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武夷學院學報

武夷學院學報

武夷學院學報

武夷學院學報是武夷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於1993年,半年刊。旨在刊登學科交叉、理論研究、實踐探索和教學改革方面的學術論文和成果。主要欄目包括哲學社會科學、教育科學、文化與藝術、理工科學、經濟管理等。同時,該期刊還設有綜述、評論、讀書筆記、教學研究與教學反思等特色欄目,不斷拓展學術領域,提高學術水平。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武夷學院學報期刊外審過了穩嗎

武夷學院學報期刊外審過了穩嗎?答案如下:武夷學院學報期刊外審過了,第二步是暫存檔做大專案可以改下。

武夷學院學報要求退改啥意思

更改內容。

《武夷學院學報》本刊是由福建省教育廳主管、武夷學院主辦的學術性期刊。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辦刊方針,廣泛吸收國內外高質量的來稿,強調學術性、創新性和實踐性。宗旨為反映國內外最新科研成果和學術動態,以促進文化交流,繁榮學術研究,為科教興國做出貢獻。主要反映本校的兩個文明建設,刊發學術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導教學實踐,交流科教學術資訊,促進科教學術的繁榮發展。

武夷學院是公辦學院還是民辦學院?

根據全國高等學校資訊可知,武夷學院是公辦大學。

                                   

學院簡介:

武夷學院(Wuyi University),簡稱“武院”,位於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腹地,坐落在“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武夷山,是教育部於2007年3月19日批准設立的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學校前身是創辦於1958年8月12日的南平師範高等專科學校;1962年1月,福州師範專科學校併入更名南平師範學院(本科);期間停辦,1978年經批准復辦,1980年改稱為南平師範專科學校,1994年改名為南平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07年升格為本科院校並改為現名;2018年學校新增為福建省2018-2020年碩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立項建設名單。

截至2022年3月,校園佔地面積3000畝,現有校舍建築面積39.5萬平方米;設有茶與食品學院、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藝術學院、旅遊學院等15個教學院(部);45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共有教職員工1100餘人,專任教師800餘人;現有全日制在校生約1.5餘萬人。

發展歷史

福建第二師範學院:

1958年8月12日南平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依託南平師範創辦。秋季首屆招收南平專區各地選調的85名國小教師,分設中文、數學兩個專業,學制一年,畢業後擔任國中教師。

1959年秋,開始通過大學聯考統一招生,學制二年,設有中文、數學兩個專業3個教學班,共招收新生150人。

同年上半年在城西的官沙田建校。1960年正式遷入,是年秋季招生,新增物理、化學和俄語共5個專業7個班級320人。

同時招收60人一年期短訓班,解決閩北國中師資緊缺的問題。

1961年秋,決定福州師專併入南平師專,更名為南平師範學院,設中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6個專業。當年在校生近800人,教職工260多人,校園基本建設、教學裝置、圖書館室等也逐步健全,藏書15萬冊。

1962年,南平師範學院承擔培養本科生的任務,有中文、數學、英語3個本科班,時有在校生700餘人。

1963年秋,與廈門、泉州等幾所院校合併,在漳州成立福建第二師範學院。學校從創辦到併入二師院前,共培養畢業生1000多名。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批准復辦南平師專,稱建陽師範專科學校。1979年秋,建陽師範(地址在建陽)大專班併入。

南平師範專科學校:

1980年改稱為南平師範專科學校,開設政教、中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6個專業。

1986年,學校為副廳級制,省、地共管,實行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1990年3月,國家教委決定將1985年依託該校創辦的南平職業大學合併設立職教部。

1993年,經國家批准又開辦業大,還與省內外幾所大、中專院校聯合設立一批專業大專函授站。

1994年3月,改名為南平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2002年8月,南平、市研究決定,在武夷山市籌建武夷高教園區,並將南平師專作為首批入園高校,籌建武夷學院,規劃用地3000畝,10月,南平師專武夷山校址開始興建。

2003年8月,省教育廳組織省高校設定評議委員會專家組,就南平師專申本事宜進行實地考察評估。

當年9月,佔地700多畝的一期工程竣工,學校陸續從原南平校區遷往武夷山。

2004年9月,二期工程竣工,校園面積擴至1257畝;

2005年9月,三期工程竣工,校園面積擴至1735畝。

武夷學院:

2007年5月2日,福建省正式轉發教育部有關通知,同意南平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在原有基礎上正式設立武夷學院。

2018年1月,學校新增為福建省2018-2020年碩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立項建設名單。

2022年5月,武夷學院成為首批試點招收臺灣學生的福建省高校。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2年3月,學校設有15個教學院(部),開設45個本科專業。

                                   

師資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專任教師824人、外聘教師203人,摺合教師總數為925.5人,生師比為16.54:1。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477人;具有高階職稱的專任教師418人;具碩士以上學位的專任教師733人。

有“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部級突出貢獻專家1人,省級高層次人才59人,新世紀優秀人才8人,福建教學名師1人。

教學建設

教學成果:

截至2021年11月,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10個(含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7個),省級一流專業6個,省級教學團隊6個,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案4個(茶學、電子資訊工程、廣播電視編導、物流管理),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省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6個,省級精品課程13門,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專案45個,校級特色專業13個,校級教學團隊12個,校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6個、校級精品課程37門,校級重點課程50門。

人才培養:

學校為接受中國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院校、福建省海外華文教育基地、中華傳統文化體驗推廣中心。堅持開放辦學,已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美國華盛頓州長青州立大學等海內外幾十所大學及太陽電纜、聖農集團等大型企業建立合作關係;組建海峽成功學院,與臺灣知名高校聯合辦學,實行雙校園“分段對接”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成立了董事會,建立學校與社會各界的聯絡渠道,共建校地、校企合作機制,完善合作辦學、合作發展、合作育人等產學研合作途徑。與南平太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開設“太陽班”、“幕牆工程班”等,與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泉州迎賓館等企業共建了105所實習實踐平臺,實現了與企業聯合培養應用型人才。

                                   

社會服務:

學校緊緊圍繞南平市綠色發展行動綱要和七大產業發展規劃,制定《武夷學院南平市綠色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5年)》。立足“大武夷”縣域產業發展需求,按照“一縣一特色、對接有重點”的原則,實施與“大武夷”經濟圈15個地方、產業園區協同合作計劃,在智力支撐、科技服務等方面成果豐碩:校地攜手建成了“福建省生態與健康重點實驗室”、“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創新平臺”、“閩北科技研究院竹產業研究分院”等創新平臺;配合南平市新農村建設、武夷山市實施武夷山市民素質提升培訓工程等,組織師資深入企事業單位、行業一線、鄉鎮農村開展各類社會培訓,年均受眾達3萬餘人次。學校選派180餘名教師擔任科技特派員,服務閩北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所獲榮譽:

學校先後獲得 “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高校學生公寓管理服務工作先進單位”、“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教科文衛體系統模範職工之家”、“福建省2018-2020年碩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立項建設高校”、“省級文明校園”、“福建省徵兵工作先進單位”、“福建省第七批省級水利風景區” 等榮譽稱號。

學校在創業時代網所釋出的“2019年中國大學創業競爭力500強”中,位居第439名。

2022年5月,武夷學院茶與食品學院團委榮獲2021年度“福建省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2022年4月,榮獲“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狀”。

2022年5月,入選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綜合試點單位名單。

學術研究

科研條件:

截至2015年4月,學校建設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宋明理學研究中心、福建省生態產業綠色技術重點實驗室、福建省2011中國烏龍茶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福建省武夷茶資源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福建省高校綠色化工技術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

科研成果:

據2013年上半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近兩年來承擔廳級以上科研課題60餘項,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專案1項,福建省社科規劃專案6項,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專案8項;與武夷山景區管委會等多個企事業單位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關係;在各類學術雜誌公開發表論文8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等三大檢索收錄2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0餘部。

                                   

2008年,陳鐸的專著《建本與建安版畫》榮獲2007年福建省第七屆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截至2008年11月,學校共獲得廳級以上立項的科研課題共計27項。12月,楊江帆主持的“政和白茶現代生產技術整合與產業化示範”專案獲科技部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批准。

2009年,福建省高教學會公佈了“第五屆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優秀論文”獲獎名單,學校葉球孫榮獲優秀論文三等獎,劉勝、吳澤球獲優秀論文獎。趙升雲主持的“鹼性溼法氧化法微晶纖維素生產工藝優化及工業化技術研究”專案獲2007年南平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環保型纖維素功能材料的開發與應用”榮獲2009年教育部“高校服務海西產學研優秀合作專案”。

2011年,李遠華博士主持完成專案“茶樹葉綠素酶分離純化和性質的初步研究”,榮獲第二屆中國茶葉學會科學技術獎(簡稱茶葉科技獎)三等獎。

2012年,武夷學院將“解線性方程組的新預條件迭代法”等40項科研專案作為2012年校科研基金資助專案立項,其中青年專項20項,一般專案20項。2012年5月25日,由李靈博士主持的“基於土地利用變化與旅遊干擾下的土壤生態修復技術在景區保護中應用”通過了專家組評審。

截至2013年10月25日,學校組織了跨學科科研團隊,開展“南平市綠色經濟發展模式及產業架構研究”,提供決策依據。“閩北茶業高優產製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示範”、“菸葉烘烤智慧控制系統的研製”等37個專案與南平市企業成功對接。承擔“武夷山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建立規劃”等重點產業發展規劃,主編出版《中國茶產業發展報告(藍皮書)》、《海峽茶產業發展報告》。

2013年11月14日,楊江帆教授主持的福建省2012年新興產業技術開發專案“茶葉產品質量智慧溯源綜合管理系統”,順利通過南平市科技局組織的專家組評審。

學術資源

學術期刊:

《武夷學院學報》是武夷學院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刊物。主管單位為福建省教育廳,原名《南平師專學報》創刊於1982年,原刊期為季刊,2008年更名為《武夷學院學報》改為雙月刊,2015年改為月刊,16開本。中國標準連續出版物號:CN 35-1293/G4;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1674-2109。

館藏資源

截至2021年11月官網顯示,武夷學院圖書館有紙質圖書 147萬冊,報刊1000餘種;電子圖書110萬冊,電子期刊4000萬篇,學位論文459萬冊,音訊頻資料45214小時;圖書館現已形成以宋明理學、茶學、旅遊管理、藝術學為特色,包含工學、理學、農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教育學、醫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館藏體系。 擁有70箇中外文資料庫,開通移動圖書館和微服務,網路資源24小時線上服務。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校歌:

武夷學院校歌

校訓:涵養窮索致知力行

1、“涵養窮索”出自《朱子語類》卷九

“涵養窮索,二者不可廢一,如車兩輪,如鳥兩翼”。“涵養中自有窮理功夫,窮其所養之理;窮理中自有涵養功夫,養其所窮之理,兩項都不離。”

2、“涵養窮索”語義

涵養:修身養性,懂道理、明事理、知進退。朱熹《答徐子融書》:“如看未透,且放下,就平易明白切實處玩索涵養,使心地虛明,久之須自見得。”《朱子全書·論語六》:“蓋必平日莊敬誠實,涵養有素,方能如此。”

窮索:苦心思索,反覆探究。《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識得此理,……不須窮索。……理有未得,故須窮索;存久自明,安等窮索?”朱熹《答林擇之書》:“熹近只就此處見得向來所未見底意思,乃知存久自明,何待窮索之語,是真實不誑語。”

3、“致知力行”出自朱熹《答呂子約》(《朱熹文集》卷四十)

“大抵學問只有兩途,致知、力行而已。”《朱子語類》卷九:“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偏過一邊,則一邊受病。”

4、“致知力行”語義:致力於獲取知識並努力付諸實踐。知、行“只有兩件事,理會、踐行”。“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朱子語類》卷九)

校徽:

武夷學院校徽是由篆體“武、夷”二字變形組合而成,以示武夷學院所在地武夷山的悠久歷史;整體外形酷似“鐘鼎”,用以表示武夷學院作為高等文化教育場所的屬性;造型中融入中國傳統雕花窗扇的風格,喻示武夷學院是傳承和發揚武夷傳統文化的視窗;標誌採用紅色與綠色的搭配,來表達武夷山“碧水丹山”的意境,又使標誌看起來更加具有傳統文化底蘊並與武夷山當地民間審美相融合。

校旗:

武夷學院校旗以“紅色土地,綠色希望”為設計理念。具體是:校旗為綠底及紅底拼接,中上部為紅底,中間為校徽。

紅色代表學校地處閩北蘇區,有紅色歷史土壤的孕育。

下半部為綠底,中間為的中英文武夷學院字樣。

綠色代表著學校地處閩北綠色腹地,有著豐富的自然綠色植物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又與辦現代綠色大學的宗旨相呼應。

