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茅山青峰沖泡方法

茅山青峰沖泡方法

茅山青峰沖泡方法

首先,準備好茅山青峰茶葉和泡茶器具。將泡茶器具倒入開水,先預熱,將茶葉放置在茶杯中,每杯茶葉量為2克-3克。然後將水倒入茶杯中,將第一泡茶湯倒掉。接著重新倒開水,熱水溫度控制在80攝氏度左右,等待2-3分鐘即可。從茶杯中聞到淡雅的茶香,品嚐茶湯,會發現滋味回甘,耐泡時間較長!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想了解一下,江蘇名茶?

1.洞庭碧螺春

產於江蘇吳縣太湖洞庭山(分東山、西山),為綠茶中珍品,以形美、色絕、香濃、味醇“四絕”聞名於世。碧螺春始於何時,說法頗多。肯定的是,康熙年間已為貢茶。

洞庭東山為伸進太湖的半島,西山則是湖中島嶼。太湖水面,水氣升騰,霧氣悠悠,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質地疏鬆,極適宜茶樹生長。主產區分佈於東山的楊灣、前山的澗橋、俞塢、湖灣與後山的尚綿、屯灣等四個鄉的18個村。茶樹與果樹交錯種植,桃、李、杏、梅等20多種果樹濃蔭如傘,蔽覆霜雪,掩映秋陽,又可令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

碧螺春的採摘,有早、嫩、淨三特點。春分前後開採,穀雨前後結束,以春分至清明的明前茶為名貴。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葉背面密生茸毛,肉眼可見。鮮葉越幼嫩,成茶的白毫越多,品質越佳。1公斤幹茶,需14萬個左右芽頭,可見茶葉之幼嫩。

成品茶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隱翠,湯色碧綠清澈,鮮爽生津。

沖泡碧螺春宜用玻璃杯,用上投法沖泡。水溫70 -80℃,略低於龍井用水。將碧螺春投入水中,茶即沉底,有“春染海底”之譽。

2.南京雨花茶

雨花茶原產於南京中山陵和雨花臺園林風景區,創制於1958年,因雨花臺而得名。現產區已擴大到雨花、棲霞、浦口三個郊區,江寧、江浦、六合、溧水、高淳五個縣,並已逐漸走向機械化生產,年產量7-8噸。

雨花茶的採製精細,要求嫩度均勻,長短一致。清明前後採摘,一芽一葉,需9萬個芽葉方能製作一公斤特級雨花茶。

緊、直、綠、勻是成品雨花茶品質特色。形似松針,兩端略尖,鋒苗挺秀,茸毫隱露,色呈墨綠。茶湯香氣濃郁高雅,湯色綠而清澈。

沖泡時,芽葉直立,上下沉浮,猶如翡翠。

3.金壇雀舌

產於江蘇金壇方麓茶廠,創制於1983年,因形似雀舌而得名,屬扁形炒青綠茶。

金壇雀舌採於穀雨前,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芽葉嫩度勻整,色澤一致。通常加工一公斤特級雀舌,需8-9萬個芽葉。

成品茶外形扁平挺直,條索勻整,形似雀舌,色澤綠潤。茶湯香氣清高,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醇爽。

4.太湖白雲

產於江蘇溧陽上黃林茶場。1988年該場與商業部杭州茶葉加工研究所共同研製製成功。

茶園有太湖、長蕩湖、隔湖環抱,植被茂密,湖中水汽浸入,蔚成雲霧,四時不絕。土壤為酸性,土層深厚,團粒結構,通透性好,是茶葉生長的良好天然環境。

鮮葉於清明前採摘,一芽一葉(芽長於葉或芽葉等長)為標準。

成品茶外形細緊,綠潤披毫。湯色杏綠明亮,花香持久。被譽為兼具雨花茶之形,碧螺春之白毫,是創制茶中佳品。

參考資料:http://www.longruntea.com/html/CSYY/2006-9/30/069723104524817_0693010245753859_6296.html

新手學泡茶的基本常識6

1. 新手學泡茶要注意哪些方面 泡茶的方法有哪些

有些新手學泡茶往往無法將茶之韻味完全沖泡出來,令茶的滋味有些單薄。因此,這些新手學泡茶都會有個疑問,那就是泡茶的方法到底有哪些,泡茶的步驟又是怎樣的。下面,就來看看不同的泡茶的方法。

1、毛茶法泡茶。

所謂毛茶法就是在茶之中加入乾果,直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3373663接以熟水點泡,飲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採果,別具佳趣。

2、點花茶法泡茶。

將梅花、桂花、茉莉花等多種花茶直接和末茶放到碗中,熱茶水氣蒸騰,使茶湯催花綻放,既觀花開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時享用,美不勝收。

3、煮茶法泡茶。

將茶直接放到釜中熟煮,這種泡茶的方法是在我國的唐代之前非常流行且普遍的。用這種方法煮茶,要先將茶餅給碾碎,然後開始煮水。將經過多方挑選的品質上架的水放入釜中,以炭火燒開。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與水交融,二沸時出現沫餑,沫為細小茶花,餑為大花,皆為茶之精華。此時將沫餑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備用。繼續燒煮,讓茶和水能進一步地融合,波滾浪湧,稱為三沸。此時將二沸的時候盛出來的沫餑澆到烹茶的水與茶上,這個就需要按照當時人數的多少來確定。茶湯煮好,就要均勻地斟茶,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4、點茶法泡茶。

先將餅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即衝點碗。但茶末和水依然需要交融一體。水衝放茶碗中,需要用茶筅來拼命地用力打擊,這時水 *** 融,浙起沫餑。茶的優劣,以餑沫的出現快不快,水紋露出是慢還是快來評定。沫餑潔白,水腳較為晚露而且不散的才是最好的。因茶乳融合,水質濃稠,飲下茶後,茶盞之中膠著不幹的就被稱為“咬盞”。

5、大眾泡茶法。 這種方法從清代到現代都為民間廣泛使用,自然為人熟知。不過,中國各個地方的泡茶的方法都有所區別。由於現代茶類的品種很多,紅茶、綠茶、花茶,沖泡方法皆不盡相同。

大眾泡茶法,也叫以釜煮茶湯,湯熟後以瓢分茶,通常一釜之茶分五碗,分時沫餑要均。宋代用點茶法,可以一碗接著一碗慢慢地點;也可以用大湯缽,大茶筅,一次點就,然後分茶,分茶準則同於唐代。明清以後,直接沖泡為多,壺成為泡茶的用具。自泡自吃的小壺雖然不大,但起碼能夠斟四、五碗的茶壺。所以,這種壺叫作“茶娘式”,而茶杯也因為茶壺之名而稱為“茶子”。

如果你也喜歡泡茶,倒是可以每一種泡茶的方法都嘗試一遍。

2. 求泡茶的詳細步驟,跟視訊

中國十大名茶沖泡方法(有圖哦) 泡茶工具茶壺、公道杯,小直口杯、祁門紅茶、法蘭西玫瑰、電水壺一個、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個、竹節茶道六件套一個、陶瓷儲茶罐一個)。

如下圖所示:1-3.溫杯:用開水溫茶具,使茶具均勻受熱。4-6.投茶:取5g左右茶葉放入FH-204一屋窯茶壺中。

7-8.洗茶:洗茶重在一個“快”字,不求將茶味泡出,只需讓茶葉均勻受熱,喚醒茶香即可。9-11.泡茶:倒掉洗茶的水,放入準備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1333332623933好的玫瑰花,倒入8分滿開水,蓋上壺蓋泡2-3min。

12-16.出湯:將泡好的茶湯倒入公道杯中,然後將茶湯分到小直口杯中。聞茶香,品茶味,祁門紅茶有天然的果香,加上法蘭西玫瑰的花香,香味清新迷人,口感甘醇馥郁。

【泡茶工具】紫砂壺一個、凍頂烏龍春池0014、電水壺一個、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個、茶道六件套一個、陶瓷儲茶罐一個)。如下圖所示:1-3.溫杯:用沸水溫茶具,使茶具均勻受熱。

4-7.洗茶:取5g左右茶葉放入紫砂壺中,加入沸水,洗茶重在一個“快”字,不求將茶味泡出,只需讓茶葉均勻受熱,喚醒茶香即可。8-11.泡茶:洗茶後,採用高衝的方式將沸水倒入茶壺中。

蓋上壺蓋,期間,不斷的用開水淋浴茶壺,以3次為佳,內外高溫才能使濃郁的茶香完全的散發出來。12-15.出湯:將泡好的茶湯倒入公道杯中,要低倒,快速。

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分到小口杯裡,濃郁的茶香即可即瀰漫在空氣中。【泡茶工具】紫砂壺一個、大紅袍(這裡以特級為例)、電水壺一個、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個、竹節茶道六件套一個、紫砂壺一個、陶瓷儲茶罐一個)如下圖所示:1-3.溫杯:用沸水溫茶具,使茶具均勻受熱。

4-7.洗茶:用茶匙取適量茶葉放入紫砂壺,洗茶講究一個“快”字,只要把茶葉的香味喚醒可,無需泡出茶味。8-11.泡茶:棄去洗茶之水,傾入沸水,蓋上壺蓋泡4~5min,期間要用沸水從澆注壺身,以3次為佳,高溫之下才能使濃郁的茶香充分散發出來。

12-15.出湯:將泡好的茶湯倒入公道杯中,低倒,快速,防止茶香飄逸。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分到小口杯裡,即可品茶香,觀茶形。

【泡茶工具】透明玻璃杯一個、太平猴魁、電水壺一個、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個、竹節茶道六件套一個、陶瓷儲茶罐一個)如下圖所示:1-2.溫杯:使用80℃左右的開水溫玻璃杯。取適量茶葉(7-8片)放入玻璃杯中,根部朝下,賞茶形。

