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日本茶道文化的意義

日本茶道文化的意義

日本茶道文化的意義

日本茶道文化是日本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僅是一種飲茶方式,更是一種精神和心境的修養。

茶道要求人們追求簡樸、自然、靜謐和內斂的生活態度,重視禮儀,尊重他人,體察細微。它強調禮儀、敬意和親近,通過烹茶、品茶、賞花、賞器等環節豐富人的精神生活。

此外,日本茶道文化還對日本傳統工藝和美學產生了深刻影響,影響了日本整個文化體系的發展。茶道所弘揚的精神也體現了日本人民的生活態度,對於日本社會的道德風尚和文化傳承起到了積極作用。

總之,日本的茶道文化是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強調內涵、修身、尊敬、敬意、自然和和諧,對於日本人民的精神健康和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日本茶道文化的內涵與含義

  日本茶道是日本的茶愛好者所尊崇的茶道禮儀的簡稱.日本茶道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日本獨特的審美特徵。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文化的內涵與含義,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文化的內涵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為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的文化藝術活動。

  千利休居士曾經說過“和敬清寂”這四個字就是茶道的根本。和代表平和的和,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和,當我們進入茶室之中品嚐一碗茶時,無論是客是主,“請先”,“請慢用”以及種種的言詞,都代表了茶道中所蘊含的“和”之意。

  說到敬,則是對於長輩的尊敬,同時也代表了對於友人與同濟間的敬愛。以和而敬,從此開始便展開了茶道的真隨。

  而清,則是清淨,清潔的意思,也是茶道的種種禮儀,做法中十分強調的部分。

  由清而靜,也就是所謂的“靜寂”,就如在不受外界干擾的寂靜空間裡,內心深深的加以沉澱的感覺。而寂乃是茶道中的美的最高理念,在求取“靜”的同時,能觀察自己知足的內心,在深沉的思索中讓自己內心沉澱,此乃是禪學中所生之思想,也乃是對於人生的最佳解答。

  日本茶道文化有著其獨特的美學屬性,共有七大美:缺陷、簡素、枯槁、自然、幽玄、脫俗、靜寂。

  日本的茶道藝術的思想背景為佛教,其思想的核心是禪。它是以禪的宗教內容為主體,以使人達到大徹大悟為目的而進行的一種新型宗教形式。在日本,歷代大茶人都要去禪寺修行數年,從禪寺獲得法名,並終生受禪師的指導,但在他們獲得法名之後並不留在禪寺,而是返回茶室過著茶人生活。茶人的生活近似常人的生活,近似藝術家的生活。所以說,茶人雖通過禪宗學習到了禪,與禪宗持有法嗣關係,但茶道有其性,是存在於禪寺之外的一種“在家禪”。

  茶道的流程主要分為、觀賞茶庭、初茶、茶食、中立、濃茶、後炭、薄茶、退出、銜接等過程,其中濃茶是最為重要的一環,而具體方式則根據不同的茶道流派而有所不同。

  至於日本茶道的道具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的茶道具包括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內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狹義的茶道具則僅僅是指涼爐、茶碗、茶杯、茶壺、茶釜、茶勺、茶入(茶瓶),甚至有人將茶碗本身稱為茶道具。

  在日本,最純正的茶道被稱之為“草菴茶”。草菴茶的茶道是對高貴、財富、權利的徹底批判,以及對低賤、貧窮的新的價值發現與價值創造。

  日本茶道文化的含義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結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它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規範,是日本人心靈的寄託。如今,有五百年曆史的茶道迎來了空前的繁榮期。茶室、茶亭遍及日本各地;茶室,茶會已成為各種文化活動中的一個主要專案;千姿百態的茶道具成為日本美的象徵。有關茶道文化的電影、電視片、美術展、著述比比皆是;從事茶道活動的人口達五百晚之多。

  日本在經濟上製造奇蹟,在世界上引起了人們對其文化背景的探求。同時,日本為增進與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也積極的宣傳自己的文化,日本人首先向外宣傳的便是茶道。茶道是我們瞭解日本文化,理解日本人的一條捷徑。但是,茶道對於外國人實在是一種難解的文化現象。沒有接觸過茶道的人不理解茶道是理所當然的。即使參觀過茶道表演的人也入五里霧中,找不出說明它的合適語言。

  試圖將此歸納為三個原因:容括性、無形性、侷限性。茶道的內容是豐富的,她幾乎將東方文化的所有內容都囊括在一個小小的茶室裡。在思想方面,它含有神仙思想、道教、陰陽道、儒教、神道等;在形式方面,它包括建築、庭院、書畫、雕刻、禮儀、插花、漆器、陶器、竹器、烹飪、縫紉等內容。茶道被稱為是應用化了的哲學,藝術化了的生活。茶室中間展現的是一個活龍活現的“小東洋”。由此,我們很難給它下一個定義。而且,茶道是一種活的藝術,我們很難抓住它的形體。茶道藝術是通過茶事來成立的,但茶事一完,一次藝術的創作就消失了。

  研究茶道,我們不可能象鑑賞一副繪畫那樣靜觀和思索,我們必須隨著茶事的進展去捕捉瞬間的現象。但在瞬間與瞬間之間不僅留下了許多空隙,而且,我們常常會被那一個個細小的現象迷住,很難勾勒出茶事的全貌。再有,茶道與音樂、舞蹈、繪畫等常見的藝術形式不同,表演者與鑑賞者和合成一體的、不能區分的。要是真正體會茶道的妙處,必須親自參加茶事。但是當好一個主人需要常年的修行,即使相當一個客人也是很不容易的。茶道修行重視實踐,反對依靠書本,這就要求每個茶道研究者必須是茶道藝術的實踐者。這就給外國人對於茶道的理解設下重重難關。

  由於茶道不同與其他藝術的自賞性格,使茶道自己一直缺少自稱為藝術的自信。多少年來,致力於茶道實踐的人層出不窮,而作為旁觀者,冷靜的思考、研究於茶道藝術的人卻十分罕見。給茶道下定義,全面地論述茶道,是近年來才有的新事物。

對於日本茶道文化,你對它有什麼瞭解?

日本茶道文化實際上是中國茶藝的傳承和演化,兩者大同小異,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要了解日本茶道文化,首先要了解茶文化在中國的起源、傳承和發展。

茶文化是在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兼具了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包括茶葉的品評技法,藝術化的泡茶手法,茶的鑑賞,對品茶過程里美好意境的感受。

茶葉的栽培和飲用,在我國有3000多年曆史,也就是說,在商朝時期,我國老百姓就開始喝茶了。

關於茶葉的起源,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比較可信。

第一種說法記載在《神農食經》裡,寫道: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相傳,神農氏(炎帝)有一天坐在一棵茶樹下,支起鍋燒水喝,一陣風颳來,把幾片茶樹葉子吹落,正好掉進開水鍋裡,鍋內立馬飄出陣陣清香。喜歡品嚐百草滋味的神農氏並沒有介意開水中有綠葉子,舀起水嚐了嚐,瞬間覺得神清氣爽,滿口生津。就這樣,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生活習慣的茶葉,被偶然發現了。

第二種說法收錄在《神農百草經》裡,文字說:神農嚐遍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相傳神農氏在山上品嚐百草時,不幸吃了一種毒草而中毒,倒在一棵茶樹旁,在求生本能的驅使下,他順手捋了一把茶樹葉子塞進嘴裡,經過咀嚼,竟然奇蹟般地解了毒。隨後,茶葉被當作能解百毒的神草,被人們皆知。

唐朝中期,誕生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陸羽。陸羽自小在寺廟中長大,寺廟的禪師經常喝茶,受耳聞目染,陸羽自小對茶葉產生了濃厚興趣。

長大後,陸羽發現,茶葉雖然在中國流傳了2000多年曆史,但沒有一本系統地介紹茶葉的書籍,因此,他立志要寫一本關於茶葉的書籍,

從19歲起,陸羽開始遊歷和考察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廣大地區,拜訪當地的茶農和品茶高手,逐漸積累下豐富的茶葉知識,比如,不同茶葉的生長環境和週期,製作方式,儲存方法,沖泡方法和所用器皿,品鑑方法,等等,瞭解這些知識為他以後撰寫《茶經》打下堅實基礎。

最終,陸羽在50歲左右時,寫完了《茶經》,這本書被稱作茶葉界的百科全書,對普及茶葉知識,推動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茶經》詳細記載了泡茶時的程式,主要有:淨手,洗茶壺,沖泡,蓋上壺蓋,給客人分杯,斟茶,奉茶,聞香,品茶。

