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科波拉漫威

科波拉漫威

科波拉漫威

科波拉是著名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兒子,他的父親曾執導了1972年電影《教父》和其後續作品。而漫威則是一家美國漫畫公司,近年來通過其電影和電視劇內容走紅全球。

目前,科波拉沒有參與過漫威的電影和電視製作。但是,有些影迷們認為他的導演風格非常符合漫威電影的要求,例如他的《黑鷹墜落》和《無名之輩》都展現了強烈的動作場面和複雜的角色關係。因此,一些人認為他有望執導未來的漫威電影。不過,目前這只是一種猜測和期望,科波拉是否真正會涉足漫威領域還需等待官方訊息。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這次,換卡梅隆來噴漫威和DC電影了

(觀察者網訊)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也加入了對當今超級英雄電影不滿的精英電影人行列。

據多家外媒10月25日報道,這位奧斯卡獎得主在接受美國《紐約時報》採訪時批評了漫威和DC的角色,稱不管這些角色年齡有多大,“他們都表現得像個大學生”,不顧其他責任。卡梅隆認為這些角色缺乏情感深度,並直言“這不是拍電影的方式”。

美國《紐約郵報》:詹姆斯·卡梅隆抨擊漫威和DC的角色,稱“他們都表現得像個大學生”

詹姆斯·卡梅隆現年68歲,是一名加拿大電影導演,以製作科幻電影和史詩電影聞名。他的代表作包括《終結者》、《異形2》、《深淵》、《泰坦尼克號》、《阿凡達》等,並憑藉《泰坦尼克號》在1998年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在內的11個獎項。

詹姆斯·卡梅隆與《泰坦尼克號》

除了收穫獎項,卡梅隆電影的票房成績也十分突出。《泰坦尼克號》在上映後成為世界電影史上票房第一的作品,直至被《阿凡達》在2010年打破記錄。但在2019年7月,《阿凡達》的票房第一地位被漫威電影《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所取代。不過,隨著《阿凡達》在2021年重新上映,《阿凡達》的電影票房重新反超《復仇者聯盟4》,再次成為全球票房最高的影片。

《阿凡達》

《阿凡達》的這次重映也是為續作《阿凡達:水之道》造勢預熱,該片於2017年開始拍攝,已定檔於今年12月16日在北美地區上映。故事的時間點設定在上一部《阿凡達》的5年後,男主角傑克(薩姆·沃辛頓飾)和女主角妮特麗(佐伊·索爾達娜飾)已組建家庭,養育3個子女並收養了2個孩子。

而傑克和妮特麗成為父母的這一角色變化,也是卡梅隆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重點提及的部分。當地時間10月25日,《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專訪《阿凡達:水之道》劇組的報道,在記者提問“製作第一部電影和第二部電影最大的不同是什麼”時,導演卡梅隆表示,“佐伊和薩姆現在扮演父母了。”

卡梅隆接著稱,父母這一角色身份會讓主角的行為發生變化:“在第一部電影中,薩姆的角色從他的飛行生物上跳了下來,由於這種瘋狂的、幾乎是自殺式的信仰之躍,從本質上改變了歷史的程序。佐伊的角色則從一根樹枝上跳下來,想著下面會有一些漂亮的大樹葉可以緩衝她的下落。但當你為人父母時,你不會這麼想。”

就此,卡梅隆稱,他想展示的是:“我想說,作為5個孩子的父母,當這些角色成熟起來,意識到他們有生存之外的責任時,會發生什麼?”

卡梅隆希望其他電影在角色年齡增長時也能考慮到這種情緒,並將矛頭直指漫威和DC:“當我看這些巨集大壯觀的電影時——我指的是你們,漫威和DC——不管角色年齡有多大,他們都表現得像個大學生。”

“他們與他人有關係,但他們又真的沒有。(比如)他們從不會因為孩子而不再做某事。那些真正讓我們紮根、賦予我們力量、愛和目標的東西?那些角色沒有經歷過,我認為這不是拍電影的方式。”

卡梅隆的這番話引起多家外媒關注。例如,英國著名雜誌《NME》25日在報道時直言,“詹姆斯·卡梅隆批評漫威和DC的角色缺乏情感深度。”美國《紐約郵報》也持類似觀點,稱這位68歲的《泰坦尼克號》導演在一次新的採訪中討論了電影的發展,抨擊漫威、DC角色“缺乏深度”。好萊塢媒體《Deadline》25日則在報道中稱,卡梅隆“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批評了漫威和DC的敘事方式”。

《Deadline》還指出,當談到對當今超級英雄大片的看法時,除了卡梅隆,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和簡·坎皮恩(Jane Campio)等導演都表達了類似的厭惡。

“我不看(漫威電影)。我盡力了,你知道嗎?這不是電影,”曾執導了《計程車司機》的斯科塞斯在2019年告訴英國《帝國》雜誌。“說實話,它們是我能想到的最接近主題公園的電影,儘管它們製作精良,演員們在這種情況下也盡了最大努力。但它不是人類試圖向另一個人傳遞情感和心理體驗的電影。”

《教父》三部曲導演科波拉在當時也支援了斯科塞斯的看法,“馬丁·斯科塞斯說漫威電影不是電影,他是對的,因為我們希望從電影中學到一些東西,我們希望獲得一些東西,一些啟蒙,一些知識,一些靈感。”科波拉還毒舌稱,斯科塞斯“漫威電影不是電影”的說法已經“很客氣”了,“他還沒說漫威電影是令人生厭(despicable)的呢,而在我看來它就是。”

斯科塞斯和科波拉幾番言論在當時將漫威推上了風口浪尖上,漫威影片《銀河護衛隊》的導演詹姆斯·古恩(James Gunn)直接在社交媒體上引用科波拉所說的“despicable”形容黑幫電影,回懟稱:“我們祖父輩的不少人認為,很多‘黑幫’電影都是一樣的,他們經常說這些電影是‘令人厭惡’(despicable)的。而在我們曾祖父輩的不少人看來,像約翰·福特、薩姆·佩金帕和賽爾喬·萊昂內所拍的西部片也都大相徑庭。超級英雄電影只不過是當今的黑幫片、牛仔西部片和宇宙探險片。”

“有些超級英雄電影確實很糟糕,有些就很棒。就像西部片和黑幫片,並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欣賞,即便是一些天才。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教父導演表示自己是死侍忠實粉絲,從厭惡到喜愛,為何會發生這種轉變?

電影《教父》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在採訪中表示自己是死侍的死忠粉,電影死侍男主角瑞恩·雷諾茲,也急忙在社交平臺反饋,死侍也喜歡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他們的這波互動讓很多網友很驚訝,因為此前該導演表示自己對漫威電影的看法與馬丁·斯科塞斯的看法一致,認為它們是卑鄙的,令人討厭的,事實上,小編相信很多網友可能和科波拉導演一樣,對於死侍,可能都是從厭惡到喜愛,經歷了真香定律,小編認為,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實施那死侍的性格。

一、從厭惡到喜愛發生轉變的原因

不得不說,死侍確實是在漫威裡最有性格的一位英雄,很多網友給死侍起名為賤賤,因為他給很多人的觀感就是賤賤的,比如非常的話癆,無論是死侍的漫畫還是翻拍的電影,你都能夠看到大量的死侍的自言自語,超級英雄死侍仗著自己不死的能力,整天喋喋不休,他的一副毒舌以至於讓很多英雄都對他敬而遠之。此外,不同於其他超級英雄,死侍非常明白自己處在一個漫畫的世界裡,因此,他總是玩打破第四堵牆這個梗,也因此,他的狀態就是那種亦正亦邪,非常喜歡金錢,喜歡享受,當然,其實他也拯救過好幾次人類,不過,其他英雄並不承認他。就是他這種從來不把別人當回事,和每個人都處不來的性格,讓他成為了漫威宇宙中的一個活寶,另外,在現實的生活裡,在漫展中,可以說cosplay他的形象也是最為容易的,他那討巧的性格誇張的服飾,如果你扮演他,一定會讓你成為眾人的焦點。

二、小編對死侍的看法

小編對於死侍的這種性格在一開始也是有些不感冒,但不得不說,這種角色很耐看,他總是會讓你不知不覺的就喜歡上他,喜歡這個離經叛道,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超級英雄,無論是對隊友還是敵人,他的話嘮屬性從來就沒讓人失望過,即便是自己命懸一刻的時候,他也要生命不息,嘴炮不止,無論是多麼危急的時刻,他總是不忘插科打諢,談笑風生。

