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君山銀針故事

君山銀針故事

君山銀針故事

君山銀針是中國著名的名茶之一,傳說在漢末三國時期,吳國名將陸遜攻打東吳時曾養病在君山之上。這時一名當地茶農為了治癒陸遜的病,採摘了山上的嫩茶葉,經過精心製作成了一款極品的銀針白茶,陸遜喝了後病癒。

為了感謝當地的茶農,陸遜將這款茶葉取名為君山銀針,並大力推廣,使得這種茶葉逐漸成為著名的名優茶之一。

君山銀針的製作過程非常嚴謹,必須在陽光下采摘新鮮的一芽一葉,然後在室內枯燥處晾晒,再在烘焙機裡進行輕微的烘焙,然後就能品嚐到淡雅清香、清爽回甘的君山銀針茶。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關於君山的傳說故事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下面就是我整理的關於君山的 傳說 故事 ,歡迎大家觀看。

  關於君山的傳說故事一:

  君山銀針原名白鶴茶。

  據傳初唐時,有一位名叫白鶴真人的雲遊道士從海外仙山歸來,隨身帶了八株神仙賜予的茶苗,將它種在君山島上。後來,他修起了巍峨壯觀的白鶴寺,又挖了一口白鶴井。白鶴真人取白鶴井水沖泡仙茶,只見杯中一股白氣裊裊上升,水氣中一隻白鶴沖天而去,此茶由此得名"白鶴茶"。又因為此茶顏色金黃,形似黃雀的翎毛,所以別名"黃翎毛"。

  後來,此茶傳到長安,深得天子寵愛,遂將白鶴茶與白鶴井水定為貢品。

  有一年進貢時,船過長江,由於風浪顛簸把隨船帶來的白鶴井水給潑掉了。押 船的州官嚇得面如土色,急中生智,只好取江水魚目混珠。運到長安後,皇帝泡茶,只見茶葉上下浮沉卻不見白鶴沖天,心中納悶,隨口說道:"白鶴居然死了"!豈料金口一開,即為玉言,從此白鶴井的井水就枯竭了,白鶴真人也不知所蹤。但是白鶴茶卻流傳下來,即是今天的君山銀針茶。

  有茶詩為證:

  詠君山銀針——沈長波

  君山飛白瀑,銀鶴翥黃翎。

  一盞金鑲玉,綠波連洞庭。

  關於君山的傳說故事二:

  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

  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裡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這隻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裡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水,泡黃翎毛緣故。” 明宗心裡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

 

相關 文章 :

1. 萬聖節的故事

2. 紫水晶的傳說故事

3. 赤兔馬的傳說故事

4. 羊的民間傳說故事

5. 七夕節的傳說作文500字

關於君山茶葉的傳說的簡單說明

君山銀針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自湖南嶽陽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細如針,故名君山銀針。屬於黃茶。其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內面呈金,外層白毫顯露完整,而且包裹堅實,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銀針,雅稱“金鑲玉”。“金鑲玉色塵心去,川迥洞庭好月來。”君山茶歷史悠久,唐代就已生產、出名。據說文成公主出嫁時就選帶了君山銀針茶帶入。

關於君山銀針的由來還有這樣兩則傳說故事……

一、

據說君山銀針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裡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這隻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裡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裡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為美觀的。自此君山銀針名聲遠揚,流芳千古。

二、

君山銀針原名叫做白鶴茶,傳說,初唐時,有一位名叫白鶴真人的雲遊道士從海外仙山歸來,隨身帶了八株神仙賜予的茶苗,將它種在君山島上。後來,他修起了巍峨壯觀的白鶴寺,又挖了一口白鶴井。白鶴真人取白鶴井水沖泡仙茶,只見杯中一股白氣裊裊上升,水氣中一隻白鶴沖天而去,此茶由此得名“白鶴茶”。又因為此茶顏色金黃,形似黃雀的翎毛,所以別名“黃翎毛”。後來,此茶傳到長安,深得天子寵愛,遂將白鶴茶與白鶴井水定為貢品。   

有一年進貢時,船過長江,由於風浪顛簸把隨船帶來的白鶴井水給潑掉了。押船的州官嚇得面如土色,急中生智,只好取江水魚目混珠。運到長安後,皇帝泡茶,只見茶葉上下浮沉卻不見白鶴沖天,心中納悶,隨口說道:“白鶴居然死了”!豈料金口一開,即為玉言,從此白鶴井的井水就枯竭了,白鶴真人也不知所蹤。但是白鶴茶卻流傳下來,即是今天的君山銀針茶。

有茶詩為證:

汲君山柳毅水試茶於岳陽樓下(三首)   

譚元春   

湖中山一點,山上覆清泉。   

泉熟湖光定,甌香明月天。   

臨湖不飲湖,愛汲柳家井。   

茶照上樓人,君山破湖影。   

不風亦不雲,靜瓷擎月色。   

巴丘夜望深,終古涵訊息。

以上兩則傳說故事,都向我們透露出君山銀針在歷史上市備受人們喜愛的,而且早已享有盛譽,如今,君山銀針依舊遠負盛名,在中國十大名茶中位居前列

君山銀針的茶文化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裡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這隻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裡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裡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為美觀的。

名茶鑑賞

君山產茶歷史悠久,唐代就已生產、出名,因茶葉滿披茸毛,底色金黃,沖泡後如羽毛一樣根根豎立而一度被稱為黃翎毛。相傳文成公主出嫁時就曾選帶了君山茶。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品嚐到君山銀針,十分讚許,將其列為貢茶。

君山銀針屬黃茶類,以色、香、味、形俱佳而著稱。銀針茶在茶樹剛冒出一個芽頭時採摘,經十幾道工序製成。其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內呈橙,外裹一層白毫,故得雅號金鑲玉 ,又因茶芽外形很像一根根銀針,故名君山銀針。沖泡後,開始茶葉全部衝向上面,繼而徐徐下沉,三起三落,渾然一體,確為茶中奇觀,入口則清香沁人,齒頰留芳。

名茶傳說

君山銀針原名白鶴茶。據傳初唐時,有一位名叫白鶴真人的雲遊道士從海外仙山歸來,隨身帶了八株神仙賜予的茶苗,將它種在君山島上。後來,他修起了巍峨壯觀的白鶴寺,又挖了一口白鶴井。白鶴真人取白鶴井水沖泡仙茶,只見杯中一股白氣裊裊上升,水氣中一隻白鶴沖天而去,此茶由此得名白鶴茶。又因為此茶顏色金黃,形似黃雀的翎毛,所以別名黃翎毛。後來,此茶傳到長安,深得天子寵愛,遂將白鶴茶與白鶴井水定為貢品。有一年進貢時,船過長江,由於風浪顛簸把隨船帶來的白鶴井水給潑掉了。押船的州官嚇得面如土色,急中生智,只好取江水魚目混珠。運到長安後,皇帝泡茶,只見茶葉上下浮沉卻不見白鶴沖天,心中納悶,隨口說道:白鶴居然死了!豈料金口一開,即為玉言,從此白鶴井的井水就枯竭了,白鶴真人也不知所蹤。但是白鶴茶卻流傳下來,即是今天的君山銀針茶。 黃茶的性質接近於綠茶,所以可用綠茶茶藝的程式來沖泡黃茶。不過,黃茶中的君山銀針很有特色,且是我國名茶中的佼佼者,為了突出宣傳該茶,筆者特為它專門設計了一套茶藝程式。

