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武夷茶經

武夷茶經

武夷茶經

武夷茶經,又稱《茶經》、《武夷山茶經》等,是一部關於武夷山茶的經典著作。該書最早出現在宋代,現存有元代《武夷茶經》、明代《武夷山茶經》和清代《武夷茶譜》等不同版本。

武夷茶經主要介紹了武夷山茶的品種、採摘製作、烹飪泡製、飲用方法及茶具等方面的知識。其中最著名的是介紹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包括茶葉採摘、晾晒、殺青、揉捻、烘乾等工序。此外,該書還介紹了茶葉的品質分類,如上品、中品、下品等,以及飲茶的注意事項和禁忌等。

武夷茶經不僅是一部茶學專著,也是一部有關武夷山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的珍貴資料,對於研究中國茶文化和傳統制茶技藝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武夷茶經也成為了中國茶文化中的代表之一,被譽為“茶經之源”、“禪茶經典”。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豬仔洞肉桂的特點

豬仔洞肉桂的特點:香氣濃郁,桂皮香明顯肉桂的香氣有濃郁的桂皮味。肉桂的香味在肉桂的表現中是十分突出的,而桂皮香在肉桂中是十分明顯的,在香氣上是十分明顯的。

入口時,能感受到肉桂明顯的辛銳感和桂皮香,這種有力度的衝擊,不僅僅在口腔舌面,更延伸到了全身,能感受到身體在微微發汗。喝一口茶,刺激感瞬間漫入喉嚨,片刻後就是悠長的餘韻。

介紹

《武夷茶經》裡表述:“肉桂,原產馬枕峰……已有100多年曆史,1985年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省級品種”;《武夷巖茶名叢錄》裡也有表述:“肉桂,原產馬枕峰,慧苑坑等處也有此相同之樹。”該茶是以肉桂良種茶樹鮮葉,用武夷巖茶的製作方法而製成的烏龍茶,為武夷巖茶中的高香品種。

本世紀四十年代初已是武夷山茶園栽種的十個品種之一,到六十年代以來,由於其品質特殊,逐漸為人們認可,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現已發展到武夷山的水簾洞、牛欄坑、馬頭巖、天心岩、慧苑坑、鷹嘴巖、流香澗、竹窠、悟源澗、九龍窠等地,並且正在大力繁育推廣,現已成為武夷巖茶中的主要品種。

肉桂是什麼茶,肉桂是什麼茶呢

高階農藝師

肉桂是烏龍茶的一種,是以肉桂良種茶樹鮮葉,用武夷巖茶的製作方法而製成的烏龍茶,為武夷巖茶中的高香品種,並被大力繁育推廣。

有人評價肉桂茶聞起來甜香,沖泡後肉桂茶獨特的具有奶油、花果、桂皮般的香氣。

肉桂茶喝法:取兩勺肉桂茶放入杯中加入蜂蜜,熱水沖泡十分鐘左右即可飲用。

肉桂茶的介紹

《武夷茶經》裡表述:“肉桂,原產馬枕峰已有100多年曆史,1985年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省級品種”;《武夷巖茶名叢錄》裡也有表述:“肉桂,原產馬枕峰,慧苑坑等處也有此相同之樹。

肉桂茶的儲存方法

肉桂茶比較耐儲藏,所以家庭儲存時,儲藏溫度要求一般在20℃以下較適宜。

如果保管得當,密封、乾燥、避光,可以儲藏三年以上,而且香味的損失不大,儲存越久,滋味反而會更加的醇厚。

肉桂茶茶的條索肥壯易碎,不宜使用真空包裝,一般採用硬質包裝,內袋用鋁箔袋或者塑料袋包裝比較好。

每次取茶後,要將袋口紮緊,避免茶葉的香氣受損,或者買些密封效能好的不鏽鋼茶葉罐存放。

紅茶的產地分佈,產菜品質,生產工藝,菜葉的好壞,沖泡的特點,品茗特點?

