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公道杯的由來

公道杯的由來

公道杯的由來

公道杯,古代漢族飲酒用瓷製品。

杯中央立一老頭或龍頭,體內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相當於老人胸前的黑痣高度(或龍頷)。

頭體下與杯底連線處留有一孔,向杯內注水時,若水位低於瓷管上口,水不會漏出;當水位超過瓷管上口,水即通過杯底的漏水孔漏光。

這種漏水杯,漢族民間稱“公道杯”,系根據物理學上的虹吸原理製成。

公道杯盛酒最為公道,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

公道杯是由1923年誕生的日本棒球聯盟(NPB)創辦人之一牧野伸順先生贈予的。

牧野伸順先生是法學博士,也是一名熱愛棒球並積極促進棒球發展的愛好者。

牧野伸順先生認為,選擇勝者不一定能體現真正的棒球精神。

因此,他決定捐贈一座獎盃,以表彰在比賽中表現出色、堅持公正、遵守規則、盡職盡責的球隊。

公道杯是一個高度榮譽感和體育精神的象徵,被譽為日本棒球的最高榮譽之一。

每年,NPB聯賽的勝利球隊都有榮幸獲得公道杯並由自己保管一年,直到下一個賽季的冠軍產生為止。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公道杯,以體現公平精神而存在的這麼一件茶具。

它是怎麼來的呢?陶木師傅今天就來說一說。

過去我們說明朝就已經發明瞭“公道杯”,其實那是一件酒器,而非茶具,具體的歷史典故是:相傳朱元璋打敗陳友諒定都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有一天特宴請他的開國功臣們。

席間,朱元璋拿出只瓷質酒杯對大家說:"卿等與朕南征北戰,縱橫沙場。

功績大小,爾等自知。

朕今日親自斟酒賜飲,爾等可視自己功勞多寡定斟酒長短。

"說完,令徐達第一個上前領賞。

徐達一來好貪杯,一來日恃功高,竟讓朱元璋把杯中酒斟得滿溢,誰知他剛端起酒杯,這酒競洩漏光了。

而其他人喝這杯中酒,只要不斟滿酒盡得甘醇。

眾人百思不得其解。

朱元璋笑說:"此乃景德鎮御器廠奉朕之命所造的九龍公道杯。

聖人曰:謙受益,滿招損。

眾愛卿今日一試其公道,以為如何?

展開剩餘58%

茶道用的公道杯大約興於上世紀70年代,由臺灣省傳入大陸。

公道杯: 泡茶用的公道杯(又叫勻杯),公道杯是將用來盛裝泡好的茶水的器皿,如果用壺泡茶,再倒到每人的杯子中,就會出現前面的茶水淡,後面的茶水濃的現象,而有了公道杯,就可以先將壺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然後再分給每個飲茶人,以保持每個飲茶人的茶杯中的茶湯口味相同,所以謂之公道杯。

在夏天喝茶時,把茶水倒入公道杯裡可以使茶水的溫度儘快降低。

總結來說,公道杯的作用有兩個:

1、均衡茶湯濃度;

2、儘快讓茶湯降至適宜溫度。

與公道杯相關的,是茶道里這種公道公平的精神。

談茶事,尋茶味

歡迎關注陶木師傅微信:cytq66

在這裡與萬千茶友品茶論道,暢聊人生!

公平杯的由來與原理

公平杯,也稱“公道杯”是瓷文化中具有特殊寓意的品種。根據陶瓷專家陳德富先生所著《古陶瓷鑑賞》一書介紹,該杯始做於清中期,盛行於清晚期,主要用於娛樂,大家喝酒時,倒酒人心眼要正、要公平,如果給誰倒多了,一旦漏酒免不了要挨罰,而在罰酒時也不能過量,所以稱為公平、公道、平心,是一種處事哲學的寫照。公平杯的一位設計者沈奎先生在杯上題了如下一首詩:“基液平心位,再添漏盡空。願君知節制,處世樂融融。”處事要公平,辦事要公道,這是一種社會公德,也是做人的準則,如果人人都能遵守這一點,對整個社會好處無窮,對那些不公道的人乃是一種譏諷和嘲笑。