小編認為,死侍絕對是漫威英雄的獨一黨的存在,他覺得能夠引起你的喜愛。

同樣是性感尤物,她比夢露更強大

可能好多人還不知道——

科恩兄弟的新片出汁源了。

《凱撒萬歲》

集合了喬治·克魯尼、斯嘉麗·約翰遜、拉爾夫·費因斯和查寧·塔圖姆的全明星陣容,觀眾口碑卻很一般——

IMDb評分 6.7 ,爛番茄上觀眾滿意度只有 46% 。

《美國週報》評價:

這幫明星一定是太太太太太愛科恩兄弟了,才會來拍這部片。

但,Sir還是看完了全片。

不為別的。

只因為她——

斯嘉麗·約翰遜

提起斯嘉麗,很多人第一反應,絕對是——

,全球公認。

Esquire雜誌曾兩次將她評為“全世界最女人”。

她也是唯一一個兩度獲此稱號的女演員。

她感冒時擦鼻涕的紙巾,都曾在eBay上賣到5300美金。

無論硬照還是電影,所有人都會期待這具91-63-91的“肉彈”身材,露得多一點,再多一點。

而斯嘉麗,也幾乎從不讓我們失望。

漫威電影裡,她穿著無限貼身的緊身衣,展示蠻腰。

《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裡,芙蓉出水。

她毫不吝嗇自己曼妙的身體,也讓大多數人對她的印象,停留在“商業片中的花瓶”。

殊不知,這個有著夢露身材的女神,其實有一顆“ 文青 ”的心。

斯嘉麗第一次在銀幕上裸露,只有18歲。

《迷失東京》。

你一定記得這個讓人驚豔的開頭——

足足停留了30秒。

拍這部戲,她一開始不太願意脫下褲子。

導演索菲亞•科波拉反覆跟斯嘉麗強調——

這不是為了讓觀眾意淫,而是為了傾訴。

這是一個與中年男人發生婚外情的年輕,她孤單、迷茫。

當斯嘉麗穿著這條內褲,半裸在房間裡走來走去。

年輕的丈夫卻熟視無睹擺弄攝影器材。

我們看到了這個新婚不久的女孩,心中的落寞。

而這個赤裸雙腿,看著窗外異國都市的側影。

與其說,不如說是寂寞。

這部片中,那個的斯嘉麗消失了。

她是迷茫而寂寞的年輕,在陌生城市裡,與另一個孤獨的人陷入一場短暫的愛情。

如果說是索菲亞•科波拉,第一次讓她體會到“ 裸露,也可以用來傾訴 ”。

那麼到了伍迪·艾倫那,她更進一步。

拍《賽末點》時,斯嘉麗21歲。

片中她飾演的諾拉,天生,風情萬種。

第一次見面就迷倒了男主角威爾頓。

影片前半部分,兩人的愛情如天雷勾動地火。

那段表達兩人禁忌之愛的雨中戲,原本場景只是一片乾草地。

為增強爆發力, 那個拍《迷失東京》時還羞於露肉的女孩,主動跟老頭提議,在暴雨中拍攝。

渾身溼透的曼妙胴體,引得扮演威爾頓的喬納森•萊斯•邁勒斯,無法自持。

還因為太過激動,咬破了斯嘉麗的嘴脣。

也正是這段堪稱“2005年銀幕最佳”的戲,讓影片最後,男主角為躋身上流社會,親手射殺心愛女人的反轉結局,更震撼。

用的身體,來“反”。

斯嘉麗在多年表演後,開始明白一點——

在鏡頭前露出曼妙的身體,不是為了取悅觀眾的眼睛,而是為了自我表達。

這種,早已超越了“養眼”的範圍。

不得不提她最為人知的另一個身份——

黑寡婦。

她最初在《鋼鐵俠2》裡出現。

鋼鐵俠和朋友打拳時,不懷好意地把她叫上了擂臺。

朋友看著這個事業線若隱若現的美女,一臉不屑——

你也打過拳?像是搏擊健身操?塑身操?瑜伽之類的?

結果,一米八幾的壯漢,被她一招雙腿夾頭,就地。

《復仇者聯盟》,她更加遊刃有餘。

開場,她被俄羅斯特工拷在椅子上供,動彈不得。

幾個男人都對傳說中的黑寡婦,頗為不屑。

接下來兩分鐘不到,她就給我們上演了一場神反轉。

輕易解開,乾脆利落解決所有人。

原來她先前的和柔弱,只不過是在套話——

一切盡在掌握。

在斯嘉麗眼裡,黑寡婦絕不是點綴在男人堆裡的花瓶,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倖存者”。

勇敢、自食其力。

如果要我穿著內衣和連褲襪打鬥,同時還有個風力機旁邊在吹我的頭髮,我是不會接這部戲的。

《超體》裡,她同樣飾演了一個近乎於“先知”的強悍角色。

從最開始的胸大無腦、任人宰割。

到最後掙脫肉體的束縛,變成萬能的全知。

可以說,這是 對好萊塢刻板印象中的“金髮女郎”,進行了徹底 。

很多觀眾表示沒看懂這部電影。

但呂克•貝鬆評價——

斯嘉麗,真的是一個看懂了這部電影的人。 如果我塑造的Lucy是智慧的代表,那麼斯嘉麗就正好是我要的演員。

你看,當觀眾還在肆無忌憚消費她的時,斯嘉麗早已聰明地把,當做武器。

她越來越懂得,什麼時候該露。

同時又讓這種裸露不低俗,成為僅存在於她身上的標籤。

她甚至敢於在銀幕上嘗試全裸——

《皮囊之下》。

這是一部很有庫布裡克風格的藝術電影,拍了10年才完成。

片頭長達4分鐘的閃屏和囈語,就嚇退了許多觀眾。

片中,斯嘉麗飾演一個外星人。

雖然一絲不掛,但她僵硬的動作,不但不誘人,反而讓人脊背發涼。

每當有男人被她的美貌和身材吸引,跟她回家。

都會在靠近她的過程中,漸漸浸入漆黑的液體中融化。

用導演喬納森·格雷澤的話說:

她就是一個機器,一個性工具。

電影想表達的,是肉體與情感的相悖關係——

人們在乎的是誘人的肉體,但皮囊之下,無人關注。

許多人可能無法理解,已經是大牌的斯嘉麗,為何要拍這樣的一部電影。

實際上,這個角色同樣是她讀了劇本之後,求了導演好幾年才得到。

在她看來,這是改變自己在觀眾眼裡花瓶形象的機會:

我總是因為外貌被物化,這一次乾脆褪下了原有的形象,給人們看到全然不同的自己。

最後,《皮囊之下》入圍威尼斯電影節。

斯嘉麗也憑藉此片,在頒獎季上獲得英國電影獎、哥譚電影獎等多個女主角提名。

Sir想起了瑪麗蓮·夢露曾經說過的一句話:

許多人喜歡把我看作天真無邪的人,於是我就這樣做給他們看。如果他們看到我惡魔般的一面,他們會恨死我的。

夢露作為偶像的一生,有太多身不由己。

雖然不願意整容,但是在製片廠老闆的再三催促下,還是在臉上進行了微整。

她一生出演的角色多為金髮的女郎。

當她在1956年想要嘗試不同戲路時,福克斯堅決不同意。

拍《七年之癢》中個經典撩裙子動作,一群路人和記者都圍過來。

導演比利·懷德把鼓風機開大,吹了一遍又一遍,旁邊的人都爆發出歡呼聲。

當晚回去,第二任丈夫迪馬吉奧就跟她大吵一架。

兩週之後,夢露離婚。

斯嘉麗比夢露幸運得多。

她可以拒絕為外界的眼光做任何改變。

雖然不止一次被小報評價為“嬰兒肥”。

斯嘉麗穿比基尼就像是一場噩夢

但她喜歡自己的體形,不願意為此節食,變成模特式的苗條身材。

人們太在乎自己的體重和曲線。我有自己的標準,就是健康。

也不必擔心“尤物”成為自我發展的牢籠。

換句話說,縱然都是出演金髮尤物,但斯嘉麗賦予角色獨特的生命力,不可替代。

除此之外,她還出過唱片。

自編自導了《紐約,我愛你》中的一個短片(收錄在DVD裡)。

還多次電影中獻聲。

《她》中,她僅僅用聲音,就塑造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真實而複雜的角色。

獲得第8屆羅馬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提名——

也是唯一一個沒有出鏡,只用聲演就獲得提名的明星。

在裸照被黑客在網上散佈的時候。

她站了出來,立即報案,要FBI徹查,最終嫌疑人很快被捕。

不僅僅是我,還有其他人也在受害,我不想僅僅做一個說著好吧,然後默默丟人的受害人。

有人偷了我的東西……真的很噁心,我不想讓偷東西的人就這樣躲過去。

夢露是毋庸置疑的女神 ,一個傳奇。

但同時也是一個身不由己的悲劇。

而斯嘉麗則實現了超越。

她的中不但復古,更有前衛的一面。

這個21世紀的夢露,通過自身努力詮釋了新時代的。

《教父》的導演為什麼說漫威的電影令人討厭?

