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IT科技

> 《懺悔錄》 讀書推薦

《懺悔錄》 讀書推薦

再沒有比《懺悔錄》更能體現出記憶和期待之於幸福的意義的了。在本書的開頭,奧古斯丁點明瞭貫穿全書的兩大主題:尋找自我,尋找上帝。人之所以悲慘,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失去了自我,而之所以失去自我,乃是因為失去了上帝;人要獲得幸福,就必須

讀書推薦:《懺悔錄》

《懺悔錄》及作者

這次在書城買了法國著名作家讓.盧梭的《懺悔錄》。 當時大致看了一下譯者的序,覺得不錯,而且作者的名字也蠻有意思。買回家仔細一讀,便發現又是一本完全符合我胃口的好書。在我準備開始好好讀書的時候,本著世界名著的標準,非經典不讀,所以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自傳,書名是《懺悔錄》。

懺悔錄讀後感 今天當我讀到盧梭的這句話,仍然激動不已。他說:當時我是什麼樣的人,我就寫成什麼樣的人:當時我是卑鄙齷齪的,就寫我的卑鄙齷齪;當時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寫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萬能的上帝啊!我的內心完全暴露出

該作者是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讓-雅克·盧梭。由於兒時的不幸,一種正義感便在盧梭的心中牢牢地紮下了根,這種感情伴隨了他整個的一生,並構成了他信念的基礎。

《懺悔錄》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讓·雅各·盧梭)(1712——1778)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一切權利屬於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

《懺悔錄》成為法國教育系統讓青年人研讀最多的經典作品。盧梭的《懺悔錄》促進了回憶錄、內心日記和自傳體小說等體裁的繁榮,影響身後的無數作家。托爾斯泰的《懺悔錄》就是盧梭影響下的產物。

再沒有比《懺悔錄》更能體現出記憶和期待之於幸福的意義的了。在本書的開頭,奧古斯丁點明瞭貫穿全書的兩大主題:尋找自我,尋找上帝。人之所以悲慘,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失去了自我,而之所以失去自我,乃是因為失去了上帝;人要獲得幸福,就必須

《懺悔錄》分享推薦

再沒有比《懺悔錄》更能體現出記憶和期待之於幸福的意義的了。在本書的開頭,奧古斯丁點明瞭貫穿全書的兩大主題:尋找自我,尋找上帝。人之所以悲慘,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失去了自我,而之所以失去自我,乃是因為失去了上帝;人要獲得幸福,就必須

《懺悔錄》記載了盧梭從出生到1766年離開聖皮埃爾島之間50多年的生活經歷。他歷數了孩提時寄人籬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寫了他進入社會後所受到的以及他耳聞目睹的種種黑暗和不平,憤怒地揭露社會的“弱肉強食”、“強權即公理”以及統治階級的醜惡腐朽。該書名為“懺悔”,實則“控訴”、“吶喊”並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卑賤者” 傾注了深切的同情。《懺悔錄》處處可見作者對於自己所犯罪惡的毫不留情的揭露,涉及方方面面,同時對於這些罪惡具有濃郁的懺悔意識,並反思產生這些罪惡的社會、文化、個人等原因,達到了毫不留情的揭露、真心實意的懺悔、鞭辟入裡的分析、先見之明的改過的諧和境界。

這次在書城買了法國著名作家讓.盧梭的《懺悔錄》。 當時大致看了一下譯者的序,覺得不錯,而且作者的名字也蠻有意思。買回家仔細一讀,便發現又是一本完全符合我胃口的好書。在我準備開始好好讀書的時候,本著世界名著的標準,非經典不讀,所以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懺悔錄》讀書心得100字

再沒有比《懺悔錄》更能體現出記憶和期待之於幸福的意義的了。在本書的開頭,奧古斯丁點明瞭貫穿全書的兩大主題:尋找自我,尋找上帝。人之所以悲慘,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失去了自我,而之所以失去自我,乃是因為失去了上帝;人要獲得幸福,就必須在尋找上帝的過程中發現真正的自我。[38] 記憶和期待的意義就在於,只有通過記憶和期待,人才能實現這一雙重的尋找。實際上,這雙重的尋找可以歸結於一個問題:人和上帝的關係。這不僅因為人是上帝創造的,更重要的還在於人的心靈乃是上帝的形象。只有認識到人和上帝的關係,才能理解作為人和上帝之中介的心靈——上帝的形象;而心靈作為上帝的形象,恰恰就是人最真實的自我。從這個意義上講,《懺悔錄》的寫作目的,就是在自我身上尋找上帝的形象。

