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篆字書怎麼寫

篆字書怎麼寫

1. 篆書的書字怎麼寫

如下圖: 篆書,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

篆字書怎麼寫

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儲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

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型,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型較籀文容易書寫。 臨摹是學習書法藝術的必經階段和入門途徑,同時,更是書法家終生學習和掌握書法技法的唯一手段。

同時,臨摹也是書法創作的必由之路。因為臨摹的過程是對經典法帖審美價值的積累和修正原有書寫習慣並使之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過程。

擴充套件資料篆書的演變 大篆,從漢代以來,一般人都認為是周宣王(公元前827年)時太史籀所造。如漢書藝文志載史籀十五篇,班固注:“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

許慎也說:“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 古文或異者,也就是太史籀就古文加以增損而成,故大篆又稱為“籀文”。

因此後人都認為大篆是古文之後的一種形體了。 大篆字型,在傳世的石刻文字,當以石鼓文最具代表性。

此種石器,無疑是中國最古而又最可信的石刻遺物。今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

《石鼓文》在書法史上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石鼓文最古的拓本為世所知者,是浙江省寧波的範氏天一閣藏宋拓本。

石鼓文的字型,大致介於周金文與秦小篆之間。可知確是秦始皇以前之物,應當是屬於籀書的系統。

相對小篆而言,可稱為大篆,是大篆文字的代表作。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篆書。

2. 篆書的書字怎麼寫

如下圖:

篆書,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儲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

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型,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型較籀文容易書寫。

臨摹是學習書法藝術的必經階段和入門途徑,同時,更是書法家終生學習和掌握書法技法的唯一手段。

同時,臨摹也是書法創作的必由之路。因為臨摹的過程是對經典法帖審美價值的積累和修正原有書寫習慣並使之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過程。

擴充套件資料

篆書的演變

大篆,從漢代以來,一般人都認為是周宣王(公元前827年)時太史籀所造。如漢書藝文志載史籀十五篇,班固注:“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許慎也說:“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

古文或異者,也就是太史籀就古文加以增損而成,故大篆又稱為“籀文”。因此後人都認為大篆是古文之後的一種形體了。

大篆字型,在傳世的石刻文字,當以石鼓文最具代表性。此種石器,無疑是中國最古而又最可信的石刻遺物。今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

《石鼓文》在書法史上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石鼓文最古的拓本為世所知者,是浙江省寧波的範氏天一閣藏宋拓本。石鼓文的字型,大致介於周金文與秦小篆之間。可知確是秦始皇以前之物,應當是屬於籀書的系統。相對小篆而言,可稱為大篆,是大篆文字的代表作。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篆書

3. 小篆的書字怎麼寫

小篆“書”的寫法是

小篆簡介

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的六國文字,創制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 各國的漢字出現了簡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況。秦始皇滅六國後,下令以秦國的“小篆”作標準,統一全國文字。篆體,又稱為“篆書”,是小篆、大篆的合稱,因為習慣上把籀文稱為大篆,故後人常把“篆文”專指小篆。

代表書家

秦代:李斯;唐代:李陽冰;宋代:徐鉉、釋夢英;元代:趙孟頫、吾丘衍;明代:吳叡、李東陽、趙宧光;清代:王澍、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徐三庚、楊沂孫、吳大澄、吳昌碩。

代表作品

《嶧山刻石》,是秦始皇二十八年東巡峰山時刻立的第一塊石刻。《泰山刻石》,是在此年秦始皇東巡泰山時刻立。

《琅琊刻石》(山東膠南)、《芝罘刻石》,是秦始皇二十九年於芝罘山(山東煙臺市西北)刻立。

《碣石頌》,是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東巡至碣石(今河北昌黎縣西北)所立。

《會稽刻石》,是始皇三十六年(前210年)第五次巡行登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東南)所刻。這些刻石都是標準的小篆書體,相傳為丞相李斯所寫。

4. “文”用篆體字怎麼寫

小篆金文大篆篆書有大篆小篆之分。

大篆也叫籀書,從大的範圍來說,鐘鼎文,即金文或古文也屬大篆範疇。《石鼓文》為代表書體。

另如《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盤》等,都具有較佳的意趣。其書瑰異奇古,凝鍊厚重,久久玩索,必能探得古意盎然的氣象,對研習書法藝術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領域。

《石鼓文》石鼓,即刻有籀文之鼓形石。石鼓文為四言詩,記述秦國君遊獵之事。

鼓有十,大小不一,高度與直徑約二尺,文字刻於中間部分,為我國最古之石刻文字,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現陳列展出於該院繪畫館。石鼓所刻文字,書體在古文與秦篆之間,其字結體繁複,類似西周銘文,或稱“大篆”,亦稱“籀文”。

