常用的帶有( )。

A.V帶 B.三角帶 C.梯形帶 D.平帶

22.鋼按用途可分為( )。

A.高速鋼 B.結構鋼 C.工具鋼 D.特殊用途鋼

23.在劃好的線條上打樣衝眼時,必須線上條的( )處。

A.圓弧 B.交叉 C.轉折 D.端點

24.鏨子可分為( )。

A.扁鏨 B.寬鏨 C.窄鏨 D.油槽鏨

25.基本的銼削方法有( )。

A.順向銼 B.交叉銼 C.推銼 D.逆向銼

26.鉚接按使用要求可分為( )。

A.活動鉚接 B.固定鉚接 C.冷鉚 D.熱鉚

27.屬於鉗工常用的裝置有( )。

A.臺式鑽床 B.立式鑽床 C.臺虎鉗 D.砂輪機 E.車床

28.孔、軸公差帶是由( )確定的。

A.基本偏差 B.尺寸公差 C.尺寸大小 D.精度高低

29.切削用量是指( )的總稱。

A.切削深度 B.切削速度 C.進給量 D.切削寬度

30.鉸刀按鉸孔形狀分為( )。

A.圓錐鉸刀 B.圓柱鉸刀 C.平面鉸刀 D.曲面鉸刀

藝術化妝師高階理論知識試卷d答案

答-化妝師是在專業崗位上從事專業工作後有業績學歷年限,單位就按條件報送參評的,非常的嚴格的,不是考的。

2015船舶高階焊工理論知識題答案

你好可以在百度文庫進行搜尋。高階焊工理論知識試題

高階焊工理論知識試題

職業技能鑑定國家題庫

高階焊工理論知識試題(一)

(附答案)

名詞解釋 (A)

1. [工藝基本知識]焊道:每一次熔敷所形成的一條單道焊縫.

2. [工藝基本知識]殘餘氫:焊件中擴散氫充分逸出後仍殘存於焊縫金屬中的氫。

3. [工藝基本知識]焊接夾具:為保證焊件尺寸,提高裝配效率,防止焊接變形採用的夾具。

潔淨間的一些初級理論知識?

樓主是什麼意思?想問什麼。我們是深圳科菱淨化公司的。專做潔淨室的。有問題可以打電話給我們公司諮詢

車工中級(數控)理論知識試卷0511答案

車工中級(數控)理論知識試卷0511題在哪裡?

車工中級(數控)理論知識試卷0505答案

你最好是把題拿來我告訴你做。

重慶中級電工考試,理論知識答案。

我有,我昨天才考,發給你嘛

職業技能鑑定國家題庫焊工初級理論知識試卷及答案

我目前有辦法給你的是,第一,加班上群裡找同學的抄(當然並不建議你這麼做;第二,就是自己好好做,提高自己。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自己做,對成績有好處。作業怎麼能發到網上來問答案呢,這樣對你學習成績沒什麼用。多問問老師才對學習成績能提高,多思考一下,一般的練習題並不難的。

中式烹調師中級理論知識試卷 答案

中式烹調師中級理論知識試卷

你可以發過來或許我可以幫到你

關於茶文化

普洱茶的歷史

普洱茶以其集散地與原產地的普洱縣命名 , 唐朝時普洱名為步日 , 屬銀生節度(今思茅和西雙版納一帶) , 銀生茶是為普洱茶的前身 , 元朝時稱之為普茶 , 明萬曆年才定名為普洱茶 , 極盛時期是在清朝 , 《普洱府志》記載:“普洱所屬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餘萬人”,可知當時盛況。思茅與西雙版納一帶為其主要原料生產地,普洱與思茅成為加工和集散中心,明朝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外輻射六條茶馬古道,將普洱茶行銷至中國本土、、越南、緬甸、泰國等地,並轉運到港澳、東南亞,甚至歐洲。光緒二十三年(公元 1897 年)以後,法國、英國先後在思茅設立海關,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遠銷,普洱茶馬古道隨興旺,現今還有思茅卡房高酒房茶馬古道, 1.5 米寬,斷續數公里:有思茅三冢村外茶馬古道、那柯里茶馬古道,斷續 30 公里;普洱茶庵塘茶馬古道,殘存 12.5 公里,石上馬蹄印,記錄下了當年運茶馬幫的歷史。