社團活動:

學校形成了以校園文化藝術節、科技節、文化大講壇、社團文化節為主要平臺,涵蓋跨學科講座、創意大賽、創業大賽、DV大賽等載體活動的校園文化活動體系,校園文化專案在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省大學生藝術節、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等活動中獲佳績,學校擁有各種學生社團60多個。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文獻綜述 國內外對成人高等教育研究現狀的文獻綜述

文章就近幾年來英美已開發國家以及國內專家學者對高等教育研究的現狀進行了分析與總結,希望對探究解決當前國內高等教育存在問題能起到一定的借鑑作用,使國內高等教育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可持續發展。

  高等教育 研究 文獻綜述

  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目標。從目前看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現狀還沒有完全成為整個教育的半壁江山,因此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應進行創新性的研究。要解決當前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同社會發展需要之間的矛盾,必須對高等教育現狀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分析。儘管各國對高等教育的理解和認識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其教育形式和教育內容上更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以及其發展模式與途徑,均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鑑。

  一、國外對於高等教育的研究現狀

  由於各國所處的經濟、社會環境不同,不同國家之間的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已開發國家的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都居於世界先進水平,美國、英國這兩個老牌經濟強國尤為如此。

  1.美國高等教育的研究現狀

  美國作為世界上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其在教育事業上所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對於美國現行的高等教育制度,格拉波根據他的研究,將美國高等教育的特點主要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以提升素質為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二是學歷程度和收入水平與參與教育的程度成正相關;三是終身教育得到初步的構建。同時,他也將美國高等教育辦學成功的經驗歸納為四個方面:一是高度重視高等教育立法工作;二是有效下放高等教育管理權力;三是切實立足學院個性組織教學,四是全面構建終身教育。

  同時,愛內馬克也根據其自身對美國教育現狀的研究,認為從20世紀90年代起, 美國不少企業正在逐步建立學習型企業,講求全員學習即決策層、管理層、操作層人員積極投入學習。包括參加企業自辦的培訓、高等院校的繼續教育等各類教育和培訓。強調“全程學習”,邊學習邊準備,邊學習邊計劃,邊學習邊進步,把學習滲透到企業各項工作的全過程。企業也把培訓員工作為一項重要投資。注重團體學習,加強群體智力的開發,培養團隊精神。美國不少企業如杜邦、英特爾、蘋果電腦、聯邦快遞等正積極構建學習型企業。當代美國教育不再僅僅是富裕公民閒暇時的文化充實活動,或國家實施運動的手段,而是充分開發人力資源從而促進社會和個人全面發展的戰略手段之一。建立學習化社會,促進個性化發展,是新世紀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

  可見,美國高等教育成功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支援以及相關部門的法律保障,正是在這些相關制度的引導之下,美國構建學習型社會的目標才能夠實現。

  2.英國高等教育的研究現狀

  帕特認為英國的教育管理具有鮮明的地方分權特色,從而造就了英國各地教育發展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區域性的教育。與此同時,他還指出,英國的教育的特色還體現在教育的質量保障化,並在教育中引入市場機制。

  二、國內對於高等教育的研究現狀

  我國現有高等教育發展存有的不足之處諸多,但主要體現在學習動機的不端正,舉辦高等教育的辦學機構辦學目的不純正以及高等教育管理的不完善,為此,我國相關學者也對此進行了一定的研究。

  1.關於高等教育學習動機的研究

  對於學習動機的取決因素,根據廣東大學教育學院的吳雪萍、張桂蓮兩位學者的研究,他們認為的學習動機型別中最具普遍性的主要包括求知興趣、職業進展、改變生活、社會服務、外界期望和社交關係等六個方面。他們又認為現今絕大多數的學習者的趨向因素是職業發展。他們認為這類學習者參與學習活動主要基於個人職業發展上的考慮。通常包括獲得就業資格或某種職業資格、獲得晉級加薪機會、提高工作能力、增加競爭能力、獲得專業轉崗能力,等等。

  針對的學習動機而言,來自東莞理工學院教育學院的莫灼英和劉春江兩位學者認為的學習動機主要取決職業要求、學習興趣和愛好以及對未來的期望等,其中職業要求又是學習的主要動機來源。教育的學生原本有著較為穩定的職業, 只是為了升職或者增加自己的人力資本, 選擇繼續攻讀學位。因此, 更多的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在自己所從事的專業工作方面能夠有所提高, 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 增加競爭能力, 獲得更多的晉升職稱或職位機會。

  綜上所述,我國之所以重新步入學習的殿堂,其最終目的大多數並不是為了提高其相關專業領域的知識,主要原因還是為了更高的學歷以更有利於職位的升遷。高等教育的出現為他們達到這一目的提供了一種非常便捷的方式。由於學生學習動機的不純,高等教育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

  2.關於高等教育辦學理念的研究

  四川師範大學的胡永福、李燕兩位學者認為我國高等教育辦學思路落後,阻礙了它的改革與發展。他們認為這主要表現在:其一,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將重心主要放在學歷教育方面,這樣勢必會造成與普通高等教育搶生源的市場現狀。這幾年高校不斷擴招,高等教育在與普通高等教育生源競爭的市場中處於劣勢,這樣下去最終將被社會淘汰。其二,我國的高等教育將教育物件主要聚焦於普通大學聯考落榜生這一群體,而忽視為不同層次的受教育者提供靈活多樣的服務。其三,幾十年來單一的辦學方向明顯不能滿足社會和時代的要求了,從而導致其發展舉步為艱。其四,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對人才結構的需求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而舉辦高等教育的院校卻無視這一變化,人才培養結構與飛速發展的經濟社會極不協調。以上的種種導致高等教育固步自封,在普通教育的夾縫中生存。

  來自裝備指揮技術學院的方家銀、石靖兩位學者認為我國高等教育的辦學理念不成熟,指導思想不端正。他們指出我國地方許多學校僅僅把教育當作一條創收的渠道,只關心經濟效益。因而單純的規模效益和外延式擴張成了學校的追逐目標。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學校在人力、物力上不可能給高等教育做出過多的投入,也不會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招生、教學、畢業等各個環節皆讓位於經濟利益,以是否有利於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作為衡量各項工作的出發點。這種導向最終導致了教學質量的下滑,影響了高等教育的社會信譽。

  綿陽師範學院的龔毅、張素蘭、李玉龍三位學者也持相似觀念,認為我國高等教育辦學指導思想和目的的差異性很大。他們指出隨著我國教育大眾化的不斷推進,高等教育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市場的調節作用,必然帶來辦學的多元化,這必將對我國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等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為未來經濟社會服務。但一些辦學實體普遍存在缺乏對高等教育的正確認識,或認為高等教育本身層次低、質量差、不正規,辦學規模在擴大而地位卻在降低,辦學資源遭排擠;或出於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目的來對待教育,通過開展教育獲得豐厚利潤;或將舉辦教育作為改善和提高職工的福利待遇,往往重收益、輕管理;重規模、輕培養,把教育作為“副業”來抓等。由於辦學思想不端正、認識不到位和主要精力的明顯轉移,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關懷,直接導致了不顧招生條件、無限量的招生,在各地亂設函授站點,改革意識淡薄,教學質量嚴重下降。

  綜上所述諸位學者的觀點,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依舊擺脫不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影響。同時,受著經濟因素的影響,我國高等教育也更加趨向於利益化,忽視了他們開辦學校的本質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向受教育者傳播更多的專業領域知識。同時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即使是在普通高等教育不斷改革過程中,高等教育依舊延續著其傳統的辦學模式,沒有跟上普通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辦學理念明顯落後於時代的發展。所以雖然現今高等教育的辦學規模在不斷的增大,但由於其落後的辦學理念的存在,我國高等教育始終不能突破其發展的瓶頸。

  3.關於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

  甘肅學院的李紅萍學者針對我國的高等教育管理就指出,我國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出現的錯位導致了高等教育有名無實,主要體現在教學方法與學習動機特性相牴觸,以及培養方式與學生需求脫節。她指出由於學生學習的特殊性,他們並不適應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需要的是自主學習的條件和機會。而在課堂上,教師一味灌輸,將使學生沒有表達和互動的機會。這種以教師的“教”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單一,偏重知識傳授,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難以提高其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對於學生來說,老套、舊式的教學方式還會使其感到枯燥乏味,這將導致學生缺課率極高。一方面,影響了學生的正常學習;另一方面,也削減了教師傳授知識的積極性。這種教育方式了教育的發展,使教育演化為一種單純的學歷補償教育,而不是學識補償、素質補償教育。不僅如此,他還認為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照搬普通高校培養模式,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翻版”。這主要表現在封閉性、同一性和低效性上。普通高校以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為基本導向,而學生需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業務水平。普通高等教育的培養方式側重於學科建設,而對職業導向的作用相對薄弱。高等院校按照普通高等院校傳統培養方式制定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強調書本知識的掌握,側重理論和學術研究,而缺乏操作能力的培養。這造成其培養方式與職業實際需求嚴重脫節,導致高等教育難以對學生髮揮工作和業務上的指導作用,這也是學生重文憑、輕學習的重要原因。

  來自青島黨校的張可芬學者在根據她對我國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之後,認為我國計劃經濟下形成的管理仍佔據一定位置。她指出在建國以來的幾十年間,在計劃經濟下長期形成的高等教育辦學,從教育觀念到辦學模式等許多方面都顯示出了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作為教育的幹部學校、培訓中心等教育機構,其前身大部分隸屬於行政機關,出來之後,仍然不可避免地帶有行政機關的管理模式。部門雖小科室俱全,而且人員臃腫,黨政和後勤等非教學人員過多,造成了重管理輕教學的不良結果,影響了高等教育的社會信譽,使其發展滯後。

  福州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蔡麗萍學者則認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之所以不能得到保證,其重要原因就在於我國高等教育缺乏嚴格的監督機制。我國尚無一部完備的高等教育法律,現有的 規章制度 也不健全。至今尚未建立起科學的權威的高等教育的評估機制,對高等教育的辦學指導思想、教學過程管理、教育投入保證、教學質量的評估等尚未達到經常化、規範化的程度;對高等教育的社會監督、行政監督和法律監督都缺乏力度。使得一些亂辦學、亂髮文憑的現象不能及時處理和解決;教育教學尚未形成競爭淘汰機制;尚未對辦學單位形成保證辦學質量的社會壓力,甚至使一些不顧教學質量的做法鑽了空子。這些現象助長了高等教育中投機取巧、粗製濫造的行為,挫傷了一些辦學單位抓教學質量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我國高等教育的管理並不適合於學生的學習。現行高等教育的管理更多的是普通高等教育管理的“翻版”,在教學上基本上還是侷限於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承認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妄圖把學生與普高學生歸為一類對待。同時,由於缺少外部監督機制,這使得高等教育管理更加容易延續其原有的教學、管理模式,不願意進行新的領域創新,節儉成本,以使得教學的利潤最大化,這種狀況的存在更加阻礙了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步伐的向前邁動。

  4.關於高等教育發展對策的研究

  針對高等教育發展存在的如此多的不足之處,相關學者也對此提出了不同的對策分析。

  東莞理工學院教育學院的莫灼英和劉春江兩位學者就認為應該改變教育以學歷教育為主的現狀,為學生提供進修培訓的機會。當前很多人蔘加高等教育的目的其實說白了就是拿到學歷,從而招聘用工、工資福利、職務晉升等各方面獲取資本。這種功利的學習目的自然很難帶來好的學習效果,最後獲取的只是一紙文憑, 違背了高等教育發展的初衷。因此,為學生提供進修培訓機會,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對於那些辦有高等教育而辦學理念不純正的機構,中南財經大學成教院的學者吳振秋提出了促進學科專業融通,提高學科建設水平、大力培養教學科研骨幹,建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改革,大力培養融通性、應用型人才,加強國際、國內學術交流,實行開放式辦學、逐步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辦學水平等五種不同的戰略對策。

  而對於管理的對策研究,來自曲阜師範大學職業與教育學院的邢思萍、翟曉美兩位學者提出了合理劃分與地方高等教育行政機構之間的管理許可權、加大高等教育投資支援力度、認真開展高等教育教學管理督導與評估、加大高等教育教學的質量等四種建議。

  參考文獻:

  [1]〖ZK(#〗W.Norton Grubb. Working in the Middle: Strengthening Ecation and Training for the Mid- skilled Labor Force[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96:78-93.

  [2]S.Enemark. The Alt Ecation i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M].Rout ledger,1998:156-162.

  [3]IMlbour Party.Ambitions for Britain:tsbour Party GeneralElection Manifesto 2001.

