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建水紫陶十八位名家

建水紫陶十八位名家

建水紫陶十八位名家

1. 王志勇

2. 劉玉泉

3. 陳桂芬

4. 楊燕生

5. 羅紅柏

6. 邱永興

7. 王冠兔

8. 廖勁鬆

9. 陳向南

10. 謝成忠

11. 李德坤

12. 劉兆南

13. 陳可

14. 薛忠信

15. 劉兆壽

16. 鄧榮偉

17. 鄧光南

18. 雲瓊遐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建水紫陶十大品牌

建水紫陶十大品牌是以下十個:

1、陶茶居田記窯。

2、浪鬼柴燒。

3、仁燁堂。

4、銘焱陶坊。

5、玉缶堂。

6、貝山陶莊。

7、陳紹康。

8、譚知凡。

9、馬成林。

10、謝恆。

空也紫陶有哪幾位

幾十位。雲南建水紫陶名家大師有向逢春、向福功,以及當代紫陶四老,此外還有一批榮獲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雲南省陶瓷工藝大師稱號的紫陶大師,譬如金麟(明仁)、李衛忠、肖春魁(浪鬼)、餘麗芬、楊春麗、陳學等等。

建水紫陶著名品牌

手尚金典、醉蓮居、此時此刻、御鄰、鳳凰印、陶夥、潘帕斯、陶迷、匠之源和壹購等。經查詢十大牌子息,紫陶壺排行榜是根據品牌信譽,銷量,關注指數等數十項資料,通過雲端計算分析而出。

建水縣的著名人物

張隆,明代建水州人。正統貢生。任杭州知府,浚西湖,維修白堤、蘇堤,治理彰河,政績優異,清正廉明,得以覲見皇帝。後因母親病逝,回鄉守墓。明代嘉靖年間建水首祀四賢祠,張隆居四賢之首。狀元楊升庵有碑文,稱張公“官處脂膏不自肥,潤西湖廣其利,彰水安其鍤,考績三年,最於全浙”。舊志稱其“繼美白、蘇”。

劉洙,明代建水州人。正德進士。任刑科給事中、都給事中等職,鍼砭時弊,敢於諫言。著有《奏疏》三卷、《參駁》五卷。其施政主張載入史錄。後辭官回鄉,教授子弟,施救鄉民。狀元楊升庵為其作《劉都諫阡表》,立碑於町畸寨後。

蕭崇業,明代建水州人。隆慶進士。歷任兵科都給事中、南京操江提督等職。博學好古,深通國家典章制度。萬曆皇帝派他率船隊渡海冊封琉球(今沖繩島)中山王。中山王以重金酬謝使臣,崇業慨然謝絕。作有《卻金行》、《航海賦》、《南遊漫稿》等詩文。滇省史學界稱其為“滇中航海第二人”,其詩文被譽為“開雲南海外文學第一頁”。

包見捷,明代建水州人。萬曆進士。官至吏部侍郎。以敢於上疏,不法稅使而聞名朝廷內外,並潛心研究歷朝典憲。萬曆皇帝以某朝典章制度詢問廷臣,唯見捷能敷陳無遺,受皇帝讚賞,賜額“文獻名邦”,下詔建坊於其故鄉臨安。卒後詔贈工部尚書。

傅為詝,清代建水縣人。雍正進士。乾隆年間任貴州道監察御史、奉天府府丞,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力主去奸民,除冗苛,申法禁,清獄訟而端風化等,人稱“直諫名臣”。後以贍養老母告假歸家,著書立說。著有《讀禮偶存》、《讀漢書論》、《藏密詩抄》等,卷帙浩繁,實為大儒。詩與古人相埒,書法不讓南園。

陳世烈,清代建水縣人。乾隆進士。歷任廣西正考官、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等職。工詩文,擅書法。歸裡後任昆明五華書院山長,育才無數,施應培、錢灃、周樽、李鬆齡、楊焯等雲南名士出其門下,三迤人士視為“泰山北斗”。

張履程,清代建水縣人。乾隆舉人。陝西大荔、華陰等縣知縣。居官慈惠,唯民為親,開倉出麥,賑濟災民,督工開河,勤治水患,每離任老幼泣送。還鄉後主講崇正書院。詩作有《彩雲百詠》、《彩雲續詠》等。所詠史事,可補志乘之缺,為雲南方誌界所推重。有“出為名吏,處為名儒”之贊。

