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養生保健

> 立冬進補怎麼吃?

立冬進補怎麼吃?

1、白菜 冬天是各類蔬菜的淡季,但卻是大白菜大量收貨的季節。北方有句諺語說的是“立冬砍白菜”說的就是立冬以後吃白菜。大白菜的生長期大約在一百天左右。過早長不實,達不到豐收目的。過晚的話收穫稍不及時極就容易凍在地裡。“立冬不起菜,別把

立冬進補怎麼吃?

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冬令進補以立冬後至立春前這段期間最為適宜,立冬節氣陰盛陽衰,慣吃薑母鴨、羊肉爐、藥燉排骨等藥膳“補冬”。下邊就給大家提供 6種食療進補食譜。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極易倦耽乏力、納呆等。在民間素有“秋補”習俗。萬物正可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十分必要。但進補不可亂補

枸杞海蔘鴿蛋湯

立冬養生文化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訴。”立冬養生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立冬進補飲食保健也很重要。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

原料:海蔘25克,枸杞子25克,鴿蛋150克。

立冬食補推薦7大養生佳品 1、栗子:健脾補腎 立冬後,人體的氣血開始收斂,這段時間食用栗子進補尤為適宜。板栗不僅味美,還是冬季養生的佳品。板栗味甘性溫,無毒,有“益氣補脾、厚腸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板栗含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

調料:鹽、蔥、姜、料酒適量。

氣血不足如何食補? 首先,可以多喝滋補的湯水,或者簡單地燉一點水、瘦肉汁都是不錯的選擇。 其次,平常的菜餚中可以增加兔肉、等溫補的紅肉。因為兔肉和羊肉本身就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如果配上相應的藥材,可以達到更好的食療效果,例如,兔肉可

製作方法:將海蔘切成條狀,把蔥、姜切成碎末備用。將蔥姜爆炒後,加入適量水,把海蔘放入鍋內,水開後,加入調料,鴿蛋,用大火煮20分鐘後放入枸杞子,改為小火燉10分鐘左右,即可食用。

1、飲食調理 冬季的飲食調養要遵循 " 虛者補之,寒者溫之 " 的傳統,冬令進補,是國人數千年的習俗,立冬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又是人們進補的最佳時期。每逢這天,南北方人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野味,說是隻有這樣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禦

功效:補肝腎,益精氣,豐肌膚。

立冬進補有道 首選羊肉燉蘿蔔 它對腰膝痠軟、睏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其次是炒雙菇(香菇和平菇),它能補益腸胃,化痰散寒,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 冬天的風常為北風,其性寒。同時,“寒”也是冬季氣候變化

當歸阿膠鹿肉湯

今天立冬,農曆的冬季,始於立冬。立是建始,冬,終也,萬物收藏。冬季寒冷,需要養生,有云:“健康之道,在於養生,養生之本,在於飲食。” 祖國醫學認為,冬季的飲食調養要遵循“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傳統,冬令進補,是國人數千年的習俗,現已

原料:鹿肉300克,當歸3克,阿膠8克,紅棗10克,枸杞2克。

1、薑母鴨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2、吃餃子 北方人愛在這一天吃餃子。餃子有“交子之時”的意思,而立冬是秋與冬相交的

調料:鹽適量。

對於孩子來說,立冬的飲食要著重強身健體和提高免疫力,這樣才能少生玻那麼立冬孩子吃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兒童脾胃稚嫩,冬季應該做到飲食有節,保證一日三餐正常進食,少吃油膩、不好消化的油煎食品,而要以糧食、蔬菜為主,適量新增

製作方法:將當歸、紅棗用砂鍋煎制8-10分鐘,濾沙留汁。將鹿肉切塊飛水,然後換清水入鍋。加入當歸、紅棗及原汁、阿膠、枸杞,小火燉1小時。爛熟後放入鹽,稍煮即可。

眾所周知,冬季的氣候特點為“寒”。傳統醫學認為,寒為陰邪,人體受外界影響,陰氣也相應增加,傷及人體的陽氣。此時人體為抵禦嚴寒,需要儲存更多的能量和營養物質,因此冬季到來時,營養物質在體內也最易吸收和儲存。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冬