  [4]吳雪萍,張桂蓮.學習動機探究[J].職教通訊:江蘇技術師範學院院報,2008,23(3):38-41.

  [5]莫灼英,劉春江.試論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現狀及改革措施[J].科技資訊,2008((24):369-369.

  [6]胡永甫,李燕.高等教育的發展現狀與改革思路[J].中國教育,2007,(1):26-27.

  [7]方家銀,石靖.高等教育發展現狀與對策[J].繼續教育,2008,(5):6-8.

  [8]李紅萍.高等教育管理探析[J].2009,27(11):11-14.

  [9]張可芬.我國高等教育管理改革初探[J].青島黨校青島行政學院院報,2004,(1):33-36.

  [10]蔡麗萍.當前高等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思考[J].武夷學院學報,2008,27(4):94-96,104.

創作顯動機的最大特點

APP下載

輸入雜誌名稱或者文章關鍵詞

搜尋

從“創作顯動機”切入 實現對文字的有效閱讀

2021-07-29申淑均

語文世界(教師版)訂閱 2021年6期收藏

關鍵詞:雨巷動機意象

申淑均

文學創作並非“抬筆即寫”那樣簡單,還需要心理動力。對於作者而言,什麼是促使他投入寫作中的直接心理動力呢?答案是“創作顯動機”,它是提供給作者的心理動力,表現出有跡可循的歷程。例如,文學創作者在生活中受到某種物象或事件的影響發生一點心理波動,引發適當強度的情感,為宣洩這種情感就會進行文學創作,這便是創作顯動機的內容。顯動機不同於潛在的動機,它的存在是被創作者察覺的。顯動機也並非意圖,其指向性、目的性都是相對模糊的。當我們瞭解了作者這種創作狀態,也就能夠了解作品中呈現的意象特徵、情緒情感的支配特徵以及創造性的特徵。這些資訊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品賞作品。所以教師可由作者的“創作顯動機”的分析切入,實現對文字的有效閱讀。

一、從“創作顯動機”的第一個特徵——意象切入

阿瑞提說:“意象本身就能喚起產生情感材料。”這也是為什麼談到閱讀教學,首先要從“顯動機”的第一特徵意象來說起的原因。在創作顯動機的驅動下,作者在文字中表現的意象並非眼前的客觀事物,也並不是具有物理表現性的事物,有可能只是浸染著強烈情緒色彩的心理實體。這種心理實體是記憶中的意象,通過作者無意識的加工而成為文字的意象。所謂的加工,可能是對記憶中意象的部分內容增加或捨棄,整個過程中作者是毫不知情的。如果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去解讀作者的文字,便能理解為什麼有些時候意象並不合乎現實。意象與實物有時是相互混淆的,作者在進行情感抒發的時候,文字也表現出意象與主體的混淆,這就涉及“意象的一重化現象”。作者利用意象與不在場的事物接觸,而那些不在場或得不到的事物形象促使作者投入到創造中,這也是“顯動機”驅動力實現的原因。所以我們有必要賞讀文字意象的特徵,看到作者在意象身上賦予的心理形式,瞭解意象所代表的情感符號。

以戴望舒的《雨巷》為例,無論是雨巷還是丁香一樣的姑娘都是具有象徵性的意象,作者就是用這些意象來營造抒情空間,表現內心情感的。而這些意象並非作者親自看到,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創作顯動機理論為支撐進行意象的賞析。例如有學生認為詩中的“我”可能也是一個意象,他並非詩人本人,詩人只是描繪出這樣一個“獨行者”,並賦予他心理形式以此來替代詩人說話,表達詩人對眼前環境的彷徨。而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是指梅雨季節時的江南小巷,可能詩人的腦海中有關於江南小巷的記憶,而詩中雨巷這個意象是對記憶的加工。教師可以找一些江南小巷的圖片讓學生欣賞,感受戴望舒筆下塑造雨巷的不同。接下來是有著丁香一樣顏色、丁香一樣芬芳、丁香一樣憂愁結著愁怨的姑娘,這一意象是詩中的“我”所追求的。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如何理解“丁香一樣的姑娘”。學生從“丁香”這一古典詩歌常見意象切入,認為丁香開在仲春傷懷時節,香氣濃厚典雅,顏色高貴凝重,象徵著美麗、高潔、幽怨,具有古典美的藝術氣質。然後教師再帶領學生繼續分析這一意象。學生跟隨教師的腳步吟讀:“在雨中哀怨、彷徨,像我一樣,彳亍著。她走近,又嘆息,又像夢一般飄過,走進雨巷,消失了顏色、芬芳、目光、幽怨。”在這裡,姑娘消失了,所追求的理想破滅,但是詩人在最後依然寫下“我希望……”。詩人迷茫又充滿希望的心境洇染紙上。詩人靠意象來推動情感和情緒,而流動的意象也完美地發揮了各自的作用。

二、從“創作顯動機”的第二個特徵——情緒情感切入

韓愈在《送孟東野序》中寫道:“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歐陽修在《梅聖俞詩集序》中說:“內有憂思感憤之鬱積,其興於怨刺。”文抵如此,生命的體驗成為某種情緒情感的儲備。隨著生命體驗的增多,情緒情感的積累也愈多,當遇到某種“觸媒”便會引發藝術創作的衝動。這種藝術衝動雖然一瀉千里,但仍受情感情緒的支配,這樣文學創作者才能準確地描繪出自己的感覺,將個人的悲憤和幽怨轉換類情緒情感的流露。瞭解到情緒情感積累對創作實現的重要性,那麼在閱讀課上我們就可以通過探究作者的情感情緒積累,以及引發藝術衝動的觸媒實現對文字的有效賞讀。

《雨巷》這首詩成功地塑造了雨巷這一情緒場景,也完美地描繪了纖弱婉約丁香一樣結著幽怨的姑娘形象,在音律上也表現出和諧之美,給讀者留下很深的印象。那麼詩人為什麼創作這樣一首詩呢?教師可以讓學生查詢資料,探究詩人的情緒情感的積累,以及引發藝術衝動的觸媒是什麼。例如有學生通過查詢資料概括:戴望舒於1925年進入上海震旦大學,這時候他在詩歌文學上比較傾向於法國象徵派,經常拜讀法國詩人魏爾倫的詩作。所以在創作《雨巷》的這一階段,戴望舒的詩作具有中國古典詩歌及歐洲浪漫主義詩歌的痕跡。教師可以為學生找一些魏爾倫的詩作進行風格的賞析對比。後來到了第一次國內戰爭時期,戴望舒加入了中國主義青年團。詩人風華正茂,更加心繫國家,理想和追求在內心油然而生,這種生命體驗為《雨巷》的產生積累了情緒情感。是什麼事情引發詩人的藝術衝動呢?“四·一二”反政變後詩人離開上海,到了江蘇松江。眼前的江南讓他彷徨茫然,無法確定未來在何方,所以才有了彳亍在悠長悠長的雨巷的獨行者,才有了希望破滅的感嘆,但後來詩人重燃希望,用希望遇到“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作結。

三、從“創作顯動機”的第三個特徵——創造性切入

“無中生有”或是用現有的材料碎片進行重新組合,產生陌生化的形象,是作者創造性的表現。一般而言,好的文學創作者都具備這樣的能力。他們能夠憑藉自己的生命體驗以及獨特的觀察視角點石成金,使原有材料或物理世界脫胎換骨。作品的創造性也是賞讀的一個內容,所以教師可以從創造性切入,引導學生進行有效賞讀。

毋庸置疑,詩人在《雨巷》中所塑造的形象皆是成功的,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可讓學生說說每個形象的獨創性。例如有學生回答:在《雨巷》之前從來沒有讀過有作者將雨中的江南小巷作為情緒流動的場域。還有學生回答:在《雨巷》之前,從來沒見到有人用低調的丁香花來比擬姑娘。還有很多學生認為《雨巷》這首詩的語言並沒有特別之處,但是這首詩表現出的音樂美卻正好彌補了語言的不足,使詩歌讀起來有一種纖細婉約之美。還有學生舉出葉聖陶先生對這首詩的讚許之詞,“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認為作者的創造性體現在這一點就已經可以被納入優秀作者的行列了。

創作顯動機並不是普通的動機,它是作者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生成的,引發作者的藝術衝動,支配著作者的創作歷程,與意象、情緒情感、創造性緊密聯結。所以,為了進行有效的賞讀,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創作顯動機的三個特徵,即意象、情感、創造性切入,找到作者文字創作的依據。

作者簡介:江蘇省通州高階中學語文教師。

猜你喜歡

雨巷動機意象

論姜夔詞的意象處理方式

撫遠意象等

《莊子》中的舞蹈意象

動機比能力重要

來自林間的風

鍛鍊動機對高校大學生體育課程參與積極性的影響

冬季的雨巷

再見雨巷

消費者購買動機分析

凶手的動機

雜誌排行

《戲劇之家》

2022年32期

《時代汽車》

2022年21期

《藝術品鑑》

2022年29期

《東方企業家》

2022年11期

《上海醫藥》

2022年21期

《中國醫藥導報》

2022年29期

《農產品市場週刊》

2022年20期

《武夷學院學報》

2022年8期

《中國美容醫學》

2022年10期

《預算管理與會計》

2022年5期

語文世界(教師版)

2021年6期

語文世界(教師版)的其它文章

教育迴歸生活 重視感性經驗

讀寫社群:20年的語文教學實踐

國小語文閱讀習慣養成策略探究

想象場景品細節 多個角度悟真情

品析“語文味”,提升“語用力”

國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實踐分析

大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大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篇1

  摘要:

  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心,體育教育和其它教學一樣被教育所重視,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提高學生知識水平。但是,對於高校而言,大學體育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這些不足導致了體育教學的高質量、高標準發展,為此,必須採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對策應對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文主要就大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

  大學體育教學;問題;對策

  在時代不斷進步的今天,大學體育教育顯得越來越重要,但是目前高校在進行體育教學的時候不能夠完全注重實效,依舊沿襲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體育教學中各種層出不窮的問題也開始暴露出來,學生對於體育運動毫無興趣可言,由此也導致了他們身體素質的下降,影響學習效果。為此,應該採取一些有效的對策保證高校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促進大學體育教學的健康發展。

  一、大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未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當下,我國一些大學校園在體育教學方面未能夠突出大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是在傳統體育教學的模式上進行教學;傳統的體育教學主要是教師教、學生學,學生的被動性較為明顯,他們在教師的機械式指導下一味地學。這種強調單方面教學的模式不利於學生體育學習的同時,也阻礙了他們的健康成長,極不符合當代所倡導的體育理念。

  (二)教學效果低下

  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效果,但是當下一些高校對於體育教學雖然傾注了一定的心血,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面也有所提示,但是這些高校體育教師並未重視學校的體育教學目標,仍舊繼續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即使創新但是也未能夠體現體育教學的真正效果,在教學上過分強調形式主義,長此以往,體育教學不能夠取得效果,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導致高校體育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下滑,這種現象與時代所呼籲的發展體育運動口號極為不符。

  (三)體育教育忽略能力重視技能

  以往體育教學在教學目標方面主要是為了規範學生的體育技能,一些教師在這種目標模式下進行各種教學方案的設計,由此使學生的體育技能有所提高。當下,一些高校仍然沿襲了以往的舊模式,在體育教育教學方面過分強調體育技能,對各種體育動作的規範性較為嚴厲,但是在體育基本知識與技能方面卻比較忽視,由此導致了學生體育知識的不完善,比如在交往、自學、觀察以及創新等方面較為弱化,最終導致了體育教學質量的下滑。

  (四)體育教師隊伍素質偏低

  鑑於當下高校擴招現象頻繁加大,一些高校在師資力量方面不能夠達到既定的標準和要求,甚至有些高校嚴重缺乏體育教師,不同年級段都是一兩個體育教師授課,這種現象使得教師不能夠及時授課,授課效率也較為低下。這些高校普遍存在教師綜合素質低下的情況,在教學方式上未能與高校體育教育教學同步,導致了教學質量的低下。

  (五)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安全問題

  大學生活類似於一個小社會,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對待大學生不像對待低年齡段學生那樣考慮周全,為此在教學中,經常會發生一些小事故,涉及到學生的安全問題。比如各種教學器械應用或是一些對抗運動中,大學生未做好充分的安全保護意識,容易導致一些扭傷、擦傷和碰撞事件的發生,有時候甚至還會發生一些比較嚴重的人身傷害。一系列的體育安全事故容易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使得他們對於體育課堂產生牴觸心理。

