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蒼山雪茶是什麼植物

蒼山雪茶是什麼植物

蒼山雪茶是什麼植物

蒼山雪茶是一種含茶多酚的茶葉,主要產於中國雲南省的蒼山地區。蒼山雪茶的原料茶樹品種為大葉種,採摘時僅選用茶樹的嫩芽和一葉,以保證茶葉的品質。同時,蒼山雪茶生長在高海拔、雲霧繚繞、氣候溼潤、土壤肥沃的環境中,使得其茶湯清鮮、香高、味醇、滋潤。因此,蒼山雪茶備受茶葉愛好者的喜愛。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大理的風花雪月茶雪茶是綠茶還是紅茶呀?

蒼山雪綠屬於什麼茶蒼山雪綠屬於綠茶茶品,產於雲南省大理市的蒼山山麓,其茶樹是屬於雲南的大葉種茶樹。在七八十年代才開始創制,因其品質優異,榮獲了許多的殊榮。是屬於雲南省名茶。蒼山雪綠在製作工藝上是用綠茶的製作工藝製作而成,製成的茶品外形條索纖細緊直,茶葉顏色呈現墨綠色,油潤光亮,茶香濃郁,品飲起來的味道十分的香醇爽口哦。蒼山雪綠茶葉中含有豐富的天然礦物質成分,經常飲用有利於身體健康哦,對於預防衰老、利尿、防癌抗癌、降脂降壓、殺菌消炎等方面有著很不錯的功效

蒼山雪茶別名是什麼

蒼山雪茶又名麗江雪茶、雪山古茶.白雪毫.雪參茶.玉龍雪山茶.雪山甘露.雪山白毫.雪山白露.風花雪月等等,雪茶緩解咽喉不舒服,清涼降火的功效。神奇的效 果跟千年的傳說,還有獨特口感,甘甜的回味造就了雪山這道神奇的植物,麗江雪茶就一雪山上的植物,純生態就採摘晒乾而已,沒法像別的茶葉那樣因為加工過而 精緻,喝的就是它原生態,無汙染。

蒼山雪茶的功效和副作用分別是什麼?

此茶生長在蒼山峽谷內,是一種純野生茶。由於終年被積雪覆蓋,在入口時有微微苦味,後甘甜,生津止渴之感較強。適宜有高原反應的人群飲用;因習慣性吸菸引起的咽喉炎、支氣管炎、肺炎的“菸民”人群及用嗓音較多的職業人群宜經常飲用。希望可以幫到你!

至於說副作用,經詢問暫無發現。

謝謝。

雪茶是什麼茶?

雪茶別名太白茶、地雪茶,是地衣類地茶科植物。

主產於雲南南部,陝西太白山等地,學茶,生存於高海拔之上,本非茶類,是天生一種草芽,色白,久則色微黃,經過採摘、炒焙製成,其葉狀似已加工過的茶葉,似銀絲,通體潔白,故名雪茶。

分佈範圍

該茶出產於區內玉龍雪山、犛牛山、藥山等海拔數千米的高山上,屬地衣類茶科植物。

主要價值

雪茶清純爽口,其味略苦而甘,是難得的保健飲品。取少許用開水泡飲,或加在茶葉裡泡飲,有清熱生津,能醒腦安神,降血壓,血脂等之效能。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雪茶

哪位大神知道“風花雪月”茶裡的“洱海月”是什麼茶啊?

蒼山雪是蒼山上的野生茶,洱海月就是普洱茶,上關花是玫瑰花,下關風是綠茶。

雲南大理有什麼茶葉

下關沱茶:沱茶是雲南茶中相當古老的製品,早就暢銷省內外。現代形狀的雲南沱茶創制於清光緒二十八年,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是由思茅地區景谷縣所謂“姑娘茶”(又叫私房茶)演變而成現代沱茶的形狀。

普洱茶: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

蒼山雪綠:蒼山雪綠是雲南大葉良種名茶之一。創制於1964年,1980到1983年連續三次被評為省級名茶。產於雲南大理蒼山山麓,選用雲南雙江勐庫良種,該種芽葉肥嫩,葉質柔軟,持嫩性強,茸毛特多,富含茶多酚與氨基酸等成分。

雲南風花雪月茶有什麼作用

風花雪月是大理旅遊定點產品的四道茶,具體作用如下:

第一道,風 ——採用高原綠茶與桂花,人蔘精制而成。具有補血、補腎,調節內分泌增強身體抵抗能力,及抗輻射之功效。    

第二道,花——野生於1200米以上的高原,入口清香,茶湯漂亮,常飲有美容養顏,保肝護肝的作用。

第三道,雪——此茶產於4200米以上的雪地高原,茶味入口清苦,回味回甘。對於喉炎、氣管炎有較好的清熱、降火、解毒、消炎等作用,同時能起到解煙、解酒的功效。 

第四道,月——此茶採用雲南大葉種普洱茶和較差蟲草精製而成,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對於便祕,降三高也有一定的療效,也有安眠的功能。