在紅茶這個大家族有三類,分別是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

相比其他茶,因其是全發酵茶,所以是紅葉紅湯、滋味香醇。大家常聽到“正山小種是紅茶的鼻祖”說法,其實是正確的, 正山小種起源於明末,當時製作出來的茶葉外形是黑色,被當地叫做“烏茶”,土話是“wu da”(黑色的茶),後來因其湯色呈紅色,所以就稱為紅茶。當時正山小種主要是出口至海外。

中國紅茶產地

福建:

1、小種紅茶,小種紅茶是用當地稱為”菜茶“的茶青按紅茶工藝製作出紅茶,分為正山與外山小種,正山是地域標記,小種是指品種,根據《武夷茶經》記載,產於武夷山星村鎮桐木村高海拔環境下所產的紅茶為正山,以廟灣、江墩為中心,北到江西鉛山石隴,南到武夷山曹墩百葉坪,東到武夷山大安村,西到光澤司前、幹坑,西南到邵武觀音坑,這些產區的小種紅茶都能稱為正山,出這範圍之外的則是外山。

傳統的正山小種是有經過薰焙工藝的,但許多人對這種“煙燻口味”喝不慣,製茶師就開始漸漸放棄這種煙燻工藝,所以才有了現在比較容易入口,滋味鮮爽的正山小種。

金駿眉:為正山野菜茶的芽頭採製,只是採摘標準真不一樣。

2、閩紅工夫:

政和工夫、福建政和縣。政和大白茶採製。

坦洋工夫、 福建福安坦洋村、最初是用“菜茶“制紅茶,清咸豐年間坦洋工夫已經外銷至海外,行情最好的那幾十年,每年出口都有上萬擔,坦洋工夫現在也有嘗試用新品種來制紅茶,比如金觀音、黃觀音。曾喝過用肉桂品種制的茶,滋味很不錯。

白琳工夫、福建福鼎白琳鎮,用當地原產的福鼎大白茶與大毫茶所制。興盛於清光緒年間,衰於初期。中期開始又有過一段興旺期。

許多人喜歡把這三個地方的紅茶叫外山小種,但人家也是有自己工藝自己名字的紅茶,沒必要給戴上”外山“的帽子。

廣東:

英德紅茶,廣東英德, 以雲南大葉種原料為主,跟鳳凰水仙種一起製出,其中英紅九號最有名。

安徽:

祁門紅茶,安徽祁門縣, 祁門最早主要是做綠茶,後來是有人按照閩紅的工藝來製作,才有了紅茶,傳統祁門紅茶採摘是一芽二葉。最近幾年出現高檔紅香螺、紅毛峰、 祁眉這些品種,採摘標準提高到了一芽一葉。 祁門紅茶的核心產區在祁門、東至、石臺

四川:

宜賓紅茶,四川宜賓,因地理氣候原因,川紅每年採製時間會比其他紅茶早。川紅的原料既可以做綠茶也可以做紅茶,同樣也是一芽二葉採摘,其中比較好的品種“早白尖”是一芽一葉採製。

雲南:

滇紅,最早是1938年在鳳慶首製出, 原料為當地的大葉種,滋味濃厚。

湖北:

宜紅,湖北宜昌紅茶、恩施也有。傳統外銷茶。

江西:

寧紅,江西修水、武寧。寧紅同樣也是有歷史的紅茶了,很多書籍記載寧紅在唐代就有出現,實際上寧紅應該是始於清道光年間,最火時期出口俄羅斯每年有有上百萬箱。

湖南:

湖紅,湖南安化、新化

浙江:

1、九曲紅梅,杭州周浦鄉。2、越紅,浙江紹興,越紅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開始規模改制紅茶時才誕生的,但歷史並不長,紅茶出口在98年就停止了,同時內銷逐漸減少,但現在市場上還是有非常少量的越紅在銷售。浙江的紅茶要算”名茶“的,應該還是九曲紅梅。

江蘇:

蘇紅,江蘇宜興,原料最先是用宜興小葉種,後來還引進了櫧葉種和福鼎大白毫製作蘇紅名茶“竹海金茗”。

貴州:

黔紅,貴州湄潭 ,當地引進的是福雲6號來製作紅茶,貴州也有做紅碎茶出口。

廣西:

桂紅工夫,廣西凌雲,凌雲白毫種,最近幾年研究出來的桂香18號、桂香22號也適合做紅茶,廣西最早是做紅碎茶出口,之後開始嘗試做紅條茶。

海南:

海南紅茶,五指山,大葉種,早期製出的紅條茶和紅碎茶基本是出口為主

臺灣:

臺灣紅茶,南投,阿薩姆大葉種,當地後期培育出了幾個新品種制紅茶,如臺茶18號。

工夫紅茶的工藝是萎調―揉捻―發酵―乾燥,讓鮮葉先萎凋,然後揉捻促進發酵,再進行烘乾,粗製完後,就開始精製。

而紅碎茶的工藝,目前應用比較多的是CTC,CTC是在揉捻過程中用裝置將茶葉撕碎,壓碎、揉捻 ,才有紅碎茶的顆粒狀。以做袋泡茶為主,國內最早引進CTC工藝做紅碎茶是在海南,紅碎茶用的大多是大葉種,酚類含量高,味濃,但其在製作過程中進行高溫發酵,所以香氣不足。紅碎茶主要是做外銷。

冬天了,想要喝點紅茶,在哪個網上買比較好啊?