公道杯十分神奇,當我們注半杯水時,內外氣壓相等,水不會外流,一旦灌滿水則內部氣壓太大,水就會全部流光。這是利用了物理現象中的虹吸原理,利用高度差使杯中的酒只能倒滿規定的分量。

公道杯為什麼叫公道杯

人多時便於分茶均勻,一視同仁,最為公道。

酒具的公道杯其中間立著老壽星或龍型飾物,內部結構由兩個圓柱體構成,外面圓柱體與杯銜接處有一暗孔,當杯中的水超過某一個位置,水就會從小孔中流出,直到杯中水流盡為止,是運用虹吸原理製造而成。

真正將公道杯用於茶具的是在70年代,當時百藝待興,將臺灣儲存較為完整的茶藝複製過來,發現在傳統茶具配件外多了一個用於盛放茶湯的器具,亦稱茶盅、茶海,以均勻茶湯,使得茶湯濃淡滋味一致,再分到杯中品飲,以保證每個人喝到茶的滋味是一樣,最為公道。

與臺灣的茶人有過交流,最早的公道杯其實是沒有“嘴”的,後面為了出湯方便,不會出現橫水滑水,讓更多人使用,才有了“魚嘴”公道杯的材質包羅永珍,有陶、瓷、玻璃、竹木、金銀銅器等,有的為茶師風格之呈現,有的為茶湯加分,視個人喜好而選。

公道壺是根據物理學上的虹吸原理製成,虹吸是利用液麵高度差的作用力現象,將液體充滿一根倒 U 形的管狀結構內後,將開口高的一端置於裝滿液體的容器中,容器內的液體就會持續通過虹吸管向更低的位置流出。

公道杯原理

公道杯是根據物理學上的虹吸原理製成,公道杯就是頭體下與杯底連線處留有一孔,向杯內注水時,若水位低於瓷管上口,水不會漏出,當水位超過瓷管上口,水即通過杯底的漏水孔漏光。

公道杯原理

虹吸是利用液麵高度差的作用力現象,將液體充滿一根倒U形的管狀結構內後,將開口高的一端置於裝滿液體的容器中,容器內的液體就會持續通過虹吸管向更低的位置流出。

公道杯是古代漢族飲酒用瓷製品,杯立一老頭或龍頭,體內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相當於老人胸前的黑痣高度(或龍頷高度)。

公道杯盛酒最為公道,這也是杯子名字的由來,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喝茶時倒茶的那個到底叫"公德杯"還是"公道杯",有什麼來歷

當然叫公道杯啦,公道杯也叫茶海,起均勻茶湯的作用(故名公道),多用於烏龍茶的沖泡,公道杯在茶藝中始用於20世紀70年代。

230容量茶壺配多大的公道杯

300。230容量茶壺可以配300的公道杯,公道杯得大於等於茶壺容積的,公道杯的由來:公道杯又叫茶海、茶盅,公道杯用來盛放泡好的茶湯,起到中和、均勻茶湯的作用。

公道杯是什麼意思?

一、公道杯其實是一件盛茶的茶具。公道杯的作用是起到了均衡茶湯濃度。 公道杯也有別稱,也有人稱之為“茶海”。公道杯的使用方法: 用公道杯盛放、均勻茶湯,也要注意時間,如果長時間泡在壺中會使茶湯苦澀,茶湯過涼也會影響茶湯的口感。 

二、公道杯的質地: 公道杯的質地多種多樣,造型各異。主要有玻璃公道杯、白瓷公道杯、紫砂公道杯等材質。 公道杯的種類: 按材質,可以分為玻璃公道杯、白瓷公道杯、紫砂公道杯。玻璃公道杯和白瓷公公道杯使用最為常見。 按實用分,公道杯有帶把和不帶把的之分,一般建議使用帶把的公道杯。

