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雁蕩毛峰壓餅

雁蕩毛峰壓餅

雁蕩毛峰壓餅

雁蕩毛峰壓餅是一種傳統的浙江風味的小吃,以雁蕩山毛峰茶葉為主要原料,配以糯米粉、豆沙、芝麻等,製作而成。其造型類似餅乾,因此也被稱為“茶餅”。

製作方法是先將用熱水泡軟的毛峰茶葉和糯米粉混合搓揉,然後將豆沙、芝麻等餡料放入餅中,再加入少量水搓揉至麵糰狀,最後將麵糰壓成餅狀,刻上花紋,放入蒸鍋蒸熟即可。

雁蕩毛峰壓餅口感香甜、糯軟、爽口,茶香味濃郁,是下午茶或早餐的不錯選擇。

雁蕩毛峰壓餅是一種傳統的浙江風味的小吃,以雁蕩山毛峰茶葉為主要原料,配以糯米粉、豆沙、芝麻等,製作而成。其造型類似餅乾,因此也被稱為“茶餅”。

製作方法是先將用熱水泡軟的毛峰茶葉和糯米粉混合搓揉,然後將豆沙、芝麻等餡料放入餅中,再加入少量水搓揉至麵糰狀,最後將麵糰壓成餅狀,刻上花紋,放入蒸鍋蒸熟即可。

雁蕩毛峰壓餅口感香甜、糯軟、爽口,茶香味濃郁,是下午茶或早餐的不錯選擇。

雁蕩毛峰壓餅是一種傳統的浙江風味的小吃,以雁蕩山毛峰茶葉為主要原料,配以糯米粉、豆沙、芝麻等,製作而成。其造型類似餅乾,因此也被稱為“茶餅”。

製作方法是先將用熱水泡軟的毛峰茶葉和糯米粉混合搓揉,然後將豆沙、芝麻等餡料放入餅中,再加入少量水搓揉至麵糰狀,最後將麵糰壓成餅狀,刻上花紋,放入蒸鍋蒸熟即可。

雁蕩毛峰壓餅口感香甜、糯軟、爽口,茶香味濃郁,是下午茶或早餐的不錯選擇。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去溫州必帶回的特產有哪些?

1、雁蕩毛峰茶

雁蕩毛峰茶產自溫州市樂清市雁蕩山的特產,其品質特點是,外形秀長緊結、茶質細嫩、色澤翠綠、湯色淺綠明淨、香氣高雅、滋味甘醇。雁蕩毛峰茶是一種烘青綠茶,必須在清明穀雨之間採摘。選用一芽一葉或一芽三葉的初展肥嫩芽葉製作而成。色澤翠綠,香氣撲鼻,味道清醇。明代開始列為“雁山五珍’之一。

2、甌繡

甌繡是浙江溫州的傳統工藝品,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起源於唐代,興盛於明清,甌繡與蜀繡、粵繡、湘繡、蘇繡齊名。甌繡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且特別,甌繡最大的特點就是陣法繁多,做工精細,品種多樣,花鳥蟲草,飛禽走獸,湖光山色,其中繡人物最為精妙,所製出的繡品陣法運程靈活,構圖簡練,色彩鮮明,明亮悅目,實乃珍品。甌繡在2006年入選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3、丁嶴楊梅

浙江溫州甌海區是著名的“中國楊梅之鄉”,溫州市甌海區丁嶴楊梅是浙江省四大楊梅優良品種中最好的鮮食品種。丁嶴楊梅投產早、產量高、品質優,生產基地是茶山鎮,這裡土壤肥沃,適合丁嶴梅的生長。丁嶴楊梅鮮果為早熟性的最佳鮮食品種,具有果形大、甜酸可口的特點,果大肉多核小,圓潤飽滿的果形、紫黑髮亮的色澤。

4、溫州鴨舌

鴨舌是溫州傳統特產,可作為宴席中的冷菜,亦可作為小吃零食。一般將新鮮鴨舌新增調料經過滷、蒸等工序精緻而成。入口細嚼,略帶韌性,滿口留香。

因溫州方言中“舌”與做生意折本的“折”諧音,故買賣人認為不吉利,所以溫州人一般就在方言中把“鴨舌”叫做“鴨賺”,以討口彩。溫州知名鴨舌口牌有:初旭鴨舌、修文鴨舌、騰橋鴨舌、爽康鴨舌、噼裡啪啦鴨舌等著多知名品牌。

5、文成粉絲

文成特產蕃薯粉絲是很有名的特產之一,具有色澤晶瑩剔透、口感順滑、耐煮耐炒、營養豐富的特點。它番薯水磨,去雜質,取其澱粉調水,一層一層炊透,至冷卻轉硬後,採用獨特傳統生產工藝精製而成,在溫州文成粉絲一定要嘗一下。

樂清特產有哪些?

一、樂清泥蚶

樂清灣是國內泥蚶生產區,樂清灣泥蚶以其獨特品質著稱,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樂清泥蚶產業基礎雄厚,生產規模國內領先。

二、雁蕩山鐵皮石斛

雁蕩山石斛俗稱萬丈須,也稱雁山石斛,中國五大名斛之首,是蘭科石斛屬的草本植物。主產於浙江省東南部樂清雁蕩山境內,大多生長在潮溼背陰的岩石或生長青苔的樹上。

樂清石斛出於樂清地區所以名為樂清石斛,樂清早在明清時期就開始種植生產石斛,仿野生種植前後超過600年,藥效甚佳為中藥房常備藥材。

三、樂清石雕

溫州石雕主要取材於青田的優質葉蠟石,顏色豐富,花樣奇特,種類繁多,有蠟狀光澤,具有滑感。

四、雁蕩毛峰茶

雁蕩毛峰茶是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雁蕩山的特產。雁蕩毛峰茶其品質特點是,外形秀長緊結,茶質細嫩,色澤翠綠,湯色淺綠明淨,香氣高雅,滋味甘醇,有一飲加“三聞”之說。

“雁蕩毛峰”又名“雁蕩雲霧”。是一種烘青綠茶,必須在清明穀雨之間採摘。選用一芽一葉或一芽三葉的初展肥嫩芽葉製作而成。色澤翠綠,香氣撲鼻,味道清醇。明代開始列為“雁山五珍’之一。

《甌江逸志》曾說:“甌地茶,雁山為第一”這並非過譽。雁茗在宋、明、清三代皆列為貢品;1954年被選為國家名茶;可謂載譽全國。

五、黃楊木雕

樂清黃楊木雕有三種類型,三種類型的造型理念、技藝及程式都不一樣。一是傳統類,以單一的人物造型為主,亦有群雕或拼雕;二是根雕類,以天然黃楊木根塊為材料,利用樹根造型;

三是劈雕類,將無法用作人物雕刻的木塊劈開,取其劈裂後的自然紋理立意雕刻,一切順乎自然,不作精雕細刻。傳統類的雕刻有人物範型,材型要與之相適合,故有泥塑構稿、選材取料、敲坯定型、實坯定格等程式;

而根雕則隨機應變,構思的靈活性很大,無需泥塑構稿,而必須注意保持樹根特有的造型意味,劈雕則將注意力轉移到紋理的造型基礎上。

去樂清必帶回的特產

1、樂清牡蠣

樂清牡蠣是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清江鎮的。清江鎮東臨樂清灣,牡蠣養殖條件得天獨厚。樂清市清江鎮是“中國牡蠣之鄉”。清江鎮海洋資源豐富,具有悠久的牡蠣養殖歷史,是國家的牡蠣試點養殖基地。

2、樂清花椰菜

樂清花椰菜是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的。樂清清江花椰菜肉質柔嫩,香甜可口,營養豐富,抗壞血酸含量高。產品銷往北方各省市。花椰菜(又稱花菜)為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種中以花球為產品的一個變種,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3、雁蕩毛峰茶

雁蕩毛峰茶是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雁蕩山的。雁蕩毛峰茶其品質特點是,外形秀長緊結,茶質細嫩,色澤翠綠,湯色淺綠明淨,香氣高雅,滋味甘醇,有一飲加“三聞”之說。“雁蕩毛峰”又名“雁蕩雲霧”。

4、虹橋綠豆糕

虹橋綠豆創始於清同年間樂清縣虹橋鎮,正式設店營業則在光緒中期,店名為“蔡日升南貨糕燭店”。綠豆糕是以綠豆粉、炒糯米粉、白糖、豬油、茶油等按比例配製而成。質軟味清,香甜可口。

5、白象香糕

公久牌香糕,系樂清縣白象鎮公久南北貨商號所創,迄今已有50多年曆史。它以糯米粉為主料,芝麻、棉白糖、柑桔餅為輔料,經蒸炊而成,其特點是色白味甜、柔酥鬆。

清朝的皇帝都喝什麼茶?其他朝代呢?

