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御茶園白茶

御茶園白茶

御茶園白茶

御茶園白茶是產自中國福建省福鼎市御茶園地區的白茶。御茶園地區是福鼎白茶的主要產區之一,其所產茶葉品質優異,因此御茶園白茶被譽為“福鼎白茶之王”。御茶園白茶採摘時選用嫩芽,採摘後經過晒乾、殺青、烘焙等工序製成。茶湯呈淡黃色,清香幽雅,滋味鮮爽甘醇,有清熱解毒、降火消暑、提神醒腦等功效,是一種高品質的白茶。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北苑靈芽天下精——政和白茶小記》

       茶的世界豐富多彩!白茶更是茶界的一朵仙葩!要了解政和茶首先要了解北苑茶。北苑茶 是中國茶葉發展史上最著名的御茶,起源於五代十國時期的閩國。閩龍啟元年(閩王王審知之子王延鈞的年號,公元933年),建州建安縣(今福建省建甌市)有位茶園業主張廷暉,在鳳凰山(今建甌市東峰鎮境內)經營方圓30裡的茶園,因戰事頻繁,難以為繼,就將茶園全部獻給閩王,作為皇家茶園。茶園地處閩國北部,故稱 “北苑御茶園” 。所產之茶稱“ 北苑茶 ”,上貢閩國和後來的南唐。北宋時貢茶生產南移到北苑,太平興國二年(宋太宗趙炅年號,公元977年)在鳳凰山設漕司行衙,置北苑御焙(官焙),派漕臣督造北苑御茶。 北苑貢茶以龍鳳圖案的模具製作蒸青團茶,又稱龍鳳茶、龍團鳳餅、建溪官茶等,先後有龍鳳團、小龍團、密雲龍、龍團勝雪等幾十個品種。

        民間私焙(壑源等) 也隨之興旺。鼎盛時期,有官私茶焙1336處。 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 說:“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詩人陸游讚譽為“建溪官茶天下絕”。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元璋下詔罷造龍鳳團茶,官焙衰亡,團茶向散茶演變。從五代至明代,北苑茶上貢四朝(五代的閩和南唐、兩宋、元、明),歷時458年,譜寫了中國茶葉史上最璀為璨的一頁。北苑貢品有龍團鳳餅、勝雪、紫筍、雪英等等。 北宋名茶排行榜中有二十種名茶,白茶為第一。

       北宋的白茶是什麼茶呢?當然不是現在我們理解的,按照茶葉製作工藝來區分的 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貢這類白茶 。當時的白茶成品是經過蒸壓制成的團茶,用茶模壓制成圓形、菱形、梅花等等。有人說是白葉茶,安吉人說是安吉白茶。實際上, 白茶就是政和大白茶樹芽葉製作的茶。

       這是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 政邑知縣蔣周南寫的一首《詠茶》詩 ,述事甚詳。從本詩中可以看出清初政和縣(注:政和別號東和)產茶的盛況,連著名的北苑產區比之都要黯然失色。茶季到了,茶工僱傭一空,可能當時政和縣山區無茶行、茶莊的設定,一筐筐的茶葉被茶販運到武夷山市出售,名茶流失,使這位知縣不禁生出無限感嘆。從中我們也瞭解到了政和白茶的珍貴與受歡迎程度。

       政和白茶,福建省政和縣特產 。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政和白茶以中國國家級優良茶樹品種茶政和大白茶品種為原料,經政和縣茶農特有的製茶技藝加工生產的,所產政和白茶具有鮮純、毫香、涼爽的品質特徵。不僅具有解暑、退熱、降火、生津止渴功效,還具有降血壓、解毒、止洩、殺菌、抗氧化、抗輻射、抗腫瘤等功效。馳名中外,在同行業中享有較高聲譽。

       政和白茶原以菜茶品種的小芽為原料,清朝初年,政和鐵山發現大白茶樹種(國家級優良茶樹品種),逐廣為栽培,並以此為原料製出白牡丹、白毫銀針、壽眉、白毛猴、蓮心等多個優質白茶品種。

        白毫銀針 ,簡稱銀針,又叫白毫,也被人多稱白毫銀針,按製茶種類分,屬白茶類。政和白毫銀針的成品茶外觀茶芽肥壯,滿披白毫,色澤灰綠,閃爍如銀,挺直如針。茶湯呈杏,清澈晶亮,香氣清鮮,入口毫香顯露,滋味清甜鮮爽,葉底:勻整,明亮 。白毫銀針是茶葉珍品,採摘於政和大白茶明前肥壯之單芽,經萎凋、低溫烘(晒)幹、撿剔、復火等工序製作而成。是政和所產的珍品白茶,曾多次榮獲國家名茶稱號,請鑑賞她全身滿披白毫、纖纖芬芳的外形。

        白牡丹 的製造不經炒揉,只有萎凋及焙乾兩道工序,但工藝不易掌握。白牡丹兩葉抱一芽,葉態自然,色澤深灰綠或暗青苔色,葉張肥嫩,呈波紋隆起,葉背遍佈潔白茸毛,葉緣向葉背微卷,芽葉連枝。湯色杏黃或橙黃,葉底淺灰,葉脈微紅,湯味鮮醇。

關於政和白茶的起源有幾個傳說:

        1.搖錢大白

        2.銀針姑娘

        3.白牡丹茶的傳說

        這些故事和傳說也是非常值得了解和細細品味的。對於我們認識白茶有非常大的助益!留待以後細細探索!

        作為中國白茶重要主產區,政和縣白茶淵源極深,可追溯到唐末宋初。 到宋代,政和已成為重要的北苑貢茶主產區,生產的銀針茶備受推崇,被文人譽為“北苑靈芽天下精”。1115年(宋徽宗政和年間),當時的關棣縣因進獻貢茶銀針,“喜動龍顏,獲賜年號,遂改縣名關棣為政和” 。明朝,政和白茶產量已具相當規模,到了清朝時期,進入鼎盛。迄至清咸豐年間政和始有茶葉加工場所。《茶葉通史》載:“咸豐年間,福建政和有一百多家制茶廠,僱傭工人多至千計;同治年間,有數十傢俬營製茶廠,出茶多至萬餘箱”。特別是1879年(光緒五年),鐵山村發現政和大白茶(一說在咸豐年間發現)並得以大量繁殖推廣,勤勞智慧的政和人民利用政和大白茶為原料,製作的各色名茶相繼問世,品質大幅度提高。

       陳櫞專著《福建政和之茶葉》(1943年) 述:“政和茶葉種類繁多,其最著者首推工夫與銀針,前者遠銷俄美,後者遠銷德國;次為白毛猴及蓮心專銷安南(即越南)及汕頭一帶;再次為銷售香港、廣州之白牡丹,美國之小鐘,每年總值以百萬元計,實為政和經濟之命脈”。民間流傳“嫁女不慕官宦家,只詢茶葉與銀針”之說。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國家對茶葉生產的扶持,政和縣茶葉生產得到發展,茶區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政和縣充分發揮區域、生態、綠色優勢,茶產業發展迅速,成為政和縣傳統主導產業。政和縣內的石屯、東平、熊山等鎮均是白茶的重要產區,分別種植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雲六號等品種。

        關於皇帝賜縣名“政和”的由來有必要再說一下

       “政和”的縣名由白茶得來。 北宋時期, 建州府 (中心位於今建甌市)制下有一個小縣叫做 關隸縣 。中國地形西高東低,而關隸縣則是東高西低,一江春水向西流潺潺流去,關隸處在閩水源頭,兩岸風景秀麗,遍生名樅。宋代的皇帝都喜歡喝茶,朝廷的們發現閩北特別適宜種茶,所以在這一帶開闢了北苑御茶園,關隸茶園是御茶園的東園。北苑有38個官焙,私培1336個,做出來的最好的茶要進貢給皇帝。那時候,政和縣境內的感化裡、長城裡、高宅裡、東平裡、東衢裡等等都是有名的茶焙。負責進貢茶葉的是福建轉運使,他們常常四處打聽,蒐羅鬥茶中勝出的茶品進獻給皇帝,朝野上下鬥茶之盛行一時。到了宋徽宗當皇帝的時候,茶葉生產和文化都達到鼎盛。因為皇帝好茶,各茶焙的製作工藝、茶葉品質、包裝(那個時候用竹筐)一個賽過一個,一年勝過一年。

       話說 徽宗皇帝 喜歡喝野生白茶製作的茶,那茶沒有取名,因為茶葉上覆蓋著一層白茸叫白茶,製出來的茶品也就叫白茶。野白茶很少,關隸縣一些人家的茶園倒長著幾棵,每年製出的茶也都送往北苑。原料品質好,但製作工藝總被福建轉運史們挑剔來挑剔去,認為沒有做到最好。公元1115年(宋徽宗政和五年)春天,關隸縣茶焙又一次採下白茶嫩芽製造了一款極品—— 白毫銀針 ,茶一出焙就在 鬥茶 中取勝。由於以往的印象,送到北苑的時候被冷落在一邊。那麼這一款茶後來又怎麼進的內廷?傳說與蔡京有關。

      歷史上當過福建轉運史的多是茶家,比如:蔡襄、賈青、鄭可簡、丁謂 。其中蔡襄還是書法家,他的書法和茶學影響了他的堂弟蔡京。蔡京與徽宗皇帝十分投合,兩人都是書法高手。對於茶,蔡京不僅善於品飲,而且是茶葉經濟專家。他先後對茶葉營銷和稅收進行了三次改革,第三次改革在政和年間,被稱為 “政和茶法” 。“政和茶法”一實行果然很有成效,不僅促進了生產,而且增加了茶葉稅收,皇帝非常高興。把各地進貢上來的好茶分賜給眾臣,或召叢集臣共飲是徽宗皇帝的習慣,蔡京是陪同品茶最好的人選。蔡京老家在福建莆田仙遊,對於自己家鄉福建好茶再熟悉不過。

       這一年,政和縣有個姓陳的政和楊源人在宮裡當太監多年,被恩准回鄉省親。政和五年春天,陳太監回到京師,捎了幾餅在當鬥茶中取勝的茶送給福建老鄉、當朝太師蔡京。這位行家一看,此茶正是當今皇上曾經稱道過的白茶,而且這幾餅工藝精美絕倫,實在令人愛不釋手。蔡京看茶餅的成色知道是新銙,又見其中一餅瑩潤可愛,隱約有幽香,斷定是絕品。於是,把餅裝入袖中,興匆匆往內廷而去。好茶要有知音,才能得茶趣,愛茶的人都知道這一點。雖然老蔡這個傢伙貫於逢迎拍馬屁,本來早就被徽宗罷官“靠邊站”了,後來投了皇上的愛好,送了好書畫才得以復職的。但是在好茶上,蔡京的確是有眼光的高雅之人。在政和年五年這個春風和煦的下午,白茶的香氣與醇厚悠悠然沁入肺腑,蔡京看到“老闆”臉上露出了難以言傳的喜悅。那是一個美妙的瞬間,“好茶……”天子似言非言,語調飄浮起來。既然是這樣,蔡京就打算順便做一做好事,給關隸縣討個賞賜。

        “獻茶的如今還住在驛館裡,人家可想著官家有沒有賞賜呢。”蔡京故意這麼說。

        “哪裡來的?”

