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玉螺春和碧螺春

玉螺春和碧螺春

玉螺春和碧螺春

玉螺春和碧螺春都是中國茶葉中的名茶,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1. 原產地不同

玉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太湖西南岸,而碧螺春產於江西省東鄉縣境內的霞源村。

2. 品種不同

玉螺春是以太湖前山南麓盆地中心地帶的毛峰等品種為原料,製成的綠茶,而碧螺春則以龍頂、烏龍、金駿眉、白牡丹等品種為原料製成。

3. 香氣和口感不同

玉螺春的香氣以香韻濃郁、溫和悠長為主,口感清新回甘,溫和醇厚;而碧螺春則香氣高雅,回味甘醇,口感綿長。

4. 茶湯色澤不同

玉螺春茶湯柔和清澈,呈鵝黃色;而碧螺春則茶湯清亮透燦,呈翠綠色。

總的來說,玉螺春和碧螺春雖然都是名茶,但是它們在品味上有著明顯的區別,具體選擇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口味偏好來決定。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玉螺春與碧螺春的區別

《茶神榜》稱“閤家歡樂”,《茶香譜》稱“月色寒香”,《茶恩娜》稱“花好月圓”。源自《茶園四塊玉》之《春螺玉》,形象代言人:貂蟬,導語:“情纏纏,意綿綿,纏纏綿綿到窗前”。

傳說貂蟬以前,不但貌醜,且身上有一股難去的羶味,多年求醫無效,非常苦惱,不得不於七月十五夜,燒香拜月,以求解脫。嫦娥指點:用玉螺春洗飲,不但可以容光煥發,而且能使玉體充溢“月色寒香”。貂蟬試用,立竿見影。八月十五再次拜月,以表謝意。嫦娥見其 美貌,前後判若兩人,自嘆弗如,連忙關閉月亮,說人間唯一難捨的就是玉螺春,可恨奔月之後,無緣消受。貂蟬的故事,提醒我們:喝玉螺春美容,一個月內,就見成效。

玉螺春是綠羅裙茶的一種,用最原始的手工技術揉捻而成,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汁原味。其中有一道工藝為“輕攏慢捻摸復挑”,曾令大詩人白居易歎為觀止,並寫進了自己的詩作中。“螺”,毛潤之引申為緊密團結,擰成一股繩的意思,其實主要是指茶的形狀。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 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水面,水氣升騰,霧氣悠悠,空氣溼潤,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質地疏鬆,極宜於茶樹生長,由於茶樹與果樹間種,所以碧螺春茶葉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據記載,碧螺春茶葉早在隋唐時期即負盛名,有千餘歷史。傳說清康熙皇帝南巡蘇州賜名為“碧螺春”。碧螺春條索緊結,蜷曲似螺,邊沿上一層均勻的細白絨毛。“碧螺飛翠太湖美,新雨吟香雲水閒 。”喝一杯碧螺春,仿如品賞傳說中的江南美女。

玉螺茶是青茶嗎?

玉螺是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國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曆史。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

唐朝時就被列為貢品,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為“功夫茶”、“新血茶”。高階的碧螺春,茶芽之細嫩0.5公斤幹茶需要茶芽6-7萬個。炒成後的幹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產於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沖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入,是中國的名茶。主要工序為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乾。

我國的著名茶葉是哪些產地在哪裡

主要有以下幾個:

1. 浙江杭州-西湖龍井:特級西湖龍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光潤,香氣鮮嫩清高,滋味醇,葉底細嫩呈朵。清明節前採製的龍井茶簡稱明前龍井,美稱女兒紅。

2. 江蘇蘇州-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茶條索緊結,捲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沖泡後茶味徐徐舒展,上 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為貢品。適合 用於家庭辦公用茶。

3. 安徽黃山-黃山毛峰:該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帶有金魚葉(俗稱黃金片)。入杯沖泡霧氣結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由於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鮮葉採自黃山高峰,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

4. 福建泉州-安溪鐵觀音:屬於半發酵茶類。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還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

5. 河南信陽-信陽毛尖:信陽毛尖具有“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功效。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茶

茶葉之最

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綠茶具有綠葉清湯的品質特徵。嫩度好的新茶,色澤綠潤,芽峰顯露,湯色明亮。其代表品種有“龍井”、“碧螺春”、“珠茶”等。

紅茶為紅葉紅湯,這是經過發酵形成的品質特徵。幹茶色澤烏潤,滋味醇和甘濃,湯色紅亮鮮明。紅茶有“工夫紅茶”、“紅碎茶”和“小種紅茶”型,品牌以“祁紅”、“寧紅”和“滇紅”最有代表性。

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色澤青褐如鐵,故又名青茶。典型的烏龍茶的葉體中間呈綠色,邊緣呈紅色,素有“綠葉紅鑲邊”的美稱。其湯色清澈金黃,有天然花香,滋味濃醇鮮爽。以“觀音”、“大紅袍”、“凍頂烏龍”等最具代表性。

白茶由芽葉上面白色茸毛較多的茶葉製成。白茶滿身白毫,形態自然,湯色黃亮明淨,滋味鮮醇。代表品種有“毫銀針”、“壽眉”、“白牡丹”等。

黃茶黃葉黃湯,香氣清銳,滋味醇厚。其芽葉茸毛披身,金黃明亮,湯色杏黃明澈。代表品種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大黃茶”等。