擴充套件資料:

風花雪月,分別指大理四種特色景觀。

風。“下關風”;大理的下關(地名)是一個山口,這是蒼洱之間主要的風源,風期之長、風力之強為世所罕見。一年之中大風日數在35天以上。下關風平均風速為每秒4·2米,最大風速達10級。下關風的成因是其特殊的地勢形成的。

花。“上關花”;上關(地名)是一片開闊的草原,鮮花鋪地,奼紫嫣紅,人稱“上關花”;大理氣候溫和溼潤," 止於涼,暑止於溫",最宜於花木生長。於是, 愛花養花也成了白族人民的一種生活習俗。

雪。“蒼山雪”;經夏不消的蒼山雪,是素負盛名的大理“風花雪月”四景之一,也是蒼山景觀中的一絕。寒冬時節,百里點蒼,白雪皚皚,陽春三月,雪線以上仍堆銀壘玉。最高峰馬龍峰的積雪更是終年不化,盛夏時節山腰以上蒼翠欲滴,而峰巔仍縈雲在載雪。

月。“洱海月;洱海的水,透明度較高,湖面碧波盪漾,每當風和日麗的夜晚,行近洱海之濱,仰望天空,玉鏡高懸,俯視海面,地湧銀濤,水光接天,萬頃茫然,一輪明月在海中隨波飄蕩,洱海月色,令人驚歎。

參考資料:人民網-風花雪月

請問:茶的分類,各自的好處:什麼茶屬於綠茶?

茶的分類

一、茶樹的品種

1.茶樹在植物分類學上屬山茶科、茶屬,而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 有23屬,三百八十餘種,其地位如下:

界(Kingdom)-植物界

門(Division)-種子植物門

亞門(Subdivision)-被子植物亞門

綱(Class)-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Subclass)-離瓣花亞綱

目(Order)-側膜胚座目

亞目(Suborder)-山茶亞目

科(Family)-山茶科

屬(Genus)-茶屬

種(Seoecies)-茶

2.臺灣原有栽培主要優良品種

(1) 青心烏龍(別名:青心、種籽、種茶、軟枝烏龍、正□)

樹型稍小,枝葉較密,葉色呈濃綠色而富光澤,幼芽呈紫 紅色。本品種在臺茶開創初期即由福建安溪縣引入,由於製茶品質優異,全省各茶區均有栽培,1914年全省茶園面 積38,216公頃中,佔栽培面積第一位(48.4%),直至光復前夕均以青心烏龍之栽培面積為最廣,目前則以臺北文 山茶區及南投凍頂茶區等種植最多。本品種適於製作包種及烏龍茶。

(2) 大葉烏龍(別名:烏龍種)

樹形高大,枝條粗大,枝葉較少,葉色呈暗綠色,幼芽稍 呈肥大,白毛多,呈淡紅色,樹勢強,成活率高,生長迅速,產量居中。以汐止、七堵、石門、深坑、石碇等為主 產地,目前栽培面積有逐漸減少之趨勢。

(3) 青心大□(別名:大□、青心)

樹形稍大,葉形呈長橢園形,最闊,鋸齒較銳利,葉 色呈暗綠色,幼芽肥大,密生茸毛且呈紫紅色。本品種至光復後由於推廣,且樹勢強、生產性高,至四十 二年,其栽培面積已凌駕青心烏龍等品種而佔第一位,目前以關西、竹東、北埔、峨眉等地為主產地。由於適制性 大,目前仍為本省茶區栽培面積最廣之品種。

(4) 硬枝紅心(別名:大廣紅心)

樹形稍大,枝葉稍疏,葉形呈長橢圓披針形,鋸齒銳利大 小不等,葉色呈紫紅色,幼芽肥大而密生茸毛,呈紫紅色。本品種萌芽期長,樹勢強健,收量居中。原產地為臺北 縣金山鄉,目前以石門鄉為主產地。

(5) 阿薩母

分枝綢密,葉形較大,本品種種於1920年前後,由日人從 印度引入,經平鎮試驗所試驗證實其產量較高、品質較優,且適種於魚池茶區,故日本於1936年於魚池區設紅 茶試驗所,專事印度種之馴化試驗及繁殖推廣。光復後由於大力推廣,栽培面積曾達二千公頃。

(6) 紅心大□

樹形稍大,葉形長橢圓形,葉色呈綠色,側脈幾乎同葉色 ,故無最不明顯的品種,幼芽帶紅色。樹勢尚強,生長迅速,但不及硬枝紅心與大葉烏龍,本品種之主要產地為新 埔、竹東、峨眉等鄉鎮。