         “關隸縣,福建路,如今在建州府治下。那茶與官家稱道的壑源茶最近,正在官家的北苑地界上。”

         “哦,那朕怎麼沒有聽說過?”

         “那方面來的茶,叫法都有規矩,或稱建州茶,或稱建溪官茶,所以官家並不知曉。”

         “既是茶做得好,又是愛卿的老家,那麼就依愛卿所訂的‘政和茶法’,賜名‘政和’吧。”

      賜名的事像一陣春風飛快地吹到了當地,關隸縣官兵、百姓山呼“萬歲”,口頭、書信人人改稱“政和”。 此時的天子卻開始後悔了,他的年號改來改去,沒有一個比得上“政和”。政通人和啊,哪朝哪代的皇帝不想如此?但是九五之尊,金口玉言,賜就是賜,也不好收回來。過了四年,徽宗皇帝終於依依不捨地改年號為“宣和”。政和縣這個因茶而得來的縣名一直沿用至今。“賜縣名”這件事對於政和實在是值得歡慶的事。關隸,望文生義可以解釋為關押奴隸,或者苦役犯的地方,所謂“氓隸之人”。 一旦改成“政和”就是天地懸殊,永珍生輝了。政和因為茶,成了因茶得名的天下第一縣,從此政通人和!

       民間有一種說法是“一家女兒不吃兩家茶”,說的是一個女兒不許兩家的意思。 在這句民諺中,吃茶成了訂婚的象徵。而 清代文學鉅著《紅樓夢》的第二十五回 寫道,王熙鳳送給 林黛玉暹羅茶 時,開玩笑著說:“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兒?”小說中的描寫,也反映了茶在婚戀中的重要作用。

      政和人甚至將男女青年訂婚儀式稱為“插茶”。 這個稱謂反映了茶禮茶俗已深入茶鄉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蘊含著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傳說。

       相傳政和古時候有個名叫 茗香 的姑娘,她面容姣好,眉目清新得像雨水洗過的新茶;她腳步輕盈,活潑機靈得像是茶山上的小山麂;她歌喉婉轉,歌聲甜潤得像紅茶的綿柔回甘。最特別的是她常年在茶山上種茶,在茶坊裡製茶,又生性嗜好飲茶,渾身上下時刻散發著茶味清香,香氣清新持久,常常是腳步還沒到,茶香襲人來,只要是聞到那股淡淡的茶香,人們就知道是 茗香姑娘 來了。

       有一年天時不正,本該春雨綿綿的日子卻旱得一滴水也不見落下,茶農都很焦急。傳說政和縣有一位名叫“銀針姑娘”的美麗女茶神,守護著連綿的茶山,庇佑茶農們風調雨順,茶樹青青,而這位善良的茶神最愛聽的是茶燈戲,所以人們常常在茶山唱茶燈戲給她聽,請她保佑茶山有好收成。茶燈戲常常是一個生角和一個旦角對舞說唱,用優美的身段和動作,訴說男女愛情悲歡離合。它在政和縣東平鎮一帶流傳了幾百年,當地的茶農們,特別是男女青年都愛唱。二月裡,茗香姑娘和女伴們一起結伴上茶山唱茶燈戲,清歌敬茶神,祈盼年景豐 。“春呀春芽芽嘞,春風春雨採新茶。綠的是清明茶,紅的是工夫茶,又長又白銀針茶……” 姑娘們的歌聲在茶山上飄揚,突然對山上傳來渾厚響亮的對歌聲: “綠的是清明茶,紅的是工夫茶,又長又白銀針茶。叫聲我的妹呀,我的妹嘞,賣了新茶備嫁妝……”   茗香姑娘 偷眼一看,對面山上是鄰村的後生青巖。他壯實魁偉,雙肩寬厚得像是能扛起一座小山,他歌聲熱烈,能把寒冬的積雪融化。也許是因為他的眼睛比茶葉上的露珠還亮,也許是因為他的聲音比茶山的清風還溫和, 茗香姑娘 被深深地吸引了,她大膽地朝著翻山越嶺走過來的青巖唱起了 《十二月採茶歌》:“正月裡採茶是新年,繡鞋踏在青苔上……”,青巖熱烈地迴應:“二月裡採茶龍抬頭,阿妹南樓拋繡球” …… 他們從正月唱到了臘月,歌聲越唱越響,情意越唱越長,就這樣一對善良勤勞的青年相戀了。他們常常結伴上山鬆土鋤草,雙雙採茶炒茶,因為愛情的滋潤,茗香姑娘身上的茶香更濃了。

       有一天,他們倆一起上茶山勞作,城裡的惡霸高員外領著一幫家奴,帶著一批金銀珠寶趕到了茶山上。原來高員外看上了天生香氣迷人的茗香姑娘,想要娶她做第五房的姨太太。他滿心以為只要稍稍炫耀一下自己的財富,一個鄉下窮苦茶農人家的姑娘一定會乖乖地跟他去享受榮華富貴,沒想到他的求婚被茗香姑娘一口就回絕了。他一氣之下就命令手下的狗奴才動手燒了茶山,鋤倒茶樹,想要斷了茶農們的活路。

       為了保住茶山,茗香姑娘悲憤地對高員外說:“別動鄉親們的茶山茶樹。想要我嫁,我要先擺茶敬鄉鄰。”高員外滿口答應“可以可以!”茗香又說:“我要寶釵插髮髻!”高員外連連點頭“沒問題沒問題,只要你肯定嫁,我一定打一支珍珠瑪瑙鑲金玉的寶釵送給你。”紅茗香姑娘說:“那好,等到了我擺茶敬鄉親的那天,我當著大家夥兒的面戴上了哪隻釵我就進哪家的門做哪家的人。”高員外滿心歡喜地趕回家去叫能工巧匠打造鑲金嵌玉的貴重釵子。

       到了清明節前夕,茗香姑娘精心製作好了明前茶,她把左鄰右舍,街坊鄉黨都請到了自家的大廳堂上,擺上了茶壺、茶杯、茶洗、茶墊,又用紅泥小火爐生起了火,燒得一缽清水直冒蟹眼泡了,這才沖茶、刮沫、淋罐、燙杯、灑茶,為鄉親們敬上一盞盞色醇香濃的工夫紅茶,這一切,她做得不慌不忙,高員外也帶著一幫惡僕擠在廳堂裡,盯著她左看右看,看得口水直流,心花怒放。等到鄉親們都品到了新制的明前紅茶,茗香分別給高員外和青巖倒上了香茶。高員外得意洋洋地送上一支鑲著七顆寶石的金釵,青巖送上的,卻是一支不起眼的木釵,這木釵鄉親們一看就都知道是用茶樹枝做成的。高員外以為自己送的寶釵十分貴重,一定能打動姑娘的芳心,就等著茗香姑娘把寶釵插上秀髮,好迎娶她進門。沒想到茗香姑娘看也不看寶釵一眼,落落大方地接過青巖手中的木釵當眾插在頭上,大聲說:“我要嫁就嫁有情郎,黑心惡霸你休想!”鄉親們都為茗香姑娘喝采,大聲嘲笑癩想吃天鵝肉的高員外。高員外氣急敗壞地命令手下動手搶人,燒茶山,鋤茶樹。一時之間鬧得沸沸揚揚,場面十分混亂。大家正在為茗香姑娘著急,為自家的茶山茶樹擔心,突然天空中傳來一陣飄緲的茶歌聲“春呀春芽芽嘞,春風春雨採新茶。綠的是清明茶,紅的是工夫茶,又長又白銀針茶……”滿山茶樹上的新芽一枚一枚騰空飛來,像鋼針一樣刺穿了狗腿子的手掌,刺瞎了高員外的狗眼,刺得他連哭帶喊地帶著惡奴跑回了家,再也不敢來茶鄉聒噪了。在鄉親們的歡笑聲中,青巖和茗香手牽手幸福地站在一起向大家宣佈:感謝茶神銀針姑娘做媒結成好姻緣,今天就是我們訂親的好日子。在大家的祝福聲中,期盼已久的春雨也來湊趣,浠浠瀝瀝地下了起來。

      從那以後,政和茶鄉的人們都把訂婚稱為“插茶”,在訂婚宴上,新娘子都要為賓客敬茶,這樣的習俗一直傳到了今天。

       “中國白茶之鄉”——政和,茶香飄千載,浸潤著人們的生活。" 政和白茶的高貴品格凝聚了青山綠水的厚愛。發揚白茶的品格再加上政和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政和會有一個欣欣向榮的明天,中國的白茶產業與茶文化也將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在閒暇之餘,與家人朋友意思泡上一壺白茶,談天說地,講述閩北歷史風物滄桑變化。我想也是人間美事一件。

老白茶功效

老白茶的功效作用:常喝老白茶有什麼好處

老白茶的功效1、降壓

老白茶富含茶多酚,具有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常喝還能預防上火哦,常喝對身體有著極多的好處。

老白茶的功效2、延年益壽

老白茶中含有的黃酮含量高於其他茶類,經常飲用,可讓您延年益壽,特別適合作為養生茶飲。

老白茶的功效3、降血糖

老白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酶成分,這些成分能提高人體內脂酶活性含量,促進脂肪分解代謝,有效抑制胰島素的分泌,有助於分解體內血液多餘的糖分,從而促進血糖平衡。

老白茶的功效4、保肝護肝

老白茶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天然物質,這些物質成分能加速乙醇的代謝,迅速分解乙醛,從而降低有害物質對肝細胞的損害。

老白茶的功效5、清熱解毒

老白茶含有的營養成分功效很多,特別是長時間儲存的老白茶,具有驅寒。散熱、解毒等好處,且還可以用作患麻疹幼兒的退燒藥,效果極佳。

老白茶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1、常喝老白茶可有提高免疫力,防止病毒引發的感冒,老白茶有殺菌消炎功效,還能預防齲齒,防止蛀牙;2、老白茶有助於腸胃消化,可促進食慾,久飲可養胃,且有治療潰瘍的功用;3、老白茶具有三抗三降的藥用功效,特別適合中老年人飲用,可有效防治心臟病、中風的發作,對平衡血糖效果顯著;4、喝老白茶能益思提神明目,生津止渴、幫助消化,想減肥的茶友喝老白茶能去滯解膩、刮油降脂等;5、長期堅持飲用老白茶還能預防骨質疏鬆,預防面板癌發病機率,冬天除溼消痰暖心肺熱手腳;老白茶是茶不是藥,卻有極高的藥用功效,是全家人的健康衛士,寒冷的冬天煮一壺老白茶,一家人轉爐喝茶,想想都覺得的暖暖的。