如何尋找?既是通過記憶,也是通過期待。奧古斯丁對自我的記憶,不僅追溯到常人無法記得的幼年,甚至提出“在出生之前,自我是否存在,存在於何處”的問題。[39] 而且通過對生平的追憶,奧古斯丁細緻入微地揭示了自己身上的罪性,以及向善、向惡的兩股力量作為對立的意志在他心靈內部的長期爭鬥。[40] 他認為,從嬰兒時期開始,人就充滿了罪性,終其一生都無法徹底擺脫;然而同樣真實存在的,是一種不斷求善的意志,要求人朝向上帝,按照上帝的誡命生活,同自己的罪性鬥爭。對生平的記憶,就是為了不斷確認這股引人朝向上帝的力量;而記憶不僅要追溯到生命的初始,甚至要越過生命,往生命之前無限延伸,就是因為這股力量最終來自先於一切生命的上帝。其實,這股向善的力量就是內在於心靈的上帝形象,它是上帝在創造人的初始所賦予人的恩賜。在《懺悔錄》的每一章開始敘述或者討論之前,以及在全書行文的各處,都充滿了奧古斯丁對《詩篇》的引用。布朗(Peter Brown)在他撰寫的傳記《希波的奧古斯丁》中指出,《詩篇》的祈禱語言,是奧古斯丁所能找到的,能夠表達他寫作《懺悔錄》的深沉動機的唯一語言。[41] 而祈禱語言所呈現的正是一種期待的姿態。奧古斯丁的記憶和懺悔,始終處在一種朝向上帝、朝向永恆幸福的期待的指引之下;《懺悔錄》的全部寫作,都在這種期待中獲取力量。屬塵世的記憶和期待之所以顯得虛無,是因為所記憶和所期待的,頂多是短暫而相對的善好;更不用說,如果記憶和期待的物件是罪的快感給心靈留下的影像,那麼人將在時間中徹底沉淪,無法擺脫罪的習慣對心靈的桎梏。[42] 但是,對上帝的記憶和期待卻不同,因為這時記憶和期待的物件乃是最為真實的存在——上帝。上帝是比人的心靈更加內在的本質,是比人的自我更加真實的自我。[43] 在這個意義上講,正是對上帝的記憶和期待,把時間中的人和永恆的上帝聯絡起來。在對永恆上帝的記憶和期待中寫作《懺悔錄》的奧古斯丁,雖然仍然處於時間之中,但是他難道不是真正幸福的嗎?

答案無疑是肯定的。不幸的根源在於失去上帝和自我,幸福的關鍵在於重新獲得上帝和自我,而這又以理解上帝和自我的關係為前提。記憶和期待之所以能夠指向幸福的實現,就是因為對上帝的記憶和期待是自我和上帝最為恰當的關係。記憶上帝,意味著承認上帝是先於自我的創造者;期待上帝,意味著認識到上帝是真正值得追求的善好。而人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正是因為人的心靈是上帝的形象,擁有和上帝相似的三位一體,其中,對過去的記憶對應於人的存在,對現在的關注對應於人的理性,對未來的期待對應於人的意志或愛。[44] 人的墮落在於其三位一體朝向了錯誤的方向,而人的得救在於他對三位一體的正確運用。存在、理性和意志並不是心靈具有的三個功能,而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個心靈的不同描述。犯罪後的人背離上帝的後果既體現為存在於時間中的虛無處境,也體現為理性的孱弱,更體現為意志的錯誤追求。因為心靈的整體墮落,人的存在是悲慘的在死,人的理性無法把握時間的本質,而人的意志無法朝向真正的善好,反而沉迷於塵世的善好甚至罪的快樂。而人的得救,則在於心靈恢復和上帝的關係,從愛塵世、愛自己轉向愛上帝,從理性的驕傲變成真理面前的謙虛,而人的存在也將由時間中的虛無轉變為朝向永恆的幸福。

通過正確的記憶和期待,人能夠在他身上找到上帝的形象,也就是人的三位一體。而人對他的三位一體的正確運用,則能夠恢復他和上帝之間的關係,從而獲得真正的自我。和古典思想一樣,奧古斯丁也要面對“認識你自己”的問題,然而奧古斯丁對這個問題的迴應卻和古典思想迥異。蘇格拉底在執行神諭後得出的結論是,人其實沒有什麼知識,只能帶著無知之知的謙虛不斷地追求智慧。

求《懺悔錄》讀後感 3000字

再沒有比《懺悔錄》更能體現出記憶和期待之於幸福的意義的了。在本書的開頭,奧古斯丁點明瞭貫穿全書的兩大主題:尋找自我,尋找上帝。人之所以悲慘,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失去了自我,而之所以失去自我,乃是因為失去了上帝;人要獲得幸福,就必須在尋找上帝的過程中發現真正的自我。[38] 記憶和期待的意義就在於,只有通過記憶和期待,人才能實現這一雙重的尋找。實際上,這雙重的尋找可以歸結於一個問題:人和上帝的關係。這不僅因為人是上帝創造的,更重要的還在於人的心靈乃是上帝的形象。只有認識到人和上帝的關係,才能理解作為人和上帝之中介的心靈——上帝的形象;而心靈作為上帝的形象,恰恰就是人最真實的自我。從這個意義上講,《懺悔錄》的寫作目的,就是在自我身上尋找上帝的形象。