(7) 黃心烏龍

樹形稍大,枝葉著生稍密且開展,外形近於紅心大□種。 樹勢旺盛時葉色濃綠,樹勢衰老時葉色則呈黃綠色,心芽茸毛多,幼芽呈淡綠色。本品種以頭屋鄉為主產地,且因 幼芽茸毛多,製造烏龍茶白毫多,外觀品質優良,故在名茶區老田寮地區種植最多。

(8) 鐵觀音

樹形稍大,枝條肥大,葉形橢圓形,葉面最為開展,且中 央部份以下呈扭轉大波浪狀為其特徵,側脈間隆起呈皺紋狀,幼芽稍帶紅色,產量少。本品種以福建省泉州府安溪 為原產地,於1919年由木柵龍業公司自安溪引入,本省以木柵為主產地。

3.近年育成之優良新品種

茶葉改良場研究育成之茶樹新品種,自五十八年之臺茶一 號起至今已發展至臺茶十七號,其中除臺茶七號、八號為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研究育成外,其餘均由桃園縣臺灣茶業改良場 育成。

(1) 臺茶十二號(別名:金萱)

樹身屬橫張型,葉呈淡綠色、闊橢圓形,葉片比青心大□ 大,產收量較青心烏龍、臺茶十三號高,對於青心烏龍最易患之枯枝病則具抵抗性。本品種適於製造半發酵茶(包 括:包種茶、烏龍茶、凍頂茶、水仙、鐵觀音等),其香氣及滋味帶濃厚而沈鬱之玉蘭香,宜富甘韻。「金萱」種 的茶芽密度大而整齊,適於發展機械化採收。

(2) 臺茶十三號(別名:翠玉)

樹型較臺茶十二號稍直立,葉呈綠色、大橢圓型,與金萱 同適於製作青茶,但產量較金萱低,香氣、滋味不及金萱濃厚。

二、茶的分類

自古以來茶葉即因其不同之色澤,外形及產期、製法而有不同之 分類,晉郭璞所著之爾雅注中『早取為荼,晚取為茗』可算是對茶最早之分類記載了,其後之唐、宋、元、明、清等則因各朝代 飲茶風氣之不同及茶產地的增加而在分類法上有所改變,也更趨細分。

唐:

唐朝時全國的茶約莫有四、五十種之多,在陸羽所著之茶經 中依茶之外形概分為□茶、散茶、末茶及餅茶四類,□茶是將茶葉壓制成固定形狀之茶磚,散茶是經烘焙後立即收藏之 茶乾,末茶是將散茶碾磨成之茶末,餅茶則是鮮葉殺菁後□ 為泥末再烘焙而得之茶餅。

宋:

宋朝時期飲茶之風更為普遍,茶之種類亦多至百餘種,其制 法主要延續唐朝之蒸菁團茶,並發展出蒸菁散茶,由文獻通考的記載可知依當時茶之外形可分片茶、散茶、臘茶等三類 ,而這三種又可依其品質之不同再細分為數個等級。

元:

在元朝團茶漸被淘汰,散茶則為發展主流,並依茶菁之鮮嫩 程度分為芽茶與葉茶兩大類。

明清:

至明清時,各茶的製作技術均已甚為發達,建立了許多不 同的分類系統,其分類依據包括了產地、季節、茶樹品種、形狀、色香味、外觀色澤、製法、銷路等各有特色。

近代分類法:

近代茶類品系極多,但除前臺灣省茶業改良場場長吳振鐸先生曾 將各國生產之茶類以科學化之分類法將其分為 5綱、12目、31群 、66型外,一般人多依其發酵程度、茶形、季節及烘焙程度來分類。

發酵:

根據發酵程度之不同可分為不發酵茶、部份發酵茶與全發 酵茶,綠茶類屬於不發酵茶。包括有碧羅春、龍井、珠茶、眉茶、煎茶、珠芽等。青茶類屬部份發酵茶,包括了包 種、烏龍、鐵觀音、水仙等,而全發酵茶則包括了各類的紅茶。

烘焙:

利用焙火程度來分類是民間的一種習慣分法,並沒有嚴格 的界定,它是根據焙火的輕重將茶概分為生茶與熟茶。熟茶又依火侯之輕重,分為輕火茶、中火茶、重火茶。

茶形:

各種茶類因製造技術及採摘部位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外觀, 常見的有條形茶、半球形茶、球形茶、扁茶、碎形茶等,同品種茶的茶菁因市場之供需,可依不同製造方法制成各 種不同外觀的茶葉。

季節:

一棵茶樹不一定全年皆可採摘,大部分生產茶葉的地區皆 有其特定的摘採期,在臺灣由於氣候適宜部份地區一年可採收六次,因此因採摘季節的不同遂有春茶、夏茶、六月 白、秋茶、白露茶和冬茶之分。

綠茶有哪些品種和功效?