三、也有公道杯帶有過濾網的,這種比較實用,內建濾網可以代替過濾網,一個茶具就可以當做兩件來使用,既簡單又方便。挑選公道杯的時候最好選用帶手柄的,防止燙傷手以及其他部位。

擴充套件資料:

原理:

一、運用虹吸原理製造而成的。

二、為了進一步發掘陶瓷傳統工藝技術,景德鎮曙光瓷廠陶瓷藝人對“公道杯”實行了大膽的改進,原來的杯子龍頭角度朝下,裝飾單一,且盛水超過杯子容量的70%時所盛之水便全部漏光。

三、經他們反覆試驗改進的“公道杯”龍角朝上,用青花、粉彩裝飾得五彩繽紛,美觀之至,且盛水容量也由原來的70%上升為90%。

四、現 在的“公道杯”馳名中外,可稱得上是一種陶瓷高階藝術珍品。

五、1982年,工人日報曾經發表過一篇題為“‘公道杯’轟動日本”的報道,指出此杯深受外商青睞。現 在,凡是來瓷都觀光的遊客,見到這種珍品都是讚不絕口,皆為“公道杯”所傾倒。

參考資料:

公道杯----百度百科

公道杯是什麼,公道杯的作用

公道杯又叫茶海、茶盅,公道杯用來盛放泡好的茶湯,起到中和、均勻茶湯的作用。無論泡什麼茶,公道杯幾乎都是必不可少的。公道杯最常見的質地有紫砂、陶瓷、玻璃,大部分有柄,也有無柄的,還有少數帶過濾網。

公道杯和濾網的作用

如果選擇紫砂質地的公道杯,注意儘量選擇裡面上白色釉的,這樣可以更清晰欣賞茶湯的顏色。瓷制的公道杯種類樣式比較多,選擇的餘地也比較大。很多人越來越喜歡使用玻璃的公道杯,主要是因為能夠清楚、準確地看到茶湯的顏色。選擇什麼質地的公道杯主要是根據個人喜好,使用時儘量和壺、杯等茶具相配。

選購公道杯時要注意看它在流斷水時是否利落,倒水時應可隨停隨斷。

求一些有關茶的故事來歷。

1、烏龍茶

清朝雍正年間,在福建省安溪坑鄉南巖村裡有一個退隱將軍,也是打獵能手,姓蘇名龍,因他長得黝黑健壯,鄉親們都叫他“烏龍”。

一年春天,烏龍腰掛茶簍,身背獵上山採茶,採到中午,一頭山獐突然從身邊溜過,烏龍舉射擊但負傷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烏龍也隨後緊追不捨,終於捕獲了獵物,當把山獐背到家時已是掌燈時分,烏龍和全家人忙於宰殺、品嚐野味,已將製茶的事全然忘記了。

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著炒制昨天採回的“茶青”。沒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鮮葉,已鑲上了紅邊了,並散發出陣陣清香,當茶葉制好時,滋味格外清香濃厚,全無往日的苦澀之味,並經心琢磨與反覆試驗,經過萎雕、搖青、半發酵、烘焙等工序,終於製出了品質優異的茶類新品——烏龍茶。

2、鐵觀音

相傳,1720年前後,安溪堯陽鬆巖村(又名松林頭村)有個老茶農魏蔭(1703-1775),勤於種茶,又篤信佛教,敬奉觀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觀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

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朧中夢見自己扛著鋤頭走出家門,他來到一條溪澗旁邊,在石縫中忽然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芳香誘人,跟自己所見過的茶樹不同。

第二天早晨,他順著昨夜夢中的道路尋找,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找到夢中的茶樹。仔細觀看,只見茶葉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魏蔭十分高興,將這株茶樹挖回種在家小一口鐵鼎裡,悉心培育。因這茶是觀音託夢得到的,取名“鐵觀音”。