向逢春,建水碗窯村人。製陶匠人。後專攻紫陶,愛書畫,創殘帖斷簡裝飾工藝,具有濃郁的人文特點,為我國陶藝一絕。一生佳作不計其數,被人爭相收藏。建水陶能躋身全國四大名陶,向氏作品功不可沒。其造型、書畫、磨光被譽為“向氏三絕”。是我國陶藝發展史上的名家。

樑之相,建水縣城人。號“二十萬卷樓主人”。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碩士。博學多能,通經史,擅詩文,精書畫,喜收藏。對目錄學、版本學、方誌學、圖書館學以及文學、史學均有研究。個人藏書多達二十餘萬卷。著作達二三十種之多,是雲南近現代的知名學者,有“墨林奇才”之譽。解放後任雲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省文史館副館長。

劉寶煊,建水西莊新房人。早年兩度赴日本留學,後於雲南大學任教。一九三八年回鄉,任建民、臨安中學校長,於校內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宣傳思想,培育出大批人才。一九四八年受華南分局之託,組織武裝鬥爭,任討蔣自救軍二縱隊司令員、思普地區臨時人民委員會主任,解放後任昆明市教育局。

建水紫陶壺是誰的做工好,升值空間大

各有千秋!

論名氣,當屬陳紹康、馬成林、袁應得。價格不菲,做工一般。

論性價,名氣才氣集一身的徐榮洪,價格適中,升值空間大。

另外,不能以偏概全的說大師作品一定都好,小作坊也有超群絕倫的,就看您喜歡什麼樣子的咯。

(附:收藏的話以上提到的都是首選,一般家用的話就到小作坊看看吧)

建水紫陶和上老師原名

袁志和。根據官方資訊顯示,建水紫陶和上是製陶大師,原名袁志和。建水的碗窯村是個窯火燒出來的村落。沒人知道這裡燒窯的歷史應該追溯到何時,只知道一代又一代的碗窯村人用窯火把自己的家園紅紅火火地建設起來了。

靜逸先生之《臨安知府王佐與建水紫陶》

文/朱思宇

        王佐,字功載,號竹齋,江西吉水人,明宣德丁未進士,選庶吉士,授刑部主事,歷員外郎,天順間出守臨安,至則撫夷獠,戒軍衛,以德濟威,軍民鹹戴之。事載《臨安德政碑》。

知府王佐與五顯廟

    五顯廟,自臨安古城西北五餘裡,位於建水臨安鎮碗窯村中窯,百階石梯而上。始建於大明朝天順年,由時任臨安知府王佐主持建造。後又歷經明萬曆、天啟及清康熙、乾隆和與當代多次重修。乾隆年間由五顯廟改為五龍寺,此寺多經周折,還曾做過建水工藝美術陶廠生產生活配套,實乃寺窯密不可分,供俸有五顯神及五顯靈官大帝,更是窯器之神靈,此乃建水陶瓷從業者必拜之廟寺也。

    據明朝天啟元年重修五顯廟常住租田記碑,從而得知五顯祠廟,天順年開建,由時任臨安知府王佐主持建設並題五顯神祠廟,且為五顯廟碑撰文,從而得知五顯廟始建於天順年,因天順碑迷蹤,現天啟碑猶存,但因其碑文嚴重破壞及風化脫落,極少部分文字隱約可見,大部分內容無法辨識。由此碑感知王公佐學識和要旨,推演天順五顯神祠廟碑文大致如下:

        臨安大郡,雄鎮東南,郡治西北五餘裡有龍窯山,乃府城寧邊之要衝,登山遠望,指林雄偉壯觀,堪稱禪寺第一山。煥文翠茂,教場軍營威武,一觀俱攬之。窯溝河畔中段半坡腳上,巍峨煥然,森林茂密,傳聞此山怪獸非人頻繁出沒,水旱疾疫盛行,加之獠蠻時常為患,思吾鄉之五顯神廟,能造福一方黎民,避災治疫,化險為夷,故建立五顯神祠,祈聰明正真德,五王顯神靈,以佑臨府子民,心誠以拜。又念龍窯山下陶工無數,特禱五顯大帝,護其窯工制燒成器,金聲玉質,保有營生之道,此乃五顯神祠之宗意也。