《教父》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狠批漫威電影:令人討厭的片子,從中得不到任何東西!弗朗西斯支援好友馬丁·斯科塞斯的說法,他透露其實好友已經說得很客氣了,他沒有說片子令人討厭就算是已經嘴下留情了。如果換成他來講,那就是“人們在片中反覆的觀看,得不到任何的東西!”

斯科塞斯還認為這種影片製作精良,卻缺乏向人們傳遞情感和心理互動的力量,直戳爆米花影片的痛點——“我們需要電影院站出來放映那些講故事的(narrative)電影。”

其實這自是二位導演對於新漫威的一個看法,也算是製作電影上的一個內涵性的衝擊。《教父》電影算是史級神作了,漫威比不得,而且完全沒法比。這算是二個不同電影概念元素的衝擊。

科波拉在他漫長的電影生涯中創作過《教父》三部曲、《現代啟示錄》、《吸血驚情四百年》等許多留名影史的經典作品。

如今80歲高齡的科波拉仍然保持著創作雄心,他籌備多年的史詩電影《大都會》即將開拍,影片將以紐約為背景,講述一名建築師試圖在這座城市建造一個烏托邦,但這個想法遭到了的強烈反對。據悉《大都會》將比《現代啟示錄》的規模更加巨集大。

詹姆斯·古恩的迴應就是很霸氣,簡單一點來講就是“別以為你們匯出來的電影就有人不討厭,只是每一個人欣賞的角度不同罷了!”看得出詹姆斯·古恩不認同他們的看法,而且是給出了反擊。

蝙蝠俠系列有多少部電影?

第1部:1966年的《蝙蝠俠》。這部電影是最早期《蝙蝠俠》的大電影,老實說伯光也沒有看過,因為電影實在太老了。伯光最開始得知時也試著打算看看,結果全網都找不到資源,偶爾找到的資源下載半天沒有動靜。

而同期美國還有《蝙蝠俠》系列的美劇,從居照和片段來看,當年的技術實在有限。當時的好萊塢大片除了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這種神作,其它電影製作特效很粗劣,現在的觀眾未必能欣賞。

第2部:1989年蒂姆波頓版《蝙蝠俠》這版蝙蝠俠主演是後來演過過氣超級英雄《鳥人》的邁克爾·基頓,但是並不重要,這版《蝙蝠俠》不得不提的人是導演蒂姆波頓。蒂姆波頓是與斯皮爾伯格,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等一輩的美國大導演。可能在一般觀眾當中沒有那麼出名,但蒂姆波頓非常擅長一種型別,那就是暗黑,怪誕為主。又被稱為世界頂尖的“哥特風格”大導演。早期作品的《剪刀手愛德華》,再到《斷頭谷》,後面的《愛麗絲夢遊仙境》等等,都是這些“哥特風格”的作品。蒂姆波頓拍攝《蝙蝠俠》,便把那種怪誕的“哥特風格”,與《蝙蝠俠》犯罪都市歌譚可謂非常的契合。蒂姆波頓把整部電影拍得非常的迷人,當時傑克尼爾森飾演的小丑,也是非常經典銀幕反派角色形象。

第3部:1992年,蒂姆波頓的《蝙蝠俠歸來》這部電影仍是蒂姆波頓導演,既然是同一個導演,那麼風格便是一致的。從整體上看,本片除了因為前作成功,投資上升對於製作上面升級,和反派角色的變化之外,整體風格保持一致。電影還是充斥著怪誕,暗黑的哥特風格。而反派則由第一部的小丑,變成了企鵝人和貓女。企鵝人是完全的反派,而貓女但凡知道《蝙蝠俠》的都知道,與蝙蝠俠有著曖昧不清的關係。與第一部相同,米歇爾·菲佛飾演的貓女,也是超級英雄電影中的一個經典銀幕形象。伯光認為,《蝙蝠俠歸來》不如《蝙蝠俠》驚豔,但也是經典之作。

第4部:1995年的《永遠的蝙蝠俠》這部電影導演換成了喬·舒馬赫,大家別看上一部《蝙蝠俠歸來》口碑質量還不錯,但當時上映票房不行。資本就是這麼現實,當時背後的華納兄弟不想放棄這個ip,又想要票房,於是就更換了導演。這部《蝙蝠俠歸來》是部剛剛合格的爆米花商業大片。因為換了風格獨特的導演,這部《蝙蝠俠》美術調色,服化道都靠近當時好萊塢熱門商業大片的套路,鮮亮的質感,熱鬧的故事,反正是部全格的爆米花商業大片,最終票房賣得不錯。忘了說一句,《蝙蝠俠歸來》的反派是湯米李瓊斯飾演的雙面人,和有歐美“周星馳”之稱的金凱瑞飾演的謎語人。第5部:1997年的《蝙蝠俠與羅賓》這是一部大爛片,由於上部電影的大賣,導演便還是喬·舒馬赫。但這部電影真的太爛了,爛到哪種情況呢。這部電影主演過的演員,如演布魯斯韋恩的演員喬治克魯尼,都將這部電影列為自己的生涯之恥。這部電影爛得也情有可原,比前作更浮誇的特效和製作水平。比如蝙蝠俠和羅賓等人的,塑膠感十足,的處理還凸了點,一堆人吐槽像是情趣,故事劇情完全無腦,特效場面浮誇虛假。而本片的兩名反派,後來的州長施瓦辛格飾演的冰凍人,和烏瑪·瑟曼飾演的毒藤女,沒有任何魅力便不說了,整個塑造得像是智障,反正非常無腦無聊。這部電影的口誅筆伐,徹底斷送了《蝙蝠俠》這個大ip近十年之久。第6部:2005年的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蝙蝠俠之俠影之謎》這部電影從《蝙蝠俠》電影系列故事,應該時間最早的一部電影,因為講述的是起源的故事。這也是大多數國內觀眾都看過,瞭解過甚至是喜歡的《蝙蝠俠》電影。當時諾蘭已經是知名導演,但還算不是大導演,是他自己想拍《蝙蝠俠》。諾蘭的《蝙蝠俠》與其它超級英雄電影不同,最主要就是他是按犯罪片和警匪片的模式拍的,而不是爆米花商業大片。電影當中夾雜大量歐美思想文化,制度,再到對超級英雄電影的思考和表現。這部《蝙蝠俠之俠影之謎》,主要就是講《蝙蝠俠》這個超級英雄的起源。反派是毫無戰力的稻草人,和蝙蝠俠的導師忍者大師。但看過電影的都知道,這兩個反派根本算不上蝙蝠俠的敵人,這部電影《蝙蝠俠》最大的敵人,實際是他內心曾經黑暗的自己。第7部:2008年的《蝙蝠俠之黑暗騎士》這部電影相信都不用多作介紹,應該有不少人都會把這部電影,放到最具深度,兼具最具娛樂的超級英雄電影裡面,甚至都沒有之一。這部電影對於上面說的那些,總而言之就是深度,是現在任何一部大賣的漫威宇宙電影,都無法比擬的高峰。比如反派哈維由歌譚的光明騎士,淪落為選擇殺人的雙面人。這種反派角色,是漫威英雄電影無法帶來的。更不用提,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確實成為最具迷人的反派熒幕形象之一。第8部:2012年的《黑暗騎士的崛起》這部是諾蘭導演《蝙蝠俠》的完結之作,表面最強大的敵人是湯老師飾演的貝恩,實際背後的敵人瑪麗昂·歌迪亞飾演的米蘭達。中間夾雜著一個安妮·海瑟薇 飾演的亦正亦邪的貓女,最後結束時甚至和布魯斯韋恩可能雙雙歸隱的暗示。這部電影總體質量與《俠影之謎》靠近,當時巨星雲集,特效場面和爆米花指數,肯定不是第一部能比較的。總而言之,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雖然是超級英雄電影,但相對非常的。商業和藝術角度都非常平衡,各方面都非常成功。可能也是因為太過成功,這也導致後來漫威超級英雄火爆過後,華納想搞dc宇宙,都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第9&10部:《蝙蝠俠大戰超人》和《正義聯盟》這個正是因為同時代,漫威宇宙的形成,在全世界商業上攻城略地。dc和華納看著十分眼紅,但因為沒有每年幾部,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漫威電影的穩紮穩打。華納和dc迫不及待就推出dc宇宙,結果這兩部電影口碑質量都不算太成功。​這兩部電影嚴格說來,也並不是單獨的《蝙蝠俠》電影,而是英雄聯合的超級英雄電影,便不再分析了。而華納宣傳的再重啟的《蝙蝠俠》電影,一直在鬧各種么蛾子,到現在都沒有開機的跡象,便不再分析了。

國產影視文藝(電影、電視劇)創作水平是否在退步?