3-6.洗茶:將80℃左右的開水沿著杯壁倒入茶杯中,快速洗茶。7-9.泡茶:先加入杯子容量1/3的開水,1~2min後再加滿水。

【泡茶工具】陶瓷蓋碗一個、黃山毛峰(這裡以特級為例)、電水壺一個、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個、竹節茶道六件套一個、陶瓷儲茶罐一個)。如下圖所示:1-3.溫杯:用75~85℃的開水,衝淋陶瓷蓋碗,使其充分均勻受熱。

4-6.投茶:上投、中投、下投法皆可,我們以下投法示意,用茶匙取3~5g茶葉放入蓋碗。7-14.泡茶:先加入適量的75~85℃的開水,以覆蓋茶葉為佳,蓋上杯蓋。

1~2min後,再沿杯壁加滿開水,即可品茗香了。【泡茶工具】直口玻璃杯一個、六安瓜片、電水壺一個、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個、竹節茶道六件套一個、陶瓷儲茶罐一個)。

如下圖所示:1-4、燒水,涼溫大概到75-85度,用燒開的水沿著杯沿四壁倒入,溫杯。用茶匙取3g茶葉放入玻璃杯。

5-7.泡茶,上、中、下皆可,我們這裡選擇下投法,倒入適量溫開水,以覆蓋茶葉為佳。8-11.輕輕搖動茶杯,使茶葉完全吸附水份,散發香味,擱置3分鐘左右。

12-15.沿著杯壁加滿水沖泡,觀茶型,聞茶香,品茶湯。【泡茶工具】潔淨的闊口透明玻璃杯一個、西湖龍井茶(這裡以特級特香為例)、電水壺一個、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個、茶道六件套一個、陶瓷儲茶罐一個)如下圖所示:一、用電水壺把水燒開至100攝氏度,備用;二、西湖龍井沖泡用水的選擇:純淨水或山泉三、龍井的泡法有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我們選擇下投法。如下圖所示:1.用剛燒的開水溫杯,2-4.用茶匙從茶葉罐裡取適量茶葉(一般一次放5-7g,根據個人口味而定)放入玻璃杯中。

5-6.待開水涼至85度左右,高提水壺,衝入適量的水,已覆蓋所有茶葉為佳。 ▲懸壺高衝▲7-10.搖香30秒左右,手捧玻璃杯,朝一個方向輕輕搖動玻璃杯,讓茶葉溼潤均勻受熱。

11-16. 再用懸壺高衝法注入開水至九分滿。(我們採用鳳凰三點頭的方式),35秒後,即可飲用。

四、品飲杯中茶水喝到一半時,就可以續水了,沖泡的時間,是要隨沖泡次數而增加。【泡茶小知識】品龍井茶的講究:水溫方面,則應用約75攝氏度到85攝氏度的水。

千萬不要用100攝氏度沸騰中的水,因為龍井茶是沒有經過發酵的茶,所以茶葉本身十分嫩。如果用太熱的水去沖泡,就會把茶葉滾壞,而且還會把苦澀的味道一併沖泡出來,影響口感。

那麼怎樣控制水溫呢?我們當然不會拿支溫度計去量,所以最好的是先把沸水倒進一個「公道杯」,然後再倒進茶盅沖泡,這樣就可輕易控制了水溫。還有一點要記緊的,就是要高衝,低倒。

因為「高衝」時可增加水柱接觸。

3. 茶葉沖泡的基礎知識有哪些

茶文化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據說在神農時茶的藥用價值就被挖掘出來,隨著發展,茶的藥用價值變成日常生活的飲品,茶葉分很多種,不同茶葉有著不同的營養價值,茶葉的沖泡有很多講究,最基本的常識就是茶葉不宜用沸水泡,還有一些泡茶的基礎知識,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茶葉沖泡的基礎知識有哪些。

不同茶葉的沖泡方法

一.綠茶

用80℃~85℃水沖泡,現泡現飲。綠茶屬於不發酵茶,比較常見的有西湖龍井、碧螺春等。這類茶比較細嫩,不適合用剛煮沸的水泡,以80℃~85℃為宜,茶與水的比例以1:50為佳,沖泡時間為2~3分鐘,最好現泡現飲。如果沖泡溫度過高或時間過久,多酚類物質就會被破壞,茶湯不但會變黃,其中的芳香物質也會揮發散失。沖泡綠茶最好用瓷杯。沖泡時先用1/4水把茶葉潤一潤,過20秒或半分鐘再衝水飲用,泡綠茶一般不蓋蓋子,否則茶湯會發黃。

二.烏龍茶

用沸水多次沖泡。烏龍茶是半發酵茶,如鐵觀音、大紅袍等。泡烏龍茶最好用專業的紫砂壺或蓋碗杯,並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烏龍茶的投葉量比較大,基本上是所用壺或蓋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後加蓋。泡烏龍茶時邊上要有個煮水壺,水開了馬上衝,第一泡要倒掉,用倒掉的水可以把所有的杯子潤一下,然後再倒入開水沖泡飲用。烏龍茶可沖泡多次,品質好的可沖泡7~8次,每次沖泡的時間由短到長,以2~5分鐘為宜。

三.黑茶

先洗茶,再沸水沖泡。黑茶是後發酵茶,在儲存中仍然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自然的陳化,在一定時間內,還有越陳越香的特點。以普洱茶為代表的黑茶,沖泡時也要用100℃的沸水。第一次沖泡黑茶,要用10~20秒鐘快速洗茶,即先把茶葉放入杯中,倒入開水,過一會兒把水倒掉,再倒入開水,蓋上杯蓋。這樣不僅濾去了茶葉的雜質,而且使泡出的茶湯更香醇。後續沖泡時間常為2~3分鐘。普洱茶一般用專業的茶具來泡,紫砂壺、蓋碗杯都可以,投放量一般是綠茶的2倍。

四.紅茶

先用熱水燙杯,再沸水沖泡。紅茶是全發酵茶,常見的有高檔工夫紅條茶和紅碎茶。與綠茶不同的是,高水溫浸泡能夠促進其中有益成分溶出。因而泡紅茶最好用剛煮沸的水,用水量與綠茶相當,沖泡時間以3~5分鐘為佳,高檔工夫紅條茶可沖泡3~4次,紅碎茶則可沖泡1~2次。紅茶最好用玻璃杯來沖泡,這樣能欣賞到茶葉在水中的翻滾舒展。具體方法可使用中投法,先在杯中倒入大約1/10的熱水燙杯,再投入3~5克茶葉,然後再沿玻璃杯壁倒水進行沖泡。泡紅茶要蓋上蓋子,這樣茶香會更濃郁。

4. 泡茶小知識,一杯茶要放多少

泡一壺好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投茶量。投茶量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不同的茶葉,根據茶葉大小,茶葉種類,還有個人口味,投茶量都不盡相同。但是,對於大部分的茶葉來說,投茶量的標準相差不大。一般而言,標準的投茶量是1克的茶葉搭配50克的水。現在的很多茶藝師也就是用的這個標準。(緊壓茶,烏龍茶,一般則是會用到大概1:30的茶水比例。)

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能每次喝茶都精確到茶水比為1:50,但是有了這個標準,我們就可以根據泡茶的容器大小來估算大概要放多少幹茶。

在沒有硬指數的情況下,茶友們也不妨試試用體積投茶的方法來決定投茶量。以平時所用的紫砂壺為例,各個茶葉的投茶量標準如下(僅供參考):

綠茶(黃茶):1/5~1/6壺(葉大而鬆散則1/3壺)

不過要記住兩點,一是不要用太燙的水,二是不能蓋上蓋子,否則茶湯易被悶壞。

青茶(烏龍茶):清香形1/4壺,濃香形1/3~1/2壺

烏龍茶的種類特別多,不過我們可以根據外形大致分為條形和球形。

條形的投茶量差不多佔紫砂壺容量的1/5~1/3,球形烏龍則蓋過壺底部大半就可以了。

紅茶:投茶量是l/4壺

不過紅茶有大葉種茶和小葉種茶兩種,常見的小葉種紅茶為祁門紅茶,而云南紅茶則是大葉種茶,大葉種的茶葉葉片相對來說比較大,佔的體積也大。所以為了使口感不會太淡,泡茶的時候,投茶量要比小葉種紅茶多一些。

白茶:投茶量是1/3壺

散裝的茶葉可以適當加大投茶量,茶餅的話就減少投茶量。相對來說,白茶是比較容易泡的茶了。

黑茶:投茶量是l/4壺

黑茶多以被製成緊壓茶,有些緊壓茶壓得比較緊,相對來說“密度”會比較較大,所以可以適當減少投茶量,進行口味的調整。

還有一點比較特殊的是,對緊壓茶人們有有一個說法——“三年以下開蓋泡,三年以上扣蓋泡”。有這個講究是因為年份較短的緊壓茶發酵度不高,蓋上蓋子會像綠茶一樣容易把茶湯悶壞,而三年以上的緊壓茶經過後期自我發酵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當然對於泡茶的投茶量,茶友們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和心情來改變投茶的量。這裡無法做出一個統一的標準。我們的泡茶技巧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相信只要多加練習,我們都可以泡出適合自己的好茶。

5. 泡茶的過程(步驟)

1、燒水。以礦泉水為佳。

2、洗杯。把所有的杯子用鑷子清洗。(把將熱開水倒入大杯中將小杯放入大杯浸泡,有條件可以用煮杯爐煮5分鐘)

3、放茶。將約7--8克茶放入大杯(茶盞)

4、洗茶。將熱水倒入茶盞,用蓋子扶去飄起的碎茶沫,再蓋回。蓋回時蓋子稍向內偏,以看到有1--2毫米縫為佳。將水倒出。

5、用倒出的茶水沖洗小杯。

6、泡茶。將熱開水倒入茶盞。3秒後倒出,為第一泡。前3泡時間相同,後稍加長。

6. 茶藝的基礎知識

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都喜愛品茗。有的地方把飲茶品茗作為一種藝術享受來推廣。各國的飲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國人民歷來就有“客來敬茶”的習慣,這充分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文明和禮貌。