黑茶葉色油黑凝重,湯色澄黃,葉底黃褐,香味醇厚。黑茶製成緊壓茶後主要供邊區少數民族飲用。

茶的風俗習慣,要中國的

中國是世界茶葉的故鄉,種茶、製茶、飲茶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又是一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國家,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著各種不同的飲茶習俗,真可謂“歷史久遠茶故鄉,絢麗多姿茶文化。”

擂茶。顧名思義,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進擂缽裡擂碎衝沸水而成擂茶。不過,擂茶有幾種,如福建西北部民間的擂茶是用茶葉和適量的乏麻置於特製的陶罐中,用茶木棍研成細末後加滾開水而成;廣東的揭陽、普寧等地聚居的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是把茶葉放進牙缽(為吃擂茶而特製的瓷器)擂成粉未後,加上搗碎的熟花主、芝麻後加上一點鹽和香菜,用滾燙的開水沖泡而成而成;湖南的桃花源一帶有喝秦人擂茶的特殊習俗。是把茶葉、生薑、生米放到碾缽裡擂碎,然後衝上沸水飲用。若能再放點乏麻、細鹽進去則滋味更為清香可口。喝秦人擂茅一要趁熱,二要慢嚥,只有這樣才會有“九曲迴腸,心曠神怡”之感。

龍虎鬥茶。雲南西北部深山老林裡的兄弟民族,喜歡用開水把茶葉在瓦罐裡熬的濃濃的,而後把茶水衝放到事先裝有酒的杯子裡與酒調和,有時還加上一個辣子,當地人稱它為“龍虎鬥茶”。喝一杯龍虎鬥茶以後,全身便會熱乎乎的,睡前喝一杯,醒來會精神抖擻,渾身有力。

竹筒茶。將清毛茶放入特製的竹筒內,在火塘中便烤邊搗壓,直到竹筒內的茶葉裝滿並烤乾,就剖開竹筒取出茶葉用開水沖泡飲用。竹筒茶既有濃郁的茶香,有有清花的竹香。雲南西雙版納的傣族同胞喜歡飲這種茶。

鍋帽茶。在鑼鍋內放入茶葉和幾塊燃著的木炭,用雙手端緊鑼鍋上下抖動幾次,使茶葉和木炭不停地均勻翻滾,等到有屢屢青煙冒出和聞到濃郁的茶香味時,便把茶葉和木炭一起倒出,用筷子快速地把木炭揀出去,再把茶葉倒回鑼鍋內加水煮幾分鐘就可以了。布朗族同胞喜歡飲鍋帽茶。

蓋碗茶。在有蓋的碗裡同時放入茶葉、碎核桃仁、桂圓肉、紅棗、冰糖等等,然後衝如沸水蓋好蓋子。來客泡蓋碗茶一般要在吃飯之前,倒茶是要當面將碗蓋揭開,並用雙受託碗捧送,以表示對客人的尊敬。沏蓋碗茶是回族同胞的飲茶習俗。

婆婆茶:新婚苗族婦女常以婆婆茶招待客人。婆婆茶的作法是:平時將要將去可的南瓜子和葵花子、晒乾切細的香樟樹葉尖以及切成細絲的嫩醃生薑放在一起攪拌均勻,儲存在容器內備用。要喝茶時,就取一些放入杯中,再以煮好的茶湯沖泡,邊飲邊用茶匙舀食,這種茶就叫做婆婆茶。

蟲茶。它是一種製法奇特、極富民族習俗的特產茶。蟲茶是把採摘的茶樹鮮葉和部分香樹葉混合放在竹簍或大木桶裡,澆上淘米水,讓其自然發酵。數天後便散發出一種特有的氮氣味,這種氣味會招引“化香夜蛾”的昆蟲成群來此安家落戶,生育繁衍。它的幼蟲特別喜食腐爛的茶葉和香樹葉,並排出一粒粒比菜籽還小的蟲屎。把這種蟲屎收集起來晒乾便是蟲茶。飲用蟲茶時要先在杯中倒入開水,後放入適量蟲茶,蓋好杯蓋。蟲茶粒先漂浮在水面,待其緩緩下沉到杯底並開始溶化時即可飲用。蟲茶泡出的湯清香宜人,沁人心肺。飲之令人頓感心曠神怡。湖南城步苗族目治縣五嶺山區的苗族同胞尤愛飲蟲茶,所以蟲茶又叫城步蟲茶,它是一種速溶性飲料。

醃茶。即把新茶葉放在大缸裡,撒上適量的鹽,然後用石塊壓緊蓋好,經過數月後(一般是三個月)再拿出來飲用。此茶香氣和滋昧都別有風味,由於像醃白菜一樣,所以叫醃茶。部分彝族同胞愛喝。

砂罐茶。把沖洗乾淨的小砂罐置於火塘旁烘烤,等砂罐烤溫熱了,再把茶葉放進去,手握砂罐在火上慢慢搖晃,等砂罐內的茶葉散友出悅鼻的馨香時,便可將滾開水衝進砂罐裡,蓋上罐蓋,悶上三分多鐘,砂罐茶便沏成了。我國三峽一帶的老百姓醉心於砂罐茶,他們覺得只有喝這種茶才夠味才過癮,喝後五臟六腑都熨貼,無比暢快。