不是文藝片在退步,而是商業片進步速度太快已經大幅度壓住了文藝片!當電影、電視劇大量進入到公眾面前的時候,影視已經不單單是隻注重質量的藝術了。

電影和電視劇已經漸漸的變成商業化產物,以前老電影拍出來可能單單只是為了講述一個故事,但是現在時代在進步,電影、電視劇也要跟隨世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這時必然的結果。

每個製片商都不可能為了藝術損害自己的利益,畢竟商業片的的確確要比文藝片賺錢的多,但是相反可以說文藝片已經漸漸開始融入商業片,也許在不遠的未來電影會迎來一個新型的產物。

就像每個時代的導演都有其鮮明的特點一樣!電影電視劇也是如此,每樣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淘汰,就如前一陣子吵的沸沸揚揚的漫威是不是電影一樣。

馬丁·斯科塞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肯·洛奇等老電影藝術大師都認為漫威作品不是電影,甚至連DC都發話支援,但是漫威電影屢屢獲獎跟文藝片同臺競技不落下風卻是事實。

我們惋惜文藝片在退步時,也要想一想電影電視劇也需要迎合時代的發展,畢竟任何事物如果固守自封等來的只有毀滅!

這些年國產影視文藝創作水平其實是一直在後退的。哦,我們可以對比一下10年前,然後20年前中國的電影,雖然那個時候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電影拍攝技術與手段,但是在那個時代演員演的都非常到位,而且劇本寫的也非常好,非常的真實,貼近現實生活,沒有任何誇張的成分。我記得在10年前看過的不少國產劇裡邊兒演員是非常努力的,去把一個角色演得真實生動。而且這些年呀,國產的電影文藝作品越來越多。但是質量高的 體育 確實越來越少。嗯,還有一點,我個人覺得,哦,我們國產影視文藝作品一直在後退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完全的盲目去追收視率。很多導演將一些小鮮肉直接放到角色裡去演。但是他沒有充分考慮到,當你拍攝這部國產影視作品或文藝作品的時候,應該讓什麼樣的演員去演比較合適。這一些可能很多導演都沒有考慮到,如果說你想有一個好的收視率,光有小鮮肉擔任角色的話是不行的。好的收視率必須建立在高質量的影視作品基礎上,如果忽視這一點,我覺得國產影視文藝作品創作水平可能是無法進步的。

作為一個外行,我更傾向於認為主要原因是發展過速使得產業發展脈絡、現狀類似好萊塢早期發展階段,觀眾的評判標準卻和國際接軌,而造成的一種結果。

國產電影起步發展的階段直接繼承了好萊塢的技術和模式;觀眾因為每年幾部的進口大片洗禮,對於某些型別的口味已經全球化,但對於其他種類仍有待開發;由於市場規模最近幾年的快速增長,使得利潤率類似好萊塢技術並未進化之前。產業的商業化也接軌國際,越來越強呼叫利潤這一動機來操控電影的生產過程。於是,一方面中小成本電影更容易獲得商業回報;一方面中小成本電影的進化過程基本靠土法煉鋼,沒有足夠的成長積累;一方面沒有因為利潤率下降來迫製片方更好地優化製作模式、所用技術和形式美學等。三方面的合力造成當前市場的現狀.

最後個人覺得水平還是在進步的。

社會 是進步的,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思想與文化。以前的電影著重故事情節的豐滿,現在的電影著重特效,而現在電影即故事情節豐滿的特效一定很差(三毛特效類),而特效非常好的故事很亂套,這是現在電影的通病。當然掙錢(票房)是最重要的!電影是需要沉澱下來花時間和心血的,不僅僅對導演或演員,觀眾的心態也非常重要的。現在我們的國家經濟是世界之最,當觀眾期待

一部享譽全球的電影的時候,這就需要電影工作者們靜下心來思考!

隨著拍攝技術的進步,特效的製作,無人機拍攝,更先進的攝影機等等,技術的進步確實豐富了電影的想象空間,炫酷的場景,燈光,特效,的確讓人們驚歎場面的火爆,視覺的衝擊。但是我認為電影本身的創作還是應該回歸本質,打磨好的劇本,設計好的故事情節,更能打動觀眾,千篇一律的特效帶給我們更多的是視覺的疲勞,華而不實。記得黃渤成名之作《瘋狂的石頭》,拍攝成本不足300萬,沒有大牌,但故事情節很好,最終收穫3000萬票房,可謂非常成功。我本人希望中國的電影製作人,能夠靜下心來,好好打磨創作,再輔以特效,更能很好的打動觀眾。中國的電影是在進步的,只是距離我們的期望還很遠罷了。

退步明顯,且已有些年頭了!可以去對比90年代初到千禧年這十年的的影視作品,無論是題材的多樣性,藝術的創新性,東方美學與中國特色的獨特性,電影、電視劇對現實 社會 的參與度,對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等等都是積極的、促進的!

最美不過真實!從上至下的迴避現實遠離真實,是中國大眾文藝(影視、音樂、美術、文學等等)退步明顯的最重要的原因!

批評若沒有空間,讚美又何來意義?!自我批評是一個文明 社會 發展的基本要素,有太多太多的自我表揚、、視而不見、避重就輕、 娛樂 大眾的創作如雨後春筍般地助力國產影視業的騰飛了!票房成績的世界矚目,歸根到底的原因是人口基數與城市化程序!而不是國產影視文化藝術創作的進步與成長帶來的!相反,影視行業的全面改革,參與市場經濟競爭、引進資本市場等等使得影視藝術創作水平退步明顯,因為指導和引領觀眾需要冒太多的風險,不如迎合與討好觀眾!

所以,觀眾,是這一結果的另一主要原因!

我國觀眾對電影藝術的審美標準普遍較低,絕大多數觀眾對影視表演藝術的認知與理解是茫然的!文化自信的下降,東方審美的不足,當下 社會 環境的影響等等,都是如今觀眾所存在的問題。近幾年的綜藝亂象其實就真實的反應了我國大眾文藝水平的退步,選擇度的豐富掩蓋不了內容上的乾涸!誕生的新作品可謂鳳毛麟角,幾乎都在炒剩飯,渲染誇大表演、歌唱等功底,掩蓋創作上的停滯不前!

當然至於退步的其他原因,這裡就不用多說了,願人民群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齊頭並進!

水平在進步,創作在退步!其實一直也沒啥創作,就是靠抄,還抄不好。

世界名導公開發表申明,漫威真的不配稱為電影嗎?