當然,沖泡不同品種的茶葉時,所用的水溫、茶具和手法也不盡相同。

把茶葉沫子加入鐵壺進行煎煮,取得茶水的方法稱作“抹茶法”,因為茶葉事先製作成茶餅,煎煮時用工具從茶餅上取下一塊碾碎,再放入茶壺中煎煮,茶水味道跟“煎茶法”大同小異。這種方法大約起源於東晉時期。

把茶葉和冷水放入鐵壺中,再加入一些調味品(主要是鹽)燒開來飲用,這種獲取茶水的方法叫作“煎茶法”,起源於唐初。煎茶味道醇厚、濃郁,甚至還帶一絲苦味,所以需要加入一些調味品來改善味道,喝茶的過程要配以點心或乾果搭配著吃,俗稱“吃茶”。如今,很少有人再用“煎茶法”來獲取茶水,一是不習慣茶水的味道,二是製作起來很麻煩。

以開水沖泡茶葉獲取茶水的方法,被稱作“沖泡法”,起源於廣東潮汕地區,在茶藝裡邊最具有觀賞性。沖泡過程包括準備茶具、取水、燒水、候湯、品茶等環節,現在的工夫茶和壺泡茶都沿用這種方法。

“沖泡法”的過程看起來儒雅、悠然、和美,在喝茶過程中還能吟詩作對,品茶論道,符合慢生活的特質,可以修身養性,靜心凝神,所以,深受歷代文人雅士的喜愛。在文人雅士的推崇下,“沖泡法”喝茶方式經久不衰,至今仍然很流行。

不論是抹茶法還是煎茶法,在唐宋時期都非常流行。

眾所周知,唐朝在當時的世界上很強大,周邊許多國家把唐朝看作是“宗主國”,他們以“藩屬國”自居,這些藩屬國裡邊就包括日本。

日本使者看到唐朝人喝茶的方式很高階,很文雅,佩服得五體投地。從中唐開始,凡是來唐朝學習的日本使者,都會學習一些先進技藝和文化帶回日本,這些技藝裡就包括茶藝,流傳到日本後被稱作“茶道”。

歷史上,晁衡、空海法師、榮西禪師等人,都在中國學習多年,深諳茶藝,是日本優秀的茶文化傳播者。

如今,日本茶道細分為抹茶道和煎茶道,它們實際上是中國唐宋時期的“抹茶法”和“煎茶法”在日本的翻版,同時又吸收了“沖泡法”的一些技藝,最終形成了日本茶道文化。

關於日本茶道文化,你都懂什麼?

關於日本茶道文化,你都懂什麼?

日本茶道歷史

飲茶始於中國,佛教僧侶會通過喝茶來幫助自己冥想。在唐朝時傳入日本,逐漸演變為一種完整的文化體驗。茶道已逐漸成為展示覆雜茶道知識程式的終極場所,同時也是展示自己對茶道瓷器等用具鑑賞力的時刻。它還為私人談話提供了優雅的環境。整個茶道體驗旨在從精神方面為參與者帶來平靜的共享體驗。

日本茶道環境

中世紀的茶道會在家中準備專用的茶道空間,即茶室。通過擁有一個專門的房間,喝茶的人可以更輕鬆地將自己從日常事務中抽離出來,在當時是貴族的專屬消遣之一。

一間茶室並不大,光線從窗戶和紙屏風射進來。地板則由榻榻米墊組成。每個人都通過一扇只有90釐米高的小門彎腰才能進入,表示所有進入的人都是平等的。在進入之前,還必須在專門提供的石盆中洗手。

中世紀極簡主義風格的茶室也沿用至今。並由鮮花、書法等裝飾元素一起營造出和諧平靜的氛圍。茶室的視野首選是景觀花園或者禪宗岩石花園等,目的都是為了營造出讓人內心平靜的氛圍。

日本茶道器具

茶道中使用的所有器具都應該是最高質量的,還比如具有雕刻精美或古董藏品等特色和美感,而所有這些細節都會被客人注意到。茶道中使用的必備器具有茶壺、竹蓆、茶布、竹勺、廢水碗、茶勺、茶碗等等。

日本茶道程式

在環境和用具方面一切都準備妥當之後,就開始進行泡茶。泡茶時重要的是動作要簡潔、精確、優雅、剋制。此外,在實際準備茶時應該保持沉默。首先用布將茶壺和竹勺擦乾淨。準備好後,將熱水倒入茶碗中,但僅用來加熱它們。然後將茶粉加入碗中,倒入熱水並攪拌。喝茶時應該小口喝。最後,主人和客人可能會一起討論其中的一些精緻器具。

日本茶道是什麼?

在日本,茶道是一種通過品茶藝術來接待賓客、交誼、懇親的特殊禮節。茶道不僅要求有幽雅自然的環境,而且規定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程式。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介紹,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的介紹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與宗教、哲學、*和美絡起來,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主要是通過茶會和學習茶禮來達到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的目的。正如桑田中親說的:“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範和理想。”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提出的“和敬清寂”,用字簡潔而內涵豐富。“清寂”是指冷峻、恬淡、閒寂的審美觀;“和敬”表示對來賓的尊重。

  日本茶道大概是喝飲料最複雜的方式了。作為一箇中國人,你很難想象喝茶要有那麼正式的儀式,要有那樣多的禮法。要進行一次日本茶會,一座合乎規矩的花園別墅是不可少的,參加茶會,你能吃到三碗米飯、一碗鍋巴泡飯、一盤涼拌菜、兩個燉肉丸子、三段烤魚、一堆醃蘿蔔塊、一些鹹菜、幾個蘑菇、少許海味、三碗大醬湯和一碗清湯、一道甜點、還有二兩清酒,然後你還可以去參觀花園,並且特意去廁所看看,但絕對不能在廁所裡解決個人問題。這些活動要花去你四小時的時間,而整個茶會裡你喝到了兩次約一百毫升茶水,你一生也不會喝到比這更難喝的東西了。整個茶會期間,從主客對話到杯箸放置都有嚴格規定,甚至點茶者伸哪隻手、先邁哪隻腳、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個格子裡也有定式,正是定式不同,才使現代日本茶道分成了二十來個流派。十六世紀前的日本茶道還要繁瑣得多,現代茶道是經過千利休刪繁就簡的改革才成為現在的樣子。

  茶葉由遣唐使傳入日本,正在日本全面學習中國文明的時期,茶是舶來品,珍貴且新奇,喝茶是時髦行為,而請人喝茶無異於擺闊。貴族家裡有幾斤茶葉,那是身份財富的象徵。泊來的茶葉經過長途運輸,味道難以保證,數量又有限,茶會的重點自然也就轉到大吃大喝的宴會上去了。日本貴族的飲食以生冷油膩為主,淨是生魚刺塊***就是大塊生肉,後來多切幾刀就改叫刺身***,茶能化油,為宴會後的消食佳品。以後宋代點茶法傳入,點出的茶水又太濃,空腹喝會很 *** 胃粘膜,所以喝茶與吃燉肉倒也相得益彰。千利休發明了傳飲法,就是一碗茶端上來,不管有多少人,都必須從碗的同一位置喝茶,傳到最後一人要正好喝完。這種喝法令與會的武士們有些歃血為盟的感覺,而量的掌握尤為重要,武士都很重視尊嚴,座位靠後的人喝不到,難免械鬥,或者至少切腹,血濺當場。

九世紀後期,日本停派遣唐使。這時官方單向的學習停止,民間雙向的交流開始。日本的島國文明不同於中國的文明。中國地大人多,物產豐饒,自然有無數發明,也經得起浪費,而日本彈丸小島,不能首創,亦無資源,就必須把學來的東西發揮到極致,必須舉一而反三。所以九世紀後日本雖然還在學習中國的新文明,卻也開始加上自己的特色。現在我們看日本的傳統建築,覺出與中原不同,卻也說不上差別何在,大約室町時代的日本人看這些建築,就和北京人看西客站差不多。同樣,面對一種食物,中國人想到的,往往是怎樣吃,從而滿足身心,而日本人想的,卻是怎樣由此而提升自身,故爾茶在中國可以是工夫茶可以是三泡臺總是飲料,在日本卻成了禪茶一體的茶道。