喝老白茶的好處有哪些 老白茶的功效

本人對白茶甚是喜愛所以也會蒐集一些關於白茶的一些知識,今天可以整理一些發給你,希望能幫助到你. 老白茶滋味清新,口感鮮醇,有茶中仙子之美譽,保健功效更為突出,老白茶除了含有其他茶葉固有的營養成分外,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活性酶,國內外醫學研究證明,長期飲用白茶可以顯著提高人體內脂酶活性,促進脂肪分解代謝,有效控制胰島素分泌量,延緩葡萄糖的腸吸收,分解體內血液中多餘的糖分,促進血糖平衡。

有一句俗語是這麼說的:“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這就牽涉到了白茶的另一個特性,白茶經過陳放就成為了老白茶。這種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區不多見.老白茶有很多的功效與作用,1、白茶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痛,尤其是陳年的白茶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兒的退燒藥,其退燒效果比抗生素更好。

2、白茶除了含有其他茶葉固有的營養成分外,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活性酶,可以顯著提高體內脂酶活性,促進脂肪分解代謝,有效控制胰島素分泌量,延緩萄葡粉的腸吸收,分解體內血液多餘的糖分,促進血糖平衡。3、白茶含豐富多種氨基酸,其性寒涼,具有退熱祛暑解毒之功。

4、白茶片富含的二氫楊梅素等黃酮類天然物質。

老白茶的功效和作用是什麼呢?

老白茶,即貯存多年的白茶,其中的“多年”是指在一個合理的保質期內,比如10~20年;在多年的存放過程中,茶葉內部成分緩慢地發生著變化,香氣成分逐漸揮發、湯色逐漸變紅、滋味變得醇和,茶性也逐漸由涼轉溫。

一般的茶保質期為兩年,因為過了兩年的保質期,即使儲存的再好,茶的香氣也已散失殆盡,白茶卻不同,它與生普洱一樣,儲存年份越久茶味越是醇厚和香濃,素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之說,一般五六年的白茶就可算老白茶,十幾二十年的老白茶已經非常難得。白茶存放時間越長,其藥用價值越高,因此老白茶極具收藏價值。

老白茶價值價值不菲之處:

一,白茶本身產量就少,也就是說適合做白茶的茶樹品種並不多,出名的僅福建福鼎、政和縣一帶。

二,福建福鼎太姥山自古就產茶,所以它是有古茶樹群落存在的,福鼎大白茶就是由原來的古茶樹移植繁育而來的,被國家認定為茶樹良種,名為華茶1號、華茶2號,小喬木型,葉肉厚、軟,茸毛多、芽頭壯,全年生長期長、長勢旺盛、抗逆性強。適合大白茶茶樹生長的環境少,唯福鼎、政和在內的閩東少數縣市適合其生長。

三,製作工藝古樸天然,沿用古法,不炒不揉,適當攤晾,天然萎凋,適時烘焙,對製茶技術要求很高。

老白茶的功效,經常喝酒熬夜喝白茶好嗎?

白茶其性寒涼,功同犀角,是古代治麻疹之聖藥,具有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輻射、抗腫瘤,有降火消炎、清熱祛火之功效。民間有將老白茶煮著喝的泡法。那麼老白茶煮著喝有什麼好處?

白茶有“一年是茶,三年是藥,七年是寶”的說法。對於老白茶,保健功效比新白茶更好。老白茶煮後使其富含的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茶黃素、咖啡鹼等有益成分充分讓人體吸收。煮著喝的老白茶特別適用於經常吸菸、喝酒、熬夜、經常使用電腦、中老年人及需要延緩衰老的愛美女性。這便是老白茶煮著喝的好處。

常喝白茶有什麼益處嗎?

老白茶不僅有著極高的藥用價值還有保健價值 白茶存放的時間越長,茶葉就會愈發醇厚和香濃,藥用價值也會越存越高,因此白茶有著“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

那麼,常喝老白茶會有那些好處? 老白茶能去火消暑 老白茶性質寒涼,能夠清熱去火,十分適合在夏天用來降火避暑飲用,同時也能調節情緒,緩解炎熱帶來的心煩、焦慮等不良情緒,而且平時飲用後還可安神定智,能夠提高睡眠質量。 老白茶能保護心血管 老白茶中含有大量的黃酮類化合物,白茶經過加工後會保留大量的榭皮素,當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後能夠增強血管的通透性,從而加快血液迴圈,因此可有效降低高血壓與高血脂的發生。

老白茶能保肝護肝 老白茶中含有的大量換同類化合物,不僅能夠保護心血管,這些物質也能夠加速乙醇的代謝,快速分解乙醛,能夠有效降低有害物質對肝細胞的損害。 老白茶能保護眼睛 保護眼睛也是老白茶的重要作用之,老白茶中含有一些天然的維生素A原,人體吸收這種物質以後可以快速讓它轉化成維生素A被眼睛吸收和利用,可以有效預防視力下降,也能減少夜盲症的發生。

老白茶能抗癌 老白茶茶葉中的多酚化合物,尤其其中的EGCG和ECG是重要的抗腫瘤組分,此外其內某些微量元素和維生素也在起著作用,因此白茶是有著一定的防癌抗癌的功效。 以上五點就是喝老白茶具有的好處,老白茶的保健價值很高,是保健身體的不錯選擇。

老白茶的養生功效好嗎

白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用披滿白色絨毫獨特茶樹品種的嫩芽(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並用獨特的加工工藝(不炒、不揉,只有萎凋、乾燥)制 成;產地獨特;只有福建的福鼎和政和生產,所以白茶很好地保留了茶葉的營養保健成分。相同的茶樹品種用於加工白茶,同時也用於加工紅茶、綠茶,其有效的保 健功能性成分是不同的。用於加工白茶,其保健功能性成分,如茶氨酸、黃酮、咖啡鹼、維生素C、E都會高於紅茶、綠茶30%以上。尤其黃酮類物質可高於其他茶類數倍。

白茶又有 “一年為茶,三年為藥,七年為寶”之稱。其原理是白茶經過陳放之後,其多酚類物質不斷的氧化,轉化為更高含量的黃酮、茶氨酸和咖啡鹼等成分。研究表明,黃 酮具有降血脂、降血壓、抗氧化、抗衰老、美容、抗癌等功效。茶氨酸具有保護神經、鎮靜、調節情緒、提高記憶力、抗腫瘤、保護肝臟、降血糖、抗疲勞、抗病毒 等功能。咖啡鹼具有利尿、消腫、解毒等作用。維生素C、E具有防輻射的特殊功能性作用。而御茶園珍藏的20、30、40年福建老白茶,是當年出口海外,如今被收藏回國內,數量稀少,彌足珍貴;其口感相比更加醇厚潤滑,保健功效更佳,更具收藏價值。

老白茶的養生功效好嗎

白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用披滿白色絨毫獨特茶樹品種的嫩芽(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並用獨特的加工工藝(不炒、不揉,只有萎凋、乾燥)制 成;產地獨特;只有福建的福鼎和政和生產,所以白茶很好地保留了茶葉的營養保健成分。相同的茶樹品種用於加工白茶,同時也用於加工紅茶、綠茶,其有效的保 健功能性成分是不同的。用於加工白茶,其保健功能性成分,如茶氨酸、黃酮、咖啡鹼、維生素C、E都會高於紅茶、綠茶30%以上。尤其黃酮類物質可高於其他茶類數倍。

白茶又有 “一年為茶,三年為藥,七年為寶”之稱。其原理是白茶經過陳放之後,其多酚類物質不斷的氧化,轉化為更高含量的黃酮、茶氨酸和咖啡鹼等成分。研究表明,黃 酮具有降血脂、降血壓、抗氧化、抗衰老、美容、抗癌等功效。茶氨酸具有保護神經、鎮靜、調節情緒、提高記憶力、抗腫瘤、保護肝臟、降血糖、抗疲勞、抗病毒 等功能。咖啡鹼具有利尿、消腫、解毒等作用。維生素C、E具有防輻射的特殊功能性作用。而御茶園珍藏的20、30、40年福建老白茶,是當年出口海外,如今被收藏回國內,數量稀少,彌足珍貴;其口感相比更加醇厚潤滑,保健功效更佳,更具收藏價值。

建茶的中國茶葉的龍頭——建茶極品北苑御茶

說貢茶,中國朝朝代代多的是。所謂“貢品”,凡民間上好物品上獻朝廷供皇室用者皆可謂貢,有吃的、用的、玩的。如果論中國御茶,歷史上只有兩個,一是顧渚御茶,一是北苑御茶。顧渚御茶產在湖州、常州接壤的長興、宜興邊境一帶,北苑御茶產在建州(今建甌)境內。

唐代李吉甫在《元和郡縣圖志》上說顧渚山紫筍茶採製最多時“役工三萬,累月方畢”。袁高的《茶山詩》更說:“動生千金費,日使萬姓貧。”所有這些,確實都說明了顧渚貢茶的規模很大,耗資不少。這個由州官建立起來的中國最早的御茶苑,到南唐保大四年(946年)因“命建州置的乳茶,號京鋌,乃罷貢”。算來一共存在176年。

北苑御茶和顧渚御茶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首先,北苑最初是閩國朝廷於龍啟元年(933年)辦的御茶苑,其後建州被南唐佔領,御茶苑又被南唐朝廷(保大初)接管;南唐亡,宋開寶初(968年)北苑被宋朝廷派接管,先有丁謂,繼有蔡襄,代有重臣襄其事,成為北宋、南宋以至元代的朝廷御茶苑,直至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罷造,御焙關閉,共存在458年,比顧渚、陽羨多存在282年。當然,不論顧渚、陽羨還是北苑在官焙關閉之後,都像殞落的彗星拖著長長的光芒落入民間,並且仍然由地方官府徵集其地民間精品茶入貢,這種情形跟御茶又自當別論了。

御茶從規模而言,北苑大於顧渚、陽羨。《嘉靖建寧府志》載:宋代北苑官焙有三十二所,小焙數十所,分內園外園,內園三十六是專供“玉食”的,外園三十八是採製賞賜大臣的,按宋子安的《試茶錄》等專著,內外園面積不少於一百平方公里。每到採製季節,便徵召建寧府六縣丁夫上山採製,多則七八萬人,少則五六萬人。這跟顧渚、陽羨派用徭役是一樣的,只是規模更大,徭役更多。