(一)器皿選擇

水晶玻璃杯4只,酒精爐具一套,茶道具一套,青花茶荷一個,茶盤一個,茶池一個,香爐一個,香一支,茶巾一條。

(二)基本程式

1.焚香——焚香靜氣可通靈。

2.滌器——滌盡凡塵心自清。

3.鑑茶——娥皇女英展仙姿。

4.投茶——帝子投湖千古情。

5.潤茶——洞庭波湧連天雪。

6.沖水——碧濤再撼岳陽城。

7.聞香——楚雲香染楚王夢。

8.賞茶——湘水濃溶湘女情。

9.品茶——人生三味一杯裡。

10.謝茶——品罷寸心逐白雲。

(三)、解說詞

今天很高興能和各位嘉賓一同品飲黃茶中的極品——君山銀針。君山銀針產於洞庭湖中的君山島。“洞庭天下水”,八百里洞庭“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每一朵浪花都在訴說著中華文化的無限。“君山神仙島”,小小的君山島上堆積佈滿了中華民族的無數故事。這裡有舜帝的兩個愛妃娥皇、女英之墓,這裡有秦始皇的封山石刻,這裡有至今仍在流淌著愛情傳說的柳毅井,這裡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陸游等中華民族精英留下的足跡。這裡所產的茶吸收了湘楚大地的精華,盡得雲夢七澤的靈氣,所以風味奇特,極耐品味。好茶還要配好的茶藝,下邊就由我為各位嘉賓獻上“君山銀針”茶藝。

第一道程式“焚香”

我們稱之為“焚香靜氣可通靈”。“茶須靜品,香可通靈”。品飲像君山銀針這樣文化沉積厚重的茶,更須要我們靜下心來,才能從茶中品味出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

第二道程式“滌器”

我們稱之為“滌盡凡塵心自清”。品茶的過程是茶人澡雪自己心靈的過程,烹茶滌器,不僅是洗淨茶具上的塵埃,更重要的是在澡雪茶人的靈魂。

第三道程式“鑑茶”

我們稱之為“娥皇女英展仙姿”。品茶之前首先要鑑賞幹茶的外形、色澤和氣味。相傳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不幸駕崩於九嶷山下,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和女英前來奔喪,在君山望著煙波浩淼的洞庭湖放聲痛哭,她們的淚水灑到竹子上,使竹竿染上永不消褪的斑斑淚痕,成為湘妃竹。她們的淚水滴到君山的土地上,君山上便長出了象徵忠貞愛情的植物——茶。茶是娥皇女英的真情化育出的靈物,所以請各位傳看“君山銀針”,稱之為“娥皇女英展仙姿”。

第四道程式“投茶”

稱之為“帝子沉湖千古情”,娥皇、女英是堯帝的女兒,所以也稱之為“帝子”。她們為奔夫喪時乘船到洞庭湖,船被風浪打翻而沉入水中。她們對舜帝的真情被世人們傳頌千古。

第五道程式“潤茶”

我們稱之為“洞庭波湧連天雪”。這道程式是洗茶、潤茶。洞庭湖一帶的老百姓把湖中不起白花的小浪稱之為“波”,把起白花的浪稱為“湧”。在洗茶時,通過懸壺高衝,玻璃杯中會泛起一層白色泡沫,所以形象地稱為“洞庭波湧連天雪”。沖茶後,杯中的水應儘快倒進茶池,以免泡久了造成茶中的養分流失。

第六道程式“沖水”

因為這次沖水是第二次沖水,所以我們稱之為“碧濤再撼岳陽城”。這次沖水只可衝到七分杯。

第七道程式“聞香”

我們稱之為“楚雲香染楚王夢”。通過洗茶和溫潤之後,再衝入開水,君山銀針的茶香即隨著熱氣而散發。洞庭湖古屬楚國,杯中的水氣伴著茶香氤氳上升,如香雲繚繞,故稱楚雲。“楚王夢”是套用楚王巫山夢神女,朝為雲,暮為雨的典故,形容茶香如夢亦如幻,時而清悠淡雅,時而濃郁醉人。

第八道程式“賞茶”

也稱為“看茶舞”,這是沖泡君山銀針的特色程式。君山銀針的茶芽在熱水的浸泡下慢慢舒展開來,芽尖朝上,蒂頭下垂,在水中忽升忽降,時沉時浮,經過“三浮三沉”之後,最後豎立於坯底,隨水波晃動,像是娥皇、女英落水後甦醒過來,在水下舞蹈。芽光水色,渾然一體,碧波綠芽,相映成趣,煞是好看。我國自古有“湘女多情”之說,您看杯中的湘靈正在為你獻舞,這濃濃的茶水恰似湘靈濃濃的情。

第九道程式“品茶”

我們稱之為“人生三味一杯裡”。品君山銀針講究要在一杯茶中品出三種味。即從第一道茶中品出湘君芬芳的清淚之味。從第二道茶中品出柳毅為小龍女傳書後,在碧雲宮中嚐到的甘露之味。第三道茶要品出君山銀針這瀟湘靈物所攜帶的大自然的無窮妙味。好!請大家慢慢地細品這杯中的三種滋味。

第十道程式“謝茶”

我們稱之為“品罷寸心逐白雲”。這是精神上的昇華,也是我們茶人的追求。品了三道茶之後,是像呂洞賓一樣“明心見性,浪遊世外我為真” ,還是像清代巴陵邑宰陳大綱一樣“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君山銀針的典故及品質特點

“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李白詩)。“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劉禹錫詩)。這是唐代兩位大詩人對洞庭君山的抒情詩章。“玉鏡嵌君山,銀盤託青螺”確是壯景奇觀。君山和君山名茶,歷來結下不解之緣,清代萬年諄有詩云:“試把雀泉烹雀舌,烹來長似君山色。”

君山,又名洞庭山,本身就是神山仙境的意思,歷史上流傳著許多神奇的傳說。相傳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不幸死於九嶷山下,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女英奔喪,船到洞庭被風浪打翻,湖上飄來七十二隻青螺,把她們托起聚成君山。愛妃南望茫茫湖水,扶竹痛哭,血淚染竹成斑,後人稱為湘妃竹。“斑竹一枝千滴淚”,成了後世愛情忠貞的象徵。因為她們是君妃,故把這裡定名為君山。膾炙人口的柳毅傳書的故事,也發生在君山。這裡有柳毅井,井水烹茶釀酒,清香芬芳。還有龍涎井、飛來鍾和用秦始皇的御璽蓋的'“封山”印。君山有大小七十二峰,每個山峰都有一個名字,每個山峰都有異景奇觀,每個景觀又都有一段優美動聽的故事。