貢茶起源於西周,迄今已有三千多年曆史了,晉《華陽國志之巴志》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巴蜀作戰有功,冊封為諸侯,作為封候國向周王朝納貢的有“土植五穀……茶……”,但這僅僅是貢茶的萌芽而已,既未形成制度,更未歷代相沿襲。

貢茶從李唐王朝開始形成制度,歷代相傳,延續幾百年之久。唐代貢茶制度有兩種形式:

朝廷選擇茶葉品質優異的州定額納貢。有常州陽羨茶,湖州顧渚紫筍茶;睦州鳩坑茶;舒州天柱茶;宣州雅山茶;饒州浮樑茶;溪州靈溪茶;嶽州邕州含膏;峽州碧澗茶;荊州團黃茶;雅州蒙頂茶;福州方山露芽等20多州的名優茶。雅州蒙頂茶號稱第一,名曰“仙茶”。常州陽羨茶,湖州紫筍茶同列第二。荊州團黃茶名列第三。

選擇茶樹生態環境得天獨厚自然品質優異,產量集中:交通便捷的重點產品,由朝廷直接設立貢茶院(即貢焙制),專業製作貢茶。

貢茶制度的目的是既要滿足朝廷窮奢極侈的需要,又能繞過商品流通渠道,縮小商業經營範圍,阻礙商品經濟的發展,扼殺資本主義因素的增長,維護封建制度的根基。但貢茶是專供皇室朝廷飲用的,不惜耗用巨資,製作精益求精,品目日新月異,客觀上推動了茶葉科學技術的進步。同時貢茶的產製和運輸,對驛道交通建設,地區聯誼,民族團結也有促進作用。

入宋,貢茶沿襲唐制,但顧渚貢茶院漸趨衰落,福建建安(今建甌)境內風凰山“北苑龍焙”代之而大興,其規模也很壯觀,名聲顯赫“自南唐歲率六縣民採造,大力民間所苦”。“官私之焙三百三十有六”。片茶壓以銀模,飾以尤鳳花紋,彬彬如生,精湛絕倫。“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值金二兩”。成品茶按質量好次分成十個等級,朝廷按職位高低分別享用。宋徽宗《大觀茶淪》雲:“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故近歲以來,採摘之精,製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造其極”。把我國茶葉製造技術、品飲技藝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把茶葉飲用價值和工藝欣賞價值完善地結合起來了,由物質享受昇華為精神享用。

入元明,貢焙制有所削弱,僅在福建武夷山置小型御茶園,定額納貢制仍照實施。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寒,才略出眾。他善於總結歷代王朝興衰的經驗教訓,深知“居安慮危,處治思亂”的治國策略。他常說:“民富則親,民貧則離,民之,國家休慼系焉。”而且由於他親自參加元末農民大起義,輾戰江南廣大茶區,對茶事有接觸,深知茶農疾苦,並表同情。南京稱帝后,看到進貢的是精工細琢的龍風團餅茶,令他感嘆不已!但他認為這既勞民又耗國力,因之詔令罷造,“唯採芽以進”。這一舉措,實質上是把我國唐代炙烤煮飲餅茶法改革為直接沖泡散條茶“一淪而啜”法,遂開我國千年茗飲之宗,客觀上把我國造茶法、品飲法推向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清代,我國茶業進入鼎盛時期,全國形成了以產茶著稱的區域和區域化市場,商業資本逐步轉化為產業資本,如福建建甌茶廠不下千家,小者數十人,大者百餘人,以茶為業者日眾,又如江西《鉛山縣誌》載:“河口鎮乾隆時期業茶工人二、三萬之眾,有茶行48家”。我國出口農產品以茶為大宗。清代前期,雖然採取歷代產茶州定額納貢制,但到中葉由於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經濟結構中資本主義因素進一步增長,貢茶制度則隨之逐漸消亡。

貢茶制度是中國封建禮教的象徵,是封建社會商品經濟不發達的產物。

貢茶品種:

普洱茶貢茶為四種:團茶、瓶裝芽茶、蕊茶、匣裝茶膏共八色。作為貢茶的還有景谷民樂秧塔白茶,即“白龍鬚貢茶”和墨江的“須立貢茶”。

蒙頂茶,產於地跨四川省名山,雅安兩縣的蒙山。歷史悠久,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被為茶中故舊,名茶先驅。

蒙頂茶,是蒙山所產各種花色名茶的統稱。唐代開始成為貢茶,早期的貢品,大都為細嫩的散茶,品名有雷鳴、霧鍾、雀舌、鷹嘴、芽白等。以後又有鳳餅、龍團等緊壓茶,後來又出現甘露、石花、黃芽、米芽、萬春銀葉、玊葉長春花色品種。其中石花、黃芽屬於黃茶類,其餘屬烘青綠茶。初年,以生產黃芽為主,故稱蒙頂黃芽,為當時蒙頂茶的代表。

“大紅袍”是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優異者。武夷巖茶產於福建的武夷山。宋代列為皇家貢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設立御茶園專門採製貢茶,明末清初創制了烏龍茶。

當今的中國名茶和地方名茶中,有許多曾被歷代皇室列入貢茶,計有(不完全):

浙江:西湖龍井、淳安鳩坑茶、顧渚紫筍、天目山清頂、雁蕩毛峰、金華舉巖、日鑄雪芽;

安徽:六安瓜片、敬亭綠雪、湧溪火青、霍山黃芽;

福建:白茶、天山清水綠、武夷大紅袍、安溪虎嶽鐵觀音、武夷肉桂;

湖南:君山毛尖、毗廬洞雲霧茶、官莊毛尖、南嶽雲霧、大庸毛尖、古丈毛尖;

四川:蒙頂黃芽、巴嶽綠茶;

貴州:貴定雲霧茶、都勻毛關、湄江翠片;

江西:寧紅、婺源綠茶、廬山雲霧茶(古時名為聞林茶);

江蘇:碧螺春、花果山雲霧茶、宜興陽羨茶;

陝西:紫陽毛尖;

河南:信陽毛尖;

雲南:普洱茶;

臺灣省:文山包種茶。

古代宮中最好的茶,就是一般是皇上皇后喝的茶。詳細介紹下吧,親,謝啦

貢茶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悠悠數千年,貢茶對整個茶葉生產的影響和茶葉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貢茶的緣起與封建制度的建立密切相關,貢茶與其它貢品一樣,其實質是封建社會裡君主對地方有效統治的一種維繫象徵,也是封建禮制的需要。貢茶制度是中國封建禮教的象徵,是封建社會商品經濟不發達的產物。貢茶是古代朝廷用茶,專供皇宮享用。據《中國茶葉通史》和《全國地方誌茶葉生產資料集》記載,古代寧波盛產貢茶,以慈溪縣區域為主,其他省、府幾乎難與它匹敵。

貢茶是中國古代專門進貢皇室供帝王將相享用的茶葉,貢茶制度

貢茶

是歷代皇朝強加給茶農百姓的一副沉重枷鎖。貢茶初始,只是各產茶地的地方官吏徵收各種名特茶葉作為土特產品進貢皇朝,屬土貢性質。自唐朝開始,貢茶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除上貢外,還專門在重要的名茶產區設立貢茶院,由官府直接管理,細求精製,督造各種貢茶。但無論是土貢,還是官營的貢焙,無疑都是對茶農的殘酷剝削與壓迫。貢茶制度實質是一種變相的“稅制”,從茶業者深受其害,對茶葉生產的發展不利,這就是貢茶制度的消極作用。

然而,另一方面,由於歷代皇朝對貢茶品質的苛求和求新的,迫使歷代貢茶不斷創新和發展,因而促進了製茶技術的改進與提高。隨著歷史的發展,貢茶的品目越來越多,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貢茶的發展為中國名茶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事實正是如此,歷史上的很多貢茶品目,沿襲至今,仍然保留著它的名稱和傳統的品質風格,這也是歷代茶人對中國茶業的貢獻。

古代生產的貢茶,如同事物一分為二,雖增加了茶農的負擔,但也促進了茶葉生產,提高了茶葉質量,篩選和擴大了寧波出產名優茶的產地。“四明八百里,物色甲東南”。從古代貢茶到傳承和弘揚茶文化,如今寧波名茶紛呈,著名品牌有瀑布仙茗、望海茶、東海龍舌、奉化曲毫等;在貢茶的產地車廄還有古址曦茗新秀。上世紀末,浙江省有位領導到那裡考察,發現四周山清水秀,沒有汙染,是塊難得的天然淨土。當時,中國農科院研究出一套有機茶栽培技術,苦於找不到符合條件的有機茶種植基地。經這位省領導牽線搭橋,科研單位和當地山民一拍即合,經過數年艱苦創業,如今在茶園的大路邊豎著一塊巨大的指示牌:《餘姚市河姆渡有機茶示範基地》,並指明“1999年經中國

貢茶

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實地勘察論證確定,規劃面積300畝”。種下茶苗時先開溝埋下充足的農家肥,絕對不施農藥、化肥,還專門從上海定購有機茶園專用肥料。有機茶的檔次比無公害茶、綠色食品茶要高,其種植、管理、採摘、加工等,每一道工序都嚴格按照中國農科院專家的指令。這一有機茶命名為“古址曦茗”,其茶湯色澤清澈,香氣溫和,呷上一口,齒頰留香,在全國性的名優茶評選中多次獲得金獎、銀獎。山中還有印雪白茶、丞相綠、四明十二雷等名茶。

歷代製茶的特色是什麼?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遠古時期,老百姓就已發現和利用茶樹,如神農<本草經>:\"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公元前1122-1116年,我國巴蜀就有以茶葉為\"貢品\"的記載. 來自中國茶酒資訊網

漢宣帝年間 (公元前57年-54年) 蜀人王褒所著 <<僮約>> ,內有\"武陽實茶\"及\"烹茶器具\"之句,武陽即今四川省彭山縣,說明在秦漢時期,四川產茶已初具規模,製茶方面也有改進,茶葉具有色.香.味的特色,並被用於多種用途,如藥用,喪用,祭祀用,食用,或為上層社會的奢侈品;像武陽那樣的茶葉集散市已經形成了. 來自中國茶酒資訊網