北苑的最大貢獻是使團茶的採製技藝發展到頂峰。蘇東坡有一首諷喻詩云:“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寵相加,爭相買寵出新意,今年鬥品充官茶。”這裡講的“前丁”即丁謂,北宋太宗朝進士,鹹平初(998年)任福建轉運使,在建安北苑督造鳳團,精品年產不過四十餅;“後蔡”是指蔡襄,在丁謂漕閩之後相隔42年,即慶曆初任福建轉運使,又在北苑督造出小團龍鳳茶,“其品絕精,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值金二兩”。大小團茶都是當時極品,除供皇室御用外,只有少數分賜近臣。到了熙寧年間(約1071年)賈青為福建轉運使,又造出比小團更加精奢的“密雲龍”,密雲龍也是二十餅為一斤,但等級在包裝上加以區別,雙袋裝的叫雙角團茶,不論大小都用“緋”包裝,用來賞賜大臣,而御用“玉食”則獨用“黃蓋”。《清波雜誌》上說宣仁皇帝因為被“戚里貴近”乞賜密雲龍鬧得不得安寧,恨嘆說:叫建州今後不要造密雲龍算了。當然密雲龍仍在採造上供,而名聲卻更大了。到紹聖間(1094—1097年)奉詔把“密雲龍”改為“瑞雲翔龍”。據史籍資料,建安團茶最精美、最繁盛的高峰,當是宣和年間鄭可簡漕閩之後的事,他把團茶分成細色茶五綱四十三品種,根據不同採製時間和茶樹品種,“形制各異”。這五綱的第一綱叫試新,顧名思義,這是最早的試產茶,產區鬥茶常用這種茶;第二綱叫貢新,最早上供的貢品;第三綱有龍團勝雪等十六個品種;第四綱有萬春銀芽等十三個品種;第五綱有瑞雲翔龍等十二個品種。這五綱細色茶一旦焙成便速派飛騎急馳送入京師,到全部發完時夏季已過半了。按《宣和北苑貢茶錄》說:第三綱中的白茶和龍團勝雪兩色是在驚蟄前即“興役”採製了,歐陽修所說的“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師三月嘗新茶”,到宣和時上供時間又提前一些。淳熙十四年(1187年)趙汝礪著的《北苑別錄》,與六十年前的《宣和北苑貢茶錄》所列細、粗分綱品名基本相同,這說明“貢綱”製品已成不變之法,換句話說,此時茶採製技術已達到頂峰。

北苑,可以說是中國茶葉的龍頭。理由有四:

第一,在北苑存在時期,也是中國茶學研究步入系統化、科學化時期,而且主要的茶學專著是以北苑為研究物件的。已知宋代二十多部茶葉專著中接近三分之二講的是北苑,這中間影響較大的有丁謂的《建安茶錄》、蔡襄的《茶錄》、宋子安的《東溪試茶錄》、黃儒的《品茶要錄》、劉異的《北苑拾遺》、周絳的《補茶經》、呂惠卿的《建安茶記》、熊藩的《宣和北苑貢茶錄》、趙汝礪的《北苑別錄》、章炳文的《壑源茶錄》、顧元慶的《茶譜》、範逵的《龍焙美成錄》等等,連徽宗皇帝趙佶也參與了研究,寫下《大觀茶論》,這是古今中外所沒有的,更是顧渚、陽羨時期所未見。

第二,正是風盛的茶學研究,大大促進了團茶製作技藝的不斷提高,同時也推動了茶文化的快速發展。唐代的劉貞亮,把飲茶的好處加以總結歸納,提出茶有“十德”、“以茶可行道”的學說。但是把茶文化昇華到一個新境界,比較完整地創立茶道精神的,當推宋徽宗趙佶。趙佶,史稱“善百藝”,創瘦金書法,在音樂、繪畫、詩歌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詣,對茶學也有頗深研究。他以建安北苑、壑源為研究物件,寫出的《大觀茶論》中,最先提出“清、和、澹、潔”四字的茶品精神,在後來的歲月裡被公認為茶道風範。在趙佶提出茶品精神後,茶道之風開始在朝廷內外形成,三十年後的紹興十一年(1141年)日本高僧茶西禪師到中國求禪朝佛,帶去了《大觀茶論》,並把趙佶所提的茶道精諦翻釋成“清、和、澹、靜”四字,在日本傳播,引起極大反響,後來武野紹鷗、千利休等人逐漸完善,形成了日本茶道。因此,我們有理由認定建安是我國茶文化的發祥地並不過分。

第三,帶有濃厚的東方文化色彩的鬥茶活動,始於唐而盛於宋。陸羽的《顧渚山記》寫到鬥茶;但把鬥茶豪情和巨集大場面描寫得淋漓盡致的則是范仲淹的《鬥茶歌》和唐庚的《鬥茶記》。他們寫出了鬥茶的文化氛圍,更寫出了東方文化的特色。據一些史籍資料記載,鬥茶文化是丁謂、蔡襄在建安主持漕務、監造龍茶時,將鬥茶引向上層社會、引進宮廷、播向各地的。與此同時因鬥茶應運而生的是建窯所產的黑釉瓷茶盞,日本僧人到我天目山拜求佛禪帶回建盞,稱為“天目瓷”,被視為“稀世之寶”。據史籍資料載:在宋代和鬥茶形成姐妹篇的“分茶”遊藝,也由北苑茶官傳入上層社會。分茶法是茶文化中的一種絕技,後來隨著團茶的消失而消失。

第四,對茶的關注、讚頌、以茶會友、以茶交際,並付之以詩文的風盛時代,當推宋朝。宋朝文人中吟茶詩詞歌賦,相互傳唱,十分普通。特別是在宋代古茶詩、茶詞中幾乎有一半以上是褒讚頌揚北苑貢茶和建茶的,其作者之廣、篇幅之多為歷史所罕見,也是其他茶類所未有的。茶詩茶詞增大了茶文化氛圍,也是茶文化的巨大助推器。建安北苑正是引領宋代茶文化的龍頭,其詩詞之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關於建州北苑御茶的地位問題,1990年5月,南京農大教授朱自振、中國茶葉博物館主任張子華兩位專家到建甌考察北苑御茶的歷史文化,到東峰鎮裴橋村林壠山察看宋慶曆間所刻的記錄龍鳳貢茶始創年代、焙址的鑿字巖後,發表了權威性論斷,爭論至此劃上句號。1995年元月,日本前東京博物館副館長、茶史專家林物晴三等專家實地考察了北苑遺址和鑿字巖,高興地叫道:“找到了中國茶的龍頭啦!”並捐款二百萬日元建立鑿字巖保護亭。

北苑御茶設官衙督造,掠民山、役民力,不惜工本,用徭役丁夫血汗凝聚起來而標榜封建王朝皇冠上的這顆耀眼明珠,也植下了勞動者的憤恨之根,招來了一撥又一撥的抗爭。宋元改朝換代的戰亂,元初黃華在建安樹旗反元,一次又一次給北苑御茶以沉重打擊,元成宗大德初(1297年)在武夷山籌建御茶官焙,以替代北苑。大德六年御茶園正式移置武夷山九曲溪的第四曲溪旁,北苑則交給建安縣地方官府營辦。這便是史志上記載的北苑官焙為什麼轉移到武夷山的緣故和過程。武夷官焙產量少,不足以供上御用,原來北苑所轄的茶園仍由地方官府承辦,生產龍鳳團茶上貢。因此,同屬於建寧府的建安縣北苑官焙和崇安縣武夷官焙,一樣地打上龍鳳團茶的牌子上貢。這種兩縣官府營辦御茶的情形,很有點像本文開頭所說的顧渚與陽羨共辦紫筍御茶一樣。建安與崇安,直至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朱元璋下令罷造龍鳳團茶而同時結束了官府營辦御茶的歷史。

北苑有金燦燦的歷史,也有茶工茶農的血淚,但不管怎麼說,它卻是中國茶葉史上一顆最耀眼的明珠,是茶葉的龍頭,是研究茶史不可忽視的最最重要的篇章。

白茶是什麼茶產地在哪裡

白茶,屬微發酵茶,是中國茶農創制的傳統名茶。中國六大茶類之一。指一種採摘後,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晒或文火乾燥後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質特點。

屬輕微發酵茶,是中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主要產區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陽、雲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藝包括萎凋、烘焙(或陰乾)、揀剔、復火等工序。雲南白茶工藝主要晒青,晒青茶的優勢在於口感保持茶葉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的關鍵工序。

白茶因茶樹品種、原料(鮮葉)採摘的標準不同,主要品種分為:首日芽、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貢眉)

產    區

福鼎 、景谷 、靖安等地  

產    地

點頭鎮,溪美村,靖安縣,潘溪鎮

拓展資料:

歷史沿革

白茶,素為茶中珍品,歷史悠久。史載,東漢時期,一個叫尹珍的青年懷揣家鄉生長自制的“荼”,拜謁著名儒學大師許慎,遭門丁刁難,便在其簷下席地嚼“荼”,片刻,許慎整個府邸充溢著濃郁的茗香。許慎踱步而出溯源,隨即便邀尹珍入書房,將其“荼”沖泡相觀,但見其外形優美,白色葉底如銀針墜壺,湯色碧綠明亮,品之頓覺味鮮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更激發其在《說文解字》中對“荼”的註解,用“_、茗、_”譯註“荼”字的色、香、味。

白茶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唐朝陸羽的《茶經》七之事中,其記載:“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陳櫞教授在《茶葉通史》中指出:“永嘉東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誤。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為長溪縣轄區),系白茶原產地。”可見唐代長溪縣(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種。因其僅有名稱,能否作為起源證據還有待進一步商榷。有的學者認為白茶始於神農嘗百草時期,湖南農學院的楊文輝先生就持此觀點。他發表的《關於白茶起源時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現早於綠茶。 

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成書於1107~1110“大觀”年間,書以年號名)中,有一節專論白茶曰: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林崖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於二三胯(_)而已。

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製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裡昭徹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淺焙亦有之,但品不及。宋代的皇家茶園,設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甌縣境)。《大觀茶論》裡說的白茶,是早期產於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公元1115年,關棣縣向宋徽宗進貢茶銀針,“喜動龍顏,獲賜年號,遂改縣名關棣為政和”。

清嘉慶初年(1796年)已有白茶生產,當時以閩北菜茶品種為鮮葉。清咸豐、同治年間(1851—1874年),政和鐵山鄉人改植大白茶,並於光緒15年(1890年)用大白茶制銀針試銷成功,次年運銷國外。白牡丹始創於建陽縣水吉鎮。1922年政和縣也開始製造白牡丹,運銷香港,價格比普通紅茶和綠茶高出一倍多。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白茶

什麼茶最好喝??