龍井和碧螺春等都是綠茶.各類綠茶名:西湖龍井;惠明茶;洞庭碧螺春;顧渚紫茶;午子仙毫;黃山毛峰;信陽毛尖;平水珠茶;寶洪茶;上饒白眉;徑山茶;峨眉竹葉青;南安石亭綠;仰天雪綠;蒙頂茶;湧溪火青;仙人掌茶;天山綠茶;永川秀芽;休寧松蘿;恩施玉露;都勻毛尖;鳩坑毛尖;桂平西山茶;老竹大方;泉崗輝白;眉茶;安吉白片;南京雨花茶;敬亭綠雪;天尊貢芽;灘茶;雙龍銀針;太平猴魁;源茗茶;峽州碧峰;秦巴霧毫;開化龍鬚;廬山雲霧;安化松針;日鑄雪芽;紫陽毛尖;江山綠牡丹;六安瓜片;高橋銀峰;雲峰與蟠毫;漢水銀梭;雲南白毫;遵義毛峰;九華毛峰;五蓋山米茶;井崗翠綠;韶峰;古勞茶;舒城蘭花;州碧雲;小布巖茶;華頂雲霧;南山白毛芽;天柱劍毫;黃竹白毫;麻姑茶;車雲山毛尖;桂林毛尖;建德苞茶;瑞州黃檗茶;雙橋毛尖;覃塘毛尖;東湖銀毫;江華毛尖;龍舞茶;龜山岩綠;無錫毫茶;桂東玲瓏茶;天目青頂;新江羽絨茶;金水翠峰;金壇雀舌;古丈毛尖;雙井綠;周打鐵茶;文君嫩綠;前峰雪蓮;獅口銀芽;雁蕩毛峰;九龍茶;峨眉毛峰;南山壽眉;湘波綠;晒青;山岩翠綠;蒙頂甘露;瑞草魁;河西圓茶;普陀佛茶;雪峰毛尖;青城雪芽;寶頂綠茶;隆中茶;松陽銀猴;龍巖斜背茶;梅龍茶;蘭溪毛峰;官莊毛尖;雲海白毫;蓮心茶;金山翠芽;峨蕊;牛抵茶;化佛茶;貴定雲霧茶;天池茗毫;通天巖茶;凌雲白茶;蒸青煎茶;雲林茶;盤安雲峰;綠春瑪玉茶;東白春芽;太白頂芽;千島玉葉;清溪玉芽;攢林茶;仙居碧綠;七境堂綠茶;南嶽雲霧茶;大關翠華茶;湄江翠片;翠螺;窩坑茶;餘姚瀑布茶;蒼山雪綠;象棋雲霧;花果山雲霧茶;水仙茸勾茶;遂昌銀猴;墨江雲針。 喝綠茶究竟有什麼好處?首先就要了解綠茶的成分,經現代科學研究證實,綠茶含有機化合物450多種、無機礦物質15種以上,這些成分大部分都具有保健、防病的功效。 1、降脂減肥,防止心腦血管疾病。飲茶與減肥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神農本草》一書早在二千多年前已提及茶的減肥作用:“久服安心益氣……輕身不老”。現代科學研究及臨床實驗證實,飲茶能夠降低血液中的血脂及膽固醇,令身體變得輕盈,這是因為茶裡的酚類衍生物、芳香類物質、氨基酸類物質、維生素類物質綜合協調的結果,特別是茶多酚與茶素和維生素C的綜合作用,能夠促進脂肪氧化,幫助消化、降脂減肥。此外,茶多酚能溶解脂肪、而維生素C則可促進膽固醇排出體外。綠茶本身含茶甘寧,茶甘寧是提高血管韌性的,使血管不容易破裂。美國心臟學會《迴圈》雜誌2002年5月刊登一份研究結果顯示,經常喝茶有助於降低因心臟病而死亡的危險。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共對1900名心臟病患者進行跟蹤調查,這些患者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人,調查結果發現,那些平均每週喝茶超過14杯以上的患者,其在心臟病發作後約三年半時間內死亡的風險,比不喝茶的患者要低44%。研究還表明,即使患者平均每週喝茶少於14杯,也有可能使心臟病死亡率降低28%。 2、防癌。綠茶所含的成分———茶多酚及咖啡鹼,兩者所產生的綜合作用,除了起到提神、養神之效,更具備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和抗癌的功效。近年,美國化學協會總會發現,茶葉不僅對消化系統癌症有抑制的功效,而且對面板及肺、肝臟癌也有抑制作用。經過科學研究確認,茶葉中的有機抗癌物質主要有茶多酚、茶鹼、維生素C和維生素E;茶葉中的無機抗癌元素主要有硒、鉬、錳、鍺等。中、日科學家認為,茶多酚中的兒茶素抗癌效果最佳。 3、抗毒滅菌。把茶用作排毒的良藥可以追溯到遠古的神農時代(約公元前2737年前),“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說,這在《史記·三皇本記》、《淮南子·修武訓》、《本草衍義》等書中均有記載。茶聖陸羽在他的《茶經》這部1200多年前(公元780年)世界上第一部權威性茶葉著作中關於“茶的效用”中指出:“因茶性至寒,最宜用作飲料……如感到體熱、口渴、凝悶、腦疼、眼倦、四肢疲勞、關節不舒服的時候,喝上四、五口茶就顯效”。陸羽所列舉的上述症狀與典型肺炎或疑似病例就很接近。唐代醫學家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寫道:“止渴除疫。貴哉茶也”。著名宦官劉貞亮在《茶十德》中也把“以茶除癘氣”列為茶德之一。