建議參考:/view/8263?fr=ala0_1_1

7. 茶藝基礎知識

【茶藝和茶藝背景的基本含義】

1.茶藝

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

就形式而言,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品茶、先要擇,講究壺與杯的古樸雅緻,或是豪華莊貴。另外,品茶還要講究人品,環境的協調,文人雅士講求清幽靜雅,達官貴族追求豪華高貴等。一般傳統的品茶,環境要求多是清風、明月、鬆吟、竹韻、梅開、雪霽等種種妙趣和意境。總之,茶藝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結合,其中包含著美學觀點和人的精神寄託。傳統的茶藝,是用辯證統一的自然觀和人的自身體驗,從靈與肉的互動感受中來辨別有關問題,所以在技藝當中,即包含著我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又包含了人們主觀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寄託。

茶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茶葉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葉的分類、主要名茶的品質特點、製作工藝,以及茶葉的鑑別、貯藏、選購等內容。這是學習茶藝的基礎。

8. 瞭解茶葉基本知識

編者序 茶香滿溢的生活

特此鳴謝

本書內容導航

導讀篇

第一章 茶葉的起源與歷史

一、中國茶葉源流

二、中國人飲茶的歷史

三、茶的外傳與茶文化的交流

第二章 認識中國茶

一、認識茶樹

二、茶葉的分類

三、茶葉的形狀

四、茶葉製作技術的發展與演變

五、中國現代茶區分類

第三章 茶道文化

一、茶道是什麼

二、各族茶俗文化

第四章 新手學泡茶 第四章

一、怎樣才能沏一杯好茶

二、茶葉品評專業術語

第五章 茶葉的儲藏與飲用

一、茶葉儲藏的“五忌”

二、茶葉的最佳儲藏方法

三、茶葉的成分

四、科學飲茶與禁忌

第六章 茶葉的購買與茶具 第六章

一、如何購買茶

二、茶莊老字號

三、中華茶具,歷久彌新

四、四大茶具泡茶方法

茶葉篇

第七章 清新醇和:綠茶篇

第八章 綠裝素裹:白茶篇

第九章 金鑲玉美:黃茶篇

第十章 濃郁悠長:青茶篇

第十一章 醇厚雋永:紅茶篇

第十二章 悠悠古道:黑茶篇

第十三章 巧奪天工:造型花茶

附錄一 中國茶葉基本茶類

附錄二 中國茶葉區域分佈圖.

9. 泡茶的步驟是什麼

1、備具候用:按正確順序擺放好茶具。主要有:紫砂水平壺、公道杯、品茗杯、聞香杯等。

2、恭請上坐:請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靜氣:焚點檀香,營造肅穆詳和氣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為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開屏:向客人介紹沖泡的茶具。

6、葉嘉酬賓:請客人觀賞茶葉,並向客人介紹此茶葉的外形、色澤、香氣特點。

7、孟臣沐淋:用沸水衝淋水平壺,提高壺溫。

8、高山流水:即溫杯潔具,把紫砂壺裡的水倒入品茗杯中,動作舒緩起伏,保持水 流不斷。

9、烏龍入宮:把烏龍茶撥入紫砂壺內。

10、百丈飛瀑:用高長而細的水流使茶葉翻滾,達到溫潤和清洗茶葉的目的。

11、玉液移壺:把紫砂壺中的初泡茶湯倒入公道杯中。

12、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湯均勻分到聞香杯。

13、鳳凰三點頭:採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壺注水至滿。

14、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颳去壺口的泡沫。

15、重洗仙顏:用開水澆淋壺體,洗淨壺表,同時達到內外加溫的目的。

16、內外養身:將聞香杯中的茶湯澆淋在紫砂壺表,起到養壺的作用,同時可保持壺表的溫度。

17、遊山玩水:用紫砂壺在茶船邊沿旋轉一圈後,移至茶巾上吸乾壺底水。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

19、關公巡城: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快速巡迴均勻分到聞香杯至七分滿。

20、韓信點兵:將最後的茶湯用點斟的手式均勻地分到聞香杯中。

21、若琛聽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轉:將品茗杯倒扣到聞香杯上。

23、翻江倒海:將品茗杯及聞香杯倒置,使聞香杯中的茶湯倒入品茗杯中,然後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雙手拿起茶托,齊眉奉給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禮。然後重複若琛聽泉至敬奉香茗程式,最後一杯留給自己。

25、空谷幽蘭:示意客人用左手旋轉拿出聞香杯熱聞茶香,雙手搓聞茶底香。

26、三龍護鼎:示意客人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

27、鑑賞湯色:請客人觀賞茶湯的顏色及光澤。

28、初品奇茗:在觀湯色、聞湯麵香後,開始品茶味。

29、二探蘭芷:即沖泡第二道茶。

30、再品甘露:主要讓客人細品茶湯滋味。

31、三斟石乳:即沖泡第三道茶。

32、領略茶韻:邊介紹邊讓客人體會烏龍茶的真韻。

33、自斟漫飲:讓客人體會親自沖泡茶的樂趣。

34、敬奉茶點:根據客人需要奉上茶點,增添茶趣。

35、游龍戲水:即鑑賞葉底,把泡開的茶葉放入白瓷碗中,讓客人觀賞烏龍茶“綠葉紅鑲邊”的品質特徵。

36、盡杯謝茶:賓主起立,共乾杯中茶,相互祝福、道別。

在補充一個,上面一個是比較注重禮儀,解釋的也到位,這個比較簡潔

1.點香——焚香通靈

2.滌器——仙子沐浴

3.涼水——玉壺含煙

4.賞茶——碧螺亮相

5.注水——雨漲秋池

6.投茶——飛雪沉江

7.觀色——春染碧水

8.聞香——綠雲飄香

9.品茶——初嘗玉液

10.再品——再啜瓊漿

11.三品——三品醒醐

12.回味——神遊三山

10. 我想學一點茶葉的知識

茶屬雙子葉植物,約30屬,500種,分佈於熱帶和帶地區,我國有14屬,397種,主產長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屬Camellia和樹屬Schima等均極富經濟價值。

喬木或灌木;葉互生,單葉,革質,無托葉;花常兩性,稀單性,單生或數朵聚生,腋生或頂生;萼片5-7,覆瓦狀排列;花瓣通常5,稀4至多數,覆瓦狀排列;雄蕊極多數,稀少數,分離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顆;果為一蒴果,或不開裂而核果狀。我們一般所說的茶葉就是指用茶樹的葉子加工而成,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的一種飲品!茶葉的分類中國現代名茶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46435有數百種之多,根據其歷史分析,有下列三種情況:有一部分屬傳統名茶,如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祁門紅茶、廬山雲霧、蒙洱茶、桂平西山茶、君山銀針、雲南普洱茶、蒼梧六堡茶、政和白毫銀針、白牡丹、珍再享、閩北水仙、武夷巖茶、武當道茶、鳳凰水仙、古丈毛尖等。

另一部分是恢復歷史名茶,也就是說歷史上曾有過這類名茶,後來未能持續生產或已失傳的,經過研究創新,恢復原有的茶名。如渠江薄片、休寧鬆羅、湧溪火青、敬亭綠雪、九華毛峰、曾侯銀劍茶、漢家劉氏茶、龜山岩綠、蒙頂甘露、仙人掌茶、天池茗毫、貴定雲霧、青城雪芽、蒙頂黃芽、陽羨雪芽、鹿苑毛尖、霍山黃芽、顧渚紫筍、徑山茶、雁蕩毛峰、日鑄雪芽、金獎惠明、金華舉巖、東陽東白等等。

還有大部分是屬於新創名茶,如婺源茗眉、蒙洱月芽、蒙洱太空茶、南京雨花茶、雲霧毛尖茶、無錫毫茶、茅山青峰、天柱劍毫、嶽西翠蘭、齊山翠眉、望府銀毫、臨海蟠毫、千島玉葉、遂昌銀猴、都勻毛尖、高橋銀峰、金水翠峰、永川秀芽、上饒白眉、湄江翠片、安化松針、遵義毛峰、文君綠茶、峨眉毛峰、雪芽、雪青、仙台大白、早白尖紅茶、黃金桂、秦巴霧毫、漢水銀梭、八仙雲霧、南糯白毫、午子仙毫等等。

茶葉的正確泡製方法是怎樣的?

以下為各種茶葉的正確沖泡方法的內容:

不同的茶葉都有不同的沖泡方法。你能正確掌握哪些呢?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都喜愛品茗,有的地方把飲茶品茗作為一種藝術享受來推廣。茶文化博大精深,每一種茶都有不同的詮釋。

紅茶

與綠茶不同的是,紅茶泡得時間越長,越有益健康。美國營養學教授埃迪·巴倫博格表示,高水溫時間長浸泡反而能夠促進紅茶內黃酮類保健物質的有效溶出,不但讓滋味和香氣更濃,還能更好地發揮它的保健功能。功夫紅茶可沖泡3次-4次,紅碎茶則可沖泡1次-2次。最好泡夠5分鐘。

碧螺春

碧螺春芽葉小而細嫩,如沖泡時間恰到好處,http://www.sanleaf.com才能清湯綠葉、口感香醇。如泡得時間過長,不僅湯色會變黃,而且新鮮度也大打折扣。通常採用玻璃杯泡茶,即先沖水至七分滿,再投茶,泡法過程中,用玻璃杯泡茶時切忌用手握杯身,一是避免燙傷,二是避免泡茶過程中手紋印在杯壁上,有不潔之感。沖泡時,泡兩三分鐘即可。

