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功夫茶藝的要點

功夫茶藝的要點

功夫茶藝的要點

1. 泡茶時,先將茶具進行清洗,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 選用優質的茶葉進行泡製,以保證口感和茶湯色澤的品質。

3. 泡茶時,應先倒少量的涼水,使茶葉充分吸收水分,再用沸水沖泡。

4. 沖泡時不要急於倒入水,應先將茶葉溫溼後再進行沖泡。沖泡時間掌握好,不要過度提高溫度、時間,以免破壞茶葉的活性成分。

5. 倒茶時,應遵循先倒高後倒低的原則,使茶湯順暢無礙。

6. 注意茶具的保養和清潔,避免影響茶具的品質和口感。

7. 在茶藝過程中注重禮儀,尊重茶文化,並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茶文化。

1. 泡茶時,先將茶具進行清洗,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 選用優質的茶葉進行泡製,以保證口感和茶湯色澤的品質。

3. 泡茶時,應先倒少量的涼水,使茶葉充分吸收水分,再用沸水沖泡。

4. 沖泡時不要急於倒入水,應先將茶葉溫溼後再進行沖泡。沖泡時間掌握好,不要過度提高溫度、時間,以免破壞茶葉的活性成分。

5. 倒茶時,應遵循先倒高後倒低的原則,使茶湯順暢無礙。

6. 注意茶具的保養和清潔,避免影響茶具的品質和口感。

7. 在茶藝過程中注重禮儀,尊重茶文化,並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茶文化。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功夫茶藝有什麼特色

功夫茶是廣東潮汕地區和福建閩南地區傳統的品茶方式,以沖泡烏龍茶而著稱。“功夫茶”因其講究沖泡的功夫和品飲功夫而得名,其中廣東潮汕地區,悠久的飲茶歷史和多元文化交融,逐步發展成獨具特色的“潮汕功夫茶”。潮汕功夫茶泡茶器具講究,有獨特的沖泡方式和斟茶方式,融精神、禮儀、技藝於一體。

功夫茶藝以功夫茶為基礎加工、整理、提煉而成,是目前中國最流行、最具特色的傳統茶藝。功夫茶藝更將說茶、論茶上升到一定的精神高度,以品茶為方式修身養性。

潮汕工夫茶茶具

現代茶藝

如何泡功夫茶-泡功夫茶的十大步驟

如何泡功夫茶-泡功夫茶的十大步驟

  很多人都聽過功夫茶,但是也有很多人誤解了功夫茶,有人將茶樓的拿著長嘴茶壺的倒茶方法誤以為是功夫茶,其實不然,功夫茶是一種泡茶的程式步驟。下面,我為大家講講泡功夫茶的十大步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等六個動作。好比打太極拳中的“太極起勢”,是一個預備階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說,這“候水”,“淋杯”都是初試功夫。大約起火後十幾分鍾,砂銚中就有聲颼颼作響,當它的聲音突然將小時,那就是魚眼水將成了,應立即將砂銚提起,淋罐淋杯,再將砂銚置爐上。這時就是第二件事開始了。

  納茶

  開啟茶葉,把它倒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分別粗細,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處,再將細末放在中層,又再將粗葉放在上面,納茶的功夫就完成了。所以要這樣做,因為細末是最濃的`,多了茶葉容易發苦,同時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別粗細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勻,茶味逐漸發揮。納茶,每一泡茶,大約以茶壺為準,放有七成茶葉在裡面就很夠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濃,而且好茶葉多是嫩芽緊卷,一泡以開水之後,舒展開來,變得很大,納茶太多,連水也衝不進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沒有味道。納茶是衝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變幻,由此起矣。

  候湯

  蘇東坡煎茶詩云:“蟹眼已過魚眼生”,這就是指用這們沸度的水沖茶最好了。《茶說》雲:“湯者茶之司命,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為一沸。銚緣湧如連珠,是為二沸。騰波鼓浪,是為三沸。一沸太稚,謂之嬰兒沸;三沸太老,謂之百壽湯;若水面浮珠,聲若松濤,是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觀茶論》也說:“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鋒進躍為度。”

  洗茶

  滾湯環壺口、緣壺邊衝入,切忌直衝入壺心,不可斷續,也不可迫促。銚宜提高傾注,稱“高衝”,始無澀滯之病。首次注入沸水後,應立即傾出茶湯,以去除茶葉中所含雜質,這就是“洗茶”。傾出的茶湯廢棄不喝。