  由於寺院禪宗的影響,人們常常過分注意禪和佛教的聯絡。其實禪具有全部中國文化的背景,比之佛教,禪與儒家思想的關係更深。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是有記載以來第一個參悟了禪的人。世界本來也許是有一個終極真理的,如果人能夠完全理解這個真理,那麼人世就是天堂。可惜人壽有限,我們短暫的一生不足以完全領悟所有的道,這個矛盾是人類所有哲學的根源問題。佛講輪迴,講末日審判,陰陽家講長生登仙,馬克思講主義。儒家的解決辦法是薪盡火傳,也就是前人根據自己的經驗制定規則,後人通過遵循這些規則,可以從比前人更高的起點,去領悟人生,從而更加接近真理。然而後人怎能理解前人制定的準則呢?這些準則如何不成為對人的束縛呢?孔子也說,自己到了晚年才能隨心所欲而不越矩。儒家在此與禪匯合,人必須先遵循一些規矩,自己的本質,遏制的目的是使不必遏制,當人達到隨心所欲而不越矩時,規矩就不存在了。這也就是禪宗公案裡的“勿使染塵埃”和“本來無一物”的兩個境界。人只有通過不斷地拂拭內心,才能最終令塵埃無可染之處。

  所以茶道里禪的內涵,不在於什麼“直心就是禪”,什麼“喝茶去”,而是通過繁瑣的規則來磨練人心,當這些定規不再令飲茶者厭煩,當飲茶人信手而為就符合茶道禮法時,才算領會了茶的真諦,才能喝到一杯好茶。繁複而熟練的禮法是為了使人超然物外,濃如苦藥的茶湯正如人生,別出心裁的插花顯示有限的生命背後人類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棒喝的偈語告訴人處處是真理。日本茶道,是用一種儀式來向人講述禪的思想,正如參禪需要頓悟一樣,其中蘊涵的那些人生的經驗,需要飲茶者用生命的一段時光來領悟。

  日本茶道精神

  日本的茶道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不象中國茶文化那樣主要受儒道佛三位一體的中國文化綜合影響。日本的茶文化是由中國傳入的。在7世紀之前,日本人沒有喝茶記錄。而在這一文化傳入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佛教的僧侶們。他們去中國學習佛教,同時將寺院的生活文化也帶了回來。其中之一便是飲茶與茶禮。由此,日本茶文化自開初就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飲茶習俗傳入日本的初期,飲茶活動是以寺院、僧侶為中心展開的。據史料記載,公元805年日本傳教大師最澄從中國帶回茶籽,栽種在比睿山麓,形成了日本最古的“日本茶園”。從那以後,弘法大師空海於806年把從中國帶回來的茶獻給了嵯峨天皇,他還從中國帶回了茶碾、茶籽。至815年4月,嵯峨天皇幸遊近江時,在唐代生活了長達30年之久的高僧都永忠親自煎茶獻給天皇,嵯峨天皇對此大為欣賞,由此命令近江等地修建茶園。至榮西為止,茶與禪宗的關係可以說是以禪為主,以茶為輔。茶為坐禪修行時的飲料、禪案的素材、行道之資、救國之助等等。這些都只能說明茶與禪宗生活的密切關係,仍不能證明兩者之間的法嗣關係。

  茶道的集大成者是千利休。利休在茶道聖典《南方錄》中說:茶道的技法以臺子技法為中心,其諸事的規則、法度有千上萬種,茶道界的先人們在學習茶道時,主要是熟記、掌握這些規則。並且將此作為學習茶道的目的。

  由此可見,日本的茶道藝術的思想背景為佛教,其思想的核心是禪。它是以禪的宗教內容為主體,以使人達到大徹大悟為目的而進行的一種新型宗教形式。

  在日本文化中,禪文化佔有很大比重,這是日本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有特色的文化現象。禪的思想及禪宗的形式影響到日本文化的大部分角落,如建築、園林、音樂、茶道、書畫、武術等。

  在日本,歷代大茶人都要去禪寺修行數年,從禪寺獲得法名,並終生受禪師的指導,但在他們獲得法名之後並不留在禪寺,而是返回茶室過著茶人生活。茶人的生活近似常人的生活,近似藝術家的生活。所以說,茶人雖通過禪宗學習到了禪,與禪宗持有法嗣關係,但茶道有其性,是存在於禪寺之外的一種“在家禪”。如果把禪寺裡的宗教活動叫做“寺院禪”的話,那麼茶道與禪宗就是一組平行並行的關係。

  久鬆真一說:“茶道的第一目的為身心,其身心是茶道文化形成的胎盤。無相的了悟為一種現象顯示出來的才是茶道文化。茶道文化真是一種內容豐富的文化形式,自己開始研究茶道以後感到驚訝的是,其文化形式有著強烈的獨特性,即它是一種由無相的了悟,無相的自己表現出來的形式。未滲透著無相自己的茶道是不存在的,反過來說,茶道中必須滲透著無相的自己。即茶道文化是無相的自己的外在表現。茶道又是一種根源性文化,它人的身心,創造無相的人、了悟的人,即創造文化的創造者。所以說,茶道是創造文化創造者的文化。這些創造者創造的文化反過來又創造文化創造者。茶道是這樣一種人的天地,是這樣的一個文化創造的領域。在此意義上來說,茶道是無相自己的形成及無相自己表現的場所。”如上所述,真正意義上的日本茶道的形成,是以珠光為開山,邵鷗為先導,千利休為集大成者而完成的。

  在日本,最純正的茶道被稱之為“草菴茶”。草菴茶的茶道是對高貴、財富、權利的徹底批判,以及對低賤、貧窮的新的價值發現與價值創造。

  至今,茶道已成為日本人最喜愛的文化形式,也是最常舉行的文化活動。喜愛茶道的人比比皆是。為追求茶道而終身不嫁的女子,為追求茶道而辭去公職的男人屢見不鮮。現在,茶道被認為日本文化的結晶,日本文化的代表。

  學術界對日本茶道精神的解釋主要使用三個概念:***一***和敬清寂;***二***一期一會;***三***獨坐觀念。這些概念與禪的思想是相聯絡的。

  “和敬清寂”被稱為茶道的四諦、四規、四則。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茶道思想的主旨為:主體的“無”,即主體的絕對否定。而這個茶道的主旨是無形的。作為“無”的化身而出現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們是“無”派生出的四種現象。由這四個抽象的事物又分別產生了日本茶道藝術成千上萬種形式,如茶室建築、點茶、道具、茶點心等。

  “一期一會”一詞出自江戶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弼所著茶論《茶湯一會集》。井伊說: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為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覆多次舉行茶事,也不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為我一生一度之會。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計,盡深情實意,不能有半點疏忽。客人也須以此世再不能相逢之情赴會,熱心領受主人的每一個細小的匠心,以誠相交。

  “獨坐觀念”一語也出自井伊弼的《茶湯一會集》。面對茶壺一隻,獨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靜思此時此日再不會重演,此刻茶人的心裡不禁泛起一陣茫然之情,又用起一股充實感。茶人此時的心境可稱為“主體的無”。

  由此可見,茶道是一場靜心清魂的佛事。茶人不愧為在家的僧人。茶室可比作寺院的佛堂。所以,日本茶道思想是茶與禪的融會貫通。茶中有禪理,禪理又在品茶中深刻體會到。

日本茶道

一、日本茶道的道家思想

茶道是道家的化身,道家奠定了茶道美學理想的基礎。日本茶道中包含的道家思想,主要有3個方面:天人合一、清靜無為、無所不容。首先,道家的學說為日本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這是茶道的靈魂。天人合一也就是崇尚自然,崇尚樸素的意思。它提倡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和諧相處,茶人在飲茶的過程中,去感知自然的力量,使自身與天地宇宙合為一體。第二是清靜無為。“靜”是道教的特徵。能與道教精神相輔相成的,非茶莫屬了。茶只有靜下心來慢慢品嚐,在寧靜的意境下才能品出它的真味,獲得品嚐的喜悅。第三是無所不容。道家主張空,空是無所不能,無所不包的。道家的“空”主要體現在茶室上。茶室又叫“空之屋”。茶室裡除了基本的審美需求外,一般都不放置其他多餘的物品,刻意留下一些“空”的地方,讓人們用想象力來加以補充。

二、日本茶道的禪宗思想

從進茶室到品茶的整個過程都是充滿儀式感的,處處體現著禪宗的味道。這是因為,茶道原本就來源於禪宗儀式。佛教弟子為了克服長期打坐帶來的疲倦,養成了飲茶提神的習慣。同時,他們習慣採用奉茶的方式來表達對佛教高僧的敬意。日本將它發展為精緻講究的茶道,在這個儀式中,賓主一起超脫現實,追求美好。

