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無公害茶葉的三個標準

無公害茶葉的三個標準

無公害茶葉的三個標準

1. 非農藥殘留:無公害茶葉必須滿足無農藥殘留的要求,需要經過專業檢測機構檢測,達到國家規定的農藥殘留標準,保證茶葉的質量安全。

2. 自然生長環境:無公害茶葉必須生長在無汙染的自然環境中,不能使用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生長過程中要遵循自然生態迴圈,保證茶葉的純天然質量。

3. 綠色加工工藝:無公害茶葉的加工工藝必須符合有關的綠色環保標準,避免使用過多的化學新增劑和防腐劑,保證茶葉的綠色健康屬性。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疑問? 無公害食品 茶葉和綠色食品茶葉標準

標準概述

綠色食品標準是綠色食品認證和管理的依據和基礎,是整個綠色食品事業的重要技術支撐,它是全體從事綠色食品工作的同志們長期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

綠色食品標準概念:

綠色食品標準是應用科學技術原理,結合綠色食品生產實踐,借鑑國內外相關標準所制定的,在綠色食品生產中必須遵循,在綠色食品質量認證時必須依據的技術性檔案。

綠色食品標準是由農業部發布的推薦性農業行業標準(NY/T),是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必須遵照執行的標準。

綠色食品標準的技術分級:

綠色食品標準分為兩個技術等級,即A綠色食品標準和綠色食品標準。

A綠色食品標準要求,生產地的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肥料、食品新增劑、飼料新增劑、獸藥及有害於環境和人體健康的生產資料,而是通過使用有機肥、種植綠肥、作物輪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術,培肥土壤、控制病蟲草害、保護或提高產品品質,從而保證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準要求。

綠色食品標準要求,生產地的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使用準則和生產操作規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生產資料,並積極採用生物學技術和物理方法,保證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準要求。

綠色食品技術類標準構成

綠色食品標準以“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理念為核心,由以下四個部分構成:

一、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標準,即《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Y/T 391)

制定這項標準的目的,一是強調綠色食品必須產自良好的生態環境地域,以保證綠色食品最終產品的無汙染、安全性;二是促進對綠色食品產地環境的保護和改善。

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規定了產地的空氣質量標準、農田灌溉水質標準、漁業水質標準、畜禽養殖用水標準和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的各項指標以及濃度限值、監測和評價方法。提出了綠色食品產地土壤肥力分級和土壤質量綜合評價方法。對於一個給定的汙染物在全國範圍內其標準是統一的,必要時可增設專案,適用於綠色食品(A和)生產的農田、菜地、果園、牧場、養殖場和加工廠。

二、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準

綠色食品生產過程的控制是綠色食品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準是綠色食品標準體系的核心,它包括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使用準則和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兩部分。

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使用準則是對生產綠色食品過程中物質投入的一個原則性規定,它包括生產綠色食品的農藥、肥料、食品新增劑、飼料新增劑、獸藥和水產養殖藥的使用準則,對允許、和禁止使用的生產資料及其使用方法、使用劑量、使用次數和休藥期等做出了明確規定。

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是以上述準則為依據,按作為種類、畜牧種類和不同農業區域的生產特性分別制定的,用於指導綠色食品生產活動,規範綠色食品生產技術的技術規定,包括農產品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和食品加工等技術操作規程。

三、綠色食品產品標準

該標準是衡量綠色食品最終產品質量的指標尺度。它雖然跟普通食品的國家標準一樣,規定了食品的外觀品質、營養品質和衛生品質等內容,但其衛生品質要求高於國家現行標準,主要表現在對農藥殘留和重金屬的檢測專案種類多、指標嚴。而且,使用的主要原料必須是來自綠色食品產地的、按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生產出來的產品。綠色食品產品標準反映了綠色食品生產、管理和質量控制的先進水平,突出了綠色食品產品無汙染、安全的衛生品質。

四、綠色食品包裝、貯藏運輸標準

包裝標準規定了進行綠色食品產品包裝時應遵循的原則,包裝材料選用的範圍、種類,包裝上的標識內容等。要求產品包裝從原料、產品製造、使用、回收和廢棄的整個過程都應有利於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包括包裝材料的安全、牢固性,節省資源、能源,減少或避免廢棄物產生,易回收迴圈利用,可降解等具體要求和內容。

標籤標準,除要求符合國家《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外,還要求符合《中國綠色食品商標標誌設計使用規範手冊》規定,該《手冊》對綠色食品的標準圖形、標準字形、圖形和字型的規範組合、標準色、廣告用語以及在產品包裝標籤上的規範應用均作了具體規定。

貯藏運輸標準對綠色食品貯運的條件、方法、時間做出規定。以保證綠色食品在貯運過程中不遭受汙染、不改變品質,並有利於環保、節能。

制定綠色食品標準依據

----歐共體關於有機農業及其有關農產品和食品條例(第2092/91);