普洱茶發源地在雲南 , 然而將普洱茶以藏放轉陳舊方式來品飲是廣東省一帶的傳統 , 尤其是香港 , 舊普洱茶不但作為港人的日常飲料 , 同時大量出口到東南亞、歐洲及美洲各地,所以香港一地可以說是陳舊普洱茶的推廣地。從前幾年開始,報章媒體不斷報導普洱茶的保健功效,減肥、抗癌、消血脂、排尿酸、降膽固醇等,並且也得到了醫學研究的證明。

普洱茶的加工與分類

普洱茶的加工:

普洱茶是以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加工而成,分傳統和現代兩種製作工序。

1、傳統普洱茶製作工序:殺青(生晒、鍋炒)揉條(手工揉團)晒乾

2、現代普洱茶製作工序(人工熟化):殺青(鍋炒、滾筒)揉捻(機器加工)乾燥(烘乾)增溼渥堆(灑水、茶菌)乾燥

普洱茶的成型過程:

採茶—殺青—揉捻—晒乾—渥堆—晾乾—篩選分類—緊壓成型.

普洱茶的沖泡與品飲

1、普洱茶沖泡宜選腹大的壺,因為普洱茶的濃度高,用腹大的壺可避免茶湯過濃.建議材質宜選陶壺.紫砂壺。

2、普洱茶沖泡份量:沖泡普洱時茶葉份量大約佔壺身20%,將茶磚,茶餅,撥開後.暴露空氣2星期,再衝泡味道更好。

3、沖泡普洱茶:要先衝過一次熱水對於普洱茶來說這是不可缺少的程式。因為好的陳年普洱茶至少要儲存十年左右,所以可能會帶有部分的灰塵在裡面。第一次沖泡茶葉的熱水除了可以喚醒茶葉的味道之外,還具有將茶葉中的雜質一併洗淨。第一次的沖泡速度要快,只要能將茶葉洗淨即可,不須將它的味道浸泡出來;而第二次以後濃淡的選擇就可依照個人喜好來決定。普洱茶即使變冷以後還是風味十足,所以夏天的時候可以弄得冷一些或者是冰過以後再喝。

4、品飲普洱茶必須趁熱聞香,舉杯鼻前,此時即可感受陳味芳香如泉湧般撲鼻而來,其高雅沁心之感,不在幽蘭清菊之下。

5、普洱茶需用心品茗,啜飲入口,始能得其真韻,雖茶湯入口略感苦澀,但待茶湯於喉舌間略作停留時,即可感受茶湯穿透牙縫、沁滲齒齦,並由舌根產生甘津送回舌面,此時滿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氣爽,而且津液四溢,持久不散不渴,此乃品茗之最佳感受“回韻”。

西湖龍井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因產於浙江杭州市西湖“龍井”而得名。它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聞名於世外。

西湖龍井茶產地遍及西湖周圍的群山,其中又以獅峰、龍井所產的茶葉品質最佳。這裡峰巒起伏,溪流涓涓,林木蔥鬱,氣候怡人;四季分明、雨量均勻,特別在春茶期間經常細雨濛濛,漫山遍野雲霧繚繞,營造出茶樹生長髮育特別需要的“天時地利”。

西湖龍井茶的採摘和加工技藝相當講究。每年春天,茶農分四次按檔次採摘青葉,“清明”前三天採摘的稱“明前茶”。此茶的嫩芽初迸,如同蓮心,故又叫“蓮心茶”,一斤幹茶有三萬六千顆嫩芽,是西湖龍井茶中的珍品。清明後到“穀雨”前採摘的叫“雨前茶”,這時,茶柄上長出一片小葉,形狀似旗,茶芽稍長,形狀似,故又稱“旗”。“立夏”時採摘的叫“雀舌”。再過一個月採摘的茶,謂之“梗片”。西湖龍井茶的加工炒制,因原料等級不同,加工技術也不盡相同,產品各有特色。特級西湖龍井茶全是採取手工炒制。鮮嫩的條芽,在八十度的溫度下加工,要求保持茶葉的顏色、香味和美觀。炒茶每鍋一次只能炒二兩,一個熟練的炒茶能手,一天只能炒二斤多幹茶。