功效:補血和血,益氣調經,特別適合於貧血女性。

一、南方立冬吃的傳統食物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從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開始到11月22日或23日結束。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一樣,都是農曆上表明一個新季節的開始。習慣上,我國民間常把這一天當作冬季的開始。根據氣象學上連續5日平均氣溫1

羅漢果銀耳雞湯

立冬節氣的到來預示冬季的開始,冬季一直是傳統養生中認為最佳的進補時期,俗話也說:冬令進補、春來打虎。那麼,冬季進補該吃些什麼呢?如何吃才能溫暖過冬?讓小編為你推薦8種進補的最佳食物,讓你溫暖、健康地度過這個寒冬。 木耳山藥炒萵筍 對

原料:銀耳 40克,雞 1 只,羅漢果 4 個,南杏少許,紅蘿蔔 200克,姜 2 片,鹽適量。

“三九補一冬 來年無病痛” 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陰盛陽衰,各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飲食保健也很重要。 冬天的寒冷氣候

做法:將銀耳洗淨,用清水浸透;雞去內臟,焯水後用清水沖洗乾淨;紅蘿蔔去皮,切厚塊。加適量清水入湯煲煲開後,放入雞、羅漢果、南杏、銀耳、紅蘿蔔及姜,煲開後改用慢火繼續煲約 3 小時左右,加入調味料調味即可飲用。

立冬養生吃什麼?立冬後,就意味著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又是人們進補的最佳時期。那麼立冬養生吃什麼呢? 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暖和藥性的功能,對氣血不足、貧血、肺虛咳嗽、神經衰弱、失

功效:增強體質,延年益壽。

戒亂進補首先,應該瞭解自己該不該補,屬於何種體質,屬於何髒何腑有虛。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補益脾胃為主,老年人以補益腎氣為主。但具體到個人,又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氣血陰陽共虛等不同,要認真分析,最好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判定。

蟲草熟地老鴨湯

2014年立冬時間是11月7日,具體時間是農曆九月十五日,上午十點鐘。 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來看,這確實是進補的好時節。因為進入冬季後,人體新陳代謝減慢,消耗相對減少。冬令進補能夠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於體內,從而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

原料:冬蟲草10克,熟地黃40克,紅棗(去核)6枚,老鴨1只。

一、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陰盛陽衰,各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飲食保健也很重要。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

調料:鹽、蔥、姜、料酒適量。

氣血不足如何食補? 首先,可以多喝滋補的湯水,或者簡單地燉一點水、瘦肉汁都是不錯的選擇。 其次,平常的菜餚中可以增加兔肉、等溫補的紅肉。因為兔肉和羊肉本身就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如果配上相應的藥材,可以達到更好的食療效果,例如,兔肉可

製作方法:將冬蟲草、熟地黃、紅棗洗淨;老鴨宰殺後去毛、內臟、頭頸及腳,洗淨後飛水。然後把冬蟲草、熟地黃、紅棗放入鴨腹腔內,置於燉盅裡,加開水適量,文火隔水燉3小時。調味後即可食用。

養生:秋冬進補需注重排毒 常言道:“秋風起,三蛇肥”,國慶之後,早晚的寒氣愈來愈重,又到了秋冬進補的時節。按照中國人的習慣,秋冬時節是給身體“進補”的大好時節,大家稱之為“補冬”。中國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副主任姜良鐸教授稱:“正確的‘補

功效:滋腎補肺、潤燥止咳。

你好,立冬當天吃這些食物進補,1.甘蔗、2.黃鱔、3.山藥、4.牛肉、5.紅棗、6.羊肉 湯類有:牛肉湯、豬蹄湯、羊肉湯、蘿蔔湯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立冬如何進補?