  二、大學體育教學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豐富體育教學內容與形式

  高校體育教育是極為關鍵的,是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前提,應該不斷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以高校師資力量和學生身體素質未前提,擯棄舊時傳統的體育教育教學方式,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進行創新體育教學內容與形式。此外,應該尊重大學生的個性特徵,以他們的需求為主,在教學形式方面可以讓大學生參與進去,選取他們所樂忠於的體育形式,在教學中加大創新力度,可以將遊戲教學和合作學習相互結合,不斷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由此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

  (二)高校體育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

  對於高校來說,發展體育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為主,由此提高他們的體育鍛煉意識。應該將學生作為體育教學的主體,摒棄以往教師一味教書的習慣,根據學生的需求去教學,由此滿足學生的各種需求。可以多調查學生所感興趣的體育專案,比如男生對於跆拳道、擊劍等感興趣,女生對於健美操、游泳等感興趣,學校可以以他們的興趣點為基點,不斷滿足他們的興趣要求。對於一些傳統性的體育專案,教師可以嘗試各種不同的創新方式,由此滿足學生的興趣點,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

  (三)加強學生的體育安全教育

  由於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在體育教學中難免會涉及很多肢體運動,在運動中由於動作幅度的`程度不一,容易發生一些安全事故。為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多方面給學生灌輸安全知識,讓他們時刻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一些大幅度的動作,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簡單到難慢慢過渡,保證體育教學過程的安全,將安全作為教學的重中之重去抓。此外,教師還應該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一些簡單的事故處理措施能夠得心應手,充分保證學生的安全。

  (四)規範高校,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體育教師的特殊性決定了體育教學的與眾不同。在高校,體育教師應該具備紮實的體育知識,無論是基礎知識還是技能等方面都能給做到得心應手。學校也應該定期開展一些有關體育教學的培訓,讓教師通過培訓強化自身知識,達到提高體育教師隊伍素質的目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當下大學體育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些不足要求高校不斷立足於實際,以學生為主體,不斷改革創新教學方式,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以行之有效的對策應對大學體育教學的各種問題。

  參考文獻:

  [1]錢傑.高校體育教學組織形式之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1)

  [2]陳琦;從終身體育思想審視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3]張維剛.素質教育評價中的幾個要素探討[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4(04)

  [4]莊志彬.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現狀及對策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04期

  [5]滕忠紅.個體特徵對女大學生體育參與影響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作者:李元偉單位:武漢大學珞珈學院

  大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篇2

  摘要:

  體育教學在當代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對大學體育教學的關注度日益上升。在整個大學教育體系中,體育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現在的中國,綜合國力日益上升,國際地位穩步提高,國民素質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大學生是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們必須加強對大學生體育的教學,使當代學生以健康的身心去發展。

  關鍵詞:

  現狀;教學生態化;對策;

  1、當代大學體育教學生態化的現狀

  我們國家在體育方面一直希望教學生態化,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制約因素使它受到影響。針對當代大學體育教學生態化所存在的問題,做出以下分析:體育相對於其它的學科而言,有很大的不同,也會比較複雜。大學體育是以人類、自然界以及社會作為主心骨,這也是它發展的舞臺。首先,大學體育主要是學生在上,老師在教,所以他們是屬於人類這個範疇;大學體育中的自然界指的是教學的場地、器材以及其他的裝置;而存在於學校中的體育精神以及老師教學觀念則屬於社會範疇。所以當代大學體育教學生態化的缺失的原因主要從人、自然、社會這三方面入手。首先從人的方面來說,體育課程在大學的學習課程中並沒有一定的地位甚至可以說可有可無,他們認為體育課又苦又累還對他們沒有任何價值,所以每天對體育課都是抱怨,不願意去上體育課,去上體育課也是為了應對考試,這種應試教學模式使學生漸漸地失去了對體育課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的身體素質降低,學生的消極性也阻礙了當代體育教學生態化的發展;對於自然方面,如今的大學教育中,國家對於專業課程、科學技術等都太過於重視,卻忽視了對體育課程的教學,這也使教育部門對於體育方面的一些審批比較艱難,對體育教育資金投資減少,引起了體育器材及其裝置的缺失,嚴重製約了體育教學生態化的發展。而在社會因素方面,學校的文化背景、學校的歷史傳統等,一些學校的傳統中存在保守觀念,學生沒有深刻地理解體育精神以及老師教學觀念較為落後,這也是體育教學生態化缺失的一大原因。在某種程度上現在的體育環境已經呈現反生態的趨勢,使我們生態化教育失去了生機。

  2、教學生態化必須存在的原因

  如果從生態學的角度進行描述,就是每個物種出現並且進化時,必須經歷一系列變化,產生微妙的反應,以便能適應物種的進化。從生態學的角度去看大學體育教學,就是要求體育教學中的各個方面都要具備一定的關聯性,使體育教學的發展能夠維持相對平衡的程度。在體育教學中,老師和同學的關係影響著課程的進行,如果老師以熱情飽滿的態度上課,學生也會激起興趣,受到老師的感染,從而更加積極地練習。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學生的心理狀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教學的質量,這就屬於課堂中的生態化。當學生的體育意識欠缺時,就會影響體育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學校體育教學事業的發展進步。教學主體以及社會環境等因素會對體育的教學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體育教學生態化能夠引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積極性,並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教學生態化也能從根源解決當代體育所存在的問題。任何事物發展都有其規律,我們必須把遵守規律和主觀能動性相結合,在遵循其規律的同時去發揮我們的力量,才能使體育到到更好的發展。在體育的教學中,應該時時刻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生理反應,在依照科學理論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有效的教學。

  3、對當代體育教學生態化的缺失進行反思並採取對策

  現階段的大學體育教學生態化發展還在萌芽階段,要想它發展長久,我們必須去實行有效的措施去改善它。首先,我們要形成體育教學生態化理念,讓學生充滿對體育改革的信心,提高體育生態化的意識。學生是主體,要對學生提出的建議充分理解,但也要充分地考慮生態理念,堅持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既能夠使學生身體素質提升,也能使體育教學生態化邁出堅實的一步;其次,師生關係也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影響因素,老師一般都是高高在上的地位,師生之間總是有一層隔閡,正因為傳統教育中的教學模式,師生不平等,學生只能處在被動地位,任由老師去灌輸,沒有自己的想法,這也引起了老師與學生之間因為沒有交流溝通,這也使教學質量大幅度下降。所以我們必須改善師生之間的關係,使師生之間平等相處,成為朋友,以朋友的交流方式去上課,這未嘗不是一種好的教學模式。因為師生之間溝通與交流的次數增加了,教師可以根據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課程內容的調整,進行鍼對性的教學,使學生的狀態時刻保持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隨著我國改革的推進,豐富發展課程內容,使學生方方面面都能提高,最重要的是我們國家必須增加對體育方面的投資,增加一些體育設施,為體育教學生態化保駕護航;最後,要實施更為科學嚴格的體育考核考試,使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競爭意識得到增強。在對學生的考核中,應考慮多方面內容,不能只是一味的根據原有的方式進行評估。需制定出一套考核機制,在課程內容合理的情況下,對每位學生的體育成績進行綜合評估,不僅要評估對課程內容的掌握,重點是學生對體育精神的理解。我們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對體育教育生態化發展不斷豐富,這才會使它長久地發展下去。

  4、結語

  總的來說,對當代體育教學生態化我們必須要加以重視,進行有效地教學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讓每位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生動有趣的體育活動中,以發揮這節課的最大價值。體育課教學目標的制定中除了要條理清晰、內容具體、更要滿足教材的特點,進行細化和形象化,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從點到面層層遞進。

  參考文獻

  [1]王麗.大學體育的作用[J].陝西教育,2016(09).

  [2]程思浩.體育教學生態化研究[J].教育研究,2013(02).

  [3]李奎.體育教學生態化對人的影響[J].新時代導報,2009(05).

  大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篇3

  摘要:

  為了促進大學體育教學改革,文章分析了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並從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儲量、體育觀念及教學方法、體育教學課程內容設定、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健全四個方面提出瞭解決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的問題的策略。

  關鍵詞:

  理論知識;教學觀念;課程設計;考核評價

  大學體育教學是高校教育教學工作開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為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高校必須基於國家制定的素質教育教學要求,處理現代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及大學體育教學質量。

  一、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缺少專業理論知識

  影響大學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師自身的體育理論知識。提高教學質量必須依託系統科學的理論指導,傳統的基本體育理論在系統性與科學性方面存在不足,導致其在教學改革中無法發揮實際價值,影響了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但是,在教學改革中,如果一味地應用新型體育概念與體育術語等體育名詞,會影響大學體育理論系統和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實際效果。

  (二)教學觀念和方法落後

  我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開始的時間相對較晚,很多教學觀念比較落後,受傳統體育教學中“體質教育”理念的影響,我國大學體育教學以鍛鍊學生的身體素質為主,教師忽略了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此外,教師習慣以自我為中心,運用“填鴨式”教學方式。這種單一的教學法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影響了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積極性。

  (三)課程設計單一

  大學體育教學課程設計過於單一,且不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在教學中,教學方法與中學時基本一樣;教學內容過於傳統,與社會發展脫節,且內容過於單調;這些現狀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缺失,且無法滿足大學生的發展需要。而課程設定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導致學生厭學,最終降低了教學效果。

  (四)評價方法及考核體系的有效性不足

  高校沿用傳統體育考核方法、標準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這種單一的模式影響了考核的效果及評價的有效性。例如,有些學生在中國小時期身體素質較差,不愛進行體育鍛煉,經過大學一年的體育教學後,雖然體育能力和運動技術相較於其他學生仍不成熟,但相比自身卻有了很大突破,如果按照傳統的絕對化計分考核評價,很難看出其進步,容易降低學生學習體育課程,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另外,很多學校不重視體育教學,這導致部分學生在考試時作弊,這導致考核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二、解決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問題的策略

  (一)教師應增加教學專業理論知識儲量

  教師應該及時分析和把握教學改革方向,並在原有教學知識的基礎上,積極學習、更新教學理論知識,提高教學能力。高校要為教師提供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或者聘請專業教授入校進行專題講座,幫助教師豐富體育教學專業知識及教學理論。

  (二)轉變體育觀念及教學方法

  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及方法,不僅要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還應當轉變體育教學的觀念,告別從前簡單的“教與學”的教學模式,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使教學手段更加多樣化與人性化,在培養大學生體育素質的同時積極引導和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在課堂教學中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另外,教師要通過教學理論的趣味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科學設定體育教學課程內容

  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應不斷引進新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內容的時代性與實效性。在傳授體育知識時,教師應重視學生生理及心理狀況的發展,要基於其實際發展情況,優化課程內容,為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思想,提高其綜合素質。鑑於我國大學招收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的特點,要提高教學內容的多樣性與時代性,就要根據不同區域學生的習慣與興趣,優化設計體育教學課程體系,提高課程安排的針對性與系統性。

  (四)建立健全考核評價體系

  大學體育考核評價體系必須使用多考、縱比、常驗的方法才能夠提高其實際運用效果。多考是指在體育考試中,高校可以推行兩次考試,取最高成績的制度。縱比是指在考試時要實行“因人而異”的考試原則,對於身體素質本身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分析其實際情況,並適當加分,給予鼓勵。常驗是指在教學期間,教師應多次進行隨堂測考、實踐測考,並將隨堂考評成績納入最終成績評價內,從而提大學聯考核評價的全面性與有效性,激發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知識的動力。

  三、結語

  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面臨諸多的問題。相關部門及高校領導、教師必須共同努力,應對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科研研討、深化研究等方式,制定並落實解決對策,從而提高大學體育教學改革效果,提高學生體育綜合素質能力。

  參考文獻:

  [1]杜江偉.淺析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武夷學院學報,2013(5):79-82.

  [2]楊俊,盛大洋.試論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福建茶葉,2016(10):273-274.

  [3]劉喜林.論校園茶文化與高校體育教學[J].才智,2016(25):131.

;

列舉一下生活當中國小生的健康影響因素有哪些?