春秋戰國後期及西漢初年,我國曆史上曾發生幾次大規模戰爭,人口大遷徙,特別在秦統一四川后,促進了四川和其它各地的貨物交換和經濟交流,四川的茶樹栽培,製作技術及飲用習俗,開始向當時的經濟..文化中心陜西.河南等地傳播,陜西. 河南成為我國最古老的北方茶區之一.其後沿長江逐漸向長江中.下游推移,再次傳播到南方各省.據史料載,漢王至江蘇宜興茗嶺\"課童藝茶\"漢羨實茶\",漢朝名士葛玄在浙江天山設\"植茶之圃\",說明漢代四川的茶樹已傳播到江蘇.浙江一帶了.江南初次飲茶的紀錄始於三國,在<<吳志. 曜傳>>中,曾敘述孫皓以茶代酒 客的故事. 來自中國茶酒資訊網

兩晉.南北朝(265-587年),茶產漸多,鄭羽飲茶的記載也多見於史冊.及至晉後,茶葉的商品化已到了相當程度,茶葉產量也有增加,部再視為珍貴的奢侈品了.茶葉成為商品以後,為求得高價出售,乃從事精工採製,以提高質量.南北朝初期,以上等茶作為貢品 ,再南朝宋山謙之所著的<<吳興記>>中,載有:\"浙江烏程縣(即今吳興縣)西二十里,有溫山,所產之茶,轉作進貢支用.\"漢代,佛教自西域傳入我國,到了南北朝時更為盛行.佛教提倡座禪,飲茶可以鎮定精神,夜裡飲茶可以驅睡,茶葉又和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茶之聲譽,逐馳名於世.因此一些名山大川僧道寺院所在山地和封建莊園都開始種植茶樹.我國許多名茶,相當一部份是佛教和道教勝地最初種植的,如四川蒙頂.廬山雲霧.黃山毛峰.以及天台華頂.雁蕩毛峰.天日雲霧.天目雲霧.天目青頂.徑山茶.龍井茶等,都是在名山大川的寺院附近出產,從這方面看,佛教和道教信徒們對茶的栽種,採製.傳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南北朝以後,所謂士大夫支流,逃避現實,終日清淡,品茶賦詩,茶葉消費更大,茶在江南成為一種\"比屋皆飲\"和\"坐席竟下飲\"的普通飲料,這說明在江南客來早已成為一種禮節. 來自中國茶酒資訊網

唐朝一統天下,修文息武,重視農作,促進了茶葉生產的發展.由於國內太平,社會安定,隨著農業.手工業生產的發展,茶葉的生產和貿易也迅速興盛起來了,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高峰,飲茶的人遍及全國,有的地方,戶戶飲茶已成習俗.茶葉產地分佈長江.珠江流域和陜西.河南等十四個區的許多州郡,當時以武夷山茶採製而成的蒸青團茶,極負盛名.中唐以後,全國有七十多州產茶,轄三百四十多縣,分佈在現今的十四個省.市.自治區.兩宋的茶葉生產,在唐朝至五代的基礎上逐步發展.全國茶葉產區又有所擴大,各地精製的名茶繁多,茶葉產量也有增加. 來自中國茶酒資訊網

元朝,茶葉生產有了更大的發展,至元朝中期,老百姓做茶技術不斷提高,講究製茶功夫,有些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茗茶,當時視為珍品,在南方極受歡迎.元時在茶葉生產上的另一成就,是用機械來製茶葉,據王楨記載,當時有些地區採用了水轉連磨,即利用水力帶動茶磨和椎具碎茶,顯然較宋朝的碾茶又前進了一步. 來自中國茶酒資訊網

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廢止過去某些弊制,在茶業上立詔置貢奉龍團,這一措施對製茶技藝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明代是我國古代製茶發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一個重要時代,它為現代製茶工藝的發展奠立良好基礎.明代製茶的發展,首先反映在茶葉製作技術上的進步,元朝茗茶殺青是用蒸青,明茶揉捻只是\"略揉\"而已.至明朝一般都改為炒青,少數地方採用了晒青,並開始注意到茶葉的外型美觀,把茶揉成條索.所以後來一般飲茶就不再煎煮,而逐漸改為泡茶了. 來自中國茶酒資訊網

清末,中國茶葉生產已相當的發達,全中國共有十六省(區).六百多個縣(市)產茶,面積為1500多方畝,居世界產茶國首位,佔世界茶園面積的44%,產量已超過800萬擔,居世界第二位,佔世界總產量的17%.1984年全國出口茶葉280多萬擔,約佔世界茶出口總量的16%.江南栽茶更加普遍.據資料記載,1880年,中國出口茶葉達254萬擔,1886年最高達到268萬擔,這是當時中國茶葉出口最好的記載.身為華人您覺得自傲吧!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然而,中國在茶業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於最早發現並利用茶這種植物,並把它發展形成為我國和東方乃至整個世界的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

中國茶業,最初興於巴蜀,其後向東部和南部逐次傳播開來,以致遍及全國。到了唐代,又傳至日本和朝鮮,16世紀後被西方引進。所以,茶的傳播史,分為國內及國外兩條線路。

茶在國內的傳播

茶樹是中國南方的一種“嘉木”,所以,中國的茶業,最初孕育、發生和發展於南方。

(1)巴蜀是中國茶業的搖籃(先秦兩漢)

顧炎武曾經指出,“自秦人取蜀而後,始有茗飲之事”,即認為中國的飲茶,是秦統一巴蜀之後才慢慢傳播開來,也就是說,中國和世界的茶葉文化,最初是在巴蜀發展為業的。這一說法,已為現在絕大多數學者認同。

巴蜀產茶,據文字記載和考證,至少可追溯到戰國時期,此時巴蜀已形成一定規模的茶區,並以茶為貢品之一。

關於巴蜀茶業在我國早期茶業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西漢成帝時王褒的《童約》,才始見諸記載,內有“烹荼盡具”及“武陽買茶”兩句。前者反映成都一帶,西漢時不僅飲茶成風,而且出現了專門用具;從後一句可以看出,茶葉已經商品化,出現瞭如“武陽”一類的茶葉市場。

西漢時,成都不但已形成為我國茶葉的一個消費中心,由後來的文獻記載看,很可能也已形成了最早的茶葉集散中心。不僅僅是在秦之前,秦漢乃至西晉,巴蜀仍是我國茶葉生產和技術的重要中心。

(2)長江中游或華中地區成為茶業中心(三國西晉)

秦漢統一中國後,茶業隨巴蜀與各地經濟文化交流而增強。尤其是茶的加工、種植,首先向東部南部傳播。如湖南茶陵的命名,就很能說明問題。茶陵是西漢時設的一個縣,以其地出茶而名。茶陵鄰近江西、廣東邊界,表明西漢時期茶的生產已經傳到了湘、粵、贛毗鄰地區。

三國、西晉階段,隨荊楚茶業和茶葉文化在全國傳播的日益發展,也由於地理上的有利條件,長江中游或華中地區,在中國茶文化傳播上的地位,逐漸取代巴蜀而明顯重要起來。

三國時,孫吳據有現在蘇、皖、贛、鄂、湘、桂一部分和廣東、福建、浙江全部陸地的東南半壁江山,這一地區,也是這時我國茶業傳播和發展的主要區域。此時,南方栽種茶樹的規模和範圍有很大的發展,而已茶的飲用,也流傳到了北方高門豪族。

西晉時長江中游茶業的發展,還可從西晉時期《荊州土記》得到佐證。其載曰“武陵七縣通出茶,最好”,說明荊漢地區茶業的明顯發展,巴蜀獨冠全國的優勢,似已不復存在。

(3)長江下游和東南沿海茶業的發展(東晉南朝)

西晉南渡之後,北方豪門過江僑居,建康(南京)成為我國南方的中心。這一時期,由於上層社會崇茶之風盛行,使得南方尤其是江東飲茶和茶葉文化有了較大的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我國茶業向東南推進。這一時期,我國東南植茶,由浙西進而擴充套件到了現今溫州、寧波沿海一線。不僅如此,如《桐君錄》所載,“西陽、武昌、晉陵皆出好茗”,晉陵即常州,其茶出宜興。表明東晉和南朝時,長江下游宜興一帶的茶業,也著名起來。

三國兩晉之後,茶業重心東移的趨勢,更加明顯化了。

(4)長江中下游地區成為中國茶葉生產和技術中心(唐代)

如前所言,六朝以前,茶在南方的生產和飲用,已有一定發展,但北方飲者還不多。及至唐朝中期後,如《膳夫經手錄》所載“今關西、山東,閭閻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猶得,不得一日無茶”。中原和西北少數民族地區,都嗜茶成俗,於是南方茶的生產,隨之空前蓬勃發展了起來。尤其是與北方交通便利的江南、淮南茶區,茶的生產更是得到了格外發展。

唐代中葉後,長江中下游茶區,不僅茶產量大幅度提高,就是製茶技術,也達到了當時的最高水平。這種高水準的結果,就是湖州紫筍和常州陽羨茶成為了貢茶。茶葉生產和技術的中心,正式轉移到了長江中游和下游。

江南茶葉生產,集一時之盛。當時史料記載,安徽祁門周圍,千里之內,各地種茶,山無遺土,業於茶者七八。現在贛東北、浙西和皖南一帶,在唐代時,其茶業確實有一個特大的發展。同時由於貢茶設定在江南,大大促進了江南製茶技術的提高,也帶動了全國各茶區的生產和發展。

由《茶經》和唐代其它文獻記載來看,這時期茶葉產區已遍及今之四川、陝西、湖北、雲南、廣西、貴州、湖南、廣東、福建、江西、浙江、江蘇、安徽、河南等十四個省區,幾乎達到了與我國近代茶區約略相當的局面。

(5)茶業重心由東向南移(宋代)