一家之言,不必當真,應當有自己的判斷。近10年,漫威電影險些佔有了全宇宙商業電影的大半壁江山。全球侷限內,漫威的粉絲無數。,最近漫威電影被業界大神馬丁·斯科塞斯狠狠diss 了一把,直接把漫威電影開除出電影隊伍,說漫威電影基礎不算電影。

此番言論一出,瞬間引爆,影迷、粉絲、演員、導演等紛紛就漫威電影到底是不是電影刊登言論。

就目前的戰況來說,好萊塢那邊已經分紅了兩派,一派是挺馬派,要緊是跟老馬丁同樣年高德劭造詣卓著的老導演,好比馬丁的老夥計,《教父》系列的導演科波拉。

另外一派是懟馬派,要緊是漫威電影系列的導演和演員。好比演員塞繆爾·傑克遜、娜塔麗·波特曼,《星河護衛隊》的導演詹姆斯·古恩等。

10月初,馬丁·斯科塞斯在接受《帝國》雜誌的專訪時,提到了漫威電影的題目。這也是“漫威電影不行稱之為電影”的來由。

“漫威電影不是電影(Cinema),更像主題公園。它們並不算那種演員向觀眾轉達情感和生理體驗的電影。”

馬丁·斯科塞斯的言論像滴到熱油鍋裡的水同樣炸開。《星河護衛隊》的導演詹姆斯·古恩開始在自己的ins上回應了老馬。

針對馬丁的攻訐,鋼鐵俠的飾演者小羅伯特·唐尼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的要緊觀點是:尊重馬丁·斯科塞斯關於漫威電影是主題公園的看法,但不認同。

跟小羅伯特·唐尼持相像觀點的另有“神盾”塞繆爾·傑克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這些看法不妨礙自己拍電影。”很明顯,在這些大腕看來,以漫威為代表的超級英雄片不具有藝術性。

要是周密看爭辯雙方的觀點,就會發現他們討論的並不是一個層面。要是以物理屬性校驗,漫威電影固然是屬於電影的。馬丁·斯科塞斯所說的,明顯不是這個層面的。

現實上,這兩方完全代表了一直存在的不同的電影望。馬丁·斯科塞斯這一派要求電影的內涵和藝術性,而漫威電影則是電影文娛化屬性的一種極端表現。

馬丁·斯科塞斯之以是說漫威電影不是電影,是從電影藝術性和社會性對漫威作出的批駁。

漫威宇宙的主創們對於馬丁·斯科塞斯的觀點表示不滿,有人言辭激烈,有人態度溫和。但焦點的意思其實是,漫威電影也有存在的合理性。

口水升級,李安也發聲表達擔憂!漫威電影真的是“主題樂園”嗎?

奧斯卡導演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籌備了10年的新片《愛爾蘭人》,名聲大噪。爛番茄的新鮮度達到100%,可以說是黑幫電影史上的新標杆。

然而,斯科塞斯在電影宣傳期間的言論引起了軒然大波,他的“漫威漫畫電影不是電影”這句話迅速引發了持續數週的爭論。

        

事情是這樣的,斯科塞斯在愛爾蘭推廣期間接受了《帝國》雜誌的採訪。當被問及是否看過漫威漫畫的電影時,老人說,他曾試圖跟上超級英雄電影的熱潮,但失敗了。

他說:“我試過,你懂的,但不叫電影。說實話,我想到的最準確的名字是一個主題公園,製作精良,演員盡最大努力演好主題公園,但不是那種演員向觀眾表達世俗的電影。”

這一出,很快引起了漫威漫畫的反應。導演《統一1/2》的喬斯·韋登和詹姆斯·岡恩都反駁了斯科塞斯在社交媒體上的言論。

然而斯科塞斯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沒有屈服。10月12日、13日連續兩天參加英國電影學院年度講座和倫敦電影節閉幕式。

在他們看來,那東西是電影。但是,我真的接受不了。我覺得不能稱之為電影。。。。。那是另外一回事。它一直在入侵我們。我們應該抵制這一點。電影院應該站出來放更多真實的敘事電影。”

在老導演的鍥而不捨下,事情迅速擴散升級,引起了兩大陣營的反對和激烈爭吵。一方面,以漫威漫畫為代表的超級英雄漫畫改編電影以壓倒性優勢席捲全球電影市場,征服了無數年輕粉絲;

另一方面,從詹姆斯·卡梅隆到伊桑·霍克,電影業人士不時對這種壟斷趨勢表示擔憂和不滿,結果總是會引起漫威漫畫粉絲的強烈不滿。

這次也不例外。社交媒體很快對馬丁斯科塞斯的言論提出了批評。而且很多參加漫威漫畫電影拍攝的好萊塢電影人也站出來反駁老導演。

但最出乎意料和有趣的是,漫威漫畫公司標誌性作品《鋼鐵俠》的演員小羅伯特·唐尼迴應斯科塞斯的言論時說:“我欣賞他的觀點”。當然,他也說老導演的言論沒有實際意義。

如果小羅伯特·唐尼的話表明了他的態度,但卻沒有實際意義,那麼他此後的行動將具有重大的實際意義。

       

他在參加一個吐槽秀的時候說,他會以“鋼鐵俠”的身份拒絕角逐任何奧斯卡獎項。這個說法很耐人尋味。

要知道,小羅伯特·唐尼和奧斯卡金像獎是為數不多的親密接觸,即1993年的卓別林和10年前的熱帶驚雷,他們分別被選為最佳男演員和最佳男搭檔,但不幸的是他們最終都錯過了大獎。

令人欽佩的是,他竟然明確拒絕了這樣一個好機會。我們可能明白,唐尼並不是沒有奧斯卡的夢想。雖然漫威宇宙系列在商業上確實很成功,但他寧願有機會和一個更純粹的電影藝術角色競爭奧斯卡,這樣會更有說服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大陣營的針鋒相對並沒有被淘汰的意思。相反,重量級的著名導遊紛紛加入進來。

曾執導《對話》、《現代啟示錄》等作品,並憑藉《教父》和《教父2》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在法國里昂的琉米愛爾電影節上因其一生的成就獲得了琉米愛爾獎。

科波拉在電影節接受採訪時,也強調支援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關於漫威漫畫(Marvel Comics)電影“不是電影”的說法:“斯科塞斯一直很有禮貌,他沒說那些電影討厭,但我覺得是這樣。人們不能從一遍又一遍地看同一件事情中得到任何東西。”

無獨有偶,就在科波拉發表這番言論後不到三天,最近因雙子殺手上映而在國內掀起又一波人氣的李安也在接受採訪時表達了與科波拉類似的想法。當被問到如何看待「漫威漫畫電影」?李安說:

“我對漫威漫畫活潑的電影不是很感興趣。不能說不是電影,肯定是電影。我不像斯科塞斯那樣鄙視他們,因為他們都是嚴肅的製作,但我不是很感興趣,觀眾看了會很累。

如果你重複使用同一個技巧,你就得輸給網際網路。現在看圖片這麼方便。以前我小時候連電視都沒有,只能去劇院看。現在手機上也能看清楚。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我不太樂觀。對我來說,開發新的電影體驗是非常緊迫的。”

“重複使用同樣的招數”,李安的表達方式和科波拉“重複看同樣的東西得不到什麼”的表達方式很像,都表達了對未來電影發展趨勢的擔憂。

那麼,漫威漫畫電影只是一個“主題公園”而不是一部真正的“電影”嗎?這個問題恐怕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

作者認為,傳統敘事電影與以《復仇者聯盟》系列為代表的電影之間的碰撞,不僅是藝術表現上的差異,更是兩種文化和觀念的衝突,甚至是生活方式的衝突。

縱觀整場口水戰,我們會發現以斯科塞斯、科波拉、李安為代表的“煩惱”陣營中,年齡最小的李安已經65歲了。

這個陣營裡的這些世界著名的導遊,產生了很多傳世經典,至今津津樂道。但是時代變了。以斯科塞斯和科波拉為代表的黑幫電影,雖然直指社會階級和各種人性,但在這個社會趨向於更加文明,個人趨向於更加以自我為中心的時代,缺乏土壤。

曾幾何時,香港電影的青春、兄弟情、黑白方式席捲了整個國內電影市場,影響了整整一代或兩代人的青春。但是,如果你看看今天香港拍的黑幫電影,就不會有那種讓你熱血噴湧,熱血沸騰的感覺。因為沒有時空氛圍和生存環境。反而是荒誕的超現實題材大行其道,這與時代進步,新一代消費者逐漸佔領市場有關。

曾經,三兩個朋友燒酒喝茶的慢節奏是為了享受。現在,電話外賣需要十分鐘才能吃完一頓飯。生活節奏的變化和社會環境的差異直接導致了一種新文化的誕生。

《漫威漫畫電影》正好抓住了這一點,不僅讓全球粉絲如痴如醉,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層。這個很重要。毫不誇張地說,以復聯4為代表的漫威漫畫電影對當代文化有一定的影響和意義。

在文化層面上,電影系列《復仇者聯盟》的成功,大大加強了這類題材在影視領域的力度,使影視作品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目瞭然的娛樂產品,而是形成了系統的、長期的、全國性的娛樂現象。

隨著每年每部電影的上映,兩部電影的觀眾和粉絲群體自然也在增加。在商業層面,漫威漫畫的成功充分顯示了現代電影產業對流行IP的強烈依賴。

但這種依賴必然會促使製作人越來越努力地去宣傳和推廣這一系列產品或題材,從而使這些題材和型別的作品成為人們的話題中心和焦點,使其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原創影視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同時,漫威漫畫會利用熱度以最快的速度實現變現,即衍生周邊產品。