今天立冬,農曆的冬季,始於立冬。立是建始,冬,終也,萬物收藏。冬季寒冷,需要養生,有云:“健康之道,在於養生,養生之本,在於飲食。”

祖國醫學認為,冬季的飲食調養要遵循“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傳統,冬令進補,是國人數千年的習俗,現已成為人們經常議論的話題。立冬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又是人們進補的最佳時期。中醫學認為,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7a64e59b9ee7ad9431333239306465機勃發作準備。

每逢這天,南北方人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野味,說是隻有這樣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禦嚴寒的侵襲。那麼在實際生活中,立冬日我們該怎樣注意飲食養生?

專家說道

立冬伊始,天氣逐漸寒冷,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處於冬眠狀態。但人的生活壓力並未減少,仍然早起晚睡緊張工作。對寒冷的抗禦能力不斷減弱,往往使人覺得因寒冷而不適。而且有些人由於體內陽氣虛弱而特別怕冷,引起大腦皮層機能障礙,血管收縮,區域性血液供應減少,體溫調節發生障礙,慢性病患者加重病情甚至發生意外。如何度過冬三月,固然與生活起居相關,而食療養生已成為人們議論的重要話題。

■怕冷增加“鐵”;火鍋、砂鍋御嚴寒

立冬以後,天氣轉寒,如何增強對寒冷的抗禦能力?不外乎使體內產熱增加,散熱減少,其方法與衣食住行無不相關。

調整飲食增加熱量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寒冷的環境,適當進食高熱量食品,能促進糖、脂肪、蛋白質的分解代謝,0℃左右,糖轉化為脂肪的速度加快,隨之皮下脂肪增多,使之減少散熱,故應多吃具有禦寒功效的食物,進行溫補和調養,滋養五臟、扶正固本、培育元氣,促使體內陽氣升發,從而溫養全身組織,促進新陳代謝,使身體更強壯,有利於抗拒外邪,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減少疾病的發生。

冬季飲食調養,宜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也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避免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碳水化合物、脂肪都是產生熱能的營養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來自糧食和薯類,穀類食物不能減少,成年人日需400-500克。

脂肪是最濃縮的能量來源,能防止體溫散發和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脂肪主要來自於植物油和動物油脂,冬季日需25—30克。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代謝過程中可以互相轉化,用以維持血糖恆定。蛋白質也能產生熱能,人體每日所需的能量10%—15%來自蛋白質,常吃畜禽肉、魚蝦、海蔘、豆製品、牛奶等,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動物內臟、動物血、水產品等,含有較多的礦物質。

怕冷與缺少鈣和鐵有關,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禦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製品、海帶、紫菜、貝類、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

維生素和纖維素主要從蔬果中攝取,多吃蘿蔔、青菜、木耳、香菇、海帶等蔬菜,常吃蘋果、香蕉、棗、梨、柑橘、核桃、杏仁等果品。冬季少食生冷,吃熱飯熱菜,喝熱水,由於各地氣溫的差異,高寒地區應用大溫大熱之品及甘潤生津之果蔬。

中國人善於烹飪,舉世聞名,冬令吃火鍋相沿成習,涮羊肉、什錦鍋、白肉鍋、毛肚鍋、雲吞鍋、海鮮鍋等。冬令還流行砂鍋菜如砂鍋狗肉、砂鍋鴨、砂鍋豆腐、砂鍋獅子頭等。此外,餐桌上的熱粥,也是冬季的美食,臘八粥在全國流行,如在熬粥時,新增肉禽蛋類、水產類、蔬果類、蕈類等配料,就能達到葷素搭配,營養平衡。這些熱乎乎的食品,適量食用,暖意濃濃,禦寒強身。