西湖龍井茶的特點是:形狀扁平挺直,大小長短勻齊,象一片片蘭花瓣,色澤嫩綠或翠綠,鮮豔有光,香氣清高鮮爽,滋味甘甜,有新鮮橄欖的回味。沖泡於玻璃杯中,茶葉嫩勻成朵,一旗一,交錯相映,茶湯清碧,悅目動人。

歷史上西湖龍井有“獅”、“龍”、“雲”、“虎”、“梅”五個品號,現在統稱為西湖龍井茶。西湖龍井茶的品牌有30多個,其中名氣、信譽度和質量最好的應屬“貢”牌,每年中南海要購買1000斤,貢牌也是農業部評定的龍井茶中唯一的名牌。

為了保護西湖龍井,國家質監總局於2001年實施了原產地保護,杭州市根據西湖龍井的實際產生範圍劃定了168平方公里的保護區域,凡是在這個區域之外的,都只能叫“錢塘龍井”和“越州龍井”。凡是正宗的西湖龍井都貼有原產地保護和防偽標識。

一 主產區和名稱由來

安溪是福建省東南部靠近廈門的一個縣,是閩南烏龍茶的主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山巒重疊,林木繁多,終年雲霧繚繞,山青水秀,適宜於茶樹生長,而且經過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儲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佔等都屬於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眾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鐵觀音”了。

茶樹良種“鐵觀音”樹勢不大,枝條披張,葉色深綠,葉質柔軟肥厚,芽葉肥壯。採用“鐵觀音”良種芽葉製成的烏龍茶也稱“鐵觀音”。因此,“鐵觀音”既是茶樹品種名,也是茶名。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鄉, 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兩種歷史傳說,一說是西坪茶農魏飲做了一個夢,觀音菩薩賜給的一株茶樹,挖來栽種而成;另一說是安溪堯陽一位名叫王士讓的人在一株茶樹上採葉製成茶獻給皇上,皇上賜名“鐵觀音”而得。

二 加工工藝

安溪鐵觀音製作嚴謹,技藝精巧。一年分四季採製,穀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一5月上旬)為春茶,產量佔全年總產量的40—45%;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一7月上旬)為夏茶,產量佔15—20%;立秋至處暑(8月上旬一8月下旬)為暑茶,產量佔25—30%;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一l0月上旬)為秋茶,產量佔25—30%。有個別地方由於氣溫較高,還可生產一季冬茶,冬茶顏色較青綠,滋味也較青,產量不多。製茶品質以秋茶為最好,春茶次之。秋茶的香氣特高,俗稱秋香,但湯味較薄。夏、暑茶品質較次。鮮葉採摘標準必須在嫩捎形成駐芽後,頂葉剛開展呈小開面或中開面時,採下二、三葉。採時要做到“”,即不折斷葉片,不折疊葉張,不碰碎葉尖,不帶單片,不帶魚葉和老梗。生長地帶不同的茶樹鮮葉要分開,特別是早青、午青、晚青要嚴格分開製造,以午青品質為最優。

鐵觀音茶的採製技術特別,不是採摘非常幼嫩的芽葉, 而是採摘成熟新梢的2—3葉, 俗稱“開面採”,是指葉片已全部展開,形成駐芽時採摘。採來的鮮葉力求新鮮完整,然後進行涼青、晒青和搖青(做青),直到自然花香釋放,香氣濃郁時進行炒青、揉捻和包揉( 用棉布包茶滾揉),使茶葉捲縮成顆粒後進行文火焙乾。製成毛茶後,再經篩分、風選、揀剔、勻堆、包裝製成商品茶。

涼青、晒青、涼青:鮮葉按標準採收進廠經過涼青後進行晒青。晒青時間以午後4時陽光柔和時為宜,葉子宜薄攤,以失去原有光澤,葉色轉暗,手模葉子柔軟。頂葉下垂,失重6—9%左右為適度。然後移入室內涼青後進行做青。