如何尋找?既是通過記憶,也是通過期待。奧古斯丁對自我的記憶,不僅追溯到常人無法記得的幼年,甚至提出“在出生之前,自我是否存在,存在於何處”的問題。[39] 而且通過對生平的追憶,奧古斯丁細緻入微地揭示了自己身上的罪性,以及向善、向惡的兩股力量作為對立的意志在他心靈內部的長期爭鬥。[40] 他認為,從嬰兒時期開始,人就充滿了罪性,終其一生都無法徹底擺脫;然而同樣真實存在的,是一種不斷求善的意志,要求人朝向上帝,按照上帝的誡命生活,同自己的罪性鬥爭。對生平的記憶,就是為了不斷確認這股引人朝向上帝的力量;而記憶不僅要追溯到生命的初始,甚至要越過生命,往生命之前無限延伸,就是因為這股力量最終來自先於一切生命的上帝。其實,這股向善的力量就是內在於心靈的上帝形象,它是上帝在創造人的初始所賦予人的恩賜。在《懺悔錄》的每一章開始敘述或者討論之前,以及在全書行文的各處,都充滿了奧古斯丁對《詩篇》的引用。布朗(Peter Brown)在他撰寫的傳記《希波的奧古斯丁》中指出,《詩篇》的祈禱語言,是奧古斯丁所能找到的,能夠表達他寫作《懺悔錄》的深沉動機的唯一語言。[41] 而祈禱語言所呈現的正是一種期待的姿態。奧古斯丁的記憶和懺悔,始終處在一種朝向上帝、朝向永恆幸福的期待的指引之下;《懺悔錄》的全部寫作,都在這種期待中獲取力量。屬塵世的記憶和期待之所以顯得虛無,是因為所記憶和所期待的,頂多是短暫而相對的善好;更不用說,如果記憶和期待的物件是罪的快感給心靈留下的影像,那麼人將在時間中徹底沉淪,無法擺脫罪的習慣對心靈的桎梏。[42] 但是,對上帝的記憶和期待卻不同,因為這時記憶和期待的物件乃是最為真實的存在——上帝。上帝是比人的心靈更加內在的本質,是比人的自我更加真實的自我。[43] 在這個意義上講,正是對上帝的記憶和期待,把時間中的人和永恆的上帝聯絡起來。在對永恆上帝的記憶和期待中寫作《懺悔錄》的奧古斯丁,雖然仍然處於時間之中,但是他難道不是真正幸福的嗎?

答案無疑是肯定的。不幸的根源在於失去上帝和自我,幸福的關鍵在於重新獲得上帝和自我,而這又以理解上帝和自我的關係為前提。記憶和期待之所以能夠指向幸福的實現,就是因為對上帝的記憶和期待是自我和上帝最為恰當的關係。記憶上帝,意味著承認上帝是先於自我的創造者;期待上帝,意味著認識到上帝是真正值得追求的善好。而人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正是因為人的心靈是上帝的形象,擁有和上帝相似的三位一體,其中,對過去的記憶對應於人的存在,對現在的關注對應於人的理性,對未來的期待對應於人的意志或愛。[44] 人的墮落在於其三位一體朝向了錯誤的方向,而人的得救在於他對三位一體的正確運用。存在、理性和意志並不是心靈具有的三個功能,而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個心靈的不同描述。犯罪後的人背離上帝的後果既體現為存在於時間中的虛無處境,也體現為理性的孱弱,更體現為意志的錯誤追求。因為心靈的整體墮落,人的存在是悲慘的在死,人的理性無法把握時間的本質,而人的意志無法朝向真正的善好,反而沉迷於塵世的善好甚至罪的快樂。而人的得救,則在於心靈恢復和上帝的關係,從愛塵世、愛自己轉向愛上帝,從理性的驕傲變成真理面前的謙虛,而人的存在也將由時間中的虛無轉變為朝向永恆的幸福。

