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怎麼寫文字分析

怎麼寫文字分析

1. 如何寫文字分析

分析廣告的用色、配樂、選角、橋段

怎麼寫文字分析

一定要從文字的表層深入到文字的深層,從而發現那些不能為普通閱讀所把握的深層意義。 文字分析的方法很多:

1、“新批評”,“新批評”的方法很基礎,但也很實用,即從文字中“細讀”出那些語言的非日常化運用,如“反諷”、“張力”等。“細讀”現在已成為包括各種文字分析在內的一個基本功。“新批評”對詩與短篇小說等文字的分析,非常有用,但對於長篇小說就有些不知從何處下嘴了,只有結合敘述學的分析才容易提綱挈領。

2、敘述學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故事分析(包括故事序列分析,故事型別分析等等),與敘述視角分析(包括敘述者的人稱、位置、可信度;敘述者的聲音、敘述的速度等)。當然,敘述學也同樣關注人物的話語分析,看他說的話是直接引語還是間接引語,亦或是自由間接引語。因為敘述學、符號學等都是建立在語言學基礎上的,所以分析一篇小說就猶如分析一個句子,人物相當於主語,人物的行動相當於謂語,而人物的品質則相當於定語或狀語。

3、符號學,符號學其實是個相當寬泛的概念,我這裡僅指最為經典也最常用的符號學分析方法,也就是格雷馬斯的方法,主要包括矩陣分析和施動者分析等。當然,羅蘭·巴特、託多羅夫等人還有其他的許多方法,但原理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所謂“結構主義”的分析方法,基本上也就是這些方法。

4、解構主義的方法,代表人物是法國人德里達和美國人德·曼。解構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從文字的邊緣進入,從而顛覆掉整個文字的通常意義。俗話說: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解構主義者就像那個顛覆了千里之堤的大螞蟻。

5、互文、對話理論分析。此方法起源於巴赫金,成熟於託多羅夫、克里斯特娃、熱奈特等。結構主義一直視文字為相對封閉的系統,從而忽視了現實和社會的因素,而傳統批評又只看到了社會忽略了文字,各有弊端。互文、對話理論的出現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因為文字與現實社會之間被視為是互為文字的,是對話關係的,於是社會的因素與文字的規則都被分析到了。

6、文字社會學方法,這是一種綜合性的分析方法,是將結構主義等形式主義的方法與社會學方法結合起來的產物,而且與西方馬克思主義也關係密切。

7、文化研究。從傳統文學批評到現代文學批評,史稱“語言學轉向”,而文學批評向大眾文化批評的轉向,史稱“文化轉向”或“意識形態轉向”。文化研究是個非常複雜的話題,說來話長,不提也罷。只說兩點,首先文化研究將以往文學研究的研究物件和研究視野大大地拓展了,以前只研究所謂的經典文字,而文化研究則更針對當代消費社會的當下語境,將大眾文化(包括電視、廣告、娛樂等等)也納入了研究的範圍。其次就是特別注重意識形態分析,葛蘭西、阿爾圖塞等人的理論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如果說文化研究還有什麼特點的話,那就是“左”,基本上都是西方左派知識分子的人在搞,比如大師級的人物傑姆遜。 提問者 的感言: 非常感謝!

2. 如何寫文字分析

文字分析

分析電視劇情或者流行曲歌詞,研究這些媒體如何塑造角色、演員或歌手的形象,以及這些作品所隱藏的某些對人對事的看法

報章的標題的用字、字型、大小、版面放置、佔用的空間等

分析廣告的用色、配樂、選角、橋段

一定要從文字的表層深入到文字的深層,從而發現那些不能為普通閱讀所把握的深層意義。 文字分析的方法很多:

1、“新批評”,“新批評”的方法很基礎,但也很實用,即從文字中“細讀”出那些語言的非日常化運用,如“反諷”、“張力”等。“細讀”現在已成為包括各種文字分析在內的一個基本功。“新批評”對詩與短篇小說等文字的分析,非常有用,但對於長篇小說就有些不知從何處下嘴了,只有結合敘述學的分析才容易提綱挈領。