三道茶。分三次用不同的配料泡茶,風味各異,概括為頭苦二甜三回味,頭道茶為苦茶,把茶葉放入小陶罐中用小火烤至微黃並有清香味時,再向茶罐內衝入沸水,泡成濃釅的茶汁倒人杯中飲用,此茶味濃且苦,故稱苦茶。第二道茶為甜茶,它是和茶葉嫩芽和核桃仁、烤乳扇、冰糖蜜餞或者蜂蜜等用沸熱的開水沖泡而成。此茶甜滋滋的,故稱甜茶。第三道茶為回味茶,它是用茶葉嫩葉加生薑片、花椒、桂皮末、紅糖等用滾燙的開水沖泡而成。此茶麻、辣、甜、苦各味皆有,飲之使人回味,故稱回味茶。雲南大理的白族同胞愛飲三道茶,並用三道茶待客。三道茶喻示著人生有苦有甜,苦盡甜來,令人回味無窮。小小三道茶折射出白族同胞對人生哲理的悟性。

土鍋茶。用土鍋或主罐燒水,待水燒開時再把新鮮的茶葉直接放入土鍋內或土罐內,並繼續加水燒,直至燒到茶湯很濃時為止。哈尼族同胞愛飲這種茶,並稱它為“土鍋茶”。

酥油茶。藏族同胞特別愛飲酥油茶。酥油茶的一般做法是將茶葉搗碎,在鍋中熬煮後,用竹篩濾出茶渣,將茶汁倒入預先放有酥油和食鹽的桶內,用打茶工具在桶內不停地攪伴,使酥油充分而均勻溶於茶汁中,然後裝入壺內放在微火上以便隨時趁熱取飲。較高檔的酥油茶還得加上事先就炒熟的碎花生米、核桃仁或者糖和雞蛋。酥油茶既可單獨詼用也可在吃糌粑或麥丐粑時飲用。

雷響茶。是酥油茶的一種,所不同的是把鑽有小孔的鵝卵召燒紅,放進裝有酥油與茶汁的桶裡,桶內茶汁便噼噼吧吧作晌,晌聲過後立即用勁上下抽打,以增強茶湯的濃度及香氣和滋味。

茶葉有哪些產地

主要的茶葉產地有安徽南部山區、西部大別山區,福建,雲南,蘇南,浙江西部山區。

中國茶葉歷史悠久,各種各樣的茶類品種,萬紫千紅,竟相爭豔,猶如春天的百花園,使萬里山河分外妖嬈。中國名茶就是在浩如煙海諸多花色品種茶葉中的珍品。同時,中國名茶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名茶,有傳統名茶和歷史名茶之分。

接下來結合茶的品種以及產地進行簡要分析:

1、龍井茶

龍井茶是我國的第一名茶,產於浙江省杭州西湖附近的山中,有"西湖龍井"、梅塢龍井"、"獅峰龍井",以龍井村獅子峰所產"獅峰龍井"最佳。龍井茶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之稱。

2、 產於閩南安溪縣。外形頭似蜻蜓,尾似蝌蚪,顏色砂綠起霜,質地重如鐵,美如觀音,滋味清高醇美,回味甘甜,帶有獨特的"觀音韻"。素有"七泡有餘香"之美稱。以西坪松林頭魏蔭鐵觀音發源地所產最佳,為烏龍茶之上品。

3、武夷巖茶

產於閩北武夷山。九十九巖,巖巖有一茶,一茶一名,獨特採製,有"大紅袍"、"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肉桂"等名樅。巖茶外形條索粗壯緊實,呈釘狀,色砂綠蜜黃,鮮潤光澤,泛"寶色"。花果香濃郁高長,滋味濃醇高爽,具獨特的"巖韻"。

4、碧螺春

康熙所名。產於江蘇吳縣太湖中的洞庭山,成茶外形捲曲呈螺,銀毫遍佈,香濃芬芳,滋味醇厚,湯色嫩綠明亮,茶之珍品。"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最"。

5、黃山毛峰

產於安微黃山桃花溪。宋代貢茶。特級黃山毛峰堪稱我國毛峰之極品,其形似雀舌,勻齊壯實,峰顯毫露,色如象牙,魚葉金黃,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滋味鮮濃、醇厚、甘甜,葉底嫩黃,肥壯成朵。其中"金"和"象牙色是特級黃山毛峰外形與其他毛峰不同的兩大明顯特徵。

6、君山銀針

產於岳陽洞庭湖的青螺島,有"庭帝子春長恨,二千年來草更長"的描寫。外形芽頭壯實筆直,茸毛披蓋,色澤金黃光亮,稱為"金鑲玉";內質香氣高純,湯色杏黃明澈,滋味爽甜。沖泡時,芽頭在玻璃杯中直挺豎立,狀似群筍出土,又如尖刀直立,能三起三落,繼而徐徐下沉杯底,極為美觀。

7、六安瓜片

產於安微六安地區齊靈山,外形似瓜子,自然平展,葉緣微翹,色澤寶綠,大小均勻,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鮮醇回甘,湯色清澈透亮,葉底綠嫩明亮。依採製季節,可分三個品種:穀雨前提採的稱"提片",品質最優;其後採製的稱"瓜片";梅雨季節採製的稱"梅片", 品質最差。

8、信陽毛尖

產於河南省南部大別山區的信陽縣。信陽毛尖外形細、圓、緊、直、多白毫;內質清香,湯綠味濃。

9、都勻毛尖

產於貴州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勻縣。"三綠三黃"是都勻毛尖茶的特色,即幹茶色澤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帶黃。詩云:"雪芽芬芳都勻生,不亞龍井碧螺春,飲罷浮花清鮮味,心曠神怡似神仙"。