■冬令進補明年打虎;正氣記憶體邪不可幹

祖國醫學強調“正氣記憶體,邪不可幹”。正氣不足是人體虛弱和致病的原因。扶正祛邪、扶正固本,著力於調節機體的機能狀態,增強體質,防止邪氣入侵。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中醫的扶正祛邪學說,與現代免疫學的“機體的防禦功能和自我穩定功能及免疫監視功能”學說不謀而合。

利用補品培養正氣,驅除邪氣。凡用於治療各種虛症,具有滋養補益人體氣血陰陽不足的藥物和食物即為補品。

主張“虛者補之,寒者溫之”,國人對食補情有獨鍾。“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令尤為重要,利用食補藉以養生。補虛損,抗寒冷,復元氣,預防疾病,“冬令進補,明年打虎”。

針對氣虛、血虛、陽虛、陰虛,採用不同的補品,歷代本草中記載了多種扶正祛邪的補品:氣虛者用人蔘或西洋參,兩者均含有多糖類等多種活性物質,有大補元氣之功效;血虛者服阿膠,含有膠原和水解氨基酸及鈣等,能促進紅血球的血紅蛋白生成;陽虛者用鹿茸,富含氨基酸及鈣磷鎂,有壯腎陽、強筋骨之功效;陰虛者服枸杞子、百合,均含有蛋白質、脂肪、糖及多種生物鹼等,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等功效。上述補品已製成多種保健食品,貯存、攜帶、服用十分方便。

現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免疫功能,在寒冷的冬季,服用具有免疫功能的保健食品,能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抗感染及維持自身生理平衡。與免疫功能有關的保健食品,是指那些促進新陳代謝、改善畏寒,並使營養物質轉化為能量儲存於體內,養精蓄銳,蓄勢待發,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作為增強免疫功能的保健食品除以上數種外,尚有沙棘、銀杏葉、黑芝麻、花粉、魚油、卵磷脂、茶多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大豆蛋白、真菌多糖、益生菌、蜂王漿及營養強化劑、微藻類產品等等,品種很多,應根據自身需要,進行適當選用。

■飲食之外:其他養生防寒措施

人的抗寒能力,多吃產熱食品及補品固然重要,但不僅如此,還要做到房間溫度適宜和衣被暖和。尤其手、腳、耳、鼻、臉等部位,離心臟較遠,處於血管分佈的末梢,應加強保護,以免凍傷。

如衣被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或衣著過多、室溫過高,極易導致機體熱量失衡,增加患感冒的概率甚至誘發多種疾病。因此,衣帽被褥能保暖,住室能禦寒。嚴寒季節,風溼性關節炎、神經痛、慢性炎症患者,因寒冷而疼痛加重,俗稱“天氣痛”,做好保暖尤為重要。高血壓、哮喘、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在寒冷季節往往病情加重甚至發生意外,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精神愉快,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才能平安地度過寒冬。

立冬應該吃什麼?

1、薑母鴨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來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2、吃餃子

北方人愛在這一天吃餃子。餃子有“交子之時”的意思,而立冬是秋與冬相交的日子,所以立冬吃餃子的傳統,在北方已自經流傳了上百年。還有人說,立冬吃餃子,撈出鍋後不能馬上吃,要一隻一隻擺放在洗得很知乾淨的篩子裡,稍微晾一下,把水滴掉。這是為了在吃之前先敬土地神,感謝他在秋天裡慷慨的給予。

3、吃蔥

南京有句諺語,“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別注意吃生蔥了,以抵抗南京冬道季溼寒,減少疾病的發生。按老人的*,蔥性溫味辛,能發散讓人出汗,使體內鬱滯不通的陽氣隨著汗液排出,陽氣執行便通暢了,病邪也就隨汗被驅除了。

寶寶立冬進補吃什麼好

對於孩子來說,立冬的飲食要著重強身健體和提高免疫力,這樣才能少生病。那麼立冬孩子吃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兒童脾胃稚嫩,冬季應該做到飲食有節,保證一日三餐正常進食,少吃油膩、不好消化的油煎食品,而要以糧食、蔬菜為主,適量新增肉食。