小篆亦稱秦篆,以《泰山刻石》和《琅琊臺刻石》為最佳,世傳為秦丞相李斯所書。用筆勁秀圓健,結構謹嚴,為秦代小篆之代表作。

又有《繹山刻石》、《會稽刻石》,早毀,現存為宋人復刻本。此二種已無秦篆風貌,神味俱失,實不可學,但其字形結構尚可借鑑參考。

篆書,不論大篆、小篆,其筆法特點均是筆筆中鋒,筆筆藏鋒,純系圓筆。運筆貴圓勁流暢,渾厚挺拔,具體運筆方法請參見“中鋒”、“圓筆”、“提按”、“轉折”、“疾澀”、“擒縱”等條。

值得注意的是,除起筆、收筆處外,幾乎全是提筆執行。臨寫篆朽,也同樣需要參照墨跡,如唐代李陽冰、清代鄧石如、趙之謙、楊沂孫、吳大瀓、吳昌碩、何紹基等的篆書作品均可借鑑。

學習篆書,必須先識篆字,然後再寫。為此,就需要了解《說文解字》以及金文、甲骨文等方面的知識。

具體學習過程,可先從小篆入手,小篆寫好了,再進一步學習大篆。同樣,識篆字,也應先識小篆,最好先把《說文解字》中的五百四十個部首記熟,然後再逐漸擴充套件,就較容易了。

小篆的點畫形態比起楷書和隸書來都較為簡單,只有直、曲之分。線條粗細也比較均勻,沒有更多的起伏、頓挫等變化(此是指秦代的小篆,後世書家如何紹基、日本今井凌雪等人所書小篆並非如此),因此有的人認為篆書用筆簡單,只有一筆,容易寫。

這是一種誤解。因為越是單純,越難於表現。

小篆的點畫要求柔中帶剛,圓勁挺拔,凝鍊厚重,富有立體感,必須提筆執行,集疾澀、淹留於一畫之中,轉折處“如折釵股”,是十分難的。劉熙載說:“篆之所尚,莫過於筋,然筋患其馳,亦患其急。

欲去兩病,筆自有訣也。”(《書概》)所以,開始習寫,運筆不妨慢些,漸熟則須逐步加快運筆。

運筆太慢則成墨豬,不可能達到圓勁、挺拔、渾厚而又流暢的效果。運筆太急,則枯而不潤,或拋筋露骨、直率而無韻致。

即在行筆過程中提按結合、剛柔結合、老成提緊、疾勢戰行,如此則點畫皆有筋骨,雄媚有力,若萬歲枯藤狀。孫過庭《書譜》所說:“篆尚婉而通”,劉熙載則認為是,“此須婉而愈勁,通而愈節,乃可。

不然,恐涉於描字也。”實際上都是說的行筆過程中的疾澀和遒婉。

下面舉例說明小篆的點畫寫法;小篆的結體特點,是整體方正略呈長形,以縱向取勢,內部結構講究對稱、均勻、平穩。章法也比較規矩、整齊。

學習大篆,可先臨寫《石鼓文》。石鼓文筆畫粗細均勻似小篆,有了小篆基礎,寫起來不太難,筆法與小篆基本相同。

石鼓文最好的拓本是明安國舊藏的“先鋒”、“中權”、“後勁”三種。金文,即西周青銅器銘文。

古代稱“青銅”為“吉金”,所以青銅器銘文又常稱金文,如《盂鼎》、《大克鼎》、《牆盤》、《散氏盤》、《毛公鼎》、《虢季子白盤》等,都是優秀的範本。學寫金文的基本原則同小篆也是一樣的。

但有幾點須注意:西周金文雖然與小篆同樣是圓筆、中鋒,但小篆的筆畫基本粗細一致,而金文卻間有肥筆。此外,金文的結體不像小篆那樣規整勻稱,而多是錯落參差,富有意趣。

其章法也較小篆複雜,其中不乏大小、長短、疏密、促展、聚散等變化。此外,必須注意的是,因金文歷時長,風格各異,每一個時期,甚至每一件作品都有自己的書法特點,因此,臨寫拓本是可以的,如果從集字的帖入手學寫金文,割斷了單字同整幅作品的聯絡,不僅難以把握其風格特點,而且可能發生甲字用西周早期器銘文,乙字用西周中期器銘文,丙字用西周晚期器銘文,使寫出的金文不倫不類。

也可能把相距數百年,不應該在同時出現的幾個字形湊在一起,鬧出文字學上的笑話來。

5. 如何才能寫好篆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書法,極講究用筆。因此,筆鋒的長短,直接影響書法效果。