君山所在的岳陽市,古稱嶽州。北宋範致明《岳陽風土記》中有關於?湖茶的記述。清代江縣《瀟湘聽雨錄》記載:“湘中產茶,不一其地。……而洞庭君山之毛尖,當推第一,雖與銀針雀舌諸品校,未見高下,但所產不多,不足供四方爾。”清代袁枚《隨園食單》記述:“洞庭君山出茶,色味與龍井相同,葉微寬而綠過之,採掇很少。“清代黃本驥《湖南方物志》全面記述了湖南產茶的概況,作者在記述嶽州茶時,除引用《岳陽風土記》、《瀟湘聽雨錄》、《隨園食單》外,又引用《湖南省志》”巴陵君山產茶,嫩綠似蓮心,歲以充貢“。莊晚芳《中國名茶》一書中說:《紅樓夢》中的“老君眉茶”就是君山銀針。

《巴陵縣誌》雲:“君山貢茶自清始,每歲貢十八斤,穀雨前,知縣邀山僧採一旗一,白毛茸然,俗呼白毛茶。”曾燠詩云:“一旗一此時採,煎入瓷甌湘水毛。”這裡說的白毛茶和《瀟湘聽雨錄》中說的毛尖,就是君山毛尖。同治十一年《巴陵縣誌》引清代吳敏樹《湖山客談》記述:“貢尖下有貢兜,隨辦者炒成,色黑而無白毫,價率千六百,粗五十止,其實佳茶也。”可見君山茶有“貢尖”、“貢兜”之分,把茶葉採回來進行揀尖,分開芽頭稱尖茶,白毛茸然,用作納貢,又稱貢尖。餘稱貢兜,質量也不差。君山銀針可能就是“貢尖”或由“貢尖”演變而來。50年代初期制君山銀針就是採用揀尖精選芽頭。因此,君山銀針始於清代之說,較為可信。

徐珂《夢湘囈語》中,記述了文人墨客品茗論茶,說茶滋味以“輕清為佳”,太淡太濃都不好,“故君山為貴”。又說“東坡雲,茶欲其白,琦嘗飲君山茶矣,則茶之至白者也。君山廟有茶樹十餘棵,當發芽時,嶽州守派員監守之,防有人盜之也,歲以進貢,郊天時用之,以其葉上衝也……”文中東坡即北宋東坡居士——蘇軾,由此可見君山產茶始於唐宋年間。

君山銀針屬芽茶,因茶樹品種優良,樹壯枝稀,芽頭肥壯重實,每斤銀針茶約2.5萬個芽頭。君山銀針風格獨特,歲產不多,質量超群,為我國名優茶之佼佼者。其芽頭肥壯,緊實挺直,芽身金黃,滿披銀毫,湯色橙黃明淨,香氣清純,滋味甜爽,葉底嫩黃勻亮。根據芽頭肥壯程度,君山銀針產品分特號、一號、二號三個檔次。

用潔淨透明的玻璃杯沖泡君山銀針時,可以看到初始芽尖朝上、蒂頭下垂而懸浮於水面,隨後緩緩降落,豎立於杯底,忽升忽降,蔚成趣觀,最多可達三次,故君山銀針有“三起三落”之稱。最後豎沉於杯底,如刀林立,似群筍破土,芽光水色,渾然一體,堆綠疊翠,妙趣橫生,歷來傳為美談。且不說品嚐其香味以飽口福,只消親眼觀賞一番,也足以引人入勝,神清氣爽。根據“輕者浮,重者沉”的科學道理,“三起三落”是由於茶芽吸水膨脹和重量增加不同步,芽頭比重瞬間變化而引起的。可以設想,最外一層芽肉吸水,比重增大即下降,隨後芽頭體積膨大,比重變小則上升,繼續吸水又下降……。如果親身考察一下君山銀針沖泡的情景,能起落的芽頭為數並不太多,且一個芽頭落而復起三次更屬罕見。這種現象在其它芽頭肥壯的芽茶中也偶爾可見,但都不及君山銀針頻繁。可見君山銀針的芽頭肥壯程度是出類拔萃的,這也是它品質上的一大特點。

君山銀針於1956年國際萊比錫博覽會上,因其質量優良,被譽為“金鑲玉”,並贏得金質獎章。其售價也創我國當今名優茶之最。

歷史上有哪些關於果茶的故事?

歷史上有哪些關於果茶的故事?

1、烏龍茶

清朝雍正年間,在福建省安溪坑鄉南巖村裡有一個退隱將軍,也是打獵能手,姓蘇名龍,因他長得黝黑健壯,鄉親們都叫他“烏龍”。

一年春天,烏龍腰掛茶簍,身背獵上山採茶,採到中午,一頭山獐突然從身邊溜過,烏龍舉射擊但負傷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烏龍也隨後緊追不捨,終於捕獲了獵物,當把山獐背到家時已是掌燈時分,烏龍和全家人忙於宰殺、品嚐野味,已將製茶的事全然忘記了。

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著炒制昨天採回的“茶青”。沒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鮮葉,已鑲上了紅邊了,並散發出陣陣清香,當茶葉制好時,滋味格外清香濃厚,全無往日的苦澀之味,並經心琢磨與反覆試驗,經過萎雕、搖青、半發酵、烘焙等工序,終於製出了品質優異的茶類新品——烏龍茶。

2、鐵觀音相傳,1720年前後,安溪堯陽鬆巖村(又名松林頭村)有個老茶農魏蔭(1703-1775),勤於種茶,又篤信佛教,敬奉觀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觀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

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朧中夢見自己扛著鋤頭走出家門,他來到一條溪澗旁邊,在石縫中忽然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芳香誘人,跟自己所見過的茶樹不同。

第二天早晨,他順著昨夜夢中的道路尋找,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找到夢中的茶樹。仔細觀看,只見茶葉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魏蔭十分高興,將這株茶樹挖回種在家小一口鐵鼎裡,悉心培育。因這茶是觀音託夢得到的,取名“鐵觀音”。

3、六安瓜片

1905年前後,六安茶行一評茶師,從收購的綠大茶中揀取嫩葉,剔除梗樸,作為新產品應市,獲得成功。資訊不脛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聞風而動,僱用茶工,如法採製,並起名“封翅”(意為峰翅)。

此舉又啟發了當地一家茶行,在齊頭山的後衝,把採回的鮮葉剔除梗芽,並將嫩葉、老葉分開炒制,結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見絀。於是附近茶農競相學習,紛紛仿製。這種片狀茶葉形似葵花籽,逐稱“瓜子片”,以後即叫成了“瓜片”。4、廬山雲霧茶