----IFOAM有機農業和食品加工基本標準;

----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標準;

----我國相關法律法規;

----我國國家環境標準;

----我國食品質量標準;

----我國綠色食品生產技術研究成果。

綠色食品標準的作用和意義

綠色食品標準對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所起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綠色食品標準是綠色食品認證工作的技術基礎

綠色食品認證實行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質量控制,同時包含了質量認證和質量體系認證內容。因此,無論是綠色食品質量認證還是質量體系認證都必須有適宜的標準作依據,否則開展認證工作的基本條件就不充分。

二、綠色食品標準是進行綠色食品生產活動的技術、行為規範

綠色食品標準不僅是對綠色食品產品質量、產地環境質量、生產資料毒負效應的指標規定,更重要的是對綠色食品生產者、管理者的行為的規範,是評定、監督和糾正綠色食品生產者、管理者技術行為的尺度,具有規範綠色食品生產活動的功能。

三、綠色食品標準是指導農業及食品加工業提高生產水平的技術檔案

綠色食品產品標準設定的質量安全指標比較嚴格,綠色食品標準體系則為企業如何生產出符合要求的產品提供了先進的生產方式、工藝和生產技術指導。例如,在農作物生產方面,為替代或減少化肥用量、保證產量,綠色食品標準提供了一套根據土壤肥力狀況,將有機肥、微生物肥、無機(礦質)肥和其它肥料配合施用的方法;為保證無汙染、安全的衛生品質,綠色食品標準提供了一套經濟、有效的殺滅致病菌、降解鹽的有機肥處理方法;為減少噴施化學農藥,綠色食品標準提供了一套從保護整體生態系統出發的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在食品加工方面,為避免加工過程中的二次汙染,綠色食品標準提出了一套非化學方式控制害蟲的方法和食品新增劑使用準則,從而促使綠色食品生產者採用先進加工工藝、提高技術水平。

四、綠色食品標準是維護綠色食品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的技術和法律依據

綠色食品標準作為認證和管理的依據,對接受認證的生產企業屬強制執行標準,企業採用的生產技術及生產出的產品都必須符合綠色食品標準要求。國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對綠色食品實行監督抽查、打擊假冒產品的行動時,綠色食品標準就是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的技術和法律依據。

五、綠色食品標準是是提高我國農產品和食品質量,促進出口創匯的技術手段

綠色食品標準是以我國國家標準為基礎,參照國際先進標準制定的,既符合我國國情,又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標準。企業通過實施綠色食品標準,能夠有效地促使技術改造,加強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員工素質。綠色食品標準也為我國加入WTO後,開展可持續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品平等貿易提供了技術保障,為我國農業,特別是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在對外開放過程中提高自我保護、自我發展能力創造了條件。

無公害茶葉、綠色食品茶和有機茶的異同點

共同點:1、廣義的無公害茶葉的實質是依據生產過程中化學合成物質控制程度以及茶葉產品中化學合成物質殘留量的多少而劃分的,它們均是在不同層次上表示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生產的高質量、基本無汙染、對人體健康有利的茶葉。

2、屬於安全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範疇,質量安全認證體系的組成部分;採取了無汙染的工藝技術,實行了從茶園到茶几全過程質量控制。

不同點:1、目標定位不同

有機茶 最初是應國外貿易商的要求而產生的,其開發都是嚴格與國外有機食品接軌的,有的是與國外相關機構合作的。主要面向少數高消費階層。

綠色食品茶葉 起源於我國,最初發展動機是促進出口和內銷。是從我國國情出發,結合世界先進農業發展潮流而形成的。其質量達到已開發國家普通食品質量水平。主要面向較高的消費階層。

無公害茶葉 立足於全面解決農藥、化肥等汙染問題,建立放心基地,扶持放心企業,為消費者提供放心茶茶品。屬於我國普通農產品質量水平。無公害農產品主要面向廣大的中低消費階層。

2、產品標準不同

有機茶:不同國家和不同認證機構的標準不盡相同。申請不同國家的有機食品認證,所遵循的標準也不一樣

綠色食品茶葉:標準是參考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制定的。

無公害茶葉:所遵循的是系列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最終產品等無公害茶葉國家標準。

3、產品級別不同

無公害茶葉:基本檔次,是保證人們對食品質量安全最基本的需要,是茶葉產品最基本得市場準入條件,沒有級別可分。

綠色食品茶葉:是第二檔次,滿足人們對食品質量安全更高的需求。要求產地環境質量評價專案綜合汙染指數不超過1,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允許限量、限品種、限時間使用安全的人工合成化學物質。