喝茶,巳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壇智者林語堂曾說,中國人最愛品茶,在家中喝茶,開會時喝茶,打架、講理也要喝茶,早飯前喝茶,午飯後也要喝茶。隨這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心茶事。如喝什麼茶好,什麼人喝什麼茶,什麼茶最好喝,飲茶標準是多少,如此等等,經常有人問及。要回答以上問題是困難的。這是因為我國是茶故鄉,種類繁多,現有綠茶、黃茶、白茶、黑茶、青茶、紅茶及再加工的花茶、萃取茶等等,各種茶類都有它獨自的風味與特色。

綠茶是我國最先起源的茶類,品種門類齊全,也是名茶最多、最豐富的茶類。人們所熟知有:西湖龍井、廬山雲霧、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信陽毛尖、六安瓜片、老竹大方等歷史傳統名茶。綠茶的色香味俱佳,外形千姿百態,具有極高藝術欣賞價值。內質香氣鮮高,有毫香、嫩香、清香、果香、板栗香等,滋味鮮濃,收斂性強,回味爽口回甘,飲後生津。如獅峰龍井,外形嫩葉包芽,扁平挺直似碗釘,勻齊光滑,芽毫隱藏稀見,色澤翠綠微帶嫩綠黃光潤,(俗稱“糙米色”)。香氣鮮嫩馥郁;清高持久,湯色綠清澈明亮,滋味甘鮮醇厚;有新鮮橄欖的回味,葉底嫩勻成朵。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著稱於世,素有“國茶”之稱。綠茶是不發酵茶,具有天然的色、香、味,維生C和茶多酚含量較高,從療效和保健作用看具有抑菌、防治高血壓、降血脂、抗癌變、抗輻射、延緩衰老等功效。

紅茶是一種發酵茶,通過紅茶的特殊工藝而成為特有的色、香、味的品質特徵。我國有“祁紅”、“滇紅”、“寧紅”、“宜紅”、“閩紅”、“湖紅”等不同的花色,品質各具特色。最為著名的數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之一的“祁紅”和雲南省所產的“滇紅”。“祁紅”色澤烏黑、光潤,內質香氣濃郁高長,有獨特的蜜糖似的香氣,又蘊含著蘭花香,被稱為“祁門香”而享譽國際市場。“滇紅”為大葉種工夫紅茶,條索肥碩重實,滿披金芽毫,有花果香味,香高味濃。紅茶富有更多的咖啡鹼,有提神利尿、可以幫助胃腸消化、促近食慾,消除水腫,強壯心肌,預防輻射造成面板癌等功效。紅茶性溫和,刺激性小,冬季在茶中加奶和糖衝飲,可養胃;夏季可用速溶紅茶調入果汁製做成不同風味的冰紅茶。

青茶(習稱烏龍茶)屬半酵茶,具有紅、綠茶的優點,既有紅茶的色香,又有綠茶的爽快刺激味感,但沒有綠茶的苦味和紅茶的澀味。閩北青茶中的武夷巖茶,茶條肥壯,葉端縮曲緊結,俗稱“蜻蜓頭”,葉背起蛙皮狀沙粒白點,俗稱“背”;色澤青褐潤亮,俗稱“寶光”;紅點顯;茶湯香氣濃烈勝似蘭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濃醇清活,生津回甘,雖濃飲而不見苦澀;被贊為“巖骨花香”,俗稱為“巖韻”。閩南青茶中安溪鐵觀音,製作工藝嚴謹,技藝精巧。其品質條索捲曲、壯實、沉重,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色澤鮮潤,砂綠呈,紅點明,葉錶帶白霜,其香氣如空谷幽蘭,清高雋永,靈妙鮮爽;湯色濃豔清澈,滋味醇厚甜鮮,蜜底甜香,回味無窮,青茶品種黃佔、毛蟹、桃仁、梅佔、水仙等各具獨特的花香或果香,俗稱“韻味”,品質以青茶為最好。青茶還具有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與脂肪氧化作用,

白茶為我國獨有,屬輕發酵茶,白茶製法特異,不炒不揉,成茶外表滿披白毫,呈白色,故稱“白茶”。產於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臺灣也有少量生產。其品質特徵是:幹茶滿披白色茸毛,毫香重,毫味顯,湯色清淡,味鮮醇,十分素雅。白茶的創制茶為白毫銀針,白毫銀針芽長近寸,披覆白毫,銀色光澤。內質香氣清鮮毫味濃,滋味鮮爽微甜,湯色晶亮,呈淺杏。白牡丹,花朵形白茶之一,綠葉夾銀白毫心,以葉背垂卷,形似花朵而得名。葉色面綠背白,稱之為青天白地。葉脈在萎凋過程中變紅,夾於綠葉白毫之中,因而有“紅裝素裹”之譽。其毫香特顯,滋味醇厚。白茶製作過程中沒有經過高溫殺青、劇烈揉捻,只經適度的自然氧化,形成了獨特的保健作用。白茶性涼,有健胃提神,祛溼退熱的功效,具有殺菌、抗氧化、抗衰老、抑制面板癌的作用。

黃茶是我國特產,在唐代即為貢茶,如四川蒙頂黃芽,湖南君山銀針。黃茶的基本品質特徵是:色黃、湯黃、葉底黃,香味清悅醇和。最著名的君山銀針,為價值千金的茶中珍品,產於湖南洞庭湖的一個島上,其外形芽頭肥碩,滿披白毫,色金黃閃銀光,譽為“金鑲玉”。其湯杏黃,香清鮮,味甘鮮。沖泡後,其芽頭呈三起三落的懷中奇觀,品飲之餘,兼供人們觀賞。蒙頂黃芽也是黃茶中的珍貴品種,“揚子江心水,蒙頂山上茶”自古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足見蒙頂茶的不同凡響。蒙頂黃芽肥嫩多毫,色金黃,湯黃中帶碧,香味鮮爽帶熟板栗香。黃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維生素等豐富營養物質,對防治食道癌有明顯功效。黃茶鮮葉中天然物質保留85%以上,這些物質對防、抗癌、消炎、殺菌均有特殊效果。

黑茶也是我國特有的茶類,品種花色很多。成茶有湖南的湘尖、黑磚、花磚、茯磚,湖北青磚茶,廣西六堡茶,四川南路邊茶和西路邊茶以及雲南的普洱,原來習慣上稱黑茶為“邊銷茶”。黑茶是邊疆藏族、蒙古族和維吾爾族等兄弟民族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飲料。“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就是兄弟民族對茶葉需求的真實寫照。黑茶著名的普洱茶,其名目較多,有普洱散茶,普洱沱茶,圓茶(七子餅茶)、緊茶、餅茶。普洱茶指的是普洱散茶,品質特點是條索肥壯,場色橙黃,香味醇濃,帶有特殊的陣香,普洱茶具有解油膩、消食化痰、刮腸通洩等有特殊功效。

俗話說,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國地域廣博,民俗各異,各地區飲茶習慣不同, 喝什麼茶,什麼茶好喝,完全取決於每個人對茶品的“認知”,飲茶嗜好等因素。最好不要拘於一種茶葉,可根據年齡、性別、體質、工作性質、生活環境以及季節等而有所區別,如春季喝花茶、夏季喝綠茶、秋冬季喝花茶、烏龍茶、鐵觀音、紅茶等。實行多茶類,多品種品飲,以領略各種茶的風味,讓生活內容和茶事更加豐富多彩。

中國古代有哪些名茶啊?

