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茶道的程式圖

茶道的程式圖

茶道的程式圖

我不是一個視覺智慧機器人,無法為您提供程式圖,不過我可以為您提供茶道程式的文字步驟:

1. 準備水、火、茶具、茶葉、茶巾等物品。

2. 洗手並將茶具、茶葉等物品擺放整齊,以便取用。

3. 燒開水,將熱水注入茶盅,預熱茶具。

4. 將茶葉放入茶壺中,用熱水衝泡茶葉,然後倒掉茶湯,這個步驟叫做“洗茶”。

5. 用熱水沖泡茶葉,依據茶葉的種類和泡茶的方式,掌握好泡茶的時間。

6. 倒出茶湯,保留一小口,稱為“餘熱茶”。

7. 將茶杯依次遞給客人,行為要儒雅慢和,客人飲盡後,要將茶杯特別技巧交回茶席上,以保持整潔。

8. 收拾茶具並結束茶道程式。

希望這些步驟對您有所幫助。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道步驟,最好有圖解

工具:茶壺、隨手泡、茶盤、茶托、茶池(茶海)、茶洗、茶杯(品茗杯、功道杯、聞香杯)、茶針、茶勺、茶夾\x0d\x0a\x0d\x0a茶壺(紫砂壺),是泡茶的咯;隨手泡,是煮水的;茶盤,是沏茶時用來放茶杯的。茶托,是客人面前用來放茶杯的;茶池,是放在茶盤下面用來放洗杯的廢水;茶洗,是一個大碗,用來洗茶杯的;品茗杯,是用來喝茶用的;功道杯,是在斟茶前,要把茶水從茶壺倒入公道杯,之後才倒入品茗杯的。聞香杯,是用來暖手和聞茶香的;茶針,用來通壺嘴;茶勺,是用來裝茶葉的;茶夾,就是用來夾住茶杯,進行洗茶杯等工作。\x0d\x0a\x0d\x0a步驟:溫壺,燙杯,裝茶,高衝,蓋沫,淋頂,洗茶,洗杯,分杯,低斟,奉茶、聞香、品茗。\x0d\x0a\x0d\x0a首先點火煮水,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x0d\x0a\x0d\x0a將茶葉放入茶壺中,多少以佔其容積之七分為宜。——“烏龍入宮”\x0d\x0a\x0d\x0a沸水衝入茶壺中,“高山流水”,即高處直接衝入,使開水有力地衝擊茶葉,之後蓋沫(將溢位壺頂的泡沫颳去)——“春風拂面”。\x0d\x0a\x0d\x0a蓋好壺蓋,以沸水淋於壺上。即對茶壺進行淋頂。——“重洗仙顏”\x0d\x0a\x0d\x0a第一壺茶為洗茶——“若琛出浴”,不喝,沸水倒入壺中,迅速倒出。\x0d\x0a\x0d\x0a以初沏之茶澆衝杯子。稱:洗杯。\x0d\x0a\x0d\x0a第二壺茶,就可以準備斟茶了。“玉液回壺”——將壺中茶倒入公道杯,為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x0d\x0a\x0d\x0a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於茶盤。\x0d\x0a\x0d\x0a將茶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此過程稱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x0d\x0a\x0d\x0a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於客前,先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x0d\x0a\x0d\x0a將茶倒入品茗杯(將品茗杯扣在聞香杯上,一指扣品茗杯,兩指夾聞香杯,向內翻轉。),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x0d\x0a\x0d\x0a最後,就可以品茗了,用三指取品茗杯(大指和二指捏杯兩端,中指托杯底),分三口輕啜慢飲。——“三龍護鼎”。