有機茶:屬於最高檔次。在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

4、標識不同

有機食品標識:在全球範圍內無統一標誌。認證機構擁有各自標誌。

綠色食品茶葉:在我國的標識是統一的,也是唯一的,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制定,並在國家工商局註冊的質量認證商標,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日本註冊有償使用。

無公害茶葉:統一的,農業部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制定的無公害農產品標誌。實行無償使用。

5、 認證機構不同

綠色食品認證: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僅有一個機構。

無公害茶葉的認證:由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負責,並依託各省認證承辦機構開展相關工作。目前認證機構較多,但只有那些在國家工商局正式註冊標識或頒發了省級法規的前提下,其認證才有法律效應。

6、 認證方法不同

有機茶的認證:由授權、認可或確認的認證機構按照法規、條例實施認證,通常為市場化的經營性認證。以檢查為主,檢測為輔,注重生產方式。重視農事操作的真實記錄和生產資料購買及應用記錄。(檔案農業)

綠色食品認證:由推動、市場運作,以質量認證與商標轉讓相結合。(A檢查員制度,實地檢查認證為主,檢測為輔。)

無公害茶葉認證:在推動下,具有行政審批性質的公益性認證;其認證標誌、程式、產品目錄均由統一發布。實行產地與產品認證相結合,以檢查認證為主,檢測確認為輔。

7.認證收費不同及時效不同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只收檢測費。頒證有效期為三年

綠色食品認證要收取檢測費、標誌管理費、標誌使用費。頒證有效期為三年。

有機食品認證要收取申請費、認證檢查費、頒證費、標誌管理費。 頒證有效期為一年。

無公害茶葉的無公害茶葉形成要求

應有專用場地加工茶葉,有阻止家禽、家畜出入加工場所的設施。加工場地在加工期間不應存放其他雜物。加工茶葉的鍋、灶應專用,不應使用日常生活炊具加工茶葉。加工過程中應保持茶葉不直接與地面接觸。炒製茶業前應用飲用水洗手,進入加工場地應換鞋,加工處不宜抽菸和隨地吐痰。成品茶要存放在乾燥、密閉、避光、陰涼的地方。不使用報紙等油墨印刷的紙張包裝茶葉,不允許使用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材料包裝茶葉。提倡改農戶分散加工為集中統一按標準加工。

如何理解綜合防治與無公害茶葉生產的關係?

無公害茶葉,是指茶葉中不含有害物質,或其含量控制在國際和國家有關組織規定的極限之內。當前人們對茶葉的多樣化、無公害、保健化的要求日益強烈。採用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可以有效地控制茶葉中的農藥殘留,既保證了茶葉出口和消費者的健康,又能提高生產者的經濟效益。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是一項成熟的新技術,在全國茶區單項技術已有運用,系列技術還處在示範、推廣階段。

二、操作規程

1.無公害茶園的建園技術規範

(l)品種的選擇。合理選擇適應性和抗病性強的品種。

(2)嚴格選地。選擇土壤、水源和大氣未受工業三廢和放射性汙染的區域作為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

(3)一般茶園轉變成無公害茶園。制定保護和改善茶園生態環境的技術措施;建立能持續供應茶園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計劃和措施;制定減少和防治茶園病蟲害的計劃和措施。

2.無公害茶園栽培技術規範

(l)土壤管理技術。①常規種植的1-3年生幼齡茶園,在行間種植豆科綠肥或飼料作物。②土壤深耕、鋤草並以秸稈、草料、廄肥等有機物覆蓋上表或深埋於土中,改善土壤理化性狀與土壤環境,培殖土壤生物,增加土壤有機質和生物活性。③對土壤肥沃鬆軟、無雜草、樹冠覆蓋率高的茶園,應實行減耕或免耕。提倡使用生物(如蚯蚓等)來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

(2)施肥技術。追肥:經高溫堆制及無害化處理的人糞、畜禽糞便等有機肥料,開溝施人茶園。基肥:採用有機農業系統生產的經l-6個月堆制、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包括無汙染的各類餅肥、綠肥、作物殘體、泥炭、蒿稈、海草等類似物質以及經過推制處理的食物和林業副產品。基肥應開溝深施。

(3)病蟲害防治技術。①採用農業技術措施減少和防治茶樹病蟲害,如及時採摘和修剪茶樹可改變病蟲生長的適宜環境條件,並把部分病蟲枝葉帶出茶園;適時鋤草與耕作可減少因雜草、土壤發生聯絡的病蟲為害。②利用天敵和使用生物農藥(包括植物製劑和微生物農藥)防治茶樹病蟲害。③茶季結束後允許使用石硫合劑封園,以減少次年病蟲的發生量,但不得在茶葉採收季節使用。石流合劑的使用量不得使茶葉的銅含量超標。