通過正確的記憶和期待,人能夠在他身上找到上帝的形象,也就是人的三位一體。而人對他的三位一體的正確運用,則能夠恢復他和上帝之間的關係,從而獲得真正的自我。和古典思想一樣,奧古斯丁也要面對“認識你自己”的問題,然而奧古斯丁對這個問題的迴應卻和古典思想迥異。蘇格拉底在執行神諭後得出的結論是,人其實沒有什麼知識,只能帶著無知之知的謙虛不斷地追求智慧。[45] 事實上,蘇格拉底的無知之知並沒有正面回答“自我是什麼”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古典思想那裡,遠遠沒有在奧古斯丁身上這樣複雜和迫切。追求智慧的無知之知,體現出人的自然在於理性,從而運用理性的愛智便是最高的生活境界。[46] 但對於奧古斯丁來說,理性,連同人的心靈本身,都不是人的本質。人的真正本質是高於人的上帝,只有認識了上帝並理解了上帝和自我的關係,人才可能真正“認識他自己”。幸福不在於追求智慧的理性活動,愛智的生活只有在愛上帝的前提下才有意義。[47]

通過上文對時間問題的討論,我們已經觸及奧古斯丁的思想和古典哲學的差異。這種差異的根源,正是在於雙發對真正的幸福持有不同的理解,而這又集中反映在雙方對“認識你自己”這個問題的不同迴應之中。我們發現,問題的關鍵在於理性的地位。古典思想發展到古代晚期,呈現出強烈的宗教化趨勢,這在普羅提諾和波菲利的思想中體現得極為明顯。然而,無論怎麼宗教化,古典思想仍然堅持理性至上的原則。從根本上講,普羅提諾的太一不過是對於最高的理性原則的宗教化表達而已;波菲利雖然訴諸各種巫術和魔法以求實現靈魂的解脫,但他從來沒有把這些非理性因素納入其哲學體系,而是承認沒有任何學說能夠解救人的靈魂。[48] 與此相反的是,奧古斯丁認為,在超越理性的上帝面前,理性的意義是相對的;而在墮落後的人類身上,理性的能力更是極其孱弱。要想獲得幸福,除非通過對上帝的記憶和期待。記憶和期待雖然屬於人的理性心靈,但是所記憶和期待的物件,卻是超越理性的上帝;此外,在奧古斯丁對人的三位一體的闡釋中,心靈中的理性對應於時間中的現在,與能夠記憶和期待上帝的其他兩個位格(記憶和愛)相比,它恰恰是最容易背離上帝,導致驕傲的原罪的。《上帝之城》對古典思想的全部批判,都可以看作是對這種背離上帝的驕傲理性的批判。奧古斯丁當然不是德爾圖良那樣的非理性主義者,然而理性在奧古斯丁的思想中確實不是最高的原則,它必須接受信仰的指引;正如生活在時間中的人,只有在回憶和期待著上帝的前提下,他的現在才可能是幸福的。

……

《懺悔錄》的寫作邏輯

 

雖然《懺悔錄》對生平的記憶止於奧古斯丁的皈依,然而,奧古斯丁並非認為皈依和受洗是向善意志的一勞永逸的勝利,相反,生活是一場永恆的試探,需要不斷地朝向上帝、與罪性鬥爭,直到死亡方才罷休。[...] 我們只要把皈依事件理解為向善意志必將獲勝的象徵,就能將《懺悔錄》全書的結構同奧古斯丁的整體思想結合起來,理解本書的寫作邏輯:同《上帝之城》後十二卷的歷史敘事一樣,《懺悔錄》也描述了在人的內心之中,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的鬥爭歷程。其中,心靈的上帝之城代表著朝向上帝、追求永恆幸福的意志;心靈的地上之城則代表著對塵世善好的錯誤追求:對友人的愛,對榮譽的渴望,眼目的*和肉體的情慾,不當的理智好奇……而正如《上帝之城》把奧古斯丁的全部思想安排在對人類歷史的書寫之中,《懺悔錄》對個人歷史的書寫也必須放在神學原則的規定之下。因此,在前九章敘述完從出生到皈依的生平之後,奧古斯丁還要續寫後四章,討論記憶、永恆和時間、創造等哲學問題。《懺悔錄》前九章和後四章之間表面上的差異並非反映了寫作的不連續,而是恰恰反映了歷史維度和神學思想的連續性。正是這種連續性體現了奧古斯丁的*教思想和古典思想的重大差異:就個人而言,哲學不僅僅是愛智慧的理性追求,其本質首先是實現幸福的必要途徑,因此,任何理論觀念都必須落實到個人生活的歷程之中,參與人在時間之中對永恆上帝的追求;就全人類而言,*教也不能僅僅滿足於提出一套新的思想,另闢一個新的學派,而是要把自己的原則落實為人類歷史的現實程序,在朝向上帝之城的羈旅中重新安排塵世生活的方方面面。

盧梭《懺悔錄》讀後感

這次在書城買了法國著名作家讓.盧梭的《懺悔錄》。

當時大致看了一下譯者的序,覺得不錯,而且作者的名字也蠻有意思。買回家仔細一讀,便發現又是一本完全符合我胃口的好書。在我準備開始好好讀書的時候,本著世界名著的標準,非經典不讀,所以從紅與黑到遠大前程,再到現在的懺悔錄,沒有一本不是世界文學璀璨的寶石,而且我也對這幾本書的內容題材都特別喜歡。