傳說孫悟空在花果山當猴王的時候,常吃仙桃、瓜果、美酒,有一天忽然想起要嚐嚐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過的仙茶,於是一個跟頭上了天,駕著祥雲向下一望,見九洲南國一片碧綠,仔細看時,竟是一片茶樹。

此時正值金秋,茶樹已結籽,可是孫悟空卻不知如何採種。這時,天邊飛來一群多情鳥,見到猴王后便問他要幹什麼,孫悟空說:“我那花果山雖好但沒茶樹,想採一些茶籽去,但不知如何採得。”

眾鳥聽後說:“我們來幫你採種吧。”於是展開雙翅,來到南國茶園裡,一個個銜了茶籽,往花果山飛去。多情鳥嘴裡銜著茶籽,穿雲層,越高山,過大河,一直往前飛。

誰知飛過廬山上空時,巍巍廬山勝景把它們深深吸引住了,領頭鳥竟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領頭鳥一唱,其他鳥跟著唱和。茶籽便從它們嘴裡掉了下來,直掉進廬山群峰的巖隙之中。從此雲霧繚繞的廬山便長出一棵棵茶樹,出產清香襲人的雲霧茶。

5、君山銀針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

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裡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

這隻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裡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

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裡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為美觀的。

茶的資料

一)龍井茶與虎跑泉的傳說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 ,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著採了起來。剛採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后便想嚐嚐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麼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儲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龍井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據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在虎跑的小寺院裡。和尚告訴他倆,這裡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於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乾涸了,吃水更困難了。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嶽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狂風暴雨發作,風停雨住過後,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著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後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隻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著“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裡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隻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隻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裡,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暴雨大作,雨停後,只見深坑裡湧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為了紀念大虎和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後來為了順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嚐到這“雙絕”佳飲。

(二)黃山毛峰的傳說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遊覽勝地,而且群山之中所產名茶“黃山毛峰”,品質優異。講起這種珍貴的茶葉,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遊,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於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轉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後在空中轉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縷熱氣飄蕩開來,清香滿室。知縣問後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峰,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並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後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後來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皇帝立即傳令熊開元進宮受審,熊開元進宮後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後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峰,果然出現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為江南巡撫,三日後就上任去吧。”熊知縣心中感概萬千,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清高,何況為人呢?”於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雲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雲、修竹夾道的雲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墓。

(三)鐵觀音的傳說

安溪是福建省東南部靠近廈門的一個縣,是閩南烏龍茶的主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於茶樹的生長,而且經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儲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佔等都屬於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眾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鐵觀音”了。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鎮,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魏飲製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採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現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於是採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製作。製成之後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一振。魏認為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後,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為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託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從此鐵觀音就名揚天下。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茶條鄭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多黃濃豔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茶音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四)大紅袍的傳說

大紅袍(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巖茶(烏龍茶)中的名叢珍品。是武夷巖茶中 品質最優異者,產於福建崇安東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生長環境命名的不見天、金鎖匙;以茶樹形狀命名的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

大紅袍的來歷傳說很好,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就鳴鼓召叢集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採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採製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鐘,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芽!”然後採下芽葉,精工製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後,正遇皇后肚疼鼓脹,臥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五)君山銀針的傳說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裡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這隻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裡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裡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為美觀的。

(六)白毫銀針的傳說

福建省東北部的政和縣盛產一種名茶,色白如銀形如針,據說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這種茶就叫“白毫銀針”(十大名茶之一)。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帶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宮山上的一口龍井旁有幾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夥子紛紛去尋找仙草,但都有去無回。有一戶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剛、志誠和志玉。三人商定輪流去找仙草。這一天,大哥來到洞宮山下,這時路旁走出一位老爺爺告訴他說仙草就在山上龍井旁,上山時只能向前不能回頭,否則採不到仙草。志剛一口氣爬到半山腰,只見滿山亂石,陰森恐怖,但忽聽一聲大喊“你敢往上闖!”,志剛大驚,一回頭,立刻變成了這亂石崗上的一塊新石頭。志誠接著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時由於回頭也變成了一塊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終於落到了志玉的頭上。她出發後,途中也遇見白髮爺爺,同樣告訴她千萬不能回頭等話,且送她一塊烤餈粑,志玉謝後繼續往前走,來到亂石崗,奇怪聲音四起,她用餈粑塞住耳朵,堅決不回頭,終於爬上山頂來到龍井旁,採下仙草上的芽葉,並用井水澆灌仙草,仙草開花結子,志玉採下種子,立即下山。回鄉後將種子種滿山坡。這種仙草便是茶樹,,這便是白毫銀針名茶的來歷。

(七)白牡丹的傳說

福建省福鼎縣盛產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傳說在西漢時期,有位名叫毛義的太守,因看不慣貪官當道,於是棄官隨母去深山老林歸隱。倆來到一座青山前,只覺得異香撲鼻,經探問一位老者得知香味來自蓮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倆見此處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來。一天,母親因年老加之勞累,病倒了。毛義四處尋藥。一天毛義夢見了白髮銀鬚的仙翁,仙翁告訴他“治你母親的病須用鯉魚配新茶,缺一不可。”毛義認為定是仙人的指點。這時正值寒冬季節,毛義到池塘裡踴冰捉到了鯉魚,但冬天到哪裡去採新茶呢?正在為難之時,那十八棵牡丹竟變成了十八仙茶,樹上長滿嫩綠的新芽葉。毛義立即採下晒乾,白毛茸茸的茶葉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義立即用新茶煮鯉魚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後來就把這一帶產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八)茉莉花的傳說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陳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師研究北方人喜歡喝什麼茶,陳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給他一包茶葉未品嚐過,便尋出請大師品嚐。沖泡時,碗蓋一開啟,先是異香撲鼻,接著在冉冉升起的熱氣中,看見有一位美貌姑娘,兩手捧著一束茉莉花,一會功夫又變成了一團熱氣。陳古秋不解就問大師,大師說:“這茶乃茶中絕品‘報恩茶’”。陳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購茶住客店遇見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經歷,那少女訴說家中停放著父親屍身,無錢殯葬,陳古秋深秋深為同情,便取了一些銀子給她。三年過去,今春又去南方時,客店老闆轉交給他這一小包茶葉,說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當時未沖泡,誰料是珍品。“為什麼她獨獨捧著茉莉花呢?”兩人又重複沖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現。陳古來一邊品茶一邊悟道:“依我之見,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從此便有了一種新茶類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

(九)碧螺春的傳說

相傳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著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東洞庭山上住著的一個名叫阿祥小夥子。兩人心裡深深相愛著。有一年,太湖中出現一條凶惡殘暴的惡龍,揚言要碧螺姑娘,阿祥決心與惡龍決一死戰, 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漁叉,潛到西洞庭山同惡龍博鬥,直到鬥了七天七夜,雙方都筋疲力盡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為了報答阿祥救命恩,她親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傷勢一天天惡化。一天,姑娘找草藥來到了阿祥與惡龍博鬥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樹長得特別好,心想:這可是阿祥與惡龍博鬥的見證,應該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後,小茶樹長出了嫩綠的芽葉,碧螺採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給阿祥喝。說也奇怪,阿祥喝了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來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頭也落了地。就在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時,碧螺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她倒在阿祥懷裡,再也睜不開雙眼了。阿祥悲痛欲絕,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樹旁。從此,他努力培育茶樹,採製名茶。“從來佳茗似佳人”,為了紀念碧螺姑娘。人們就把這種名貴茶葉取名為“碧螺春”。