(4)水分管理技術。①茶園水分管理以保水為主,一般要求耕層土出的相對含水量在75%-90%,保證茶樹能正常生育。茶園土壤進行鋪草覆蓋,在路邊地角建立蓄水溝、池,植樹種草,增加植被覆蓋度等,以減少水分蒸發,涵養水分。②乾旱嚴重,耕層土壤相對含水量降低到70% 以下時,茶園應及時引水灌溉,其水質要求符合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③在冬季與早春,採用塑料大棚覆蓋的茶園。

(5)鮮葉採收技術。①手工採茶提倡雙手採、提手採,保持鮮葉芽葉完整、嫩淨。②機械採茶,保證採茶質量,防止汽油、機油汙染茶園土壤和茶樹。③盛裝鮮葉的器具,應採用清潔,通風住良好的器具,裝葉是不得超過150kg/m3(上標)。④在鮮葉盛裝與儲運過程中應輕放、輕壓、薄攤、勤翻等。

3.無公害菜產品加工、包裝技術規範 嚴防加工環節汙染,制定並嚴格執行無公害茶產品加工、包裝技術規程,無公害茶葉加工必須執行國家食品衛生法和食品加工標準;加工裝置和場地,應保持整潔衛生,經常清潔或消毒,所有的消毒劑必須是無汙染的天然物品,整個加工過程嚴防有害物質和有害生物混入茶產品。

4無公害榮產品儲運和銷售技術規範 嚴格按照國家食品衛生法的要求選擇無公害茶產品的標籤和包裝材料,所有的包裝材料必須無汙染;包裝材料必須是食品級的包裝材料;茶葉產品的包裝材料應具有保鮮效能。嚴格按各類無公害茶產品要求的條件進行儲運,嚴防黴變和有害生物、有害物質經儲運環節混入茶產品。

三、注意事項

在技術運用過程中,應避免再次汙染。

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標準有哪些 農業部

NY/T 2798.1-2015 無公害農產品 生產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規範 第1部分:通則

NY/T 2798.2-2015 無公害農產品 生產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規範 第2部分:大田作物產品

NY/T 2798.3-2015 無公害農產品 生產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規範 第3部分:蔬菜

NY/T 2798.4-2015 無公害農產品 生產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規範 第4部分:水果

NY/T 2798.5-2015 無公害農產品 生產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規範 第5部分:食用菌

NY/T 2798.6-2015 無公害農產品 生產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規範 第6部分:茶葉

NY/T 2798.6-2015 無公害農產品 生產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規範 第6部分:茶葉

NY/T 2798.7-2015 無公害農產品 生產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規範 第7部分:家畜

NY/T 2798.8-2015 無公害農產品 生產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規範 第8部分:肉禽

NY/T 2798.9-2015 無公害農產品 生產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規範 第9部分:生鮮乳

NY/T 2798.10-2015 無公害農產品 生產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規範 第10部分:蜂產品

NY/T 2798.11-2015 無公害農產品 生產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規範 第11部分:鮮禽蛋

NY/T 2798.12-2015 無公害農產品 生產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規範 第12部分:畜禽屠宰

NY/T 2798.13-2015 無公害農產品 生產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規範 第13部分:養殖水產品

等等,附一份第3部分蔬菜的給你

茶菌質量標準,茶菌飲料執行什麼質量標準?

茶葉的質量安全

1、茶葉質量安全概念

茶葉質量安全為茶葉質量與茶葉飲用安全性的總稱。

1.1 茶葉質量

GB/T19000—2000《質量管理體系 基礎和術語》中,關於質量的定義: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固有”是指存在於某事或某物中,尤其是那種永久的特性。“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隱含的或必須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根據質量的一般定義,茶葉質量可定義為“茶葉特性及其滿足消費要求的程度”。

1.1.1 茶葉特性 茶葉特性是指茶葉本身固有的各種品質特徵:(1)感官品質特徵,如茶葉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2)理化品質成分,包括茶葉營養成分和保健成分等;(3)茶葉安全性,包括各種有毒有害物質含量。

1.1.2 對茶葉的要求 消費者和社會對茶葉的要求,包括明示的要求和隱含的期望。明示要求是指在檔案中闡明的要求,如關於茶葉生產、加工及其茶葉本身的食用安全性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的規定;國家、行業或地方制定的茶葉標準、規範和技術要求;市場對茶葉的要求,如食品標籤、包裝標識和市場準入條件等。隱含的期望是指消費者和社會的需求或期望,是消費者對茶葉的理解和要求,並沒有檔案規定,如消費者通常認為龍井茶是一種外形扁平光直、色綠、清香的茶葉,否則,就不是龍井茶。