  沖茶

  當水二沸,就可以提銚沖茶了。火爐與茶壺的放置處大約剛好走七步。提銚後走了七步,揭開茶壺蓋,將滾湯環壺口,緣壺邊衝入,切忌直衝壺心(如用蓋甌,衝一角,然後再衝各角,可同樣忌直衝壺心)。提銚宜高,所謂“高衝低灑”是也。高衝使開水有力地衝擊茶葉,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揮發,由茶精迅速揮發,單寧則來不及溶解,所以茶葉才不會有澀滯。至於走七步再衝,目的在於滾水稍涼一點,以免破壞維他命C。

  刮沫

  沖水一定要滿,茶壺是否“三山齊”,水平面如何,這時要見功效了,好茶壺水滿後茶沫浮起,決不溢位(沖水過多,溢位壺面是另一回事),提壺蓋,從壺口輕輕颳去茶沫,然後蓋定。

  淋罐

  蓋好壺蓋,再以滾水淋於壺上。謂之淋罐。淋罐有個作用:一是使熱氣內外夾攻,使茶香精迅速揮發,追加熱氣;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乾,即是茶熟;三是衝去壺外茶沫。

  燙杯

  潮州土語說是“燒盅熱罐”,乃是衝功夫茶中的功夫要點。有一位吃茶專家,此老走遍東西南北,到處總結喝茶的經驗,在他喝了功夫茶後說,功夫茶的特點就是一個“熱”字。從煮湯到衝共飲茶都離不開這一個字,這可謂得其三昧矣。燙杯,在淋罐之後,用開水淋杯,淋杯時要注意,開水要直衝杯心。燙杯完了,添冷水於砂銚中,復置爐上,回身“洗杯”。洗杯是最富有藝術形態的動作,老手者可以同時兩手洗兩個杯,動作迅速,聲調鏗鏘,姿態美妙。

  灑茶

  幾經數度工夫,最後一手就是灑茶。灑茶也有四字訣:低,快,勻,盡。“低”,就是前面說過的,“高衝低斟”的“低”。灑茶切不可高,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對客人極不尊敬。“快”也是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熱度。“勻”是灑茶時必須像車輪轉動一樣,杯杯輪流灑勻,檔可灑了一杯才灑一杯,因為茶初出色淡,後出,色濃。“勻”字是委重要的。“盡”就是不要讓餘水留在壺中。第一衝留一點,二三衝切切不可。灑完以後,還可把茶壺倒過來,覆放在苛墊上,使壺裡之水份完全滴出,這是因為只要沒有水在,單寧就不能溶解,茶就不會苦澀。

  品茶

  捧起小杯,慢飲細酌,啜畢還以杯口移近鼻孔,品其香味。功夫茶因杯小,香濃、湯熱,故啜後杯中仍有餘香,這是一股比從茶湯上溢位的香氣更深沉、更濃烈的“山韻氣”,“嗅杯”因此為工夫茶所獨有的雅趣。

  最後還有個斟茶的方法:

  斟茶時,四個茶杯並圍一起,以衝罐巡迴穿梭於四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潮州人稱此過程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最後,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於客前,先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注意事項

  泡功夫茶時,茶壺講究用宜興的紫砂壺,茶杯最好是景德鎮產小瓷杯,水須山泉,最差的也要井水,自來水是萬萬不入流的。用水也有名堂,最好是用橄欖核燒火,次為蔗渣,最次是炭火,蜂窩煤乃大忌。

;

功夫茶的八個步驟是什麼?

功夫茶的八個步驟:治器、納茶、候湯、沖茶、刮沫、淋罐、燙杯、釃茶等。

治器——沖茶前的準備工作;

納茶——將茶葉進行粗細之分,並分別裝進茶壺中,最粗的茶葉放在茶壺低端,依次往上,最上面是最細的茶葉,裝至茶壺的七八成即可;

候茶——初沸的水沖茶最好;

衝沫——開水從茶壺邊衝入,切忌直衝壺心;

刮沫——沖茶時溢位的白色茶沫,先用茶壺蓋颳去,然後把茶壺蓋好;

淋罐——茶壺蓋好後,用開水衝淋壺蓋,既可衝去溢位的茶沫,又可在壺外加熱;

燙杯——在篩茶前,先燙杯,一可消毒,二可使茶杯升溫,茶不易涼,也能使茶生香;

篩茶——講究“低篩”,這是潮州工夫茶的特有篩茶方法,把茶壺嘴貼近已整齊擺放好的茶杯,然後連續不斷地把茶均勻地篩灑在各個杯中,不能一次注滿一杯,但一壺茶卻必須迴圈篩酒以至於盡。