蘇州茉莉花茶  我國茉莉花茶中的佳品—蘇州茉莉花茶,約於清代雍正年問已開始發展,距今已有250年的產銷歷史。據史料記載,蘇州在宋代時已栽種茉莉花,並以它作為製茶的原料。1860年時,蘇州茉莉花茶已盛銷於東北、華北一帶。  蘇州茉莉花茶以所用茶胚、配花量、窨次、產花季節的不同而有濃淡,其香氣依花期有別,頭花所窨者香氣較淡,“優花”窨者香氣最濃。蘇州茉莉花茶主要茶胚為烘青,也有殺茶、尖茶、大方,特高者還有以龍井、碧螺春、毛峰窨制的高階花茶。與同類花茶相比屬清香型別,香氣清芬鮮靈,茶味醇和含香,湯色黃綠澄明。  從解放初期始,蘇州茉莉花茶開始出口,外銷香港、東南亞、歐洲、非洲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區。  廬山雲霧  中國著名綠茶之一。巍峨峻奇的廬山,自古就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稱。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山從平地起,飛峙江湖邊,北臨長江,甫對鄱陽湖,主峰高聳入雲,海拔1543米。  山峰多斷崖陡壁,峽谷深幽,縱橫交錯,雲霧漫山間,變幻莫測,春夏之交,常見白雲繞山。有時淡雲飄渺似薄紗籠罩山峰,有時一陣雲流順陡峭山峰直瀉千米,傾注深谷,這一壯麗景觀即著稱之廬山“瀑布雲”。蘊雲蓄霧,給廬山平添了許多神奇的景色,且以雲霧作為茶葉之命名。  據載,廬山種茶始於晉朝。唐朝時,文人雅士一度雲集廬山,廬山茶葉生產有所發展。相傳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在廬山香爐峰下結茅為屋,開闢園圃種茶種藥。宋朝時,廬山茶被列為“貢茶”。廬山雲霧茶色澤翠綠,香如幽蘭,昧濃醇鮮爽,芽葉肥嫩顯白亮。  廬山雲霧茶不僅具有理想的生長環境以及優良的茶樹品種,還具有精湛的採製技術。在清明前後,隨海拔增高,鮮葉開採朔相應延遲到“五一”節前後,以一芽一葉為標準。採回茶片後,薄攤於陰涼通風處,保持鮮葉純淨。然後,經過殺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製成成品。  由於廬山雲霧茶品質優良,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現在,除暢銷國內市場外,還銷往日本、德國、韓國、美國、英國等國,尤其是隨著廬山旅遊業的發展,廬山雲霧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凡到廬山的中外遊客,都買些廬山雲霧茶,以便饋贈親友。1959年,朱德同志到廬山品嚐此茶時,欣然作詩稱頌:“廬山雲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時飲,延年益壽法。”  雲南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雲南大葉茶基礎上培育出的一個新茶種。普洱茶亦稱滇青茶,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用攸樂、萍登、倚幫等11個縣的茶葉,在普洱縣加工成而得名。  普洱茶的產區,氣候溫暖,雨量充足,溼度較大,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茶樹分為喬木或喬木形態的高大茶樹,芽葉極其肥壯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葉品質優異。採摘期從3月開始,可以連續採至11月。在生產習慣上,劃分為春、夏、秋茶三期。採茶的標準為二三葉。其製作方法為亞發酵青茶製法,經殺青、初揉、初堆發酵、復揉、再堆發酵、初幹、再揉、烘乾8道工序。  在古代,普洱茶是作為藥用的。其品質特點是:香氣高銳持久,帶有云南大葉茶種特性的獨特香型,滋味濃強富於刺激性;耐泡,經五六次沖泡仍持有香味,湯橙黃濃厚,芽壯葉厚,葉色黃綠間有紅斑紅莖葉,條形粗壯結實,白毫密佈。  普洱茶有散茶與型茶兩種。運銷港、澳地區及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  巴山雀舌  產於四川省萬源縣。  茶區地理環境優越,山巒起伏,植被茂密,相對溼度大。土壤肥沃PH值偏酸,適宜於茶樹生長。茶樹為四川中葉群體種。  特級雀舌在清明時節採製,穀雨後採製一、二級茶,標準分別為一芽一葉初展和理條手法:以單手雙手交替進行,手指伸直抓茶,輕輕拉回,茶從拇指虎品中甩出,手指、掌稍帶力,兼用壓、捺、拓、抓、帶、甩、抖等手勢。  成品外形扁平勻直,色澤綠潤略顯毫;香氣慄香高長,滋味鮮爽回甘,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勻成朵。  惠明翠片  產於浙江省景寧縣。  產地崇山峻嶺,值被茂密,雲遮霧繞,溪水長流。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豐富,土壤酸性。  鮮葉以單芽或一芽一葉初展為標準。經攤放殺青理條整形乾燥等工序加工而成。  成品纖秀細緊直略扁,稍有白毫,色綠潤;蘭花香高而持久,湯色嫩綠清澈明亮,滋味鮮爽醇和;葉底單芽細嫩完整、嫩綠明亮。  武陵劍蘭茶  武陵劍蘭茶產於貴州省東北部的武陵山,主產於武陵山茶場。  武陵山位於橫貫湘、鄂、川、黔邊境,巒起伏,雲霧繚繞,土壤肥沃,氣候溫和溼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常年細雨綿綿,又無工業汙染,極宜茶樹生長。  由於荊楚文化、巴蜀文化和傳統苗文化千百年來的薰陶,武陵山地區的人民種茶、飲茶的歷史悠遠,且所產茶葉品質優良,歷史上曾作為貢品貢奉皇室。  但是“武陵劍蘭茶”的歷史並不長,是近幾年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專家指導下,借鑑西湖龍井茶的炒制工藝,結合該場茶葉鮮葉原料的實際狀況而創制的一隻扁形名茶,其品質特點為外形扁平光滑,色澤綠翠,湯色黃綠明亮,清香持久,滋味甘醇,葉底嫩黃。  1999年在中國茶葉學會組織的第三屆“中茶杯”全國名茶評比中獲一等獎,並且榮獲中國第二屆國際茶博覽會國際文化名茶金獎。  鹿苑毛尖  遠古縣古屬峽州,唐代陸羽《茶經》中就有無安產茶這記載。據縣誌遠載,鹿苑茶起初(公元1225)年為鹿苑增寺側載值,產量甚微,當地村民見茶香味濃,便爭於相引種,遂擴大到山前屋後種植,從而得以發展。現已在鹿苑一帶創制出一種黃茶類的鹿苑毛尖。  鹿苑茶品質獨具風格,芬芳馥郁,滋味醇厚,被譽為湖北茶中之佳品。  鹿苑毛尖的品質特點是,外形條索環狀(環子腳),白毫顯露,色澤金黃(略帶魚子泡),香郁高長,滋味醇厚回甘,湯色黃淨明亮,葉底嫩黃勻整。  金銀花茶  以金銀花作窨茶香料,是近年來由湖北咸寧縣所首創。  金銀花品種較多,常見的有紅金銀花 Lonicera japonica (var .Chinensis).黃 脈 金銀 花(var.aureotrticulata)和白金銀花(var.halliana)等。香氣以白金銀花最佳。此花初開時為純白色,翌日變為,香氣逐漸散失,故窨茶以開花當天最好。  金銀花茶以綠茶中的烘炒青作原料,外形條索緊細勻直,色澤灰綠光潤,香氣清純雋永,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醇厚甘爽,葉底嫩勻柔軟。  窨茶之金銀花應選擇白金銀花等品種,因其色白、香濃、內含成份豐富,窨茶效果最好。  金銀花采回後應撿去雜葉、梗、蒂,雨水花應除去表面水,及時付窨 。  金銀花的配化量根據茶坯等級和花的好差而定,高檔茶二窨一提,配花量45~50公斤,提花4~5公斤,實行整朵窨制。  窨制方法是將應配鮮花均勻鋪在待窨茶坯上,拌合均勻。高檔茶最好用箱窨 ,堆窨則根據氣溫高低確定堆的大小。一般堆寬100~120釐米、高40~50釐米。  根據金銀開放吐香的習性,窨制時間一般控制在20~30小時內,不宜太短,也不應太長,否則茶葉發黃,滋味沉悶不鮮。  高峰雲霧  產於湖南省祁東縣高峰茶場。  產地在縣正北而後“三陽山”半山腰上,三陽山座落在衡陽、邵陽、祁陽交界之外,有“一足踏三陽”之稱。三最山縱橫數裡,上有鐘鼓寨、三旭庵、白雲泉、真神洞等十多處名勝景點。茶園周圍樹林茂密,雲霧繚繞,年均溫15.3℃,無霜期257 269天;土質由頁板岩發育而成,土層空厚,通透性好,PH值酸性,極宜茶樹生長。  鮮葉以一芽一、二葉初燕尾服為標準,於清明前後採摘。經攤放 殺青 青風 初揉 初幹 做形 提毫 攤涼 烘焙等八道工序而成。  成品細緊彎曲顯毫,色澤深綠尚潤;香氣高而持久,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醇;葉度芽葉完整成朵、嫩綠明亮。  西湖龍井  西湖美景、龍井名茶,早已名揚天下。遊覽西湖,品飲龍井茶,是旅遊者到杭州的最好享受。西湖龍井茶產於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其品質特點是:外形扁平挺秀,色澤綠翠,內質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葉色綠,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西湖龍井茶素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稱著。  龍井茶優異的品質是精細的採製工藝所形成的。採摘1芽1葉和1芽2葉初展的芽葉為原料,經過攤放、炒青鍋、回潮、分篩、輝鍋、篩分整理(去和茶末)、收灰貯存數道工序而製成。龍井茶炒制手法複雜,依據不同鮮葉原料不同炒制階段分別採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壓、磨”等十大手法。凡觀看過炒制龍井茶全過程的,都會認為龍井茶確實是精工細作的手工藝品。  品飲龍井茶,宜用玻璃杯沖泡,3克茶葉加200毫升80℃左右的熱水,沖泡3—5分鐘後,就可聞香、觀色、品味了。  西湖龍井茶,過去按產地分為“獅、龍、雲、虎、梅”五個類。“獅“字號為龍井獅峰一帶所產, “龍”字號為龍井、 翁家山一帶所產,“雲”字號為雲棲、五雲山一帶所產,“虎”字號為虎跑一帶所產,“梅”字號為梅家塢一帶所產。其中公認獅峰所產者香味品質最佳。  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常被列入全國十大名茶之中。信陽毛尖因地得名。信陽在河南南部,是河南省中物產很豐富的地方。  信陽毛尖茶主要產於信陽的西南崇山峻嶺之中,以車雲、集雲、雲霧、天雲、雲陽和黑龍潭、白龍潭的茶葉最有名,當地人稱這幾個地方為“五雲兩潭”。這裡山高地勢好,一年四季雲霧瀰漫,故而茶葉香味濃郁,質量上乘。  信陽毛尖外形緊圓,色彩碧綠,香氣馥郁,味道醇厚。唐代時信陽已把茶作為貢品進獻給皇帝。宋代詩人蘇東坡旅遊江淮一帶曾說“淮南茶,信陽第一”,對信陽茶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信陽毛尖中有按季節分的三個品種。俗語說的:“春茶苦,夏茶澀,秋茶好喝捨不得摘”,指的是信陽毛尖茶的採摘。此茶一年採摘三季,在春、夏、秋三季進行。春茶在穀雨前採摘的最好。春茶碧綠,先苦後甜。夏茶味澀,顏色發黑。白露後採的茶為秋茶。秋茶風味別具一格,產量又低,特別珍貴,故而有“秋茶好喝捨不得摘”的說法。民謠有“早茶留著送朋友,晚茶留著敬爹孃”,表現了茶鄉人對朋友的誠摯和對爹孃的孝敬。春茶和秋茶為茶中上品,以它作為饋送禮物,確實再合適不過了。  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碧螺春產於江蘇吳縣湖水相映、茶果間作的太湖洞庭山,兼有茶香果味之美。  產於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山。碧螺春茶葉用春季從茶樹採摘下的細嫩芽頭炒制而成;高階的碧螺春,0.5公斤幹茶需要茶芽6-7萬個,足見茶芽之細嫩。炒成後的幹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此茶沖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入,是國內著名的名茶,常被作為高階禮品。  綠茶中的名品,產於太湖洞庭東山和西山。因其形狀捲曲如螺,初采地在碧螺峰,採製時間又在春天而得名。相傳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其品質特點是色澤碧綠,外形緊細、捲曲、白毫多;香氣濃郁,滋味醇和;飲時爽口,飲後有回甜感覺。沖泡後,茶湯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不管用滾水或溫水沖泡,皆能迅速沉底,即使杯中先衝了水後再放茶葉,茶葉也照樣會全部下沉,展葉吐翠。炒制工藝要求高,需要做到“幹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細而不斷”。尤有興奮大腦和心臟的作用以及潤喉、提神明目的功效。  六安瓜片  它產於安徽六安地區的齊雲山等地,是一種外形似瓜子,色澤翠綠,香氣清高,味鮮甘美的片形茶。  產於皖西大別山茶區,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品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採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極強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聞龍在《茶箋》中稱,六安茶入藥最有功效,因而被視為珍品。  著名綠茶片茶品種。片茶即全由葉片製成,不帶嫩芽和嫩莖的茶葉品種。因其形若瓜子,又主要產於安徽西部大別山區的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故名“六安瓜片”。它最先源於金寨縣的齊雲山,而且也以齊雲山所產瓜片茶品質最佳,故又名“齊雲瓜片”。其沏茶時霧氣蒸騰,清香四溢,所以也有“齊山雲霧瓜片”之稱。早在唐代,六安瓜片就已聞名,大詩人李白就有“揚子江中水,齊山頂上茶”之讚語。宋代更有茶中“精品”之譽。明代以前已為貢茶。六安瓜片色澤翠綠、香氣清高、滋味鮮甘,並且十分耐泡。六安瓜片中以齊雲山蝙蝠洞所產品質最佳,是瓜片茶中的珍貴品種。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產於中國安徽秀麗的黃山之中,成茶外形細嫩扁曲,多毫有峰,色澤油潤光滑;沖泡杯中霧氣輕繞頂,滋味醇甜,鮮香持久。  產於安徽黃山,主要分佈在桃花峰的雲谷寺、鬆谷庵 、吊橋閹、慈光閣及半寺周圍。這裡山高林密,日照短,雲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茶樹得雲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蘊成良好的品質。  黃山毛峰採製十分精細。製成的毛峰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  黃山名茶眾多,除毛峰外,還有休寧的“屯綠”,太平的“猴魁”,歙縣的“老竹大方”等等,都各具特色,膾灸人口。  綠茶珍品,因地近黃山而得名。據《徽州府志》記載,黃山毛峰在300年前就已著名。明代許次紓所著《茶疏》即將其與錢塘龍井相提並論。清光緒年間,歙縣湯口謝裕泰茶莊試製少量黃山特級毛峰茶成功,更加蜚聲全國。黃山毛峰茶外形美觀,每片長約半寸,尖芽緊偎在嫩葉之中,狀若雀舌。尖芽上佈滿著絨細的白毫,色澤油潤光亮,綠中泛出微黃。沖泡後,霧氣結頂,清香四溢。茶汁清澈微黃,香氣持久,猶若蘭惠,醇厚爽口,回味甘甜。茶涼之後,香味猶存,故人稱“幸有冷香”。一芽一葉的泡開以後,變成“一一旗”,光亮鮮活,有“輕如蟬翼,嫩似蓮鬚”之說。特級黃山毛峰一般都在清明至穀雨間採摘。  君山銀針  它產於煙波浩渺的洞庭湖中的青螺島,色澤鮮綠,香氣高爽,滋味醇甜,湯色橙黃,是中國黃茶珍品。  綠茶精品。產於湖南嶽陽洞庭湖中的君山。其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內面呈金,外層白毫顯露完整,而且包裹堅實,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銀針,故得其名。君山茶歷史悠久,唐代就已生產、出名。文成公主出嫁時就曾選帶了君山茶。後梁時已列為貢茶,以後歷代相襲。它的特點是:全由芽頭製成,茶身滿布毫毛,色澤鮮亮;香氣高爽,湯色橙黃,滋味甘醇。雖久置而其味不變。沖泡時可從明亮的杏茶湯中看到根根銀針直立向上,幾番飛舞之後,團聚一起立於杯底。其採製要求很高,比如採摘茶葉的時間只能在清明節前後7-10天內,還規定了9種情況下不能採摘,即雨天、風霜天、蟲傷、細瘦、彎曲、空心、茶芽開口、茶芽發紫、不合尺寸等。  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產於閩北“秀甲東南“的名山武夷,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  武夷巖茶屬半發酵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  武夷巖茶品質獨特,它未經窨花,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 ,回味無究。18世紀傳入歐洲後,倍受當地群從的喜愛,曾有“百病之藥”美譽。  烏龍茶中的明珠。“武夷巖茶”是產於閩北祟安縣武夷山岩上烏龍茶類的總稱。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唐代民間就已將其作為饋贈佳品。宋、元時期已被列為“貢品”。元代還在武夷山設立了“焙局”、“御茶園”。清康熙年間,開始遠銷西歐、北美和南洋諸國。當時,歐洲人曾把它作為中國茶葉的總稱。武夷巖茶條形壯結、勻整,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茶湯呈深橙,清澈豔麗;葉底軟亮,葉緣硃紅,葉心淡綠帶黃;兼有紅茶的甘醇、綠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飲時常用小壺小杯,因其香味濃郁,沖泡五六次後餘韻猶存。主要品種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種、大紅袍等,多隨茶樹產地、生態、形狀或色香味特徵取名。“大紅袍”最為名貴。傳說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舉人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與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武夷巖茶是我國東南沿海省、地人民以及東南亞各地僑胞最愛飲用的茶葉品種,是著名的“僑銷茶”。  鐵觀音  它產於閩南安溪縣內,成品茶外形頭似蜻蜓,尾似蝌蚪。泡於杯中“綠葉紅鑲邊“,是烏龍茶之上品。  鐵觀音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製成的茶葉條索緊結,色澤烏潤砂綠。好的鐵觀音,在製作過程中因咖啡鹼隨水分蒸發還會凝成一層白霜;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飲,先聞香,後嘗味,頓覺滿口生香,回味無究。近年來,發現烏龍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後,鐵觀音更風靡日本和東南亞。  烏龍茶中的珍貴品種。一年分四季採製,雨至立夏為春茶,產量佔全年的一半,品質最好。安溪鐵觀音的製造工藝要經過涼青、晒青、涼青、做青、炒青、揉捻、初焙、復焙、復包揉、文火慢烤、揀簸等工序才製成。鐵觀音的品飲,目前在福建泉州廈門、漳州以及廈門、潮汕一帶和臺灣,仍沿襲傳統的功夫茶品飲方式。陶壺置茶,衝以沸水此時即有一股殊香撲鼻而來,正是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有朋自遠方來,饗以功夫茶,確是一種表示敬重客人的生活藝術。  祁門紅茶  它產於安徽祁門縣的山區,曾於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  著名紅茶精品。主產於安徽省祁門縣及附近地區,簡稱“祁紅”。祁門茶葉,唐代就已出名。據史料記載,這裡在清代光緒以前,並不生產紅茶,而是盛產綠茶,製法與六安茶相仿,故曾有“安綠”之稱。光緒元年,黟縣人餘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籍經商,創設茶莊,祁門遂改制紅茶,併成為後起之秀。至今已有100多年曆史。祁門茶葉條索緊細秀長,湯色紅豔明亮,特別是其香氣酷似果香,又帶蘭花香,清鮮而且持久。既可單獨泡飲,也可加入牛奶調飲。祁門茶區的江西“浮樑工夫紅茶”是“祁紅”中的佼佼者,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豔”四絕馳名於世。