1.1.3 滿足消費者的程度 茶葉滿足消費者的程度是指茶葉滿足明示的要求和隱含的期望水平狀態,生產的茶葉既要滿足規定要求的客觀水平,如茶葉質量標準,符合標準茶葉質量就合格,合格是對茶葉質量的基本要求,並不等於茶葉質量無缺陷。茶葉質量標準是根據一定時期的茶葉科技水平和經濟狀況而制定的,是相對穩定的,而消費者對茶葉質量的要求則是時時在變化的,因此,茶葉還要滿足消費者的主觀要求。

1.2 茶葉食用或飲用安全

茶葉安全是指長期正常飲用對人體不會帶來危害的茶葉。目前影響茶葉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有:

1.2.1 化學性有害因素 茶葉中的有害化學物質首先來源於農藥、生長調節劑等的正常或違規使用,導致茶葉中有害化學物質殘留;其次是產地環境汙染,如土壤、大氣和水汙染,導致茶葉中有毒有害元素和放射性物質殘留;另外,還有茶葉加工、包裝等不當引起的化學物質汙染。

1.2.2 生物性有害因素 茶葉生產環節多,在生產、加工、包裝、貯藏、運輸和銷售等過程中都有被微生物汙染的機會,如生產加工用具和包裝材料等被微生物汙染;茶葉在加工過程中放置不當,如將茶葉半成品或成品直接放置在地上造成微生物汙染;從事茶葉加工、包裝等工作人員的健康有問題,也可能導致茶葉被致病性病源微生物汙染。

1.2.3 人為故意因素 個別茶葉生產經營者受經濟利益的驅使,違規使用色素、香精、水泥和滑石粉等物質,導致茶葉中對人體有害成分的增加。

1.2.4 生理性因素 由於茶樹的生理性原因造成茶樹對某些化學物質的富集,如茶樹是富氟植物,導致每公斤茶葉中氟含量低的幾十毫克,高的數百毫克,最高可超過一千毫克,人體少量攝入氟有利於健康,但攝入量過多,則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

2、茶葉質量安全評價

2.1 感官品質評價

感官品質是茶葉的外在品質,是茶葉的商業品質。主要靠感官檢驗來確定,根據專業審評人員正常的視覺、嗅覺、味覺、觸覺感受,使用規定的評茶術語,或參照實物樣對茶葉產品的感官特性(形態、嫩度、色澤、香氣、滋味等)進行評定,需要時還可以評分表述。茶葉感官審評必須依賴敏銳、熟練的評茶員,因此,評審結果將受審評場所、評茶員的健康狀況、評茶員的主觀原因、知識水平以及經驗等影響,因此,從第三者來看,往往對審評結果的客觀性、普遍到不安,甚至產生懷疑。但目前利用科學儀器還難以將茶葉感官品質的優劣進行數值化。

2.2 理化品質評價

理化品質是茶葉的內在質量,主要靠儀器檢測來判定。目前,常見的茶葉理化品質指標有:水分、灰分、水浸出物、粗纖維、水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溶性灰分鹼度等。水分和灰分直接與茶葉質量安全有關,水分含量過高,茶葉貯藏性差,不僅茶葉感官品質易發生改變,而且茶葉易變質,存在較大質量安全隱患。我國茶葉水分含量一般規定小於等於7.0%,部分產品由於其品質特殊性,水分含量要求適當放寬,如碧螺春茶7.5%,茉莉花茶8.5%和磚茶14.0%,日本規定茶葉水分含量為5.0%;灰分既是茶葉品質指標,又是茶葉安全指標,正常茶葉灰分含量為4~7%,灰分含量過少則可能是假茶,灰分含量過高,說明茶葉受到泥沙、灰塵等汙染。多數茶葉產品國標規定灰分小於等於7.0%,磚茶8.5%,國際紅茶標準(ISO3720)灰分為4.0~8.0%,海灣六國進口茶葉灰分標準為8.0%;規定水浸出物和粗纖維兩項指標目的在於控制採用粗老茶樹葉子加工茶葉,從而保證茶葉產品的品質。綠茶水浸出物含量大於等於36.0%,一般茶葉最低大於等於32.0%,磚茶為21.0%,國際紅茶標準(ISO3720)最低要求為32%。粗纖維含量一般要求小於等於16.0%;茶葉水溶性灰分一般要求大於等於45%,酸不溶性灰分要求小於等於1.0%,水溶性灰分鹼度(以KOH計)為1.0~3.0;另外,還有部分茶葉產品對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鹼等成分及粉末碎茶含量亦有要求。