泡茶的10道基本程式是哪些

十二道茶道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為上,這個都是為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為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把茶葉放到器具裡,也就是放茶到茶壺裡,名字叫的好聽,程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為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才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六道封壺: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七道分杯: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八道玉液回壺: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九道分壺: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道奉茶: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一道聞香: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二道品茗: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每一個泡茶步驟都是有講究,有含義的,雖然我們日常飲茶不需要這樣繁瑣的步驟,但是在接待來賓或是茶藝表演時都應該將其做到位。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甘冽的茶輕輕的押一口,脣齒間展開的不單單是茶與水的味道,還有人生的感悟在裡面,茶香清冽,擋不住歲月悠悠,下面和大家分享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1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為上,這個都是為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為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把茶葉放到器具裡,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裡,名字叫的好聽,程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為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才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五道春風拂面: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六道封壺: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七道分杯: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八道玉液回壺: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九道分壺: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道奉茶: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一道聞香: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二道品茗: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2

具體而言,茶藝可概括為“三句話六個要素十二字”,即識茶鑑水,選具侯湯,投茶量時。

一、識茶

就是要能認識好茶,區分各種茶類和茶葉內在品質的優劣。明代張源在其《茶錄》一卷中即有“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的記述。其目的在於確保茶的色澤,香氣,味道得以充分發揮。

二、鑑水

亦即品水。要懂得什麼是好水,並能區分泉水,江水,井水等,以及各自不同的水質。不同的茶類用不一樣的水,特殊的茶類宜選特定的水。故曰:“蒙頂山上茶,揚子江心水。”但大部分茶人通過實踐普遍認為:山泉水為上,江水次之,井水為下。普洱茶一般選用上好的山泉水沖泡,更能體現其香,甘,重,滑,色五大特徵。

三、選具

就是要根據不同的茶類選擇不同的沖泡器具。明代黃龍德在其所著的《茶說》中言:“器具精潔,茶愈這之生色,用以金銀,雖雲美麗,然貪賤之士未必能具也。”而事實上,金銀器具未必就好。一般來說,烏龍茶側重選擇紫砂壺沖泡,常用還可“養壺”;普洱茶選擇陶瓷或玻璃器具沖泡為宜,既可賞色,又可避免因茶質不同而竄香奪味。

四、侯湯

就是觀察開水的變化,把握恰當的時機投茶沖泡。宋代蔡襄在其《茶錄》中有“侯湯最難”之說。因為“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況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日侯湯最難”。那麼如何侯得一壺好湯呢?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言:“水一入缸,便須急煮。侯有鬆聲,即去蓋,以訊息其老嫩。蟹眼之後,水有微濤,是為當時。大濤鼎沸,旋之無聲,是為過時。過則湯老而香散,決不堪用。”

五、投茶

即泡茶時的茶葉投放量要適中。我們既要根據茶具大小,也要結合品茶人數的多少來合理地確定投放茶葉量的多少,否則“小則香氣氰氫,大則易於散漫”。所以“大約及半升,是為適可。獨自斟酌,愈小愈佳。容水半升者,量茶五分。其餘以是增減”。

六、量時

就是按照投茶量的多少,準確地把握和衡量出每泡茶乃至每次沖泡時間的長短,以及可沖泡用的時間和每次投茶可沖泡的泡數。

只要上述六個要素都同時具備了,茶藝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也就全掌握了。同時,再以嫻熟自然,大方得體的沖泡技巧貫穿始終,並不斷賦予其美學功能,給人以美的感官享受,茶藝就有了不俗的表現。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3

茶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茶葉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葉的分類、主要名茶的品質特點、製作工藝,以及茶葉的鑑別、貯藏、選購等內容。這是學習茶藝的基礎。

2、水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必須懂得水,茶性必發於水,無水何以談茶?現代唯一的為高階茶藝提供運水的組織”茗泉郵驛“正在將忽略了近3個世紀的”運泉“將中國茶藝推向世界的最高度

3、茶藝的技術。是指茶藝的技巧和工藝。包括茶藝術表演的程式、動作要領、講解的內容,茶葉色、香、味、形的欣賞,茶具的欣賞與收藏等內容。這是茶藝的.核心部分。

4、茶藝的禮儀。是指服務過程中的禮貌和禮節。包括服務過程中的儀容儀表、迎來送往、互相交流與彼此溝通的要求與技巧等內容。

5、茶藝的規範。茶藝要真正體現出茶人之間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對賓客都有規範的要求。做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與品質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賞茶。作為服務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藝館,其服務規範是決定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6、悟道。道是指一種修行,一種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學,道屬於精神的內容。悟道是茶藝的一種最高境界,是通過泡茶與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尋生命的意義。