從五代和宋朝初年起,全國氣候由暖轉寒,致使中國南方南部的茶業,較北部更加迅速發展了起來,並逐漸取代長江中下游茶區,成為宋朝茶業的重心。主要表現在貢茶從顧渚紫筍改為福建建安茶,唐時還不曾形成氣候的閔南和嶺南一帶的茶業,明顯地活躍和發展起來。

宋朝茶業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氣候的變化,江南早春茶樹因氣溫降低,發芽推遲,不能保證茶葉在清明前貢到京都。福建氣候較暖,如歐陽修所說“建安三千里,京師三月嘗新茶”。作為貢茶,建安茶的採製,必然精益求精,名聲也愈來愈大,成為中國團茶、餅茶製作的主要技術中心,帶動了閔南和嶺南茶區的崛起和發展。

由此可見,到了宋代,茶已傳播到全國各地。宋朝的茶區,基本上已與現代茶區範圍相符。明清以後,只是茶葉製法和各茶類興衰的演變問題了。由於我國茶葉生產及人們飲茶風尚的發展,還對外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方面,朝廷在沿海的一些港口專門設立市舶司管理海上貿易,包括茶葉貿易,准許外商購買茶葉,運回自己的國土。唐順宗永貞元年,日本最澄禪師從我國研究佛學回國,把帶回的茶種種在近江(滋賀縣)。815年,日本嵯峨天皇到滋賀縣梵釋寺,寺僧便獻上香噴噴的茶水。天皇飲後非常高興,遂大力推廣飲茶,於是茶葉在日本得到大面積栽培。在宋代,日本榮西禪師來我國學習佛經,歸國時不僅帶回茶籽播種,並根據我國寺院的飲茶方法,制訂了自己的飲茶儀式。他晚年著的《吃茶養生記》一書,被稱為日本第一部茶書。書中稱茶是“聖藥”、“萬靈長壽劑”,這對推動日本社會飲茶風尚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宋、元期間,我國對外貿易的港口增加到處,這時的陶瓷和茶葉已成為我國的主要出口商品。尤其明代,採取積極的對外,曾七次派遣鄭和下西洋,他遊遍東南亞、阿拉伯半島,直達非洲東岸,加強了與這些地區的經濟聯絡與貿易,使茶葉輸出量大量增加。

在此期間,西歐各國的商人先後東來,從這些地區轉運中國茶葉,並在本國上層社會推廣飲茶。明神宗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荷蘭海船自爪哇來我國澳門販茶轉運歐洲,這是我國茶葉直接銷往歐洲的最早紀錄。以後,茶葉成為荷蘭人最時髦的飲料。由於荷蘭人的宣傳與影響,飲茶之風迅速波及英、法等國。

1631年,英國一個名叫威忒的船長專程率船隊東行,首次從中國直接運去大量茶葉。

清朝之後,飲茶之風逐漸波及歐洲一些國家,當茶葉最初傳到歐洲時,價格昂貴,荷蘭人和英國人都將其視為“貢品”和奢侈品。後來,隨著茶葉輸入量的不斷增加,價格逐漸降下來,成為民間的日常飲料。此後,英國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客。

印度是紅碎茶生產和出口最多的國家,其茶種源於中國。印度雖也有野生茶樹,但是印度人不知種茶和飲茶,只有到了1780年,英國和荷蘭人才開始從中國輸入茶籽在印度種茶。現今,最有名的紅碎茶產地阿薩姆。即是1835年由中國引進茶種開始種茶的。中國專家曾前往指導種茶製茶方法,其中包括小種紅茶的生產技術。後發明了切茶機,紅碎茶才開始出現,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飲料。

到了19世紀,我國茶葉的傳播幾乎遍及全球,1886年,茶葉出口量達268萬擔。西方各國語言種“茶”一詞,大多源於當時海上貿易港口福建廈門及廣東方言中“茶”的讀音。可以說,中國給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識,茶的栽培加工技術,世界各國的茶葉,直接或間接,與我國茶葉有千絲萬縷的聯絡。總之,我國是茶葉的故鄉,我國勤勞智慧的人民給世界人民創造了茶葉這一香美的飲料,這是值得我們後人引以自豪的。

茶史概論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它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茶葉、咖啡和可可)之一,並將成為21世紀的飲料大王,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餘個國家種茶,尋根溯源,世界各國最初所飲的茶葉,引種的茶種,以及飲茶方法、栽培技術、加工工藝、茶事禮俗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由中國傳播去的。中國是茶的發祥地,被譽為“茶的祖國”。茶,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茶樹原產我國西南地區,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我國茶史的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

一、野生藥用階段。茶的利用始作藥料,在《神農本草經》一書中曾經指出:“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注:茶原名荼),說是遠在公元前2737-2697年茶被神農所發現,並用為藥料,自此後,茶逐漸推廣為藥用。但何時開始作為飲料,史料極缺,只有公元前59年的王褒《僮約》一文,曾提到“武陽買茶”“烹茶盡具”等工作內容,這是茶用來飲用的最早記載。

二、少量種植供寺僧、貴族飲用階段。飲茶的習慣,最早應當起源於川蜀之地,後逐漸向各地傳播,至西漢未年,茶已成為寺僧、皇室和貴族的高階飲料,到三國之時,宮廷飲茶更為經常。

三、大量發展階段……

茶的起源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出,飲茶的習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飲茶的發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在國內,也有關於茶樹的最早原產地的爭論,有好幾種說法。今人不少人認定在雲南,有一學者在認真研究考證以後斷言,雲南的西雙版納是茶樹的原產地。人工栽培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始於西漢的蒙山茶。這在《四川通志》中有載。

其實到底在哪裡現在對我們飲茶者來說並不重要。也許具有文化意義。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學術界的一些說法:

飲茶的發源時間:

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裡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為如此,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2、西周時期: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檟"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

我們現在還飲用著與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飲料,確實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夠給我們很多的遐想。

飲茶發源的地點考證:

對這一點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樹的發源地的研究上來。關於茶樹的發源地,有這麼幾種說法:

1、西南說:“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這一說法所指的範圍很大,所以正確性就較高了。

2、四川說: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說成立,那麼西南說就成立了。四川說要比西南說“精密”一些,但是正確的風險性會大些。

3、雲南說:認為雲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這一說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風險,因為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4、川東鄂西說: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眾的茶樹,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為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

5、江浙說: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其實我認為在遠古時期肯定不只一個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樹存在。有茶樹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夠發展出飲茶的習俗來。前面說到茶是神農發明的,那麼它在哪一帶活動?如果我們求得“茶樹原生地”與“神農活動地”的交集,也許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縮小了答案的“值域”。

關於茶的問題?

各類綠茶名:西湖龍井;惠明茶;洞庭碧螺春;顧渚紫茶;午子仙毫;黃山毛峰;信陽毛尖;平水珠茶;寶洪茶;上饒白眉;徑山茶;峨眉竹葉青;南安石亭綠;仰天雪綠;蒙頂茶;湧溪火青;仙人掌茶;天山綠茶;永川秀芽;休寧松蘿;恩施玉露;都勻毛尖;鳩坑毛尖;桂平西山茶;老竹大方;泉崗輝白;眉茶;安吉白片;南京雨花茶;敬亭綠雪;天尊貢芽;灘茶;雙龍銀針;太平猴魁;源茗茶;峽州碧峰;秦巴霧毫;開化龍鬚;廬山雲霧;安化松針;日鑄雪芽;紫陽毛尖;江山綠牡丹;六安瓜片;高橋銀峰;雲峰與蟠毫;漢水銀梭;雲南白毫;遵義毛峰;九華毛峰;五蓋山米茶;井崗翠綠;韶峰;古勞茶;舒城蘭花;州碧雲;小布巖茶;華頂雲霧;南山白毛芽;天柱劍毫;黃竹白毫;麻姑茶;車雲山毛尖;桂林毛尖;建德苞茶;瑞州黃檗茶;雙橋毛尖;覃塘毛尖;東湖銀毫;江華毛尖;龍舞茶;龜山岩綠;無錫毫茶;桂東玲瓏茶;天目青頂;新江羽絨茶;金水翠峰;金壇雀舌;古丈毛尖;雙井綠;周打鐵茶;文君嫩綠;前峰雪蓮;獅口銀芽;雁蕩毛峰;九龍茶;峨眉毛峰;南山壽眉;湘波綠;晒青;山岩翠綠;蒙頂甘露;瑞草魁;河西圓茶;普陀佛茶;雪峰毛尖;青城雪芽;寶頂綠茶;隆中茶;松陽銀猴;龍巖斜背茶;梅龍茶;蘭溪毛峰;官莊毛尖;雲海白毫;蓮心茶;金山翠芽;峨蕊;牛抵茶;化佛茶;貴定雲霧茶;天池茗毫;通天巖茶;凌雲白茶;蒸青煎茶;雲林茶;盤安雲峰;綠春瑪玉茶;東白春芽;太白頂芽;千島玉葉;清溪玉芽;攢林茶;仙居碧綠;七境堂綠茶;南嶽雲霧茶;大關翠華茶;湄江翠片;翠螺;窩坑茶;餘姚瀑布茶;蒼山雪綠;象棋雲霧;花果山雲霧茶;水仙茸勾茶;遂昌銀猴;墨江雲針。

各類紅茶名:祁門功夫;湖紅功夫;滇紅功夫;功夫紅茶;寧紅功夫;宜紅功夫;越紅功夫;川紅功夫;政和功夫;閩紅功夫;坦洋功夫;白琳功夫。

各類烏龍茶名:武夷巖茶;武夷肉桂;閩北水仙;鐵觀音;白毛猴;八角亭龍鬚茶;黃金桂;永春佛手;安溪色種;鳳凰水仙;臺灣烏龍;臺灣包種;大紅袍;鐵羅漢;白冠雞;水金龜。