長鋒的好含墨多,線質佳。寫出的字立體感強,起落中易出現意外效果,在執行之中書者手部穩,腕下無“意”時,亦可藉此掩其功力,隨筆而成彩,線條有力度,有變化。

中國書畫部落格網9`1S#?UIA5CC長鋒的缺點:由於含墨多,墨氣長,易導致憋悶感,枯溼之變不易自然。無明顯粗細變化,故手上的提按不能當下作用到筆尖上,難以利索的觸紙、離紙,迅速的完成紙上的提按轉換,因此,會導致點線的鬆軟、浮、破、腫。

短鋒的優缺點與長鋒相反,短鋒易於控制節點,長鋒易拖沓。長鋒宜用中鋒,因此適合寫篆書、草書。

短鋒利於側鋒的發揮,因而更適合楷書、行書的創作宋元之前,並無長鋒,字也相對較小,明清以來,中堂懸掛興起,用筆亦需大、長,長鋒筆應運而生,因此,臨摹宋元以前的字多以短鋒為之,臨摹明清以後的多用長鋒。中國書畫部落格網Fk'sf/h長鋒、短鋒各有千秋,就如兵器一樣:一分長一分強,一分短一分險。

書家理應全面掌握各種用筆的效能。不可走極端,長、短並非對立的兩種筆,相反二者倒是可以互補彼此的不足。

只會用長鋒筆或者短鋒筆,都不利於書藝的提高和發展,只會用其中的一種猶如習武者只會使用十八般兵器中的一種一樣,若以其他兵器操練,定會力不從心。所以,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創作需要選用不同的筆。

用長鋒寫楷書是勉為其難,用短鋒寫狂草也實屬不易。記得林散之先生說過一句話:上海某書家說其不喜用長鋒、羊毫,實在是外行,不懂長鋒、羊毫的好處。

當下,不少人都對外宣稱不擅用長鋒毛筆,好像這是很光榮的事,我倒認為是其控制筆的能力不夠。連基本功都不過關,還談什麼書法?。

6. 篆字怎麼讀

篆 拼音: zhuàn

篆 拼音: zhuàn, 筆劃: 15 部首: 竹

zhuàn

【名】

(形聲。從竹,彖(tuàn)聲。從竹,與簡冊有關。本義:即篆書。漢字的一種書體,通常包括大篆、小篆,一般指小篆)

同本義

篆,引書也。謂引筆而箸之於竹帛。——《說文》。故史籀所作為大篆,李斯所作為小篆,又有以摹印者為繆篆。其實許君所云八體,唐元度所云十體,下至韋績所云五十六種雲,夢英所云十八種書,皆得之篆也。

鳥書篆素。——左思《吳都賦》。注:“篆書於素也。”

用篆章一。——明·魏學洢《核舟記》

又如:篆爐(有篆字形圖案的香爐);篆體(篆字的書體。漢字書體的一種);篆蟲(篆書);篆題(用篆書所寫的字);篆隸(篆書和隸書);篆記(篆體印章)

官印的代稱

妻孥從餓死,敢愛黃金篆。——唐·劉叉《餓詠》

輕騎而先,二十六日入泰州,未視篆,借郡中敢死士及部押使臣效用。——嶽琦《金蛇粹編》

又如:篆文(篆體字);篆注(對篆字的註解);篆籀(篆文和籀文)

官職

明官多缺,以經歷署篆。——《徐霞客遊記》

zhuàn

【動】

特指用篆體字書寫

太一裝以寶,列仙篆其文。——唐·韓愈·孟郊《贈劍客李園聯句》

又如:篆素(寫篆書於素帛);篆額(用篆字書寫碑額);篆書(寫篆字)

雕刻

愛美人之容貌兮,香培玉篆。——《紅樓夢》

引申為銘刻

深情已篆中心,今已人禽異類,姻好何可復圓?——《聊齋志異》

才微往彥,遇倍昔時,仰戴恩榮,已增銘篆。——唐·顧雲《謝徐學士啟》

又如:篆銘(銘刻,比喻牢記在心)

篆工

zhuàngōng

刻字工匠。刻字多用篆體字

又謀諸篆工。——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篆刻

zhuànkè

刻印章(因印章多用篆文)。比喻精心書寫或作文

篆書

zhuànshū

漢語字型之一。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大篆即金文,又稱鎦書;小篆為秦統一後規定的書體寫法

篆文

zhuànwén

漢字字型

飾以篆文。——《後漢書·張衡傳》

題名並篆文。——明·魏學洢《核舟記》

篆章

zhuànzhāng

篆字圖章

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明·魏學洢《核舟記》

標籤: 篆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808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