擴充套件資料:

茶藝的分類

中國茶藝按照茶藝的表現形式分類可分為四大類:

1、表演型茶藝

表演型茶藝是指一個或多個茶藝師為眾人演示泡茶技巧,

其主要功能是聚焦傳媒,吸引大眾,宣傳普及茶文化,推廣茶知識。這種茶藝的特點是適合用於大型聚會、節慶活動,與影視網路傳媒結合,能起到宣傳茶文化及祖國傳統文化的良好效果。

表演型茶藝重在視覺觀賞價值,同時也注重聽覺享受。它要求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可藉助舞臺表現藝術的一切手段來提升茶藝的藝術感染力。

2、待客型茶藝

待客型茶藝是指由一名主泡茶藝師與客人圍桌而坐,一同賞茶鑑水,聞香品茗。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是茶藝的參與者,而非旁觀者。都直接參與茶藝美的創作與體驗,都能充分領略到茶的色香味韻,也都可以自由交流情感,切磋茶藝,以及探討茶道精神和人生奧義。

這種型別的茶藝最適用於茶藝館、機關、企事業單位及普通家庭。修習這類茶藝時,切忌帶上表演型茶藝的色彩。講話和動作都不可矯揉造作,服飾化妝不可過濃過豔,表情最忌誇張,一定要像主人接待親朋好友一樣親切自然。

這類茶藝要求茶藝師能邊泡茶,邊講解,客人可以自由發問,隨意插話,所以要求茶藝師要具備比較豐富的茶藝知識具備較好的與客人溝通的能力。

3、營銷型茶藝

營銷型茶藝是指通過茶藝來促銷茶葉、茶具、茶文化。這類茶藝是最受茶廠、茶莊、茶館歡迎的一種茶藝。演示這類茶藝,一般要選用審評杯或三才杯(蓋完),以便最直觀地向客人展示茶性。

這種茶藝沒有固定的程式和解說詞,而是要求茶藝師在充分了解茶性的基礎上,因人而異,看人泡茶,看人講茶。看人泡茶,是指根據客人的年齡、性別、生活地域沖泡出最適合客人口感的茶,展示出茶葉商品的保障因素(如茶的色香味韻)。

講好茶,是指根據客人的文化程度,興趣愛好,巧妙地介紹好茶的魅力因素(如名貴度,知名度,珍稀度,保健功效及文化內涵等),以激發客人的購買,產生“即興購買”的衝動,甚至“惠顧購買”的心裡。

營銷型茶藝要求茶藝師誠懇自信,有親和力,並具備豐富的茶葉商品知識和高明的營銷技巧。

4、養生型茶藝

養生型茶藝包括傳統養生茶藝和現代養生茶藝。傳統養生茶藝是指在深刻理解中國茶道精神的基礎上,結合中國佛教、道教的養生,如調身、調心、調息、調食、調睡眠、打坐、入靜或氣功導引等,使人們在修習這種茶藝時以茶養身,以道養心,修身養性,延年益壽。

現代養身型茶藝是指根據現代中醫學最新研究的成果,根據不同花、果、香料、草藥的性味特點,調製出適合自己身體狀況和口味的養生茶。養生型茶藝提倡自泡、自斟、自飲、自得其樂,深受越來越多茶人的歡迎。

成因

中國是茶的故鄉,歷史悠久。據《華陽國志·巴志》:“園有方翡,香茗”記載,中國人工栽培利用茶樹已有三千多年曆史。在這悠入久的歷史發展程序中,茶已成為中國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們常說:“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茶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應用,人們首先把其當成飲料,用茶的自然功能,用以清神益智、助消化等。另外茶的又一重要功能是精神方面的。