願顯聰王顯明王顯正王顯真王顯德王,常駐龍窯山五顯神祠廟宇,護佑吾臨安府民,佐尊道之五顯先神,再拜之五顯靈官大帝,祈之禱之告之,及常之所不能,應之顯之靈之。

此定每年之九月廿八日,盛舉五顯王神及五顯靈官大帝誕辰法會,以表五顯靈應之佑恩。佐薰沐拜撰於此,後有來者,是祈是祭是傳是繼。

        再據五顯廟裡清康熙庚寅孟冬建水州學生袁服孔薰沐拜撰並書《重修五顯廟碑記》載:“臨安一郡,山水甲於滇南,城北三裡有五顯神祠。群山擁護,以瀘江為襟帶,以煥嶺為屏風,又臨郡天造地設一巨觀也。肇建於皇明正統中年,一修於天順年,再修於天啟年,迄今幾三百禩。自有此祠,不唯遷人墨客藉以登覽,舒暢心悜,即文人學士亦多潛養於茲,以為舊飛之地。其祠之下居人數百戶,名曰'碗窯’。”由此得知,明朝天順年,時任臨安知府王佐第一次主持修建了五顯祠廟。因明朝天啟元年重修五顯廟碑,刻有“天順年開建”,也就是開始建造之意,即為始建,故肇建正統中年只是籌建,並沒有真正建設實施。自從有了該祠廟,無數文人墨客就登覽潛養於茲了,從而得知王佐是建水陶瓷歷史文化根基的締造者與文人藝術陶瓷的開山鼻祖。建水窯若要薪火相傳,生生不息,須重立碑文以作永久記載,方便後人有據可傳,若能塑立王公佐的遺像,以表敬建水窯之祖威,就顯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五顯廟以前應主要供俸五顯王神及五顯靈官大帝,後又增設彌勒前殿、西方三聖、地藏殿偏廡、後殿大雄寶殿等。據碑記,清代的王光會與朝山會十分興盛。現今每年農曆9月19日(觀音會)及9月20日伽籃法會(豬王會)為最。五顯廟是在清乾隆三十三年,重修之際才改為五龍寺的。能否重現五顯王神及五顯靈官大帝之佑光,須將五顯神靈歸位並且恢復盛舉農曆九月二十八日五顯誕辰之法會。編寫於此,吾已深感五顯神威,祈詩禱雲:華夏文化悠久,顯聰明正真德,現王帝大風範,乃百姓之福祉。

建水紫陶與大食窯

        據格古學問家臨安知府王佐所著《新增格古要論》中雲:“大食窯,以銅作身,用藥燒成。五色花者,與拂郎嵌相似。嘗見香爐、花瓶、閤兒、盞子之類。但可婦人閨閣中用,非士大夫文房清玩也,又謂之鬼國窯。今雲南人在京多作酒盞,俗呼曰鬼國嵌。內府作者,細潤可愛。”從此段得知,大食窯,是以銅骨鑲嵌胎體,用藥料填充燒製而成。其呈現五色花紋的,和拂郎嵌相類似。經常見到的器物主要是香爐、花瓶、閤兒、盞子之類的。這些都是女士閨房妝閣用得比較多,不是士大夫文房清供雅玩之物,當地又稱其為鬼國窯。現大明雲南的工匠師們在北京多以製作酒器盞杯,通俗稱呼鬼國嵌。內府製作的器物,細膩瑩潤,十分可愛,值得收藏。

      其中提到的“今雲南人在京多做酒盞,俗呼曰鬼國嵌”的著錄判斷,元初大食工匠先被俘至雲南,為蒙古貴族繼續製造掐絲琺琅,同時也把技術傳授給了雲南人,由"元跨革囊”先定雲南之元朝歷史可以得到印證。當時人們叫掐絲琺琅器是“大食窯”,也是在中國特有的稱謂,在大食及其它國家並無此稱謂,此乃運用大食工藝技術,而且中國化了的專用窯器名,也可以說是大食金屬工藝和中國陶瓷工藝結合搭配改良而成的中國古代名窯,至少是將大食掐絲琺琅工藝與中國夏代銅鑲嵌技術及漢唐琺琅工藝做了完美的結合和提升。