茶道的全部理想,實際上是禪宗從微小之處見偉大觀念的縮影,也就是小茶杯裡品味大境界。道家奠定了茶道美學理念的基礎,而禪宗則將這一理想付諸了實踐。所有偉大的茶師都是禪的弟子,他們嘗試將禪的精神引入生活的實踐。於是,茶室以及茶室中所用的茶道器皿都透著一股禪意。

【案例】

日本僧人村田珠光,就是聽說了“趙州茶”,頓悟“禪茶一味”,由茶入禪的法門。關於“趙州茶”的來歷,這裡有一個小故事。趙州禪師,法號從諗,是中國唐代的高僧,為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之後的傳人。據說,有一次,有兩個人來拜訪從諗禪師,從諗問:“來過這裡嗎?”一人答,來過。從諗說:“吃茶去。”另一人回答,沒來過。從諗又說:“吃茶去。”後來,有僧人不明白,問道,為什麼來過沒來過的,都讓人吃茶去?從諗叫道:“院主”,僧人迴應。從諗還是那句,“吃茶去。”有人問,什麼是佛法大意?他還是回答:“吃茶去。”客來了,請“吃茶”,是盡主人本分;“吃茶”了,客要走,也是平常心。佛法教人的,就是要盡本分,用平常心,使人的存在,像“吃茶”那樣單純。

三、日本茶道的藝術美學

日本將茶文化尊崇為一種美的宗教也就是茶道。茶道反映了日本的生活藝術和審美觀,西方人可以藉此理解東方文化和藝術之美。岡倉天心認為,真正的美是通過在精神上完善那些不完美的事物才能得到的。茶對日本人而言,已經超出了飲品的概念,它變成對生活藝術的一種信仰,以及對純潔和精緻的崇拜。日本茶道的藝術美學主要包含3個方面的內容。第一,茶道使日本的建築風格逐漸轉向簡約樸素。第二,茶師認為一個人如果不把自身引向美,那他本人就沒有資格接近美。茶師們不只是讓自己超越藝術家,更重要的是,他們要成為藝術本身。這是一種對唯美主義的追求。第三,茶道對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影響,從起居習俗、服飾飲食、繪畫藝術到日本文學都有。

365極限挑戰日更營  Day  97

簡述日本茶道文化精神

  日本茶道是在中國茶文化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文化藝術。“茶禪一味”、“和敬清寂”及“世代相傳”則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文化精神,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文化精神

  日本茶道是在中日禪僧的交往中建立起來的,可以說,日本茶道源於中國寺院,日本茶本身也源於中國寺院。在茶道大師千利休之前創立“草菴茶湯”的大茶人村田珠光,曾參禪而受禪旨印可。村田珠光從日本高僧一休宗純那裡得到中國宋代著名禪師圓悟克勤的一張墨跡,這一墨跡是與“茶禪一味”有密切關係的茶道界的寶物,後來成為茶與禪結合的最初標誌,村田珠光也由此悟出“佛法存於茶湯之中”的道理。

  村田珠光把墨跡掛在茶室的壁龕裡,人們走進茶室,都要在墨跡前跪下行禮。一是表示對圓悟克勤的敬意,二是表明草菴茶的宗旨是與禪宗的思想相通的。“珠光的這一舉動開闢了‘茶禪一味’的道路。由此,他被確立為日本茶道之開山。”珠光“在四張半榻榻米的小茶室裡,面對圓悟克勤的禪語,以本來無一物的心境點茶飲茶,形成了珠光自己獨特的草菴茶風。”珠光把佛教“空”的精神融合於茶道中,要求茶人破除“我執”、切忌“自高自大”、“固執己見”。同時他也揉合進了當時流行的“連歌”中的“冷枯”之美,在當時一直以唐物為中心的完美豪華的茶道具中加入粗糙的日本本土之物,追求一種殘缺的美。珠光曾說“明月也嫌無雲時”,比起一覽無餘的滿月,於雲中時隱時現的似乎模糊的月亮更給人一種朦朧美。珠光茶室中還表現出了融合“唐和”(中日)的思想,他主張將“唐物”與“和物”合為一體,備前燒、信樂燒等日本的瓷器也都進入茶道。珠光追隨一休參禪,將“茶禪一味”的精神貫徹於飲茶中,把當時流行的禪院的茶禮儀、奈良庶民茶、貴族書院茶揉成一體,給其中注入禪的精神,並根據此精神,對茶室和茶具進行改良,使茶進人道的境界,使茶道文化大放異彩。

  禪與茶道的結合,固然有僧人是茶文化傳播者這種客觀的歷史背景,但禪與茶在精神上的內在聯絡應當說更為重要。這種現象並不是日本所特有的。中國禪宗也有相應十分生動的例證。據傳,有一天,唐代趙州從諗禪師問一位外來的僧人是否到過他這裡,對方說曾經到過,他便吩咐:“吃茶去!”某日又一位僧人到來,趙州同樣問他是否來過,對方回答沒來過,他也吩咐:“吃茶去!”站在一旁的院主深感不解,問趙州為什麼讓來過的和沒來過的都去吃茶,於是趙州便喊了一聲:“院主,吃茶去!”僧人待客以茶,似乎並不僅僅是以茶解渴,其中當另有深義。日本的茶道脫胎於禪這一母體,茶道理念中的“和、敬、清、寂”就是禪所要達到的理想境地,也是禪僧的墨跡以及書法創作的最高追求。在茶人們那裡,茶道過程的一舉一動無非都是茶理的自然流露。在這個意義上,茶道就是禪的生活化。

  “茶禪一味”,其真諦在於禪,其主旨也在於禪。日本茶道歷來就注重於感悟茶性之美,包括:茶意之美、茶味之美、茶香之美、茶色之美;同時也講究茶會時的器之美、水之美、花之美、境之美以及人之美。

  進入公元九世紀後期,日本停止了向中國派遣唐使的傳統。這時官方單向的學習停止,民間的雙向交流開始。日本的島國文明不同於中國的文明,中國地大人多,物產豐饒,而日本面積小,資源匱乏,就必須把學來的東西發揮到極致,做到舉一反三。所以,九世紀後日本雖然還在學習中國的文明、文化和技術,但茶道作為日本向中國學習的一個組成部分,也開始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果不是村田珠光、武野紹鷗和千利休把禪的內涵引入茶道,那麼今天流傳的可能就是日本料理,席間的茶水也早就被可口可樂代替了。”日本人選擇茶來賦予特殊意義,只要理解了禪,就不難理解日本茶道的文化內涵。

  由於寺院禪宗的影響,人們常常過分注意禪和佛教的關係。其實禪具有全部中國文化的背景,它不僅與佛相連,也和儒家思想有著密切的關係,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是有記載以來第一個參悟了禪的人。世界本來也許有一個終極真理,如果人們能夠完全理解這個真理,那麼人世就是天堂。可惜人壽有限,我們短暫的一生不足以完全領悟所有的道,這個矛盾成為人類所有哲學的根源問題。前人根據自己的經驗制定規則,後人通過遵循這些規則,可以從比前人更高的起點上去領悟人生,從而更加接近真理。

  茶道里“禪”的內涵,在於通過繁瑣的規則來磨練人心,當這些規則不再令飲茶者厭煩,當飲茶人信手而為就符合茶道禮法時,才算領會了茶的真諦,才能喝到一杯好茶,才能最終達到“茶禪一味”的境界。繁複而熟練的茶道禮法是為了使人超然物外,濃如苦藥的茶湯正如人生,別出心裁的插花顯示有限的生命背後人類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棒喝的偈語告訴人們處處是真理。日本茶道,是用一種儀式來向人們講述禪的思想,正如參禪需要頓悟一樣,其中蘊涵的那些人生經驗,需要飲茶者用生命的美好時光來領悟。

  日本茶道文化精神內涵

  日本學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歸納為“和、敬、清、寂”。茶為茶道的四諦、四則、四規。“和”不僅強調主人對客人要和氣,客人與茶事活動也要和諧。“敬”表示相互承認,相互尊重,並作到上下有別,有禮有節。“清”是要求人、茶具、環境都必須清潔、清爽、清楚,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寂”是指整個的茶事活動要安靜、神情要莊重、主人與客人都是懷著嚴肅的態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個茶事活動。日本的“和、敬、清、寂”的四諦史創於村田珠光,400多年來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為準則。