“我現在要做一件以前沒有人做過,而且以後也不會有人敢做的事。我要把一個人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這是懺悔錄的經典開場白。盧梭晚年受到了無情的**,甚至文學界的朋友都還是背棄他。最後他終於決定把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地寫出來,讓世人和讀者來判斷,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有著哲學家的智慧和作家流暢的文筆,所以最終他實現了他的目標。無論是他的卑鄙齷齪,還是他的品德高尚,他全部一筆筆真實地寫入了《懺悔錄》。如他第一句所言,以前沒有人做過,即使過了兩百多年的今天,也沒有人敢做。而他把自己的醜惡一面寫下來,並沒有對他的形象有太多負面的影響,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他的偉人地位完全被《懺悔錄》一書堅實地奠定下來。

我剛看完了《懺悔錄》的青年部分,也就是和盧梭一起重溫了他的青年時代。他的很多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都能引起我強烈的共鳴。他有兩面性,有時候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有時候會沒有理由得變壞,幸運地是,他最後還是能夠重新回到正確的方向,而沒有一直墮落。我覺得自己的童年和青年在這一點一樣,我自己的本性也是非常善良,但是在高中時代也墮落過,做過很多壞事。最後也能自己改正過來。實際上還是因為環境,環境確實能夠對人的行為形成極大的影響。盧梭也喜歡女孩子,而且對自己喜歡的女人顯得感情特別豐富,容易動情。但是又非常拘謹,有一次很深刻的戀愛,即使最深的接觸就是吻了那位小姐的手。但這次戀愛給他帶來的快樂已經遠遠超過了其它人以吻手開始的戀愛。不能否認,這一點我也和他一樣。我和他一樣從內心裡就完全沒有其它的想法,而已經能在交往中享受到極大的精神快樂了。盧梭有一段對女人的見解,一些自以為很聰明的女人喜歡用詢問的方式來了解男人的內心,而實際上這會使男人產生本能的反抗,只會用謊話來欺騙她們。相反會對她們產生反感。我完全贊成他的這個觀點。他確實有極強的對人性的觀察力。還有一點性格我也和盧梭及其相似,就是不喜歡別人來教自己。用盧梭的話來說,就是擔心在別人教我的時候擔心聽不懂,而不懂又要裝著聽的懂。最後還是沒懂,所以我們都喜歡自己看書學習。還有一點就是反應很慢,這一點很可愛,但是的確是一個很大的缺點,我們對人都有很強和很敏銳的觀察力,在某次談話結束後很久後,談話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細節,每個人的神情都能準確的回憶起來。可惜在過程中我們都有很慢的反應。這讓我們看起來比實際上要笨,真正的才能被隱藏起來了。他對金錢的看法也和我一樣,我也從來沒有對金錢苦惱過。我完全統一他的觀點:金錢有兩種,我們口袋裡的金錢是讓我們保持獨立自由的一種工具。我們正在爭取的金錢是讓我們成為奴隸的一種工具。所以有時候他對自己的錢很控制,但是從來不羨慕不是自己的金錢。對待金錢上,我也和他完全一樣,在能夠保證生活下,我甚至要更大手大腳,也許來自於對自己的自信,從來不擔心沒有錢的生活。總而言之,從盧梭的青年時代,我看到了很多和我相似和相同的優缺點。很多很多這裡都說不完。

他在青年時期也碰到過很多善良的勞動人民,他們給他提供過無私的幫助。勞動階層的人在他筆下得到了高度的讚揚和肯定。這也勾起了無數我小時候的回憶,有一次離家出走,走了很遠,後來迷路了。一個撿垃圾的老頭幫助我,他幫助聯絡家裡人,我最後得以安全回家。另一次在火車上,因為我沒有座位,有善良的老爺爺老奶奶給我零食吃,而且她們的孫女還主動給我在泡麵時讓座。這些微小的善舉都在我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盧梭問,為什麼在我青年時代能夠接觸到那麼多善良的人,而在我成年後接觸到的確很少了呢?他知道,因為那是不同的階層。貴族階層的人性要少了淳樸和熱情,更多的是爭奪利益時的卑鄙和無恥。

盧梭沒有對自己的性格多做評價,他將這個權利留給了讀者。我覺得他的青年形象非常真實,很多缺點大家也有,但是有很多性格特點和一般孩子不一樣。這樣也是他能夠取得後來的成就的一個原因。