做青:搖青與攤置相間進行,合稱做青。做青技術性高,靈活性強,是決定毛茶品質優劣的關鍵。搖青使葉子邊緣經過摩擦,葉緣細胞受損,再經過攤置,在一定的溫度、溼度條件下伴隨著葉子水分逐漸喪失,葉中多酚類在酶的作用下緩慢地氧化並引起了一系列化學變化,從而形成烏龍茶的特有品質。鐵觀音鮮葉肥厚,要重搖並延長做青時間,搖青共3—5次,每次搖青的轉數由少到多。搖青後攤置歷時由短到長,攤葉厚度由薄到厚。第二、三次搖青必須搖到青味濃強,鮮葉硬挺,俗稱“還陽”,梗葉水分重新分佈平衡。第四、五次搖青,視青葉色、香變化程度而靈活掌握。做青適度的葉子,葉緣呈硃砂紅色,葉部分呈黃綠色(半熟香蕉皮色),葉面凸起,葉緣背卷,從葉背看呈湯匙狀,發出蘭花香,葉張出現青蒂綠腹紅邊,稍有光澤,葉緣鮮紅度充足,梗表皮顯有皺狀。

炒青:炒青要及時,當做青葉青味消失,香氣初露即應抓緊進行。

揉捻、烘焙:鐵觀音的揉捻是多次反覆進行的。初揉約3—4分鐘,解塊後即行初焙。焙至五、六成幹,不粘手時下焙,趁熱包揉,運用揉、壓、搓、抓、縮等手法,經三揉三焙後,再用50—60℃的文火慢烤,使成品香氣斂藏,滋味醇厚,外表色澤油亮,茶條表面凝集有—層白霜。

簸揀:慢烤後的茶葉最後經過簸揀,除去梗片、雜質即為成品。

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 茶條捲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金黃濃豔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鐵觀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五 沖泡方法

明代的許次疏在《茶疏》中說:“茶滋於水蘊於器,湯成於火,四者相連,缺一不可”。茶、水、器、火四者,環環相扣,這和我們談的如何泡好茶正好相呼應。

泡茶看似容易,將茶置於壺內,注熱水,待片刻,再倒出來,就完成了“泡茶”!表面看來,鐵觀音茶就如上述的分解動作,就可得好茶湯!然而,靜心觀茶、識茶,鑽研茶的特質,才是泡好茶的第一步!在上述文字記載之外,實際泡茶過程中,以及面對不同茶葉和茶器時更仔細分辨,才得好茶湯滋味。

信陽毛尖,產於河南大別山區的信陽縣,以條索緊直鋒尖,茸毛顯露而得名。

信陽毛尖的工藝特點:於每年穀雨前(陽曆四月中下旬)開始採茶。視芽葉輪髮長勢一般分20-25批採摘,每隔2-3天巡採一次。以採摘一芽一、二葉初展的綠芽葉製作特級與一級毛尖;以一芽二、三葉製作二、毛尖。芽葉採下,經分級驗收,分級攤放,於當日分別進行加工。經生鍋高溫殺青,熟鍋炒制,以手工抓條、甩條作定型處理,並進行初烘、攤涼、復烘、揀選、再復烘,使幹茶達5-6%的含水量,即密封包裝,低溫避光貯存。

信陽毛尖的品質特點:外形細、圓、光、直、多白毫,色澤翠綠,衝後香高持久,滋味濃醇,回甘生津,湯色明亮清澈。

信陽毛尖是河南省著名土特產之一,素來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信陽毛尖茶清代已為全國名茶之一,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958年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獲中國質量獎銀質獎,1990年“龍潭”毛尖茶代表信陽毛尖品牌參加國家評比,取得綠茶綜合品質第一名的好成績,榮獲中國質量獎金質獎,1982年、1986年評為部級優質產品,榮獲全國名茶稱號,1991年在杭州國際茶文化節上,被授予“中國茶文化名茶”稱號,1999年獲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金獎。