人們在飲茶過程中講求的享受,對水、茶、器具、環境都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以茶培養、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種茶事活動中去協調人際關係,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也溝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會友。

茶本身存在著一種從形式到內容,從物質到精神,從人與物的直接關係到成為人際關係的媒介,逐漸形成傳統東方文化一朵奇葩——中國茶文化。茶的特殊自然功能使茶文化在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佔有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中國古代,文人用茶以激發文思;道家用以修心養性;佛家用以解睡助禪等,物質與精神相結合,人們在精神層次上感受到了一種美的薰陶。

在品茶過程中,人們與自然山水結為一體,接受大地的雨露;調和人間的紛解;求得明心見性迴歸自然的特殊情趣。所以品茶對環境的要求十分嚴格: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宮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

不同的環境會產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渲染襯托不同的主題思想,莊嚴華貴的宮廷完好;修身養性的禪師茶;淡雅風采的文土茶,都有不同的品茗環境。對於再現生活品茶藝表演,不同型別的茶藝要求有不同風格的背景。

主題和表現形式的一致,通過背景襯托,增強感染力,再現生活品茶藝術魅力。在茶文化的挖掘研究中,何種形式的環境適合茶藝表演尚有必要探討。背景中景物的形狀,色彩的基調,書法、繪畫和音樂的形式及內容,都是茶藝背景風格形成的影響因子。

茶道的順序

茶道的順序是:洗壺、沖泡、分杯、分壺、奉茶、聞香和品茗。

洗壺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為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分杯是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分壺是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奉茶是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聞香是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品茗是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茶道文化的歷史發展:

中國飲茶是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到秦漢時期,飲茶之風逐漸傳播開來,而到三國時,不僅上層權貴喜歡飲茶,而且文人也以茶會友。當時的飲茶方式,是將做好的茶餅灼成赤,然後打碎成末,過篩入壺煎煮,加上調料,然後煮透飲用。

南北朝時,由於僧侶們提倡坐禪的時候飲茶,使飲茶日益普及。當時,不僅一些文人墨客習慣於用茶來幫助思考,而且上層統治者也把飲茶作為一種高尚的生活享受。隋唐時期,不僅士大夫和貴族階層喜愛飲茶,而且普通老百姓也把茶作為日常飲料。

唐代的飲茶方式比早先的飲茶方式更加講究,那時的人們喝的是經蒸壓而成的餅茶。在煮茶前,先用高溫持以火,並經常翻動,烤好的茶爰趁熱包好,以免香氣散失,當餅茶冷卻後再研成細末。在元代,飲茶的形式和方法大致沿襲了宋代的習俗,待客用茶提倡清茗伴茶點和茶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茶道

                        百度百科-中國茶道

茶道的十三個步驟圖解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

第二道:燙杯溫壺;

第三道:馬龍入宮;

第四道:洗茶;

第五道:沖泡;

第六道:春風拂面;

第七道:封壺;

第八道:分杯;

第九道:玉液回壺;

第十道:分壺;

第十一道:奉茶;

第十二道:聞香;

第十三:道品茗

茶道操作流程就是以上介紹的這樣,希望通過介紹後,大家都能夠了解其中的真諦,每一個泡茶步驟都是有講究,有含義的。雖然我們日常飲茶不需要這樣繁瑣的步驟,但是在接待來賓或是茶藝表演時都應該將其做到位。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如下: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淨手是衛生所需,也是出於對茶的尊重,先引茶入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茶具。

第二道:燙杯溫壺。用開水把所有的茶具沖洗一遍,包括茶杯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等,既可以殺菌。即可以殺菌,同時也給茶具預熱,這樣的茶更容易入味。

第三道:放茶。把茶葉放到茶壺裡,如果是比較熟悉茶道的人,會有自己獨特的放茶手法,看起來可能更有味道。

第四道:洗茶。將熱水倒入壺中,開水與茶接觸的一瞬間,茶葉也彷彿開始甦醒了,這是頭泡茶,一般呢就是迅速地把茶湯倒掉,這茶就算洗好了。

第五道:沖泡。洗好茶後再把沸水倒入茶壺中,倒水過程中壺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所謂的“鳳凰三點頭”高提水壺,讓水直瀉而下,上下提壺注水,反覆三次,讓茶葉在水中翻動,姿態優雅。