(十)凍頂烏龍茶的傳說

據說臺灣凍頂烏龍茶是一位叫林鳳池的臺灣人從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帶到臺灣種植而發展起來的。林鳳池祖籍福建。一年,他聽說福建要舉行科舉考試,心想去參加,可是家窮沒路費。鄉親們紛紛捐款。臨行時,鄉親們對他說:“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鄉親們問好呀,說咱們臺灣鄉親十分懷念他們。”林鳳池考中了舉人,幾年後,決定要回臺灣探親,順便帶了36棵烏龍茶苗回臺灣,種在了南投鹿谷鄉的凍頂山上。經過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園,所採製之茶清香可口。後來林鳳池奉旨晉京,他把這種茶獻給了道光皇帝,皇帝飲後稱讚好茶。因這茶是臺灣凍頂山採製的,就叫作凍頂茶。從此臺灣烏龍茶也叫“凍頂烏龍茶”。

茶的故事或傳說

中國十種茶的傳說

(一)龍井茶與虎跑泉的傳說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著採了起來。剛採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后便想嚐嚐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麼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儲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龍井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據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在虎跑的小寺院裡。和尚告訴他倆,這裡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於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乾涸了,吃水更困難了。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嶽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狂風暴雨發作,風停雨住過後,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著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後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隻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著“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裡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隻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隻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裡,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暴雨大作,雨停後,只見深坑裡湧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為了紀念大虎和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後來為了順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嚐到這“雙絕”佳飲。

(二)黃山毛峰的傳說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遊覽勝地,而且群山之中所產名茶“黃山毛峰”,品質優異。講起這種珍貴的茶葉,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遊,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於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轉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後在空中轉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縷熱氣飄蕩開來,清香滿室。知縣問後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峰,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並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後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後來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皇帝立即傳令熊開元進宮受審,熊開元進宮後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後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峰,果然出現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為江南巡撫,三日後就上任去吧。”熊知縣心中感概萬千,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清高,何況為人呢?”於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雲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雲、修竹夾道的雲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墓。

(三)鐵觀音的傳說 安溪是福建省東南部靠近廈門的一個縣,是閩南烏龍茶的主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於茶樹的生長,而且經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儲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佔等都屬於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眾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鐵觀音”了。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鎮,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魏飲製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採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現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於是採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製作。製成之後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一振。魏認為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後,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為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託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從此鐵觀音就名揚天下。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茶條鄭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多黃濃豔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茶音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四)大紅袍的傳說 大紅袍(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巖茶(烏龍茶)中的名叢珍品。是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優異者,產於福建崇安東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生長環境命名的不見天、金鎖匙;以茶樹形狀命名的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

大紅袍的來歷傳說很好,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就鳴鼓召叢集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採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採製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鐘,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芽!”然後採下芽葉,精工製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後,正遇皇后肚疼鼓脹,臥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五)君山銀針的傳說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裡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這隻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裡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裡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為美觀的。

(六)白毫銀針的傳說 福建省東北部的政和縣盛產一種名茶,色白如銀形如針,據說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這種茶就叫“白毫銀針”(十大名茶之一)。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帶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宮山上的一口龍井旁有幾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夥子紛紛去尋找仙草,但都有去無回。有一戶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剛、志誠和志玉。三人商定輪流去找仙草。這一天,大哥來到洞宮山下,這時路旁走出一位老爺爺告訴他說仙草就在山上龍井旁,上山時只能向前不能回頭,否則採不到仙草。志剛一口氣爬到半山腰,只見滿山亂石,陰森恐怖,但忽聽一聲大喊“你敢往上闖!”,志剛大驚,一回頭,立刻變成了這亂石崗上的一塊新石頭。志誠接著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時由於回頭也變成了一塊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終於落到了志玉的頭上。她出發後,途中也遇見白髮爺爺,同樣告訴她千萬不能回頭等話,且送她一塊烤餈粑,志玉謝後繼續往前走,來到亂石崗,奇怪聲音四起,她用餈粑塞住耳朵,堅決不回頭,終於爬上山頂來到龍井旁,採下仙草上的芽葉,並用井水澆灌仙草,仙草開花結子,志玉採下種子,立即下山。回鄉後將種子種滿山坡。這種仙草便是茶樹,,這便是白毫銀針名茶的來歷。

(七)白牡丹的傳說 福建省福鼎縣盛產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傳說在西漢時期,有位名叫毛義的太守,因看不慣貪官當道,於是棄官隨母去深山老林歸隱。倆來到一座青山前,只覺得異香撲鼻,經探問一位老者得知香味來自蓮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倆見此處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來。一天,母親因年老加之勞累,病倒了。毛義四處尋藥。一天毛義夢見了白髮銀鬚的仙翁,仙翁告訴他“治你母親的病須用鯉魚配新茶,缺一不可。”毛義認為定是仙人的指點。這時正值寒冬季節,毛義到池塘裡踴冰捉到了鯉魚,但冬天到哪裡去採新茶呢?正在為難之時,那十八棵牡丹竟變成了十八仙茶,樹上長滿嫩綠的新芽葉。毛義立即採下晒乾,白毛茸茸的茶葉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義立即用新茶煮鯉魚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後來就把這一帶產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八)茉莉花的傳說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陳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師研究北方人喜歡喝什麼茶,陳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給他一包茶葉未品嚐過,便尋出請大師品嚐。沖泡時,碗蓋一開啟,先是異香撲鼻,接著在冉冉升起的熱氣中,看見有一位美貌姑娘,兩手捧著一束茉莉花,一會功夫又變成了一團熱氣。陳古秋不解就問大師,大師說:“這茶乃茶中絕品‘報恩茶’”。陳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購茶住客店遇見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經歷,那少女訴說家中停放著父親屍身,無錢殯葬,陳古秋深秋深為同情,便取了一些銀子給她。三年過去,今春又去南方時,客店老闆轉交給他這一小包茶葉,說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當時未沖泡,誰料是珍品。“為什麼她獨獨捧著茉莉花呢?”兩人又重複沖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現。陳古來一邊品茶一邊悟道:“依我之見,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從此便有了一種新茶類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