首先你要了解紅茶,才能正確的挑選紅茶。網上購買幾個平臺都有;

首先呢紅茶有三大分類,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三大種類,細分的話有下面這幾種:

咱們就首先了解下小種紅茶,小種紅茶呢主要分為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我們要先明白為什麼小種紅茶分正外山,它倆有什麼區別?

18世紀時期,小種紅茶出口量增長,達到了供不應求的狀態。武夷周邊的產茶地區開始仿製小種,為了區別,才有了“正山”和“外山”之說。

據《中國茶經》介紹,取名“正山”,表明是真正的“高山地區所產”之意,是一個產區範圍。那具體的地域邊界是哪裡呢?

據《武夷茶經》記載,以廟灣、江墩為中心,北到江西鉛山石隴,南到武夷山曹墩百葉坪,東到武夷山大安村,西到光澤司前、幹坑,西南到邵武觀音坑,這些產區的小種紅茶都能稱為正山,出這範圍之外的則是外山。其實,正山的範圍不止桐木村,只是說桐木村是核心產區。

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是正版一個是仿版的,這樣理解會更通俗一點。

分清了正、外山小種,那麼我們就要知道什麼是煙燻小種,什麼是無煙小種;顧名思義煙燻就是被煙燻過,無煙呢就是沒有被煙燻過。因為傳統煙燻小種在製作中多了道煙燻工序,繁瑣不說,關鍵是接受這種煙燻味的茶客很少,為迎合茶客的口味,無煙小種才應時而生。

【本性茶事】專屬客服

正山小種的製作工藝呢也是十分複雜具體的操作流程具體為:

萎凋→揉捻→發酵→鍋炒→復揉→薰焙→篩分揀剔→復焙勻堆等工序製作而成。

其中鍋炒和薰焙是傳統正山小種的特色。

鍋炒,也稱過紅鍋,是利用鍋炒時的高溫迅速破壞酶的活性,保留較多的多酚類化合物,為非酶性氧化創造條件。現今有的新式“清香型”正山小種會去掉該步驟。

薰焙是用鬆柴燃薰,讓溼坯在進行乾燥的同時吸收松煙香味,使茶葉帶有松煙香。現今有的新式“清香型”正山小種也會去掉該步驟,使松煙香去除,增加花果香。

其實談論以上的問題的時候,就比不可少的想到,它的特點;

首先是條索方面紅山小種呈現的是緊細,稍捲曲,色澤烏潤,葉底呢舒展後葉片鮮活呈古銅色,之後呢是它的湯色 橙黃明亮 既然茶都泡出來了,必然可以聞到它的香味,香味呢分兩種,一種是傳統的煙燻小種則帶有松煙香的香味。

新工藝紅茶的通常帶有果香、花香、蜜香等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屬本性茶事的獲獎紅茶的花果香。

為什麼選擇武夷巖茶?

首先,武夷巖茶的有其獨特的品質和工藝。

1.武夷茶經雲:武夷巖茶性適中,不會綠茶那樣傷胃,也不會像紅茶般膩人。

2.武夷巖茶的有其獨特的文化,光是巖茶品種就有上千種,您只會越喝越感興趣。

3.武夷巖茶有其獨特的巖韻(真正武夷原產的),巖骨花香,有茶氣,不是一般紅茶綠茶能比的。

4.武夷巖茶的陳茶更有其獨特的藥用功效,養胃,養身,止渴生津,除了普洱茶,幾乎沒有茶葉能夠有如此文化。

如果還想深入瞭解可以私信我。

武夷山為什麼能夠出好茶

武夷茶歷史悠久,在漢代就有傳說,唐代見諸文字記載,在宋代,武夷茶已經成為貢茶。

宋代”御茶園“石碑

宋代處於興盛,明代改制成散茶,清代創制出烏龍茶、紅茶,時武夷山成為全國茶葉科研中心。

茶道空間藝術

1607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採購武夷茶經爪哇島轉銷歐洲各地,一些歐洲人便把武夷茶稱為“中國茶”。