第六道:春風拂面。春風拂面完全是表現技巧,沒有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撫去茶沫,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要把上面的茶沫喝到嘴裡邊。

第七道:封壺。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此步要注意茶的種類和浸泡的時間,不要把茶悶熟了。

第八道:分杯。用茶夾將品茗杯分別分給客人,切記不要用手直接拿著杯口遞給客人,否則不衛生也不禮貌。

第九道:玉液回壺。此時公道杯出場,把壺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公道杯的作用就在於均勻茶湯的濃度,讓大家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第十道:分壺。將公道杯中的茶分別倒給客人。此時要注意千萬不要倒滿,茶道講究的是茶道七分即為滿,留下三分是人情,簡單的理解就是避免倒得太滿燙到客人的手。

第十一道:奉茶。常用的奉茶手法一般都是雙手。右手的伸掌禮表示請品茶,而客人的右手伸掌禮進行對答表示謝謝,奉茶時要注意先後順序,先長後幼,先客後主。

第十二道:聞香。品茗之前一般都會先聞聞茶香,尤其是好茶未入其口先聞其香。

第十三道:品茗。持杯收拾,右手持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夾住杯身,中指托住杯底,這叫做 “三龍護鼎”,三根手指譽為“三龍”,茶杯如鼎,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的身份。

茶道初學者泡茶步驟流程

  茶道的初學者應該如何泡茶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初學者泡茶步驟,一起來看看。

  茶道初學者泡茶步驟

  一、溫壺:用熱水淋茶壺,提高茶壺溫度,以免泡茶時水溫被茶壺搶走,影響茶湯的風味。

  二、置茶:等待茶壺溫熱的時間裡,將要泡的茶葉從茶倉中取出,放入茶則(普及一下,茶則就是從茶葉罐裡取茶葉用的工具和量器,詞較生僻,我剛入門時為顯資深,常向外行秀此名)。這時可以請賓客賞茶,也借這個機會與客人交流,介紹他們認識此茶的特色,香氣?顏色?外觀?賞完茶後再放回原處。

  三、溫潤泡:將熱水均勻地淋在茶葉上,使茶葉受熱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水,淋上後立刻倒出來。目的在使某些比較緊結的茶(像阿里山石棹一帶的珠露茶)舒張,這樣茶湯才會均勻好喝,也有些人覺得這樣比較清潔,但並不是每一種茶都適合溫潤泡這道手續。

  四、醒茶:將溫潤泡用的水完全倒到茶海當中,靜待一段時間讓茶葉舒緩。

  五、沖泡:注水量以所泡的杯數決定,放入的茶種,與茶葉量多寡會影響沖泡所需的時間。

  六、奉茶:將茶壺內所泡的茶完全倒於茶海中使茶色,茶味均衡並沉澱雜質。將茶倒入聞香杯中約七分滿,或用扣杯的方式,正面圖樣對正面圖像,倒過來奉茶增添品茶的樂趣(基於衛生考量,扣杯的方式只適用於第一泡)。

  七、品茶:喝茶的時候不要手拿杯緣,如果以右手喝茶,應把中指放在杯腹十二點鐘方位,拇指放六點鐘方位,並以八點鐘方位喝茶。並分成三次喝,感受熱茶,溫茶,與冷茶的滋味。

  茶道全流程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為上,這個都是為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

  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為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

  把茶葉放到器具裡,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裡,名字叫的好聽,程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

  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為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才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風拂面

  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七道:封壺

  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八道:分杯

  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壺

  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分壺

  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二道:聞香

  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三道:品茗

  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道初學者泡茶的注意

  儀容禮表

  泡茶的時候,女性要把長髮挽起,以免頭髮掉落到茶湯裡,而且妝容要以淡雅為主,不要過於濃妝豔抹;手上不宜配到過多首飾,會影響泡茶的美感;服裝以配合茶會氣氛或者茶具茶席為主,穿得樸素大方就好。