2、敘述學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故事分析(包括故事序列分析,故事型別分析等等),與敘述視角分析(包括敘述者的人稱、位置、可信度;敘述者的聲音、敘述的速度等)。當然,敘述學也同樣關注人物的話語分析,看他說的話是直接引語還是間接引語,亦或是自由間接引語。因為敘述學、符號學等都是建立在語言學基礎上的,所以分析一篇小說就猶如分析一個句子,人物相當於主語,人物的行動相當於謂語,而人物的品質則相當於定語或狀語。

3、符號學,符號學其實是個相當寬泛的概念,我這裡僅指最為經典也最常用的符號學分析方法,也就是格雷馬斯的方法,主要包括矩陣分析和施動者分析等。當然,羅蘭·巴特、託多羅夫等人還有其他的許多方法,但原理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所謂“結構主義”的分析方法,基本上也就是這些方法。

4、解構主義的方法,代表人物是法國人德里達和美國人德·曼。解構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從文字的邊緣進入,從而顛覆掉整個文字的通常意義。俗話說: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解構主義者就像那個顛覆了千里之堤的大螞蟻。

5、互文、對話理論分析。此方法起源於巴赫金,成熟於託多羅夫、克里斯特娃、熱奈特等。結構主義一直視文字為相對封閉的系統,從而忽視了現實和社會的因素,而傳統批評又只看到了社會忽略了文字,各有弊端。互文、對話理論的出現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因為文字與現實社會之間被視為是互為文字的,是對話關係的,於是社會的因素與文字的規則都被分析到了。

6、文字社會學方法,這是一種綜合性的分析方法,是將結構主義等形式主義的方法與社會學方法結合起來的產物,而且與西方馬克思主義也關係密切。

7、文化研究。從傳統文學批評到現代文學批評,史稱“語言學轉向”,而文學批評向大眾文化批評的轉向,史稱“文化轉向”或“意識形態轉向”。文化研究是個非常複雜的話題,說來話長,不提也罷。只說兩點,首先文化研究將以往文學研究的研究物件和研究視野大大地拓展了,以前只研究所謂的經典文字,而文化研究則更針對當代消費社會的當下語境,將大眾文化(包括電視、廣告、娛樂等等)也納入了研究的範圍。其次就是特別注重意識形態分析,葛蘭西、阿爾圖塞等人的理論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如果說文化研究還有什麼特點的話,那就是“左”,基本上都是西方左派知識分子的人在搞,比如大師級的人物傑姆遜。

3. 如何解讀文字

同樣的文字,在不同的人讀來卻有不同的感受,同樣的教材,在不同的教者處理下呈現出的狀態也截然不同,究其根本,就在於各人對文字的解讀不同。

聽名師上課,我們常驚歎於他們對教材的處理之巧妙,對文字內涵的挖掘之深入,開始總以為課上得好是因為他們的方法高明,後來才發現實質上是因為名師深厚的底蘊。由此想到,要想上好課,第一步要做的並不是研究教法,而應是如何去解讀文字。

因為巧妙的教法本身就是建立在對文字準確解讀的基礎上的。那麼,作為教師,我們又該如何深入地去解讀文字呢?我想,解讀文字,首先需要我們用一種“讀者”的身姿去對文字作全方位、多層面、立體式的細究與深讀。

我曾經讀過王菘舟老師的一文,受益匪淺。他是這樣說的:解讀文字首先要不以教師身份,不帶教學任務,以一個普通讀者的心態來欣賞作品,獲得自然的閱讀體驗和真實的審美直覺。

在直面文字的基礎上,從文字中“走出來”,用自己的學歷、智慧、文化底蘊再創造一個我心中的文字。一次教學陸游的《遊山西村》,在備課中,無意獲得特級教師王菘舟《題臨安邸》的文字細讀。

他把二十八字的《題臨安邸》寫成了1000多字的文字細讀,讀過之後我感到震撼,沒想到讀課文之前要這樣讀文字,這樣一讀才發現自己對這首詞的理解非常膚淺。有了特教的引導,我開始從教以來的第一次文字解讀。