龍井

沖泡龍井、黃山毛峰前,先給杯子裡倒點開水,把茶葉浸泡一下,聞到淡淡的清香後,再加水,蓋上蓋子泡4分鐘。泡夠這個時間,茶葉口感更好,其中的有益成分也能有效析出。喝的時候,不要等杯裡的水全喝完再加水,喝一半時就加滿水,這樣可以保持濃郁的口感。龍井茶的沖泡,一般選用無色透明、晶瑩剔透的玻璃杯,或青花白瓷茶盞。每杯撮上3克茶,加水至茶杯或茶碗的1/5---1/4。水溫則掌握在80℃左右,讓茶葉吸收溫熱和水溼,以助舒張。水溫過高,嫩芽葉會產生泡熟味;水溫太低,則香氣、滋味透發不出來。再衝泡時提壺高衝,水柱沿杯碗壁衝入,茶與水的比例掌握在1:50,水仍在80℃左右。

普洱茶

以普洱茶為代表的黑茶,屬於後發酵茶類,原料較為粗老。一般泡5分鐘,香味就出來了,與茶餅相比,散茶更容易出味。“越陳越香”被公認為是普洱茶區別其他茶類的最大特點。須經歷較為劇烈的沸水沖泡過程,才能使所含成分充分溶出。散茶容易出味兒,而緊壓磚茶還要經過烹煮。也正因如此,沖泡普洱茶最重要的步驟是洗茶,即先把茶葉放入杯中,倒入開水,過一會把水倒掉,再倒入開水,蓋上杯蓋。這樣,第二道茶不僅濾去了茶葉上的雜質,而且更香醇。後續沖泡時間常為5分鐘。

綠茶

沖泡約三次,用"鳳凰三點頭"法,沖水入杯內至總容量的七成左右,意為"七分茶、三分情"。經過三次"高衝",使杯內茶葉上下翻動,杯中上下茶湯濃度均勻。另一方面表示禮節,對客人到來以示歡迎。沖泡過程,要求水壺高懸,使水流有衝擊力,並有曲線的美感。綠茶之所以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病毒等保健功能,主要是因為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如果沖泡溫度過高或時間過久,多酚類物質就會被破壞,茶湯不但會變黃,其中的芳香物質也會揮發散失。一般來說,綠茶沖泡水溫以80℃為宜,水初沸即可。沖泡時間以2—3分鐘為好,最好現泡現飲。綠茶與水的比例要恰當,以1:50為宜,常用3克茶葉沖水150毫升,沖泡出來的綠茶湯濃淡適中。黃茶和白茶的沖泡方法與此接近。

留香茶藝人:如何掌握一杯茶

1.觀茶(察看茶葉)

察看茶葉就是觀賞幹茶和茶葉開湯後的形狀變化。所謂幹茶就是未沖泡的茶葉;所謂開湯就是指幹茶用開水沖泡出茶湯內質來。

茶葉的外形隨種類的不同而有各種形態,有扁形、針形、螺形、眉形、珠形、球形、半球形、片形、曲形、蘭花形、雀舌形、菊花形、自然彎曲形等,各具優美的姿態。而茶葉開湯後,茶葉的形態會產生各種變化,或快,或慢,宛如妙曼的舞姿,及至展露原本的形態,令人賞心悅目。

觀察幹茶要看幹茶的乾燥程度,如果有點回軟,最好不要買。另外看茶葉的葉片是否整潔,如果有太多的葉梗、、渣沫、雜質,則不是上等茶葉。然後,要看幹茶的條索外形。條索是茶葉揉成的形態,什麼茶都有它固定的形態規格,像龍井茶是劍片狀,凍頂茶揉成半球形,鐵觀音茶緊結成球狀,香片則切成細條或者碎條。不過,光是看幹茶頂多只能看出30%,並不能馬上看出這是好茶或者是壞茶。

茶葉由於製作方法不同,茶樹品種有別,採摘標準各異,因而形狀顯得十分豐富多彩,特別是一些細嫩名茶,大多采用手工製作,形態更加五彩繽紛,千姿百態。

針形——外形圓直如針,如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針、君山銀針、白毫銀針等。

扁形——外形扁平挺直,如西湖龍井、茅山青峰、安吉白片等。

條索形——外形呈條狀稍彎曲,如婺源茗眉、桂平西山茶、徑山茶、廬山雲霧等。

螺形——外形捲曲似螺,如洞庭碧螺春、臨海蟠毫、普陀佛茶、井岡翠綠等。

蘭花形——外形似蘭,如太平猴魁、蘭花茶等。

片形——外形呈片狀,如六安爪片、齊山名片等。

束形——外形成束,如江山綠牡丹、婺源墨菊等。

圓珠形——外形如珠,如泉崗輝白、湧溪火青等。

此外,還有半月形、捲曲形、單芽形等等。

2.察色

品茶觀色,即觀茶色,湯色和底色。

(1)茶色

茶葉依顏色分有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等六大類(指幹茶)。由於茶的製作方法不同,其色澤是不同的,有紅與綠、青與黃、白與黑之分。即使是同一種茶葉,採用相同的製作工藝,也會因茶樹品種、生態環境、採摘季節的不同,色澤上存在一定的差異。

如細嫩的高檔綠茶,色澤有嫩綠、翠綠、綠潤之分;高檔紅茶,色澤又有紅豔明亮、烏潤顯紅之別。

而閩北武夷巖茶的青褐油潤,閩南鐵觀音的砂綠油潤,廣東鳳凰水仙的黃褐油潤,臺灣凍頂烏龍的深綠油潤,都是高階烏龍茶中有代表性的色澤,也是鑑別烏龍茶質量優劣的重要標誌。

(2)湯色

沖泡茶葉後,內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現的色彩,稱為湯色。因此,不同茶類湯色會有明顯區別;而且同一茶類中的不同花色品種、不同級別的茶葉,也有一定差異。一般說來,凡屬上乘的茶品,都湯色明亮、有光澤,具體說來,綠茶湯色淺綠或黃綠;清而不濁,明亮澄澈;紅茶湯色烏黑油潤,若在茶湯周邊形成一圈金的油環,俗稱金圈,更屬上品;烏龍茶則以青褐光潤為好;白茶,湯色微黃,黃中顯綠,並有光亮。

將適量茶葉放在玻璃杯中,或者在透明的容器裡用熱水一衝,茶葉就會慢慢舒展開。可以同時泡幾杯來比較不同茶葉的好壞,其中舒展順利、茶汁分泌最旺盛、茶葉身段最為柔軟飄逸的茶葉是最好的茶葉。

視茶湯要快,要及時,因為茶多酚類溶解在熱水中後與空氣接觸很容易氧化變色,例如綠茶的湯色氧化即變黃;紅茶的湯色氧化變暗等,時間拖延過久,會使茶湯混湯而沉澱;紅茶則在茶湯溫度降至20℃以下後,常發生凝乳混湯現象,俗稱“冷後渾”,這是紅茶色素和咖啡鹼結合產生黃漿狀不溶物的結果。冷後渾出現早且呈粉紅色者是茶味濃,湯色豔的表徵;冷後渾呈暗褐色,是茶味鈍,湯色暗的紅茶。

茶湯的顏色也會因為發酵程度的不同,以及焙火輕重的差別而呈現深淺不一的顏色。但是,有一個共同的原則,不管顏色深或淺,一定不能渾濁、灰暗,清澈透明才是好茶湯應該具備的條件。

一般情況下,隨著湯溫的下降,湯色會逐漸變深。在相同的溫度和時間內,紅茶湯色變化大於綠茶,大葉種大於小葉種,嫩茶大於老茶,新茶大於陳茶。茶湯的顏色,以沖泡濾出後10分鐘以內來觀察較能代表茶的原有湯色。不過千萬要記住,在做比較的時候,一定要拿同一種類的茶葉做比較。