2、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冬季,兒童容易患呼吸道感染等疾7a6431333361323633病,只有攝入足夠的維生素,才能有效增強身體免疫力。冬季時令蔬菜如大白菜、蘿蔔、豆芽、菠菜、生菜等,維生素含量都比較豐富。家長可以合理搭配,經常變換花色品種,讓孩子各方面的營養素都充足。

3、注意補充膳食纖維膳食纖維能調節食物的吸收和排洩,保持大便通暢,這對體內毒素的排出十分有利。冬季,兒童應多吃含有較多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玉米、甜薯、高梁等粗糧,黃豆、紅小豆等豆類食品以及菠菜、芹菜等蔬菜。

4、不要忽視菌藻類食物香菇、猴頭、銀耳等菌類食物及海帶、紫菜等水產品中含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如磷、碘等,有助於增強兒童的抵抗力,提高身體素質。

5、補充潤燥食品冬季氣候乾燥,可以讓兒童多吃些潤燥食品。蘿蔔能潤喉清嗓、降氣開胃、除燥生津;冬瓜味甘性涼,有清熱止渴、利水消腫等功效。另外,蘑菇、苦瓜、白木耳等,也有潤燥的作用。

6、及時補水冬季雖然排汗減少,但氣候乾燥,加上室內暖氣,兒童更容易發生口乾、鼻乾和咽乾等缺水症狀。家長要教孩子主動喝水,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給兒童充足的水分以保證身體的需要。

潮汕人立冬進補做法

眾所周知,冬季的氣候特點為“寒”。傳統醫學認為,寒為陰邪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37623432,人體受外界影響,陰氣也相應增加,傷及人體的陽氣。此時人體為抵禦嚴寒,需要儲存更多的能量和營養物質,因此冬季到來時,營養物質在體內也最易吸收和儲存。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冬季飲食的小知識:

冬季飲食小常識1:冬天適當吃點冷盤有利於減肥。“迫使”身體自身取暖,多消耗一些脂肪。

冬季飲食小常識2:在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酵母、乳製品、葉類蔬菜。

冬季飲食小常識3:在冬季不要經常飲用一些過熱的飲料。溫度過高的飲料可造成廣泛的面板黏膜損傷,蛋白質在43攝氏度開始變性,胃腸道黏液在達到60攝氏度會產生不可逆的降解 ,所以不要飲用過熱的飲品。

冬季飲食小常識4:香菇味道鮮美且具有防治流感的作用,常吃能阻止血管硬化。

冬季飲食小常識5:冬季保健應適當吃“冷”,常飲涼白開水有預防感冒之功效。平時要多飲水,以維持水代謝平衡,防止面板乾裂。

冬季飲食小常識6:怕冷與飲食中缺少無機鹽有關,應多攝取含根莖的蔬菜,如山芋、藕、大蔥、土豆等。

冬季飲食小常識7:多吃蔬菜、水果,以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物,起到清火解毒潤肺之效;多吃豆類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膩辛辣食物,不宜多吃燒烤。

冬季飲食小常識8:冬季常吃蘿蔔,可止咳化痰,清熱解毒。

溫馨提示:傳統醫學認為冬季天寒,寒邪易傷腎陽,宜食溫性食物。而腎是人體的根本所在,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源泉,它滋五臟的陰氣,發五臟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調養攝取食物當以補腎溫陽、培本固元、強身健體為首要原則。

立冬吃什麼啊?