我沒有王老師那麼精深的文學造詣,怎麼辦?學習。要夯實自己的文學底蘊,從作者的簡介到他一生經歷的事情;要登陸陸游的專題網站,瞭解他的一切,成為“陸游迷”;要學習解讀詩詞的理論,如朱自清的《詩論》。

學習這些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在王老師的文字細讀的基礎上,我潛心會文,披文入境,將這首詩在心中慢慢放大,讓它成長為一棵茂盛的樹,才有了底氣走進課堂。

借用王菘舟老師的兩句詩來表達第一次文字解讀的感受:文字無語笑東風,細讀有情長思量。後來,我接著公開教學《詹天佑》、《燕子專列》、《畫家和牧童》,備課都是從文字解讀開始。

以"學生"的身份去讀。很多時候,我想很多老師會和我一樣感嘆:這麼簡單的文章,教給學生什麼呢?在閱讀《詹天佑》一文時,我也發出過這樣的感慨,可能是因為學識、閱歷等諸多因素的關係吧,當我第一遍讀完這篇課文時,腦海中自然就會浮現出外國人嘲笑中國人以及詹天佑克服一切困難將鐵路提前修築成功的情景,我會情動於中而發於外,強烈的情感如黃河之水,飛瀉而下。

所以,在我看來,本文表達的感情非常強烈,感悟起來是比較容易的。但我轉念一想:如果我現在就是一個連當時的歷史背景都不清楚,也不知道這條鐵路是多麼的難修,甚至更不清楚修築鐵路的意義的學生,那麼,我在讀這篇課文時,又會讀出什麼呢?又會有什麼樣的收穫與感悟呢?所以,在每讀一篇課文時,我都會從學生的角度去審視課文,儘可能地找出"學生"和"文字"之間熟悉的地方、一知半解的地方和陌生的地方,這樣才能在學生與文字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以"教育者"的身份去讀。談到此,才提到要以教師的身份去讀課文,是不是有一點晚了呢。

我個人覺得,一點都不晚。只有當你把一篇課文先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去讀通,讀懂,讀進心裡的時候,我覺得才能以教師的身份去讀,去教,否則,一切都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

當我以"教育者"的身份再去讀的時候,我除了會去認真地朗讀文字外,我還會用心地去讀課後的生字、詞語、習題,因為這樣做,我就可以整體把握本課的生字詞語,把握本課的主要問題了,進而明確重難點。比如《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課後生字條裡有6個生字,是要求會認的,即要做到認識、知道意思、並且會用;而生字格里有14個生字,是要求會寫的,即不僅要認識、知道意思、會用,而且還要會寫;而詞語盤點裡相對應本課的"估量、損失、殿堂、銷燬、瑰寶、灰燼、舉世聞名、眾星拱月、玲瓏剔透、亭臺樓閣、詩情畫意、天南海北、奇珍民寶"等詞語則是要求會認,知道意思,會用,並且會寫的詞語。

那麼在教學本課的基礎知道時,我就知道該把握哪此字詞,從哪些字詞入手來教學本課了。再比如,課文的課後習題:第一題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三、四自然段;第二題是讀句子,聯絡課文,說說從加點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麼。

那麼,從這兩道習題中,我更加明確了本課的重點詞句和段落,在處理本篇課文時,我該抓住哪些字詞句段去引導學生感悟課文了。第三題是一道思考題:課文的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但作者為什麼用那麼多筆墨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選做量是:蒐集文字或圖片圖片資料,瞭解舊中國曾經蒙受的恥辱和今日祖國的強大。

那麼,通過前面對課文的深入解讀和現在對課後習題的分析,就不難發現:介紹"圓明園輝煌的過去"(第二至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內容,也是難點,文章前後兩部分內容緊密聯絡,一揚一抑,一美一毀,愛恨交織,讓學生了解這一屈辱的歷史,激發愛國之情,是教學的重點。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輝煌景觀是。