歷史上信陽毛尖主產於信陽市、信陽縣和羅山縣(部分鄉)一帶。據查證。信陽毛尖獨特風格的形成是在20世紀初期,清代季邑人蔡竹賢提倡開山種茶,隨後出現了元貞(震雷山)、廣益、裕申、巨集濟(車雲)、博厚、森森(萬壽)、龍潭、廣生等八大茶社,發展茶園面積有400餘畝,逐漸改進完善了毛尖的炒制工藝。新中國建立以後,國家對發展茶葉生產極為重視,採取了一系列扶助措施。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信陽毛尖的產量和質量均有很大提高。目前,全市茶園面積有80萬畝,開採面積70萬畝,茶葉總產值8億多元,社會總收入12億元以上。產品暢銷全國各地,遠銷日本、美國、德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及港、澳地區。

信陽毛尖的馳名產地是五雲(車雲、集雲、雲霧、天雲、連雲)、兩潭(黑龍潭、白龍潭)、一山(震雷山)、一寨(河家寨)、一寺(靈山寺)。這些地方海拔多在500-800米以上,高山峻嶺,群巒疊翠,溪流縱橫,雲霧瀰漫。乾隆時有個拔貢叫程悌,常遊車雲山而留有一詩:“雲去青山空,雲來青山白,白雲只在山,常伴山中客。”黑白兩潭景色更是綺麗誘人,清時張鐃有詩描述:“立馬層崖下,凌空瀑布來。濺花飛霽雪,暄石響晴雷。直訝銀河瀉,遙疑玉洞開。緣知龍伯戲,擊水不能回。”這雲霧瀰漫之地,絲絲縷縷如煙之水氣,滋潤了肥壯柔嫩的茶芽,為製作獨特的信陽毛尖提供了天然資源。

上等優質原料是炒制名茶的基礎。信陽茶區屬高緯度茶區,四季分明,茶園比南方開採晚、封園早。每年隆冬季節,冰雪封凍了高山,覆蓋了大地,萬物失去了生機,唯有茶樹傲寒而立,青枝綠葉,茶花次第怒放,濃香溢人,煞有春意,似乎在向大自然宣告——我是強者。人們為了給這強者注入更強的活力,每年都及時對茶園進行封根培土,增施有機肥。茶樹藉助這特殊力量和休養生息的機會,貯存了大量的養分,滿足了翌年生長需要,加之深山區陽光遲來早去,所以這裡茶葉內含物豐富,特別是氨基酸、兒茶素、咖啡喊、芳香物質、水浸出物等含量,均優於南方茶區,為南方茶區所不及。這裡採茶期分三季:穀雨前後採春茶,芒種前後採夏茶,立秋前後採秋茶。穀雨前後只採少量的“跑山尖”,“雨前毛尖”被視為珍品。每逢採茶季節,滿山遍野身著紅、綠衣的採茶姑娘,似仙女下凡,似玉蝶翩翩起舞,用她們纖細的嫩手,一朵朵、一芽芽的採摘細嫩芽葉。你怎會想到1千克特級信陽毛尖竟然需10萬多個芽頭。這裡凝結了多少採茶姑娘的心血啊。“誰知杯中茶,朵朵皆辛苦”,可想信陽毛尖的採摘標準要求是如此嚴格。特級毛尖一芽一葉初展的比例點85%以上;一級毛尖以一芽一葉為主,正常芽葉佔80%以上;二毛尖以一芽二葉為主,正常芽葉佔70%左右;四五級毛尖以一芽三葉及對夾葉為主,正常芽葉佔35%以上;要求不採蒂梗,不採魚葉。80年代後期,新開展的特優珍品茶,採摘更是講究,只採芽苞。信陽毛尖對盛裝鮮葉的容器也很注意,用透氣的光滑竹籃,不擠不壓,並要求及時送回蔭涼的室內攤放2-4小時,趁鮮分批、分級炒制,當天鮮葉當天炒完。