工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雖有好的茶葉、茶具,而不善衝,也全功盡廢。

功夫茶沖茶要訣

工夫茶分福建、潮汕、臺灣三個派系,福建喝鐵觀音較多,潮汕喝大紅袍、單樅茶較多,臺灣則喝凍頂烏龍較多,但是從沖泡方法上來說,三者是共通共融的。

1、水分三等

工夫茶從水質、器皿到沖泡方法都有特定的要求。水分為天水、地水、泉水三等。天水當然就是最上乘的,指的是雪水、露水等。地水指的是山泉水,按照土質的不同還分為土質、沙質、泥質等。

2、高衝低斟

“高衝低斟”說的是沖茶和斟茶的方法。

沖茶,要沿茶壺口內緣衝入沸水,水柱不能從壺心直衝而入,因為那樣會“衝破茶膽”,破壞茶的味道。

斟茶,茶壺要儘量靠近茶杯,這樣才能防止熱氣四散,水可能不夠燙,使茶香過早揮發。同時,低斟還不會激起泡沫,也不會發出滴答的聲響。

3、品茶禮儀

第一杯茶一定先給左手第一位客人,無論其身份尊卑,無論其年齡大小,也無分性別。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滾燙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後再把帶有熱度的杯子給下一個用。

品茶,要先聞香味,然後看茶湯的顏色,最後才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剛好分為三口品完。香味從舌尖逐漸向喉嚨擴散,最後一飲而盡,可謂暢快淋漓。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功夫茶

功夫茶怎麼做?有哪些步驟?

中國功夫茶操作規程有以下十一程式,合稱為功夫茶十一程式。1、嗅茶 主人取來上好的茶葉,介紹該品種的特點、風味,依次傳遞欣賞嗅品一番。2、溫壺 未放置茶葉之前,先將開水衝入空壺,謂之“溫壺”,溫壺之水倒進茶船——即茶盤,一種紫砂淺盆。   3、裝茶 應備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以免手氣、雜味混入,通常將茶葉裝至茶壺的2/3,甚至滿溢,數量之多令人咂舌。4、潤茶 沸水衝入壺中,至滿,使竹筷颳去壺麵茶沫,當即傾於茶船或茶海——一種較大的茶杯。5、沖泡 再衝入開水,但不要沸滾的,這便是第一泡茶。6、澆壺 蓋上茶蓋澆之開水,使壺內壺外溫度一致。7、溫杯 等候茶水泡好的當兒,用剛才溫壺及潤茶的茶水,就在茶船中清洗茶杯——這是一種比酒盅略小的小茶盅(便是茶壺本身也不過一個拳頭大小)。8、運壺 在泡好第一泡茶時,提壺沿茶船邊沿執行數週,俗稱“遊山玩水”,為的是不讓壺底水滴入茶杯串味。9、倒茶 將溫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開,依次來回澆注,又稱“巡河”,或將壺中茶水先倒入茶海再注入杯中,切忌倒茶時一杯倒滿再倒第二杯,免得濃淡不均,這是一般飲者容易犯的錯誤。 10、敬茶 尊老愛幼、互相謙讓,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尤以敬第一杯茶最為重要,受之者必在座“首席”。11、品茶 功夫茶全套步驟中最講究的一環,從欣賞茶色、茶味、茶香到嗅、啜並舉,玩味再三,3個指捏1枚四螺般大拇指大小的袖珍小茶盅,騰挪於鼻脣之間,或嗅或啜隨心所欲。且雙目微閉,如痴如醉,彷彿打坐的道人,外界萬物全然不覺,讓人不能不驚訝名茗的神奇功效。   