1.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對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有著一定的影響。據調查顯示,很多多動症患兒的病因是遺傳因素,其中同卵雙生子的同病率高達85.7%,異卵雙生子同病率是33.3%[1]。遺傳對國小生的精神系統有著較大的影響。例如:高階神經活動強且不夠平衡的典型膽汁質學生,經常會衝動、暴躁、容易發怒;高階神經活動不強並且缺乏平衡的學生經常表現的抑鬱,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產生孤獨、焦慮或者自卑等心理問題。

2.生理因素

(1)如果國小生兒童時期患過傳染疾病,例如腦炎、肺炎、病毒冒等疾病,腦組織會受到嚴重傷害,進而導致國小生產生一定的心理障礙。在國小生成長過程中,一些重要的內分泌,例如腦垂體、腎上腺等分泌不夠均衡,也會致使國小生出現一些心理障礙。如甲狀腺素缺失,國小生會出現智力遲鈍、記憶減退等症狀,但是分泌量過少又會造成神經過敏,情緒容易激動等現象發生。

(2)國小生身體上的發育的和其的認知發育有著一定的聯絡。兒童的腦發育狀況影響著兒童的智力水平。國小生,正處在精神系統結構的基本發育階段,與相似。另外,學生的身體發育對其情緒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如果身體發育良好,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容易得到積極的評價,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如果身體發育不良,其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可能受到消極評價。

3.心理因素

心理髮展過程中出現矛盾和衝突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現象,在這一情況下,有些矛盾是國小生心理髮展的動力。但是,如果國小生長期處於心理矛盾環境下,或者矛盾程度過高,可能會為國小生帶來一定的困擾,致使國小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黃重,葉一舵.少數民族中國小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研究述評[J].武夷學院學報,2013,03:93-98.

[2]陳華.淺議影響農村國小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及解決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4,10:8.

[3]趙月.中國小教育中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社會心理科學,2014,10:73-75.

淺談大學生人際交往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淺談網路人際交往對大學生

心理健康的影響

摘 要: 由於網路人際交往的全球性、 超時空性、 隱密性、 平等性、 虛擬性和神祕性, 使網路人際交往具有了擋不住的

力和吸引力 。 許多大學生對 網路人際交往情有獨鍾 , 趨之若鶩 , 紛紛觸 網。 可以說 , 網路人際交往 已成為大學生主要的人際

交往方式 。網路人際交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有著重要 的影響 , 一方面有利於大學生建立更為和諧 、 民主、 平等的人際關係 ,

另一方面也會造際關係疏遠、 焦慮和浮躁等不健康情緒蔓延, 甚至還可能產生較嚴重的情感問題。所以必須採取正確

的措施引導大學生 網路人際交往 。

關鍵詞: 大學生; 網路人際交往; 心理健康 ; 理論探析

中圖分類號: C 4 4 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6 7 4 — 2 1 0 9 ( 2 0 0 9 ) 0 4 — 0 0 9 8 一 O 5

網路人際交往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為大學生心

理健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另一方面也對大學生

心理健康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它易引起大學生各種心

理障礙和心理疾病。那麼, 網路人際交往對大學生心

理健康的有何影響呢?

、 網路人際交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正

面影響

1 . 網路人際交往的全球性和超時空性 , 擴大 了人

際交往圈子, 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網路可滿足人際交 往的需要 、 性的需要 、 歸屬需

要、 獲得成就的需要、 自我表現和自我超越的需要[ 1 】 。

網路交往可推動青少年人格向性、 平等性、 個性

化和開放性發展翻 。在國內調查中, 大學生認為網路可

收稿 日期 : 2 0 0 9 — 0 2 —1 6

作者簡介: 餘建林( 1 9 7 0 一 ) , 男, 漢族, 講師 , 主要研究方

向: 教育 、 社會心理學 。

擴大交往範圍, 填補心靈空虛的佔5 1 . 7 %。 國外的研究

發現網際網路作為社交工具, 增加了與他人的交往和溝

通 , 給使用者以歸屬感和人性支援嘲 。在傳統交往方式

下, 個體的人際交往常常囿於實際生活中狹小的生活

圈子。網路社會的大學生卻可以跨越千山萬水 , 突破

地域空間的,讓整個地球變成一個小小的村落,

真正實現“ 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它可以讓人足不出戶

在數秒之間找到多年摯友般的傾心感受, 而免去了彼

此的客套、 試探、 戒備和情感道義責任。另外, 由於網

絡人際交往的匿名性的特點, 使得網路人際交往比較

容易突破年齡、 性別、 地位、 身份、 外貌美醜等傳統人

際交往因素的, 建立更為和諧、 民主、 平等的人際

關係。

2 . 網路人際交往的隱密性 。 克服現 實交往中的尷

尬和羞怯等

網路中每個人以網路代號的身份( 網名) , 通過網

上聊天室、 B B S 、 甚至你自己的個人主頁, 在無數陌生

的世界各地的形形色色的男男面前,無拘無束

地、 毫無顧忌地充分展示你的個性色彩。在網上的聊 餘建林: 淺談網路人際交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 9 9·

天室中你隨時可以找到陌生的異性網友聊天, 隨意地

聊幾句, 聊得來就繼續, 聊不來則隨時可以中斷, 一走

了之。這中間甚至無需什麼開場白或客套話, 就可以

直截了當, 直奔主題, 說出自己心中想說的話或問題。

所有這些活動, 均因為網路交往的隱蔽性所致。網路

人際交往的隱蔽性,使得人際交往變得無拘無束, 人

性中的情感交流的本能和個性得以充分張揚。

3 . 網路人際交往的平等性。 克服現實交往中的地

位、 身份……等不平等性和利益的衝突

友情 的基礎是平等、 互惠 的, 是平等基礎上 的互

惠。這種平等首先是在精神地位上的平等, 其次是相

互之間沒有什麼利益衝突。這兩點在傳統的人際交往

中很少能同時具備 , 而這在網路世界中只是輕而易舉

的小事; 另外, 現實生活中人們的交往無不事先就局

限在雙方特定的身份關係中, 如親戚、 同事、 上下級、

同學關係等等。在網路交往中, 無論你在現實生活中

的身份是何等顯赫、 或者是家財萬貫, 但到了網上你

同其它任何人一樣無任何特權,只不過是一個符號

( 網名) 而已, 其他一切都被省略, 都集中到了語言和

思想的交流上 了。

4 . 網路人際交往的虛擬性和神祕性 。 克服 了現實

交往中的直接、 刻板。 增加朦朧感和浪漫色彩

網路的神祕和虛幻, 使網路具有了擋不住的

力和吸引力; 網路空間的距離會使人產生一種朦朧的

美感, 為想象提供了足夠的“ 空間” 。網路中的虛擬群

體允許使用匿名, 可把原來不能表達出來的情感表達

出來, 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 同志” , 產生一種群體的

歸宿感, 增強自我接受。匿名的網際網路環境還可為內

向與神經質的人提供一個感覺較為安全的討論平 臺,

相應降低其情感上的孤獨。網路的廣闊空間為愛情之

花提供了最好的土壤。兩個人在網上交談, 在表達情

感是更加熱烈奔放 , 即使是性格木訥的網友, 這時也

會變得溫柔纏綿。許多其貌不揚的人在網上有了充分

展示自己魅力的機會。網路的神祕性還過濾了金錢、

容貌、 身份、 家世等外在條件, 沒有了國界、 地域的限

制, 而且它很少涉及到房子、 收入等實際生活問題, 摒

棄了世俗的偏見 ,兩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愛的世界

裡, 使得網路愛情更加浪漫 , 在這個遠離世俗的網路

空間, 愛顯得格外純粹, 更加動人明 。

此外 , 由於網路的開放性、 虛擬性, 大學生參與其

中 , 只是一個數字元號 , 因此在人前的面具被摘除 了,

真實的內心得以袒露, 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壓鬱與苦悶

在這裡盡情傾訴 ,種種扭曲與病態心理可以盡情展

現。這為大學生不良情緒的宣洩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和

提高了大學生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

性, 有利於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網路人際交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負

面影響

1 . 網路人際交往間接性 。 淡化了現 實生活橫 向交

往的廣度和深度 , 失去傳統的親情、 友情[ 5 1

網上交往是以文字為載體的間接往, 不存在

上下級、 長晚輩之間現實的直接型交往內涵。許多大

學生往往面對網路, 可以與陌生夥伴侃侃而談, 但卻

迴避直接接觸。一些大學生整 日與電腦打交道, 家庭

成員之間、 鄰居之間、 同學朋友之間的感情聯絡淡泊,

對現實社會生活中的他人與社會的幸福漠不關心, 他

們感到在網路世界獲得快樂比現實世界多, 便把更多

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網路交往中, 從而減少參與日常

社交活動的時間。 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更傾向在

資訊網路中尋找安慰。這種網路交往逐漸使他們喪失

現實交往的技巧 , 導致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疏遠, 變得

緊張、 孤僻、 冷漠、 失去傳統的親情、 友情等。

2 . 網路人際交往角色的虛擬性及其間接性容易引

發心理信任危機和人格障礙

網路裡的聊 天室等虛擬社群以匿名或化名方式

進行的網路交往既無法規範人們言論的真實性 , 甚至

也公開承認和認可交往者的虛假言論。 這使很多大學

生抱著遊戲的心態參與網上交際, 不僅自己撒謊面不

改色, 對他人言論自然也是毫無信任感可言。網上人

際信任危機可能會影響到大學生的現實人際交往 , 導

致現實交往中對他人真誠性的懷疑和自身真誠性的

缺乏,進而影響自己與他人良好關係的建立和發展;

同時交往角色的虛擬和心理交流的間接性也可能使

大學生去除承擔任何責任的心理負擔, 因而可能在網

上表現得異常真實和坦率。而一旦在網上經常性的表

現逐漸固定下來, 並與現實具有很大差別時, 就會出 ·

l o o· 武夷學院學報 2 0 0 9年第4期

現大學生攻擊型人格 、 雙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現象。從

大學生網上交往來看 ,不少大學生在網上是活躍分

子, 但現實中的他們卻是性格內向者。事實上, 網路為

性格內向者提供了人際交往的大舞臺, 但另一方面也

使他們在“ 臺下” 變得更加內向, 特別是一些性格孤僻

者一旦發現在網上尋找知己比現實更容易, 就會沉溺

其中, 下網後就變得更加失落, 遠離周圍的夥伴, 更不

願與人交往, 長期下去導致雙重人格出現。同時, 網上

交往角色的頻繁變化有可能導致大學生出現多重人

格 , 甚至有可能導致他們喪失人格t 6 ] 。國內的相關

研究表 明, 網路交往可使人格虛擬化、 封閉化 , 可使人

格發生變異和迷失/ 3 ] 。國外 1 0 . 6 %的被試同樣報告了

網路人際交往也有類似的負面影響。

3 . 網路人際交往主體的弱社會性和弱規範性 , 容

易引發大學生的焦慮心理

網路交往主體不再是現實中受社會傳統和規範

約束 的行 為者 , 他們 自由自在, 無所不為的網上行為

特徵, 使網路安全顯現出來。他們時刻擔心自己的個

人隱私被偷竊 ; 擔 心電子郵件後 面的病毒 ; 擔心從 網

上走到 自己身邊的“ 熟悉 的陌生人” 。在層 出不窮而又

形形色色的網路病毒、 黑客和其它犯罪搞得人們應接

不暇、 身心疲憊 。大學生 因上網而引發的安全焦慮已

經相當普遍。另外, 對女大學生進行情感糾纏和性

亂行為隨處可見 ; 網上暴力和網上黑客事件也經常發

生等等, 有些大學生因害怕網上個人隱私密碼和 自己

的電子郵件被別人開啟偷看, 或是擔心自己的電腦遭

受 網路病毒破壞和黑客攻擊 ,特別是面對 網上恐嚇、

暴力 、 欺詐 、 或是陷入“ 網戀” 陷阱和遭受 網上性亂

時, 經常會感到驚恐不安和無所適從 , 產生安全焦慮。

4. 網路人際交往的虛擬性和真實性 , 容易使異性

弓 l 發情感問題, 從而影響其心理健康

網路交往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虛擬性和真實性

並存的情感環境。大學生一方面可以在網上大膽而直

接地與異往, 但另一方面, 這種真真假假、 半真半

假、 時真時假的交往, 則又給大學生心理情感的健康

發展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專家預言“ 網際網路在將來

會成為風流韻事的重要發源地 ’ 。大量的事實表明 ,

網路愛情起源於網上的偶然相遇和突然迷戀。網上的

偶然相遇雖不是面對面的, 但通過電腦( 文字或語言

聊天室) 聊天等方式也能彼此密切注視 , 最大化地相

互間感知和審視 , 往往也會 出現“ 一見鍾情” 。這種網

上的“ 一見鍾情” 是一種理想化的情感狀態 , 常常是不

成熟的。從大量的網上調查來看, 大學生交往的情感

問題不外乎這幾種: 一是在現實中遭遇失戀或其它挫

折時, 上網尋求心理寄託和解脫。二是對網戀虛幻性

缺乏認識或認識不足, 從而過分相信網戀, 付出太多,

感情受到極大傷害。三是出於對網戀真實性一面的不

信任 , 從而遊戲感情。四是網路交往的虛擬性和缺乏

責任感 , 使婚外戀和多角戀正越來越得到青少年的認

同和實踐。五是現實時空 的侷限 , 使網戀的成功率較

低, 從而造成感情投入後的情感挫傷。可見, 網戀對大

學生心理的衝擊和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三、 指導大學生網路交往的教育對策

網路人際交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很大程

度上取決於 自己。應該倡導大學生對 網路人際交往的

批判性思維 , 正確引導他們進行網路人際交往。

1 . 大學生要全面認識和理智對待網路人際交往的

心理作用

大學生在肯定網路人際交往的積極作用之時, 要

正視網路人際交往的負面影響, 尤其對“ 網路人際交

往成癮症” 的消極影響要有清醒、 正確的認識。 英國諾

丁漢大學心理專家麥克· 格里弗斯博士認為: “ 過分迷

戀上網有損身心健康, 嚴重的會導致心理, 危害

程度不亞於酗酒或吸毒 ,患者的行 為與吸毒成癮類

似 , 一接觸因特 網就興奮異常 , 沒機會接觸就寂寞難

耐” 。可見 , 網癮問題的心理危害不容小視。

2. 大學生要自覺確立正確的網路人際交往觀念

網路人際交往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大學生

宣洩不良情緒, 但大學生要學會區分網路社會和現實

生活的界限,不要沉溺於脫離現實的虛幻網路世界,

把網路人際交往當作逃避生活問題或者調適消極情

緒 的主要工具。

3 . 大學生要養成 良好的用“ 腦” 和理智上網的習慣

首先應科學安排上網時間 , 明確網路人 際交往 目

標。上網之前應把具體要完成的工作列在紙上, 避免

成為“ 網路人際交往的迷途羔羊” 。其次, 要控制上網 餘建林: 淺談網路人際交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 1 01·