信陽毛尖品質好,端在炒中成。信陽毛尖炒制工藝獨特,炒制分“生鍋”、熟鍋”、“烘焙”三個工序,用雙鍋變溫法進行。“生鍋”的溫度140-160℃,“熟鍋”的溫度80-90℃,“烘焙”溫度60-90℃,隨著鍋溫變化,茶葉含水量不斷減少,品質也逐漸成。“生鍋”是兩口大小一致的光潔鐵鍋,並列安裝成35℃-40℃度傾斜狀。“生鍋”用細軟竹紮成圓掃茶把,在鍋中有節奏地反覆挑抖,鮮葉下綿後,開始初揉,並與抖散相結合。反覆進行4分鐘左右,實成圓條,達四五成幹(含水理55%左右)即轉入“熟鍋”內整形;“熟鍋”開始仍用茶把繼續輕揉茶葉,並結合散團,待茶條稍緊後,進行“趕條”,當茶條緊細度初步固定不沾手時,進入“理條”,這是決定茶葉光和直的的關鍵。“理條”手勢自如,動作靈巧,要害是抓條和甩條,抓條時手心向下,拇指與國外四指張成“八”定形,使茶葉從小指部位帶入手中,再沿鍋帶到鍋緣,並用拇指捏住,離鍋心13-17釐米高處,借用腕力,將茶葉由虎口處迅速有力敏捷搖擺甩出,使茶葉從鍋內上緣順序依次落入鍋心。“理”至七八成干時出鍋,進行“烘焙”;烘焙經初烘、攤放、復火三個程式,即成品優質佳的信陽毛類。上等信陽毛類含水量不超過6%。

信陽毛尖初制後,經人工揀剔,把成條不緊的粗老茶葉和、茶梗及碎末揀剔出來。揀出來的青綠色成條不緊的片狀茶,叫“茴青”,春茶茴青又叫“梅片”。“茴青”屬五級茶,揀出來的大和碎片末列為級外茶。經揀剔後的茶葉就是市場上銷售的“精製毛尖”。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需要,1994年元月,原信陽行署經專家論證,決定將同緯度、同工藝、同質量、同地區生產的毛尖茶統稱為信陽毛尖。這是一個科學而明智的舉措,起到了“地盡其利、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作用,從而使信陽毛尖產地擴大到9個縣(區),形成了中國第一個名優茶生產基地。

2003年2月19日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正式批准信陽毛尖註冊證明商標,信陽市茶葉協會受信陽託,成為信陽毛尖的註冊人。證明商標是公益性商標,可授權符合條件的單位使用。該證明商標規定:信陽毛尖證明商標的使用範圍必須是東至固始縣泉河流域、西至桐柏山大別山交界處、北到淮河沿線、南至大別山北側信陽市行政區域內符合信陽毛尖品質特點和加工工藝的茶葉。

烏龍茶,也稱青茶、半發酵茶,以本茶的創始人而得名,烏龍茶的產生,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相傳在清朝雍正年間,福建省安溪縣西坪鄉南巖村裡有一個茶農,也是打獵能手,名字叫做蘇龍,因為他長的黝黑健壯,鄉親們都叫他“烏龍”。一年春天,烏龍腰掛茶簍,身背獵上山採茶,採到中午,一頭山獐突然從身邊溜過,烏龍舉射擊,但負傷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之中,烏龍也隨後緊追不捨,終於捕獲了獵物。當把山獐背到家時已經是晚上了,烏龍和全家人忙著宰殺、品嚐野味,將製茶的事全然忘記了。當第二天清晨全家人才想起此事,沒想到放置了一夜的新鮮葉子,已鑲上了紅邊了,並且散發出陣陣清香。製成的茶葉,滋味格外清香濃厚,全無往日的苦澀之味。於是,經過反覆的試驗與細心的琢磨, 通過萎雕、搖青、半發酵、烘焙等工序,終於製出了品質優異的茶類新品——烏龍茶。它是我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製法,品質介於二者之間,既有紅茶的濃鮮味,又有綠茶的清芬香,沖泡此種茶葉,會發現葉底的邊緣因發酵呈紅褐色,而當中部分仍保持天然嫩綠本色,形成奇特的“綠葉底紅鑲邊”,還有一種誘人的蘭花香氣。烏龍茶的特點是回味悠長,耐沖泡,具有解脂肪,助消化之功效,被譽為健美減肥的佳品。

烏龍茶的名貴品種有:

[武夷巖茶]產自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巖茶外形肥壯勻整,緊結捲曲、,色澤光潤,葉背起蛙狀。顏色青翠、砂綠、密黃,葉底、葉緣硃紅或起紅點,呈淺綠色。品飲此茶,香氣菠鬱,滋葉濃醇,鮮滑回甘,具有特殊的“巖韻”。