  久鬆真一說:“茶道的第一目的為身心,其身心是茶道文化形成的胎盤。無相的了悟為一種現象顯示出來的才是茶道文化。茶道文化真是一種內容豐富的文化形式,自己開始研究茶道以後感到驚訝的是,其文化形式有著強烈的獨特性,即它是一種由無相的了悟,無相的自己表現出來的形式。未滲透著無相自己的茶道是不存在的,反過來說,茶道中必須滲透著無相的自己。即茶道文化是無相的自己的外在表現。茶道又是一種根源性文化,它人的身心,創造無相的人、了悟的人,即創造文化的創造者。所以說,茶道是創造文化創造者的文化。這些創造者創造的文化反過來又創造文化創造者。茶道是這樣一種人的天地,是這樣的一個文化創造的領域。在此意義上來說,茶道是無相自己的形成及無相自己表現的場所。日本茶道思想是茶與禪的融會貫通。茶中有禪理,禪理又在品茶中深刻體會到。

  從村田珠光到武野紹鷗再到千利休,經幾代茶人的不懈努力,終於完成了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而今,日本茶道更是被髮揚光大,普及全國並走向海外。可以說,日本茶道世代相傳,數百年長盛不衰,而且又與能樂、俳句、水墨畫、庭園藝術等結合起來,在“茶禪一味”與“和敬清寂”的精神影響下,形成了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今天仍繼續支配著日本人的文化生活。在日本,茶道組織和茶道流派遍及全國,研習茶道的人數以萬計,其中大多數為女性。在京都,你不應問女性“您是否學習茶道”,而應問“您學習的是哪家茶道”。

  日本茶道之所以能夠世代相傳,延續數百年而不衰,並且發展勢頭越來越盛。就是因為在日本茶道界採取了家元制度的作法。在家元制度的支配下,各茶道流派都竭盡全力發展自己的組織,而且新的茶道流派和茶道組織不斷湧現。這就是日本茶道得以世代相傳、永不衰竭的原因所在。這種在技藝界勇往直前、永不言敗、不斷努力的做法集中反映了日本茶人世代相傳的精神追求。

茶道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茶道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後來才成為分享茶食的儀式。日本茶道分為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下面是 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對日本人的影響,一起來看看。

日本受中國的影響,飲茶的歷史早在陸羽的《茶經》誕生之前就已開始,然而將飲茶習俗和優良的唐代茶種傳入日本的則是日本派往中國的遣唐僧們。因此,日本茶道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不像中國茶文化那樣受儒、道、佛三位一體的綜合影響,而主要受佛教禪宗的影響。

我國古人把飲茶從最初的單純飲用、解渴、提神昇華為通過飲茶獲得某些精神上的需要、反映人生信仰、追求人生的崇高境界和寄託、表達對朋友的情誼等。日本的茶道和茶文化,無論從其形式還是從實質來說,都同中國茶文化有著不可割裂的聯絡,茶道是中日文化交融的一端。日本有學者指出,日本茶道是以中國茶道為母親而成長起來的茶道,並且是在古代佛教文化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日本茶道之所以出色完成的深層原因,必須歸功於陸羽寫了《茶經》,建立了其它飲料所沒有的理論上的豐碑這個史實。

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自成體系,有嚴格的程式。但都是取茶的清心、靜氣、養神、助智等精義,應該說都是健康向上的。

中國茶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核心,融儒、道、佛為一體,三者之間是互相補充的多、相互牴觸的少,從而中國的茶文化內容非常豐富,從哪個層次、哪個方面講都可以做出巨集篇大論來。日本茶道則主要反映中國禪宗思想,當然也融進了日本國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識。中國人“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這四條都是通過飲茶貫徹儒家的禮、義、仁、德等道德觀念以及中庸和諧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和”,即溫和之心,也就是指“和”的精神,在茶道之中則指主人與客人之間和客人與客人之間的和睦;“敬”則指互相有禮有節、尊敬謙恭真誠地交往;“清”即清潔、整齊,構成茶道精神的這一要素,可說是日本人心靈的獨特貢獻。

日本茶道核心內涵是什麼

  雖然日本的茶道起源於中國,不過同樣也在日本的發展中保留了自己的一些特有的內涵。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核心內涵,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核心內涵

  和:

  茶道四諦中的“和”,既表示和諧的和,又表示和悅的和,它體現了支配茶道整個過程的精神。“和諧”注重形式方面,“和悅”則表示內在的感情,茶室裡的氣氛就是在這種“和”的精神下建立起來的。在茶事進行中有觸覺上的和,嗅覺上的和,視覺上的和及聽覺上的和,具體來說,一隻好的茶碗不在於它的外形如何,而在於它的手感,客人拿起它時是否不覺得冰涼、扎手、太重或太輕。

  茶室裡的香氣味一定不能太強、太刺鼻,要輕柔地散漫在茶室內,窗子是分佈在茶室內的和美之源,經白色宣紙過濾而透進茶室的光線總是輕柔的,誘人冥想。風從茶室外老松樹的葉縫中吹過,與爐子上茶釜的煮水聲音相附和,這和諧的環境之美與參與者和悅的人格之美奏出一曲和的美曲。

  在茶道形成初期的封建時代,雖然存在著嚴格的等級制度,但是在小小的茶室裡各個階層的人都是無差別的。在這裡一切世俗的貴賤都隨風而去,平民與貴族促膝而談,這同時也是禪的精神。從禪的角度來看,人與人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以和為貴”“以和為本”的意境亦是禪宗直指人心所依託的氛圍。禪宗吸收了“和”的概念。

  主張用淡泊無為,“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的清靜本心去體驗、了悟“我心即佛”的般若真諦,從而達到“佛我一如”的“和”境。茶道是禪宗自然觀外化的一種藝術形式,是調和人際關係“以心傳心”的人工渠道,茶道所極力渲染的氛圍。

  是摒棄世人紛爭,追求平和、靜謐的“和”境,其庭園設計、茶室佈局、禮儀程式、禮節規範,都別具匠心地突出“和”的氛圍,特別是一張半榻榻米大小的茶室把人與人的距離凝縮到咫尺之間,更加突出了心心相印、以茶會友的情境。

  敬:

  敬的思想本源自禪宗,禪宗主張“我心即佛”、“萬物皆有佛心”,認為在“真如”面前所有的人都平等不二。茶道吸收了禪宗的“心佛平等”觀,並加以昇華和提煉,形成了“敬”的情感概念。最能體現這種“敬”的意念的,應是茶湯中的“一座建立”,所謂“一座”,是指參與茶事的所有的人。

  “一座建立”是說參與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人們要相互尊重,創造、共享一個和諧的茶室氣氛。在茶室中,賓主共置於一個沒有差別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位置上,在這裡相敬相愛,情感出於“本心”的流露而達到自然的、非理性的交融。

  茶室中原有為貴賓設定的“貴人入口”,後改為不論身份地位一律自由出入的“小入口”,所有的客人都必須從小入口鑽進來。如果有佩刀,必須將刀放在茶室外,進入茶室就是一派平等和平的世界,這一創意徹底地體現了茶道所提倡的“敬”的思想。

  禪宗認為人的一切雜念和皆源自此二者,要想成佛,就必須去實現一種超越經驗,即無意識的內心自悟。而這種超越的先決條件之一就是“敬”,真正領悟了“敬”的禪意,才能“見能者近之,驚佩其才;見後於己者,則須鼎力協之”,點示出茶道與禪宗一脈相承、息息相通的“敬”的意識。

  清:

  清即清潔,有時也指整齊。當然,茶道四諦中的“清”更多的是指對靈魂的洗滌。在被稱為露地的茶庭裡,茶人們要隨時潑灑清水,在迎接貴客之前,茶人們要用抹布擦淨茶庭裡的樹葉和石頭,茶室裡不用說是一塵不染的,連燒水用的炭都被提前一天洗去了浮塵,茶人就是這樣通過去除身外的汙濁達到內心的清淨的。

  茶道經典《南方錄》說:“茶道的目的就是要在茅舍茶室中實現清淨無垢的淨上,創造出一個理想的社會。”茶道四諦中的“清”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又是佛理的體現,她用獨特的文化式樣表現出了“物我合一”的禪境。

  寂:

  作為茶道四諦的第四個構成要素,寂也是茶道追求的最終境界,沒有它就沒有茶道的存在意義。在這個概念上,禪與茶被密切地聯絡在一起。“寂”在梵語中指“靜寂”“和平”“靜穩”,它還在佛典中被用作“死”、“涅盤”、“無”的意思。

  在茶道中,這個詞又與“貧寡”“至純”“孤絕”的意思相近,即當修禪者或是茶人完成了對各色事物的否定之後,便進入了一個無的世界,這裡沒有聲音,沒有色彩。“死”雖然是令俗人傷心的,但誰能否定死對於生來說更富於原始性、歸屬性,比生佔用的時間更悠長呢?