自唐以後,歷代茶療學也有新的類似以茶解毒滅菌敘說,但由於當時科學不發達,將具有強烈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統稱為“瘟疫”或“癘氣”,雖未點明是何種細菌、病毒,但喝茶有助抗毒滅菌的事是已被證實了的。近代醫藥界對茶的保健作用研究不斷深入,美國科學家在2003年於《美國科學院學報》上報道:“茶葉中名為‘茶氨酸’的化學物質可以使人體抵禦感染的能力增強五倍”。 4、長壽。綠茶對人體的抗衰老作用主要體現在若干有效的化學成分和多種維生素的協調作用上、尤其是茶多酚、咖啡鹼、維生素C、芳香物、脂多糖等,能增強人體心肌活動和血管的彈性,抑制動脈硬化,減少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增強免疫力,從而抗衰老,使人獲得長壽。根據醫學研究證明,茶多酚除了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含量,還能增強微血管的韌性和彈性、降低血脂,這對防治高血壓及心血管等中老年人常見病症極為有用。茶葉中含有硒元素,而且是有機硒,比糧油中的硒更易被人吸收,美國理查德·派習瓦特博士認為:食物中加入硒與維生素C、維生素E配合成三合劑,可以延長人的壽命,而茶葉中正富含這些有益生命的奇異元素。 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規律,所謂“長生不老”是假,“益壽延年”是真。飲茶長壽,古今中外的案例不可列舉。根據宋�6�1錢易《南部新書》記載,唐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東都(今河南省洛陽)有一位130多歲的老和尚,皇帝問他養生之道,他說“臣少也*,素不知藥,性本好茶,到處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遇茶百餘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乾隆是中國封建帝王中最長壽者,在位60年,活到89歲,飲茶是他的養生妙方之一。上海市最年長的老壽星、晚清最後一名秀才蘇局仙的生活中堅持飲茶為一大習慣,他超過了象徵“茶”字構成108歲的茶壽(按:漢字的“茶”,偏旁部首可拆開為“艹”與“八十八”,合為108)活到110歲,臨終前20天為《當代詩人詠茶》專集題寫了詠茶絕句。上海市1994年獲得“壽星夫婦”桂冠的雙雙已104歲的袁敦梓、王惠琴夫婦,其長壽之道也是“每日品茶”,一般每日上午10點和下午3點飲茶。生於1896年的百歲老人廣東高州人張順,她的飲食習慣是“四不”:不抽菸、不飲酒、不暴食、不挑食;“四喜”喜粗糧、喜番薯、喜吃醋、喜飲茶。1898年8月20日生於廣東豐順縣,歷盡滄桑不改勤勞的壽星婆張蘭花,她不抽菸、不喝酒、嗜飲茶。被尊稱為“當代茶聖”的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吳覺農教授歡慶90大壽時,談到他和夫人長壽的奧祕時,道出了平時多喝茶、多吃水果的答案。(按:吳老活到91歲,他夫人陳宣昭活到98歲。)著名數學家、上海市茶葉學會顧問、復旦大學蘇步青教授,活到101歲,每天早飯後必飲茶是他的健康長壽之道。韓國陸羽茶經研究會會長崔圭用先生,日常生活中嗜飲茶,活到100歲(2002年4月5日逝世)。印度西北部城市加普洱,有一個名叫哈比布·米亞安的老人,被當地正式認定的年齡為125歲,米亞安老人講他的長壽祕訣時談及他的飲食習慣,“我從來不抽菸,喝茶是我唯一上癮的東西”。埃及有一位農夫壽星,名叫扎那帝·米夏爾,他每天要喝茶6杯以上,他竟有幸活到了130歲!三起三落的壽星家的養生之道之一也是愛喝綠茶。妹妹鄧先群曾回憶在中的生活時說:“我大哥喜歡喝茶。他喜歡喝四川、安徽產的綠茶,有時也喝西湖龍井茶。茶葉還是比較貴的,他杯子裡的茶葉放得很多,待全泡開,要佔杯子的三分之二。我大嫂是每天上午都給我大哥泡濃濃的一杯茶。我大哥喝完了以後,剩下的茶根我大嫂接著喝,下午再給他泡一杯。”古人稱茶為萬病之藥,茶能養生,延年益壽,但貴在堅持,持之以恆,必見功效,飲茶有百益而無一害。 喝綠茶雖好,但令人遺憾的地方還很多:1、綠茶易氧化,不易保管。綠茶中的茶多酚是強抗氧化劑,因而其自身極易養化,雖然尚不可定論茶多酚就是喝茶能使人長壽的原因,但被氧化了的陳茶泡出來的茶水是咖啡紅的,也沒有茶香味,其口味就大大地變差了。2、一般人喝茶都很淡,喝不慣濃茶,因此,對於養生來說,其喝茶量就顯得不夠。3、防備“尿素茶”。什麼是“尿素茶”呢?前幾年茶葉俏銷,茶葉供不應求,一些地方的茶農就有了“技術革新”,每天上午採完茶葉,下午就往茶樹上素溶液,次日一早茶葉就又長得很長了,如此迴圈,茶葉產量急劇增加。所以,喝茶要認品牌看品質,切不可貪便宜。