       

所以在鋪天蓋地的討論、媒體報道、宣傳活動、商品促銷下,你很難保持冷靜。會激起你的好奇心。慢慢的,你就會開始思考,看到它是什麼樣子,為什麼現在到處都是。

哪怕只是想加入熱門話題的討論,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落伍。這種文化影響就像是一種巨大的勢能,更像是無限手套的無名指,瞬間讓地球上一半的人倒下。馬丁·斯科塞斯的《禁閉島》

而傳統敘事電影卻沒有這樣的優勢,因為他們的理念和文化完全不同。傳統敘事電影通常測試導演和編劇如何以最有趣、最吸引人的方式講述一個有著原始核心的故事。

好的敘事方法一定要精彩、生動、有力,讓觀者對即將到來的故事充滿期待。這不僅取決於電影的敘事角度、敘述者是誰,還取決於電影敘事的結構模式、情節的推進和懸念的設定。

以漫威漫畫電影為代表的新生代電影完全不需要這樣。他們只需要用最先進的電影行業技術,打造出最酷的畫面,然後抓住整個新生代觀眾童年的經典回憶。他們不需要深挖敘事和情節,也不追求如何為觀眾著想。

這恰恰是以斯科塞斯為代表的老導演們的批判和不滿,更重要的是席捲了整個電影市場,使得傳統的敘事電影空間越來越小。

然而,正如凱文·史密斯所說:“對於那些電影,馬丁·斯科塞斯沒有我那樣的情感紐帶。對他來說,那些電影受不了,感覺像個主題公園。對我來說,看那些電影的時候,讓我想起了和我一起坐在電影院的已故父親。”

在當今快節奏的世界裡,即使是吃飯也要拍照,追求形式美和外觀美。人們很難靜下心來思考更深刻的問題。

漫威漫畫電影不僅僅是一個“主題公園”,它是一種文化和潮流,但它顯示了傳統敘事電影的珍貴,因為沒有人知道這種文化和潮流會把人帶到哪裡。

米基·洛克出生於哪裡

米基·洛克

米基·洛克(MickeyRourke),原名菲利普·洛克(PhillipRourke),1952年9月16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州斯克耐克塔迪,美國演員、編劇、拳擊手。

1979年,在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執導的戰爭喜劇片《一九四一》中飾演了一個小角色,從而正式進入好萊塢發展。1983年,出演劇情片《鬥魚》。1986年,出演片《愛你九周半》。1988年,擔任動作片《鐵拳浪子》的編劇。1991年,米基·洛克轉行做起了拳擊手。1995年,遭受了嚴重的腦損傷,宣佈徹底退出拳壇。1997年,米基·洛克重返好萊塢,參演劇情片《造雨人》。

2003年,出演犯罪動作片《墨西哥往事》。2005年,憑藉動作驚悚片《罪惡之城》獲得第32屆土星獎最佳男配角獎。2008年,憑藉動作片《摔角手》入圍第81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2010年,憑藉動作科幻片《鋼鐵俠2》入圍第20屆MTV電影獎最佳反派獎。

中文名:米基·洛克

外文名:MickeyRourke、PhillipRourke

別名:菲利普·洛克

國籍:美國

星座:座

身高:180cm

出生地:美國紐約州斯克耐克塔迪

出生日期:1952年9月16日

職業:演員、編劇、拳擊手

代表作品:摔角手、鬥魚、龍年、罪惡之城、鋼鐵俠2

主要成就:第66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

第62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男主角獎

第81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提名

第32屆土星獎最佳男配角獎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952年9月,米基·洛克出生於紐約北部的一個愛爾蘭和法國後裔家庭。國小時代的米基·洛克對拳擊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長大後更是視默罕默德·阿里為偶像,以阿里為目標開始向著拳王的夢想衝擊;於是,他在邁阿密第五街體育館裡訓練。高中畢業以後,米基·洛克開始了職業拳擊手生涯,他的級別是中量級。1971年,在一場拳擊比賽中,米基·洛克的腦部受到了重創。

隨後,一位邁阿密大學的朋友在執導戲劇《死亡實驗室》時,一個演員剛好退出。米基·洛克答應出演這個角色,這次演出很快讓他對錶演上癮。於是他放棄了拳擊,找姐姐借了400美元,一個人去了紐約。他一邊打工,一邊在私人演出學校就讀。

演藝經歷

1979年,在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執導的戰爭喜劇片《一九四一》中飾演了一個小角色,從而正式進入好萊塢發展。

1980年,米基·洛克參演由邁克爾·西米諾執導的西部片《天堂之門》。1981年,與威廉·赫特、凱瑟琳·特納聯袂出演由勞倫斯·卡司丹執導的愛情片《體熱》。1982年,米基·洛克出演由巴里·萊文森執導的青春喜劇片《小餐館》。

1983年,與馬特·狄龍、湯姆·克魯斯聯合出演由弗朗西斯·科波拉執導的青春片《局外人》;同年,與尼古拉斯·凱奇、索菲亞·科波拉聯袂出演由黑白膠片攝製的劇情片《鬥魚》。

1985年,與尊龍合作出演由邁克爾·西米諾執導的黑幫片《龍年》。1986年,與金·貝辛格合作出演由阿德里安·萊恩執導的片《愛你九周半》,在片中飾演追求女子伎倆高超嫻熟的華爾街經紀人約翰。

1987年,與鮑勃·霍斯金斯共同出演動作片《為垂死者祈禱》;同年,與羅伯特·德尼羅、莉莎·博內特聯合主演驚悚懸疑片《天使心》。1988年,擔任動作片《鐵拳浪子》的編劇。

1989年,與艾倫·巴金、伊麗莎白·麥戈文聯合出演由沃爾特·希爾執導的犯罪片《黎明前惡煞橫行》。1990年,與咪咪·羅傑斯合作主演動作電影《致命時刻》,飾演高達一百八智商的重刑犯麥可。

1990年,與布魯斯.格林伍德合作主演愛情片《野蘭花》。1992年,與弗雷德·多爾頓·托馬斯合作出演犯罪驚悚電影《血濺黃沙》。1994年,出演由傑夫·墨菲執導的劇情電影《異域奇兵》。

1997年,參演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的劇情片《造雨人》;同年,與尚格·雲頓、丹尼斯·羅德曼領銜主演動作電影《反擊王》。1998年,與文森特·加洛、克里斯蒂娜·裡奇聯合出演愛情喜劇片《水牛城66》;同年,主演驚悚犯罪電影《驚爆星期四》。

2000年,出演由斯蒂芬·T·凱執導的動作犯罪電影《大開殺戒》;同年,與威廉·達福、愛德華·福隆聯合出演劇情電影《動物工廠》。

2001年,與本尼西奧·德爾·託羅、傑克·尼科爾森聯合參演劇情電影《誓不罷休》;同年,出演科幻恐怖電影《鬼蟑螂》。2002年,出演由喬納斯·阿克朗德執導的犯罪電影《天旋地幻》。2003年,與安東尼奧·班德拉斯、薩爾瑪·海耶克聯袂出演犯罪動作片《墨西哥往事》;同年,與鮑勃·迪倫合作出演喜劇電影《蒙面與匿名》。

2004年,參演由託尼·斯科特執導的動作片《怒火救援》。2005年,與傑西卡·阿爾芭、布魯斯·威利斯聯合主演動作驚悚片《罪惡之城》,飾演面目猙獰、心地善良的壯漢馬弗,他憑藉該片獲得第32屆土星獎最佳男配角獎;同年,與凱拉·奈特莉合作主演動作驚悚電影《多米諾》,在片中飾演在拳擊臺和摩托車上摸爬滾打著長大的賞金獵手艾德。

2006年,與亞歷克斯·帕蒂弗、伊萬·麥格雷戈聯袂主演動作電影《風暴突擊者》,飾演超級計算機“風暴之星”的發明者——億萬富翁達瑞斯·塞伊爾。

2008年,與埃文·蕾切爾·伍德共同主演由達倫·阿羅諾夫斯基的動作片《摔角王》,在片中飾演曾經在麥迪遜花園廣場風光無限的職業摔跤手蘭迪·大錘·羅賓,他憑藉該片入圍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獲得第66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同年,主演改編自埃爾莫·倫納德犯罪小說的動作電影《射殺》,飾演手藝精巧的鐵匠韋特。