各類白茶名:銀針白毫;白牡丹;貢眉;白牡丹;壽眉等。

各類黃茶名: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黃芽;溈江白毛尖;溫州黃湯;皖西黃大茶;廣東大葉青;海馬宮茶。

各類黑茶名:湘尖、湖南黑茶;老青茶;四川邊茶;六堡散茶;普洱茶、黑磚茶、獲磚茶、康磚子等。

新手學泡茶的基本常識6

1. 新手學泡茶要注意哪些方面 泡茶的方法有哪些

有些新手學泡茶往往無法將茶之韻味完全沖泡出來,令茶的滋味有些單薄。因此,這些新手學泡茶都會有個疑問,那就是泡茶的方法到底有哪些,泡茶的步驟又是怎樣的。下面,就來看看不同的泡茶的方法。

1、毛茶法泡茶。

所謂毛茶法就是在茶之中加入乾果,直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3373663接以熟水點泡,飲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採果,別具佳趣。

2、點花茶法泡茶。

將梅花、桂花、茉莉花等多種花茶直接和末茶放到碗中,熱茶水氣蒸騰,使茶湯催花綻放,既觀花開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時享用,美不勝收。

3、煮茶法泡茶。

將茶直接放到釜中熟煮,這種泡茶的方法是在我國的唐代之前非常流行且普遍的。用這種方法煮茶,要先將茶餅給碾碎,然後開始煮水。將經過多方挑選的品質上架的水放入釜中,以炭火燒開。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與水交融,二沸時出現沫餑,沫為細小茶花,餑為大花,皆為茶之精華。此時將沫餑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備用。繼續燒煮,讓茶和水能進一步地融合,波滾浪湧,稱為三沸。此時將二沸的時候盛出來的沫餑澆到烹茶的水與茶上,這個就需要按照當時人數的多少來確定。茶湯煮好,就要均勻地斟茶,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4、點茶法泡茶。

先將餅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即衝點碗。但茶末和水依然需要交融一體。水衝放茶碗中,需要用茶筅來拼命地用力打擊,這時水 *** 融,浙起沫餑。茶的優劣,以餑沫的出現快不快,水紋露出是慢還是快來評定。沫餑潔白,水腳較為晚露而且不散的才是最好的。因茶乳融合,水質濃稠,飲下茶後,茶盞之中膠著不幹的就被稱為“咬盞”。

5、大眾泡茶法。 這種方法從清代到現代都為民間廣泛使用,自然為人熟知。不過,中國各個地方的泡茶的方法都有所區別。由於現代茶類的品種很多,紅茶、綠茶、花茶,沖泡方法皆不盡相同。

大眾泡茶法,也叫以釜煮茶湯,湯熟後以瓢分茶,通常一釜之茶分五碗,分時沫餑要均。宋代用點茶法,可以一碗接著一碗慢慢地點;也可以用大湯缽,大茶筅,一次點就,然後分茶,分茶準則同於唐代。明清以後,直接沖泡為多,壺成為泡茶的用具。自泡自吃的小壺雖然不大,但起碼能夠斟四、五碗的茶壺。所以,這種壺叫作“茶娘式”,而茶杯也因為茶壺之名而稱為“茶子”。

如果你也喜歡泡茶,倒是可以每一種泡茶的方法都嘗試一遍。

2. 求泡茶的詳細步驟,跟視訊

中國十大名茶沖泡方法(有圖哦) 泡茶工具茶壺、公道杯,小直口杯、祁門紅茶、法蘭西玫瑰、電水壺一個、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個、竹節茶道六件套一個、陶瓷儲茶罐一個)。

如下圖所示:1-3.溫杯:用開水溫茶具,使茶具均勻受熱。4-6.投茶:取5g左右茶葉放入FH-204一屋窯茶壺中。

7-8.洗茶:洗茶重在一個“快”字,不求將茶味泡出,只需讓茶葉均勻受熱,喚醒茶香即可。9-11.泡茶:倒掉洗茶的水,放入準備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1333332623933好的玫瑰花,倒入8分滿開水,蓋上壺蓋泡2-3min。

12-16.出湯:將泡好的茶湯倒入公道杯中,然後將茶湯分到小直口杯中。聞茶香,品茶味,祁門紅茶有天然的果香,加上法蘭西玫瑰的花香,香味清新迷人,口感甘醇馥郁。

【泡茶工具】紫砂壺一個、凍頂烏龍春池0014、電水壺一個、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個、茶道六件套一個、陶瓷儲茶罐一個)。如下圖所示:1-3.溫杯:用沸水溫茶具,使茶具均勻受熱。

4-7.洗茶:取5g左右茶葉放入紫砂壺中,加入沸水,洗茶重在一個“快”字,不求將茶味泡出,只需讓茶葉均勻受熱,喚醒茶香即可。8-11.泡茶:洗茶後,採用高衝的方式將沸水倒入茶壺中。

蓋上壺蓋,期間,不斷的用開水淋浴茶壺,以3次為佳,內外高溫才能使濃郁的茶香完全的散發出來。12-15.出湯:將泡好的茶湯倒入公道杯中,要低倒,快速。

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分到小口杯裡,濃郁的茶香即可即瀰漫在空氣中。【泡茶工具】紫砂壺一個、大紅袍(這裡以特級為例)、電水壺一個、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個、竹節茶道六件套一個、紫砂壺一個、陶瓷儲茶罐一個)如下圖所示:1-3.溫杯:用沸水溫茶具,使茶具均勻受熱。

4-7.洗茶:用茶匙取適量茶葉放入紫砂壺,洗茶講究一個“快”字,只要把茶葉的香味喚醒可,無需泡出茶味。8-11.泡茶:棄去洗茶之水,傾入沸水,蓋上壺蓋泡4~5min,期間要用沸水從澆注壺身,以3次為佳,高溫之下才能使濃郁的茶香充分散發出來。

12-15.出湯:將泡好的茶湯倒入公道杯中,低倒,快速,防止茶香飄逸。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分到小口杯裡,即可品茶香,觀茶形。

【泡茶工具】透明玻璃杯一個、太平猴魁、電水壺一個、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個、竹節茶道六件套一個、陶瓷儲茶罐一個)如下圖所示:1-2.溫杯:使用80℃左右的開水溫玻璃杯。取適量茶葉(7-8片)放入玻璃杯中,根部朝下,賞茶形。

3-6.洗茶:將80℃左右的開水沿著杯壁倒入茶杯中,快速洗茶。7-9.泡茶:先加入杯子容量1/3的開水,1~2min後再加滿水。

【泡茶工具】陶瓷蓋碗一個、黃山毛峰(這裡以特級為例)、電水壺一個、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個、竹節茶道六件套一個、陶瓷儲茶罐一個)。如下圖所示:1-3.溫杯:用75~85℃的開水,衝淋陶瓷蓋碗,使其充分均勻受熱。

4-6.投茶:上投、中投、下投法皆可,我們以下投法示意,用茶匙取3~5g茶葉放入蓋碗。7-14.泡茶:先加入適量的75~85℃的開水,以覆蓋茶葉為佳,蓋上杯蓋。

1~2min後,再沿杯壁加滿開水,即可品茗香了。【泡茶工具】直口玻璃杯一個、六安瓜片、電水壺一個、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個、竹節茶道六件套一個、陶瓷儲茶罐一個)。

如下圖所示:1-4、燒水,涼溫大概到75-85度,用燒開的水沿著杯沿四壁倒入,溫杯。用茶匙取3g茶葉放入玻璃杯。

5-7.泡茶,上、中、下皆可,我們這裡選擇下投法,倒入適量溫開水,以覆蓋茶葉為佳。8-11.輕輕搖動茶杯,使茶葉完全吸附水份,散發香味,擱置3分鐘左右。

12-15.沿著杯壁加滿水沖泡,觀茶型,聞茶香,品茶湯。【泡茶工具】潔淨的闊口透明玻璃杯一個、西湖龍井茶(這裡以特級特香為例)、電水壺一個、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個、茶道六件套一個、陶瓷儲茶罐一個)如下圖所示:一、用電水壺把水燒開至100攝氏度,備用;二、西湖龍井沖泡用水的選擇:純淨水或山泉三、龍井的泡法有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我們選擇下投法。如下圖所示:1.用剛燒的開水溫杯,2-4.用茶匙從茶葉罐裡取適量茶葉(一般一次放5-7g,根據個人口味而定)放入玻璃杯中。

5-6.待開水涼至85度左右,高提水壺,衝入適量的水,已覆蓋所有茶葉為佳。 ▲懸壺高衝▲7-10.搖香30秒左右,手捧玻璃杯,朝一個方向輕輕搖動玻璃杯,讓茶葉溼潤均勻受熱。

11-16. 再用懸壺高衝法注入開水至九分滿。(我們採用鳳凰三點頭的方式),35秒後,即可飲用。

四、品飲杯中茶水喝到一半時,就可以續水了,沖泡的時間,是要隨沖泡次數而增加。【泡茶小知識】品龍井茶的講究:水溫方面,則應用約75攝氏度到85攝氏度的水。

千萬不要用100攝氏度沸騰中的水,因為龍井茶是沒有經過發酵的茶,所以茶葉本身十分嫩。如果用太熱的水去沖泡,就會把茶葉滾壞,而且還會把苦澀的味道一併沖泡出來,影響口感。