3、六安瓜片

1905年前後,六安茶行一評茶師,從收購的綠大茶中揀取嫩葉,剔除梗樸,作為新產品應市,獲得成功。資訊不脛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聞風而動,僱用茶工,如法採製,並起名“封翅”(意為峰翅)。

此舉又啟發了當地一家茶行,在齊頭山的後衝,把採回的鮮葉剔除梗芽,並將嫩葉、老葉分開炒制,結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見絀。於是附近茶農競相學習,紛紛仿製。這種片狀茶葉形似葵花籽,逐稱“瓜子片”,以後即叫成了“瓜片”。

4、廬山雲霧茶

傳說孫悟空在花果山當猴王的時候,常吃仙桃、瓜果、美酒,有一天忽然想起要嚐嚐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過的仙茶,於是一個跟頭上了天,駕著祥雲向下一望,見九洲南國一片碧綠,仔細看時,竟是一片茶樹。

此時正值金秋,茶樹已結籽,可是孫悟空卻不知如何採種。這時,天邊飛來一群多情鳥,見到猴王后便問他要幹什麼,孫悟空說:“我那花果山雖好但沒茶樹,想採一些茶籽去,但不知如何採得。”

眾鳥聽後說:“我們來幫你採種吧。”於是展開雙翅,來到南國茶園裡,一個個銜了茶籽,往花果山飛去。多情鳥嘴裡銜著茶籽,穿雲層,越高山,過大河,一直往前飛。

誰知飛過廬山上空時,巍巍廬山勝景把它們深深吸引住了,領頭鳥竟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領頭鳥一唱,其他鳥跟著唱和。茶籽便從它們嘴裡掉了下來,直掉進廬山群峰的巖隙之中。從此雲霧繚繞的廬山便長出一棵棵茶樹,出產清香襲人的雲霧茶。

5、君山銀針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

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裡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

這隻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裡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

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裡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為美觀的。

西湖龍井茶的來歷?

西湖龍井茶的來歷1:

據傳,古時西湖龍井旁住著一位老婦人,周圍有18棵野山茶樹,家門口的路是南山農民去西湖的心經之路,行人走到這裡總想稍事休息,於是老太太就在門口放一張桌子,幾條板凳,同時就用野山茶葉沏上一壺茶,讓行人歇腳,日子一久,遠近聞名。有一年冬天,快過年時分,雪下得很大,茶樹也將凍死,採辦年貨的行人絡繹不絕,依舊在老太太家門口歇腳,其中有一長者見老太愁容不展,就問:“老太太年貨採辦了沒有?”老太太長吁短嘆地說:“別說年貨無錢採辦,就是這些茶樹也快凍死,明年春天施茶也就不成了。”長者指著邊上一個破石臼說:“寶貝就在這裡,有何為,不如將此石臼賣於我好麼?”老太太說:“這石臼越舊越好,如今洗了就不值錢了。”老太太說:“破臼本不值錢,你要只顧取去。”長者掏出10兩銀子將石臼搬去,老太太本不肯收錢,無奈長者轉身已不知去向,老太太只得將錢收下。過了年,第二年春天,18棵茶樹嫩牙新發,長得比往年好,並且洗臼潑水的地方又長出無數棵茶樹,老太太又歡天喜地的施起茶來。這就是龍井茶葉的來歷。

龍井茶的來歷2: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西湖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著採了起來。剛採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后便想嚐嚐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麼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儲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龍井茶名字的來歷是什麼?