  死是絕對的,而生是相對的。死亦被稱作“無”的世界,“無”又是產生“有”的本源,佛教的輪迴思想給了人們再生的希望。“本來無一物”,“無一物中無盡藏,有山有水有樓臺”,“無”在藝術領域裡被看作是藝術創作的源頭和出發點。當茶人們否定了一切固有的審美價值,拋棄了所有的思想束縛之後,一樣樣新的藝術品、藝術表現形式就會應運而生。

  如前所述,茶道四諦中的“和”主要是指主人與客人的和合,沒有隔膜;“敬”是相互之間尊敬的感情;“清”是必須保持心靈的清淨無垢;“寂”要求茶人忘卻一切,去創造新的藝術天地。

  四諦的根本在於“寂”,它可以被表現為佛教中心的涅盤、寂靜、空寂、寂滅,在積極意義上是“無”,即“主體的無”。由此可見,和敬清寂四諦是以“寂”為根源,以“寂”為最高層次而體現的法則,也可以說四諦歸結於“寂”這一諦。

  日本茶道的內涵

  日本人把茶道視為日本文化的結晶,也是日本文化的代表。谷川激三先生將茶道定義為:以身體動作作為媒介而演出的藝術。它包含了藝術因素、社交因素、禮儀因素和修行因素四個因素。久鬆真一先生則認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為契機的綜合文化體系,它具有綜合性、統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藝術、道德、哲學、宗教以及文化的各個方面,其核心是禪。熊倉功夫先生提出:茶道是一種室內藝能。是人本文化獨有的一個藝術群,它通過人體的達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倉澤行洋先生則主張:茶道是以深遠的哲理為思想背景,綜合生活文化,是東方文化之精華。

  日本學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歸納為“和、敬、清、寂”。 “和”不僅強調主人對客人要和氣,客人與茶事活動也要和諧。“敬”表示相互承認,相互尊重,並作到上下有別,有禮有節。“清”是要求人、茶具、環境都必須清潔、清爽、清楚,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寂”是指整個的茶事活動要安靜、神情要莊重、主人與客人都是懷著嚴肅的態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個茶事活動。

 

日本留學須知的茶道文化

  說起日本茶道,大家都知道它跟我國的茶道相比絲毫不遜色。日本茶道不止是一種生活藝術,更是一種可貴的精神,現在就跟隨出國留學一起來了解日本茶道的詳情吧,歡迎大家閱讀。

  日本的茶道源於中國,卻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發展過程和特有的內蘊。正如桑田中親說的“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成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範和理想。”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汲取了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茶道是一種包含了許多技藝與複雜的程式的生活藝術,從看似簡單實則很講究的茶具的沖洗,茶水的烹製,到沏茶、賞茶、聞茶、飲茶,每一步講究的都是一種精緻與唯美。走進一間茶館,品上一小碗經過一步步細心熬製的茶水,再煩悶壓抑的內心也能純淨安靜下來。茶道不僅是修身養性、提高生活品位的藝術,更是增進友誼的途徑,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品茶能夠靜心安神,可以體現“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同時與佛道儒的“內省修行”的思想相得益彰。茶道精神作為茶文化的關鍵,其本身就是一種靈魂的載體。

   茶道觀點:和、敬、清、寂

  “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奉行的四諦、遵循的四規、堅守的四則。這四個字是對日本茶道所有精神內涵的高度概括。只要一說到茶道人們從內心聯想到的情景意蘊其實就是這四個字的抽象意念。

  在日本,茶道的主要思想宗旨是:主體的“元”即主體的絕對否定。這個茶道的主旨是無形的。作為“無”的化身而出現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們是“無”泊出生的四種現象。隨著時間的發展從上面所說的幾個內容中衍生出了日本茶道的種種優秀的技藝。

  和代表平和的和,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和。當我們進入茶室之中品嚐一碗茶時,無論是客是主“請先”“請慢用”以及種種的言詞,都代表了茶道中所蘊含的“和”之意。

  說到敬,則是對於長輩的尊敬,同時也代表了對於友人與同濟間的敬愛。以和而敬,從此開始便展開了茶道的真隨。

  清,則是清淨、清潔的意思,也是茶道的種種禮儀,做法中十分強調的部分。

  寂乃是茶道中的美的最高理念,在求取“靜”的同時,能觀察自己知足的內心,在深沉的思索中讓自己內心沉澱,是禪學中所生之思想,也是對於人生的最佳解答。

   飲茶程式

  日本茶道是必須遵照規則程式來進行喝茶活動。而茶道的精神,就是蘊含在這些看起來繁瑣的喝茶程式之中。

  茶道品茶很講究場所,一般均在茶室中進行。接待賓客時,待客人入座後。由主持儀式的茶師按規定動作點炭火、煮開水、沖茶或抹茶,然後依次獻給賓客。

  客人按規定須恭敬地雙手接茶,先致謝,爾後三轉茶碗,輕品、慢飲、奉還。點茶、煮茶、沖茶、獻茶,是茶道儀式的主要部分。需要專門的技術和訓練,飲茶完畢,按照習慣,客人要對各種茶具進行鑑賞,讚美一番。最後,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別,主人熱情相送。

   茶道精神

  “一期一會”一詞出自江戶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弼所著茶論《茶湯一會集》。井伊說: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為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覆多次舉行茶事,也不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為我一生一度之會。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計,盡深情實意,不能有半點疏忽。客人也須以此世再不能相逢之情赴會,熱心領受主人的每一個細小的匠心,以誠相交。

  由此可見,茶道是一場靜心清魂的佛事。茶人不愧為在家的僧人。茶室可比作寺院的佛堂。所以,日本茶道思想是茶與禪的融會貫通。茶中有禪理,禪理又在品茶中深刻體會到。

   茶道影響

  日本茶道起源於中國的茶文化。中國的茶文化傳入日本後,經過幾代日本茶人的潛心研究和改革創新,逐步形成了集宗教、倫理、美學等為一體,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茶道體系。茶道作為日本民族文化的代表,不僅影響了日本國民的精神文化、建築風格、陶藝製造和飲食文化,還在其生活習慣、服飾、繪畫、插花甚至文學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說沒有茶道,就沒有日本文化史。研究茶道,對於瞭解日本文化、日本社會有重要作用。

淺析日本茶道文化論文

日本茶道要求人們通過茶室中的 飲茶 進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溝通,於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內心的塵垢和彼此的芥蒂,以達到和敬的目的。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淺析日本茶道 文化 論文,一起來看看。

  淺析日本茶道文化論文1

  淺談日本茶道文化

  摘要:中國茶道是日本茶道的祖先,但是日本茶道卻擁有自己的特色。它擁有自己的的發展過程及獨特內涵。日本茶道必須按照一整套規定程式來進行,它不只是一般的是社交手法,更是通過品茶和茶道來達到陶冶情操,抒發情感的目的。

  本文從日本茶道的創立及形成入手,通過對日本茶道中茶具及茶室佈置等方面的分析,來簡單探討日本茶道中所體現的日本人傳統審美意識以及其蘊含的禪宗精神。

  關鍵詞:日本茶道、審美意識、茶具、茶室、和敬清寂

  一、日本茶道的建立和發展過程

  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環。中國茶道是日本茶道的源頭,茶道由中國傳入日本後,經過發展、變化、融合形成了具備大和民族韻味的日本茶道。

  唐代中期,派遣來中國的日本僧人最澄將中國的茶葉盒種子帶回日本,並 種植 在大阪一帶。茶葉剛剛出現在日本的時候屬於貴族用品,只有權貴、少數高階僧侶才可以享用茶葉。茶道被當作一種特殊的有品位的文化活動僅侷限在權貴的身邊。

  但到了鎌倉時代,受《吃茶養生記》的影響,茶道有權貴和僧侶發展到了平民中間。等到了室町時代,以種茶為生的茶農開始對茶葉進行品評和開辦品茶會,逐漸的這樣的集會變成了平民的娛樂活動,並由此發展成為了日本最早的茶道。

