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篆書德怎麼寫

篆書德怎麼寫

1. 德的小篆字型是怎麼寫的

德字的小篆寫法如下:德,漢字,古同“徳”。

篆書德怎麼寫

本意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規律去做事。不違背自然規律發展去發展社會,提升自己。

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的六國文字,創制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

但由於其字型優美,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睞。又因為其筆畫複雜,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隨意新增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偽的官方印章,一直採用篆書。

2. 新篆體怎麼寫的

小篆:新

新 xīn〈動〉形聲。從斤,從木,辛聲。據甲骨文,左邊是木,右邊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義: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砍伐樹木。“新,取木也”《說文》

小篆 xiǎozhuàn:指筆劃較簡的篆書。

秦 代通行的一種字型,省改大篆而成。亦稱 秦 篆,後世通稱篆書。

今尚有《琅邪臺刻石》、《泰山刻石》等殘石存世。

漢 許慎 《序》:“ 秦始皇帝 初兼天下,丞相 李斯 乃奏同之,罷其不與 秦 文合者。 斯 作《倉頡篇》,中車府令 趙高 作《爰歷篇》,太史令 胡毋敬 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3. 歷代大書法家寫"德"字少一橫,為什麼

“德”字的寫法,字中少一橫或多一橫,其原因並不簡單,它反映了這個字在我國文字書寫史中的演變過程。

除甲骨文較難搜尋外,“德”字最早的寫法,見於周代的青銅器《麥彝》,“雙人旁”的半邊,只寫個“四”字,上無“十”下無“一”無“心”。而在周代的《散氏盤》中,其寫法已與後代的寫法相近,但“德”字中間無一橫。

這種寫法從先秦至漢魏六朝至隋至唐初,在大篆、小篆、竹簡、帛書以及漢隸、魏碑中,“德”字中間無一橫的寫法都一貫未變。唐高祖李淵在未做皇帝時,曾寫過一篇《為男世民祈疾疏》,其中“合家大小福德”的“德”字中間即無一橫。

此碑文拓片現收入《中國書法史國錄》中。從歷代經典書法碑帖中,可以發現,楷書偶有橫畫,行書幾乎見不到有橫,而顏真卿的幾乎每個字都加了橫。

“德”字中間多寫一橫,在唐代中期始見。唐代大書法家李陽冰,是李白的族叔,開元天寶年間人。

李白曾贈詩“落筆灑篆文,崩雲使人驚。”他始學李斯《嶧山碑》,書家評論他:“承玉筋筆法,然在體勢上變其法。”

他學秦小篆變勢又變體,在他書寫的篆書《千字文》中,“德建名立”的“德”字,在字中間添寫了一橫。這是“德”字有一橫的始見。

幾乎與其同時,書法家史惟則在《薦福寺大戒德律師碑額》中,“德”字也加了一橫。“德”字之中無一橫的寫法,沿至清初,事情來了一次出人意料的顛覆。

康熙49年(1710年),下旨編《康熙字典》,諭曰:“勒為成書,垂世永久”。康熙55年(1716年)書成,大學士、陳邦彥在序中寫道:“官府吏民,亦有所遵守焉。”

在《康熙字典》中,收入的德字,赫然是有一橫的“德”字。這樣的結果是,清以前,無一橫的“德”字是通用的規範字,有一橫的“德”字是書家偶一為之的異體字,《康熙字典》問世後,這種情況就倒了過來。

清代在典籍文書中必須使用有一橫的“德”字,民間亦通用成例。但對書法家的書寫則並不限制,如《篆書字典》中收入了清代鄧石如的兩個篆書“德”字,一字有一橫,一字無一橫。

《中國書法史圖錄》收入成親王永瑆的一幅格言,在:“以道德為廣宅”一句中之“德”字即無一橫。紀老師文中的乾秀才寫無一橫之“德”沒錯,但“同治年間也有一字多寫”卻有待商榷。

我認為“德”字在有清一代,可寫無一橫的“德”字只限於書法家。須知《康熙字典》中的規範字,在清代是不可隨便逾越的~。

4. 為什麼“德”字心上無一橫

全聚德的創始人楊全仁開了全聚德烤鴨小鋪後,請當時的一位叫錢子龍的秀才題寫匾額。

這一匾額幾經風雨,跨了幾個朝代,一掛就是130多年。可是不知您是否注意到:全聚德牌匾上的“德”字少了一橫。

這是為什麼?請大家猜猜。 有人猜:當時楊老闆把錢子龍請來,兩人對飲開懷,楊全仁得知錢子龍書法寫得非常好,於是馬上拿出紙墨筆硯,請錢秀才題個字。

由於錢秀才多喝了兩杯,精神有些恍惚,一不留心,“德”字忘寫了一橫。 還有人說:當時,楊全仁創業時,一共僱了13個夥計,加上自己一共14個人。

為了讓大家安心幹活,同心協力,所以讓錢秀才少寫一橫,表示大家心上不能橫一把刀。聽到這兒,也許您會反問:那加上一橫,不是更表示一心一意呢? 這些當然都是猜測和傳說。

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原來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就像多音字一樣,它是多寫字,有兩種寫法,可以有一橫,也可以沒有橫。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唐宋元明清書法名家的墨跡中得到印證。

比如,現立於北京國子監孔廟的清朝康熙皇帝御書《大學碑》中的“德”字就沒有一橫;又比如生活在與全聚德創立同期的清代畫家鄭板橋本人書寫的“德”字,有的帶一橫,有的不帶一橫。這說明,在過去“德”字的兩種寫法都是正確的。

為了保持全聚德牌匾的歷史原貌,所以牌匾上的“德”字一直少一橫。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過去“德”字有兩種寫法,可以有橫,也可以沒有橫,兩種寫法都是正確的。

全聚德為了保持其牌匾的歷史原貌,所以牌匾上的“德”字一直少一橫。 「德」從「彳」,即「行」之意,既是要實踐才能體會,才能得到。

右邊從「十目一心」。我們可以明白,「德」就是要我們一心一意順道而行,不偏不倚走人生該行的道路。

又提示我們,凡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皆在「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警示中,隨時警策自己要謹慎地沿正道而行,方可朝向優質的人生境界。 關於德字心上為什麼少寫一筆一這種寫法是謙遜的表示所有宣德、正德年間的官方器物上面款識中的款字,有[德]字樣的楷書、篆書,德字心上均無一橫。

這種寫法是謙遜的表示! 古人在字的寫法、用法及含義上,是非常講究的。而德字筆畫的多少,便有崇拜、恭敬,反之就有褻瀆、辱罵等意義。

德字他人多寫幾筆,有德高、大德、頌德等敬意。而他人少寫幾筆,有缺德、少德、不恭不敬等褻瀆、辱罵的意思。

自己用或代表自己,少寫則謙虛、謙遜。 在佛教中信佛的人更是如此,比如:總不會把自己說的如何高深,修行的如何圓滿,總會給自己留有一定的空間和餘地。

即便是德行好、德望高也得由他人口中說出,而自己總是謙虛、謙遜一點為上。 所以說,德字代表自己而少寫則謙虛、謙遜。

就有這樣的含義。

標籤: 篆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vy5r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