清明國內八大采茶旅遊地

推薦清明國內八大采茶旅遊地

  清明前是採茶的重要時節,在清明前採製的叫“明前茶”,在茶界向來有“雨前是上品”的說法。以下是我整理的推薦清明國內八大采茶旅遊地,看看吧。

  其實,採茶遊的重點,不僅僅是從茶樹上摘下那片小葉子,當漫步在茶園裡,看雲蒸霞蔚,呼吸茶園裡特有的清新氣息,那種感覺,比在茶室裡品上一口香茗,感覺更悠遠。

  那麼,事不宜遲,採茶旅遊的資訊馬上報來。

  1 英德 紅茶

  廣東省內也不乏採茶的好地方,英德就是其中一個。這裡峰巒連綿、水源充沛、奇洞遍佈,各類大小茶場就建在地勢開闊的丘陵緩坡上。在這樣的環境裡,採茶也成為了一件富有詩情畫意的事。“英德紅茶”遠近馳名,如今這裡的茶區有大批從事茶葉生產、茶葉教學、茶葉科研和茶葉貿易經營的機構和從業人員。

  在英德,最佳的採茶地點當屬仙湖度假區的“積慶裡古村”。這裡山多林密,雲遮霧繞,泉水叮咚,據說這樣的地方有利於茶樹生長。如今,仙湖度假區開闢了大片茶田種植積慶裡英紅九號茶,採用古今結合的種植加工技術,使其在仙湖這片沃土上散發出獨特魅力。

  採茶之外,還可以在仙湖度假區倚巒風呂泡個溫泉,舒適吧。

  採茶人的工作,詩意而辛勞。

  2 梅州 單樅

  去過梅州的人都知道,那裡生活的客家人特別愛品茶,有“逢客必住山,逢山必有茶”的說法。說到採茶的景點,那就不能不提位於梅縣雁洋鎮的雁南飛茶田度假村了,這是一個以高效農業與優美景色旅遊相結合的農業園區。隔著一片一片的茶園,可望見遠處的群山和一彎山坳的青水。戴上斗笠,捋起褲腳,就可以投入到採茶的勞動中。單樅茶的植株較高大,樹姿直立,樹高達3米以上,樹幅2米左右,分枝較稀,因此在這裡採茶,唯一的難度就是有些茶樹較高,必須攀爬上去才能採到茶葉。

  雲霧中的茶園。

  3 四川峨眉山 雪芽

  峨眉雪芽是一種綠茶,盛產於峨眉山的半山腰上,奇特的雨淞、霧淞、雪霽三大奇異氣候終年輪置,醞釀出峨眉雪芽獨特的生態性。其茶質、口感都極為獨特,味道清香無比,品後讓人回味無窮。

  峨眉雪芽有機生態茶區,位於峨眉山風景區內海拔較高的崇山峻嶺之上。來到峨眉山探尋茶文化,黑水村是不可不到的一站。黑水村因晉代建黑水寺而得名,位於峨眉山半山腰上。全村200多戶人,種茶近3000畝,大片大片的茶田鬱鬱蔥蔥,一片青翠。在黑水村裡可以住在農舍,和茶農一起採茶。據說雪芽的採摘方法比較講究,不能用指甲掐,必須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折;要用巧勁,用力過頭會將茶芽掰斷,而用指甲去掐則會弄傷芽柄,形成掐痕,焙製出來的茶葉經水沖泡便呈黑頭,這樣品相不佳的茶葉賣不了好價錢。回到農舍後,則要進行殺青、裡條、提香等工序,製茶師傅會一直從旁指點,一切完成後,就意味著新茶焙制的全過程也順利完成,可以品味自己做出的茶了。

  大片大片的茶田鬱鬱蔥蔥,如綠色地毯。

  4 蘇州 碧螺春

  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由於這裡茶樹與果樹間種,所以碧螺春茶葉具有特殊的花朵芳香。碧螺春葉底柔勻,條索緊結,蜷曲如螺,邊沿上有一層均勻的細白絨毛。

  到了蘇州,要到碧螺春的原產地洞庭東山遊覽一番。這裡既是山,也是一個江南古鎮,因其在太湖洞山與庭山以東而得名洞庭東山。東山上有許多儲存完好的仿古雕花樓,還有古村陸巷的明清古建築等等。在碧螺峰上,觀賞歷代名人題詠,感受這裡的茶文化;也可以在碧螺峰上的茶田裡親自體驗採摘茶葉的樂趣。