此外,泡製功夫茶,茶壺講究用宜興的紫砂茶壺;茶杯最好是景德鎮產小瓷杯;水須山泉,最差的也要井水,自來水是萬萬不入流的。用水也有名堂,最好是用橄欖核燒火,次為蔗渣,最次是炭火,蜂窩煤乃大忌。工夫茶”泡法有十八道程式: 焚香靜氣:焚品檀香,造就幽靜、平和氣氛; 葉嘉酬賓:出示所泡茶葉讓客人觀賞;  火煮山泉:泡茶用山溪泉水為上,用火煮沸; 孟臣淋漓:即湯洗茶壺,惠孟臣是明代紫砂壺製作家,後人把名茶壺喻為孟臣; 烏龍入宮:把烏龍茶放入紫砂壺內; 懸壺高衝:又稱高山流水,把盛開水的壺提高沖水,充分激盪茶葉,使茶葉翻動,清潔茶葉; 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颳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葉更清潔(不喝); 重洗仙顏:用開水淋洗茶壺,即洗淨茶壺外表又提高壺溫; 若琛出韻:即湯洗茶杯,(若琛清初),以擅長製茶杯而出名,後人把茶杯喻為若琛甌; 玉液回壺:即把已泡好的茶水倒入另一個茶壺使茶湯更為均勻; 遊山玩水:依次來回往各杯低斟茶水; 關公巡城:沿著杯壁斟茶一圈;韓信點兵:壺中茶水少許時,則住各杯點斟茶水(又稱蜻蜓點水或觀音滴水);三龍護鼎:用母指食指扶杯,中指托杯,此法既穩當又雅觀,三根手指比喻三龍,此時另一手可做護杯姿勢;喜聞幽香:即聞烏龍茶的香味;鑑賞三色:認真觀看茶水在杯中的上中下三種顏色,故稱三色; 初品奇茗:觀看、聞香後開始品茶湯味道(三口為一品); 盡杯謝茶:起身喝盡杯中之茶,以謝茶農栽種,製作佳茗,恩典感謝茶藝小姐盡心熱情敬獻茶藝、茶禮。

潮洲工夫茶的八步法是指什麼

一、鑑賞香茗:用茶則從茶藏中取出一壺量的茶葉,置於賞茶盤中,鑑賞。

二、孟臣淋霖:沸水澆壺身,目的在於為壺體加溫,即所謂“溫壺”。

三、烏龍入宮:將茶葉用茶匙撥入茶壺,裝差的順序是先細再粗後梗。

四、懸壺高衝: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滿壺口為止。

五、春風拂面:用壺蓋颳去壺口的泡沫。

六、薰洗仙顏:迅速例出壺中之水,是為洗茶,目的洗去茶葉表面的浮塵。

七、若琛出浴:擁第一泡茶水燙杯,又謂溫杯,轉動杯身,如同飛輪旋轉,又似飛花觀舞。

八、玉液回壺:用高衝法再次向壺裡注滿沸水。

擴充套件資料:

潮汕功夫茶歷史悠久,中國茶文化盛行於唐朝,而潮汕功夫茶則盛行於宋朝,貴族茶就是源於潮汕功夫茶,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品茶早已成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會有功夫茶的影子!潮汕人愛飲工夫茶,可以說是達到“嗜茶成性”的程度古人說的天光開門七件事:

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潮汕某些“老茶客”,卻把古人列為末位的茶,破格地晉升為第一位,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泡飲工夫茶。他們不怕俗話說的“早晨空腹茶,劫賊入人家”,而持之以恆,處之泰然。

另外,潮汕人把茶葉叫”茶米”, 一種解釋就是:潮州人嗜茶若命,茶與米不可分.茶這猶米,故曰"茶米"。這個說法雖然有點勉強,可是卻描出"嗜茶若命"者的形象,也頗為有趣。由此可見潮汕人對茶的情有獨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潮洲工夫茶

功夫茶有哪些烹茶沖茶方法?

功夫茶的烹茶沖茶獨成一格,如果烹茶沒有功夫,那也是不能叫做功夫茶了。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沖茶之法。

欲飲功夫茶,須先有一套合格的茶具。茶壺(潮州人稱“衝罐”)是陶製的,以紫砂為最優。壺為扁圓鼓形,長嘴長柄,很為古雅,有兩杯、三杯、四杯壺之分。將壺倒置桌上,其口、嘴、柄均勻著地,中心成直線的,為茶壺之優者。優者若置水中,平穩不沉。精巧別緻、潔白如玉的小茶杯,直徑不過5釐米,高2釐米,分寒暑兩款。寒杯口微收,取其保溫,暑杯口略翻飛,易散熱。盛放杯、壺的茶盤名曰“茶船”,凹蓋有漏孔,可蓄廢茶水約半升。整套茶具本身就是一種工藝品。茶杯、茶船有釉上彩或釉下彩繪。茶壺最貴重,一把古老名貴的茶壺,就是件可供鑑賞的古玩,有的嵌鑲一層鏤刻精美的白銀或黃金花紋圖案,便成了少有的傳奇。茶壺裡的茶鏽不可洗去,越多越珍貴,可保茶的韻味。

具體沖茶之法如下:

第一治器: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等六個動作。好比打太極拳中的“太極起勢”,是一個預備階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說,這“候水”,“淋杯”都是初試功夫。大約起火後十幾分鍾,砂銚中就有聲颼颼作響,當它的聲音突然將小時,那就是魚眼水將成了,應立即將砂銚提起,淋罐淋杯,再將砂銚置爐上。這時就是第二件事開始了。

第二納茶

:開啟茶葉,把它倒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分別粗細,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處,再將細未放在中層,又再將粗葉放在上面,納茶的功夫就完成了。所以要這樣做,因為細末是最濃的,多了茶葉容易發苦,同時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別粗細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勻,茶味逐漸發揮。納茶,每一泡茶,大約以茶壺為準,放有七成茶葉在裡面就很夠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濃,味帶苦澀,而且好茶葉多是嫩芽緊卷,一泡以開水之後,舒展開來,變得很大,納茶太多,連水也衝不進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沒有味道。納茶是衝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變幻,由此起矣。

第三候湯:蘇東坡煎茶詩云:“蟹眼已過魚眼生”,這就是指用這們沸度的水沖茶最好了。《茶說》雲:“湯者茶之司命,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為三沸。銚緣湧如連珠,是為二沸。騰波鼓浪,是為三沸。一沸太稚,謂之嬰兒沸;三沸太老,謂之百壽湯;若水面浮珠,聲若松濤,是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觀茶論》也說:“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鋒進躍為度。”

第四沖茶:當水二沸,就可以提銚沖茶了。火爐與茶壺的放置處大約剛好走七步。提銚後走了七步,揭開茶壺蓋,將滾湯環壺口,緣壺邊衝入,切忌直衝壺心(如用蓋甌,衝一角,然後再衝各角,可同樣忌直衝壺心)。提銚宜高,所謂“高衝低灑”是也。高衝使開水有力地衝擊茶葉,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揮發,由茶精迅速揮發,單寧則來不及溶解,所以茶葉才不會有澀滯。至於走七步再衝,目的在於滾水稍涼一點,以免破壞維他命C

第五刮沫:沖水一定要滿,茶壺是否“三山齊”,水平面如何,這時要見功效了,好茶壺水滿後茶沫浮起,決不溢位(沖水過多,溢位壺面是另一回事),提壺蓋,從壺口輕輕颳去茶沫,然後蓋定。

第六淋罐:蓋好壺蓋,再以滾水淋於壺上。謂之淋罐。淋罐有個作用:一是使熱氣內外夾攻,使茶香精迅速揮發,追加熱氣;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乾,即是茶熟;三是衝去壺外茶沫。

第七燙杯:潮州土語說是“燒盅熱罐”,乃是衝功夫茶中的功夫要點。有一位吃茶專家,此老走遍東西南北,到處總結喝茶的經驗,在他喝了功夫茶後說,功夫茶的特點就是一個“熱”字。從煮湯到衝共飲茶都離不開這一個字,這可謂得其三味矣。燙杯,在淋罐之後,用開水淋杯,淋杯時要注意,開水要直衝杯心。燙杯完了,添冷水於砂銚中,復置爐上,回身“洗杯”。洗杯是最富有藝術形態的動作,老手者可以同時兩手洗兩個杯,動作迅速,聲調鏗鏘,姿態美妙。

功夫茶怎麼倒?

第一步:先溫器,也稱溫壺,先將開水衝入空茶壺。

第二步:微微保持兩三秒後將水倒掉。

第三步:將茶葉用茶勺放入茶壺中。 

第四步:注入開水。

第五步:溫杯,即等候茶水泡好的當兒,用剛才的溫壺及潤茶的茶水倒入茶杯中。

第六步:揭開茶蓋微微錯開露出一小絲縫。

第七步:將第一遍茶水倒去不用。

第八步:重新在茶壺中注入開水。

第九步:將溫杯的水倒掉。

第十步:將第二遍泡的茶水倒入茶杯中。

第十一步:倒的時候將溫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開,依次來回澆注,稱“巡河”。倒茶便完成了。

功夫茶的泡法(沒有聞香杯哦)