那麼怎樣控制水溫呢?我們當然不會拿支溫度計去量,所以最好的是先把沸水倒進一個「公道杯」,然後再倒進茶盅沖泡,這樣就可輕易控制了水溫。還有一點要記緊的,就是要高衝,低倒。

因為「高衝」時可增加水柱接觸。

3. 茶葉沖泡的基礎知識有哪些

茶文化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據說在神農時茶的藥用價值就被挖掘出來,隨著發展,茶的藥用價值變成日常生活的飲品,茶葉分很多種,不同茶葉有著不同的營養價值,茶葉的沖泡有很多講究,最基本的常識就是茶葉不宜用沸水泡,還有一些泡茶的基礎知識,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茶葉沖泡的基礎知識有哪些。

不同茶葉的沖泡方法

一.綠茶

用80℃~85℃水沖泡,現泡現飲。綠茶屬於不發酵茶,比較常見的有西湖龍井、碧螺春等。這類茶比較細嫩,不適合用剛煮沸的水泡,以80℃~85℃為宜,茶與水的比例以1:50為佳,沖泡時間為2~3分鐘,最好現泡現飲。如果沖泡溫度過高或時間過久,多酚類物質就會被破壞,茶湯不但會變黃,其中的芳香物質也會揮發散失。沖泡綠茶最好用瓷杯。沖泡時先用1/4水把茶葉潤一潤,過20秒或半分鐘再衝水飲用,泡綠茶一般不蓋蓋子,否則茶湯會發黃。

二.烏龍茶

用沸水多次沖泡。烏龍茶是半發酵茶,如鐵觀音、大紅袍等。泡烏龍茶最好用專業的紫砂壺或蓋碗杯,並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烏龍茶的投葉量比較大,基本上是所用壺或蓋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後加蓋。泡烏龍茶時邊上要有個煮水壺,水開了馬上衝,第一泡要倒掉,用倒掉的水可以把所有的杯子潤一下,然後再倒入開水沖泡飲用。烏龍茶可沖泡多次,品質好的可沖泡7~8次,每次沖泡的時間由短到長,以2~5分鐘為宜。

三.黑茶

先洗茶,再沸水沖泡。黑茶是後發酵茶,在儲存中仍然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自然的陳化,在一定時間內,還有越陳越香的特點。以普洱茶為代表的黑茶,沖泡時也要用100℃的沸水。第一次沖泡黑茶,要用10~20秒鐘快速洗茶,即先把茶葉放入杯中,倒入開水,過一會兒把水倒掉,再倒入開水,蓋上杯蓋。這樣不僅濾去了茶葉的雜質,而且使泡出的茶湯更香醇。後續沖泡時間常為2~3分鐘。普洱茶一般用專業的茶具來泡,紫砂壺、蓋碗杯都可以,投放量一般是綠茶的2倍。

四.紅茶

先用熱水燙杯,再沸水沖泡。紅茶是全發酵茶,常見的有高檔工夫紅條茶和紅碎茶。與綠茶不同的是,高水溫浸泡能夠促進其中有益成分溶出。因而泡紅茶最好用剛煮沸的水,用水量與綠茶相當,沖泡時間以3~5分鐘為佳,高檔工夫紅條茶可沖泡3~4次,紅碎茶則可沖泡1~2次。紅茶最好用玻璃杯來沖泡,這樣能欣賞到茶葉在水中的翻滾舒展。具體方法可使用中投法,先在杯中倒入大約1/10的熱水燙杯,再投入3~5克茶葉,然後再沿玻璃杯壁倒水進行沖泡。泡紅茶要蓋上蓋子,這樣茶香會更濃郁。

4. 泡茶小知識,一杯茶要放多少

泡一壺好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投茶量。投茶量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不同的茶葉,根據茶葉大小,茶葉種類,還有個人口味,投茶量都不盡相同。但是,對於大部分的茶葉來說,投茶量的標準相差不大。一般而言,標準的投茶量是1克的茶葉搭配50克的水。現在的很多茶藝師也就是用的這個標準。(緊壓茶,烏龍茶,一般則是會用到大概1:30的茶水比例。)

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能每次喝茶都精確到茶水比為1:50,但是有了這個標準,我們就可以根據泡茶的容器大小來估算大概要放多少幹茶。

在沒有硬指數的情況下,茶友們也不妨試試用體積投茶的方法來決定投茶量。以平時所用的紫砂壺為例,各個茶葉的投茶量標準如下(僅供參考):

綠茶(黃茶):1/5~1/6壺(葉大而鬆散則1/3壺)

不過要記住兩點,一是不要用太燙的水,二是不能蓋上蓋子,否則茶湯易被悶壞。

青茶(烏龍茶):清香形1/4壺,濃香形1/3~1/2壺

烏龍茶的種類特別多,不過我們可以根據外形大致分為條形和球形。

條形的投茶量差不多佔紫砂壺容量的1/5~1/3,球形烏龍則蓋過壺底部大半就可以了。

紅茶:投茶量是l/4壺

不過紅茶有大葉種茶和小葉種茶兩種,常見的小葉種紅茶為祁門紅茶,而云南紅茶則是大葉種茶,大葉種的茶葉葉片相對來說比較大,佔的體積也大。所以為了使口感不會太淡,泡茶的時候,投茶量要比小葉種紅茶多一些。

白茶:投茶量是1/3壺

散裝的茶葉可以適當加大投茶量,茶餅的話就減少投茶量。相對來說,白茶是比較容易泡的茶了。

黑茶:投茶量是l/4壺

黑茶多以被製成緊壓茶,有些緊壓茶壓得比較緊,相對來說“密度”會比較較大,所以可以適當減少投茶量,進行口味的調整。

還有一點比較特殊的是,對緊壓茶人們有有一個說法——“三年以下開蓋泡,三年以上扣蓋泡”。有這個講究是因為年份較短的緊壓茶發酵度不高,蓋上蓋子會像綠茶一樣容易把茶湯悶壞,而三年以上的緊壓茶經過後期自我發酵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當然對於泡茶的投茶量,茶友們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和心情來改變投茶的量。這裡無法做出一個統一的標準。我們的泡茶技巧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相信只要多加練習,我們都可以泡出適合自己的好茶。

5. 泡茶的過程(步驟)

1、燒水。以礦泉水為佳。

2、洗杯。把所有的杯子用鑷子清洗。(把將熱開水倒入大杯中將小杯放入大杯浸泡,有條件可以用煮杯爐煮5分鐘)

3、放茶。將約7--8克茶放入大杯(茶盞)

4、洗茶。將熱水倒入茶盞,用蓋子扶去飄起的碎茶沫,再蓋回。蓋回時蓋子稍向內偏,以看到有1--2毫米縫為佳。將水倒出。

5、用倒出的茶水沖洗小杯。

6、泡茶。將熱開水倒入茶盞。3秒後倒出,為第一泡。前3泡時間相同,後稍加長。

6. 茶藝的基礎知識

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都喜愛品茗。有的地方把飲茶品茗作為一種藝術享受來推廣。各國的飲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國人民歷來就有“客來敬茶”的習慣,這充分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文明和禮貌。

建議參考:/view/8263?fr=ala0_1_1

7. 茶藝基礎知識

【茶藝和茶藝背景的基本含義】

1.茶藝

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

就形式而言,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品茶、先要擇,講究壺與杯的古樸雅緻,或是豪華莊貴。另外,品茶還要講究人品,環境的協調,文人雅士講求清幽靜雅,達官貴族追求豪華高貴等。一般傳統的品茶,環境要求多是清風、明月、鬆吟、竹韻、梅開、雪霽等種種妙趣和意境。總之,茶藝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結合,其中包含著美學觀點和人的精神寄託。傳統的茶藝,是用辯證統一的自然觀和人的自身體驗,從靈與肉的互動感受中來辨別有關問題,所以在技藝當中,即包含著我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又包含了人們主觀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寄託。

茶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茶葉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葉的分類、主要名茶的品質特點、製作工藝,以及茶葉的鑑別、貯藏、選購等內容。這是學習茶藝的基礎。

8. 瞭解茶葉基本知識

編者序 茶香滿溢的生活

特此鳴謝

本書內容導航

導讀篇

第一章 茶葉的起源與歷史

一、中國茶葉源流

二、中國人飲茶的歷史

三、茶的外傳與茶文化的交流

第二章 認識中國茶

一、認識茶樹

二、茶葉的分類

三、茶葉的形狀

四、茶葉製作技術的發展與演變

五、中國現代茶區分類

第三章 茶道文化

一、茶道是什麼

二、各族茶俗文化

第四章 新手學泡茶 第四章

一、怎樣才能沏一杯好茶

二、茶葉品評專業術語

第五章 茶葉的儲藏與飲用

一、茶葉儲藏的“五忌”

二、茶葉的最佳儲藏方法

三、茶葉的成分

四、科學飲茶與禁忌

第六章 茶葉的購買與茶具 第六章

一、如何購買茶

二、茶莊老字號

三、中華茶具,歷久彌新

四、四大茶具泡茶方法

茶葉篇

第七章 清新醇和:綠茶篇

第八章 綠裝素裹:白茶篇

第九章 金鑲玉美:黃茶篇

第十章 濃郁悠長:青茶篇

第十一章 醇厚雋永:紅茶篇

第十二章 悠悠古道:黑茶篇

第十三章 巧奪天工:造型花茶

附錄一 中國茶葉基本茶類

附錄二 中國茶葉區域分佈圖.

