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養生保健

> 古代的秋後問斬是因為什麼?

古代的秋後問斬是因為什麼?

眾所周知,古代執行死刑,一般都是秋後問斬。好多人會把秋後問斬理解成秋天問斬,或者是立秋後問斬,其實都不是。所謂秋後問斬,指的是過了秋分節氣後問斬。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死囚犯都秋後問斬。古代還有一種死刑罰,是斬立決。通常犯有忤逆謀

這與古人的自然神權觀念有關。春夏萬物生長,而秋冬樹木凋零,象徵肅殺。人的行為包括活動都要順應天時。皇帝是天子,更要按天時行事,處決犯人也是如此。

“秋後問斬”就是古代的犯人們都要在秋天的時候處斬,因為秋天比較蕭瑟,適合處斬大奸大惡之人。 在古時候科學文化比較落後,人們不能正確解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某些現象,所以他們就認為世界上有鬼神存在,所有的事情都是由鬼神來支配的,所以他

古代的秋後問斬是因為什麼?

秋後問斬說的是秋分以後,秋分後白天越來越短,夜晚越來越多長,在古代天文不發達的時候,這樣的節氣變化,自然是重要的時令。古時候,因為科學的不完善,人們的一切都必須符合天意,設官·立制不僅要與天意相結合,赦免也不能與天意相違背。

古代沒有時間概念,沒有明確的季節之分。春天來了,大地都恢復了生機,溫度開始上升,奼紫嫣紅的花兒開始綻放。無數的彩蝶,無數的蜜蜂都飛來了,整個田野都是生機勃勃的。在他們心中,春天是溫暖的,充實的,美麗的。春天應該耕種,應該忙碌,

春夏是萬物,滋潤生長的季節,秋冬是肅殺的季節,古人認為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則,所以,人們必須遵循其規定,違背者將受到非常重的處罰,因此,沒有誰願意為此以身涉險。天人感應,順天而行,應該是古人總結的極高的智慧,順天而行我們現在更多的解釋為敬畏天地,順應規律。

早在漢代起便有"秋冬行刑"的規定,除謀反、謀大逆等罪犯即時處死外,其他的死囚均待秋季霜降後至冬至前進行。

古代的秋後問斬是因為什麼? 第2張

漢儒董仲舒《春秋繁露》認為,“王者配天,謂其道。天有四時,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時,通類也。天人所同有也。慶為春,賞為夏,罰為秋,刑為冬。”慶、賞、罰、刑為帝王的四種執政行為,要與四季變化相適應。董仲舒認為,春夏應該行賞,秋冬才可行刑,此即後來所說的“秋後問斬”。

在古代,沒有科學可言,古代的人都十分信奉神,所以他們堅持秋後問斬也與神權有重要的關係。在他們看來,秋後問斬就是順應天意,按照上天的旨意來形式,這樣才不會受到天神的懲罰。 秋後問斬,即在秋天和冬天這兩個季節處置犯人。一年四季,每個

古人認為砍頭是一件陰氣很重的事情,所以必須選在中午進行,好讓陰陽相剋,起到緩衝的作用,西漢時期行刑的時間在農曆九、十、十一、十二月,到了唐代,死刑執行的時間定在十、十一和十二月。

早在漢代起便有"秋冬行刑"的規定,除謀反、謀大逆等罪犯即時處死外,其他的死囚均待秋季霜降後至冬至前進行。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在古代為什麼罪犯一般都是“秋後問斬”呢?

我們常常會在影視劇中看到多樣的劇情:人們犯了死罪,會被判處死刑,但其實不是立時實施死刑,而是拖到秋後問斬。

假如一個人在春天被判了死罪,還要等到秋後問斬,豈不是讓囚犯多活了這麼久,還要浪費糧食。為甚麼必定要秋後問斬呢?秋後問斬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還是影視劇捏造的?

秋後問斬其實是真實存在的,也是大有學問的。根據考古專家和文獻記錄,自漢朝開始,死刑的實施日期都在秋冬這兩個季節實施。秦朝是e799bee5baa631333365643033尊法家的,推崇以法治國,但在漢武帝劉徹時卻獨推崇儒術,因為迷信和嚴重的封建思想,不能詮釋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儒家覺得災害、瘟疫、洪澇、地震都是上天懲罰的,因此人們的一切行為都順應天意,不然的話就會遭到老天爺的處罰。

皇帝是上天的兒子,也該當順應天意而行,不可與天意相背。所以人們便把實施死刑的日期放在秋冬季節,因為春天和夏天正是萬物復甦的時候,人雖非草木,但亦屬自然界構成的一部分,而秋季草枯葉落,處決罪犯才能順應這種氛圍。

其實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之所以選擇秋冬二季實施,主要為了以儆效尤。因為當時以農業為主,古人的作息時間與農耕經濟都是密不可分的的。上半年都要忙農活,閒暇工夫很少,也沒有閒空來看斬首,但是秋收後不久就沒什麼事幹了,閒著也是閒著,都一起跑過去看砍頭,這樣才能起到警示的作用。

為什麼古代問斬一般都是在秋後?