好茶葉和不好茶葉有什麼區別

好茶葉主要從五個方面來看,即嫩度、條索、色澤、整碎和淨度。\x0d\x0a1.好茶葉的嫩度嫩度是決定品質的基本因素,所謂“幹看外形,溼看葉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好茶葉的嫩度,容易符合該茶類的外形要求(如龍井茶之“光、扁、平、直”)。此外,好茶葉的鋒苗好,白毫顯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條也無鋒苗和白毫。但是不能僅從茸毛多少來判別嫩度,因各種茶的具體要求不一樣,如極好的獅峰龍井是體表無茸毛的。再者,茸毛容易假冒,人工做上去的很多。芽葉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斷依據,只適合於毛峰、毛尖、銀針等“茸毛類”茶。這裡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鮮葉,也得一芽一葉初展,片面採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當的。因為芽心是生長不完善的部分,內含成份不全面,特別是葉綠素含量很低。所以不應單純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製茶。\x0d\x0a2.好茶葉的條索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規格,如炒青條形、珠茶圓形、龍井扁形、紅碎茶顆粒形等等。一般長條形的好茶葉,看鬆緊、彎直、壯瘦、圓扁、輕重;圓形的好茶葉看顆粒的鬆緊、勻正、輕重、空實;扁形的好茶葉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規格。一般來說,好茶葉的條索緊、身骨重、圓(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說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質優;如果好茶葉的外形鬆、扁(扁形茶除外)、碎,並有煙、焦味,說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質劣。以杭州地區綠茶條索標準為例:一級二級四級五級六級細緊有鋒苗緊細尚有鋒苗尚緊實尚緊稍鬆粗鬆。可見,以緊、實、有鋒苗為上。\x0d\x0a3.好茶葉的色澤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加工技術有密切關係。各種茶均有一定的色澤要求,如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烏龍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無論何種茶類,好茶葉的均要求色澤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如果好茶葉的色澤不一,深淺不同,暗而無光,說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質劣。好茶葉的色澤還和茶樹的產地以及季節有很大關係。如高山綠茶,色澤綠而略帶黃,鮮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澤深綠有光。製茶過程中,由於技術不當,也往往使色澤劣變。購茶時,應根據具體購買的好茶葉的茶類來判斷。比如龍井,最好的獅峰龍井,其明前茶並非翠綠,而是有天然的糙米色,呈嫩黃。這是獅峰龍井的一大特色,在色澤上明顯區別於其它龍井。因獅峰龍井賣價奇高,茶農會製造出這種色澤以冒充獅峰龍井。方法是在炒製茶葉過程中稍稍炒過頭而使葉色變黃。真假之間的區別是,真獅峰勻稱光潔、淡黃嫩綠、茶香中帶有清香;假獅峰則角鬆而空,毛糙,偏,茶香帶炒黃豆香。不經多次比較,確實不太容易判斷出來。但是一經沖泡,區別就非常明顯了。炒制過火的假獅峰,完全沒有龍井應有的馥郁鮮嫩的香味。\x0d\x0a4.好茶葉的整碎整碎就是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以勻整為好,斷碎為次。比較標準的茶葉審評,是將茶葉放在盤中(一般為木質),使茶葉在旋轉力的作用下,依形狀大小、輕重、粗細、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緊細重實的集中於中層,斷碎細小的沉積在最下層。各茶類,好茶葉都以中層茶多為好。上層一般是粗老葉子多,滋味較淡,水色較淺;下層碎茶多,沖泡後往往滋味過濃,湯色較深。\x0d\x0a5.好茶葉的淨度主要看茶葉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製作過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夾雜物的多少。淨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夾雜物。此外,還可以通過茶的幹香來鑑別。無論哪種茶類,好茶葉都不能有異味。每種茶都有特定的香氣,幹香和溼香也有不同,需根據具體情況來定,青氣、煙焦味和熟悶味均不可取。上述文字,只是非常籠統的介紹。最易判別是否是好茶葉,是沖泡之後的口感滋味、香氣以及葉片茶湯色澤。所以如果允許,購茶時儘量沖泡後嘗試一下。若是特別偏好某種好茶葉,最好查詢一些該好茶葉的資料,準確瞭解該好茶葉色香味形的特點,每次買到的茶都互相比較一下,這樣次數多了,就容易很快掌握關鍵之所在了。\x0d\x0a購茶有不少講究。首先應確定欲購什麼茶類的好茶葉及其等級或價格。之後,可以根據以下三條標準來選購茶葉。\x0d\x0a1、辨形:因茶樹品種、栽培條件、鮮葉品質、製茶工藝等的不同,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形狀。大體上可分為:條形、捲曲形、圓珠形、扁形、針形、尖形、花朵形、束形、顆粒形、片形、雀舌形、環鉤形、團塊形、螺釘形及粉末形等各種形狀。\x0d\x0a2、觀色:茶葉色澤是茶葉品質的體現。綠色的鮮葉因加工方法的不同,製成了綠茶、紅茶、烏龍茶(青茶)、黃茶、白茶、黑茶等各種不同的茶類。不同茶類對色澤有不同要求,但當年的高檔茶葉一般具有一定光澤。\x0d\x0a3、嗅香:一般的說,綠茶以清新鮮爽,紅茶以強烈純正,花茶以清香撲鼻,烏龍茶以馥郁清幽為好,如果茶香低而沉,帶焦、煙(屬正常的松煙香型品種除外)、酸、黴、陳氣味,或青草氣味或有其它異味者,為次品或非好茶葉。\x0d\x0a較好地掌握茶葉選購的方法,需要經一定的訓練,但是對於初學者,可以對照下列幾條,較簡單地選購茶葉。一是茶葉的輕重,一般地說嫩度好的茶,品質較好,分量較重;二是看茶葉是否均勻,包括色澤是否均勻、大小是否均勻,色澤不均、大小不均的茶是經摻和的;三是看乾燥程度,這關係到茶葉是否受潮變質和日後如何儲存的問題。如用手一捏即成粉末狀的是未受潮的,用手一捏成片狀或條索綿軟者,說明已經受潮,容易變質,不宜選購。

江蘇茶葉十大名茶

江蘇名茶排行榜前十名有碧螺春、花果山雲霧茶、前峰雪蓮、金壇雀舌、二泉銀毫、金山翠芽、茅山青峰、無錫毫茶、儀徵綠楊春、天目湖白茶等,其中碧螺春茶葉受到了眾多茶友的喜愛。

碧螺春是中國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曆史。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唐朝時就被列為貢品,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為“功夫茶”、“新血茶”。

高階的碧螺春,茶芽之細嫩0.5公斤幹茶需要茶芽6-7萬個,炒成後的幹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產於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沖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人,是中國的名茶,主要工序為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炒青。

形狀介紹

洞庭碧螺春產區是中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紅、泉城綠、等果木交錯種植,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著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

碧螺春茶條索緊結,捲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沖泡後茶葉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為貢品,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澤碧綠,形似螺旋,產於早春。

茶葉怎麼分類?

按照製作方法,紅茶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①工夫紅茶:工夫紅茶是我國傳統的獨特茶品。因採製地區不同,茶樹品種有異,製作技術不同,又有祁紅、滇紅、寧紅、川紅、閩紅、胡紅、越紅之分。

②小種紅茶:產於我國福建武夷山。由於小種紅茶的茶葉加工過程中採用鬆柴火加溫,進行萎凋和乾燥,所以,製成的茶葉具有濃烈的松煙香。因產地和品質的不同,小種紅茶又有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之分。名品為正山小種、金駿眉、銀駿眉等。

③紅碎茶:紅碎茶又叫CTC紅茶,是國際茶葉市場的大宗茶品。紅碎茶絕非普通紅茶的碎末,而在紅茶加工過程中,將條形茶切成段細的碎茶而成,故命名為紅碎茶。紅碎茶要求茶湯味濃、強、鮮、香高,富有刺激性。因葉形和茶樹品種的不同,品質亦有較大的差異。紅碎茶的品質特點是:顆粒緊結重實,色澤烏黑油潤。沖泡後,香氣、滋味濃度好,湯色紅濃,葉底紅勻。

④袋泡茶:選用上等紅碎茶配成後,裝入過濾紙袋,飲用時連袋泡入杯中,不見葉渣,而色、香、味不減。每袋供一次飲用,飲後一併棄去,清潔衛生,飲用方便。名品如立頓紅茶等。

紅碎茶

工夫紅茶—祁紅

小種紅茶—金駿眉

茶藝基本知識,如何才是個合格茶藝員呢

茶藝基本知識

茶藝,是指如何泡好一壺茶的技術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藝術。日常生活中,雖然人人都能泡茶、喝茶,但要真正泡好茶,喝好茶卻並非易事。泡好一壺和享受一杯茶也要涉及到廣泛的內容,如識茶、選茶、泡茶、品茶、茶葉經營、茶文化、茶藝美學等。因此泡茶、喝茶是一項技藝、一門藝術。泡茶可以因時、因地、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泡茶時涉及茶、水、茶具、時間、環境等因素,把握這些因素之間的關係是泡好茶的關鍵。

第一節泡茶要素

茶葉中的化學成分是組成茶葉色、香、味的物質基礎,其中多數能在沖泡過程中溶解於水,從而形成了茶湯的色澤、香氣和滋味。泡茶時,應根據不同茶類的特點,調整水的溫度,浸潤時間和茶葉的用量,從而使茶的香味、色澤、滋味得以充分的發揮。綜合起來,泡好一壺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溫,第三是浸泡時間,第四是沖泡次數。

一、茶水比例

1.茶的品質:

茶葉中各種物質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與茶葉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關。氨基酸具有鮮爽的性質,因此茶葉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響著茶湯的鮮爽度。名優綠茶滋味之所以鮮爽、甘醇,主要是因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澀。故有“春茶鮮、夏茶苦”的諺語。

2.茶水比例:

茶葉用量應根據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葉等級而有所區別,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湯苦澀不爽。因此,細嫩的茶葉用量要多;較粗的茶葉,用量可少些,即所謂“細茶粗吃”“精茶細吃”。

普通的紅、綠茶類(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沖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壺),那麼,放上3克左右的茶,沖水至七八成滿,就成了一杯濃淡適宜的茶湯。若飲用雲南普洱茶,則需放茶葉5~8克。

烏龍茶因習慣濃飲,注重品味和聞香,故要湯少味濃,用茶量以茶葉與茶壺比例來確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壺容積的1/3至1/2。廣東潮、汕地區,投茶量達到茶壺容積的1/2至2/3 。

茶、水的用量還與飲茶者的年齡、性別有關,大致說,中老年人比年輕人飲茶要濃,男性比女性飲茶要濃。如果飲茶者是老茶客或是體力勞動者,一般可以適量加大茶量;如果飲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腦力勞動者,可以適量少放一些茶葉。

一般來說,茶不可泡得太濃,因為濃茶有損胃氣,對脾胃虛寒者更甚,茶葉中含有鞣酸,太濃太多,可收縮消化黏膜,妨礙胃吸收,引起便祕和牙黃,同時,太濃的茶湯和太淡的茶湯不易體會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謂飲茶“寧淡勿濃”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沖泡水溫

據測定,用60℃的開水沖泡茶葉,與等量100℃的水沖泡茶葉相比,在時間和用茶量相同的情況下,茶湯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後者的45%~65%。這就是說,沖泡茶的水溫高,茶汁就容易浸出;沖泡茶的水溫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 以落開的沸水為好,這時的水溫約85℃ 。滾開的沸水會破壞維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鹼、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會變苦澀;水溫過低則茶葉浮而不沉,內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來,茶湯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無味。

泡茶水溫的高低,還與茶的老嫩、鬆緊、大小有關。大致說來,茶葉原料粗老、緊實、整葉的,要比茶葉原料細嫩、鬆散、碎葉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沖泡水溫要高。水溫的高低,還與沖泡的品種花色有關。

具體說來,高階細嫩名茶,特別是高檔的名綠茶,開香時水溫為95℃,沖泡時水溫為80℃~85℃。只有這樣泡出來的茶湯色清澈不渾,香氣純正而不鈍,滋味鮮爽而不熟,葉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飲之可口,視之動情。如果水溫過高,湯色就會變黃;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欣賞性;維生素遭到大量破壞,降低營養價值;咖啡鹼、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湯產生苦澀味,這就是茶人常說的把茶“燙熟”了。反之,如果水溫過低,則滲透性較低,往往使茶葉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難以學浸出,結果,茶味淡薄,同樣會降低飲茶的功效。大宗紅、綠茶和花茶,由於茶葉原料老嫩適中,故可用90℃左右的開水沖泡。

