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誰能告訴我:第三屆地理小博士的論文怎麼寫 地理小博士論文怎麼寫

誰能告訴我:第三屆地理小博士的論文怎麼寫 地理小博士論文怎麼寫

1.誰能告訴我:“第三屆地理小博士”的論文怎麼寫

一、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的現狀

地理小博士論文怎麼寫 誰能告訴我:第三屆地理小博士的論文怎麼寫

我國目前已建立起了較為完善、廣為覆蓋的氣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等地面監測和觀測網,建立了氣象衛星、海洋衛星、陸地衛星系列,並正在建設減災小衛星星座系統。在氣象監測預報方面,建成了較先進的由地面氣象觀測站、太空站、各類天氣雷達及氣象衛星組成的大氣探測系統,建立了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系統、現代化的氣象通訊系統和中期數值預報業務系統。全國已形成了由國家、區域、省、地、縣五級分工合理、有機結合、逐級指導的基本氣象資訊加工分析預測體系。為了監測江河洪水,國家組建了由數目眾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組成的水文監測網,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區洪澇災害易發區警戒水域遙感資料庫,將遙感技術在“八五”期間應用於洪災監測。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有些領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另外,利用現代科技積極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如農區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這些技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對防災減災發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地震監測和抗震方面,組建了400多個地震觀測臺站,“十五”期間進行了數字化改造,由48個國家級數字測震臺站組成的國家數字測震臺網和由300多個區域數字測震臺站組成的20個區域數字測震臺網以及若干個流動數字測震臺網、數字強震臺網構成了中國數字測震系統,建立了大震警報系統和地震前兆觀測系統,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監測預報系統,編制了全國地震烈度區劃圖和震害預測圖,確定了52個城市作為國家重點防震城市,對全國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區的工程建築,實施綜合性震害防禦,對城市和大中型工礦企業的新建工程進行了抗震設防,完成了多條鐵路幹線、主要輸油管線和多座骨幹電廠、大型煉油廠,一批重點骨幹鋼鐵企業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庫的抗震加固。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加強了對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質災害的勘查防治工作,採取了包括工程防禦體系、生物水保防禦體系、管理防護體系,社會管理體系和預測及報警體系在內的綜合防禦體系,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時把生態建設與防災減災相結合,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田還湖、退田還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極大地防止和減輕了地質災害的危害和損失。全國已建立了25片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實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萬多條水土流失嚴重的小流域,開展了山水田林綜合治理。先後確立了包括“三北”防護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沿海防護林、平原農田防護林、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珠江流域防護林、遼河流域防護林、黃河中游防護林和太行山綠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業生態工程。此外,還發射了“資源一號”、“資源二號”衛星,廣泛應用於資源勘查、防災減災、地質災害監測和科學試驗等領域。

二、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缺乏綜合協調

長期以來,我國的災害管理體制基本是以單一災種為主、分部門管理的模式,各涉災管理部門自成系統,各自為戰。由於沒有常設的綜合管理機構,各災種之間缺乏統一協調,部門之間缺乏溝通、聯動,造成了許多弊端,如缺乏綜合系統的法規、技術體系政策與全域性的防災減災科技發展規劃;缺少系統的、連續的防災減災思想指導,不利於部門之間協調;缺少綜合性的防災減災應急處置技術系統;缺少專門為災害救援的綜合型救援專家、技術型隊伍;沒有形成相對完善的防災減災科學技術體系;資訊公開和交流渠道不順暢;資源、資訊不能共享;科學決策評估支援系統與財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響防災減災實效。

2.投入不足 資金渠道單一

全國每年投入到防災減災科技研發和應用的經費十分有限,在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科研裝置購置、防災工程建設、防災減災基礎研究和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為我國防災減災科研基本依賴於財政撥款,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由於防災減災科研具有的社會效益遠遠大於近期經濟效益,很難吸引企業資金和社會資金主動投入,造成防災減災科技發展和技術推廣滯後。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廣的中間環節與適合防災減災工作規律的執行機制,防災減災科研成果的轉化率低,一些防災減災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率不足10%,嚴重影響了全國防災減災工作的深入進行,影響了全國防災減災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2.關於地理小博士論文的選材和寫法

關於地球的啊

我們居住的星球——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因此從有人類的那一天這個星球就令人敬畏,受人敬仰,無論被當時的人叫做什麼,人類對地球的感情從未改變過。但地球在宇宙中卻是一顆最普通不過的星球,甚至在太陽系都是如此。在地球存在的太陽系中,一共有九大行星,按體積計算地球排在第五位,按照距離太陽的距離地球排第三位,距離太陽的平均距離為1.5億km,在地球內側是水星和金星;地球的密度是5515千克每立方米,與太陽系其它行星相同的是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時候同時也在進行自轉。因為我們居住的地球是我們最熟悉的星球,因此我們稱其它八大星球為類地行星。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的家園地球是顆在普通不過的星球,但為什麼太陽系中只有地球上有人類居住呢?