10、祁門紅茶

產於安微省祁門縣。祁門紅茶條索緊秀,鋒苗好,色澤烏黑泛黑光,俗稱"寶光";內質香氣濃郁高長,似蜜糖香,又蘊藏蘭花香,湯色紅豔,滋味醇厚,回味 永,葉底嫩軟紅亮。

綠茶怎麼喝

綠茶的種類很多,所以可以用來泡綠茶的容器也很多,一般普通的茶葉用茶壺,茶杯,蓋碗,玻璃杯都可以泡。不過我不贊成用塑料杯子泡茶,水溫高了以後,塑料杯子難免會變軟,不太安全。用保溫杯泡綠茶的話,千萬不要蓋上蓋子,蓋上蓋子之後茶葉會被燜熟,風味不佳。

至於那些比較高階的綠茶就需要選擇更合適的茶具來進行品飲了。如果是針形綠茶,或者條狀的綠茶,比如雨花茶,開化龍頂,安吉白茶,黃山毛峰等,沖泡時茶葉會在水中沉沉浮浮,好像跳舞一樣,最好選用敞口的玻璃杯,杯身要高一點,可以欣賞到茶葉的舞蹈,以及茶葉在杯底根根豎立時的美感。

對於一些以三綠為特點的綠茶,可以選用白瓷杯,有助於觀賞到茶湯和茶葉 層次。往審美的層面再深挖一點的話,品飲一些有上百年曆史的名茶時,如果用精細的青花梧桐蓋碗,古意盎然,很有形式感。

名優綠茶最好不要新增東西泡飲,主要是覺得暴殄天物的感覺。一般的綠茶可以加菊花經,金銀花,橘皮等,是滋補的有效途徑。

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度左右為宜。觀察幹茶,茶葉愈嫩,愈綠,沖泡水溫越低,這樣茶湯才會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中含有的維生素C也被破壞較少。水溫太高,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茶中咖啡鹼容易浸出),維生素C大量被破壞,有一種把茶葉“燙熟”了的感覺。泡飲低檔綠茶,則要用90度-100度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分浸出較少,茶味淡薄。

這裡必須說明一點,上面談到,高階綠茶適宜用80度的水沖泡,這通常是指將開水燒開之後(水溫達到100度),再冷卻至所要求的溫度;如果是無菌生水,則只要燒到所需的溫度即可。

茶葉出自中國哪裡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   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    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著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等山區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茶原為中國南方的嘉木,茶葉作為一種著名的保健飲品,它是古代中國南方人民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貢獻,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飲食文化的貢獻。三皇五帝時代的神農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傳,黃帝則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茶屬於山茶科,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植株高達1-6米。茶樹喜歡溼潤的氣候,在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有廣泛栽培。茶樹葉子製成茶葉,泡水後使用,有強心、利尿的功效。茶樹種植3年就可以採葉子。一般清明前後採摘長出4-5個葉的嫩芽,用這種嫩芽製作的茶葉質量非常好,屬於茶中的珍品。我國已發現的野生大茶樹,時間之早,樹體之大,數量之多,分佈之廣,性狀之異,堪稱世界之最。此外,又經考證,印度發現的野生茶樹與從中國引入印度的茶樹同屬中國茶樹之變種。由此,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遂成定論。    近幾十年來,茶學和植物學研究相結合,從樹種及地質變遷氣候變化等不同角度出發,對茶樹原產地作了更加細緻深入的分析和論證,進一步證明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

中國主要名茶

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杭州不僅以西湖聞名國內外,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

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茶產於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茶產於安徽省太平縣以南,歙縣以北的黃山。茶芽格外肥壯,柔軟細嫩,葉片肥厚,經久耐泡,香氣馥郁,滋味醇甜,成為茶中的上品。

廬山雲霧茶

廬山雲霧茶產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廬山雲霧茶色澤翠綠,香如幽蘭,昧濃醇鮮爽,芽葉肥嫩顯白亮。

安溪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茶產於福建省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 “砂綠起霜”成為鐵觀音高品級的標誌,獲得了“綠葉紅鑲邊,七泡有餘香”的美譽。

君山銀針

中國著名黃茶之一。君山,為湖南嶽陽縣洞庭湖中島嶼。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為綠茶特種茶類。採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

信陽毛尖

中國著名毛尖茶,河南省著名特產之一,產自河南省信陽地區的群山之中。信陽是中國南北方的分水嶺,桐柏山、雞公山、大別山群山環繞其中,信陽毛尖素來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

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產於中國福建省武夷山市。外形條索肥壯、緊結、勻整,帶扭曲條形,俗稱“蜻蜓頭”,葉背起蛙皮狀砂粒,俗稱“背”。

祁門紅茶

著名紅茶精品,簡稱祁紅,產於中國安徽省西南部黃山支脈區的祁門縣一帶。祁紅外形條索緊細勻整,鋒苗秀麗,色澤烏潤,俗稱“寶光”。

北苑御茶

屬青茶類,是中國名茶之極品,為古代帝王御用茶王。   建安(建甌)北苑御茶從五代閩國龍啟元年(933年)設御焙,到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罷造,歷經四個朝代,二十六位皇帝,進貢朝廷持續達458年。