秋後問斬一詞應該始於唐朝..水滸英百雄傳有提及秋後問斬一詞.應該是最早出現秋後問斬一詞.但是歷代問斬的時間並不一定在秋後.至明清才固定於秋後..嘉慶之後又改於隨判隨斬.此由來依據農民作息相關.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來做區分.古代死刑犯被判死刑之後通常都會要求集中處死.亦會事先公告.為何選度擇秋冬二季實行.主要是考慮示警的作用.農民在秋冬二季較為空閒.也方便地方官動員民眾觀看.當時有強迫民眾觀看.一般行刑的時間大回約集中在9-10月之間.所以會有秋後問斬一詞.秋季帶有肅殺之氣,因此死刑多於秋季執行。再則大概是因冬天百物蕭條,亦是進入一年的尾聲,亦適合執刑,春天象徵新生,夏季萬物正蓬勃生長,因此較不適宜取人答性命吧。

參考資料:http://www.xiaoi.com/browseDetail.do?qid=217856

古代死刑犯為何在秋後問斬?

是出百於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耕文化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各度個領域。中國人歷來認為秋天是萬物凋零的 “肅殺季節” ,使用處死死刑知犯大都選在秋季。這種死刑犯都是被判 “斬監侯” -- 在監獄裡等候秋後處斬。

只有 “十惡不赦” 的大罪,才判處 “斬立決” --- 不等秋後,立即道斬首。

求個歷史問題!為什麼古代要秋後問斬?還要午時三刻?

我國古代的天命思想認為,處死犯人就是執行天罰,而且執行的日子,一定要合乎天意。關於在秋冬執行刑罰的歷來文字記載很多,先秦陰陽家“賞以春秋,刑以秋冬”的理論則是這種思想的最完整的體現。而“秋後問斬”一詞據載始於唐朝。

古人認為,春季氣候溫和,草木廕生,夏季炎熱,萬物茂盛,最適宜舉行賞慶之類的活動;而秋季天氣轉涼,有肅殺之氣,冬季寒冷,萬物隱蔽蓄藏,正是施行刑罰的好時機。因此,古代秋冬行刑是在陰陽五行說的理論指導下形成的一種行刑制度。還有一種說法是,秋冬行刑也與不誤農時有關,因為秋冬一般為農閒,這時斷獄行刑,不至於耽誤農業生產,對鞏固封建社會統治秩序有利,因而為歷代統治者所承用,並逐漸成為定製。不過,一旦形勢處於緊急狀態或危及帝王根本利益的重大案件,還是會以“斬立決”“決不待時”加以處決。

除了“秋後問斬”,行刑那天也有具體的時間,即“午時三7a686964616f31333332636339刻”。這是什麼時間呢?“午時”一般指今天的11點至13點之間,午時三刻則將近正午12點。此時,太陽正當空,地面上物體的陰影最短。這個時間在古代的人看來是一天當中“陽氣”最盛的時候。他們認為殺人是“陰事”,無論被殺的人是否罪有應得,他的鬼魂總是會來糾纏做出判決的法官、監斬的官員以及行刑的劊子手等等。所以在“陽氣”最盛的時候行刑,可以壓制鬼魂不敢出現。這應該是“午時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古代秋後問斬處決犯人真的都是在「秋後」嗎

古代處決犯人時一般都是“秋後問斬”,這有什麼說道嗎?為什麼不在其他的季節執行死刑呢?  秋後是萬物凋零的時期,古代帝王認為秋後處決犯人是上天的旨意。我剛看百家講壇王立群讀《史記》剛知道。古代執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節,這與古人的自然神權觀念有關,即順應天意。春夏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而秋冬是樹木凋零的季節,象徵肅殺。

另外,除了春季與夏季禁止行刑之外,從漢代開始,就禁止在夏至和冬至時執行刑罰,尤其是冬至禁止行刑。當然,漢朝政府並沒有明確宣佈禁止在夏至與冬至這兩天行刑,但夏至與冬至這兩天在中國人眼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為在這兩天中,“陰”(冷、黑暗)與“陽”(熱、光明)互相轉化。為了避免對宇宙秩序的轉化形成某種干擾,在夏至與冬至的前後數天內,政府活動應暫時停止,而執行死刑的活動當然包括在其中了

除了謀反等大罪可以立即處決外,一般死刑犯都要等到秋天霜降後冬至以前才能執行。 古代還有行刑的禁忌,唐宋規定正月、五月、九月為斷屠月,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63356464每月的十齋日為禁殺日(七年級、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即使謀反重罪也不能在這些日子處死。

明朝也規定十齋日禁止行刑,否則笞四十。國家進行的大的祭祀活動時也禁止行刑。行刑的具體時間有的規定在下午1點到5點之間。過時則要等到第二天。

標籤: 秋後 問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yangsheng/x2yx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