(九)碧螺春(十大名茶之一)的傳說 相傳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著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東洞庭山上住著的一個名叫阿祥小夥子。兩人心裡深深相愛著。有一年,太湖中出現一條凶惡殘暴的惡龍,揚言要碧螺姑娘,阿祥決心與惡龍決一死戰, 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漁叉,潛到西洞庭山同惡龍博鬥,直到鬥了七天七夜,雙方都筋疲力盡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為了報答阿祥救命恩,她親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傷勢一天天惡化。一天,姑娘找草藥來到了阿祥與惡龍博鬥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樹長得特別好,心想:這可是阿祥與惡龍博鬥的見證,應該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後,小茶樹長出了嫩綠的芽葉,碧螺採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給阿祥喝。說也奇怪,阿祥喝了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來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頭也落了地。就在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時,碧螺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她倒在阿祥懷裡,再也睜不開雙眼了。阿祥悲痛欲絕,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樹旁。從此,他努力培育茶樹,採製名茶。“從來佳茗似佳人”,為了紀念碧螺姑娘。人們就把這種名貴茶葉取名為“碧螺春”。

(十)凍頂烏龍茶的傳說 據說臺灣凍頂烏龍茶是一位叫林鳳池的臺灣人從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帶到臺灣種植而發展起來的。林鳳池祖籍福建。一年,他聽說福建要舉行科舉考試,心想去參加,可是家窮沒路費。鄉親們紛紛捐款。臨行時,鄉親們對他說:“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鄉親們問好呀,說咱們臺灣鄉親十分懷念他們。”林鳳池考中了舉人,幾年後,決定要回臺灣探親,順便帶了36棵烏龍茶苗回臺灣,種在了南投鹿谷鄉的凍頂山上。經過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園,所採製之茶清香可口。後來林鳳池奉旨晉京,他把這種茶獻給了道光皇帝,皇帝飲後稱讚好茶。因這茶是臺灣凍頂山採製的,就叫作凍頂茶。從此臺灣烏龍茶也叫“凍頂烏龍茶”。

十大名茶的歷史故事

1、西湖龍井(浙江杭州)

西湖龍井,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龍井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相傳清朝乾隆皇帝微服私訪下江南時,曾多次到西湖龍井茶區觀看茶葉採製,還將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18棵茶樹封為“御茶”。

2、洞庭碧螺春(江蘇蘇州)

洞庭碧螺春,產自江蘇蘇州吳縣太湖一帶,跟西湖龍井一樣屬於綠茶茶系,在唐朝時期就被列入進貢給朝廷的貢品。洞庭碧螺春採摘的時間較早,以春分至清明期間採摘的茶葉最為名貴,在製茶芽葉的選用上,也非常講究。

3、黃山毛峰(安徽黃山)

據《徽州府志》記載,“黃山產茶始於宋之嘉佑,興於明之隆慶”。由此可見,安徽黃山出產的茶葉,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在明朝時期開始名聲鵲起。黃山毛峰,就產於安徽省黃山一帶,因此又被稱作徽茶。

4、廬山雲霧茶(江西九江)

廬山雲霧茶,產自江西九江廬山一帶,早在唐朝時期,廬山地區產的茶葉就已經非常出名。“長松樹下小溪頭,斑鹿胎巾白布裘,藥圃茶園為產業,野麋林鸛是交遊”這首名詩,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廬山種茶時有感而發。

5、六安瓜片(安徽六安)

六(lù)安瓜片,產自安徽六安市大別山一帶,在唐朝時期被稱作“廬州六安茶”,到了明朝時期才有了“六安瓜片”這個名稱,在清朝時期還是進貢給皇帝的貢茶。和其它茶葉不同的是,作為綠茶中的特種茶類,六安茶葉由單片生葉製成,也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

6、君山銀針(湖南嶽陽)

君山銀針,產自湖南嶽陽洞庭湖中的君山一帶,因外形很像一根根銀針,而得此名。早在唐朝時期,君山銀針就已經非常出名,相傳文成公主出嫁時就有攜帶君山銀針。

7、信陽毛尖(河南信陽)

信陽毛尖,主要產自河南信陽一帶,屬於綠茶茶系。早在唐朝時期,信陽地區就已成為當時非常出名的“淮南茶區”,當地產的茶葉還被列為貢品。

8、武夷巖茶(福建武夷山)

武夷巖茶,產自福建武夷山岩上,屬於烏龍茶茶系,品種裡以大紅袍、武夷水仙、白雞冠、鐵羅漢等較為出名,其中武夷山大紅袍還有“巖茶之王”的美譽。

9、安溪鐵觀音(福建安溪)

安溪鐵觀音,產自福建安溪一帶,和前面提到的武夷巖茶一樣,同屬烏龍茶茶系。不過在製茶工藝上,兩者卻略有不同。

10、祁門紅茶(安徽祁門)

祁門紅茶,產自安徽祁門一帶,屬於紅茶中的精品,有“紅茶皇后”之美譽,還被人們稱作“祁紅特絕群芳最,清譽高香不二門”。

與茶有關的故事,急!!!!!!!

1、芙蓉茶的故事

(一) 王知縣品嚐芙蓉茶 明朝永建年間,湖廣益陽知縣王守仁至安化考察民情,一天黃昏,來到芙蓉山下。想尋農家住宿,見迎面來了一個和尚。王知縣迎上施禮並求借宿之意。長老道:"我乃芙蓉寺中長老,寺院就在山腰上,請隨我來。"一路上,長老身挎的竹簍裡裝的翠嫩茶不時散發出陣陣清香。到了芙蓉寺,長老領著知縣進禪房,親自泡茶敬客,王知縣接茶一看恰似松樹針葉,待沸水沖泡,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然後自碗中心升起,約莫二尺來高時,又在空中轉一圓圈,變成一朵白色的芙蓉花,少頃,白芙蓉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熱氣飄蕩開來。頓時,幽雅清香充滿禪房。知縣看得目瞪口呆,連聲稱讚:"真是山中珍品,世上稀奇之物。" 長老端起瓷杯道:"客官請用茶"。王知縣雙手捧碗細細品嚐,覺得這茶香純濃高,味醇鮮爽,松針在湯中豎立,欣欣向榮。笑道:"請問長老,這茶叫什麼名稱?"長老長嘆:"此乃芙蓉山特產,叫芙蓉茶。它的來歷還有一段傷心的故事呢?"