  對於“茶道”這個名詞,最早則是由和尚村田提出來的。他把對佛法中的領悟融匯到了茶道之中,它起源於“佛法存於茶湯”的道理,並藉由此發展成為了最具自然氣息和樸素的茶風。

  日本戰國時代的千利休則把日本茶道進行改進並提高到了藝術層次。千利休把室內富麗堂皇的的裝飾簡化到了非常樸素的程度,讓日本茶道脫離了物質因素的糾纏,讓日本茶道更易於被大眾所接受。與此同時千利休還特別要求“本心”的重要,並提出簡化茶道的特殊動作,要隨意的品茶並放棄外界的形式操縱,來達到用心體會茶道的高深意境。

  二、傳統日本茶道中的審美觀念

  在伊藤古鑑所著的《茶與禪》中,把日本的傳統茶道分為了三個層次:品茶技巧、品茶禮儀、茶“道”。

  日本人的審美觀和品茶觀完美的體現在其中。品茶技巧就是茶人怎麼挑選合適的茶具、怎麼放置屋內的盆景和裝飾品、怎麼點茶、怎麼調配茶後甜點;品茶禮儀就是主人和賓客間的禮貌問題。主要方面就是主人對房屋的打掃和茶會上的表演節目;第三點茶道,就是品茶人在喝茶的過程中對人生的領悟、最終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下面我們就分別從這幾個方面來深入的走進日本茶道文化,領悟其精髓,感受其文化。

  (一) 茶具和裝飾品

  在日本的茶道文化當中,我們要深入的瞭解下其茶道文化的精髓,就要首先了解下其茶道文化中的重要的一個方面,即:茶具和裝飾品。

  日本茶道中的品茶工具、書畫文字、盆景等飾物,體現了日本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從日本傳統茶道的祖先村田珠光開始,日本人在查到中找到了寂靜和質樸,來探索平淡生活中的點滴趣味。

  在日本的名流中,也不乏在茶具和裝飾品中有自己特有要求的,他們中具有代表意義的是:茶道鼻祖村田珠光。村田珠光追求的是質樸,村田珠光自己就經常選擇質樸的茶具,反對鋪張浪費,提倡節約簡樸。他認為大和民族的黑色陶器顏色暗淡,但卻擁有有 簡譜 、寂靜的美麗。使用這樣的簡約茶具,情真意切地待客,既有品茶的樂趣,對道德情操養成和鍛鍊也大有用處。

  再挑選和物的基礎上,應當多多選擇用淡色系的朽葉色、淡青色茶具和適應寂靜分為的茶具。茶道鼻祖村田珠光說‘正是這種以嚴峻、淡然、悠閒寂靜為美的審美觀點,才能讓人把握到生活的樂趣,來達到靈魂上的追求。

  自主的品茶地點、露天場所、石頭燈籠等的設立都是千立休提出來的。品茶地點雖然簡約淡然,喝茶的人卻讓茶具茶室乾淨整潔。只有喝茶周圍的環境乾淨整潔才能“進入自悟之道的境界,和美、寂靜有佛家的氣氛才是最正宗的茶道。對於茶道的鑑賞千利休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也正好是日本人對傳統審美觀的具體表現。

  (二) 茶室周圍的佈置

  在佈置品茶地點周圍的環境方面,品茶的人所看重的就是喝茶時的虔誠心情,對周圍大自然的美特殊的重視。插花對於日本茶道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必須選用應季的花草樹木,必須看重大自然之美,順應花朵枝幹的自然之勢,不要求奢華,只需要簡約自然,讓人怦然心動,讓他們所呈現的大自然的魅力,要和茶室中與季節、書畫遙遙響應,真正意義上的靠近生命的本質。

  從這裡看出,這就是日本人傳統的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自然理念。《茶之書》中也提到“花瓶滴落的清水其實並不需要加以抹去,因為它暗示著露水一般的純淨與清爽”。同樣體現了日本茶道中的人當與自然相融合,在茶道環境的佈置與高深技術中,重視大自然,輕慢人人之間的鎖事,注重生命最本真的和諧。

  (三)和敬清寂

  17世紀前期,16世紀末期,千利休用“和敬清寂”四字囊括了日本傳統茶道的精神理念,建立了日本最正統的茶道。“和敬”主要代表的是人人之間的和睦相處用心交流,萬萬不能妄自尊大;“清寂”指的是冷靜嚴肅、淡然、悠閒的審美觀點。

  在舉辦品茶聚會之前,品茶人必須先打掃周圍的環境,保持室內整潔,茶具的乾淨,茶葉必須經過精心的加工碾碎,茶具要反覆清洗乾淨一塵不染,插花也要根據賓客的不同和季節的變換來選擇。

  茶人品茶時的動作符合規範迅速敏捷,“既要讓人產生舞蹈時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精確規範”。因為這樣賓客才能感覺到主人的重視和尊重,展現了主人待客的真誠。在茶會上,賓客們的穿著也非常重要,因為要與茶會的背景相互協調,身份再崇高的貴族都必須爬跪進入。入座之後也不能喧譁保持安靜,並需要向著主人放置在王床間的畫行禮致敬。這樣才能體現出人與人交流的“和敬”氣氛。

  到了室町時代中期,伴隨著時代和經濟的發展,城市慢慢變的奢華和喧鬧。很多人開始厭倦了這種喧鬧的生活,把寂靜、淡然、悠閒為美,他們期待著過上隱居的生活,來達到心靈上的安慰。茶道之茶稱為“佗茶”,“佗”有是幽遠寂靜”、“閒適”的含義。一邊喝茶一邊和朋友談天說地,不問世事,修養身心。“清寂”之美從這個時期得到廣泛的流傳。   (四)禪茶之緣

  日本的傳統茶道是必須按照一定的流程規範來完成的一種藝術。並且日本茶道的根本精神,正是包含在這些看似複雜繁多的程式中。而這些繁雜的工序

  並不是要讓品茶人的注意力從茶本身上移走,而是要茶客細心體會整個品茶的過程,從而把品茶人從世俗的喧囂、和生活的瑣碎中解脫出來。

  茶道中禪的意義,就是通過繁瑣的品茶程式和規則來鍛鍊人們的本心,當這些繁文縟節不再使品茶者苦惱,當飲茶人隨意之間就能表現出茶道的禮儀規範,才算領悟了茶道本身的真諦。

  茶道的最高境界就是把精神修養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通過茶會本身的形式,賓客和主人之間的相互配合,在寂靜淡然的品茶環境中,以喝茶、欣賞茶具、賓主間天天說地的形式,以此來達到修身養心的目的、還能讓我們潔身自好,擁有更加的完美意識和品質。這也就是禪宗裡的“勿使染塵埃”和“本來無一物”的兩個境界。

  在整理中,我們發現:人們只有通過不停的反問自己的內心,才能最終令塵埃無可染之處。日本茶道,是用一種儀式來向人講述禪的思想,是日本文化的結晶,是融佛教、道教、儒家學說為一體的一種精神文化。領悟了這些方面才能更好的領悟日本茶道文化的內涵。

  三、結語

  日本茶道其基本精神被日本學者概括為“和、敬、清、寂”四個字,主張通過在茶室中舉行茶會的方式來了悟禪法,參透本心。日本茶道推崇樸素的“閒寂”茶風,“在不引人注目的外表之下暗含著無價的寶物,在貧困之中深藏著難以言盡的恬靜的喜悅”,這種意境被日本茶人奉為美的極致。“閒寂”的美學理念不僅顯現於茶具、茶室、茶儀等諸多外在形式之中,更深深滲入了茶人的內心世界,成為日本茶道藝術最為鮮明的個性特徵之一,對整個日本民族的審美情趣構成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以上所說的,日本茶道不僅僅是單純的娛樂、和業餘活動,它讓人們在謹慎的品茶過程中養成認真、並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同時,其實茶道本身已經成為了大和民族對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並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

  參考文獻

  [1]村井康彥.茶道思想[J].日本研究,1990(1):79.

  [2]千宗室.茶道文化的特點及其在日本的發展[J].日本學,1995(5):273.

  [3]千宗室.〈茶經〉與日本茶道的歷史意義[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2:25-26.

  [4]錢樸.茶道淵源初探[J].農業考古,1995(38):51.

  [5]鈴木大掘.禪與日本文化[M].北京:三聯出版,1989.

  [6]鈴木大拙.禪與藝術[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1988.