矮腳烏龍

系烏龍茶上品,有百年以上的栽培歷史,原產於福建省建甌市東峰鎮。據專家考證福   建省建甌市東峰鎮桂林村有14畝120多年至150多年曆史的老茶園,共有古茶樹6090棵,是當今臺灣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青心烏龍”和“凍頂烏龍”茶的發源地。09年2月,這片寶貴的茶樹林被福建省農業廳列為第一批福建省茶樹優異種質資源保護區。這片矮腳烏龍樹勢最高者只約120公分左右,枝葉平展,葉濃綠色,平滑不發光,葉形向下彎曲,葉尖圓鈍。主脈特別明顯。   春茶一芽二葉的幹樣含氨基酸3.1%、茶多酚19.6%、兒茶素總量13.8%、咖啡鹼5.7%。對人體很有益處,咖啡鹼是強有力的中樞神經興奮劑。它能振奮精神,強化思維,減輕疲勞,解熱鎮痛,利尿通便,消毒減菌。而酚性物(主要是兒茶素)是目前世界上防治心腦血管病的防癌的最有效藥物。它能降低血脂、膽固醇,防治同血壓、抗損傷、抗癌、抑制致癌物質的形成,減肥、清食、抗衰老、鍵力美容。

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雲南大葉茶基礎上培育出的一個新茶種。普洱茶亦稱滇青茶,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用攸樂、萍登、倚幫等11個縣的茶葉,在普洱縣加工成而得名。茶樹分為喬木或喬木形態的高大茶樹,芽葉極其肥壯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葉品質優異。其製作方法為亞發酵青茶製法,經殺青、初揉、初堆發酵、復揉、再堆發酵、初幹、再揉、烘乾8道工序。在古代,普洱茶是作為藥用的。其品質特點是:香氣高銳持久,帶有云南大葉茶種特性的獨特香型,滋味濃強富於刺激性;耐泡,經五六次沖泡仍持有香味,湯橙黃濃厚,芽壯葉厚,葉色黃綠間有紅斑紅莖葉,條形粗壯結實,白毫密佈。普洱茶有散茶與型茶兩種。

都勻毛尖

都勻毛尖又名“白毛尖”、“細毛尖”、“魚鉤茶”、“雀舌茶”,是貴州三大名茶之一,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貴州都勻市,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區。都勻位於貴州省的南部,市區東南東山屹立,西面蟒山對峙。都勻毛尖主要產地在團山、哨腳、大槽一帶,這裡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峽谷溪流,林木蒼鬱,雲霧籠罩,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氣溫為16 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層深厚,土壤疏鬆溼潤,土質是酸性或微酸性,內含大量的鐵質和磷酸鹽,這些特殊的自然、條件不僅適宜茶樹的生長,而且也形成了都勻毛尖的獨特風格。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食品博覽會上榮獲優獎,後人譽為“北有仁懷茅臺酒,南有都勻毛尖茶”。

嶗山綠茶

嶗山茶在全國綠茶中享有極高聲譽,被消費者盛譽為“江北第一名茶”。嶗山種茶已有悠久的歷史,嶗茗茶相傳由宋邱處機、明張三丰等嶗山道士由江南移植,親手培植而成,數百年為嶗山道觀之養生珍品,清顧炎武善作詩讚嶗山,蒲松齡曾飲嶗茗茶(聊齋)寫絳雪,嶗茗茶的成品屬於綠茶,由精選鮮茶用現代工藝加工而成。區氣候溫暖溼潤,光照較強霜期也較南方長,加之晝夜溫差大,茶樹生長髮育慢,有充分時間積累養分,內含營養物質豐富,有大量的多酚類、咖啡鹼、芳香物質和蛋白氨基酸、維生素等有益人體健康的成分,有興奮解乏、促進血液迴圈、軟化血管、清心明目之優點,特別是茶內氨基酸和咖啡鹼含量高,茶湯濃醇鮮爽、飲後頰齒留香。   六堡茶   六堡茶屬黑茶類,得名於產地蒼梧縣六堡鎮,產製歷史可追溯到距今1500多年前,早在清朝嘉慶年間就以特殊的檳榔香味遠近馳名,被列為中國24種名茶之一。六堡茶亦稱“可以喝的古董”,傳說於很久以前,王母下凡瞭解人間民俗風情路經六堡鎮的黑石村,看到這裡的黑石山上林木蒼翠、鬱鬱蔥蔥、雲清霧罩,於是在此稍事休息。當王母捧起黑石山下的清泉水,入口頓覺清甜甘醇,遠途的勞累也隨之一掃而空。盛興之下,王母令仙女將兩顆仙茶種子放到黑石山的石縫中,許多年過去了,兩顆茶種長成了枝繁葉茂的茶樹。於是村民們採摘仙茶樹的茶葉,燒製茶水,招待八方來客,遠方的客人發現茶水味道醇厚甘爽,人人交口稱讚;於是乎一傳十、十傳百,黑石村的仙茶由此傳開,後經勤勞村民的繁殖、培育、精製,形成今天聞名遐邇的六堡茶。雖說神話傳說無從稽考,但凡到過六堡鎮的人都知道,這裡確實山清水秀、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正是當地特有的優越地理氣候環境,孕育了質優味醇、歷史悠久的六堡茶。六堡茶素以“紅、濃、陳、醇”四絕著稱,據《蒼梧縣誌》載:“茶多產賢鄉六堡,味厚,隔宿不變......茶色香味俱佳”。近年來,六堡茶以其悠久的歷史、醇和的滋味、獨特的檳榔香及獨有的保健作用,享譽國內外。