求懺悔錄讀後感2000字

懺悔錄讀後感

今天當我讀到盧梭的這句話,仍然激動不已。他說:當時我是什麼樣的人,我就寫成什麼樣的人:當時我是卑鄙齷齪的,就寫我的卑鄙齷齪;當時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寫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萬能的上帝啊!我的內心完全暴露出來了,和你親自看到的完全一樣,請你把那無數的眾生叫到我跟前來!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讓他們為我的種種墮落而嘆息,讓他們為我的種種惡行而羞愧。然後,讓他們每一個人在您的寶座前面,同樣真誠地披露自己的心靈,看看有誰敢於對您說:“我比這個人好!” 。 這一段話像極了耶穌對惡意誹謗一個妓女的法力賽人說的話一樣:你們當中誰若沒犯過罪,就可以打她。結果,眾人一個個丟下石頭,低首離去。

盧梭的為人向來遭人垢病。他性格激烈、多變,熱情奔放而又極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無人,缺乏自制力。正是這些相互衝突的個性讓他更像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但是也活得苟且,他驕傲但是也卑微,他坦誠但是也有掩飾。在自傳裡,盧梭懺悔了一個年輕時犯的錯誤。有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顆貴重的鈕釦,把事情賴在一個他喜歡的小女僕身上,因而使那個無辜的女僕蒙受了羞辱。由於盧梭的“自暴隱私”,一些後來的哲學家包括羅素甚至認為盧梭根本談不上是個哲人。而我卻認為盧梭觸及了哲學的本質問題-他首先用自己為解剖標本,對人性做了一次深刻的探討。

從氣質上講,羅素與這些人是兩類人,他對於浪漫主義*向來不以為然。其實羅素本人也不是一個冷靜的書齋學者,要不然的話,他也不會三番五次鬧離婚,不會提倡性解放,不會反宗教,不會被當局禁止講學,不會相信社會主義,不會參加反戰運動甚至弄到要坐牢。*是每個人都有的,羅素也認為*與理智相比是推動歷史的一種更主要的力量。

盧梭是法國第一個最勇敢的平民思想家。他出身貧寒,年輕時代長期處於奴僕地位。羅素這樣的貴族子弟當然不會去偷鈕釦,羅素的子女當然也不用進孤兒院。盧梭跟一個地位低賤的女侍結婚,這也被羅素拿來進行了一番精神分析,意思是盧梭只有在下賤的女人面前才能得到一種完全的自信。我對羅素一向敬仰,但這一次我覺得羅素講話未免刻薄了一點。在法國大*前,逆向等級的婚姻是不被允許的,他與華倫夫人的關係不可能為當時的婚姻制度許可。

上帝造人的時候,給我們一雙眼睛看外部的世界,審視內心的智慧之眼則是這顆懺悔的心。如果說讀蒙田讓我心靈安詳閒適,讀盧梭則使我悲天憫人。盧梭覺得前輩作家蒙田還坦白得不夠,他說蒙田雖然也講了自己的缺點,卻把它們寫得相當可愛。看起來像是自責,但是卻是自贊。他針鋒相對地提出了一個哲理性的警句:“沒有可憎的缺點的人是沒有的。” 在懺悔錄裡,他寫了他的吝嗇,他的偷盜習慣,他對朋友的背叛,他說的謊行的騙。

談到盧梭不能不提到華倫夫人。如果沒有這個傑出的女性慷慨仁慈的培養和經濟支援,歷史上就不會有這位盧梭。他在與華倫夫人同居期間,生活才稍稍穩定,安心讀書、思考問題並寫作。年長盧梭11歲的華倫夫人出身於一個古老的貴族世家,她很年輕的時候就結了婚,婚姻並不美滿。她逃到法國, 法王便把華倫夫人收留在他的庇護之下,並且給她一千五百銀幣的年金。風姿綽約的華倫夫人是一個有非凡智慧的女人,她成了盧梭的庇護人、老師、情人及知心的朋友。從一件小事上我們可以看到盧梭是如何痴戀這個可愛的女人的:一天吃飯的時候,華倫夫人剛把一片肉送進嘴裡,盧梭便說上面有一根頭髮,華倫夫人將肉吐到盤子裡,盧梭用叉子叉起來,飛快地吞下肚去。因為這是一場超越*的情感,所以盧梭、華倫夫人及夫人的男管家阿奈之間的三人戀情也充滿了柔情蜜意。

盧梭的晚年孤獨不幸。由於《愛彌爾》一書的出版,被當局者視為異教邪說,因此最高法院判決將已出版的《愛彌爾》全部燒燬,並立即通緝盧梭。再加上處理人際關係上的不如意,令盧梭在精神上的狀態近乎瘋狂。他疑心重重,不得安寧――水果商減價賣給他蔬菜,以施捨來羞辱他;馬車轉彎時差點撞死他;人們賣給他的墨水是無色的,讓他寫不了辯護詞;甚至到處都有人在跟蹤和監視他。