沖泡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等特種茶,由於原料並不細嫩,加之用茶量較大,所以,須用剛沸騰的100℃開水沖泡。特別是烏龍茶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要在沖泡前用滾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用滾開水淋壺加溫,目的是增加溫度,使茶香充分發揮出來。

至於邊疆兄弟民族喝的緊壓茶,要先將茶搗碎成小塊,再放入壺或鍋內煎煮後,才供人們飲用。

判斷水的溫度可先用溫度計和計時器不測量,等掌握之後就可憑經驗來斷定了。當然所有的泡茶用水都得煮開,以自然降溫的方式來達到控溫的效果。

三、沖泡時間

茶葉沖泡時間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

如用茶杯泡飲普通紅、綠茶,每杯放幹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150~200毫升,沖泡時宜加杯蓋,避免茶香散失,時間以3~5分鐘為宜。時間太短,茶湯色淺淡;茶泡久了,增加茶湯澀味,香味還易喪失。不過,新採製的綠茶可沖水不加杯蓋,這樣湯色更豔。另用茶量多的,沖泡時間宜短,反之則宜長。質量好的茶,沖泡時間宜短,反之宜長些。

茶的滋味是隨著時間延長而逐漸增濃的。據測定,用沸水泡茶,首先浸提出來的是咖啡鹼、維生素、氨基酸等,大約到3分鐘時,含量較高。這時飲起來,茶湯有鮮爽醇和之感,但缺少飲茶者需要的刺激味。以後,隨著時間的延續,茶多酚浸出物含量逐漸增加。因此,為了獲取一杯鮮爽甘醇的茶湯,對大宗紅、綠茶而言,頭泡茶以沖泡後3分鐘左右飲用為好,若想再飲,到杯中剩有三分之一茶湯時,再續開水,以此類推。

對於注重香氣的烏龍茶、花茶,泡茶時,為了不使茶香散失,不但需要加蓋,而且沖泡時間不宜長,通常2~3分鐘即可。由於泡烏龍茶時用茶量較大,因此,第一泡1分鐘就可將茶湯傾入杯中,自第二泡開始,每次應比前一泡增加15秒左右,這樣要使茶湯濃度不致相差太大。

白茶沖泡時,要求沸水的溫度在70℃左右,一般在4~5分鐘後,浮在水面的茶葉才開始徐徐下沉,這時,品茶者應以欣賞為主,觀茶形,察沉浮,從不同的茶姿、顏色中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悅,一般到10分鐘,方可品飲茶湯。否則,不但失去了品茶藝術的享受,而且飲起來淡而無味,這是因為白茶加工未經揉捻,細胞未曾破碎,所以茶汁很難浸出,以至浸泡時間須相對延長,同時只能重泡一次。

另外,沖泡時間還與茶葉老嫩和茶的形態有關。一般說來,凡原料較細嫩,茶葉鬆散的,沖泡時間可相對縮短;相反,原料較粗老,茶葉緊實的,沖泡時間可相對延長。總之,沖泡時間的長短,最終還是以適合飲茶者的口味來確定為好。

四、沖泡次數

據測定,茶葉中各種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樣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維生素C;其次是咖啡鹼、茶多酚、可溶性糖等。一般茶沖泡第一次時,茶中的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沖泡第二次時,能浸出30% 左右;沖泡第三次時,能浸出約10%;沖泡第四次時,只能浸出2~3%,幾乎是白開水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和綠碎茶,由於這類茶的內含成分很容易被沸水浸出,一般都是沖泡一次就將茶渣濾去,不再重泡。速溶茶,也是採用一次沖泡法,工夫紅茶則可沖泡2~3次。而條形綠茶如眉茶、花茶通常只能沖泡2~3次。白茶和黃茶,一般也只能沖泡1次,最多2次。

品飲烏龍茶多用小型紫砂壺,在用茶量較多時(約半壺)的情況下,可連續沖泡4~6次,甚至更多。

第二節泡茶用水的選擇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龍井茶,虎跑水”被稱為杭州“雙絕”。可見用什麼水泡茶,對茶的沖泡及效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水是茶葉滋味和內含有益成分的載體,茶的色、香、味和各種營養保健物質,都要溶於水後,才能供人享用。而且水能直接影響茶質,清人張大覆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說:“茶情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因此好茶必須配以好水。

一、古代人對泡茶用水的看法

最早提出水標準的是宋徽宗趙佶,他在《大觀茶論》中寫道:“水以清、輕、甘、冽為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後人在他提出的“清、輕、甘、冽”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個“活”字。

古多選用天然的活水,最好是泉水、山溪水;無汙染的雨水、雪水其次;接著是清潔的江、河、湖、深井中的活水及淨化的自來水,切不可使用池塘死水。唐代陸羽在《茶經》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湧湍漱勿食之。”是說用不同的水,沖泡茶葉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只有佳茗配美泉,才能體現出茶的真味。

二、現代茶人對泡茶用水的看法

認為“清、輕、甘、冽、活”五項指標俱全的水,才稱得上宜茶美水。

其一,水質要清。水清則無雜、無色、透明、無沉澱物,最能顯出茶的本色。

其二,水體要輕,北京玉泉山的玉泉水比重最輕,故被御封為“天下第一泉”。現代科學也證明了這一理論是正確的。水的比重越大,說明溶解的礦物質越多功能。有實驗結果表明,當水中的低價鐵超過0.1ppm時,茶湯發暗,滋味變淡;鋁含量超過0.2ppm時,茶湯便有明顯的苦澀味;鈣離子達到2ppm時,茶湯帶澀,而達到4ppm時,茶湯變苦;鉛離子達到1ppm時,茶湯味澀而苦,且有毒性,所以水以輕為美。

其三,水味要甘。“凡水泉不甘,能損茶味。”所謂水甘,即一入口,舌尖頃刻便會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覺。嚥下去後,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用這樣的水泡茶自然會增茶之美味。

其四,水溫要冽。冽即冷寒之意,明代茶人認為:“泉不難於清,而難於寒”,“冽則茶味獨全”。因為寒冽之水多出於地層深處的泉脈之中,所受汙染少,泡出的茶湯滋味純正。

其五,水源要活。“流水不腐”現代科學證明了在流動的活水中細菌不易繁殖,同時活水有自然淨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含量較高,泡出的茶湯特別鮮爽可口。

第四節 茶的品飲

一、品飲要義

品茶,是一門綜合藝術。茶葉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完全要看個人喜歡哪種口味而定。也就是說,各種茶葉都有它的高階品和劣等貨。茶中有高階的烏龍茶,也有劣等的烏龍茶;有上等的綠茶,也有下等的綠茶。所謂的好茶、壞茶是就比較品質的等級和主觀的喜惡來說。

目前的品茶用茶,主要集中在兩類:一是烏龍茶中的高階茶及其名叢,如鐵觀音、黃金桂、凍頂烏龍及武夷名叢、鳳凰單叢等;

二是以綠茶中的細嫩名茶為主,以及白茶、紅茶、黃茶中的部分高檔名茶。這些高檔名茶,或色、香、味、形兼而有之,它們都在一個因子,兩個因子,或某一個方面上有獨特表現。

不好的茶並不是已經壞了的茶,而是就品質優劣來說。一般說來,判斷茶葉的好壞可以從察看茶葉、嗅聞茶香、品嚐茶味和分辨茶渣入手。

1.觀茶(察看茶葉)

察看茶葉就是觀賞幹茶和茶葉開湯後的形狀變化。所謂幹茶就是未沖泡的茶葉;所謂開湯就是指幹茶用開水沖泡出茶湯內質來。

茶葉的外形隨種類的不同而有各種形態,有扁形、針形、螺形、眉形、珠形、球形、半球形、片形、曲形、蘭花形、雀舌形、菊花形、自然彎曲形等,各具優美的姿態。而茶葉開湯後,茶葉的形態會產生各種變化,或快,或慢,宛如妙曼的舞姿,及至展露原本的形態,令人賞心悅目。

觀察幹茶要看幹茶的乾燥程度,如果有點回軟,最好不要買。另外看茶葉的葉片是否整潔,如果有太多的葉梗、、渣沫、雜質,則不是上等茶葉。然後,要看幹茶的條索外形。條索是茶葉揉成的形態,什麼茶都有它固定的形態規格,像龍井茶是劍片狀,凍頂茶揉成半球形,鐵觀音茶緊結成球狀,香片則切成細條或者碎條。不過,光是看幹茶頂多只能看出30%,並不能馬上看出這是好茶或者是壞茶。

茶葉由於製作方法不同,茶樹品種有別,採摘標準各異,因而形狀顯得十分豐富多彩,特別是一些細嫩名茶,大多采用手工製作,形態更加五彩繽紛,千姿百態。

(1)針形——外形圓直如針,如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針、君山銀針、白毫銀針等。

(2)扁形——外形扁平挺直,如西湖龍井、茅山青峰、安吉白片等。

(3)條索形——外形呈條狀稍彎曲,如婺源茗眉、桂平西山茶、徑山茶、廬山雲霧等。

(4)螺形——外形捲曲似螺,如洞庭碧螺春、臨海蟠毫、普陀佛茶、井岡翠綠等。

(5)蘭花形——外形似蘭,如太平猴魁、蘭花茶等。

(6)片形——外形呈片狀,如六安爪片、齊山名片等。

(7)束形——外形成束,如江山綠牡丹、婺源墨菊等。

(8)圓珠形——外形如珠,如泉崗輝白、湧溪火青等。

此外,還有半月形、捲曲形、單芽形等等。

2.察色

品茶觀色,即觀茶色,湯色和底色。

(1)茶色

茶葉依顏色分有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等六大類(指幹茶)。由於茶的製作方法不同,其色澤是不同的,有紅與綠、青與黃、白與黑之分。即使是同一種茶葉,採用相同的製作工藝,也會因茶樹品種、生態環境、採摘季節的不同,色澤上存在一定的差異。