希望採納

誰能介紹一下茶的相關知識?

茶的分類

綠 茶

西湖龍井

惠明茶 午子仙毫 州舉巖 狗牯腦

黃山毛峰 平水珠茶 信陽毛尖 寶洪茶 上饒白眉

洞庭碧螺春 徑山茶 峨眉竹葉青 南安石亭綠 仰天雪綠

蒙頂茶 湧溪火青 仙人掌茶 天山綠茶 永川秀芽

顧渚紫茶 休寧松蘿 恩施玉露 都勻毛尖 鳩坑毛尖

桂平西山茶 老竹大方 泉崗輝白 眉茶 安吉白片

南京雨花茶 敬亭綠雪 天尊貢芽 灘茶 雙龍銀針

太平猴魁 源茗茶 峽州碧峰 秦巴霧毫 開化龍鬚

廬山雲霧 安化松針 日鑄雪芽 紫陽毛尖 江山綠牡丹

六安瓜片 高橋銀峰 雲峰與蟠毫 漢水銀梭 南 白毫

遵義毛峰 九華毛峰 五蓋山米茶 井崗翠綠 韶峰

古勞茶 舒城蘭花 州碧雲 小布巖茶 華頂雲霧

南山白毛芽 天柱劍毫 黃竹白毫 麻姑茶 車雲山毛尖

桂林毛尖 嶽 毛尖 建德苞茶 瑞州黃檗茶 雙橋毛尖

覃塘毛尖 東湖銀毫 江華毛尖 龍舞茶 龜山岩綠

無錫毫茶 桂東玲瓏茶 天目青頂 新江羽絨茶 金水翠峰

金壇雀舌 古丈毛尖 雙井綠 周打鐵茶 文君嫩綠

前峰雪蓮 獅口銀芽 雁蕩毛峰 九龍茶 峨眉毛峰

南山壽眉 湘波綠 晒青 山岩翠綠 蒙頂甘露

瑞草魁 河西圓茶 普陀佛茶 雪峰毛尖 青城雪芽

寶頂綠茶 隆中茶 松陽銀猴 龍巖斜背茶 梅龍茶

蘭溪毛峰 官莊毛尖 雲海白毫 蓮心茶 金山翠芽

峨蕊 牛抵茶 化佛茶 貴定雲霧茶 天池茗毫

通天巖茶 南嶽雲霧茶 大關翠華茶 湄江翠片 翠螺

窩坑茶 餘姚瀑布茶 蒼山雪綠 象棋雲霧 花果山雲霧茶

水仙茸勾茶 遂昌銀猴 墨江雲針 凌雲白茶 蒸青煎茶

雲林茶 盤安雲峰 綠春瑪玉茶 東白春芽與

太白頂芽 千島玉葉與清溪玉芽

攢林茶 仙居碧綠 七境堂綠茶

功夫茶

湖紅功夫

越紅功夫 閩紅功夫 川紅功夫

祁門功夫

滇紅功夫 坦洋功夫 宜紅功夫

政和功夫

寧紅功夫 白琳功夫 寧紅功夫

烏龍茶

武夷肉桂 武夷巖茶 鐵觀音 八角亭龍鬚茶

黃金桂 永春佛手 安溪色種 鳳凰水仙

大紅袍 鐵羅漢 白冠雞 水金龜

閩北水仙 白毛猴 臺灣烏龍 臺灣包種

白 茶

銀針白毫 白牡丹 貢眉又叫壽茶 新工藝白茶

黃 茶

君山銀針 蒙頂黃芽 北港毛尖 鹿苑毛尖 霍山黃芽

溈江白毛尖 溫州黃湯 皖西黃大茶 廣東大葉青 海馬宮茶

花 茶

茉莉花茶 珠蘭花茶 桂花茶 金銀花茶

白蘭花茶 玫瑰花茶 玳玳花茶

黑 茶

湖南黑茶 老青茶 四川邊茶 六堡散茶 普洱

緊 壓 茶

沱茶 竹筒香茶 普洱方茶 米磚茶 黑磚茶

花磚茶 茯磚茶 湘尖茶 青磚茶 康磚和金尖

方包茶 六堡茶 七子餅茶 餅茶 緊茶

固形茶

並 非 茶(名為茶卻非茶)