【龍井茶的傳說】

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而著稱於世的龍井茶,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少神奇的傳說,其中有關“龍井”和“十八棵御茶”的傳說可以反映龍井茶的歷史由來。

傳說在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在天庭舉行盛大的蟠桃會,各地神仙應邀赴會,神童仙女,吹奏彈唱,奉茶獻果,往返不絕。正當地他捧著茶盤送茶時,忽聽善財童子嚷道:“地仙嫂得了重病,在床上翻滾亂叫,快快去!”一不留神,茶盤一歪,一隻茶杯骨碌碌地翻落到塵世間去了。地仙驚得魂出竅,臉煞白,三步並著兩步地往宮裡走。

這時,呂洞賓一算,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忙接過地仙的茶盤,把僅有的七杯茶分給七洞神仙,自己面前空著,並掏出一粒神丹對地仙說道:“快拿去救了你娘子就下凡找茶杯去吧,這兒我暫時替你照應著”。地仙非常感激,道謝後就走了。

“天上一日,人間數載。”地仙一個筋斗下到凡間,落到了杭州,變成一個和尚,到西邊山上尋茶杯。這天,他看見有座山象只獅子蹲著,秀石碧壑,山間竹林旁有座茅草房,門口坐著一位80多歲的大娘。地仙上前施禮問道:“老施主,這兒是啥地方?”老大娘答到:“叫暉落塢。聽先輩說,有天晚上,突然從天上‘忽隆隆’地落下萬道金光,從此這兒就叫做暉落塢了。”地仙聽了心裡又驚又喜,趕緊東張張,西望望,忽然眼睛一亮,那不是我的茶杯嗎? 原來大娘房旁有口堆滿垃圾的舊石臼,裡面長滿了蒼翠碧綠的青草。有根蜘蛛絲晶瑩閃亮,從屋簷邊直掛到石臼裡。地仙明白了,這隻蜘蛛精在偷吸仙茗呢,忙說:“老施主,我用一條金絲帶換你這石臼行嗎?”大娘說:“你要這石臼子嗎?反正我留著也無用,你拿去吧!”地仙想,我得去找馬鞭草織一條九丈九尺長的繩子捆住才好拎走。

地仙剛離去,大娘心想,這石臼兒髒呢,怎麼沾手呀!於是找來勺子,把垃圾都掏出,倒在房前長著十八棵茶樹的地裡,又找塊抹布來指揩乾淨。沒想驚動了蜘蛛精,蜘蛛精還道有人來搶他茗呢!一施魔法,“喀喇喇”一聲巨響,將石日打入了地底深層。地仙帶繩迴轉一看,石日不在了,只好空手迴天庭。

後來,被打入地下的天宮“茶杯”成了一口井,曾有龍來吸仙茗,龍去了,留下一井水。這就是傳說中的龍井。滄海桑田,歷史變遷,原來大娘居住的茅屋改建成了老龍井寺,後又改名為現在留存的龍井村胡公廟。廟前的十八棵茶樹經過仙露的滋潤,長得越來越茂盛,品質超群。

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微服來到杭州龍井村獅峰山下,胡公廟老和尚陪著乾隆皇帝遊山觀景時,忽見幾個村女喜洋洋地正從廟前十八棵茶樹上採摘新芽,不覺心中一樂,快步走入茶園中,也學著採起茶來。剛採了一會,忽然太監來報:“皇上,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聽太后有病,不覺心裡發急,隨即將手中茶芽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返京,回到宮中向太后請安。其實,太后並無大病,只是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中不適。忽見皇兒到來,心情好轉,又覺一股清香撲面而至,忙問道:“皇兒從杭州回來,帶來了什麼好東西,這樣清香?”乾隆皇帝也覺得奇怪,我匆忙而回,未帶東西,哪來的清香?仔細聞聞,確有一股馥郁清香,而且來自袋中。他隨手一摸,原來是在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來的一把茶葉,幾天後已經乾燥,併發出濃郁的香氣。

太后想品嚐一下這種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奉上,果然清香撲鼻,飲後滿口生津,回味甘醇,神清氣爽。3杯之後,眼腫消散,腸胃舒適。當時太后可樂了,稱杭州龍井茶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麼高興,自己也樂得哈哈大笑,忙傳旨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自己親手採摘過茶葉的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專門採製,進貢太后。從此,龍井茶的名氣越來越大。十八棵御茶雖經多次換種改植,但這塊“御茶園”卻一直保留至今,而且成為一個旅遊景點。

標籤: 由來 公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o5gpm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