  [7]吳平.禪趣人生[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8]趙天相.〈茶禪一味〉尋蹤有感[J].農業考古,2000(58):126.

  淺析日本茶道文化論文2

  淺談日本茶道文化

  摘要:日本茶道把日常生活和宗教、哲學以及倫理結合到一起,從而成為了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文化活動。它在乎的不但是物質上的享受,而且還可運用茶會來學習茶道禮儀,培養人們的審美觀念以及道德觀。日本茶禮是一套能夠表現出佛教禪宗思想的重要程式,立足於欣賞茶道表演,可以從中找到日本茶道所具有的含義。本文論述了日本茶道的發展歷程,介紹了日本茶道知識,並闡述了日本茶道的文化含義。

  關鍵詞:日本;茶道;文化

  中國茶文化為日本茶道之源頭,被後世尊稱為茶聖的陸羽所著的《茶經》,是中日兩國人民共同認可的經典性著作。我國古代的佛、道以及儒等思想都會對日本茶道觀念以及世界觀具有極為深刻之影響。所以說,日本茶道是在我國茶文化為基礎而產生與發展起來的結合了哲學、宗教、文學、倫理、道德以及建築等的一門綜合性藝術形式。日本茶道並不注重於追求物質上的享受,而是要運用茶會等方式,讓大家學茶道增長見識,離開浮躁,提升審美能力與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當前,日本茶道已經走向全世界,為多個國家所認可與讚賞。通過研究日本茶道文化,能夠讓各國人民更好地瞭解日本茶道文化之精髓,推動中日茶道文化的進一步交流。

  一、日本茶道的發展歷程

  日本茶道發展至今已經有了八百餘年的歷史,這是日本的一種 傳統文化 。茶道也就是品茶之道,這就代表了茶藝操作當中追求與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風貌。日本和中國自古以來就一衣帶水,兩國一直具有、經濟與文化的長期聯絡,而茶文化則是兩國文化交流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是茶文化的發祥地,源自於我國的茶文化在往世界各地進行傳播時,比較早地進入到了日本列島。中日兩國的茶文化交流可謂是源遠流長,一千多年以來始終綿延不斷。茶葉的故鄉就在我國雲南省和越、泰、緬等國的接壤處,那兒如今依然種有數棵千年古茶樹,其中樹齡最長的達到一千七百多年,可以稱之為茶樹之王。最開始人們所喝的是綠茶,後來中國發明瞭蒸製茶葉的手法,並在8世紀傳到日本。當時日本的茶都是通過遣隋使或者遣唐使帶回的,因而異常珍貴,主要是作為藥用。到了平安時期,日本的永忠、空海等高僧把中國的茶種帶回到日本進行播種,促進了日本茶文化的大發展。鎌倉時期的日本大興品茶之風。1191年,榮西禪師不僅自己種茶,而且還將茶種送於京都高僧明惠,明惠將茶種種於?銜採劍?日本著名的?銜膊櫳?告誕生。此後,日本舉國盛起了飲茶的新風尚。如今在日本大行其道的茶道是在十六世紀由千利休大師所創的。他主張在環境幽雅之處築茶室,講求茶具之美,推進品茶庭園創意化,產生了影響至今的日本千家流品茶法。

  二、日本茶道知識介紹

  日本茶道可以說是一種室內傳統藝術,是在與人們日常生活全面隔絕的一種特殊場所之中和特定時間之中所開展的一種藝術性儀式,一定要通過十分複雜而且繁瑣的手段,運用特定 方法 才能完成。除應用特殊方法之外,日本茶道還十分注重於人和人相互間的聯絡。比如,日本茶道中所之茶並非個人之茶,而是為集體所共有之茶。茶道的中心為茶的聚會。全部參加茶會的人士均可通過茶會來脫離現實社會之中的各類制約,讓人和人之間的相互關係在內心深處更加和諧。日本茶道涵蓋了精神主義,也就是注重清、靜、和、寂。在茶道歷史之中,有大量重名的人為了求心之道而耗費了大量時間。茶道就是建立於與世隔絕前提之下的,因此其十分自然地追求精神境界視為自身的奮鬥目標,也就是求道性。當然,茶道也有一定的趣味性,具備了遊樂方面的性質,自然也不排除部分人士是因為娛樂目的而加入到茶道儀式之中的。事實上,茶道所具有的求道性和趣味性之間不是彼此矛盾的,其同時並存在茶道當中。茶會可以說是茶道之中的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通常說來,一定要具有三個條件,茶會才能夠舉行。茶會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聚會,通過茶會來獲得心境上的溝通。其次,茶會注重於搭配,主人和客人之間使用茶道用具的科學搭配,讓自身處於輕鬆和諧的茶室空間當中。最後,茶道的禮法包括主人接客過程中嫻熟的動作等,都會讓茶會的興趣能夠達到新的。依據茶道之規矩,一定要在吃過飯之後才能夠喝濃茶,如此一來茶會變得更為美味。在正式茶會喝濃茶以前,一定要吃一頓被稱為懷石餐的簡單飯菜。

  三、日本茶道的文化含義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特殊表現方式之一,一直為全球各國所稱道。當前,日本茶道中的著名宗派之一里千家已經在各個國家設定了茶室並且傳播與研究茶道。品茶這一藝術形式來源於我國,並從唐代起傳入到日本。日本對此加以吸收與發展,而且在十六世紀時由千利休創立了具備日本民族特色的茶道。茶道集中了哲學、文化以及宗教等內容,牽涉到了陶瓷、 雕刻 、書畫以及建築等各個領域,可以說是日本文化的集中體現,因此,日本茶道具備了十分重要的文化含義。一是茶的品位。茶是草木當中有一人,也就是說在大自然當中的人,其心靈最為平和、自然。當人們放下閒事、雜念與貪慾,即可欣賞到大自然之中的柳綠花紅,欣賞到無盡的珍貴寶藏。在中國文化之中,將飲酒視為醉鄉,這就是一個令人沉醉的世界。將飲茶稱為醒鄉,也就是讓人保持清醒的世界。從醉鄉進入到醒鄉之中,也就是從煩惱世界進入覺悟世界之中。二是茶的壽命。在日本茶道文化之中素來有喜壽、米壽以及茶壽之說。喜壽為77歲、米壽為80多歲、茶壽則是108歲。正所謂"茶人得茶壽。"愛飲茶之人即可得到茶壽。茶人能得茶壽和茶所具有的養生功能息息相關。茶具有三德,既可驅除瞌睡,讓人保持清醒,也可幫助消化,還能不讓對外爆發。因為有以上三大功能,飲茶能夠養生延年。三是茶的精神。我國唐代茶聖陸羽提出精、行、儉、德四字,日本千利休大師提出的是和、敬、清、寂四字。和為茶道思想之中心。就精神層面而言,就是讓內心相互對立的觀念實現調和與化解。僧團被稱之為和合眾,因而一直以有六和敬之準則。敬是指在茶道中對所有事物均保持恭敬之態度,以恭敬之心來做好工作。清在茶道當中主要是指外物與內心之清淨與潔白的狀態。六根清淨既是禪道也屬茶道。寂主要是指心中各種慾火被澆滅以後的寧靜安祥之狀態。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茶道在日本文化當中具有主導性的地位,從而成為了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文化之精華。茶道被稱為日本民族文化之象徵,在全球傳統文化之中具有很大的影響。通過觀察日本茶道之發展,自始至終對於促進日本傳統文化之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並且為日本的人文、禮儀以及飲食文化之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發揮出非常大的作用。日本茶道的發展已經從一種娛樂方式昇華為藝術、哲學甚至是倫理道德。日本茶道倡導的樸素與純淨精神成為了日本傳統文化之中的重要代表以及日本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鴻 宇. 說茶之日本茶道[M].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2]陳姍姍,盧永鬆. 日本茶道的文化內涵[J].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2).

  [3]李 薇. 日本茶道文化的淵源與流變[J]. 科技視界,2014(26).

  [4]楊月琴,王榮華. 從中日茶文化的不同點看日本茶道文化特徵研究[J]. 才智,2015(25).

  [5]黃 丹. 從日本茶道文化看日本民族精神[J]. 福建茶葉,2016(9).

淺析日本茶道文化論文相關 文章 :

1. 淺談日本茶道文化的歷史

2. 關於日本茶道的論文2篇

3. 論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

4. 論中日茶文化的相關論文

5. 日本茶道精神文化

標籤: 日本 茶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2lr2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