[鳳凰單叢茶]產於廣東。茶形壯實而捲曲,葉色淺黃帶微綠。湯色黃豔襯綠,香氣清長,多次沖泡,餘香不散,甘味尤存。

[臺灣烏龍茶]條形捲曲,呈銅褐色,茶湯橙紅,滋味純正,天賦濃烈的果香,沖泡後葉底邊紅腹綠,其中以南投縣的“凍頂”烏龍茶最為名貴。

[鐵觀音茶]閩南安溪產。“鐵觀音”既是茶名,又是茶樹品種名。此茶外形條索緊結,有的形如秤勾,有的狀似晴蜒頭,由於咖啡鹼隨著水份蒸發,在表面形成一層白霜,稱作“砂綠起霜”。此茶沖泡後,異香撲鼻,乘熱細啜,滿口生香,喉底回甘,稱得上七泡有餘香。烏龍茶烏龍茶http://www.31tea.com

中國飲食文化概論題目之茶文化功能包括哪些

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發揚茶德、傳播茶道、文化藝術 、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促進民族團結、表現社會進步和發展經濟貿易等。茶德是經過幾千年積澱下來的被歷代人們所推崇的茶內在具備的美好品性。

茶文化具有的傳統主要有熱愛祖國 、無私奉獻、堅韌不拔、謙虛禮貌、勤奮節儉和相敬互讓等。吳覺農先生和湖南劉先和,為茶葉事業鞠躬盡瘁,既是愛國主義者,又是當代茶人傑出代表。

茶文化基本知識

茶文化基本知識如下:

1、綠茶製作時不經發酵,幹茶、湯色、葉底均為綠色的茶為綠茶,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茶類。由於不發酵,鮮葉的顏色少有改變,保持了天然的綠色。

2、綠茶屬於不發酵茶,差性偏寒,綠茶是我國名茶最多、研究最廣,也是產量最多的茶類;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首位。

3、紅茶屬於全發酵的茶,茶性溫和。紅茶與綠茶的區別,在於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是通過萎凋,使鮮葉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條或切成顆粒)破壞細胞結構,使茶葉中的多酚類和氧化酶類得以接觸氧化,即發酵,變成紅色的化合物,從而形成紅湯、紅葉。

4、黃茶和白茶都屬輕微發酵的茶葉。黃茶是“黃湯黃葉”條索肥壯緊實、挺直、芽身金黃、滿披銀毫。白茶一是採摘多毫的幼嫩芽葉製成,二是加工時採取不炒、不揉的晾晒烘乾工藝。

5、烏龍茶屬半發酵茶,是介於不發酵茶與全發酵茶之間的一類茶葉。外形色澤青褐,因此也稱它為青茶。烏龍茶沖泡後葉片上有紅有綠,典型的烏龍茶葉片中間呈綠色葉緣呈紅公,素有“綠葉紅鑲邊”之美稱。經久耐泡,入口醇厚回甘有天然花香味。烏龍茶是四季茶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6、白茶有芽茶和葉茶之分。單芽之稱的茶成為“銀針”,一芽二、三葉的是“白牡丹”,還有“貢眉和壽眉”一般是三葉及三葉以下。

7、白茶屬於輕度發酵茶,茶性偏涼;白茶是我國的特產,以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為主。它在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是茸毛的茶葉晒乾或用文火烘乾,而使白色茸毛完整的保留下來。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質特點。

8、黑茶屬於後發酵的茶黑茶,茶性溫和。相較於其他茶類來說,一般原料較粗老,加之製作過程中堆積發酵時間較長,因而葉色呈暗褐色。黑茶又稱邊銷茶,是藏、蒙、維吾爾等邊區少數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

9、待客茶藝是指一位大師與客人圍坐在桌旁,一起喝茶、品茶。在場的每個人都是茶藝術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他們直接參與茶藝美的創造與體驗,能充分領略茶藝的色、香、韻,也能自由交流情感,探討茶藝,探索茶道精神和人生意義。

10、茶藝要真正體現出茶人之間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對賓客都有規範的要求。做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與品質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賞茶。作為服務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藝館,其服務規範是決定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標籤: 題目 茶文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v3oyk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