2.3 安全指標評價

不含有毒有害物質的茶葉是最安全的茶葉,但毒性是物質的固有屬性,沒有任何有害成分的茶葉是不存在的,“零風險”不僅浪費大量資源,而且也不現實,因此,對茶葉安全應有科學評價方法。為確保農產品消費安全,農業部於2001年啟動了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其中茶葉從產地環境、生產技術、加工技術到最終的產品質量均制定了標準,涉及茶葉安全指標有8項(mg/kg):聯苯菊酯≤5.0、氯氰菊酯≤0.5、溴氰菊酯≤5.0、樂果≤0.1、敵敵畏≤0.1、殺螟硫磷≤0.5、喹硫磷≤0.2、鉛(以Pb計)≤5.0和1項大腸菌群≤300個/100克。無公害食品茶葉是基於基本滿足茶葉消費安全而制定的,是對茶葉質量安全的最低要求,也是市場準入標準。從茶葉安全的角度看,安全指標越多,限量標準越嚴,茶葉安全性就越好,但對茶葉供應和產業影響就越大,因此,評價茶葉安全性的重要方法是對茶葉進行風險分析。近年我國出口歐盟茶葉受阻,究其原因,①國內部分茶葉產品存在質量安全問題;②歐盟技術標準過嚴,WTO規定各個國家為保護本國國民健康和環境,允許採用高於國際標準的標準,但要科學的分析。可見,對於歐盟制定的苛刻茶葉市場準入標準,我們不能簡單地加以指責,而應當尋求積極的對策。

2.4 質量認證評價

產品質量認證近年來越來越得到廣泛認可,目前,茶葉產品質量認證主要有無公害食品茶葉、綠色食品茶葉、有機茶和國家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許可證(QS標誌)。通過認證的茶葉產品在包裝上可以加貼相應的認證標誌,便於消費者識別。

3、茶葉質量安全標準

3.1 國內茶葉產品質量安全標準

目前,我國已制定茶葉及相關產品質量安全國標和行標共計有38項。其中,無公害食品茶、有機茶、綠色食品茶和茶葉衛生標準等茶葉安全標準共8項;花磚、茯磚、康磚、米磚、青磚、金尖、沱茶、黑磚和緊茶等緊壓茶產品質量標準9項;第一套、第二套、第四套紅碎茶和祁門工夫紅茶等紅茶產品質量標準4項;綠茶、閩烘青綠茶、蒙山茶、洞庭碧螺春、龍井茶和敬亭綠雪等綠茶產品質量標準5項;茉莉花茶、花茶級型坯、武夷巖茶、富硒茶、茶飲料和茶多酚等其他產品質量標準12項。

3.2 國內茶葉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方法標準

目前,我國已制定茶葉及相關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方法國標和行標共51項。其中,水分、總灰分、遊離氨基酸總量、茶多酚、咖啡鹼、粉末和碎茶含量、粗纖維、水不溶性灰分鹼度、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水浸出物和磨碎試樣的製備及其幹物質含量等茶葉理化品質成分測定方法標準28項;茶葉中三氯殺蟎醇殘留量檢驗、多種有機氯農藥殘留量檢驗、六六六和滴滴涕殘留量、有機磷及氨基甲酸酯農藥殘留量、代森鋅類農藥總殘留量和黃麴黴毒素B1、鉛、銅、鎘等茶葉安全性指標檢驗方法標準12項;茶葉取樣方法、抽樣方法、茶葉樣品製備、茶葉感官審評室基本條件等檢驗基礎標準5項;茶葉感官審評術語、茶葉包裝檢驗規程和保健茶檢驗通則等其他檢驗方法標準6項。

3.3 國際組織標準

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促進貿易自由化,解決國際貿易糾紛,達成了一系列協議,其中與食品有關的協議有兩個:一個是《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即 TBT協議;另一個是《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議》,即SPS協議。TBT協議規定成員國採用的標準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標準;SPS協議採用的是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制定的標準、國際獸醫組織(OIE)制定的動物健康標準和國際植物保護公約(IPPC)制定的植物衛生標準。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茶葉標準有:產品質量標準1項,即《紅茶一定義和基本要求》(ISO3720);茶葉質量檢驗方法標準14項。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制定的茶葉中農殘限量標準10項(mg/kg):甲基毒死蜱0.1、氯氰菊酯20、溴氰菊酯10、三氯殺蟎醇50、硫丹30、殺螟硫磷0.5、氟氰戊菊酯20、殺撲磷0.5、氯菊酯20和克蟎特10。