  泡茶姿勢

  泡茶時坐在凳子的三分之一處,身體要坐正、腰桿要挺直,在泡茶過程中也要保持身體的端正,不要因為倒水、持壺而把身體歪到一邊。另外在泡茶過程中要放鬆全身的肌肉,不要因為緊張而顯得過於拘謹,當你心情和身體都放鬆下來的話,泡茶的動作才會顯得優美,有一氣呵成的感覺。

  清潔茶具

  在泡茶之前,要先清潔茶具。就算茶具在之前已經清洗過了,還是得當著客人的面再清洗一遍。清潔茶具時不要用手觸控茶杯,而是用茶夾夾取茶杯用沸水進行清潔。

  賞茶聞香

  清潔完茶具後,把幹茶倒進茶荷中,雙手端起茶荷遞給客人,讓客人觀賞一下幹茶的外形香氣。在茶藝表演中,一般會有聞香這一步,讓客人聞香的時候,也是用雙手拿起聞香杯優雅地遞給客人進行聞香。

  泡茶倒茶

  在泡茶的時候,有很多小細節需要注意,比如茶壺的壺嘴、公道杯的杯嘴還有隨手泡的壺嘴都是不能對著客人的,一般都是橫放;泡茶的過程動作不能太大,不要發出過大的碰撞聲。

  在倒茶的時候要把公道杯用茶巾擦拭一下,然後再倒給客人,倒茶一般七分滿就好,而且要按照輩分來倒,長者為先。泡茶者左側為德高望重的人,然後依次為長者 敬者,千萬別坐錯了 倒茶依次從左到右

  奉茶添茶

  奉茶也是有講究的,雙手三指護墊又稱”三龍護鼎“不僅僅是雙手端給客人就行了,奉茶的時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端茶的時候手要平而且要穩,確保客人拿到茶的姿勢是舒服的。當客人杯裡的茶空了的話,得及時添上,不能讓客人的茶杯空,除非客人表示不用再添茶了。倒茶時還有一個細節特別要注意,“酒滿敬人,茶滿欺人”世間有天地 人間有大小 茶倒7分 3分留天,這就是所謂7分茶水3分情義.

  自己品嚐

  泡茶並不是只能讓客人喝,自己不喝,泡茶者也是需要品嚐每一道茶湯的滋味。茶湯若是淡了或者濃了,可以適當改變沖泡的時間,以沖泡出最佳品質的茶湯。

  更換茶葉

日本抹茶茶道的基本步驟程式

  日本抹茶茶道是日本三大茶道之一,那麼日本抹茶茶道的流程步驟是什麼?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抹茶茶道的步驟,一起來看看。

  日本抹茶茶道的步驟

  抹茶是一種青綠的茶葉粉末,這種吃法也名“末茶”.起於唐代。南宋時,經聖一禪師、大應禪師傳人日本。茶道多用抹茶,沖泡時濃如豆羹,用茶道用的刷子攪拌.直到生出大量泡沫。最後把它們分別傾入各個碗中,依次遞給客人飲用。

  l、點炭:

  先往地爐裡撤一層溼潤的茶灰,撒灰的次數、動作與方位都有講究。

  然後開始點炭,選用的是精緻潔淨的炭精,主人遵照一定的順序與位置,將炭一件一件地放進爐裡。主人會一再地用羽帚清掃地爐。主人還會往爐裡放進一些薰香。客人們就在爐子旁邊,靜靜地欣賞主人的莊重而優雅的表演。

  2、煮水:

  千利休說過:“茶道無他事,只是煮水、泡茶和品嚐而已。”這一方面說明禪如茶,簡潔明瞭。也說明煮水是茶道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當地爐的水燒沸時,寂靜的茶室裡只有開水滾動的聲音。茶人會把這聲音想象成松風之聲,營造一種悠遠的心境。

  3、沏茶:

  擦拭好茶具後,主人從荼罐裡取茶末二三勺,置人碗中,注入已燒開的水,再用茶筅攪拌成泡沫狀。主人的動作要敏捷規範,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

  4、敬茶:

  敬茶時必定體現一個“敬”字。

  1)主人以左手掌託碗,右手五指持碗沿,輕輕將茶碗轉兩下,將碗上花紋圖案對向客人,然後跪地後舉茶齊眉,恭送至客人面前。

  2)客人接茶後,輕輕轉上兩圈,將碗上花紋圖案對向獻茶人,然後也須舉碗至額,以示感謝。

  3)然後放下碗,現又重新舉起,這時就可以開始品味了。飲時要使茶湯在舌間滾動,吸啜有聲,表示稱譽,並說一些吉利話和客套話。一人飲後,傳與下一人,最後茶碗傳回主人.

  抹茶茶道的流程

  溫碗

  先把茶碗連同茶筅一起用開水燙過。

  調膏

  碗裡放入2克抹茶,先加入少量的(幾克)的水,把抹茶調成漿糊狀,這樣可以防止十分細膩的抹茶產生抱團的現象。

  點茶

  用茶筅按照W的軌跡貼著碗底前後刷攪,使之拌入大量的空氣,形成濃厚的泡沫。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麵”這是唐代詩人盧仝對抹茶的讚美。說了抹茶上面的泡沫的形狀和顏色,一級泡沫的濃厚,不易被風吹散。日本茶道把比較濃厚的抹茶(4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成為濃茶,把比較少的抹茶(2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成為薄茶。

  日本抹茶茶道的歷史 文化

  歷史

  中國自明代以來,開始流行沖泡 飲茶 ,中國抹茶茶道遂告失傳,中國古代文明的結晶――茶磨也隨之絕跡,中國抹茶(Matcha)形成歷史斷代,成為中國茶人心中永遠的痛。相反,九世紀末隨遣唐使進入日本的中國抹茶(Matcha),在日本卻得到了發揚光大。日本人將品茶與宗教哲學、社會道德、品行修養融為一體,將飲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現已成為日本的國粹,引為國賓之禮,譽為日本之最。

  21世紀初,中國旅日學者把抹茶攜歸祖國,在上海浦東新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抹茶工廠。研製發明了多項抹茶裝置,並取得專利,從此迎來中國抹茶第二春。引導中國抹茶走向世界。

  文化

  早在唐朝年間,人們就發明了蒸青散茶(碾茶),還審訂了評茶色香味的 方法 ,併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飲料。到了宋朝更發展為茶宴,當時最為有名的評茶專家、大文豪蔡襄在《茶錄》中評述鬥茶方法:把團茶擊成小塊,再碾成細末,篩出茶末,取兩錢末放入燙好的茶盞,注入沸水,泛起湯花品嚐色、香、味,佳者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釋中說,古者茶必有點,其磑茶(抹茶)為撮泡茶,必擇一二佳果點心,謂之點茶。這裡所指的抹茶衝飲之道即為唐宋年間的中國茶道,由此可見,中國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比現今的烏龍茶道還早了幾百年。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來,卻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葉,沖泡喝湯,棄置茶渣。中國抹茶道遂告失傳,形成歷史斷代。在世界上頗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通過當年的遣唐使]榮西在[中國學成後帶回日本,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繼承和發揚光大。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現已成為日本的國粹,引為國賓之禮,譽為日本之最。

>>>下一頁更多精彩“日本茶道知識” 

功夫茶茶藝的十二道沖泡流程

  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也但願你的心會伴隨著這悠悠嫋嫋的香菸,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個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驗說:“活水還須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我們藉助孔雀開屏這道程式,向嘉賓介紹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鑑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宮

  大彬是明代製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他所製作的紫砂壺被後代茶人歎為觀止,視為至寶,所以後人都把名貴的紫砂壺稱為大彬壺。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並提高壺溫。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武夷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將開水壺提高,向紫砂壺內沖水,使壺內的.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