9. 泡茶的步驟是什麼

1、備具候用:按正確順序擺放好茶具。主要有:紫砂水平壺、公道杯、品茗杯、聞香杯等。

2、恭請上坐:請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靜氣:焚點檀香,營造肅穆詳和氣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為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開屏:向客人介紹沖泡的茶具。

6、葉嘉酬賓:請客人觀賞茶葉,並向客人介紹此茶葉的外形、色澤、香氣特點。

7、孟臣沐淋:用沸水衝淋水平壺,提高壺溫。

8、高山流水:即溫杯潔具,把紫砂壺裡的水倒入品茗杯中,動作舒緩起伏,保持水 流不斷。

9、烏龍入宮:把烏龍茶撥入紫砂壺內。

10、百丈飛瀑:用高長而細的水流使茶葉翻滾,達到溫潤和清洗茶葉的目的。

11、玉液移壺:把紫砂壺中的初泡茶湯倒入公道杯中。

12、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湯均勻分到聞香杯。

13、鳳凰三點頭:採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壺注水至滿。

14、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颳去壺口的泡沫。

15、重洗仙顏:用開水澆淋壺體,洗淨壺表,同時達到內外加溫的目的。

16、內外養身:將聞香杯中的茶湯澆淋在紫砂壺表,起到養壺的作用,同時可保持壺表的溫度。

17、遊山玩水:用紫砂壺在茶船邊沿旋轉一圈後,移至茶巾上吸乾壺底水。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

19、關公巡城: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快速巡迴均勻分到聞香杯至七分滿。

20、韓信點兵:將最後的茶湯用點斟的手式均勻地分到聞香杯中。

21、若琛聽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轉:將品茗杯倒扣到聞香杯上。

23、翻江倒海:將品茗杯及聞香杯倒置,使聞香杯中的茶湯倒入品茗杯中,然後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雙手拿起茶托,齊眉奉給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禮。然後重複若琛聽泉至敬奉香茗程式,最後一杯留給自己。

25、空谷幽蘭:示意客人用左手旋轉拿出聞香杯熱聞茶香,雙手搓聞茶底香。

26、三龍護鼎:示意客人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

27、鑑賞湯色:請客人觀賞茶湯的顏色及光澤。

28、初品奇茗:在觀湯色、聞湯麵香後,開始品茶味。

29、二探蘭芷:即沖泡第二道茶。

30、再品甘露:主要讓客人細品茶湯滋味。

31、三斟石乳:即沖泡第三道茶。

32、領略茶韻:邊介紹邊讓客人體會烏龍茶的真韻。

33、自斟漫飲:讓客人體會親自沖泡茶的樂趣。

34、敬奉茶點:根據客人需要奉上茶點,增添茶趣。

35、游龍戲水:即鑑賞葉底,把泡開的茶葉放入白瓷碗中,讓客人觀賞烏龍茶“綠葉紅鑲邊”的品質特徵。

36、盡杯謝茶:賓主起立,共乾杯中茶,相互祝福、道別。

在補充一個,上面一個是比較注重禮儀,解釋的也到位,這個比較簡潔

1.點香——焚香通靈

2.滌器——仙子沐浴

3.涼水——玉壺含煙

4.賞茶——碧螺亮相

5.注水——雨漲秋池

6.投茶——飛雪沉江

7.觀色——春染碧水

8.聞香——綠雲飄香

9.品茶——初嘗玉液

10.再品——再啜瓊漿

11.三品——三品醒醐

12.回味——神遊三山

10. 我想學一點茶葉的知識

茶屬雙子葉植物,約30屬,500種,分佈於熱帶和帶地區,我國有14屬,397種,主產長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屬Camellia和樹屬Schima等均極富經濟價值。

喬木或灌木;葉互生,單葉,革質,無托葉;花常兩性,稀單性,單生或數朵聚生,腋生或頂生;萼片5-7,覆瓦狀排列;花瓣通常5,稀4至多數,覆瓦狀排列;雄蕊極多數,稀少數,分離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顆;果為一蒴果,或不開裂而核果狀。我們一般所說的茶葉就是指用茶樹的葉子加工而成,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的一種飲品!茶葉的分類中國現代名茶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46435有數百種之多,根據其歷史分析,有下列三種情況:有一部分屬傳統名茶,如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祁門紅茶、廬山雲霧、蒙洱茶、桂平西山茶、君山銀針、雲南普洱茶、蒼梧六堡茶、政和白毫銀針、白牡丹、珍再享、閩北水仙、武夷巖茶、武當道茶、鳳凰水仙、古丈毛尖等。

另一部分是恢復歷史名茶,也就是說歷史上曾有過這類名茶,後來未能持續生產或已失傳的,經過研究創新,恢復原有的茶名。如渠江薄片、休寧鬆羅、湧溪火青、敬亭綠雪、九華毛峰、曾侯銀劍茶、漢家劉氏茶、龜山岩綠、蒙頂甘露、仙人掌茶、天池茗毫、貴定雲霧、青城雪芽、蒙頂黃芽、陽羨雪芽、鹿苑毛尖、霍山黃芽、顧渚紫筍、徑山茶、雁蕩毛峰、日鑄雪芽、金獎惠明、金華舉巖、東陽東白等等。

還有大部分是屬於新創名茶,如婺源茗眉、蒙洱月芽、蒙洱太空茶、南京雨花茶、雲霧毛尖茶、無錫毫茶、茅山青峰、天柱劍毫、嶽西翠蘭、齊山翠眉、望府銀毫、臨海蟠毫、千島玉葉、遂昌銀猴、都勻毛尖、高橋銀峰、金水翠峰、永川秀芽、上饒白眉、湄江翠片、安化松針、遵義毛峰、文君綠茶、峨眉毛峰、雪芽、雪青、仙台大白、早白尖紅茶、黃金桂、秦巴霧毫、漢水銀梭、八仙雲霧、南糯白毫、午子仙毫等等。

茶葉的品種有哪些?

白茶的主要品種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和壽眉。

白毫銀針採自大白茶樹的肥芽,因其色白如銀,外形似針而得名,是白茶中最名貴的品種。其香氣清新,湯色淡黃,滋味鮮爽,是白茶中的極品。

白茶-白牡丹

白牡丹是採自大白茶樹或水仙種的短小芽葉新梢的一芽一二葉,因其綠葉夾銀,白色毫心,形似花朵,沖泡後綠葉託著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也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

壽眉採自菜茶品種的短小芽片和大白茶片,製成的白茶葉片大而疏鬆,也叫貢眉。

說一些中國名茶?

中國名茶:

中國十大名茶——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居中國名茶之冠。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於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西湖群山產茶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在唐代時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龍井茶,大約還是近百年的事。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採茶作歌》。

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後,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龍井茶區分佈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嶺之上。這裡傍湖依山,氣候溫和,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結構疏鬆、上質肥沃,茶樹根深葉茂,常年瑩綠。從垂柳吐芽,至層林盡染,茶芽不斷萌發,清明前所採茶芽,稱為明前茶。炒一斤明前茶需七八萬芽頭,屬龍井茶之極品。龍井茶的外形和內質是和其加工手法密切相聯的。

過去,都採用七星柴灶炒制龍井茶,掌火十分講究,素有“七分灶火,三分炒”之說法。現在,一般採用電鍋,既清潔衛生,又容易控制鍋溫,保證茶葉質量。炒制時,分“青鍋”、“燴禍”兩個工序,炒制手法很複雜,一般有抖、帶、甩、挺、拓、扣、抓、壓、磨、擠等十大手法,炒制時,依鮮葉質量高低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時地改換手法,因勢利炒而成。

中國十大名茶——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茶產於安徽省太平縣以南,歙縣以北的黃山。黃山是我國景色奇絕的自然風景區。那裡常年雲霧瀰漫,雲多時能籠罩全山區,山峰露出雲上,像是若干島嶼,故稱雲海。黃山的鬆或倒懸,或愜臥,樹形奇特。黃山的巖峰都是由奇、險、深幽的山岩聚集而成。

雲、鬆、石的統一,構成了神祕莫測的黃山風景區,這也給黃山毛峰茶蒙上了種種神祕的色彩。黃山毛峰茶園就分佈在雲谷寺、鬆谷庵、吊橋庵、慈光閣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圍,在高山的山塢深谷中,坡度達30一50度。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上層深厚,空氣溼度大,日照時間短。在這特殊條件下,茶樹天天沉浸在雲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壯,柔軟細嫩,葉片肥厚,經久耐泡,香氣馥郁,滋味醇甜,成為茶中的上品。

黃山毛峰茶起源於清代光緒年間,而黃山茶葉在300年前就相當著名了。黃山茶的採製相當精細,認清明到立夏為採摘期,採回來的芽頭和鮮葉還要進行選剔,剔去其中較老的葉、莖,使芽勻齊一致。在製作方面,要根據芽葉質量,控制殺青溫度,不致產生紅梗、紅葉和殺青不勻不透的現象;火溫要先高後低,逐漸下降,葉片著溫均勻,理化變化一致。每當製茶季節,臨近茶廠就聞到陣陣清香。黃山毛峰的品質特徵是:外形細扁稍捲曲,狀如雀舌披銀毫,湯色清澈帶杏黃,香氣持久似白蘭。

中國十大名茶——洞庭碧螺春:

中國著名綠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產於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山。相傳,洞庭東山的碧螺春峰,石壁長出幾株野茶。當地的老百姓每年茶季持筐採摘,以作自飲。有一年,茶樹長得特別茂盛,人們爭相採摘,竹筐裝不下,只好放在懷中,茶受到懷中熱氣燻蒸,奇異香氣忽發,採茶人驚呼:“嚇煞人香”,此茶由此得名。有一次,清朝康熙皇帝遊覽太湖,巡撫宋公進“嚇煞人香”茶,康熙品嚐後覺香味俱佳,但覺名稱不雅,遂題名“碧螺春”。