其實在這普普通通的特性中也蘊含著不普通,正是地球自身的一些特殊性造就了地球上豐富多彩的世界。從位置角度講,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溫度適宜,而且從太陽系誕生到地球上開始有原始的生命痕跡,太陽沒有明顯的變化,在這種穩定的光照條件下,地球上孕育生命成為了可能;另外一個方面,地球與其它行星互相之間的位置比較合理,繞日公轉方向一致及公轉軌道處於同一平面都決定了地球的演變不受其它行星的干擾;地球本身是一個特殊的物理化學系統,這一點也有別於太陽系其他行星,地球的體積和質量決定了地球物理化學形態的演變,同時液態水圈和氮-氧形成的大氣圈,還有固體地圈的板塊運動都讓地球漸漸變的不再普通。

基於以上這些地球特有的特徵,水在地球的地質作用力和原始大氣圈的影響下開始形成原始的海洋,而生命的起源就在這片藍色的世界中開始了

3.第八屆地理小博士論文怎麼寫

論文格式

1、論文題目:要求準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錶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資訊系統彙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範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範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範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註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資訊(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資訊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資訊。

4.高中地理小博士論文怎麼寫

地理小博士高中組論文怎麼寫?(最好有例文)

學好地理,建設祖國

(論全球水資源)

當今全球淡水危機的警鐘已敲響,“如何應對水的威脅”已擺現在各國人民面前.西亞國家以色列開源節流,技術用水,使水資源得以充分合理地利用,是值得各國來借鑑.

以色列是一個乾旱缺水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可利用量僅為271立方米,沙漠面積佔國土面積的67%,年蒸發量達2500毫米.但是由於他們發展了先進的節水用水技術,“不毛之地”變成了“糧果之鄉”.該國在水資源利用方面有哪些獨到之處呢?

一、管道引水,形成網路:

以色列重要的水源地是位於約旦河上游敘以邊境的太巴列湖,該湖面積166平方千米,蓄水42.4億立方米.為了充分發揮其效能,以色列從50年代開始投資數億美元,修建了長達440多千米的引水管道工程.他們把太巴列湖水抽高到360米,然後通過直徑2.74米的鋼筋混凝土管道,依靠北高南低的地形把水送到中部和南部,形成覆蓋國土60%的“國家引水渠”地下網路.

該工程每年總引水量9.9億立方米,由於使用管道引水減少了滲漏和蒸發,線路損耗很少.它的建成使以色列核心區域的沙龍平原成為旱澇保收的糧果基地,使內格夫沙漠地區出現了5.7萬公頃的綠洲,同時也緩解了耶路撒冷的用水緊張狀況.

二、鹹水淡化,多方集水:

微鹹水、生活汙水和暴雨洪水被稱作邊緣水,是人類未來的新水源.以色列很早就重視邊緣水的利用,他是全球上最早開發利用微鹹水的國家之一.該國通過先進技術把地下鹹水淡化為Cl-低於400毫克/升的微鹹水,並探索出一套成功使用微鹹水灌溉的路子.他們採用先進的噴灌、滴灌和夜間灌水措施,讓棉花、小麥與苜蓿這些對土壤鹽分有不同要求的作物輪作,建立排水系統,利用雨季降水洗鹽,使土壤鹽分保持了週年平衡,防止了次生鹽鹼化.為了利用暴雨洪水,防止棄水,該國在北部年降水量200毫米~400毫米的丘陵區的每個可集水的小峽谷都興建了小型水庫,用於區域性灌溉.在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乾旱農作區,採用地面噴灑化學物質阻止水分下滲,增加小雨的地表徑流,使有限的降水集中流入農田.在大田,他們還實行作物殘茬留田集水,增加了土壤的水分含量.以色列在利用微鹹水的同時,還在內格夫沙漠南部興建了海水淡化廠,採用閃蒸法獲取淡水,同時,又在對海水蒸發處理時發電,一舉兩得.