  茶園與遠方的洞庭湖構成獨特風光。

  5 杭州 龍井茶

  西湖龍井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杭州西湖的龍井茶得名於龍井,龍井位於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也就是現在的龍井村。所以,採茶品茶的去處,肯定少不了龍井村。

  西湖龍井茶葉有獅、龍、雲、虎、梅之別,以獅峰、龍井地之茶最好。每年清明前後,穀雨時節,茶農採茶、炒茶香溢林下。這個時節,有許多茶農在村裡把剛剛採來的新茶葉現炒現賣,香氣人,一杯下肚更是回味無窮。

  此外,龍井村旅遊資源豐富,御茶園、胡公廟、九溪十八澗、十里琅璫、老龍井等景點點綴其中,這裡到處都有精緻的茶室,找一家自己喜歡的,坐下來品嚐最新的`龍井茶,過悠然的日子。

  龍井村裡的小屋都別有風情。

  6 福建武夷山 大紅袍

  清明前夕,每天早上武夷山各個茶園都有大批的茶農採摘茶葉,最為名聲在外的是“大紅袍”景區。而在星村的大坪洲、桐木關、九龍山、大坑口四大茶園也可以體驗採茶,並且有茶工親自“手把手教學”。可以跟隨著茶工學習採茶,他們會一邊教客人採摘的動作,一邊講述武夷山岩茶的知識。

  在春天採茶的時節遇見“喊山”,才知道茶農對山水天地是有一份尊敬之情的。武夷喊山祭茶源於武夷山的民間祭茶神、山神。每年春茶開採,茶農便登臨茶山喊山,供祭茶神,高喊“茶發芽!茶發芽!”以表對茶的敬意。若是有興趣,可以去武夷山茶博園感受一下“喊山”的樂趣,經歷一下這種持續了600年“祭茶”“喊山”的古老民俗。

  武夷山的獨特地貌與茶園相互映照。

  7 黃山 毛峰

  黃山毛峰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起源地為德懋堂豐樂湖上游的富溪鄉,向東南綿延至徽州區一帶。

  來黃山山腳下的浮溪,可體驗當一日的茶農,體驗一下采茶的樂趣。從一片綠油油的茶樹間採摘來的嫩綠茶葉,可以在每戶茶農家裡的炒茶裝置上親手製作,坐在農家庭院裡,泡一杯清茶,品一品自制新茶的芳香與清甜。再嚼上幾根新鮮的竹筍,嚐嚐用茶葉製作的農家菜,這就是我們要體驗的茶家生活。這裡的茶樹都生長在山坡上,如果不想受爬山之苦的人,在屯溪與太平湖之間還有很多大片平坦的茶田,隨時停車,想要去到茶田裡採茶都不會被拒絕。

  到村民家裡,學當一天茶農。

  8 雲南 普洱

  都說“七彩雲南”,可是如果沒有見過雲南採茶的風情畫卷,那麼便不算體驗過雲南的色彩斑斕。雲南普洱是世界著名的滇紅之鄉,普洱茶的原產地,茶文化源遠流長。

  如今在寧洱,還能找到當年茶馬古道的遺址,分別是茶庵塘段、孔雀屏段、那柯里段和錦袍山段。寧洱附近還有不少茶園,可以看見採茶女頭戴草帽,身背茶簍,在一行行茶樹間採摘新茶的情景。如果有興致,也可以和採茶女一起採摘茶葉。走累了,可以在茶園裡歇歇腳,品一杯陳年普洱,回味無窮。

  【拓展】 中國茶道的知識

  基本茶類茶分六種:紅茶、綠茶、黑茶、黃茶、青茶(烏龍茶)和白茶。

  再加工茶類:以六大茶類作為基本原料再加工而成。包括花茶、緊壓茶、速溶茶、茶飲料等。

  茶道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繼承唐宋遺風。

  深入挖掘中國文化內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國文化的復興。茶文化既屬中國文化範疇,即為以禮規範在品茶的各個細節,講究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和飲者的修養、情緒等共同形成的一種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一種具體表現,談茶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茶道。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禮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為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鑑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中國茶道的特性

  中國的茶道更多是依附於中國傳統思想,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強調“中庸”、“和諧”的思想,貫徹“禮、義、仁、德”的精神。唐末宦官劉貞亮曾提出所謂“飲茶十德”。“以茶散鬱氣,以茶祛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從中可明確地看出其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中國的茶文化,強調所謂高雅、淡潔、雅志、廉儉等品格。實際上,這些品格本質上都是孔孟的中庸、和諧思想的產物。深受儒教影響的中國人,其實性格就像茶一樣,清醒、理智、平和。自古以來,無論是文人學士還是凡夫俗子,飲茶品茶,其目的都是使人心平氣和,從而達到自省的目的,也能冷靜、理智地待人接物。這些何嘗不是儒家思想的要求呢?通過飲茶文化的推廣,營造一個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和諧環境,達到互敬、互愛、互助的目的,這就是儒家思想的中庸和諧之道的茶文化。

  自宋以後,茶與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更是息息相關。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到了近代茶館業的興起,飲茶與文化的聯絡變得更加緊密起來,有評書茶館、京劇茶館和曲藝茶館。著名作家老舍更是利用“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的特點,創造出不朽劇作《茶館》,揭示出了20 世紀中國的生活場景。

;

大紅袍是中國的十大名茶嗎?

不在十大名茶之列

大紅袍之所以昂貴,這與其一些神祕的故事有關。

大紅袍揭祕

大紅袍之所以特別引人關注,不僅僅因為神話有趣,更因為始終十分神祕。它的神祕,首先在於它的稀貴。歷史上的大紅袍,本來就少。如今公認的大紅袍,僅是九龍窠巖壁上的那幾棵。滿打滿算,最好的年份,茶葉產量也不過幾百克。自古物以稀為貴。這麼少的東西,自然也就身價百倍。時一斤就值64塊銀元,折當時大米4000斤。前幾年,將九龍窠大紅袍茶拿到市場拍賣,20克竟拍出15.68萬元的天價,創造了茶葉單價的最高紀錄!這麼稀貴的茶葉,尋常百姓哪得一見,更不用說品賞了。事實上,大紅袍自從它為世人所知,就一直以“貢茶”的身份而蒙著一層光環。可是,大紅袍究竟是否做過“貢茶”?歷史上武夷茶曾經被列為貢茶,是現在有據可查的是位於九曲溪畔的御茶園之茶,從未有過位於九龍窠的貢茶。確認大紅袍的時間,最早不過1927年。而那時的中國,就連最後一個皇帝溥儀也已退位10來年。穿龍袍的皇帝雖然沒有了,可還有不穿龍袍的“皇上”啊。1927年時是孫中山,之後是蔣介石;49年以後,便是毛了。孫中山蔣介石是否受過大紅袍不得而知。解放後崇安地方倒是給毛送過。可惜的是,毛並不喜歡,據說還下了專門指示,今後不要再送。儘管如此,人們還是固執地認為它是受過御封的“貢茶”。既然是貢茶,那就得管好看好。據武夷山的一些人說,早在時代,大紅袍就有兵看守;解放初,黨也派兵看守過;期間,最多時曾有一個排的兵看守。前不久,還有一篇文章,記述當年一位看守過大紅袍的老兵,從北方來武夷山故地重遊的動人故事。幾棵小小的茶樹,竟要派兵看守。這在中國,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了。就連名氣比大紅袍大的多的西湖龍井御封十八棵母樹,還沒有這種殊遇呢。其實,這也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何時何地派兵守大紅袍,未見任何史料。倒是蔣介石到過武夷山,至今天遊頂上留有遺墨牌坊,也許是為了保護蔣介石安全,在九龍窠設過崗哨?解放後的相當一段時間內,景區包括大紅袍在內的原寺產,統統劃歸附近的農場管理。於是便常有在九龍窠走動。這就是派兵守茶的由來。不過,是否有兵看守,並不重要。許多年來,大紅袍的的確確一直有人守著。直到今天,仍然有一家人長住在那裡專門看管。平時有人不用說,採摘製作時,茶葉局的領導必定親自到場監督;制好的茶葉,必須專人保管,使用時,每一片茶葉都必須批准。原武夷山市茶科所所長陳德華回憶,1964年,有位在省茶科所工作的同學來要大紅袍茶苗,是拿了省領導的批條才准許剪走5根穗條的。而他,因為沒有領導批准,就只能站在遠處眼巴巴的看著!這樣嚴密的管理幾棵茶樹,恐怕又可以創造一箇中國吉尼斯紀錄了,大紅袍能不神祕嗎?

浙江什麼時候開始摘茶葉什麼時候結Ɲ

不同的茶葉採摘季節會有所不同:

一、春茶——是指當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採製的茶葉。如六安瓜片、山龍紅茶。

二、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採製的茶葉。香氣多不如春茶強烈,由於帶苦澀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葉增加色澤不一,而且滋味較為苦澀。如普洱茶、楓樹茶。

三、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後採製的茶葉。秋季氣候條件介於春夏之間,茶樹經春夏二季生長、新梢芽內含物質相對減少,葉片大小不一,葉底發脆,葉色發黃,滋味和香氣顯得比較平和。如鐵觀音、粵梅香。

四、冬茶——大約在10月下旬開始採製。冬茶是在秋茶採完後,氣候逐漸轉冷後生長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長緩慢,內含物質逐漸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氣濃烈。如凍頂烏龍。

擴充套件資料:

浙江是中國最大的產茶省份之一。茶葉是浙江具有明顯優勢的農業主導產業。

名優茶已成為浙江茶葉產業經濟的支撐,為實現浙山區農業經濟的持續增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也為我國茶葉產業發展和世界綠茶貿易作出了貢獻。

浙江素有“魚米之鄉”、“絲茶之府”之稱,名茶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5世紀,浙江就設有專業貢茶的御茶園。後經唐、宋、元、明、清的發展,湧現出以“西湖龍井”為代表的一批譽享天下的產業名品。

改革開放給浙江名茶帶來勃勃生機,在、省的重視下,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特色明顯、種類齊全的名優產業茶,湧現了大量“創一隻名茶、扶一個龍頭、興一片產業、帶一方經濟”的生動事例,名茶已成為一種幫助浙江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模式,探索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經驗。

為全面客觀反映該省茶葉優勢品牌,深入推進“浙江綠茶”品牌建設,浙江省農業廳決定開展第二屆浙江省十大名茶評選,並授予杭州西湖龍井茶特別榮譽。

第二屆“浙江省十大名茶”評選結果在杭州揭曉,越鄉龍井、開化龍頂、大佛龍井、松陽銀猴、徑山茶、武陽春雨、安吉白茶、綠劍茶、千島玉葉和金獎惠明茶獲此殊榮。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浙江十大名茶

標籤: 茶園 白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mq4lw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