4. 為什麼要做文字分析

我在的《文學批評和理論》那個欄目裡,現在有11篇文章,其中談文字的,只有三篇。

分別是《專業點評王兆山的幸福詩》、《卞之琳〈斷章〉分析》,以及《〈大別山油菜花開〉文字分析》。之所以進行文字分析,主要是基於現在文學界的浮躁之風,想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做一點兒事情。

課改以後,中國小的語文教學,精讀大大削弱,泛讀大大增加。本來以前的精讀,很多都是不到位的,包括選文,課文中的選文都有些問題,讀時往往也不到位,最後的教學效果就差了。

讀不出東西,是中國教育帶給閱讀的大的問題。在文學界,文學評論往往是套用國外的框框來談國內的文學,另外,有些做文學評論的人,恐怕連文字都沒有讀。

那麼那種文學評論也好,批評也好,想到位,不可能。還有一種文學評論,從作者的巨集觀上評,談了很多外國引進的新詞兒,這個理論,那個理論,然後從作品中找出一句兩句往裡安。

呵呵,這種評論,不敢恭維。正因為如此,我們的評論,乾脆不談理論,什麼理論都不談,只談作品,用平實的語言,對作品進行細緻的分析,作者寫得好的在哪兒,寫得不好的在哪兒,一點點地給他摳,一點點地分析,這種分析,談不上漂亮,但很實在。

我的作品很少改,寫完了,當時動一動,或貼出來的那幾天可能會動一動,以後往往會一字不改的。比如今天貼出來的《告別過去》,1986年寫完就是那個樣子。

現在依然如此。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自己寫作時比較細緻,而這種細緻的功底,除了平時的訓練之外,還得益於那種文體分析似的閱讀。

大家可以看看前三篇文章,基本上都是這樣談的。今後,本部落格肯定會分析更多人的詩作,甚至散文,實實在在地分析文字。

其實這種文字分析,對三類人作用很大:一是對於初學寫作者,或者詩歌散文小說寫得不是很好而想學習寫作者,這種文字分析作用很大。二是對作者。

這個就不談了。三是對中學生,特別是那些閱讀考試得分較低或者得分一般的中學生,如果跟著我們學習文字分析的話,提高點成績,那還是有些用處的。

因為我們所有的結論,都來自於文字,是從文字中得來的。另外,今天在這裡,就談一談《春暖花開》那首詩。

那首詩最後定下來的文字是: 我的女人像鮮花般開放 春天的大地上灑滿陽光 我愛過的女人花中之花你是否記得那天天空藍得像水洗過一樣 花兒如潮湧般漫過你的身旁這是最後的定稿,這首詩有好些朋友都參與過,我聽過各種意見,說好的,壞的都有。最後的定稿就是這個樣子。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首詩,為什麼這麼定呢,就是因為第一句和第二句。它們很好懂,很好記,大家也記得住,而且一開始就對大家的閱讀形成衝擊,所以就選這個。

至於後面,全是為它服務的,對它起著襯托、補充或完整的作用。全詩的中收就是第一二兩句。

而從文字的角度來看,在作為寫作者的我看來,定稿之前,可以想這樣弄那樣弄,定稿之後,一字不易。

5. 文學文字賞析怎麼寫

朋友,看來你也是和我一樣學習中文的了,我們先來了解下文學文字的概念和特點,以防偏題。

簡單的說,就是把別人的作品做一個賞析。 文學文字 是指構成文學這種語言藝術品的具體語言系統,是傳達人生體驗的特定語言系統,包括詩、小說、散文和劇本等形態。

把一般的文學接受或文學鑑賞活動細化和深化,就是文學文字的解讀活動,這是一個對文字的反映實現的過程,這是一個對文字加以改變,豐富的過程。 文學文字特點 文學文字除了有一般文字的共同性外,還具有自身的特點: 1、文學文字總是指一種實際的語言系統。

它不是指理想的具有普遍性的社會語言結構,而是指特定個體或群體在社會生活中對語言的具體運用。這裡的“個體”主要指具體的個人如作家,而“群體”則主要針對某些文字的集體作者而言,如遠古口頭文學、史詩的作者往往是一個群體,當代城鄉民謠也總是出自群體之口。