5.高中地理小博士知識競賽論文怎麼寫

地理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係的學科。“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英文中地理一詞則來源於希臘文hê gê(意為“地球”)和graphein(意為“寫”)。

中國古代最早的地理書籍包括了《禹貢》和《山海經》等。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研究物件

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同人類相關的地理環境。

* 地球表面:地理殼-景觀殼-地球表層-大氣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類圈-陸地-海洋

山脈-大陸架-氣候-植被

人類生活:鄉村-集鎮-城市-人種

國家 -- 世界政區 -- 各國首都 -- 洲 -- 地區 -- 州 -- 省 -- 自治區 -- 特別行政區 -- 聯盟 -- 市 -- 縣 -- 自治縣 -- 旗 -- 郡 -- 城市 -- 城鎮 -- 村落 -- 地名 paz

學科分支

地理學沒有一個公認的分類體系。在西歐,地理學分為通論地理學(即部門地理學)和專論地理學(即區域地理學)兩部分,通論地理學中分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分支下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前蘇聯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經濟地理學兩大分支,然後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西方學者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部分,或分為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自然地理學

自然地理學利用生物學來研究,是一種系統的地理學、瞭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動物區系樣式,利用數學、物理學來研究地球本身的運動以及它和其他太陽系中星體的關係,是研究位置和空間上地球變化的學科。

* 綜合性

o 綜合自然地理學

o 古地理學

* 部門性

o 地貌學

o 氣候學

o 水文地理學

o 土壤地理學

o 生物地理學

+ 植物地理學

+ 動物地理學

o 化學地理學

o 醫學地理學

o 冰川學

o 凍土學

o 物候學

o 火山學

o 地震學

人文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更注重地理學中社會科學的成分,從非物理的層面來考察整個地球的行為模式,是以人地關係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及人類活動的地理分佈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它可以被劃分為以下及格廣義的分支:

* 社會文化地理學

o 人種地理學

o 人口地理學

o 聚落地理學

o 社會地理學

o 文化地理學

o 宗教地理學

* 經濟地理學

o 農業地理學

o 工業地理學

o 商業地理學

o 交通運輸地理學

o 旅遊地理學

* 政治地理學

o 軍事地理學

* 城市地理學

6.地理小博士論文範文

節能減排 你我同行 地球孕育了人類,人類也在不斷地改造地球。人類的發展史,歸根結底是人類艱苦奮鬥的創業史。在創業過程中,人們利用各種能源賴以生存,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有人預言,人類最終是毀滅在自己創造的文明中。“資源短缺”已成為廣大群眾一個十分關注的問題。如果現在不加以考慮對策,未來人類就沒有出路,總有一天能源會被我們用盡,人類就無法生存。 如今,許多人們不懂得如何珍惜僅有的能源。大量用水、用電,許多破壞臭氧層的物品也消耗飛速,排放的廢氣已經多得難以讓人想象……造成這一切後果的是誰?就是我們人類。 要做到節能減排,就要從小事做起,人人動起手來,建立美好的家園。我提出以下幾點可行的建議: 一、節約電能。要注意隨手關燈,可以使用高效節能燈泡。據美國的能源部門估計,使用高效節能燈泡代替傳統電燈泡,就能避免四億噸二氧化碳被釋放。除了電燈,在使用其它電器方面也要注意,儘量選擇低消耗節能產品,不用電器時要切斷或關掉電源,冰箱則讓它處於無霜狀態。夏季天氣不算十分炎熱時,最好用扇子或電風扇代替空調。使用空調時,不要把溫度調得太低,26℃左右就行了。 二、節約水資源。許多廢水都可以迴圈使用。洗臉、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來擦地板、沖廁所、澆花等。淘米水則是很好的去汙劑,可以留下來洗碗筷。沾了油的鍋和盤子要先用用過的餐巾紙擦乾淨,洗起來節水有方便,還可以少用洗潔精,減少水汙染。 三、節約用紙。紙張的迴圈再利用,可以避免從垃圾填埋地釋放出來的沼氣,還能少砍伐樹木。據統計,回收一噸廢紙能產生800千克的再生紙,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約用紙就是保護森林資源,保護環境。 四、減少廢氣排放。交通廢氣和工業廢氣是生活廢氣的主要來源。我們出門儘量乘坐公共汽車或計程車,還可以騎自行車,儘量少乘坐私家車。工廠裡的燃燒垃圾、生產商品等而產生的大量滾滾的濃煙瀰漫在城市裡。他們應該把廢氣經過加工和過濾,再排放出來就可以減少汙染。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後釋放出氧氣,所以我們要大量的種樹,尤其是在公路旁。 五、垃圾分類處理。垃圾分類可以回收寶貴的資源,同時減少填埋和焚燒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廢紙被直接送到造紙廠,用以生產再生紙;飲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一次性物品也可以送到相關的工廠,成為再生資源;家用電器可以送到專門的廠家進行分解回收。家裡可以準備不同的垃圾袋,分別收集廢紙、塑料、包裝盒等,每天進行垃圾分類和回收,儘量做到“變廢為寶”。 全球暖化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地球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的家。讓我們行動起來,節能減排,挽救地球家園的命運,維護人類的一個繼續生存的未來。