然而神是公正的,盧梭的思想光芒沒有因歲月而黯淡。盧梭不論在社會*思想上,在文學內容、風格和情調上都開闢了一個新的時代。曾有一位法國批評家說:我們十九世紀的人就是從盧梭這本書裡走出來的。

盧梭在地下應該瞑目了,起碼他在死後的,有我這樣一個讀者在崇敬他,捧讀他的作品。縱橫古今中外,有多少作家能像他那樣毫不留情地剖心剜肺地寫自傳呢?沒有,一個也沒有。

有些書就是一本推薦書的書單,如:《讀書毀了我》《影響中國50部文學名著》。 我只知道這兩部,推薦

《新聞週刊》:最好的100本書

1. War and Peace戰爭與和平

作者 : LeoTolstoy列夫托爾斯泰

2. 1984

作者 : GeorgeOrwell喬治奧威爾

3. Ulysses尤利西斯

作者 : JamesJoyce詹姆斯喬伊斯

4. Lolita洛麗塔

作者 : VladimirNabokov弗拉迪米爾·納博科夫

5. THE SOUND AND THE FURY喧譁與*動

作者 : WilliamFaulkner福克納

6. Invisible Man*人

作者 : RalphEllison拉爾夫·埃裡森

7. To the Lighthouse到燈塔去

作者 : VirginiaWoolf伍爾夫

8. Iliad and Odyssey boxed set

作者 : Homer荷馬

9. 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

作者 : JaneAusten簡奧斯丁

10. The Divine Comedy神曲

作者 : DanteAlighieri但丁

11. The Canterbury Tales 坎特伯雷故事

作者 : GeoffreyChaucer喬叟

12. Gulliver's Travels 格列佛遊記

作者 : JonathanSwift斯威夫特

13. Middlemarch米德鎮的春天

作者 : GEORGEELIOT喬治艾略特

14. Things Fall Apart分崩離析

作者 : ChinuaAchebe阿基貝

15. The Catcher in the Rye麥田裡的守望者

作者 : J.D.Salinger塞林格

16. Gone With The Wind飄

作者 : MargaretMitchell米切爾

17.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百年孤獨

作者 : GabrielGarcia Marquez馬爾克斯

18. 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蓋茨比

作者 : F. ScottFitzgerald菲茨傑拉德

19. Catch-22第22條軍規

作者 : JosephHeller約瑟夫海勒

20. Beloved深愛

作者 : ToniMorrison莫里森

21. The Grapes of Wrath憤怒的葡萄

作者 :JohnSteinbeck史坦貝克

22. Midnight's Children午夜的孩子

作者 : SalmanRushdie拉什迪

23. Brave New World勇敢新世界

作者 : AldousHuxley赫胥黎

24. Mrs. Dalloway達洛衛夫人

作者 : VirginiaWoolf伍爾夫

25. Native Son 土著的兒子

作者 : RichardA. Wright賴特

26. Democracy in America論美國的民主

作者 : Alexis deTocqueville托克維爾

27.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物種起源

作者 : CharlesDarwin達芬奇

28. The Histories希羅多德歷史

作者 : Herodotus希羅多德

29. The Social Contract社會契約論

作者 : Rousseau,Jean-Jacques盧梭

30. Das Kapital資本論

作者 : Karl Marx馬克思

31. The Prince君主論

作者 : NiccoloMachiavelli馬基雅維利

32. St. Augustine Confessions奧古斯都懺悔錄

作者 : SaintAugustine奧古斯都

33. Leviathan利維坦

作者 : ThomasHobbes霍布斯

34. The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作者 :Thucydides修西得底斯

35. The Lord of the Rings指環王

作者 : J.R.R.Tolkien托爾金

36. Winnie-the-Pooh小熊維尼

作者 : A. A.Milne米爾恩

37.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納尼亞傳奇

作者 : C. S.Lewis劉易斯

38. A Passage to India印度之行

作者 : E.M.Forster福斯特

39. On the Road在路上

作者 : JackKerouac凱魯亞克

40. TO KILL A MOCKINGBIRD殺死一隻反舌鳥

作者 : HarperLee李

41. Holy Bible聖經

42. A Clockwork Orange發條橙

作者 : AnthonyBurgess伯吉斯

43. Light in August八月之光

作者 : WilliamFaulkner福克納

44. The Souls of Black Folk黑人的靈魂

作者 : W. E. B.Du Bois波伊斯

45. Wide Sargasso Sea茫茫蒼海

作者 : Jean Rhys萊斯

46. Madame Bovary包法利夫人

作者 : GustaveFlaubert福樓拜

47. Paradise Lost失樂園

作者 : JohnMilton彌爾頓

48. Anna Karenina安娜卡列尼娜

作者 : LeoTolstoy托爾斯泰

49. Hamlet哈姆萊特

作者 : WilliamShakespeare莎士比亞

50. KING LEAR李爾王

作者 :Shakespeare莎士比亞

51. Othello奧賽羅

作者 : WilliamShakespeare莎士比亞

52. SHAKESPEARE‘S SONNETS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作者 : WilliamShakespeare莎士比亞