3.4 茶葉主要進口國和生產國標準

茶葉進口國的標準制定得較嚴,尤其在茶葉質量安全指標方面。茶葉進口國中以歐盟對茶葉中農殘的要求專案最多、最苛刻。2003年4月10日歐盟茶委會最終修訂釋出了“茶葉農殘-實施規則(ETC18/03)”,規則由簡介、適用範圍、程式、分析方法和附錄1、2構成。其中附錄1規定了歐盟及德國法律規定下的最大農藥殘留限量標準156項;附錄2列出了茶葉中常見殘留農藥49種,茶葉中常見殘留農藥由歐洲茶委會技術局根據茶葉中農殘情況的變化於每年春季會議上更新。此規則對中國茶葉出口歐盟十分不利,據我“中心”近年對出口歐盟茶葉中農殘量的檢測情況看,甲氰菊酯、氰戊菊酯、八氯二丙醚(S—421)、噻嗪酮和三氯殺蟎醇等農藥殘留,茶葉生產和出口歐盟的企業應給予足夠重視。

日本對茶葉中農殘限量要求進一步提高,2003年頒佈的茶葉中農殘新標準共81項。據新標準、日本的有關法規以及我“中心”對出口日本市場的茶葉中農殘實際檢測情況,出口日本市場的茶園內應禁止使用下列農藥:甲胺磷、氰戊菊酯、三氯殺蟎醇、辛硫磷、阿維菌素、多菌靈、敵敵畏、草甘磷、溴氰菊酯、磷、殺蟲雙和殺草強等12種農藥。日本茶葉理化品質和其他安全性指標規定主要有:總灰分(w/w)<15%;水分<5%;砷(As)<2mg/kg;重金屬(以Pb計)<20mg/kg;微生物大腸桿菌群陰性。

美國對進口食品中農藥殘留限量達32項之多,整體來說限量指標不是很嚴,但對我國茶葉中溴氰菊酯殘留應加以注意,因該標準規定≤0.5mg/kg。

海灣合作委員會(六國: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阿曼、巴林和卡達)也頒佈了茶葉進口質量安全標準有12項指標,其中理化品質指標5項和重金屬元素7項。對我國出口海灣六國茶葉中的灰分含量應注意,該標準規定灰分≤8%(可溶性灰分≥45%)。

茶葉主產國印度、斯里蘭卡、肯亞、孟加拉國等基本按ISO3720紅茶標準要求組織生產出口。

無公害茶葉的無公害茶葉開發的特點

首先,無公害茶葉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無公害茶葉是將茶學、生態學、環境科學、營養學、衛生學等多學科的原理運用到茶葉的生產、加工、貯運、銷售,以及相關的教育、科研等各個環節,形成一個完整的無公害、無汙染的優質、安全食品的產供銷管理系統。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環境監測、市場執行、科研教育等各子系統之間的結構和聯絡,通過標誌管理等手段,巨集觀系統因子以及系統各層次之間的平衡,以獲得最大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其次,無公害茶葉開發是高新技術與傳統農藝的結合。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與一般茶葉生產技術的共同點在於都是依據茶樹的生物學特性,創造良好的栽培環境,使茶樹高產優質。

最後,嚴格的產品安全質量控制。茶葉綠色食品和有機茶開發是一項新興產業,開發初期就必須要有高起點,講求質量和信譽,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得市場份額,穩步發展。要保證無公害食品信譽,首先是生產企業要樹立質量是產品的生命,也是企業生命的觀念,完全按照制定的無公害茶生產操作規程及有關標準精心組織生產合格產品;其次,嚴格商標管理,堵住假冒偽劣產品混入任何通道,對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企業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和產品抽查,督促其生產合格產品,逐步建立起無公害茶葉的市場信譽。

無公害食品生產技術標準有哪些舉例5個

無公害食品生產技術標準多為農業部標準和地方標準,下面列出的是部分農業部標準。

NY/T 5002-2001 無公害食品 韭菜生產技術規程

NY/T 5006-2001 無公害食品 番茄露地生產技術規程

NY/T 5007-2001 無公害食品番茄保護地生產技術規程

NY/T 5009-2001 無公害食品結球甘藍生產技術規程

NY 5010-2002 無公害食品 蔬菜產地環境條件

NY/T 5012-2002 無公害食品 蘋果生產技術規程

NY 5013-2006 無公害食品 林果類產品產地環境條件

NY/T 5015-2002 無公害食品 柑桔生產技術規程

NY/T 5018-2001 無公害食品 茶葉生產技術規程

NY/T 5019-2001 無公害食品 茶葉加工技術規程

NY 5020-2001 無公害食品 茶葉產地環境條件

NY/T 5022-2006 無公害食品 香蕉生產技術規程

NY 5023-2002 無公害食品 熱帶水果產地環境條件

無公害茶葉高效種植技術,你有哪些瞭解?