晾晒茶葉

武夷茶能夠在歷史更迭中始終處於佼佼者地位與其優異的茶葉品質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絡。而其優異的品質,得源於武夷山優越的環境。

武夷山

此丹霞地貌恰為茶所喜——年平均氣溫18℃,有效日照長達1350h/年,溼度80%,“曲曲山迴轉,峰峰水抱流”。

丹霞地貌因為垂直形成山體陡峭之勢,巖壁上常年滲透露水,上面的山峰晒得到太陽,下面是清涼的山溝。茶樹根部深入岩石,提升了岩石微量元素含量。

武夷山正巖產地的礫質沙壤,其保水效能良好,通氣效能也較好,因為茶區巖壁擋光的作用和對光線的熱輻射,正巖的日照相對較短些,空氣的溼度也稍高些。因此,使得正巖地區的茶樹較為緩慢的生長,利於茶樹裡面含有物質的積累,茶香高、味醇厚,巖韻特別明顯,品質最佳。

武夷山風景區最有名的“三坑兩澗”,是武夷巖茶最核心的產區。歷代茶人在這裡不斷做研究,引進了很多茶樹品種,在武夷山景區入口有一塊石碑,上面記載了當年武夷山引入的幾百個茶葉品種,種在這裡的茶,表現出了共同的特徵,也就是很多人迷戀不已的“巖韻”。

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是一代代茶人,300多年來不斷總結、摸索所得。

武夷茶製作比一般茶葉工藝製作多了一道工序——焙火。焙火工藝是形成武夷巖茶特有的滋味,去除青味、雜味、苦澀味,產生火功香,使茶葉耐泡,湯色加深,滋味醇厚,改善武夷巖茶特有香韻的關鍵工藝。

武夷山的三坑兩澗:

正巖茶產區的傳統提法,以三坑兩澗為代表,包括:慧苑坑、牛欄坑、大坑口、流香澗、悟源澗。這些地方谷深涯陡,巖壁間有泉水流過,遮蔭條件好,冬無冷風,夏無烈日,相對溫差小。正巖茶土壤通透性好,微量元素含量高,酸鹼度適中,所產的茶具有明顯巖韻。正巖茶的主產區還包括:馬頭巖、天心岩、九龍課、水簾洞、桃花洞、三仰峰、燕子窠、佛國、碧石等。

有機會大家來武夷山玩,更不要忘了品飲武夷山的茶,一定收穫不少!

石金道·無事茶道

肉桂是什麼茶?紅茶還是綠茶

肉桂全名武夷肉桂茶,既不是紅茶也不是綠茶,而是屬於烏龍茶。

肉桂,又名玉桂,是武夷山的本土品種。肉桂又名玉桂,原產於武夷山馬枕峰。

肉桂為無性系茶樹品種,灌木型,中葉類,晚生種。植株較高大,樹姿半開展,分枝較密,葉片呈水平狀著生。葉長橢園,葉身內折,葉色綠或深綠,葉肉厚,葉尚軟,葉緣略具波狀,鋸齒細淺。

武夷肉桂的最大特點和優點,就是香氣高銳,香型獨特。肉桂茶被發現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曆史。由於其品質優異,性狀穩定。如今不僅成為武夷巖茶的最佳當家品種,而且也被外地廣為引種。

擴充套件資料:

據《崇安縣新志》記載,清代便有肉桂其名。如今,不知從何時起成為武夷巖茶當家品種的肉桂,已成為武夷山茶企必種必做的品種。說“家家皆有肉桂香”絲毫不為過。武夷山的峰峰巖巖之間,可以出產上乘肉桂的地方很多,馬枕峰便是其一。

《武夷茶經》裡表述:“肉桂,原產馬枕峰……已有100多年曆史,1985年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省級品種”;《武夷巖茶名叢錄》裡也有表述:“肉桂,原產馬枕峰,慧苑坑等處也有此相同之樹。”

經過武夷山景區裡的一線天景點,在去往虎嘯巖的路上,有一條路可以到達馬枕峰。其間有大岩石,多被藤狀植物纏繞,也有小山澗,流淌著清冽的山泉。馬枕峰不高,海拔560米,與三仰峰遙遙相望,是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一。全峰好似一扇碩大的屏風,也好似武夷山風景區的一個駿馬形的巨枕,故稱為馬枕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武夷肉桂茶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溫柔陽光配武夷馬枕峰“肉桂”飄香

什麼樣的壺形適合泡什麼樣的茶葉?你可別放錯了!