綠茶是具體一種茶還是綠色的茶統稱綠茶

綠茶為不發酵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全國19個產茶省(區)都生產綠茶。我國綠茶花色品種達數百種,外形千姿百態,有捲曲形、條直形、圓珠形、螺形、針形、單芽形、片形、舒展形、扁平形、顆粒形、花形等。

基本工藝流程:殺青-揉捻-乾燥。

殺青方式有鍋炒殺青和熱蒸汽殺兩種。蒸汽殺青的綠茶稱“蒸青”。乾燥依最終乾燥方式不同有炒幹、烘乾和晒乾之別。炒乾的稱“炒青”,烘乾的稱“烘青”,晒乾的稱“晒青”。細嫩的名優綠茶,千姿百態的外形,都是製作過程中採取不同的造型方式(手法)形成的,有壓扁的,有搓條成針的,有團揉成球的,有抓拍成片的,有搓揉捲曲的,有結紮成花的,等等。

大凡高檔細嫩綠茶,一般選用玻璃或白瓷杯飲茶,而且無須用蓋,這樣一則便於人們賞茶觀姿,二則防嫩茶泡熟,失去鮮嫩色澤和清鮮滋味。至於普通綠茶,因不注重欣賞茶的外形和湯色,而在品嚐滋味,或佐食點心,也可選用茶壺泡茶,這叫做“嫩茶杯泡,老茶壺泡”。

泡飲之前,先欣賞幹茶的色、香、形。名茶的造型或條、或扁、或螺、或針......名茶的色澤或碧綠、或深綠、或黃綠......名茶香氣或奶油香、或板栗香、或清香......充分領略各種名茶的天然風韻,稱為“賞茶”。

採用透明玻璃杯泡飲細嫩名茶,便於觀察茶在水中的緩慢舒展、遊動、變幻過程,稱為“茶舞”。然後視茶葉的嫩度及茶條的鬆緊程度,分別採用“上投法”、“下投法”。“上投法”即先沖水後投茶,適用於特別細嫩的茶,如碧螺春、蒙頂甘露、徑山茶、廬山雲霧、湧溪火青等等。先將攝氏75度-85度的沸水衝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茶葉便會徐徐下沉。下投法即先投茶後注水,適合於茶條鬆展的茶,如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在沖泡茶過程中,品飲者可以看茶的展姿,茶湯的變化,茶煙的彌散,以及最終茶與湯的成相,湯麵水氣夾著茶香縷縷上升,如雲蒸霞蔚,趁熱嗅聞茶香,令人心曠神怡......

如何選擇茶

茶葉的選購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葉,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如各類茶葉的等級標準,價格與行情,以及茶葉的審評、檢驗方法等。茶葉的好壞,主要從色、香、味、形四個方面鑑別,但是對於普通飲茶之人,購買茶葉時,一般只能觀看幹茶的外形和色澤,聞幹香,使得判斷茶葉的品質更加不易。這裡粗略介紹一下鑑別幹茶的方法。

幹茶的外形,主要從五個方面來看,即嫩度、條索、色澤、整碎和淨度。

1.嫩度

嫩度是決定品質的基本因素,所謂“幹看外形,溼看葉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葉,容易符合該茶類的外形要求(如龍井之“光、扁、平、直”)。此外,還可以從茶葉有無鋒苗去鑑別。鋒苗好,白毫顯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條也無鋒苗和白毫。但是不能僅從茸毛多少來判別嫩度,因各種茶的具體要求不一樣,如極好的獅峰龍井是體表無茸毛的。再者,茸毛容易假冒,人工做上去的很多。芽葉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斷依據,只適合於毛峰、毛尖、銀針等“茸毛類”茶。

這裡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鮮葉,也得一芽一葉初展,片面採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當的。因為芽心是生長不完善的部分,內含成份不全面,特別是葉綠素含量很低。所以不應單純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製茶。

2.條索

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規格,如炒青條形、珠茶圓形、龍井扁形、紅碎茶顆粒形等等。一般長條形茶,看鬆緊、彎直、壯瘦、圓扁、輕重;圓形茶看顆粒的鬆緊、勻正、輕重、空實;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規格。一般來說,條索緊、身骨重、圓(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說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質優;如果外形鬆、扁(扁形茶除外)、碎,並有煙、焦味,說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質劣。

以杭州地區綠茶條索標準為例:

一級二級四級五級六級細緊有鋒苗緊細尚有鋒苗尚緊實尚緊稍鬆粗鬆可見,以緊、實、有鋒苗為上。

3.色澤

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加工技術有密切關係。各種茶均有一定的色澤要求,如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烏龍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無論何種茶類,好茶均要求色澤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如果色澤不一,深淺不同,暗而無光,說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質劣。

茶葉的色澤還和茶樹的產地以及季節有很大關係。如高山綠茶,色澤綠而略帶黃,鮮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澤深綠有光。

製茶過程中,由於技術不當,也往往使色澤劣變。

購茶時,應根據具體購買的茶類來判斷。比如龍井,最好的獅峰龍井,其明前茶並非翠綠,而是有天然的糙米色,呈嫩黃。這是獅峰龍井的一大特色,在色澤上明顯區別於其它龍井。因獅峰龍井賣價奇高,茶農會製造出這種色澤以冒充獅峰龍井。方法是在炒製茶葉過程中稍稍炒過頭而使葉色變黃。真假之間的區別是,真獅峰勻稱光潔、淡黃嫩綠、茶香中帶有清香;假獅峰則角鬆而空,毛糙,偏,茶香帶炒黃豆香。不經多次比較,確實不太容易判斷出來。但是一經沖泡,區別就非常明顯了。炒制過火的假獅峰,完全沒有龍井應有的馥郁鮮嫩的香味。