(二) 芙蓉茶的故事 長老講述芙蓉茶傷心的故事:早年,芙蓉山上住著一位面如芙蓉的美貌姑娘,和年邁的母親種茶為生。她種的茶特別香,遠近的人都喜歡喝她的茶。可是,她茶只給窮人喝,不給財主喝。有年春天,芙蓉姑娘正在採茶,山下財主王員外帶了一幫狗腿子上山,她做茶。脾氣倔強的芙蓉姑娘堅決拒絕,氣得王員外猴臉鐵青,命狗腿子毒打她,扔到茶樹林中。村裡一個名叫智明小夥子上山來幫芙蓉姑娘採茶,發現她血淋淋地躺在茶樹林中,因傷重只說了一句話:"智哥,就將我埋在這塊茶園裡。"便離開了人世。智明按照遺囑,在茶園裡安葬了她,不久,芙蓉姑娘的老母因氣病交加也去世了。第二年春天,芙蓉姑娘墳上長出一株茶葉苗,下端出現一眼泉水。有天晚上芙蓉姑娘託夢智明,要他穀雨那天,採她墳頭的那棵苗,喝了會長命百歲。智月依夢中指點採回茶葉一泡,熱氣升騰後,變成一朵芙蓉花,端杯喝茶,只覺味醇鮮濃……長老含淚續說:"我就是那個智明,發誓終身不娶,削髮為僧,在芙蓉姑娘墳墓邊修了這個寺廟。"

(三) 湘陰知縣邀功請賞失敗 王知縣在芙蓉寺住一夜,第二天就要回縣衙。臨行前,長老贈給一包芙蓉青茶和一葫蘆泉水。並再三囑咐道:"芙蓉茶只有用芙蓉泉水沖泡,才會出現芙蓉奇蹟。" 王知縣回縣衙的第二天,正好湘陰知縣求訪。王知縣立即命書僮取芙蓉茶水招待同窗。只見沸水沖泡茶碗內,芙蓉奇蹟便出現了。湘陰知縣連稱:"仙茶,仙茶!"王知縣又將其來歷告訴了他。臨行時,王知縣把芙蓉茶送一半給同窗好友。卻說這湘陰知縣是個官迷心竅之人,得了芙蓉茶後,如獲至寶,連夜趕往京城,向皇上邀功請賞去了。皇上聞奏即宣獻茶人上殿,問明底細後,命馬上泡茶試驗。湘陰知縣急忙沖泡,誰知開水入杯後,茶葉上下沉浮,並不見芙蓉奇觀。龍顏大怒:"小小知縣,竟敢戲弄寡人,罪該萬死!"湘陰知縣嚇得渾身發抖,戰戰兢兢說道:"此茶乃好友益陽知縣王守仁所獻,我不過是跑腿而已,乞望萬歲寬容。可傳王守仁進京來便知分曉。"

(四) 王知縣試芙蓉茶現奇觀 皇帝聽了,傳旨命王守仁火速進京。王知縣接到聖旨,象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日夜兼程趕來京都。金鑾殿上,皇上怒髮衝冠,禁軍上前要綁王知縣。王知縣挺立殿上說:"死要死得清白,不知小人犯了何罪?"這時,皇帝從龍案上拋下一包茶葉說道:"欺君之罪,不可不斬。"王知縣這才恍然大悟,忍住怒火奏道:"芙蓉仙茶乃清高之物,只有那聖潔的芙蓉泉水才能出現奇觀。若陛下恩准小人去芙蓉山取來泉水,定會出現奇觀。"皇帝聽了,準他一個月假期去取泉水,如果不成,滅他九族。王知縣日夜兼程趕往安化芙蓉寺,將經過情況告訴長老,長老將盛著芙蓉泉水的一個葫蘆交給知縣,他拜謝長老後趕來京城。知縣一手提葫蘆,從容上了金鑾殿試茶,他親自取葫蘆中泉水燒開,將芙蓉茶放入白玉杯內,一衝芙蓉奇觀出現了,百官們翹首踮腳觀望,齊聲祝福皇上洪福齊天。皇帝高興地說:"念你獻茶有功,升為江南巡撫。"王知縣回到驛館,感慨萬千,芙蓉茶品質清高,我何不效仿,遂辭官為僧,拜智明和尚為師。一直活到一百歲時才圓寂。芙蓉茶的故事也流傳至今。

2、鬆羅茶的傳說

安徽省休寧縣有座鬆羅山,山上產茶頗為有名,叫鬆羅茶。鬆羅茶不僅香高味濃,而且真能夠治病,至今京津濟南一帶的老中醫開方用鬆羅茶的仍然很多。鬆羅茶主治高血壓、頑瘡,還可化食通便。至於鬆羅茶的來歷,傳說是明太祖洪武年間,鬆羅山的讓福寺門口擺有兩口大水缸,引起了一位香客的注意,水缸因年代久遠,裡面長滿綠萍,香客來到廟堂對老方丈說,那兩口水缸是個寶,要出三百兩黃金購買,商定三日後來取。香客一走,老和尚怕水缸被偷,立即派人把水缸的綠萍水倒出,洗淨搬到廟內。三日後香客來了見水缸被洗淨,便說寶氣已淨,沒有用了。老和尚極為懊悔,但為時已晚。香客走出廟門又轉了回來,說寶氣還在廟前,那倒綠水的地方便是,若種上茶樹,定能長出神奇的茶葉來,這種茶三盞能解千杯醉。老和尚照此指點種上茶樹,不久,果然發出的茶芽清香撲鼻,便起名"鬆羅茶"。二百年後,到了明神宗時,休寧一帶流行傷寒痢疾,人們紛紛來讓福寺燒香拜佛,祈求菩薩保佑。方丈便給來者每人一包鬆羅茶,並面授"普濟方":病輕者沸水沖泡頻飲,兩三日即愈;病重者,用此茶與生薑、食鹽、粳米炒至焦黃煮服,或研碎吞服,兩三日也愈。果然,服後療效顯著,制止了瘟疫流行。從此鬆羅茶成了靈丹妙藥,名聲大噪,蜚聲天下。

3、乾隆御封龍井茶

浙江杭州的西湖,三面環山,一碧如玉。西湖的西南方,有座龍井村,村的四周,峰巒秀美,雲霧繚繞,是著名的龍井產茶區。

傳說,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來到龍井村附近的獅子峰下胡公廟休息。廟裡的和尚端上當地的名茶。乾隆精於茶道,一見那茶,不由叫絕,只見潔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猶如雀舌,色澤墨綠,碧液中透出陣陣幽香。他品嚐了一口,只覺得兩頰生香,有說不出的受用。於是,乾隆召見和尚,問道:“此茶何名?產於何地?”和尚回答說:“啟稟皇上,這是小廟所產的龍井茶。”乾隆一時興發,走出廟門,只見胡公廟前碧綠如染,十八棵茶樹嫩芽初發,青翠欲低,周圍群山起伏,宛若獅形。此時乾隆龍心大悅。茶名龍井,山名獅峰,都似乎預兆著他彪炳千秋的功業,況且十八又是個大吉大利的數字。而那茶有實在賞心悅目,甘醇爽口,於是乾隆當場封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為“御茶”。從此,龍井茶名聲遠揚

龍井茶與虎跑泉的傳說(另一版本)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著採了起來.剛採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后便想嚐嚐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麼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儲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龍井茶,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據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在虎跑的小寺院裡.和尚告訴他倆,這裡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於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乾涸了,吃水更困難了.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嶽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狂風暴雨發作,風停雨住過後,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著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後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隻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著"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裡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隻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隻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裡,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暴雨大作,雨停後,只見深坑裡湧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為了紀念大虎和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後來為了順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嚐到這"雙絕"佳飲.

