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IT科技

> 情緒的定義是什麼

情緒的定義是什麼

實際上,任何定義都不一定十分完善。定義的作用應當是方便與研究,為研究者提供認知的方向,但也會隨著新發現而改變。我們曾經試圖把情緒心理學描述為:“情緒是多成分組成、量結構、多水平整合,併為有機體生存適應和人際交往而同認知互動作

情緒的定義是什麼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最普遍最通俗的情緒有喜、怒、哀、驚、恐、愛等等,也有一些細膩微妙的情緒,比如嫉妒、慚愧、羞恥、自豪等。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可能生病,但有很多病卻是由不良情緒因素導致的,我們把這類病叫做情緒誘發玻 情緒誘發病被現代醫學稱之為“心身疾脖。“心”指的是心理、情緒、精神;“身”指的是人的軀體。心身疾病主要是因為心理的因素影響了身體健康,並且形

情緒常和心情、性格、脾氣、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爾蒙和神經遞質影響,無論正面還是負面的情緒,都會引發人們的行為動機。儘管一些情緒引發的行為看上去沒有經過思考,但實際上意識是產生情緒最重要的一環。

心理學上是這樣定義的:心理態度主要是指動能心素、複合心素所包括的各種心理品質的修養和能力。這句話很晦澀,其實,心態就是性格和態度的統一,態度是心態反應的表現化。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決定了你對事情會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人們透過你的態

人的情緒有天生也有後天控制的成分,情緒可以被分類為與生俱來的“基本情緒”和後天學習到的“複雜情緒”。基本情緒和原始人類生存息息相關,複雜情緒必須要經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才能學習到。

我覺得態度和體驗應該分開來理解。 首先我們面對客觀事物,或與之互動會產生對其的體驗,久而久之則形成了對客觀事物的態度。 就比如你初遇張三,首先形成了對他的印象,這是一種情緒體驗;在慢慢的接觸中,你發現了張三的性格特點、為人品德等

美國心理學家普拉切克提出八種基本情緒的理論,就是悲痛、恐懼、驚奇、接受、狂喜、狂怒、警惕、憎恨,絕大多數心理學研究者,比較認同人類具有四種基本情緒,即快樂、憤怒、悲哀和恐懼,就是喜怒哀懼,而稱為基本情緒或原始情緒。

從心理上說,憤怒是一種反應,這種反應促使你進行自我保護,這種自我保護不僅侷限於你的肉體,就是說不僅是被揍了會憤怒,這種保護意識也會延伸到對你有價值的任何事物,因為這些事物維繫著你的生活平衡。要知道,在原始時代,你脆弱的生活平衡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情商的概念是什麼?

情商的概念是指人的情緒、意志、性格、行為習慣組成的商數。

情商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商相對應的概念。從最簡單的層次上下定義,提高情商是把不能控制情緒的部分變為可以控制情緒,從而增強理解他人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總的來講,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後天的培養息息相關。

擴充套件資料:

情緒智力擴充套件為5個主要領域:瞭解自身情緒、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識別他人情緒、處理人際關係。情商是可以通過全面系統的課程培養提高並且改變的。

青春期是人生中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學生們這個時候面臨學習壓力的同時,又面臨著生理、心理方面的變化。這些都會使他們造成心理失衡和複雜的心理矛盾,嚴重的便可以產生種種不良的後果。如叛逆、考試焦慮、與同學關係緊張等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情商

情緒在進化上的意義是什麼?

情緒的進化是有進化的優勢的

目前研究得比較透徹的是“戰或逃”也就是憤怒與恐懼

這是一對情緒,是通過“交感-腎上腺髓質素”實現的,當你面對一個困難(如搶奪你食物的其他動物)

這時你會有一個判斷:如果你能打過他, 你就會憤怒,這有助於給你更大的力量去搶回食物,你就會上去大發脾氣,如果你判斷打不過它,你就會產生恐懼,這有助於你保命,因為你會拼命逃跑。。。

至於悲哀,是通過副交感-腎上腺皮質素來產生,用於你無法控制,又無法通過恐懼逃避的情景,主要是會產生內啡肽,也就是內部鴉片來讓你的心理得到安慰,幫助你度過這個情景。

樂的進化意義暫時沒看到比較確切的研究。其他情緒應該是在這四種基本情緒的基礎上產生的。

對於動物來說,並沒有那麼理性的認知能力,所以通過情緒來產生戰鬥-逃跑反應是非常重要的,情緒的失誤“能打過的選擇恐懼”會導致你吃不到食物,找不到交配物件,而多激進(過多的選擇戰鬥而不是逃跑)會讓你在打鬥中過早喪生。

正性情緒指的是什麼?它是如何定義的?