4.整碎

整碎就是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以勻整為好,斷碎為次。

比較標準的茶葉審評,是將茶葉放在盤中(一般為木質),使茶葉在旋轉力的作用下,依形狀大小、輕重、粗細、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緊細重實的集中於中層,斷碎細小的沉積在最下層。各茶類,都以中層茶多為好。上層一般是粗老葉子多,滋味較淡,水色較淺;下層碎茶多,沖泡後往往滋味過濃,湯色較深。

5.淨度

主要看茶葉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製作過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夾雜物的多少。淨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夾雜物。

此外,還可以通過茶的幹香來鑑別。無論哪種茶都不能有異味。每種茶都有特定的香氣,幹香和溼香也有不同,需根據具體情況來定,青氣、煙焦味和熟悶味均不可取。

上述文字,只是非常籠統的介紹。最易判別茶葉質量的,是沖泡之後的口感滋味、香氣以及葉片茶湯色澤。所以如果允許,購茶時儘量沖泡後嘗試一下。若是特別偏好某種茶,最好查詢一些該茶的資料,準確瞭解其色香味形的特點,每次買到的茶都互相比較一下,這樣次數多了,就容易很快掌握關鍵之所在了。國內茶葉品種車載斗量,非專業人士,不太可能每種茶都判斷出好壞來,也只是取自己喜歡的幾種罷了。我不太在各處的茶葉店買茶,一般是在產地或者是茶藝館裡買,所以一到春天就到處跑。產地的茶總的來說較純正,但也由於製茶技藝的差別,使得茶葉質量有高低之分。茶藝館裡的茶,價錢比外面的貴出許多,但這裡比較容易找到好茶,一則是可以試過知其好壞,二則比較好的茶藝館的茶,本身就是經過認真挑選的,若無法到產地購茶,也不失為一個選擇。還有就是一些比較大的茶莊,可以當場試茶。如果對某種茶很有鑑別能力,則可以到茶葉批發市場去購買,那裡的茶,相比於小茶葉店,比較新,且可選的種類多,價格比較便宜。但是我自己的經驗,這裡一般不太容易找得到非常好的茶,特別是綠茶。因為特級綠茶價錢偏高,茶葉批發市場和小茶葉店因成本的緣故都較少經營,好茶多數被大的茶莊和茶葉公司收購。

綠茶的沖泡

綠茶在色、香、味上,講求嫩綠明亮、清香、醇爽。在六大茶類中,綠茶的沖泡,看似簡單,其實極考工夫。因綠茶不經發酵,保持茶葉本身的鮮嫩,沖泡時略有偏差,易使茶葉泡老悶熟,茶湯黯淡香氣鈍濁。此外,又因綠茶品種最豐富,每種茶,由於形狀、緊結程度和鮮葉老嫩程度不同,沖泡的水溫,時間和方法都有差異,所以沒有多次的實踐,恐怕難以泡好一杯綠茶。

(一)用水

水質能直接影響茶湯的品質,古人曾雲“茶性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我個人認為,水質對茶湯的滋味非常重要,色香倒還在其次了。用稍差的水,即使沖泡烏龍茶,亦覺不堪一飲。

古人的茶書,大多論及用水。所謂“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等等,終不過是要求水甘而潔,活而新。純粹從科學理論上講,水的硬度直接影響茶湯的色澤和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硬度高,則色黃褐而味淡,嚴重的會味澀以致味苦。此外,劣質水不僅無法沏出好茶,長期使用生成嚴重水垢,還會損壞茶具。所以泡茶用水,應是軟水或暫時硬水。

一般來說,以泉水為佳,潔淨的溪水江水河水亦可,井水則要視地下水源而論。至於雨水和雪水,以當今環境汙染之重,恐怕沒人敢喝了。我自己泡茶用的水,多是礦泉水。國內的水,我比較常用農夫山泉,微帶泉水的清甜。茶藝館的水,也多用礦泉水或蒸餾水,那些依山傍水的地方,則可汲取山上泉水,如杭州虎跑水,廣州白雲山的泉水。一般家庭使用濾水器過濾後的水,也勉強可用。

(二)水溫

古人對泡茶水溫十分講究,特別是在餅茶團茶時期,控制水溫似乎是泡茶的關鍵。概括起來,燒水要大火急沸,剛煮沸起泡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忌。水溫通過對茶葉成份溶解程度的作用來影響茶湯滋味和茶香。

綠茶用水溫度,應視茶葉質量而定。高階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綠茶,以80C左右為宜。茶葉愈嫩綠,水溫愈低。水溫過高,易燙熟茶葉,茶湯變黃,滋味較苦;水溫過低,則香味低淡。至於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C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味淡薄。

此外需說明的是,高階綠茶用80C的水溫,通常是指講水燒開後再冷卻至該溫度;若是處理過的無菌生水,只需燒到所需溫度即可。

(三)茶的用量

茶葉用量,並沒有統一標準,視茶具大小、茶葉種類和各人喜好而定。一般來說,沖泡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嚴格的茶葉評審,綠茶是用150ml的水沖泡3g茶葉。