地質環境土壤的挑選 

土壤是茶樹不可或缺的條件,對茶葉品質有一定的影響,茶葉種植人員要重視地質環境土壤的挑選 ,使其達到無公害茶葉高效率種植的要求。茶樹品質遭受土壤標準的危害,因而,茶葉種植人員在種植茶葉前,要挑選水源較乾淨,空氣較為清爽的地方作為茶樹的種植地區。茶葉對地形有一定的要求,茶園所在地的地面傾斜度不可以超過30°,並且平均海拔要低於1500m。

除了地形上的要求,茶葉種植對土壤的需求也非常高,就ph酸鹼度來講,茶園所在地的種植土壤pH值最好保證在4.5~5.5之間,那樣可以確保土壤可以為茶樹杆部給予所需要的營養。茶葉種植人員在滿足以上的種植條件,還要儘量挑選沒有其他植物根莖,土層綿軟,土壤吸水性好,水量充足的地區作為茶樹種植地。

在明確好茶樹種植地區之後,茶葉種植人員還需要在土壤中增加有機肥,合理改進土壤的理化性質。為了改進土壤的活力和土壤有機質,茶葉種植人員可以培養泥鰍,給茶樹的生長創造更好的環境。有些茶葉種植戶在土壤中埋進秸稈等有機物,這也是改進土壤有機的一種方法。

茶樹種類的挑選 

在無公害茶葉種植過程中,茶樹的品種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最先要做好茶葉種類的挑選 ,融合當地茶園的土壤特性,氣候特徵,遵循因時制宜的標準,選擇最好的茶樹種類開展種植。挑選抵禦力強,抗旱性強的茶樹種類,在種植茶樹的情況下,種植人員可以組合不一樣的種類開展種植,那樣可以有效地提高茶樹的抗外部干擾力。在挑選茶樹種類的情況下,對茶苗有如下所示幾個要求:所挑選的茶苗主莖務必具備一致性;茶苗的莖的粗細要遵循相對的標準;茶苗的高度要做到有關要求,那樣才可以最大限度提升茶苗的存活率。

茶樹的種植和培養

在種植茶樹前,茶葉種植人員要在種植地區提前挖好坑,隨後施適當的有機肥料,一般挑選茶樹複合肥或是有機肥,那樣種植效果最好,施肥料完畢以後要馬上填土,最終在依照茶園的實際大小開展適度種植。在種植過程需要注意的是,兩株茶樹前的間距要調節在適宜的範圍以內,避免間距過大導致土地的消耗,也防止間距過小造成主莖擁堵,根莖不可以吸收可供正常生長所需要的營養。

種植的方法視具體情況而定,茶葉種植人員可以挑選輪種的種植方法。必須特別注意的是,茶葉種植人員在種植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天然的茶苗開展種植,嚴禁應用一些運用基因技術所培養出來的茶苗,避免後期的正常生長遭受危害。

在茶樹種植完後就需要開展培養,相對於自然的茶園,無公害茶園要求愈發嚴苛。茶葉種植人員要在茶園的梯壁或是田坎處種上一些平託花生仁或是百喜草等植物,這種植物不用多少的營養,因此不會危害茶樹的生長。往往種植這種草,為了改進生態環境保護,避免一些有害物導致影響,可以避免土壤侵蝕。

茶樹的施肥和害蟲預防管理

在茶樹生長曆程中,茶葉種植人員要按時對樹幹內部的殘葉及其乾枝開展修剪,進而提升茶樹的光合作用和空氣流通。修剪的形式有兩種:輕修剪,主要是將樹幹上一些不必要的枝幹剪掉,這類修剪方法一般每年都需要開展1次;深修剪,生產過程將剪去樹幹上的雞爪子枝,這類修剪方法一般隔3~5天開展1次。

茶葉種植人員還要做好茶葉的害蟲防治工作,無公害茶葉種植對生長的標準有嚴格的要求,對殘餘化肥的成分也是嚴格管理。茶樹容易滋長一些蟲害,茶葉種植人員需要對害蟲開展防治,降低化肥的應用,這也是種植無公害茶葉的初心。

茶葉怎麼分等級?

想要挑選好的茶葉必須要看幹茶和開湯試茶。

幹茶主要看勻、淨、色、香這四點。

開湯試茶主要看色、香、形、味這四點。

一、幹茶

勻:指條形勻稱,碎茶少(碎紅茶除外);

淨:指茶葉要乾淨,不含雜質;

色:指顏色要鮮亮,有光澤(普洱陳茶除外);

香:指香氣要幽純,不能過濃。

二、開湯試茶。

色:指湯色要透亮;

香:指茶湯香氣要純,不能令人產生不舒服的濃郁和雜味;

形:指茶葉泡開的形狀不能太碎和葉子展不開,一般茶葉採摘製作後呈一葉一芽居多,最好沒有有老葉。

味:指茶湯如入口味道要醇厚,圓潤飽滿。

飲用過後在口腔及喉有回甘,回甘在口腔保留時間不能太短暫,有齒頰留香的感覺。

標籤: 茶葉 無公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zq5g0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