2009年4月,與布蘭登·羅斯、艾梅柏·希爾德聯合出演的犯罪驚悚電影《線人》上映。2010年5月,與小羅伯特·唐尼合作出演改編自漫威漫畫的動作科幻片《鋼鐵俠2》上映,飾演反派人物,武器設計師“鞭索”,他憑藉該片入圍第20屆MTV電影獎最佳反派、第12屆青少年選擇獎最佳電影反派;8月,與西爾維斯特·史泰龍、傑森·斯坦森聯袂出演的動作電影《敢死隊》在美國上映,在片中飾演非常敏感而獨特的前敢死隊成員托爾;同年,與傑森·斯坦森合作出演驚悚電影《十三》,該片翻拍自2005年法國犯罪驚悚影片《百萬殺人遊戲》;此外,還與梅根·福克斯、比爾·默瑞聯合主演了動作電影《受難記》。

2011年,與亨利·卡維爾合作主演奇幻動作電影《驚天戰神》,飾演殘暴無比的克里特國王許珀裡翁;同年,出演由漢尼·阿布-阿薩德執導的動作犯罪電影《送信者》。

2012年,與達科塔·範寧共同出演驚悚片《狂野密西西比》;同年,與安·海切合作主演動作犯罪電影《黑色十一月》。2013年,與丹尼·特喬合作主演動作恐怖片《血戰墓碑鎮》,在片中飾演經常在夢中困擾葛雷洛的魔鬼路西法;同年,與凱南·魯茲共同主演動作驚悚電影《爪哇火線》。

2014年,與喬什·布洛林、伊娃·格林聯合出演根據弗蘭克·米勒同名漫畫改編的犯罪驚悚片《罪惡之城2》,在片中飾演幫助德懷特拯救前情人的孤獨硬漢馬維;同年,與蓋瑞·丹尼爾斯合作主演動作電影《人皮交易》。

2015年7月,與杜夫·龍格爾合作主演的戰爭電影《戰豬》上映,9月,與奈特·沃爾夫、艾瑪·羅伯茨聯袂主演的愛情喜劇片《大叔阿什比》在美國上映,飾演退休的中情局特工艾什比;同年,與芙蕾達·平託共同主演動作電影《火遊戲》。

2016年3月,與湯姆·塞茲摩爾、約翰尼·梅辛納聯合出演的動作科幻電影《機器人病毒危機》在美國上映。

運動經歷

1973年,米基·洛克以5年內17次擊倒對手的戰績,告別了拳壇。1991年,在時隔多年之後再次做起了拳擊手,連贏了八場,一年賺了100萬美元,只差三場便能拿下輕量級冠軍,直到他因為神經問題而退出比賽。

1995年,米基·洛克遭受了嚴重的腦損傷,宣佈徹底退出拳壇。那時,他的臉部已經做了四次整容手術,重塑了被打爛的鼻子和顴骨,連他的耳朵都被醫生割掉了一些,以用來修復他的面容。

個人生活

米基·洛克的父親是愛爾蘭後裔,母親是法國後裔。1957年,米基·洛克的父母離異,母親嫁給了一名警官,帶著他到了邁阿密,繼父常常對他拳腳相加。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None-2018,飾演TheProjectionist

柏林,我愛你-2018

Tiger-2018

機器人病毒危機-2016,飾演ProfessorClarencePeterson

大叔阿什比-2015,飾演AshbyHolt

火遊戲-2015,飾演Zorringer

戰豬-2015,飾演MajorA.J.Redding

None-2014,飾演Marv

None-2014,飾演Vogel

血戰墓碑鎮-2013,飾演Satan

爪哇火線-2013,飾演Malik

None-2013,飾演DonViktorHoza(rumored)

None-2012,導演傑西·巴基特

驚天戰神-2011,飾演KingHyperion

受難記-2010,飾演Nate

敢死隊-2010,飾演Tool

鋼鐵俠2-2010,飾演IvanVanko

摔角王-2008,飾演Randy'TheRam'Robinson

射殺-2007,飾演Armand"TheBlackbird"Degas

風暴突擊者-2006,飾演DarriusSayle

紅粉保鏢-2005

罪惡之城-2005,飾演Marv

怒火救援-2004,飾演Jordan

None-2003

墨西哥往事-2003

蒙面與匿名-2003

天旋地幻-2002

鬼蟑螂-2001,飾演TinyFrakes

None-2001

None-2001,飾演Eddie

大開殺戒-2000,飾演CyrusPaice

動物工廠-2000,飾演JantheActress

緊迫盯人-1999

紅色警戒-1998

喋血校園-1998

流氓本色-1998

驚爆星期四-1998,飾演Kasarov

毀滅戰士-1997,飾演RudyRay

雙重火力-1997

造雨人-1997,飾演BruiserStone

另一部:九個半星期-1997

黑街殺手-1996,導演朱利安·鄧波

烈火狂情-1996

致命假期-1995,飾演Florence

鑣悍飛龍-1994,導演MichaelKarbelnikoff

異域奇兵-1994,飾演ColonelGraff

None-1992,飾演GormanLennox

None-1991,飾演HarleyDavidson

None-1990

None-1990,飾演MichaelBosworth

None-1989

黎明前惡煞橫行-1989,飾演JohnSedleya.ka.JohnnyHandsome/JohnnyMitchell

None-1988,導演邁克爾·塞萊辛

為垂死者祈禱-1987,飾演MartinFallon

天使心-1987,飾演HarryAngel

酒心情緣-1987,飾演Henry

愛你九周半-1986,主演金·貝辛格

龍年-1985,飾演StanleyWhite

None-1984,導演斯圖亞特·羅森博格

None-1984,飾演AurelioD'Amato

鬥魚-1983,飾演TheMotorcycleBoy

餐館-1982,飾演Robert'Boogie'Sheftell

體熱-1981,飾演TeddyLewis

天國之門-1980,飾演NickRay

褪到黑-1980,飾演Richie

一九四一-1979,飾演Reese

編劇作品

(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人物評價

出道時的米基·洛克有著出眾的外表、精彩的演技,被視作詹姆斯·迪恩的化身(騰訊娛樂評)。在《敢死隊》中,他演繹了一個與敢死隊建立深厚友誼的紋身師,頭戴西部牛仔帽的米基·洛克,一身嬉皮風格的裝束掩飾不住他內心的多情(《揚州晚報》評)。他的表演一直都是夾縫中的人物卻並非沉重(Mtime時光網評)。在《局外人》、《鬥魚》這兩部電影中的米基·洛克光彩照人,不僅因為其精湛的演技,更因為年少輕狂、放蕩不羈的性格(網易娛樂評)。

一夜之間,怎麼全世界的名導都在罵漫威?

既大導演 馬丁·斯科塞斯 發表了 “漫威不是電影” 的“鄙視”言論之後,一語激起千層浪。好萊塢場紛紛變成了漫威戰隊營。

而另一位世界電影殿堂級大師《教父》系列的導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在法國領盧米埃終身成就獎時又說: “馬丁說它不是電影的時候簡直太客氣了! 他還沒說 漫威電影令人討厭。 ”

《十二猴子》導演 特瑞·吉列姆 就更不客氣了,直言道: “ 我恨超級英雄電影,那就是一坨屎! 長大點好嘛!我們不可能一輩子都做青少年。”

但是“油腔滑調”的託尼斯塔克, 小羅伯特·唐尼 前兩天在節目上也被問及對漫威的看法,他卻說道: “漫威電影一直存在質疑,但如果認為這是對電影藝術的衝擊,是‘麻煩問題’的所在,我很願意成為‘問題’之一。 當你像頭野獸一樣橫衝直撞闖進來,並且改寫行業競爭模式時,這就很厲害了 。”

唐尼說的那頭 野獸 ,指的正是 漫威 。

然而,漫威所代表的一系列好萊塢超英大片真的有如此令人不屑嗎?