      由現今建水指林禪寺中所儲存的明代重修指林禪寺碑記中所提:“遇難,古鄯闡國也,隔越中夏萬有餘里,而臨安尤極要荒之外。密邇交廣南,向望元江、車裡、八百諸夷。騎馳不半日即為絕境,鳥言鬼面之徒帶刀箭弩矢散處山谷,喜則人,怒則獸,聲音氣味與華夏迥異。撫之以恩,頑冥而不知懷;臨之以威,愚騃而不知畏,此所以號稱難理者也。”此段所描繪絕境之地,鳥言鬼面之徒,就是當地所稱鬼國的地方,因為當時的大食窯工匠,大多是色目人、回回人和當地的土族人,相貌及說話極像臨安絕境之域的鳥言鬼面之徒,故而把大食窯又俗稱為鬼國窯和鬼國嵌。

      元大都是否有大食工匠,不得而知。但是,明初至天順以前明朝內府已有掐絲琺琅之製作,也就是大食窯器製作是毫無疑問的。同時在市面上也流傳有云南工匠製作的掐絲琺琅酒盞之類的東西,這種雲南人制造的“大食窯”器物已經有了“鬼國窯”或“鬼國嵌”的別名了,其中這樣的稱謂,大多跟色目人及雲南的回回人和土族人有直接與間接的關係,其《新增格古要論》作者王佐,在任臨安知府期間也曾發動工匠製作過大食窯器,為其後來建水窯在清代及製作白泥與紅泥精緻細陶鑲嵌磨光技藝奠定了堅實的工藝技術基礎和歷史文化內涵,也成就了我們當今建水紫陶獨特的書畫刊刻、鑲嵌填制與打磨拋光的文化工藝品及人文藝術陶。

建水紫陶與磁州窯

      據明朝天順間臨安知府王佐所著《新增格古要論》中雲:古磁器,出河南彰德府磁州。好者與定器相似,但無淚痕,亦有劃花、繡花。素者價高於定器,新者不足論也。”此段講明:古磁州窯器出河南彰德府(今安陽市)磁州,即今邯鄲市峰峰礦區的彭城鎮和磁縣的觀臺鎮一帶。品質好的與定窯器差不多,但是沒有流釉垂掛,也有劃花和繡花裝飾。素器價格高於定窯器,新出品的就不值得談論了。

      其中磁州窯的白底劃黑和分窯系的當陽峪窯絞胎,和現今的建水紫陶之白泥國畫裝飾與紅白泥絞胎陶十分相似。無獨有偶,一個在中原腹地,一個在祖國極邊,而云南的建水窯,在清道光及光緒年間製作了以白泥為底,墨色書畫刻填的精緻細陶器,還有絞泥絞胎工藝,和磁州窯白底黑花及當陽峪窯絞胎絞釉非常相類,實在不可思議,可以想想他們是怎麼關聯起來的,目前吾除了想到臨安知府王佐及他的《新增格古要論》一脈傳承之外,還沒有想到其它更可能的推斷。

建水紫陶與高麗窯

      據明人格古學問家王佐所著《新增格古要論》中雲:“古高麗器皿,色粉青,與龍泉窯相類。上有白花朵兒者,不甚直錢。”此段講明,古高麗窯燒製的器物釉色粉青,和龍泉窯器相類似。上面有白花朵兒的,不太值錢,此話僅對明王佐時代收藏市場而已,不與當今同日而語。高麗窯 ,是對朝鮮與韓國在高麗王朝(918一1392)燒製陶瓷器窯的統稱,大約起源於九世紀後半期,因受中國古越窯文化直接與簡接影響,在朝鮮半島西南海岸開始製作生產青瓷器。據考古資料顯示,得知在該區域有多達十餘個古窯遺址,如京畿道揚州郡長興面釜谷裡窯址、全羅北道鎮安郡聖壽麵道通裡窯址、黃海道鬆禾郡雲遊面周村窯址等。韓國京畿道發現了最早的高麗青瓷,而全羅南道康津郡和全羅北道的扶安郡則先後生產出了最優質的高麗青瓷,這二處窯場被稱為高麗時期的“官窯”。十二世紀中葉以後,開始出現青釉鑲嵌白彩或黑彩的各種紋飾,尤以白彩花朵紋最為多見,其鑲嵌青瓷在世界陶瓷獨領,是高麗窯的頂盛時期。高麗窯匠師們,能將自然之美與藝術情趣之美有機結合,在翡翠青色瓷器上,採用陰刻、陽刻、透刻、鑲嵌等多種工藝技法,將陶瓷器端莊優雅的造型、柔和清新的色彩、纖細靈巧的紋飾,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了獨特而新穎的高麗窯器極美之藝術品。其中的陰刻、陽刻、透刻和嵌填,也和建水紫陶有如此驚人的相似,兩地之間相距甚遠,一國和一府如何聯絡起來的,除了跟臨安知府王佐有直接與間接關係,實在想不到更多的緣由。