  “春風拂面”是用壺蓋輕輕地颳去茶湯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清沏潔淨。

  第五道:烏龍入海,重洗仙顏

  品飲武夷巖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一泡衝出的茶湯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為茶湯呈琥珀色,從 壺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為烏龍入海。

  “重洗仙顏”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在這裡意喻為第二次沖水。第二次沖水不僅要將開水注滿紫砂壺,而且在加蓋後還要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溫,有利於茶香的散發。

  第六道:相哺,再注甘露

  沖泡武夷巖茶時要備有兩把壺,一把紫砂壺專門用於泡茶,稱為“泡壺”或“母壺”;另一把容積相等的茶壺用於儲存泡好的茶湯,稱之為“海壺”或子壺。現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壺來儲備茶水。把母壺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壺,稱之為“相哺”。母壺中的茶水倒乾淨後,乘著壺熱再衝開水,稱之為“再注甘露”。

  將海壺中的茶湯快速而均勻地依次注入聞香杯,稱之為“祥龍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當海壺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將巡迴快速斟茶改為點斟,這時茶藝小姐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為“鳳凰點頭”,象徵著向嘉賓行禮致敬。

  過去有人將這道程式稱之為“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因這樣的解說充滿刀光劍影,殺氣太重,有違茶道以“和”為貴的基本精神,所以我們予以揚棄。

  第八道:夫妻和合,鯉魚翻身

  聞香杯中斟滿茶後,將描有龍的品茗杯倒扣過來,蓋在描有鳳的聞香杯上,稱之為夫妻和合,也可稱為“龍鳳呈祥”。把扣合的杯子翻轉過來,稱之為“鯉魚翻身”。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鯉魚翻身躍過龍門可化龍而去。我們藉助這道程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賓家庭和睦,事業發達。

  第九道:捧杯敬茶,眾手偉盅

  捧杯敬茶是茶藝小姐用雙手把龍鳳杯捧到齊眉高,然後恭恭敬敬地向右側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點頭禮後把茶傳給他。客人接到茶後不能獨自先品為快,應當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藝小姐點頭致謝,並按照茶藝小姐的姿勢依次將茶傳給下一位客人,直到傳到坐在離茶藝小姐最遠的一位客人為止。然後再從左側同樣依次傳茶。通過捧杯敬茶眾手傳盅,可使在座的賓主們心貼得更緊,感情更親近,氣氛更融洽。

  第十道:鑑賞雙色,喜聞高香

  鑑賞雙色是指請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龍鳳圖案的茶杯端穩,用右手將聞香杯慢慢地提起來,這時聞香杯中熱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隨著品茗杯溫度的升高,由熱敏陶瓷制的烏龍圖案會從黑色變為五彩。這時還要注意觀察杯中的茶湯是否呈清亮豔麗的琥珀色。

  喜聞高香是武夷品茶三聞中的頭一聞,即請客人聞一聞杯底留香。第一聞是聞茶香的純度,看是否香高辛銳無異味。

  第十一道:三龍護鼎,初品奇茗

  三龍護鼎是請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這樣拿杯既穩當又雅觀。三根手指頭喻為三龍,茶杯如鼎,故這樣的端杯姿勢稱為三龍護鼎。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蘭芷

  再斟流霞是指為客人斟第二道茶。

  宋代范仲淹有詩云:“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蘭花之香是世人公認的王者之香。二探蘭芷是請客人第二次聞香,請客人細細地對比,看看這清幽,淡雅,甜潤,悠遠,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單純的蘭花之香更勝一籌。

茶道的程式順序

  茶文化既屬中國文化範疇,即為以禮規範在品茶的各個細節,講究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和飲者的修養、情緒等共同形成的一種意境之美。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的程式順序,一起來看看。

  茶道的程式順序

  淨手,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

  “燙杯溫壺”是將沸水傾入茶具中,潔具提溫。

  “馬龍入宮”:將烏龍茶放入茶壺。

  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 點頭”,向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

  道教思想與中國茶道

標籤: 茶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3le5e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