2、文學文字要通過傳達人生體驗而表達相對完整的意義。它通過語言而呈現體驗,但這種呈現的目的是表達某種相對完整的意義,或者說有足夠的資訊能讓讀者體驗到一種相對完整的意義。

如果其意義不完整,則不能稱做文學文字。 3、文學文字有待於讀者閱讀和接受。

如果它僅僅停留於作者頭腦裡,而無法由任何一位讀者讀到並感受到,則只是一種不確定心理過程,不足以成為文學文字。總之,文學文字是有待讀者閱讀的包含完整意義的實際語言系統。

文學文字賞析抓這幾個方面:一、對作品意境的領悟;二、對作品形象的把握;三、對作品主題的挖掘;四、對於作品內容和形式及其關係的認識;五、對於生活真實和藝術真產的區別;六、對於作品風格和流派的辨識。 等等……說多了,還容易混淆,就按上面幾個點來寫,應該能給你帶來幫助的! 合作愉快哦!作業一次過關!加油!!!。

6. 怎麼從文字角度分析文章

文字分析法 一定要從文字的表層深入到文字的深層,從而發現那些不能為普通閱讀所把握的深層意義。

文字分析的方法很多: 1、“新批評”,“新批評”的方法很基礎,但也很實用,即從文字中“細讀”出那些語言的非日常化運用,如“反諷”、“張力”等。“細讀”現在已成為包括各種文字分析在內的一個基本功。

“新批評”對詩與短篇小說等文字的分析,非常有用,但對於長篇小說就有些不知從何處下嘴了,只有結合敘述學的分析才容易提綱挈領。 2、敘述學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故事分析(包括故事序列分析,故事型別分析等等),與敘述視角分析(包括敘述者的人稱、位置、可信度;敘述者的聲音、敘述的速度等)。

當然,敘述學也同樣關注人物的話語分析,看他說的話是直接引語還是間接引語,亦或是自由間接引語。因為敘述學、符號學等都是建立在語言學基礎上的,所以分析一篇小說就猶如分析一個句子,人物相當於主語,人物的行動相當於謂語,而人物的品質則相當於定語或狀語。

3、符號學,符號學其實是個相當寬泛的概念,我這裡僅指最為經典也最常用的符號學分析方法,也就是格雷馬斯的方法,主要包括矩陣分析和施動者分析等。當然,羅蘭·巴特、託多羅夫等人還有其他的許多方法,但原理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所謂“結構主義”的分析方法,基本上也就是這些方法。 4、解構主義的方法,代表人物是法國人德里達和美國人德·曼。

解構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從文字的邊緣進入,從而顛覆掉整個文字的通常意義。俗話說: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解構主義者就像那個顛覆了千里之堤的大螞蟻。

5、互文、對話理論分析。此方法起源於巴赫金,成熟於託多羅夫、克里斯特娃、熱奈特等。

結構主義一直視文字為相對封閉的系統,從而忽視了現實和社會的因素,而傳統批評又只看到了社會忽略了文字,各有弊端。互文、對話理論的出現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因為文字與現實社會之間被視為是互為文字的,是對話關係的,於是社會的因素與文字的規則都被分析到了。

6、文字社會學方法,這是一種綜合性的分析方法,是將結構主義等形式主義的方法與社會學方法結合起來的產物,而且與西方馬克思主義也關係密切。 7、文化研究。

從傳統文學批評到現代文學批評,史稱“語言學轉向”,而文學批評向大眾文化批評的轉向,史稱“文化轉向”或“意識形態轉向”。文化研究是個非常複雜的話題,說來話長,不提也罷。

只說兩點,首先文化研究將以往文學研究的研究物件和研究視野大大地拓展了,以前只研究所謂的經典文字,而文化研究則更針對當代消費社會的當下語境,將大眾文化(包括電視、廣告、娛樂等等)也納入了研究的範圍。其次就是特別注重意識形態分析,葛蘭西、阿爾圖塞等人的理論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如果說文化研究還有什麼特點的話,那就是“左”,基本上都是西方左派知識分子的人在搞,比如大師級的人物傑姆遜。

標籤: 文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6y5mx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