絞股藍茶 杜仲茶 松針米茶 車前草茶

羅布麻茶 人蔘茶 菊花茶 丹蔘茶

桑芽茶 金銀花茶 桂花茶 胖大海茶

薄玉茶 刺五茄茶 蟲屎茶 番瀉葉茶

柿葉茶 青豆茶 玄米茶 鉤藤茶

鍋巴茶 老鷹茶 老薑茶 紅棗茶

玉米鬚茶 竹葉茶

茶的起源(一):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出,飲茶的習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飲茶的發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在國內,也有關於茶樹的最早原產地的爭論,有好幾種說法。今人不少人認定在雲南,有一學者在認真研究考證以後斷言,雲南的西雙版納是茶樹的原產地。人工栽培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始於西漢的蒙山茶。這在《四川通志》中有載。

其實到底在哪裡現在對我們飲茶者來說並不重要。也許具有文化意義。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學術界的一些說法:

飲茶的發源時間:

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裡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為如此,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2.西周時期: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檟"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

我們現在還飲用著與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飲料,確實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夠給我們很多的遐想。

飲茶發源的地點考證:

對這一點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樹的發源地的研究上來。關於茶樹的發源地,有這麼幾種說法:

1.西南說:“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這一說法所指的範圍很大,所以正確性就較高了。

2.四川說: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說成立,那麼西南說就成立了。四川說要比西南說“精密”一些,但是正確的風險性會大些。

3.雲南說:認為雲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這一說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風險,因為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4.川東鄂西說: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眾的茶樹,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為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

5.江浙說: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其實我認為在遠古時期肯定不只一個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樹存在。有茶樹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夠發展出飲茶的習俗來。前面說到茶是神農發明的,那麼它在哪一帶活動?如果我們求得“茶樹原生地”與“神農活動地”的交集,也許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縮小了答案的“值域”。

飲茶的講究

·沏茶的要領

好茶、好水、好茶具,還要掌握好的泡茶技術,才能真正得到一杯好茶。泡茶技術包括三個要素:茶葉用量、泡茶水溫和沖泡時間。

泡茶時每次茶葉用多少,並無統一的標準,訂書機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茶葉種類繁多,茶類不同,用量各異。如沖泡一般紅、綠茶,每杯放3克左右的幹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每次投入量為茶壺的1/2-2/3。

對於高階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度(指水燒開後再冷卻)左右為宜,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度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茶味淡薄。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因茶葉較粗老,必須用100度的滾開水沖泡。有時,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在壺外淋開水。

·一杯茶該泡幾次

茶葉的耐泡程度除與嫩度有關外,主要決定於茶葉加工的方法。初制過程中把茶葉切碎,茶汁就容易沖泡出來,粗、老、完整的茶葉,茶汁沖泡出來的速度就慢。

無論什麼茶,第一次沖泡,浸出的量佔可溶物總量的50%~55%;第二次沖泡一般約佔30%;第三次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了。從其營養成分(茶葉中的維生素和氨基酸)看,第一次沖泡就有80%的量被浸出,第二次沖泡時約15%,第三次沖泡後,基本全部浸出。茶香氣和滋味,一泡茶香氣濃郁,滋味鮮爽;二泡茶雖濃郁,但味鮮爽不如前;三泡茶香氣和滋味已淡乏;若再經沖泡則無滋味。

一般的紅茶、綠茶和花茶,沖泡以3次為宜。烏龍茶在沖泡時投葉量大,茶葉粗老,可以多衝泡幾次。以紅碎茶為原料加工成的袋泡茶,通常適宜於一次性沖泡。一杯茶從早泡到晚的做法不可取。茶葉經過多次沖泡,能使一些難溶的有害物質(如某些極微量的殘留農藥)逐漸浸出,對人體有害。理想的泡飲方法是,每天上午一杯茶,下午一杯茶,既有新鮮感,又有茶香味。

喝茶要喝對

·四季飲茶有區別

飲茶講究四季有別,即:春飲花茶,夏飲綠茶,秋飲青茶,冬飲紅茶。其道理在於:春季,人飲花茶,可以散發一冬積存在人體內的寒邪,濃郁的香苛,能促進人體陽氣發生。夏季,以飲綠茶為佳。綠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熱、消暑、解毒、止渴、強心。秋季,飲青茶為好。此茶不寒不熱,能消除體內的餘熱,恢復津液。冬季,飲紅茶最為理想。紅茶味甘性溫,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能助消化,補身體,使人體強壯。