引言:作為泡茶聖器的紫砂壺,其實什麼茶葉都能泡,因為紫砂壺是不挑茶葉的,任何一種茶葉都可以用紫砂壺來泡製,但要說紫砂壺泡什麼茶最好,這裡面的學問就大了。

由於紫砂壺有著儲存茶香的功能,所以每次泡茶都會留下一絲香味,下一次如果泡其他的茶,就可能會串味。不同的壺形、容量、泥料都會讓同一種茶出現不同的味道。

而對茶湯口味影響最大的,就是壺形。選對了壺形,一壺茶的精髓可以發揮到90%。

如果壺友們對茶的口味非常敏感,追求極致。可以根據壺型選擇更聚香的;根據泥料選擇不易留下茶漬的紫砂壺。一把壺只用來泡一種茶,也就是常說的一壺一茶習慣。

一茶一壺,什麼壺型適合泡什麼茶?

一壺一茶的基本,就是讓壺的特性與茶的特性發揮到極致。茶選壺,壺也選茶。

這種“搭配”的學問。就好比男女戀愛,性格相投,琴瑟和鳴,茶與紫砂壺也是如此。

方型 壺

方形壺由於內部角度小,茶葉不易滾動,水流容易被阻塞;但方形的外觀在造形上引人注目,因此她的美觀可以認為是大於實用功能。用方形紫砂壺來泡普洱熟茶,能使普洱的陳味盡出,非常之適合。高溫沖泡會令普洱茶散去本不應當有的悶、雜、堆、沉等味道,讓茶葉從陳化中甦醒過來,所以方形壺可以最大程度的體現出普洱的最佳品質。

方形壺

普洱茶

扁型壺

扁型壺適合用來泡武夷陳年老茶,武夷茶經過了焙火工藝,呈條索狀帶有焙火的燥味,由於扁形壺壁較短穩定感強,水流在注入之後會稍有緩衝,略窄的壺內空間可以使條索狀的茶葉不溫不火的沉澱在壺中燥味盡除,從容吐盡精華釋放一身醇香。

扁形壺

武夷茶

圓型壺

圓型壺式最實用紫砂壺,高身小口的壺比較適合泡發酵茶,但是壺身過高的話茶則會失味,比如說紅茶選擇用這樣的壺型就能使茶香更加香醇、滋味更加醇厚;矮身大壺口便比較適合泡不發酵茶,但是壺身過矮則口蓋易溢,鐵觀音和龍井等就可以在85度的溫度下充分展現茶特有的清香以及清爽滋味。

圓形壺也最能將烏龍茶的香味給泡出來,烏龍茶的茶葉為卷球狀,圓形壺為其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可讓半球狀的茶葉完全舒展開,若是你比較喜歡烏龍茶,那麼買圓形壺是最實在的,因為圓形壺泡茶在注水之後,圓形的壺壁能夠讓水在壺中順流而轉,能夠溫潤的將茶與水相結合,這樣有利於發茶。

圓形壺

烏龍茶

當然,這三大類壺型的適茶性只是從眾多茶友的沖泡品飲體驗中得出,於細微處,每一種壺型之中又存在若干種差異;有的人根據紫砂壺的容量來決定泡什麼茶,有的人根據泥料來決定泡什麼茶。知道了這個大方向,還要多去親自體驗,才能知道一壺一茶間微妙的配對關係;當茶與壺達到恰當對位時,就可以更進一步探知泥料、壺型、工藝與發茶性的關係了。

肉桂是什麼茶?紅茶還是綠茶?