茶葉用量主要影響滋味的濃淡,我想這完全決定於各人的習慣。初學者可嘗試不同的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茶湯濃度。

(四)茶具

沖泡綠茶,比較講究的可用玻璃杯或白瓷蓋碗。普通人家使用的大瓷杯和茶壺,只適於沖泡中低檔綠茶。

玻璃杯比較適合於沖泡名茶,如西湖龍井、碧螺春、君山銀針等細嫩綠茶,可觀察到茶在水中緩緩舒展、遊動、變幻。特別是一些銀針類,沖泡後芽尖衝向水面,懸空直立,然後徐徐下沉,如春筍出土似金林立。上好的君山銀針,可三起三落,極是美妙。所以一般茶藝館,多使用玻璃杯沖泡綠茶。

古人使用的是蓋碗。相比於玻璃杯,蓋碗保溫性好一些。一般來說,沖泡條索比較緊結的綠茶,如珠茶眉茶,我個人比較喜歡蓋碗。好的白瓷,可充分襯托出茶湯的嫩綠明亮,且蓋碗比較雅緻,手感觸覺是玻璃杯無法可比的。此外,由於好的綠茶不是用沸水沖泡,茶葉多浮在水面,飲茶時易吃進茶葉,如用蓋碗,則可用蓋子將茶葉拂至一邊。

總的來說,無論玻璃杯或是蓋碗,均宜小不宜大。大則水多,茶葉易老。

(五)沖泡方法

綠茶的沖泡,相比於烏龍茶,程式非常簡單。根據條索的緊結程度,應分為兩種。然而,無論使用何種方法,第一步均需燙杯,以利茶葉色香味的發揮。

1.外形緊結重實的茶

1)燙杯之後,先將合適溫度的水衝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不加蓋。此時茶葉徐徐下沉,幹茶吸收水分,葉片展開,現出芽葉的生葉本色,芽似葉如旗;湯麵水汽夾著茶香縷縷上升,如雲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時則似雪花飛舞,葉底成朵,鮮嫩如生。葉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譽。

2)一段時間之後,茶湯涼至適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茶葉評審中,以5分鐘為標準,茶湯飲用和聞香的溫度均為45-55C。若高於60C,則燙嘴也燙鼻;低於40C,香氣較低沉,味較澀。這個時間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我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覺溫度合適即飲;如用蓋碗,則稍稍倒出一點茶湯至手背以查其溫度。完全依靠經驗,所以實踐是最重要的。

3)第一泡的茶湯,尚餘三分之一,則可續水。此乃二泡。如若茶葉肥壯的茶,二泡茶湯正濃,飲後舌本回甘,齒頰生香,餘味無窮。飲至三泡,則一般茶味已淡。

此種沖泡方法,除碧螺春外,同樣適合於平水珠茶、湧溪火青、都勻毛尖、君山銀針、廬山雲霧等較緊結的茶。

2.條索鬆展的茶

這些茶,如採用上述方法,則茶葉浮於湯麵,不易浸泡下沉。應採用如下方法:

1)燙杯後,取茶入杯。此時較高的杯溫已隱隱烘出茶香。

2)衝入適溫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蓋茶葉)此時需注意的是注水方法。茶藝館中,普遍是直接將水衝擊茶葉,我認為這種方法不妥。這種茶本身比較舒展,無需利用水的衝力,反而易燙傷嫩葉。我採用的方法是,如用玻璃杯,則沿杯邊注水,蓋碗則將蓋子反過來貼在茶杯的一邊,將水注入蓋子,使其沿杯邊而下。然後微微搖晃茶杯,使茶葉充分浸潤。此時茶香高鬱,不能品飲,然恰是聞香最好時候。

3)稍停約兩分鐘,待幹茶吸水伸展,再衝水至滿。沖水方法如前。此時茶葉或徘徊飄舞,或遊移於沉浮之間,別具茶趣。

4)其它步驟,皆與緊結茶相同。

合適這種方法的,有六安瓜片、黃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蘭花等。有些條索不是特別緊結亦非特別鬆展的茶,兩種方法均可,也是各人的習慣而已。

任何一種茶的沖泡,非常依賴於個人的經驗。本文也只不過提供一些慣常通用的方法和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實踐得久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得和方法,如何才能泡得好茶,那也是見仁見智了。

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制工精細,綜合了紅、綠茶初制的工藝特點,使之兼具紅茶之甜醇,綠茶之清香。其味甘濃而氣馥郁,無綠茶之苦,乏紅茶之澀,性和而不寒,久藏而不壞,香久愈精,味久益醇。加之“綠葉紅鑲邊”的色澤,壯結勻整之外形,高階烏龍更有特殊“韻味”(如武夷巖具有巖骨花香之巖韻,鐵觀音之觀音韻),使得烏龍茶特別引人注目,其妙無比。

烏龍茶的品飲,以閩南人和廣東潮汕人最為考究,因其沖泡時頗費工夫,亦稱之為“工夫茶”。地道的潮汕工夫茶,所用的水需山坑石縫水,而火必以橄欖核燒取,罐則用酥罐,選用上品烏龍茶,經複雜的沖泡程式,才能充分發揮出烏龍茶特有的色香味。正所謂茶鮮、水活、器美、藝宜,缺一不可。

標籤: 玉螺春 碧螺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o5gww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