操作時間, 每天操作累積不應超過 5個小時, 連續操

作 1小時後, 應休息 1 O分鐘左右。再次, 應設定強制

關機時間 , 準時下網。

4 . 大學生要培養健康、 成 熟的心理防禦機制 。 學會

用轉移和替代的方式擺脫網路人際交往成癮

要不斷完善 自己的個性, 培養廣泛的興趣、 愛好

和較強的個人能力; 只有這樣才會形成成熟的心理防

御機制 , 不會一味地躲在虛擬世界中, 逃避失敗與挫

折。程度較重的網路人際交往成癮者, 可以通過多種

心理治療法達到治癒目的。比如直接隔斷法或尋求心

理醫生的幫助。同時, 要學會勞逸結合, 用每個人所特

有的嗜好和休閒娛樂方式轉移自注意力, 使其暫時忘

記網路人際交往的和減少對網路的依賴 。

5 . 大學生要 自覺增強網路人際交往的安全防範意

識和社會公德意識

網路人際交往同現實人際交往一樣 , 不可能是一

片淨土。欺騙、 、 人身攻擊、 反動言論等都可能使

大學生受到傷害。大學生一定要自覺遵循網路人際交

往的 “ 遊戲規則” ,自覺抵制形形色色的不 良網路行

為; 自覺接受道義、 自律和網路規則的約束, 努力倡導

網路人際交往的自尊 、 自愛 、 自律、 自覺的新風 尚。

此外, 學校、 社會、 家庭應營造良好的網路人際交

往環境, 建立網路人際交往安全體系, 使之為學生成

長、 成才提供服務, 同時, 教師和家長也應提高自身的

網路素質 , 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和幫助。

汽車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汽車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緊張而又充實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畢業生都要通過最後的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是一種有計劃的檢驗大學學習成果的形式,那麼應當如何寫畢業論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汽車畢業論文參考文獻,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汽車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篇1

  [1] 汽車AMT控制系統及離合器模糊控制方法的研究 重慶交通學院 2004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2] 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模式研究 吉林大學 2007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3] 汽車行業一體化(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研究 吉林大學 2007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4] 汽車駕駛員前方視野測量系統軟體開發 吉林大學 2007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5] 合肥汽車客運總公司發展戰略研究 合肥工業大學 2007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6] 哈爾濱成功汽車維修有限公司發展戰略案例 哈爾濱工程大學 2007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7] 汽車齒輪工藝的研究與應用 哈爾濱工程大學 2007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8] 我國汽車企業品牌競爭力研究 湖南大學 2007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9] 汽車造型中的張力和表現性研究 湖南大學 2007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10] 湖南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研究 湖南大學 2007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11] 丁冰,汽車安全氣囊的控制,《現代汽車技術》, VOL.17, No.l(1995), 109--120;

  [12] 朱軍編著,《電子控制發動機電路波型分析》,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P149

  汽車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篇2

  [1] 曹德芳.汽車維修[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70-78.

  [2] 範毅.高職汽車專業校內實訓基地文化建設的思考[J].探索教育研究,2013.

  [3] 徐華東.桑塔納轎車維修技術[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34-41.

  [4] 戴冠軍.廣州本田雅閣發動機的檢查與調整[J].汽車技術,2002,(6):36-38.

  [5] 石磊.車載資訊科技及其發展[J].汽車維修,2002,(9):44-46.

  [6] 張沈生.汽車維修技術的發展[J].汽車維修,2002,(6):6-7.

  [7] 湯子興.夏利轎車電噴發動機故障自診系統[J].汽車運用,2002,(1):34-35.

  [8] 崔吉男.入世與中國轎車業新一輪規模擴張[J].汽車維修,2003,(1):6-8.

  [9] 劉仲國.現代汽車故障與解碼技術[J].汽車維修技師,2000,(6):62-64.

  [10] 邵松明.汽車維修企業職工培訓及改革探索[J].汽車維護與修理,2003,(1):1-2.

  汽車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篇3

  [1]田星.ZF汽車零配件公司營銷戰略研究[D].天津工業大學,2015.

  [2]張福威.東風日產汽車4S店經營管理專案研究[D].天津工業大學,2016.

  [3]王晨辰.W汽車公司營銷渠道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

  [4]胡競博.大資料時代長安汽車精準營銷策略研究[D].民族大學,2016.

  [5]舒雪琴.B品牌汽車JN店關係營銷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

  [6]程朕.上海地區二手車營銷模式研究[D].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16.

  [7]杜豔華.D汽車集團公司營銷策略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6.

  [8]趙勝傑.知豆牌電動汽車營銷策略研究[D].山東大學,2016.

  [9]呂曉萌.LT汽車集團二手車市場行銷策略研究[D].廣西大學,2016.

  [10]程新才.吉利汽車品牌戰略研究[D].廣西大學,2016.

  [11]廖志軍.廣州交通集團汽車修理廠服務營銷策略研究[D].廣西師範大學,2016.

  [12]雲.汽車營銷人員勝任力、激勵與績效的相關性研究[D].廣西師範大學,2016.

  [13]王鎮.國內二手汽車網際網路營銷策略研究[D].華中師範大學,2016.

  [14]楊佳幸.中國汽車行業的微電影營銷研究[D].華中師範大學,2016.

  [15]農嘉騏.汽車品牌年輕化營銷傳播策略研究[D].暨南大學,2016.

  [16]餘靜.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現狀及其營銷策略研究[D].暨南大學,2016.

  [17]劉靜.網際網路+時代汽車品牌的價值營銷策略研究[D].暨南大學,2016.

  [18]姚振宇.特斯拉汽車營銷策略研究[D].廣東財經大學,2016.

  [19]鄧藝.北京吉普福建市場行銷策略研究[D].華僑大學,2016.

  [20]胡嘉琦.陝西比亞迪汽車公司營銷策略研究[D].西北大學,2015.

  [21]孫海鑫.中國品牌汽車在非洲地區跨文化營銷路徑研究[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6.

  [22]成志兵.比亞迪汽車營銷渠道管理研究[D].鄭州大學,2015.

  [23]廖玉昌.廣汽三菱汽車有限公司營銷策略研究[D].湖南大學,2015.

  [24]黃琦.廣汽三菱SUV汽車營銷策略研究[D].湖南大學,2016.

  [25]鄭偉雄.基於IFE-EFE矩陣的A公司汽車配件營銷策略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5.

  [26]黃旭明.特斯拉汽車在中國的營銷策略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6.

  [27]林重延.SN汽車有限公司營銷策略研究[D].廣東財經大學,2015.

  [28]賴文亮.清遠市4S汽車店營銷研究[D].華南農業大學,2016.

  [29]邢文林.長安汽車河南微車市場行銷策略優化[D].鄭州大學,2016.

  [30]王晨.中國與美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營銷管理的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6.

  [31]常丹.O2O模式下汽車保養HKB專案營銷問題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6.

  [32]王藝凝.一汽汽車金融有限公司消費信貸業務市場行銷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6.

  [33]常燕妮.沃爾沃汽車中國市場品牌營銷策略分析[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6.

  [34]張倩文.基於SCP正規化的汽車4S營銷模式研究[D].西華大學,2016.

  [35]朱驥飛.網際網路+背景下汽車後市場汽配行業營銷策略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7.

  [36]林曉冬.關於汽車營銷模式轉變及創新的探究[J].科技展望,2017,01:232.

  [37]葛宇靜,鄧豔寧,林奕詩,李俊偉.我國汽車營銷渠道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6,04:73-76.

  [38]馬健.大眾旗下寶萊汽車的市場定位與營銷策略[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04:287-288.

  [39]韓道靜.4S店面向農村市場的汽車營銷策略分析[J].商業經濟,2017,03:110-111.

  [40]喬肖妹.微信技術下的O2O汽車服務營銷策略探討[J].時代農機,2017,01:137-138.

  [41]甄文媛.傳播劇變時代汽車營銷如何變招[J].汽車縱橫,2017,03:64-65.

  [42]陸昱男.我國汽車市場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營銷策略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7,01:61-62.

  [43]羅雙.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技能抽考標準的研究與實踐[J].商場現代化,2017,03:239-240.

  [44]劉政陳.關於新能源汽車市場行銷策略的探討[J].現代國企研究,2017,02:153.

  [45]黃茜.高職技能大賽汽車營銷策劃賽項訓練之初探[J].湖北農機化,2017,01:58-59.

  [46]王毓,石劍飛.基於技能大賽推進高職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以“全國汽車營銷大賽”為例[J].工業和資訊化教育,2017,02:43-46.

  [47]林家駒.網際網路+背景下車輛銷售創新模式研究[J].現代商業,2017,05:17-18.

  [48]李夢寅.市場調查在汽車營銷中的地位與作用分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03:76.

  [49]王彥梅,李佳民.顧客滿意戰略在汽車營銷領域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商論,2017,07:17-19.

  [50]李飛.利用汽車展作為汽車營銷課程實訓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03:98-99.

  [51]付昌星.情景模擬教學法在汽車營銷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汽車,2017,04:54-55.

  [52]黃茜.基於汽車營銷技能大賽背景下的汽車營銷策劃課程改革思路及教學方式探討[J].湖北農機化,2017,02:49-50.

  [53]黃漢龍.“網際網路+”時代技工院校汽車營銷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應對策略[J].職業,2017,11:78-80.

  [54]李曉琳.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汽車營銷專業課程體系建設[J].中國培訓,2017,06:234-235.

  [55]張秋菊.低碳經濟下新能源汽車營銷策略研究--以保時捷汽車為例[J].中國培訓,2017,06:285.

  [56]王彥梅,李佳民.基於“網際網路+”背景下汽車營銷模式研究[J].中國商論,2017,13:8-9.

  [57]曹園園.中外汽車營銷模式比較及其對策分析[J].汽車與駕駛維修(維修版),2017,04:131.

  [58]陳益奎.體驗式營銷在汽車營銷中的應用探究[J].時代汽車,2017,08:50+52.

  [59]齊睿文.中國品牌汽車營銷策略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7,07:68-69.

  [60]白彩盛,楊海霞.汽車營銷模式的改革探究[J].中國市場,2017,07:128-129.

  [61]薛東紅.區域汽車維修水平對汽車營銷的作用[J].時代汽車,2017,10:41-42.

  [62]陳積志,.中國汽車營銷模式整合創新研究--以上海大眾汽車為例[J].商場現代化,2017,08:73-74.

  [63]謝霖.基於綜合職業能力導向的高職汽車營銷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1:52-55.

  [64]豆琨.淺談體驗營銷在汽車銷售中的應用[J].當代經濟,2017,08:68-69.

  [65]熊宇.汽車電子商務營銷[J].電子商務,2017,06:52-53.

  [66]王碩,徐保雲.汽車營銷公關改變美國人的汽車生活[J].國際公關,2017,02:82-84.

  [67]張鬆泓,郭坤.我國新能源汽車營銷模式探究[J].河北農機,2017,05:61.

  [68]李薇.情景模擬教學法在汽車營銷課程中的應用[J].職業,2017,15:70-71.