7.第六屆地理小博士高中組論文怎麼寫

學好地理,建設祖國

(論全球水資源)

當今全球淡水危機的警鐘已敲響,“如何應對水的威脅”已擺現在各國人民面前。西亞國家以色列開源節流,技術用水,使水資源得以充分合理地利用,是值得各國來借鑑。

以色列是一個乾旱缺水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可利用量僅為271立方米,沙漠面積佔國土面積的67%,年蒸發量達2500毫米。但是由於他們發展了先進的節水用水技術,“不毛之地”變成了“糧果之鄉”。該國在水資源利用方面有哪些獨到之處呢?

一、管道引水,形成網路:

以色列重要的水源地是位於約旦河上游敘以邊境的太巴列湖,該湖面積166平方千米,蓄水42.4億立方米。為了充分發揮其效能,以色列從50年代開始投資數億美元,修建了長達440多千米的引水管道工程。他們把太巴列湖水抽高到360米,然後通過直徑2.74米的鋼筋混凝土管道,依靠北高南低的地形把水送到中部和南部,形成覆蓋國土60%的“國家引水渠”地下網路。

該工程每年總引水量9.9億立方米,由於使用管道引水減少了滲漏和蒸發,線路損耗很少。它的建成使以色列核心區域的沙龍平原成為旱澇保收的糧果基地,使內格夫沙漠地區出現了5.7萬公頃的綠洲,同時也緩解了耶路撒冷的用水緊張狀況。

二、鹹水淡化,多方集水:

微鹹水、生活汙水和暴雨洪水被稱作邊緣水,是人類未來的新水源。以色列很早就重視邊緣水的利用,他是全球上最早開發利用微鹹水的國家之一。該國通過先進技術把地下鹹水淡化為Cl-低於400毫克/升的微鹹水,並探索出一套成功使用微鹹水灌溉的路子。他們採用先進的噴灌、滴灌和夜間灌水措施,讓棉花、小麥與苜蓿這些對土壤鹽分有不同要求的作物輪作,建立排水系統,利用雨季降水洗鹽,使土壤鹽分保持了週年平衡,防止了次生鹽鹼化。為了利用暴雨洪水,防止棄水,該國在北部年降水量200毫米~400毫米的丘陵區的每個可集水的小峽谷都興建了小型水庫,用於區域性灌溉。在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乾旱農作區,採用地面噴灑化學物質阻止水分下滲,增加小雨的地表徑流,使有限的降水集中流入農田。在大田,他們還實行作物殘茬留田集水,增加了土壤的水分含量。以色列在利用微鹹水的同時,還在內格夫沙漠南部興建了海水淡化廠,採用閃蒸法獲取淡水,同時,又在對海水蒸發處理時發電,一舉兩得。

三、電腦微灌,系統控制:

以色列的電腦微灌技術給農業灌溉賦予了新概念,為全球乾旱地區農業發展樹立了榜樣。該國的微灌裝置由控制樞紐、管材部件和灌水系統三大部分組成。農業專家根據氣象條件、土壤含水量、農作物需水量等引數編好程式,由太陽能驅動的計算機控制,利用塑料管道灌水系統密封輸水,適時適量緩慢均勻地把含有肥、藥的水送到植物根系或噴灑在莖葉上。應用該技術比大畦灌水節水90%,節能50%,平均增產30%。以色列的農業用水較前大為減少,可出更多的水用於工業和環保。

四、嚴格管理,迴圈利用:

以色列重視“開源”更重視“節流”,對水資源管理非常嚴格,明確規定了各部門用水的定額:每年居民用水佔20%,農田環保用水佔40%,工業用水佔40%,任何部門不得突破。國民節水意識也很強,對生活汙水都要集中處理後再用於農田灌溉,工業廢水也大多實現了迴圈利用。以色列是全球上淡水利用率最高的國家。

開源節流,技術用水,使以色列95%的糧食靠自己生產,每年生產的蔬菜、瓜果、花卉大量向歐洲出口,為躋身於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十二國之首發揮了重要作用。