4、黃山毛峰的傳說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遊覽勝地,而且群山之中所產名茶"黃山毛峰",品質優異.講起這種珍貴的茶葉,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遊,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於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轉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後在空中轉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縷熱氣飄蕩開來,清香滿室.知縣問後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峰,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並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後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後來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皇帝立即傳令熊開元進宮受審,熊開元進宮後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後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峰,果然出現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為江南巡撫,三日後就上任去吧."熊知縣心中感概萬千,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清高,何況為人呢?"於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雲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雲,修竹夾道的雲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墓.

5、鐵觀音的傳說

安溪是福建省東南部靠近廈門的一個縣,是閩南烏龍茶的主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於茶樹的生長,而且經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儲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佔等都屬於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眾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鐵觀音"了.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鎮,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魏飲製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採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現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於是採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製作.製成之後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一振.魏認為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後,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為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託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從此鐵觀音就名揚天下.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茶條鄭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多黃濃豔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茶音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6、大紅袍的傳說(閩北烏龍茶)

大紅袍是福建省武夷巖茶(烏龍茶)中的名叢珍品.是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優異者,產於福建崇安東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生長環境命名的不見天,金鎖匙;以茶樹形狀命名的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 大紅袍的來歷傳說很好,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就鳴鼓召叢集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採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採製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鐘,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芽!"然後採下芽葉,精工製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後,正遇皇后肚疼鼓脹,臥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7、君山銀針的傳說(綠茶)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裡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這隻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裡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裡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為美觀的.

8、白毫銀針的傳說(綠茶)

福建省東北部的政和縣盛產一種名茶,色白如銀形如針,據說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這種茶就叫"白毫銀針".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帶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宮山上的一口龍井旁有幾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夥子紛紛去尋找仙草,但都有去無回.有一戶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剛,志誠和志玉.三人商定輪流去找仙草.這一天,大哥來到洞宮山下,這時路旁走出一位老爺爺告訴他說仙草就在山上龍井旁,上山時只能向前不能回頭,否則採不到仙草.志剛一口氣爬到半山腰,只見滿山亂石,陰森恐怖,但忽聽一聲大喊"你敢往上闖!",志剛大驚,一回頭,立刻變成了這亂石崗上的一塊新石頭.志誠接著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時由於回頭也變成了一塊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終於落到了志玉的頭上.她出發後,途中也遇見白髮爺爺,同樣告訴她千萬不能回頭等話,且送她一塊烤餈粑,志玉謝後繼續往前走,來到亂石崗,奇怪聲音四起,她用餈粑塞住耳朵,堅決不回頭,終於爬上山頂來到龍井旁,採下仙草上的芽葉,並用井水澆灌仙草,仙草開花結子,志玉採下種子,立即下山.回鄉後將種子種滿山坡.這種仙草便是茶樹,,這便是白毫銀針名茶的來歷.

9、白牡丹的傳說

福建省福鼎縣盛產白牡丹茶,傳說在西漢時期,有位名叫毛義的太守,因看不慣貪官當道,於是棄官隨母去深山老林歸隱。倆來到一座青山前,只覺得異香撲鼻,經探問一位老者得知香味來自蓮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倆見此處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來。一天,母親因年老加之勞累,病倒了。毛義四處尋藥。一天毛義夢見了白髮銀鬚的仙翁,仙翁告訴他“治你母親的病須用鯉魚配新茶,缺一不可。”毛義認為定是仙人的指點。這時正值寒冬季節,毛義到池塘裡踴冰捉到了鯉魚,但冬天到哪裡去採新茶呢?正在為難之時,那十八棵牡丹竟變成了十八仙茶,樹上長滿嫩綠的新芽葉。毛義立即採下晒乾,白毛茸茸的茶葉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義立即用新茶煮鯉魚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後來就把這一帶產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10、茉莉花茶的傳說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陳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師研究北方人喜歡喝什麼茶,陳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給他一包茶葉未品嚐過,便尋出請大師品嚐。沖泡時,碗蓋一開啟,先是異香撲鼻,接著在冉冉升起的熱氣中,看見有一位美貌姑娘,兩手捧著一束茉莉花,一會功夫又變成了一團熱氣。陳古秋不解就問大師,大師說:“這茶乃茶中絕品‘報恩茶’”。陳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購茶住客店遇見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經歷,那少女訴說家中停放著父親屍身,無錢殯葬,陳古秋深秋深為同情,便取了一些銀子給她。三年過去,今春又去南方時,客店老闆轉交給他這一小包茶葉,說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當時未沖泡,誰料是珍品。“為什麼她獨獨捧著茉莉花呢?”兩人又重複沖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現。陳古來一邊品茶一邊悟道:“依我之見,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從此便有了一種新茶類茉莉花茶.

有故事的茶

有歷史故事的茶

龍井、清代乾隆有御樹十八棵。

茉莉花茶、慈禧太后的特殊偏愛。

碧螺春、原名嚇煞人香。

君山銀針、文成公主的嫁妝。

信陽毛尖、女皇武則天為它建立佛塔。

東方美人、英國女王讚不絕口。

有歷史故事的茶

龍井

這款茶受到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的寵愛。清代乾隆南下江南,有御樹十八棵的佳事。

清朝年間,乾隆帝六次南巡,先後四次駕臨龍井茶區看茶農採茶、製茶。把胡公廟山門外生長著的十八棵老茶樹賜封為“御茶”。喜歡茶的長壽之君乾隆帝還親自動手採茶。

碧螺春

原名嚇煞人香。清代康熙皇帝品嚐了這款茶,發現它茶湯碧綠、外形捲曲如螺,對滋味倍加讚賞。但是覺得名字不雅“嚇煞人香”,於是提名“碧螺春”。從此它成為朝廷中的貢茶,名聲遠揚。

信陽毛尖

到了唐代,信陽毛尖成為貢品。傳說,唐朝女皇武則天,有一次患了腸胃疾病久治不愈,喝了宮中大夫開出的信陽茶後,疾病痊癒了。於是就在茶山這座車雲山建造了一座千佛塔,以彰顯茶葉的功勞。

茉莉花茶

慈禧太后對茉莉花有特殊的偏愛。

外國使節和其夫人到來時,慈禧就經常將茉莉花茶作為禮品送給這些人,所以在慈禧掌權的幾十年間,茉莉花一度被認為是“國花”。後面花茶工藝的改良,茉莉花茶成為貢品。慈禧太后特別喜歡喝茉莉花茶。

君山銀針

文成公主的嫁妝。

全芽頭,茶芽像一根根針,白毫顯露是黃茶的代表。自唐代以來,它就被列為貢茶,當年文臣公主當作嫁妝帶著君山銀針遠嫁吐蕃。

東方美人

1960年左右,這個茶在英國舉辦的世界食物博覽會上獲得銀牌,獻給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品嚐。女王品嚐後,讚不絕口,賜名“東方美人茶”。

標籤: 銀針 君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6l33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