  [69]彭卉,蘭偉華.中職汽車營銷專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04:84-85.

  [70]吳小平.芻議高職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建設途徑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14:105-107.

  [71]彭菊生.基於行動導向的高職汽車營銷課程教學改革[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1:28-31.

  [72]康蒙.新形勢下汽車營銷課程的教學改革探討[J].時代汽車,2017,08:47+49.

  [73]劉娜翠,楊月鋒.運用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汽車營銷學教學研究[J].武夷學院學報,2017,03:91-95.

  [74]李為豪.汽車廣告文化及其在汽車營銷中的應用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7,05:257.

  [75]張耀丹.我國汽車營銷模式淺析[J].汽車實用技術,2017,09:82-83.

  [76]紀文煜.“網際網路+”互動式汽車營銷模式的優勢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7,05:278.

  [77]汪文忠.網際網路+我國汽車產業營銷模式創新[J].汽車工程師,2017,05:13-14.

  [78]李玉婷.淺談如何構建基於崗位需求的汽車營銷專業實訓課程體系[J].時代汽車,2017,12:55-56.

  [79]趙美紅,劉佳庚.新能源汽車營銷渠道分析--以遼寧省調研資料為例[J].現代商業,2017,15:28-29.

  [80]謝萍萍.中國汽車營銷渠道的現狀與思考[J].中國市場,2017,04:86-87+119.

  汽車營銷畢業論文參考文獻三:

  [81]嚴義章,熊其興,楊順芳.基於中高職銜接的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2:32-35+50.

  [82]王斌瑜.高職院校《汽車營銷》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科技資訊,2017,14:109.

  [83]汪文忠.“網際網路+”我國汽車產業營銷模式創新探究[J].汽車維修與保養,2017,05:98-99.

  [84]本報記者蔣毅棪.東風打造落地自駕新模式開啟共享汽車營銷新時代[N].通訊資訊報,2017-04-12C04.

  [85]劉宇,肖俊濤.“網際網路+”互動式汽車營銷模式研究[J].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學報,2015,04:76-80.

  [86]邊巍,徐建高,馬蕾,張海雲.依託雙主體的現代學徒制探索與實踐--以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5,32:16-19.

  [87]李雪.體驗式營銷在汽車營銷中的應用[J].現代商業,2016,02:33-34.

  [88]楊學成,徐秀秀,陶曉波.基於體驗營銷的價值共創機理研究--以汽車行業為例[J].管理評論,2016,05:232-240.

  [89]張莉.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營銷策略分析[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6,02:80-83.

  [90]李錢貴,鄧豔寧.我國汽車營銷渠道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6,02:72-77.

  [91]楊子揚.中國汽車網路營銷的現狀及問題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09:98-101.

  [92]鄭蓓,郭文斌.我國汽車營銷模式探究[J].青海交通科技,2016,04:122-126.

  [93]金明.我國汽車營銷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汽車實用技術,2016,09:10-12.

  [94]周禮鵬.汽車經銷商營銷風險管理研究[D].浙江大學,2016.

  [95]李卉依.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汽車品牌的營銷策略研究[D].湖南師範大學,2015.

  [96]餘淞.豪鵬公司汽車動力電池營銷策略研究[D].蘭州大學,2016.

  [97]齊巨集明.一汽馬自達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大客戶營銷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6.

  [98]林東東.長春東環一汽豐田4S店營銷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6.

  [99]解曉宣.汽車4S店微信公眾平臺使用者持續使用意願影響因素研究[D].吉林大學,2016.

  [100]劉文龍.上海小糸汽車車燈公司產品營銷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6.

  [101]李明明.經濟新常態下的汽車營銷[D].吉林大學,2016.

  [102]聶強.一汽解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開拓西南市場行銷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6.

  [103]高陽.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奧迪A8L市場行銷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6.

  [104]李銳.江淮汽車公司乘用車營銷策略改進研究[D].安徽大學,2016.

  [105]唐守榮.上海大眾汽車的品牌忠誠度研究[D].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16.

  [106]林治辰.北汽新能源公司電動汽車營銷策略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

  [107]李辛銘.長春信而興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營銷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6.

  [108]趙臻.一汽大眾汽車公司奧迪A3轎車蘭州市場行銷策略研究[D].蘭州大學,2015.

  [109]王世民.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廣汽集團營銷轉型研究[D].蘭州大學,2015.

  [110]鍾換嫦.情景模擬教學法在中職汽車營銷課程中的實踐研究[D].廣東技術師範學院,2015.

  [111]韋怡龍.多核協同營銷鏈評價優化技術研究與實現[D].西南交通大學,2015.

  [112]戰明.汽車網路營銷策略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5.

  [113]吳迪.H公司新能源汽車營銷策略[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5.

  [114]劉興.柳州五菱汽車零部件營銷策略研究[D].廣西大學,2015.

  [115]邢思思.中國本土汽車企業國際市場行銷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5.

  [116]慈鑫.FT專用車市場行銷策略研究[D].長安大學,2015.

  [117]楊琳燕.某企業新能源汽車營銷策略研究[D].華中師範大學,2015.

  [118]李鋮.SVW汽車福建市場整合營銷傳播研究[D].南昌大學,2015.

  [119]董志華.法雷奧汽車(深圳)有限公司市場行銷策略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

  [120]高一航.汽車品牌傳播策略研究[D].陝西師範大學,2015.

  [121]杜銳.V汽車4S店營銷策略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

  [122]牟曉傑.基於電子商務的福田汽車營銷策略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

  [123]吳景璐.邁梭電子上海有限公司汽車零部件營銷策略研究[D].蘭州大學,2015.

  [124]於泊玲.低碳綠色背景下保時捷新能源汽車在華營銷策略研究[D].北京工業大學,2015.

  [125]王軍皓.LZHY上海大眾4S店營銷策略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5.

  [126]劉蘇.大眾品牌進口汽車在中國的市場行銷策略研究[D].北京工業大學,2015.

  [127]張中平.中行K分行信用卡汽車分期付款業務營銷策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

  [128]李妮娜.福田汽車南美區域國際營銷戰略研究[D].湖南師範大學,2015.

  [129]修楊.奧迪汽車中國市場行銷策略[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5.

  [130]邢斌.華晨汽車自主品牌營銷策略研究[D].瀋陽大學,2016.

  論文格式說明

  (1)題目(仿宋_gb2312,三號字)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不用非公知公認的縮寫或符號,儘量避免用英文縮寫。

  (2)作者(仿宋_gb2312,小四)作者姓名居題目下方。

  (3)指導老師(仿宋_gb2312,小四)

  (4)學校專業、學號(仿宋_gb2312,五號)

  (5)摘要:200—300字左右(摘要兩字字型為仿宋_gb2312,五號,加粗。內容字型為仿宋_gb2312,五號)摘要的內容應客觀真實,採用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語,應反映文章的主要觀點,重點表述研究內容及結論,交待相關的研究條件、方法等,必須重點突出、文字簡練。

  摘要中要突出描述作者所做的工作,不要或儘可能少地出現“介紹”、“總結”之類的詞,用“本文研究了……”“本文提出了……”

  (6)關鍵字:3—5個(關鍵字三字字型為仿宋_gb2312,五號,加粗。內容字型為仿宋_gb2312,五號)要符合學科分類及專業術語的通用性,並注意與國際慣例一致。

  (7)正文(正文字型全部為仿宋_gb2312,小四。但大標題或小標題均加粗)

  正文中的序號及標題層次 :文中的各種序號,全部用阿拉伯數字按順序左起頂格書寫。標題層次不宜過多,有標題才有序號,標題層次按第一層1,第二層1.1,第三層1.1.1,第四層1.1.1.1的順序逐級標明,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加下圓點相分隔,最後一位數字後面不加標點,寫法如下:

  1 △△△△(章的標題,頂格,佔一行)

  1.1 △△△△(條的標題,頂格,佔一行)

  1.1.1 △△△△(頂格,接正文)

  1.1.2 △△△△(頂格,接正文)

  (正文內容要求:1、現狀 2、存在問題 3、對策建議)

  (8)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四字字型為仿宋_gb2312,五號,加粗。內容字型為仿宋_gb2312,五號)注意根據自己的大綱來進行資料的蒐集和取捨,即根據自己的想法來控制和組織資料,而不是被資料控制。注意所蒐集材料的正確性及用詞的規範性。

  按照下列順序排列文章

  論文總標題:字型仿宋,字號三號,20字以內,漢字

  作者:總標題正下方,字型仿宋,字號小四

  指導老師:作者正下方,字型仿宋,字號小四

  學校、專業、學號:居中,字型仿宋,字號五號

  摘要(“摘要”這兩個字仿宋,五號,加粗,頂格):200-300字,仿宋,五號字

  關鍵字(“關鍵字”這三個字仿宋,五號,加粗,頂格):3-5個詞,仿宋,五號字

  正文:仿宋,小四(如果包含小標題,小標題加粗)

  畢業論文格式

  一、 論文的格式要求

  1.論文用A4紙列印;

  2.論文標題居中,小二號黑體(加粗) ,一般中文標題在二十字以內;

  4.副標題四號,宋體,不加粗,居中

  5.論文內容摘要、關鍵詞、參考文獻、正文均統一用四號,宋體(不加粗);大段落標題加粗;

  6.頁碼統一打在右下角,格式為“第×頁 共×頁” ;

  7.全文行間距為1倍行距

  8.序號編排如下:

  一、(前空二格)――――――――――――此標題欄請加粗

  (一) (前空二格)

  1.(前空二格)

  (1) (前空二格)

  二、 內容摘要、關鍵詞

  內容摘要是對論文內容準確概括而不加註釋或者評論的簡短陳述,應儘量反映論文的主要資訊。內容摘要篇幅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名詞,一般選用3-4個,每個關鍵詞之間用分號隔開。關鍵詞排在摘要下方。“內容摘要”和“關鍵詞”本身要求用[關鍵詞][內容摘要](綜括號、四號、宋體、加粗)。

  三、正文部分

  正文是論文的核心,要實事求是,準確無誤,層次分明,合乎邏輯,簡練可讀。字數不少於3000字。

  文字要求規範;所有文字字面清晰,不得塗改。

  數字用法 :公曆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各種計數與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年份不能簡寫,如2015年不能寫成15年。

  四、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其他部分統一使用四號宋體不加粗。“參考文獻”本身要求用參考文獻:(四號、宋體,加粗)。

  五、致謝

  致謝

  兩字本身用四號,宋體,加粗,居中。內容為四號宋體,不加粗。

;

人際交往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淺談網路人際交往對大學生

心理健康的影響

摘 要: 由於網路人際交往的全球性、 超時空性、 隱密性、 平等性、 虛擬性和神祕性, 使網路人際交往具有了擋不住的

力和吸引力 。 許多大學生對 網路人際交往情有獨鍾 , 趨之若鶩 , 紛紛觸 網。 可以說 , 網路人際交往 已成為大學生主要的人際

交往方式 。網路人際交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有著重要 的影響 , 一方面有利於大學生建立更為和諧 、 民主、 平等的人際關係 ,

另一方面也會造際關係疏遠、 焦慮和浮躁等不健康情緒蔓延, 甚至還可能產生較嚴重的情感問題。所以必須採取正確

的措施引導大學生 網路人際交往 。

關鍵詞: 大學生; 網路人際交往; 心理健康 ; 理論探析

中圖分類號: C 4 4 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6 7 4 — 2 1 0 9 ( 2 0 0 9 ) 0 4 — 0 0 9 8 一 O 5

網路人際交往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為大學生心

理健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另一方面也對大學生

心理健康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它易引起大學生各種心

理障礙和心理疾病。那麼, 網路人際交往對大學生心

理健康的有何影響呢?