8.求一篇地理小博士的論文

一、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的現狀 我國目前已建立起了較為完善、廣為覆蓋的氣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等地面監測和觀測網,建立了氣象衛星、海洋衛星、陸地衛星系列,並正在建設減災小衛星星座系統。

在氣象監測預報方面,建成了較先進的由地面氣象觀測站、太空站、各類天氣雷達及氣象衛星組成的大氣探測系統,建立了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系統、現代化的氣象通訊系統和中期數值預報業務系統。全國已形成了由國家、區域、省、地、縣五級分工合理、有機結合、逐級指導的基本氣象資訊加工分析預測體系。

為了監測江河洪水,國家組建了由數目眾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組成的水文監測網,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區洪澇災害易發區警戒水域遙感資料庫,將遙感技術在“八五”期間應用於洪災監測。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有些領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另外,利用現代科技積極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如農區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這些技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對防災減災發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地震監測和抗震方面,組建了400多個地震觀測臺站,“十五”期間進行了數字化改造,由48個國家級數字測震臺站組成的國家數字測震臺網和由300多個區域數字測震臺站組成的20個區域數字測震臺網以及若干個流動數字測震臺網、數字強震臺網構成了中國數字測震系統,建立了大震警報系統和地震前兆觀測系統,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監測預報系統,編制了全國地震烈度區劃圖和震害預測圖,確定了52個城市作為國家重點防震城市,對全國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區的工程建築,實施綜合性震害防禦,對城市和大中型工礦企業的新建工程進行了抗震設防,完成了多條鐵路幹線、主要輸油管線和多座骨幹電廠、大型煉油廠,一批重點骨幹鋼鐵企業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庫的抗震加固。

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加強了對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質災害的勘查防治工作,採取了包括工程防禦體系、生物水保防禦體系、管理防護體系,社會管理體系和預測及報警體系在內的綜合防禦體系,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時把生態建設與防災減災相結合,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田還湖、退田還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極大地防止和減輕了地質災害的危害和損失。全國已建立了25片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實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萬多條水土流失嚴重的小流域,開展了山水田林綜合治理。

先後確立了包括“三北”防護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沿海防護林、平原農田防護林、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珠江流域防護林、遼河流域防護林、黃河中游防護林和太行山綠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業生態工程。此外,還發射了“資源一號”、“資源二號”衛星,廣泛應用於資源勘查、防災減災、地質災害監測和科學試驗等領域。

二、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缺乏綜合協調 長期以來,我國的災害管理體制基本是以單一災種為主、分部門管理的模式,各涉災管理部門自成系統,各自為戰。由於沒有常設的綜合管理機構,各災種之間缺乏統一協調,部門之間缺乏溝通、聯動,造成了許多弊端,如缺乏綜合系統的法規、技術體系政策與全域性的防災減災科技發展規劃;缺少系統的、連續的防災減災思想指導,不利於部門之間協調;缺少綜合性的防災減災應急處置技術系統;缺少專門為災害救援的綜合型救援專家、技術型隊伍;沒有形成相對完善的防災減災科學技術體系;資訊公開和交流渠道不順暢;資源、資訊不能共享;科學決策評估支援系統與財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響防災減災實效。

2.投入不足 資金渠道單一 全國每年投入到防災減災科技研發和應用的經費十分有限,在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科研裝置購置、防災工程建設、防災減災基礎研究和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為我國防災減災科研基本依賴於財政撥款,資金來源渠道單一。

由於防災減災科研具有的社會效益遠遠大於近期經濟效益,很難吸引企業資金和社會資金主動投入,造成防災減災科技發展和技術推廣滯後。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廣的中間環節與適合防災減災工作規律的執行機制,防災減災科研成果的轉化率低,一些防災減災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率不足10%,嚴重影響了全國防災減災工作的深入進行,影響了全國防災減災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3. 科技資源尚待優化配置 我國防災減災科技資源主要集中在氣象、地震、地質、環保等領域,由於缺乏巨集觀協調管理及傳統的條塊分割現狀,一方面各領域主要關注本領域的防災減災科技發展,研發工作主要侷限於解決本領域存在的技術問題,在不同災種以及防災減災的不同環節中,科技資源沒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開發與應用水平發展很不平衡,在基礎地理資訊、救災裝置和隊伍建設方面低水平重複建設嚴重。另一方面,儀器、裝置、資料、資料等都由部門、單位甚至個人所有,不能實現資源共享共用,資源條件不能系統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無法形成合力和整體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3ylyx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