53. Walt Whitman's Leaves of Grass草葉集

作者 : WaltWhitman惠特曼

54.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作者 : MarkTwain馬克吐溫

55. Kim吉姆

作者 : RudyardKipling吉卜林

56. Frankenstein弗蘭克斯坦

作者 : MaryShelley瑪麗雪萊

57. Song of Solomon所羅門之歌

作者 : ToniMorrison莫里森

58.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飛躍瘋人院

作者 : Ken Kesey克西

59.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喪鐘為誰而鳴

作者 : ErnestHemingway海明威

60. Slaughterhouse-Five第五號屠場

作者 : KurtVonnegut馮古內特

61. Animal Farm動物農場

作者 : GeorgeOrwell奧威爾

62. Lord of the Flies蠅王

作者 : WilliamGolding戈爾丁

63. In Cold Blood冷血

作者 : TrumanCapote卡波特

64. The Golden Notebook金色筆記

作者 : DorisLessing萊辛

65.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追憶似水年華

作者 : MarcelProust普魯斯特

66. The Big Sleep漫長的告別

作者 : RaymondChandler錢德勒

67. As I Lay Dying我彌留之際

作者 : WilliamFaulkner福克納

68. The Sun Also Rises太陽照常升起

作者 : ErnestHemingway海明威

69. I, Claudius我,克勞迪斯

作者 : RobertGraves格雷夫斯

70.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心是孤獨的獵手

作者 : CarsonMcCullers麥卡勒斯

71. Sons and Lovers兒子與情人

作者 : D.H.Lawrence勞倫斯

72. All the King's Men國王的人馬

作者 : RobertPenn Warren沃倫

73. 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

作者 : JamesBaldwin鮑爾溫

74. Charlotte's Web夏洛特的網

作者 : E. B.White懷特

75. Heart of Darkness黑暗的心

作者 : Conrad,Joseph康拉德

76. Night夜晚

作者 : ElieWiesel維塞爾

77. Rabbit, Run快跑兔子

作者 : JohnUpdike厄普代克

78. The Age of Innocence 純真年代

作者 : EdithWharton伊迪斯華頓

79. Portnoy's Complaint 波特諾的不滿

作者 : PhilipRoth菲利普羅斯

80. AN AMERICAN TRAGEDY 美國的悲劇

作者 : TheodoreDreiser德萊塞

81. THE DAY OF THE LOCUST蝗蟲之日

作者 : NathanielWest韋斯特

82. Tropic of Cancer北迴歸線

作者 : HenryMiller米勒

83. The Maltese Falcon馬耳他之鷹

作者 : DashiellHammett漢米特

84. His Dark Materials Trilogy黑暗元素

作者 : PhilipPullman普爾曼

85. Death Comes for the Archbishop死神來迎大主教

作者 : WillaCather卡瑟

86.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夢的解析

作者 : SigmundFreud弗洛伊德

87. The Education of Henry Adams亨利亞當斯的教育

作者 : HenryAdams亞當斯

88. QUOTATIONS FROM CHAIRMAN MAO TSETUNG毛澤東語錄

作者 : MaoTse-Tung毛澤東

89.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宗教經驗多樣化

作者 : WilliamJames詹姆斯

90. Brideshead Revisited舊地重遊

作者 : EvelynWaugh沃

91. Silent Spring寂靜的春天

作者 : RachelCarson卡森

92.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

作者 : JohnMaynard Keynes凱恩斯

93. LORD JIM吉姆老爺

作者 :Joseph/Conrad康拉德

94. Goodbye to All That向以往告別

作者 : RobertGraves格瑞福斯

95. The Affluent Society富裕社會

作者 : JohnKenneth Galbraith加爾佈雷斯

96. Wind in the Willows柳林風聲

作者 : KennethGrahame肯尼斯·格雷厄姆

97. The Autobiography of Malcolm X馬爾克西姆自傳

作者 : MalcolmX/Alex Haley

98.Eminent Victorians維多利亞時代的名人

作者 : LyttonStrachey堂納斯維奇

99. The Color Purple紫色

作者 : AliceWalker沃克

100. The Second World War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作者 : WinstonS. Churchill丘吉爾

這樣行嗎追問還有嗎? 這個不算一本書裡推薦的吧,什麼介紹啊些都不得追答我不知道別的了,對不起啊

標籤: 懺悔錄 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dianzi/g344k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