一、南方立冬吃的傳統食物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從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開始到11月22日或23日結束。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一樣,都是農曆上表明一個新季節的開始。習慣上,我國民間常把這一天當作冬季的開始。根據氣象學上連續5日平均氣溫10℃以下為冬天,連續5日平均氣溫為10℃-20℃為秋天來看,廣東在立冬時,仍是真正的秋天。

“立冬補冬”是民間數千年的習俗,一到立冬,廣東人就會結伴去打邊爐吃羊肉,熱熱鬧鬧地開懷大吃;而立冬後,不少人會把珍藏的高麗蔘、鹿茸找出來準備進補。廣東人稱火鍋為打邊爐。廣東人重湯頭,因此粵式的打邊爐自然也以好的高湯為底,加上各式海鮮、山珍入味,蘸料則以沙茶醬為主。

在汕頭每個節氣都講究進食不同應季美食,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立冬進補”和吃板栗炒飯是汕頭特有的習俗。據說立冬當天進補,營養成份會百分之百被人體吸收。進補藥膳用的中藥材有人蔘、當歸、枸杞、西洋參、魚膠、鹿茸、冬蟲夏草、茯苓、黃芪等等,藥膳常用的食品有烏雞、鷓鴣、鴿子、鵪鶉、水鴨等。

在潮汕地區流傳著一句俗語,叫“立冬食蔗無病痛”。潮汕先人認為在立冬這一天吃了甘蔗,既可以保護牙齒,又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立冬日,用花生、蘑菇、板栗、蝦仁、紅蘿蔔等做成的香飯,深受潮汕民眾喜愛。營養價值豐富,口感濃郁香脆的板栗,是炒香飯的上等佐料,也是市場上的搶手貨。

以前潮汕地區立冬還有吃“炣飯”的習俗,這種食俗在遠古時期就有了。潮汕地區俗諺說“十月十吃炣飯”,十月初是新米上市的時候,加上當時的白蘿蔔、小蒜、新鮮的豬肉等,一道簡單美味的炣飯就做成了。據介紹,“炣”是指烹飪的方式,指用火燒,它體現了潮菜豐富的烹飪方式。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薑母鴨是自1980年代後才流行冬天進補的小吃。店家提供煮熟鴨肉、老薑(薑母)、米酒、胡蔴油、中藥藥材包,共同熬煮於顧客桌上瓦斯爐或炭火,食後通體暖暢,頗受歡迎。

二、北方立冬吃的傳統食物

立冬進補最耳熟能詳的一句諺語是“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這句話更加證明了自古民間重視立冬節氣進補的習俗。立冬進補,南北方習俗不一樣,那麼北方立冬吃什麼呢?

在我國北方,人們愛在立冬和冬至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代人延續著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老北京人說:“立冬補冬,不補嘴空。”立冬的規矩是吃水餃,有“北吃餃子南吃鴨”之說,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所謂“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但這是玩笑的說法,只在民間流行,按規矩,立冬這天應吃“倭瓜”餡的餃子。

我國河東水西“老天津衛”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立冬到來,秋收冬藏,這一天犒賞全家,自然首選“好吃不過餃子”,加之古代人們認為瓜代表結實,西漢戴聖輯錄編纂的《禮記》中又有“食瓜亦祭先也”之說,因而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冬有吃倭瓜餡餃子的風俗。

除了好吃之外,餃子的確有其營養合理的優勢,餃子皮是用麵粉做的,屬於主食,也有肉類和蔬菜,餃子的製作原料營養素種類齊全,它既是主食,又兼副食,既有葷菜,又有素菜,含有符合人體需要的多種營養素,是最符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所倡導的食物多樣原則,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

餃子烹調製熟方法也可用蒸、烙如何煎、炸等,在烹調方法上,蒸比煮法營養較少流失。如果是煮餃子,餃子湯不要倒掉。吃餃子要喝餃子湯,因為餃子需要水煮,其中的可溶性養分,如維生素B1,B2,葉酸,尼克酸,鉀、一部分鎂等會溶到麵湯當中,溶出的營養成分比受熱損失的營養成分數量更大。故而,吃餃子要“原湯化原食”。

標籤: 立冬 進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yangsheng/ll6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