積極向上的,樂觀的情緒,喜悅,開心的,能夠讓人心情愉悅的,甚至可以讓別人也開心的一種情緒。

概述心理健康的定義及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心理健康: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徵;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於積極狀態,並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的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徵。

結合國內外專家的觀點,根據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標準如下:

1 、大學生智力正常且充分發揮。

智力是指人的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思維能力和實踐活動能力等的的綜合,是人在經驗中學習或理解的能力、獲得和保持知識的能力,迅速而又成功的對新情景作出反應的能力,運用推理有效地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智力正常是大學生學習、生活、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大學生勝任學習任務、適應周圍環境變化需要的心理保證,因此,是衡量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標準。一般來說,大學生的智力是正常的,甚至相對與同齡人,其智力總體水平較高,因而衡量大學生的智力,關鍵在於看大學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地、充分的發揮了效能。

大學生智力正常且充分發揮的標準是:有強烈的求知慾和濃厚的探索興趣;智力結構中各要素在其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中都能積極協調地參與並能正常地發揮作用;樂於學習。

此外,一些非智力因素包括理想、興趣、愛好等也是構成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

2 、情緒健康

情緒健康的主要標誌是情緒穩定和心理愉快。這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

因為情緒在心理*中起著核心的作用,情緒異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大學生的情緒健康應包括以下內容:

(1)愉快情緒多於不愉快情緒,一般表現為:樂觀開朗,充滿熱情,富有朝氣,滿懷信心,善於自得其樂,對生活充滿希望;

(2)情緒穩定性好,善於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既能剋制約束,又能適度宣洩,不過分壓抑,使情緒的表達既符合社會的需求,也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緒表達;

(3) 情緒反應是由適當的原因引起的,反應的強度和引起這種情緒的情境相符合。

3、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種有目標的活動時,所進行的選擇、決定與執行的心理過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動的自覺性、果斷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現出較高的水平。

意志健全的大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都有自覺的目的性,能適時地作出決定並運用切實有效的方法解決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能採取合理的反應方式,能在行動中控制情緒和言行,而不是頑固執拗、言行衝動、行動盲目、輕率魯莽,或害怕困難、意志薄弱、優柔寡斷。

4、人格完整

人格在心理學上指個體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人格完整就是指有健全統一的人格,即個人的所想、所說、所做都是協調一致的。大學生人格完整的主要標誌是:

(1)人格結構的各要素完整統一;

(2)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

(3)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

5、自我評價正確

正確的自我評價乃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大學生是在與現實環境、與他人的相互關係中,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認識自己的。一個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對自己的認識應比較接近現實,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優點感到欣慰,但又不至於狂妄自大;對自己的弱點既不迴避,也不自暴自棄,而是善於正確的“自我接受”。

6、人際關係和諧

社會的人總是處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大學生也同樣離不開與人打交道。和諧的人際關係既是大學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大學生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大學生人際關係的和諧表現為:

(1)樂於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係,又有知心朋友;

(2)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3)能客觀評價別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4)寬以待人,樂於助人;

(5)積極的交往態度多於消極態度;

(6)交往動機端正。

7、適應能力強

較強的適應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徵,不能有效處理與周圍現實環境的關係是導致心理障礙的重要原因。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能和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對社會現狀有較清晰正確的認識,思想和行動都能跟得上時代的發展步伐,與社會的要求相符合。當發現自己的需要願望與社會需要發生矛盾時,能迅速進行自我調節,以求和社會的協調一致,而不是逃避現實,更不是妄自尊大,一意孤行,與社會需要背道而馳。

8、心理行為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徵

在人的生命發展的不同年齡階段,都有相對應的不同的心理行為表現,從而形成不同年齡階段心理行為模式。大學生應具有與年齡和角色相應的心理行為特徵。心理健康的大學生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情感活躍,與之相適應,行為上應該表現為朝氣蓬勃、熱情洋溢、生龍活虎、反應敏捷、勇於探索、勤學好問。如果出現那種所謂的“少年老成”、萎靡不振、喜怒無常,或過於幼稚、過於依賴等現象,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總之,若經常嚴重的偏離這些心理行為特徵,則有可能是心理異常的表現。

情緒型動機犯罪的概念是什麼

情緒型動機犯罪,這類罪犯其心理結構特徵通常表現三個方面:1、自尊心、成就感過強且畸形發展,自恃甚高,而在實際生活中並不如意;2、其情感品質表現為缺乏原則性和不穩定性,在利已主義心理支配下,個人的情感總糾緾於那些與自己利益相關的生活瑣事,情感範圍非常狹隘,極易與他人發生利害衝突,其情緒也極容易被激怒,爆發性強;3、挫折耐受能力差。

一些性格偏執的人通常有潛在的情緒型動機犯罪可能,其家庭成員需要多以包容之心對待,多以溫情和愛來感化之;單位、社群要加強日常調解工作,及時化解矛盾,以免小事釀大禍。羅大華教授調查過這方面的一個典型案例:石油部門在廊坊有個管理局,一男性職工王某,氣質屬膽汁型,較粗野,愛動肝火,有一次打傷別人後被行政拘留,出來後指著車間主任的鼻子罵:“你把我送進監獄,我非把你送進地獄。”之後,他經常挑起是非,大家敬而遠之,但你越躲他越來勁,心中憤怒情緒仍未得到發洩。有一天早晨上下班途中見到車間主任,就用菜刀追殺之,遇到王某自己一個較好的朋友才攔開,王仍餘怒未消,跳上一車,開著見人就撞,撞死13人。其中有*倆。

最讓羅大華憂慮的是:當前重大惡性案件呈上升趨勢,作案手段非常惡劣、殘忍,往往無特定物件。一些被害人與罪犯無怨無仇,主要是發洩對現實的不滿,帶有報復情緒,但死傷的大多是無辜;還有的是擴大化的自殺,自己想死還要找人陪葬。

羅教授嘆惜道:這類案子如果事前搞好調解工作,也許可以避免。人民調解制度在我國是獨創的,國際同行都前來取經,可惜近年來這一制度大大弱化,許多基層組織(居委會、村委會、社群管委會等)未能充分發揮好這一職能。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dianzi/p4x1l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