·每日飲茶2~6克

雖然茶葉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飲茶對於清油解膩,增強神經興奮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並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飲茶。一般來說,每天1—2次,每次2—3克的飲量是比較適當的,對於患有神經衰弱、失眠、甲狀腺機能亢進、結核病、心臟病、胃病、腸潰瘍的病人都不適合飲茶,哺乳期及懷孕婦女和嬰幼兒也不宜飲茶。

·不飲用過濃的茶

濃茶會使人體“興奮性”過度增高,對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等造成不利影響。有心血管疾患的人在飲用濃茶後可能出現心跳過速,甚至心律不齊,造成病情反覆。

·臨睡前不飲茶

這點對於初期飲茶者更為重要。很多人睡前飲茶後,入睡變得非常困難,甚至嚴重影響次日的精神狀態。有神經衰弱或失眠症的人,尤應注意。

·進餐時不大量飲茶

進餐前或進餐中少量飲茶並無大礙,但若大量飲茶或飲用過濃的茶,會影響很多常量元素(如鈣等)和微量元素(如鐵、鋅等)的吸收。應特別注意的是,在喝牛奶或其他奶類製品時不要同時飲茶。茶葉中的茶鹼和丹寧酸會和奶類製品中的鈣元素結合成不溶解於水的鈣鹽,並排出體外,使奶類製品的營養價值大為降低。

·飲茶過多不利消化

茶中所含大量鞣酸,一旦與肉、蛋、海味中的食物蛋白質合成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會使腸蠕動減慢,不但易造成便祕,還會增加有毒或致癌物質被人體吸收的可能性。

·綠茶和枸杞不可同飲

綠茶和枸杞都可以分別用開水沖泡飲用,對人體很有益處。有不少人乾脆就把它們放在一起沖泡。但是,綠茶裡所含的大量鞣酸具有收斂吸附的作用,會吸附枸杞中的微量元素,生體難以吸收的物質。因此,專家建議:上午喝綠茶,以開胃、醒神;下午泡飲枸杞,可以改善體質、利安眠。

·酒後茶傷身

飲酒後,酒中乙醇通過胃腸道進入血液,在肝臟中轉化為乙醛,乙醛再轉化為乙酸,乙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酒後飲茶,茶中的茶鹼可迅速對腎起利尿作用,從而促進尚未分解的乙醛過早地進入腎臟。乙醛對腎有較大刺激作用,所以會影響腎功能,經常酒後喝濃茶的人易發生腎病。不僅如此,酒中的乙醇對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茶同樣具有興奮心臟的作用,兩者合而為一,更增強了對心臟的刺激,所以心臟病患者酒後喝茶危害更大。

·品茶不是越新鮮越好

從營養學角度來講最新鮮的茶葉其營養成分不一定是最好的,因為所謂新茶是指採摘下來不足一個月的茶葉,這些茶葉因為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有些對身體有不良影響的物質,如多酚類物質、醇類物質、醛類物質,還沒有被完全氧化,如果長時間喝新茶,有可能出現腹瀉、腹脹等不舒服的反應。太新鮮的茶葉對病人來說更不好,像一些患有胃酸缺乏的人,或者有慢性胃潰瘍的老年患者,這些人更不適合喝新茶。新茶會刺激他們的胃黏膜,產生腸胃不適,甚至會加重病情

飲茶的禁忌:

(1)服用中藥威靈仙、土茯苓時禁忌飲茶

(2)空腹時不宜飲用

(3)不宜在吃飯前後飲茶

(4)哺乳期的婦女不應飲用濃茶

(5)隔夜殘茶不宜飲用

(6)不宜用茶水煮雞蛋食用

(7)長期不刷牙的人不宜飲茶

(8)茶葉不宜久放後飲用

(9)第一杯茶水不宜飲用

(10)不宜用保溫瓶或杯沏茶飲用

(11)不宜飲用浸泡過久的茶水

(12)飲茶不宜過量

(13)不宜煮茶水飲用

(14)不宜嚼食未泡過的茶葉

(15)飲用新茶不宜過濃

(16)不宜用滾開水泡茶

(17)有焦味的茶葉不應飲用

(18)服用含金離子的藥物時不宜飲茶

(19)服酶製劑時禁忌飲茶

(20)服抗生素時不應用茶送服

(21)服用碳酸氫鈉時不應飲茶

(22)服用洋地黃、洋地黃甙片及地高辛等強心藥時不應飲茶

(23)服用潘生丁藥時禁忌飲茶

(24)服用鎮靜、催眠藥物時不應飲茶

(25)服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時不應飲茶水

(26)服用維生素B1及利福平時不宜飲用

(27)兒童禁忌飲茶

(28)飲酒後不宜飲濃茶,加重心腎損害

(29)吃狗肉後忌喝茶

(30)喝茶水不宜加白糖

(31)飲茶後不宜吃四環素類藥物、奎寧

標籤: 蒼山 植物 雪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3lr1p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