肉桂是武夷山中的巖茶,既不是紅茶也不是綠茶,屬於烏龍茶的一種。

武夷巖茶肉桂茶還有一個名稱是玉桂,原為武夷名叢之一。在清朝中已負盛名。肉桂除了具有巖茶的滋味外,更以其香氣辛銳持久的高香而備受人們的歡迎。它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

肉桂茶為上等的肉桂樹精選製成,顆顆飽滿、色澤圓潤、光亮,似有若無的桂皮獨特氣味縈繞其中,不可自拔。據行家評定肉桂的桂皮香明顯,佳者帶乳香,香氣久泡猶存;入口醇厚而鮮爽,湯色澄黃清澈,葉底黃亮,條索緊結捲曲,色澤褐綠,油潤有光。

擴充套件資料:

肉桂茶久負盛名,19世紀中葉,蔣衡的茶歌:“奇種天然真味存,木瓜微釅,桂味辛……”“辛”者,即強烈刺激之意。在他的註解中有“奇種之奇者,紅梅,素心藍,及木瓜,肉桂……肉桂在慧苑……”。追本溯源,肉桂茶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了。

陸羽《茶經》的“一之源”記載:“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認為爛石是風化完全之土壤;礫壤則是砂礫土。武夷山中的土係為爛石及礫土,即是陸羽《茶經》中所說土壤中的”上者”或“中者”。爛石、礫壤經風化後,為茶樹提供豐富的鉀、鋅、硒等微量元素,適宜的地質和土壤,造就了肉桂茶的優異品質。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武夷肉桂茶

茶葉的書籍推薦

1、《中華人民共和國茶葉國家標準》

這不是一本書,是一份份文件,基本有點名氣的茶都涵蓋了,網上可以下載不用買,讓你買茶不再被忽悠。

《中國茶事》

2、《中國茶事》鄭國建

這算是一本工具書了,對茶葉分類、中國名茶、飲茶器具、茶道之法、茶養生與茶美食、茶歷史與茶文化做了一些講解。有圖文對照,從茶葉本身、茶湯、香氣、味道和一些獨特的地方去講解品鑑方法,可以喝茶時對照著看。

《中國茶經》

 3、《中國茶經》陳宗懋、楊亞軍

非常完整的茶業百科全書,從地理分佈到製茶工藝、茶葉特色,非常專業。這本書對於系統性瞭解茶葉非常有用,但對於非專業的同學稍顯費勁。

《茶經述評》

4、《茶經述評》吳覺農

陸羽的《茶經》讀起來會艱澀難懂,推薦當代茶聖吳覺農主編的這本,從1979年開始撰寫,如今這本是第三稿,從註釋-評述-精簡其稿,可見內容的詳實與寫作精神。

《中國古代茶書整合》

5、《中國古代茶書整合》朱自振、沈冬梅、增勤

近1000頁,集成了近120種茶書,把歷代問世的茶書按唐五代、宋元、明、清四個階段,給以全文整錄並作詳細的校對和註釋,是一本古代茶學遺產完備的繼承與梳理。

《武夷茶經》

6、《武夷茶經》蕭天喜

福建武夷山算是茶產業發展巨頭之一,囊括了六大茶類之二,是紅茶和烏龍茶的發源地。

這本書介紹了武夷茶、武夷巖茶的歷史源流、品種名叢、栽培管理、製作工藝、品飲文化、茶藝茶俗、茶具茶器、產區產量、流通傳播、民間故事,以及相關的詩詞文賦、論著資料、圖表等等,視野之寬闊,資料之詳盡。

茶學專業四大金剛

7、茶學專業四大金剛《茶樹栽培學》、《製茶學》、《茶葉審評與檢驗技術》、《茶葉生物化學》

適合茶學專業的同學,搭配茶葉審評課程邊練邊看,知識性很強,絕對受益匪淺,如果報了考證班,這四本書也許能陪伴你考完高階評茶師。

《中國名優茶系列》之婺源綠茶

8、《中國名優茶系列》程啟坤

一種茶一本的小冊子,筆者大都是對該茶類有深刻認識的老茶人,教科書式的行文邏輯,對學習一款茶有很好的入門引導作用。綠茶類尤其全面,大部分名優綠茶都包括了。

《茶源地理》之福鼎

9、《茶源地理》吳垠

以遊記為基鏈,將白茶的樹種起源,國營茶廠興起、白茶工藝、風土人情節節串連,語言通俗易懂,極具趣味性,可謂初學者必備書單!

《漫話普洱茶》

10、《漫話普洱茶》鄒家駒

作者是蜚聲國內外的普洱茶專家,曾兩任雲南省茶葉協會會長。本書圖少文字犀利,普洱茶的另類教科書,看過它你就不怕別人在普洱這一難點上碾壓你了。

標籤: 武夷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9leo9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