、 網路人際交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正

面影響

1 . 網路人際交往的全球性和超時空性 , 擴大 了人

際交往圈子, 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網路可滿足人際交 往的需要 、 性的需要 、 歸屬需

要、 獲得成就的需要、 自我表現和自我超越的需要[ 1 】 。

網路交往可推動青少年人格向性、 平等性、 個性

化和開放性發展翻 。在國內調查中, 大學生認為網路可

收稿 日期 : 2 0 0 9 — 0 2 —1 6

作者簡介: 餘建林( 1 9 7 0 一 ) , 男, 漢族, 講師 , 主要研究方

向: 教育 、 社會心理學 。

擴大交往範圍, 填補心靈空虛的佔5 1 . 7 %。 國外的研究

發現網際網路作為社交工具, 增加了與他人的交往和溝

通 , 給使用者以歸屬感和人性支援嘲 。在傳統交往方式

下, 個體的人際交往常常囿於實際生活中狹小的生活

圈子。網路社會的大學生卻可以跨越千山萬水 , 突破

地域空間的,讓整個地球變成一個小小的村落,

真正實現“ 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它可以讓人足不出戶

在數秒之間找到多年摯友般的傾心感受, 而免去了彼

此的客套、 試探、 戒備和情感道義責任。另外, 由於網

絡人際交往的匿名性的特點, 使得網路人際交往比較

容易突破年齡、 性別、 地位、 身份、 外貌美醜等傳統人

際交往因素的, 建立更為和諧、 民主、 平等的人際

關係。

2 . 網路人際交往的隱密性 。 克服現 實交往中的尷

尬和羞怯等

網路中每個人以網路代號的身份( 網名) , 通過網

上聊天室、 B B S 、 甚至你自己的個人主頁, 在無數陌生

的世界各地的形形色色的男男面前,無拘無束

地、 毫無顧忌地充分展示你的個性色彩。在網上的聊 餘建林: 淺談網路人際交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 9 9·

天室中你隨時可以找到陌生的異性網友聊天, 隨意地

聊幾句, 聊得來就繼續, 聊不來則隨時可以中斷, 一走

了之。這中間甚至無需什麼開場白或客套話, 就可以

直截了當, 直奔主題, 說出自己心中想說的話或問題。

所有這些活動, 均因為網路交往的隱蔽性所致。網路

人際交往的隱蔽性,使得人際交往變得無拘無束, 人

性中的情感交流的本能和個性得以充分張揚。

3 . 網路人際交往的平等性。 克服現實交往中的地

位、 身份……等不平等性和利益的衝突

友情 的基礎是平等、 互惠 的, 是平等基礎上 的互

惠。這種平等首先是在精神地位上的平等, 其次是相

互之間沒有什麼利益衝突。這兩點在傳統的人際交往

中很少能同時具備 , 而這在網路世界中只是輕而易舉

的小事; 另外, 現實生活中人們的交往無不事先就局

限在雙方特定的身份關係中, 如親戚、 同事、 上下級、

同學關係等等。在網路交往中, 無論你在現實生活中

的身份是何等顯赫、 或者是家財萬貫, 但到了網上你

同其它任何人一樣無任何特權,只不過是一個符號

( 網名) 而已, 其他一切都被省略, 都集中到了語言和

思想的交流上 了。

4 . 網路人際交往的虛擬性和神祕性 。 克服 了現實

交往中的直接、 刻板。 增加朦朧感和浪漫色彩

網路的神祕和虛幻, 使網路具有了擋不住的

力和吸引力; 網路空間的距離會使人產生一種朦朧的

美感, 為想象提供了足夠的“ 空間” 。網路中的虛擬群

體允許使用匿名, 可把原來不能表達出來的情感表達

出來, 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 同志” , 產生一種群體的

歸宿感, 增強自我接受。匿名的網際網路環境還可為內

向與神經質的人提供一個感覺較為安全的討論平 臺,

相應降低其情感上的孤獨。網路的廣闊空間為愛情之

花提供了最好的土壤。兩個人在網上交談, 在表達情

感是更加熱烈奔放 , 即使是性格木訥的網友, 這時也

會變得溫柔纏綿。許多其貌不揚的人在網上有了充分

展示自己魅力的機會。網路的神祕性還過濾了金錢、

容貌、 身份、 家世等外在條件, 沒有了國界、 地域的限

制, 而且它很少涉及到房子、 收入等實際生活問題, 摒

棄了世俗的偏見 ,兩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愛的世界

裡, 使得網路愛情更加浪漫 , 在這個遠離世俗的網路

空間, 愛顯得格外純粹, 更加動人明 。

此外 , 由於網路的開放性、 虛擬性, 大學生參與其

中 , 只是一個數字元號 , 因此在人前的面具被摘除 了,

真實的內心得以袒露, 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壓鬱與苦悶

在這裡盡情傾訴 ,種種扭曲與病態心理可以盡情展

現。這為大學生不良情緒的宣洩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和

提高了大學生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

性, 有利於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網路人際交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負

面影響

1 . 網路人際交往間接性 。 淡化了現 實生活橫 向交

往的廣度和深度 , 失去傳統的親情、 友情[ 5 1

網上交往是以文字為載體的間接往, 不存在

上下級、 長晚輩之間現實的直接型交往內涵。許多大

學生往往面對網路, 可以與陌生夥伴侃侃而談, 但卻

迴避直接接觸。一些大學生整 日與電腦打交道, 家庭

成員之間、 鄰居之間、 同學朋友之間的感情聯絡淡泊,

對現實社會生活中的他人與社會的幸福漠不關心, 他

們感到在網路世界獲得快樂比現實世界多, 便把更多

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網路交往中, 從而減少參與日常

社交活動的時間。 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更傾向在

資訊網路中尋找安慰。這種網路交往逐漸使他們喪失

現實交往的技巧 , 導致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疏遠, 變得

緊張、 孤僻、 冷漠、 失去傳統的親情、 友情等。

2 . 網路人際交往角色的虛擬性及其間接性容易引

發心理信任危機和人格障礙

網路裡的聊 天室等虛擬社群以匿名或化名方式

進行的網路交往既無法規範人們言論的真實性 , 甚至

也公開承認和認可交往者的虛假言論。 這使很多大學

生抱著遊戲的心態參與網上交際, 不僅自己撒謊面不

改色, 對他人言論自然也是毫無信任感可言。網上人

際信任危機可能會影響到大學生的現實人際交往 , 導

致現實交往中對他人真誠性的懷疑和自身真誠性的

缺乏,進而影響自己與他人良好關係的建立和發展;

同時交往角色的虛擬和心理交流的間接性也可能使

大學生去除承擔任何責任的心理負擔, 因而可能在網

上表現得異常真實和坦率。而一旦在網上經常性的表

現逐漸固定下來, 並與現實具有很大差別時, 就會出 ·

l o o· 武夷學院學報 2 0 0 9年第4期

現大學生攻擊型人格 、 雙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現象。從

大學生網上交往來看 ,不少大學生在網上是活躍分

子, 但現實中的他們卻是性格內向者。事實上, 網路為

性格內向者提供了人際交往的大舞臺, 但另一方面也

使他們在“ 臺下” 變得更加內向, 特別是一些性格孤僻

者一旦發現在網上尋找知己比現實更容易, 就會沉溺

其中, 下網後就變得更加失落, 遠離周圍的夥伴, 更不

願與人交往, 長期下去導致雙重人格出現。同時, 網上

交往角色的頻繁變化有可能導致大學生出現多重人

格 , 甚至有可能導致他們喪失人格t 6 ] 。國內的相關

研究表 明, 網路交往可使人格虛擬化、 封閉化 , 可使人

格發生變異和迷失/ 3 ] 。國外 1 0 . 6 %的被試同樣報告了

網路人際交往也有類似的負面影響。

3 . 網路人際交往主體的弱社會性和弱規範性 , 容

易引發大學生的焦慮心理

網路交往主體不再是現實中受社會傳統和規範

約束 的行 為者 , 他們 自由自在, 無所不為的網上行為

特徵, 使網路安全顯現出來。他們時刻擔心自己的個

人隱私被偷竊 ; 擔 心電子郵件後 面的病毒 ; 擔心從 網

上走到 自己身邊的“ 熟悉 的陌生人” 。在層 出不窮而又

形形色色的網路病毒、 黑客和其它犯罪搞得人們應接

不暇、 身心疲憊 。大學生 因上網而引發的安全焦慮已

經相當普遍。另外, 對女大學生進行情感糾纏和性

亂行為隨處可見 ; 網上暴力和網上黑客事件也經常發

生等等, 有些大學生因害怕網上個人隱私密碼和 自己

的電子郵件被別人開啟偷看, 或是擔心自己的電腦遭

受 網路病毒破壞和黑客攻擊 ,特別是面對 網上恐嚇、

暴力 、 欺詐 、 或是陷入“ 網戀” 陷阱和遭受 網上性亂

時, 經常會感到驚恐不安和無所適從 , 產生安全焦慮。

4. 網路人際交往的虛擬性和真實性 , 容易使異性

弓 l 發情感問題, 從而影響其心理健康

網路交往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虛擬性和真實性

並存的情感環境。大學生一方面可以在網上大膽而直

接地與異往, 但另一方面, 這種真真假假、 半真半

假、 時真時假的交往, 則又給大學生心理情感的健康

發展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專家預言“ 網際網路在將來

會成為風流韻事的重要發源地 ’ 。大量的事實表明 ,

網路愛情起源於網上的偶然相遇和突然迷戀。網上的

偶然相遇雖不是面對面的, 但通過電腦( 文字或語言

聊天室) 聊天等方式也能彼此密切注視 , 最大化地相

互間感知和審視 , 往往也會 出現“ 一見鍾情” 。這種網

上的“ 一見鍾情” 是一種理想化的情感狀態 , 常常是不

成熟的。從大量的網上調查來看, 大學生交往的情感

問題不外乎這幾種: 一是在現實中遭遇失戀或其它挫

折時, 上網尋求心理寄託和解脫。二是對網戀虛幻性

缺乏認識或認識不足, 從而過分相信網戀, 付出太多,

感情受到極大傷害。三是出於對網戀真實性一面的不

信任 , 從而遊戲感情。四是網路交往的虛擬性和缺乏

責任感 , 使婚外戀和多角戀正越來越得到青少年的認

同和實踐。五是現實時空 的侷限 , 使網戀的成功率較

低, 從而造成感情投入後的情感挫傷。可見, 網戀對大

學生心理的衝擊和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三、 指導大學生網路交往的教育對策

網路人際交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很大程

度上取決於 自己。應該倡導大學生對 網路人際交往的

批判性思維 , 正確引導他們進行網路人際交往。

1 . 大學生要全面認識和理智對待網路人際交往的

心理作用

大學生在肯定網路人際交往的積極作用之時, 要

正視網路人際交往的負面影響, 尤其對“ 網路人際交

往成癮症” 的消極影響要有清醒、 正確的認識。 英國諾

丁漢大學心理專家麥克· 格里弗斯博士認為: “ 過分迷

戀上網有損身心健康, 嚴重的會導致心理, 危害

程度不亞於酗酒或吸毒 ,患者的行 為與吸毒成癮類

似 , 一接觸因特 網就興奮異常 , 沒機會接觸就寂寞難

耐” 。可見 , 網癮問題的心理危害不容小視。

2. 大學生要自覺確立正確的網路人際交往觀念

網路人際交往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大學生

宣洩不良情緒, 但大學生要學會區分網路社會和現實

生活的界限,不要沉溺於脫離現實的虛幻網路世界,

把網路人際交往當作逃避生活問題或者調適消極情

緒 的主要工具。

3 . 大學生要養成 良好的用“ 腦” 和理智上網的習慣

首先應科學安排上網時間 , 明確網路人 際交往 目

標。上網之前應把具體要完成的工作列在紙上, 避免

成為“ 網路人際交往的迷途羔羊” 。其次, 要控制上網 餘建林: 淺談網路人際交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 1 01·

操作時間, 每天操作累積不應超過 5個小時, 連續操

作 1小時後, 應休息 1 O分鐘左右。再次, 應設定強制

關機時間 , 準時下網。

4 . 大學生要培養健康、 成 熟的心理防禦機制 。 學會

用轉移和替代的方式擺脫網路人際交往成癮

要不斷完善 自己的個性, 培養廣泛的興趣、 愛好

和較強的個人能力; 只有這樣才會形成成熟的心理防

御機制 , 不會一味地躲在虛擬世界中, 逃避失敗與挫

折。程度較重的網路人際交往成癮者, 可以通過多種

心理治療法達到治癒目的。比如直接隔斷法或尋求心

理醫生的幫助。同時, 要學會勞逸結合, 用每個人所特

有的嗜好和休閒娛樂方式轉移自注意力, 使其暫時忘

記網路人際交往的和減少對網路的依賴 。

5 . 大學生要 自覺增強網路人際交往的安全防範意

識和社會公德意識

網路人際交往同現實人際交往一樣 , 不可能是一

片淨土。欺騙、 、 人身攻擊、 反動言論等都可能使

大學生受到傷害。大學生一定要自覺遵循網路人際交

往的 “ 遊戲規則” ,自覺抵制形形色色的不 良網路行

為; 自覺接受道義、 自律和網路規則的約束, 努力倡導

網路人際交往的自尊 、 自愛 、 自律、 自覺的新風 尚。

此外, 學校、 社會、 家庭應營造良好的網路人際交

往環境, 建立網路人際交往安全體系, 使之為學生成

長、 成才提供服務, 同時, 教師和家長也應提高自身的

網路素質 , 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和幫助。

標籤: 學報 武夷 學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mq0e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