後記

        王佐,字功載,號竹齋,江西吉水人,明宣德丁未進士,選庶吉士,授刑部主事,歷員外郎,中居職辨冤獄,活無辜死者百餘人,奉命錄囚蘇浙,多所平反。雖久任無躁進意,天順間出守臨安,築杏壇修射圃,作孔聖弦誦遺像贊碑,重修東樓題迎暉門,建天王寺,修醴泉東井,書指林第一山,始建五顯祠廟,重窯器營生,敬立通判江孝子牌坊並題臨安別駕孝子江惠墓。開創與中州齒之先河,是滇南鄒魯和文獻名邦之創始者。建水陶瓷歷史文化根基的締造者與文人藝術陶瓷的開山鼻祖。至則撫夷獠,戒軍衛,以德濟威,軍民鹹戴之。至此勤編慎校歷代古時文集,編撰刊行古代文物及古老學術鑑賞專著《新增格古要論》。大事簡略記入,義舉善行甚多,啟聖興文,尊師重道,化靜為逸,以德撫民,視先為生,聖教賢達無數,勿能逐一列舉。王佐以勤慎著聞於士大夫久矣,朝廷推恩,封其父為刑部主事,母亦封為太安人,皆賜之敕命。事載《臨安德政碑》。

建水:古城古貌

因了一次學術會議,再次驅車來到離昆明近四百里的“小”城“大”建水。

說它“小”,因它只是一個縣級城市。

然而云南人應該都知道,建水在文化、 歷史 方面的傳承與發展有卓然不群之處,也因此而名聲在外,這是它的“大”。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這裡的“仙”,是那些在文化和紫陶上造詣頗深的大師。

這裡的“龍”,就是蜚聲中外的四大陶器之一的“紫陶”。

為方便遊覽慕名已久的紫陶夜市,特意打車前往。

令我非常驚訝的是,司機楊師傅熱情地介紹起建水的 歷史 淵源,紫陶的發展史,口若懸河,頗有見地。他不像一個計程車司機,倒想一位學者。窺一斑而知全豹,可知建水名人輩出,教育成績領先同儕絕非偶然。

最讓人擊節歎賞的,是建水對古蹟的保護。

那些歷千百年而完好無損的古建築,依然靜默如初。接納著一批又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

來到建水,不能不品嚐這裡的豆腐與過橋米線。這在雲南極為普通的飲食,卻是“建水紫陶”之外的又一張名片。

而這裡的水,是豆腐味道絕佳的天然之祕。

一個 歷史 悠久、文化、藝術氛圍深厚的地方,民風淳樸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無論走在街頭還是鄉間,都能感受到那種對外地人的熱情。即使你買一點小物件,多付了幾塊錢,他們也會追上退給你。這在很多 旅遊 景點幾乎是不可能遇到的。

當你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旅遊 的時候,你不得不思考的一個問題是:什麼是傳統美德,國學文化?一飽眼福之外,還有什麼值得你願意再故地重遊?

也許在這裡,你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昆明哪家的建水紫陶價效比好些呢?想淘件寶貝~~求答…

昆明紫陶不多 我們家附近那家不錯 很漂亮價格實惠和建水價格一樣 北京路和聯盟路的交叉口 多爾慧廣場二樓 建水紫陶看漲 值得收藏追問你有他們家網站不?我想到網上店鋪看看,有中意的東東的話我再到實際店鋪!!

昆明哪家的建水紫陶價效比好些呢?想淘件寶貝~~求答…

你好!

“五色土寶”形象店匯聚了建水多位名家作品,全國統一價。地址:昆明市世紀金源購物中心

車立方二層

華祥苑茗茶。(電影院正上方)

店內作品全,可挑選餘地大,最重要的是貨真價實,並可接受紫陶預定。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4l3x2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