如細嫩的高檔綠茶,色澤有嫩綠、翠綠、綠潤之分;高檔紅茶,色澤又有紅豔明亮、烏潤顯紅之別。

而閩北武夷巖茶的青褐油潤,閩南鐵觀音的砂綠油潤,廣東鳳凰水仙的黃褐油潤,臺灣凍頂烏龍的深綠油潤,都是高階烏龍茶中有代表性的色澤,也是鑑別烏龍茶質量優劣的重要標誌。

(2)湯色

沖泡茶葉後,內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現的色彩,稱為湯色。因此,不同茶類湯色會有明顯區別;而且同一茶類中的不同花色品種、不同級別的茶葉,也有一定差異。一般說來,凡屬上乘的茶品,都湯色明亮、有光澤,具體說來,綠茶湯色淺綠或黃綠;清而不濁,明亮澄澈;紅茶湯色烏黑油潤,若在茶湯周邊形成一圈金的油環,俗稱金圈,更屬上品;烏龍茶則以青褐光潤為好;白茶,湯色微黃,黃中顯綠,並有光亮。

將適量茶葉放在玻璃杯中,或者在透明的容器裡用熱水一衝,茶葉就會慢慢舒展開。可以同時泡幾杯來比較不同茶葉的好壞,其中舒展順利、茶汁分泌最旺盛、茶葉身段最為柔軟飄逸的茶葉是最好的茶葉。

視茶湯要快,要及時,因為茶多酚類溶解在熱水中後與空氣接觸很容易氧化變色,例如綠茶的湯色氧化即變黃;紅茶的湯色氧化變暗等,時間拖延過久,會使茶湯混湯而沉澱;紅茶則在茶湯溫度降至20℃以下後,常發生凝乳混湯現象,俗稱“冷後渾”,這是紅茶色素和咖啡鹼結合產生黃漿狀不溶物的結果。冷後渾出現早且呈粉紅色者是茶味濃,湯色豔的表徵;冷後渾呈暗褐色,是茶味鈍,湯色暗的紅茶。

茶湯的顏色也會因為發酵程度的不同,以及焙火輕重的差別而呈現深淺不一的顏色。但是,有一個共同的原則,不管顏色深或淺,一定不能渾濁、灰暗,清澈透明才是好茶湯應該具備的條件。

一般情況下,隨著湯溫的下降,湯色會逐漸變深。在相同的溫度和時間內,紅茶湯色變化大於綠茶,大葉種大於小葉種,嫩茶大於老茶,新茶大於陳茶。茶湯的顏色,以沖泡濾出後10分鐘以內來觀察較能代表茶的原有湯色。不過千萬要記住,在做比較的時候,一定要拿同一種類的茶葉做比較。

(3)底色

就是欣賞茶葉經沖泡去湯後留下的葉底色澤。除看葉底顯現的色彩外,還可觀察葉底的老嫩、光糙、勻淨等。

3.賞姿

茶在沖泡過程中,經吸水浸潤而舒展,或似春筍,或如雀舌,或若蘭花或像墨菊。與此同時,茶在吸水浸潤過程中,還會因重力的作用,產生一種動感。太平猴魁舒展時,猶如一隻機靈小猴,在水中上下翻動;君山銀針舒展時,好似翠竹爭陽,針針挺立;西湖龍井舒展時,活像春蘭怒放。如此美景,映掩在杯水之中,真有茶不醉人自醉之感。

4.聞香

對於茶香的鑑賞一般要三聞。一是聞幹茶的香氣(幹聞),二是聞開泡後充分顯示出來的茶的本香(熱聞),三是要聞茶香的永續性(冷聞)。

先聞幹茶,幹茶中有的清香,有的甜香,有的焦香,應在沖泡前進行,如綠茶應清新鮮爽、紅茶應濃烈純正、花茶應芬芳撲鼻、烏龍茶應馥郁清幽為好。如果茶香低而沉,帶有焦、煙、酸、黴、陳或其它異味者為次品。

將少許幹茶放在器皿中(或直接抓一把茶葉放在手中),聞一聞幹茶的清香、濃香、糖香,判斷一下有無異味、雜味等。

聞香的方式,多采用溼聞,即將沖泡的茶葉,按茶類不同,經1~3分鐘後,將杯送至鼻端,聞茶湯麵發出的茶香;若用有蓋的杯泡茶,則可聞蓋香和麵香;倘用聞香杯作過渡盛器(如臺灣人沖泡烏龍茶),還可聞杯香和麵香。另外,隨著茶湯溫度的變化,茶香還有熱聞、溫聞和冷聞之分。熱聞的重點是辨別香氣的正常與否,香氣的型別如何,以及香氣高低;冷聞則判斷茶葉香氣的持久程度;而溫聞重在鑑別茶香的雅與俗,即優與次。

一般說,綠茶有清香鮮爽感,甚至有果香、花香者為佳;紅茶以有清香、花香為上,尢以香氣濃烈、持久者為上乘;烏龍茶以具有濃郁的熟桃香者為好;而花茶則以具有清純芬芳者為優。

透過玻璃杯,只能看出茶葉表面的優劣,至於茶葉的香氣、滋味並不能夠完全體會,所以開湯泡一壺茶來仔細的品味是有必要的。茶泡好、茶湯倒出來後,可以趁熱開啟壺蓋,或端起茶杯聞聞茶湯的熱香,判斷一下茶湯的香型(有菜香、花香、果香、麥芽糖香),同時要判斷有無煙味、油臭味、焦味或其他的異味。這樣,可以判斷出茶葉的新舊、發酵程度、焙火輕重。在茶湯溫度稍降後,即可品嚐茶湯。這時可以仔細辨別茶湯香味的清濁濃淡及聞聞中溫茶的香氣,更能認識其香氣特質。等喝完茶湯、茶渣冷卻之後,還可以回過頭來欣賞茶渣的冷香,嗅聞茶杯的杯底香。如果劣等的茶葉,這個時候香氣已經消失殆盡了。

嗅香氣的技巧很重要。在茶湯浸泡5分鐘左右就應該開始嗅香氣,最適合嗅茶葉香氣的葉底溫度為45~55℃,超過此溫度時,感到燙鼻;低於30℃ 時,茶香低沉,特別對染有煙氣、木氣等異氣者,很容易隨熱氣揮發而變得難以辨別。

嗅香氣應以左手握杯,靠近杯沿用鼻趁熱輕嗅或深嗅杯中葉底發出的香氣,也有將整個鼻部深入杯內,接近葉底以擴大接觸香氣面積,增加嗅感。為了正確判斷茶葉香氣的高低、長短、強弱、清濁及純雜等,嗅時應重複一二次,但每次嗅時不宜過久,以免因嗅覺疲勞而失去靈敏感,一般是3秒左右。嗅茶香的過程是:吸(1秒)——停(0.5秒)——吸(1秒),依照這樣的方法嗅出茶的香氣是“高溫香”。另外,可以在品味時,嗅出茶的“中溫香”。而在品味後,更可嗅茶的“低溫香”或者“冷香”。好的茶葉,有持久的香氣。只有香氣較高且持久的茶葉,才有餘香、冷香,也才會是好茶。

熱聞的辦法也有三種,一是從氤氳的水汽中聞香,二是聞杯蓋上的留香,三是用聞香杯慢慢地細聞杯底留香。如安溪鐵觀音沖泡後有一投濃郁的的天然花香,紅茶具有甜香和果味香,綠茶則有清香,花茶除了茶香外,還有不同的天然花香。茶葉和香氣與所用原料的鮮嫩程度和製作技術的高下有關,原料越細嫩,所含芳香物質越多,香氣也越高。

冷聞則在茶湯冷卻後進行,這時可以聞到原來被茶中芳香物掩蓋著的其他氣味。

5.嘗味

指嘗茶湯的滋味。茶湯滋味是茶葉的甜、苦、澀、酸、辣、腥、鮮等多種呈味物質綜合反映的結果,如果它們的數量和比例適合,就會變得鮮醇可口,回味無窮。茶湯的滋味以微苦中帶甘為最佳。好茶喝起來甘醇濃稠,有活性;喝後喉頭甘潤的感覺持續很久。

一般認為,綠茶滋味鮮醇爽口,紅茶滋味濃厚、強烈、鮮爽,烏龍茶滋味釅醇回甘,是上乘茶的重要標誌。由於舌的不同部位對滋味的感覺不同,所以,嘗味時要使茶湯在舌頭上迴圈滾動,才能正確而全面地分辨出茶味來。

品滋味時,舌頭的姿勢要正確。把茶湯吸人嘴內後,舌尖頂住上層齒根,嘴脣微微張開,舌稍向上抬,使茶湯攤在舌的中部,再用腹部呼吸從口慢慢吸入空氣,使茶湯在舌上微微滾動,連吸兩次氣後,辨出滋味。若初感有苦味的茶湯,應抬高舌位,把茶湯壓人舌根,進一步評定苦的程度。對有煙味的茶湯,應把茶湯送人口後,嘴巴閉合,舌尖頂住上顎板,用鼻孔吸氣,把口腔鼓大,使空氣與茶湯充分接觸後,再由鼻孔把氣放出。這樣重複二三次,對煙味的判別效果就會明確。

品味茶湯的溫度以40~50℃為最適合,如高於70℃,味覺器官容易燙傷,影響正常的評味;低於30℃時,味覺品評茶湯的靈敏度較差,且溶解於茶湯中與滋味有關的物質,在湯溫下降時,逐步被析出,湯味由協調變為不協調。

品味時,每一品茶湯的量以5ml左右最適宜。過多時,感覺滿嘴是湯,口中難於迴旋辨味;過少也覺得嘴空,不利於辨別。每次在3 ~4秒內,將5ml的茶湯在舌中迴旋2次,品味3次即可,也就是一杯15ml的茶湯分3次喝,就是“晶”的過程。