太湖遼闊,碧水盪漾,煙波浩渺。洞庭山位於太湖之濱,東山是猶如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西山是相隔幾公里、屹立湖中的島嶼,西山氣候溫和,冬暖夏涼,空氣清新,雲霧瀰漫,是茶樹生長得天獨厚的環境,加之採摘精細,做工考究,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品質特點。碧螺春茶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沖泡後,味鮮生津,清香芬芳,湯綠水澈,葉底細勻嫩。尤其是高階碧螺春,可以先沖水後放茶,茶葉依然徐徐下沉,展葉放香,這是茶葉芽頭壯實的表現,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擬的。因此,民間有這樣的說法:碧螺春是“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一嫩(指芽葉)三鮮(指色、香、味)自古少”。

碧螺春茶從春分開採,至穀雨結束,採摘的茶葉為一芽一葉,對採摘下來的芽葉還要進行揀剔,去除魚葉、老葉和過長的莖梗。一般是清晨採摘,中午前後揀剔質量不好的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目前大多仍採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藝過程是:殺青——炒揉——搓團焙乾。三個工序在同一鍋內一氣呵成。炒制特點是炒揉並舉,關鍵在提毫,即搓團焙乾工序。

洞庭碧螺春茶風格獨具,馳名中外,常用之招待外賓或作高階禮品,它不僅暢銷於國內市場,還外銷至日本、美國、德國、新加坡等國。

中國十大名茶——安溪鐵觀音:

屬青茶類,是我國著名烏龍茶之一。安溪鐵觀音茶產於福建省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據載,安溪鐵觀音茶起源幹清雍正年問(1725一1735年)。安溪縣境內多山,氣候溫暖,雨量充足,茶樹生長茂盛,茶樹品種繁多,奼紫嫣紅,冠絕全國。

安溪鐵觀音茶,一年可採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製茶品質以春茶為最佳。採茶日之氣候以晴天有北風天氣為好,所採製茶的品質最好。因此,當地採茶多在晴天上午10時至下午3時前進行。鐵觀音的製作工序與一般烏龍茶的製法基本相同,但搖青轉數較多,涼青時間較短。一般在傍晚前晒青,通宵搖青、涼青,次日晨完成發酵,再經炒揉烘焙,歷時一晝夜。其製作工序分為晒青、搖青、涼青、殺青、切揉、初烘、包揉、復烘、烘乾9道工序。

品質優異的安溪鐵觀音茶條索肥壯緊結,質重如鐵,芙蓉沙綠明顯,青蒂綠,紅點明,甜花香高,甜醇厚鮮爽,具有獨特的品味,回味香甜濃郁,沖泡7次仍有餘香;湯色金黃,葉底肥厚柔軟,豔亮均勻,葉緣紅點,青心紅鑲邊。歷次參加國內外博覽會都獨佔魁首,多次獲獎,享有盛譽。

中國十大名茶——君山銀針:

我國著名黃茶之一。君山茶,始幹唐代,清代納入貢茶。君山,為湖南嶽陽縣洞庭湖中島嶼。島上土壤肥沃,多為砂質土壤,年平均溫度16~17度,年降雨量為1340毫米左右,相對溼度較大。春夏季湖水蒸發,雲霧瀰漫,島上樹木叢生,自然環境適宜茶樹生長,山地遍佈茶園。

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君山銀針茶香氣清高,味醇甘爽,湯黃澄高,芽壯多毫,條真勻齊,著淡茸毫。沖泡後,芽豎懸湯中衝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觀。

君山銀針茶於清明前三四天開採,以春茶首輪嫩芽製作,且須選肥壯、多毫、長25~30毫米的嫩芽,經揀選後,以大小勻齊的壯芽製作銀針。製作工序分殺青、攤涼、初烘、復攤涼、初包、復烘、再包、焙乾等8道工序。

中國十大名茶——雲南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雲南大葉茶基礎上培育出的一個新茶種。普洱茶亦稱滇青茶,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用攸樂、萍登、倚幫等11個縣的茶葉,在普洱縣加工成而得名。

普洱茶的產區,氣候溫暖,雨量充足,溼度較大,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茶樹分為喬木或喬木形態的高大茶樹,芽葉極其肥壯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葉品質優異。採摘期從3月開始,可以連續採至11月。在生產習慣上,劃分為春、夏、秋茶三期。採茶的標準為二三葉。其製作方法為亞發酵青茶製法,經殺青、初揉、初堆發酵、復揉、再堆發酵、初幹、再揉、烘乾8道工序。

在古代,普洱茶是作為藥用的。其品質特點是:香氣高銳持久,帶有云南大葉茶種特性的獨特香型,滋味濃強富於刺激性;耐泡,經五六次沖泡仍持有香味,湯橙黃濃厚,芽壯葉厚,葉色黃綠間有紅斑紅莖葉,條形粗壯結實,白毫密佈。

普洱茶有散茶與型茶兩種。運銷港、澳地區及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

中國十大名茶——廬山雲霧:

中國著名綠茶之一。巍峨峻奇的廬山,自古就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稱。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山從平地起,飛峙江湖邊,北臨長江,甫對鄱陽湖,主峰高聳入雲,海拔1543米。

山峰多斷崖陡壁,峽谷深幽,縱橫交錯,雲霧漫山間,變幻莫測,春夏之交,常見白雲繞山。有時淡雲飄渺似薄紗籠罩山峰,有時一陣雲流順陡峭山峰直瀉千米,傾注深谷,這一壯麗景觀即著稱之廬山“瀑布雲”。蘊雲蓄霧,給廬山平添了許多神奇的景色,且以雲霧作為茶葉之命名。

據載,廬山種茶始於晉朝。唐朝時,文人雅士一度雲集廬山,廬山茶葉生產有所發展。相傳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在廬山香爐峰下結茅為屋,開闢園圃種茶種藥。宋朝時,廬山茶被列為“貢茶”。廬山雲霧茶色澤翠綠,香如幽蘭,昧濃醇鮮爽,芽葉肥嫩顯白亮。

廬山雲霧茶不僅具有理想的生長環境以及優良的茶樹品種,還具有精湛的採製技術。在清明前後,隨海拔增高,鮮葉開採朔相應延遲到“五一”節前後,以一芽一葉為標準。採回茶片後,薄攤於陰涼通風處,保持鮮葉純淨。然後,經過殺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製成成品。

由於廬山雲霧茶品質優良,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現在,除暢銷國內市場外,還銷往日本、德國、韓國、美國、英國等國,尤其是隨著廬山旅遊業的發展,廬山雲霧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凡到廬山的中外遊客,都買些廬山雲霧茶,以便饋贈親友。1959年,朱德同志到廬山品嚐此茶時,欣然作詩稱頌:“廬山雲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時飲,延年益壽法。”

中國十大名茶——凍頂烏龍:

凍頂茶,被譽為臺灣茶中之聖。產於臺灣省南投鹿谷鄉。它的鮮葉,採自青心烏龍品種的茶樹上,故又名〔凍頂烏龍〕。凍頂為山名,烏龍為品種名。但按其發酵程度,屬於輕度半發酵茶,製法則與包種茶相似,應歸屬於包種茶類。

文山包種和凍頂烏龍,係為姊妹茶。凍頂茶品質優異,在臺灣茶市場上居於領先地位。其上選品外觀色澤呈墨綠鮮豔,並帶有青蛙皮般的灰白點,條索緊結彎曲,乾茶具有強烈的芳香;沖泡後,湯色略呈柳橙,有明顯清香,近似桂花香,湯味醇厚甘潤,喉韻回甘強。葉底邊緣有紅邊,葉中部呈淡綠色。

中國十大名茶——祁紅:

在紅遍全球的紅中,祁紅獨樹一幟,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著稱,博得國際市場的經久稱機,奉為茶之佼佼者。祁紅,是祁門紅茶的簡稱。為工夫紅茶中的珍品,一九一五年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牌獎章,創制一百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優異的品質風格,蜚聲中外。祁紅生產條件極為優越,真是天時、地利、人勤、種良、得天獨厚,所以祁門一帶大都以茶為業,上下千年,始終不敗。祁紅工夫一直保持著很高的聲譽,芬芳常在。

祁紅向高香著稱,具有獨特的清鮮持久的香味,被國內外茶師稱為砂糖香或蘋困香,並蘊藏有蘭花香,清高而長,獨樹一幟,國際市場上稱之為〔祁門香〕。英國人最喜愛祁紅,全國上下都以能品嚐到祁紅為口福,。皇家貴族也以祁紅作為時髦的飲品,用茶向皇后祝壽,讚美茶為〔群芳最〕。

中國十大名茶——蘇州茉莉花茶:

我國茉莉花茶中的佳品。蘇州茉莉花茶,約於清代雍正年問已開始發展,距今已有250年的產銷歷史。據史料記載,蘇州在宋代時已栽種茉莉花,並以它作為製茶的原料。1860年時,蘇州茉莉花茶已盛銷於東北、華北一帶。

蘇州茉莉花茶以所用茶胚、配花量、窨次、產花季節的不同而有濃淡,其香氣依花期有別,頭花所窨者香氣較淡,“優花”窨者香氣最濃。蘇州茉莉花茶主要茶胚為烘青,也有殺茶、尖茶、大方,特高者還有以龍井、碧螺春、毛峰窨制的高階花茶。與同類花茶相比屬清香型別,香氣清芬鮮靈,茶味醇和含香,湯色黃綠澄明。

標籤: 毛峰 雁蕩 壓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ywoe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