其實這樣的電影發展模式,也是由另一位殿堂級大師掀起來的風潮。

對,就是 斯皮爾伯格 。

1975年,他用 700萬美元 製作費拍出的驚悚片 《大白鯊》 ,在全球收回 4.7億美元 票房,從此開啟了 好萊塢“大製作” (Blockbuster) 的黃金時代 。

自此, “大製作+全球發行” 成了美國電影產業的靈藥,一直延續至今。

只是今天,藥方變 成了“超級英雄”。

不知不覺的,百年好萊塢變了,像唐尼所說, 美國電影行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美國電影業的商業模式 大戰

現在美國電影業格局,已經分化成涇渭分明的 “兩大陣營” ——以“五大”(過去是“六大”,迪士尼今年3月正式收購福斯,變成“五大”)為首的 傳統好萊塢製片公司 ,對峙以Netflix和亞馬遜為首的 科技 網際網路公司 。

“五大”分別是: 迪士尼(福斯) 、 環球 、 華納兄弟 、 派拉蒙 和 索尼 。

對“五大”而言, 每部電影都是的產品——每個產品都必須能 賺錢 。

好萊塢走的是“全球發行”路線,所以每部電影都要同時在北美賣、在南美賣、在亞洲賣……所以唯 有“普世價值+視覺奇觀+強品牌號召力” ,才能讓世界各地的影迷掏錢買單。

“鋼鐵俠能拯救世界,我喜歡鋼鐵俠,所以我要去看鋼鐵俠和漫威電影! ”

Netflix、亞馬遜、甚至是新入局的蘋果…… 他們製作電影的目的和“五大”完全不一樣。

亞馬遜是電商巨頭,它做電影可不是為了靠電影本身 賺錢 —— 亞馬遜意在讓你成為它的 Prime使用者 。

每月花12.99美元升級成Prime使用者後,除了可以免費看亞馬遜的視訊內容,還能享受到很多購物優惠和電商增值服務。

亞馬遜想要的是100萬個喜歡看電影的使用者,而不是1000萬個買張票看場電影的消費者。

其他網際網路公司思路大同小異。

華爾街允許 科技 網際網路公司低利潤執行,因為他們最看重的是“成長性”和“盈利預期”,而不是現在就賺大錢。

但是,“五大”的股東們可絕對不會允許你的電影產品盈利只有1%。

在好萊塢,星星點點夾在兩大陣營中間的,還有一些 小的製片公司 。

它們是 迷你版“五大” ,在如今極端有限的空間裡,掙扎著尋找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

最近有點火的 新銳製片公司A24 ,曾出品過“以小博大”的佳作《月光男孩》、《伯德小姐》,並在奧斯卡頒獎禮上大放異彩。

A24的資金來自私募,它們主要依靠 作品口碑 和 社交網路 免費營銷,節省下大筆推廣費。

同樣在奧斯卡上異軍突起的《逃出絕命鎮》出品方 Blumhouse ,是“五大”之一環球影業“豢養”的小製片公司。

它們只做 “迷你成本”的恐怖片 ,預算普遍在 500萬美金以內 。

如果成片讓環球看著順眼,就會幫Blumhouse做影院發行;如果沒看上,環球就會在其他小渠道發行影片,至少收回成本,不至於賠錢。

運氣好的話,Blumhouse還能幫環球賺大錢。比如“意外”叫好又叫座的《逃出絕命鎮》、之前的《人類清洗計劃》系列,還有引進到國內的《忌日快樂》。

在“五大”眼中,只要不是“超級英雄”或者“成功品牌的續集”,製作預算就必須非常低。

所以,你只會看到500萬美元成本的電影,但很少能看到 30 00-5000萬美元成本的電影。

很多預算夾在中間的 “劇情片”快被擠壓沒了 。

品牌化運營——好萊塢的救命稻草

客廳數字電視、電腦、ipad、 手機 ……網際網路把全世界的內容都送到了你家裡。

光Netflix一家流媒體公司今年就會製作 超過700種內容 。

在美國,這個趨勢日益顯著:如果沒有足夠強的理由,人們就不想離開家。

現在還能讓美國人花十幾塊美元、穿戴整齊抬起走進電影院去的,大概只有現象級影片了:比如《逃出絕命鎮》、或是《黑豹》——因為如果不第一時間去影院看,你會跟自己的社交圈脫節。

“一部電影出來時,你能在任何地方的廣告位看見它、和你周圍的朋友們同時看到它、不停討論它、為之興奮……這可不僅僅是‘我ipad播放器列表上的任務‘,”

《大銀幕》作者Ben Fritz說:

“Nerflix們唯一的問題就在於,該怎樣建立自己影片的 ‘特別感’ ,讓觀看自己影片成為 ‘文化儀式’ ,使用者渴望 第一時間成群結伴 的享受這個作品。

這是傳統電影公司僅剩的幾個競爭優勢了——他們懂得如何 把電影變成 社會 現象 ;而網際網路公司還不知道該怎麼做。”

的確,對於《星球大戰》和《復聯》系列電影,沒有比去電影院觀看它們更過癮的了。

“品牌(IP)儀式感” 成了傳統電影公司的救命稻草,與對抗網際網路最強大的武器 。

在這種環境下,“五大”變了——變成了 “品牌經理” ,電影公司核心業務也變成 “如何更好的管理這些品牌IP” 。

帶有IP屬性的電影,如今已經學起了電視劇的操作模式。 比如漫威影業就引入了 “漫威宇宙 階段 ” (Phase),模仿美劇中 “季” (Season)的概念。

“你買蘋果產品是因為你愛蘋果,”Fritz說, “你去看漫威電影,因為你忠於漫威,這已經改變了電影公司的經營策略。”

“當 羅伯特·艾格 2005年統領迪斯尼 時,他把公司電影部門的運營核心轉向IP,他對 盧卡斯影業 、 皮克斯 和 漫威 的併購,讓迪士尼一躍成為好萊塢霸主,得以續寫自己的輝煌。”

這時,一個有趣的現象出現了:《星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票房表現不如《星戰7:原力覺醒》, 這些“續集”多半在首周票房爆炸後,勢頭迅速衰減。

“星戰”外傳《漢·索羅》至今負面不斷,是否預示著“星戰”品牌力已被過度開採而透支?

影迷們也會審美疲勞。即便是續集,大家也在期待不一樣的元素。

對於漫威超英電影來說,最成功的例子莫過於《黑豹》。

「電影」的定義被挑戰

近幾年,美國電影的最高榮譽——奧斯卡也在悄悄發生變化:

過去奧斯卡重量級獎項往往會頒給當年的票房最佳,比如《雨人》或是《阿甘正傳》。

但現在的票房冠軍《復聯4》,絕不可能入奧斯卡的法眼。這也是因為商業模式變了。

其實好萊塢也意識到,最 賺錢 的電影,並不能讓他們引以為傲。

行業對電影的理解,從根本上出現了分化。

如果說電影應該具有基本的藝術價值,而不是純粹的商品,那麼好萊塢已經很少製作這類影片了!反而是網際網路公司接過了這項工作。

如果用“是否在影院觀賞”來界定電影,那麼你在 手機 上看的電影難道不是電影?

科技 網際網路公司在 花大價錢製片、採購好內容 。

亞馬遜已經在電影圈裡遊走3-4年了,它取代了過去 探照燈影業 (Searchlight Pictures)和 米拉麥克斯影業 (Miramax)的位置,成了電影市場的大買家。

歷史 上第一次,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獲得了奧斯卡獎。

網際網路公司越來越放膽把重金砸向內容製作,2017年Netflix在內容製作上花費了60億美元,今年計劃砸80億美元;亞馬遜2017年的內容預算是45億美元。

Ben Fritz說:“我聽到的版本是,網際網路公司拿著支票簿四處遊說, 經常開出兩倍於環球和華納的價格,而且立刻打預付款……拒絕Netflix簡直太難了! ”

重金之下,網際網路公司聚攏了一大批好故事、和有才華的電影人。

當然,對電影人而言,電影的定義也有了分歧。

一類觀點以大導演 克里斯托弗·諾蘭 為代表, 他認為電影就是為影院而生的,應該眾人一起在最好的影院環境裡欣賞。

在他觀念裡,你寧可別看《敦刻爾克》,也不該在DVD或者是 手機 上看這部作品。

Netflix一位負責內容的高管說, 你能在一夜間看完的,就是電影; 得花上好幾夜、或是好幾周時間才能看完的,就是電視劇; 能否稱得上是”電影”,完全取決於內容時長。

現在市面上的“電影”,有些遵循的是諾蘭的定義、有些則符合Netflix高管的定義。

什麼是電影? 什麼是電視 娛樂 ?

哪些片子應該在電影院放映?哪些只適合流媒體觀看?

哪些片子可以參評奧斯卡?

它們之間的界線也越來越模糊了。

但現實是,像諾蘭、斯科塞斯、科波拉那樣有話語權的大導演不多,畢竟他們是被人請著去拍片,自己想拍的電影分分鐘就有人搶著來投資。

可其他導演如果想掙錢的話,他只能選擇去拍超英電影和商業大片,要是想拍自己想拍的作品,恐怕就要去找Netflix和亞馬遜拿錢了……

標籤: 科波 拉漫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4lrp9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