品味要自然,速度不能快,也不宜大力吸,以免茶湯從齒間隙進入口腔,使齒間的食物殘渣被吸入口腔與茶湯混合,增加異味。品味主要是品茶的濃淡、強弱、爽澀、鮮滯、純異等。為了真正品出茶的本味,在品茶前最好不要吃有強烈刺激味覺的食物,如辣椒、蔥蒜、糖果等,也不宜吸菸,以保持味覺與嗅覺的靈敏度。在喝下茶湯後,喉嚨感覺應是軟甜、甘滑,有韻味,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史上最全品鑑茶葉知識!懂茶就在這幾點,實際沒多難(收藏版)

茶,自古是中華民族的天然飲料。演變到現代 社會 ,茶成了一門綜合性的藝術。茶葉,本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所謂茶葉的品質也是需要對比同類茶葉的不同品質來說,或依照個人口味來挑選。

一般說來,判斷茶葉好壞可以從觀察茶葉的形狀、色澤,聞茶葉的香氣,品嚐茶味和分辨茶渣(葉底)來看。

茶葉的形狀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形態,有扁的、松針狀的、螺形的、眉形的,圓形的,球形的,半球形的,雀舌形的,菊花形的,自然彎曲形狀的,總之,大茶肆中的茶葉姿態各異。取一小嘬放入茶杯,衝上熱水,茶湯散開來,茶葉的形態會隨著茶水發生變化,或快或慢,宛如妙曼的舞姿,極致展露其原本的形態,令人賞心悅目。

首先要看茶葉的乾燥程度,太脆的容易碎,但會回軟的不能要,最好不買。

另外要看茶葉的葉片是否整潔,如果有太多的葉梗、、渣沫、雜質,則不是上等茶葉。然後,要看幹茶的條索外形。條索是茶葉揉成的形態,什麼茶都有它固定的形態規格,像龍井茶是劍片狀,凍頂茶揉成半球形,鐵觀音茶緊結成球狀,香片 則切 成細條或者碎條。

茶葉由於製作方法不同,茶樹品種有別,採摘標準各異,因而形狀顯得十分豐富多彩,特別是一些細嫩名茶,大多采用手工製作,形態更加五彩繽紛,千姿百態。

(1)針形——外形圓直如針,如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針、君山銀針、白毫銀針等。

(2)扁形——外形扁平挺直,如西湖龍井、茅山青峰、安吉白片等。

(3)條索形——外形呈條狀稍彎曲,如信陽毛尖、桂平西山茶、徑山茶、廬山雲霧等。

(4)螺形——外形捲曲似螺,如洞庭碧螺春、臨海蟠毫、普陀佛茶、井岡翠綠等。

(5)蘭花形——外形似蘭,如太平猴魁、蘭花茶等。

(6)片形——外形呈片狀,如 六安爪片 、齊山名片等。

(7) 束形 ——外形成束,如江山綠牡丹、婺源墨菊等。

(8)圓珠形——外形如珠,如泉崗輝白、湧溪火青等。

此外,還有半月形、捲曲形、單芽形等等。

品茶觀色,即觀茶色,湯色和底色。

(1)茶色

大茶肆中的茶葉依顏色分有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等六大類(指幹茶)。由於茶的製作方法不同,其色澤是不同的,有紅與綠、青與黃、白與黑之分。即使是同一種茶葉,採用相同的製作工藝,也會因茶樹品種、生態環境、採摘季節的不同,色澤上存在一定的差異。

如細嫩的高檔綠茶,色澤有嫩綠、翠綠、綠潤之分;高檔紅茶,色澤又有紅豔明亮、烏潤顯紅之別。

(2)湯色

沖泡茶葉後,內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現的色彩,稱為湯色。因此,不同茶類湯色會有明顯區別;而且同一茶類中的不同花色品種、不同級別的茶葉,也有一定差異。一般說來,凡屬上乘的茶品,都湯色明亮、有光澤,具體說來,綠茶湯色淺綠或黃綠;清而不濁,明亮澄澈;紅茶湯色烏黑油潤,若在茶湯周邊形成一圈金的油環,俗稱金圈,更屬上品;烏龍茶則以青褐光潤為好;白茶,湯色微黃,黃中顯綠,並有光亮。

將適量茶葉放在玻璃杯中,或者在透明的容器裡用熱水一衝,茶葉就會慢慢舒展開。可以同時泡幾杯來比較不同茶葉的好壞,其中舒展順利、茶汁分泌最旺盛、茶葉身段最為柔軟飄逸的茶葉是最好的茶葉。

視茶湯要快,要及時。茶湯的顏色也會因為發酵程度的不同,以及焙火輕重的差別而呈現深淺不一的顏色。但是,有一個共同的原則,不管顏色深或淺,一定不能渾濁、灰暗,清澈透明才是好茶湯應該具備的條件。

(3)底色

就是欣賞茶葉經沖泡去湯後留下的葉底色澤。除看葉底顯現的色彩外,還可觀察葉底的老嫩、光糙、勻淨等。

一般情況下,隨著湯溫的下降,湯色會逐漸變深。在相同的溫度和時間內,紅茶湯色變化大於綠茶,大葉種大於小葉種,嫩茶大於老茶,新茶大於陳茶。茶湯的顏色,以沖泡濾出後10分鐘以內來觀察較能代表茶的原有湯色。不過千萬要記住,在做比較的時候,一定要拿同一種類的茶葉做比較。

茶在沖泡過程中,經吸水浸潤而舒展,或似春筍,或如雀舌,或若蘭花或像墨菊。與此同時,茶在吸水浸潤過程中,還會因重力的作用,產生一種動感。信陽毛尖舒展時,片片怒放。如此美景,映掩在杯水之中,有茶不醉人自醉之感;太平猴魁舒展時,猶如一隻機靈小猴,在水中上下翻動;君山銀針舒展時,好似翠竹爭陽,針針挺立。

對於茶香的鑑賞一般要三聞。一是聞幹茶的香氣(幹聞),二是聞開泡後充分顯示出來的茶的本香(熱聞),三是要聞茶香的永續性(冷聞)。

先聞幹茶,幹茶中有的清香,有的甜香,有的焦香,應在沖泡前進行。如綠茶應清新鮮爽、紅茶應濃烈純正、花茶應芬芳撲鼻、烏龍茶應馥郁清幽為好。如果茶香低而沉,帶有焦、煙、酸、黴、陳或其它異味者為次品。

聞香的方式,多采用溼聞,即將沖泡的茶葉,按茶類不同,經1~3分鐘後,將杯送至鼻端,聞茶湯麵發出的茶香;若用有蓋的杯泡茶,則可聞蓋香和麵香;倘用聞香杯作過渡盛器(如臺灣人沖泡烏龍茶),還可聞杯香和麵香。另外,隨著茶湯溫度的變化,茶香還有熱聞、溫聞和冷聞之分。

熱聞的重點是辨別香氣的正常與否,香氣的型別如何,以及香氣高低;冷聞則判斷茶葉香氣的持久程度;而溫聞重在鑑別茶香的雅與俗,即優與次。一般說,綠茶有清香鮮爽感,甚至有果香、花香者為佳;紅茶以有清香、花香為上,尢以香氣濃烈、持久者為上乘;烏龍茶以具有濃郁的熟桃香者為好;而花茶則以具有清純芬芳者為優。

熱聞的辦法也有三種,一是從氤氳的水汽中聞香,二是聞杯蓋上的留香,三是用聞香杯慢慢地細聞杯底留香。如安溪鐵觀音沖泡後有一投濃郁的的天然花香,紅茶具有甜香和果味香,綠茶則有清香,花茶除了茶香外,還有不同的天然花香。茶葉和香氣與所用原料的鮮嫩程度和製作技術的高下有關,原料越細嫩,所含芳香物質越多,香氣也越高。

冷聞則在茶湯冷卻後進行,這時可以聞到原來被茶中芳香物掩蓋著的其他氣味。

指嘗茶湯的滋味。茶湯滋味是茶葉的甜、苦、澀、酸、辣、腥、鮮等多種呈味物質綜合反映的結果,如果它們的數量和比例適合,就會變得鮮醇可口,回味無窮。茶湯的滋味以微苦中帶甘為最佳。好茶喝起來甘醇濃稠,有活性;喝後喉頭甘潤的感覺持續很久。

一般大茶肆中的茶客認為,綠茶滋味鮮醇爽口,紅茶滋味濃厚、強烈、鮮爽,烏龍茶滋味釅醇回甘,是上乘茶的重要標誌。由於舌的不同部位對滋味的感覺不同,所以,嘗味時要使茶湯在舌頭上迴圈滾動,才能正確而全面地分辨出茶味來。

品滋味時,舌頭的姿勢要正確。把茶湯吸人嘴內後,舌尖頂住上層齒根,嘴脣微微張開,舌稍向上抬,使茶湯攤在舌的中部,再用腹部呼吸從口慢慢吸入空氣,使茶湯在舌上微微滾動,連吸兩次氣後,辨出滋味。

若初感有苦味的茶湯,應抬高舌位,把茶湯壓人舌根,進一步評定苦的程度。對有煙味的茶湯,應把茶湯送人口後,嘴巴閉合,舌尖頂住上顎板,用鼻孔吸氣,把口腔鼓大,使空氣與茶湯充分接觸後,再由鼻孔把氣放出。這樣重複二三次,對煙味的判別效果就會明確。

茅山青峰茶葉是名茶嗎

茅山青峰茶葉不屬於名茶,是綠茶的一種,茅山青峰茶葉外形扁平,挺直如劍,色澤綠潤,平整光滑,內質香氣高爽,鮮嫩高長,湯色綠明,滋味鮮醇,葉底嫩綠明亮完整。

綠茶(GreenTea),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一,是指採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而製作的飲品。其製成品的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較多的儲存了鮮茶葉的綠色格調。

標籤: 茅山 沖泡 青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xm15y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