怎麼樣泡功夫茶程式 以鐵觀音為例,泡功夫茶有24道程式: 01:活煮甘泉 山中之水最佳 礦泉水泡茶 02:舒展仙姿 介紹泡茶工具 03:葉嘉酬賓 觀看介紹茶葉 04:供春沐霖 燙壺 供春泛指宜興陶壺是江蘇宜興的制高手 供春之壺勝於金玉 05:若深出浴 燙杯 若深是清朝景德鎮的燒瓦名家 茶杯稱為“若深杯” 06:觀音入殿 或“烏龍入宮” 請茶葉入壺 07:游龍戲水 溼潤洗茶 08:春風拂面 用茶蓋輕颳去壺表面的白泡 09:烏龍入海 “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泡倒茶海洗壺、杯(臺式加味茶頭泡好喝 如金宣) 10:甘霖普降 茶湯倒在茶壺外面 以養壺 11:懸壺高衝 高沖水 低斟杯 12:重洗紅顏 第二次加蓋後再注水加溫 以利茶香浸出一般50秒 13:花好月圓 逆時針轉兩圈 祝福美滿 14:玉液回壺 茶通茶濾入茶海 15:關公巡城 快速而均穩地將茶湯注入聞香杯 16:韓信點兵 點斟 如鳳凰點頭 17:倒掛金鐘 將品茗杯扣在聞香杯上 祝福人心想事成 18:龍鳳呈祥 杯子翻轉 似鯉魚翻身 19:湊杯敬茶 等大家都有了茶再喝 20:喜聞幽香 聞香 21:三龍護鼎 用拇指食指夾杯 中指托住茶杯 22:初品奇茗 一品為三口 享受茶湯通過人的感官來 鑑別茶的好劣 先聞香 再觀色 三品味 23:再斟流霞 斟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用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儲存著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功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鳳凰茶產自潮州鳳凰山區,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厚實,很耐沖泡,一般可衝20次左右。鳳凰單叢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風味,曾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

功夫茶茶藝

標準的功夫茶藝,有後火,蝦鬚水(剛開未開之水),捅茶,裝茶,燙杯,熱罐(壺),高衝,低斟,蓋沫(以壺蓋將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頂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親自操作。首先點火煮水,並將茶葉放入衝罐中,多少以佔其容積之七分為宜。待水開即衝入衝罐中之後蓋沫。第一衝杯,以初沏之茶澆衝杯子,目的在於造成茶的精神,氣韻徹裡徹外的氣氛。洗過茶後,再衝入蝦鬚水,此時,茶葉已經泡開,性味俱發,可以斟茶了。

斟茶時,四個茶杯並圍一起,以衝罐巡迴穿梭於四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稱此過程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最後,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於客前,先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別也在於茶具。據說陸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潮州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這就是:

一、茶壺 潮州土語叫做“衝罐”,也有叫做“蘇罐”的,因為它出自江蘇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選擇茶壺,好壞標準有四字訣,日:“小、淺、齊、老。”茶壺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別,以孟臣、鐵畫軒、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製造的最受珍視

二、茶杯

茶杯的選擇也有個四字訣: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襯托茶的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功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個用以浸衝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

顏色;質薄如紙以使其能以起香

四、茶盤

茶盤是用來盛茶杯的,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等等。但不管什麼式樣,最重要也是四字訣:寬、平、淺、白。就

五、茶墊

比茶盤小,是用來置衝罐的,也有各種式樣,但總之要注意到“夏淺冬深”。冬深是因為便於澆罐時多裝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墊裡還要墊上一層“墊氈”

六、水瓶與水缽

作用一樣,都是用以貯水烹茶的。

七、龍缸

大龍缸類似庭中栽種蓮花之蓮缸,或較小些

八、紅泥小火爐

九、砂跳

“砂跳”,潮安楓溪做的最著名,俗稱“茶鍋”,是用砂泥製成的,很輕巧,水一開,小蓋子會自動掀動,發出一陣陣的聲響。

十、羽扇與鋼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時既須用勁,又不可煽過爐門左右,這樣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具體沖茶之法如下: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等六個動作。

第二:納茶 開啟茶葉,把它倒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分別粗細,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處,再將細末放在中層,又再將粗葉放在上面,納茶的功夫就完成了

第三:候湯 蘇東坡煎茶詩云:“蟹眼已過魚眼生”,這就是指用這們沸度的水沖茶最好了。《茶說》雲:“湯者茶之司命,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為三沸。銚緣湧如連珠,是為二沸。騰波鼓浪,是為三沸

第四:沖茶 當水二沸,就可以提銚沖茶了。

第五:刮沫 沖水一定要滿,茶壺是否“三山齊”,水平面如何,這時要見功效了,好茶壺水滿後茶沫浮起,決不溢位(沖水過多,溢位壺面是另一回事),提壺蓋,從壺口輕輕颳去茶沫,然後蓋定。

第六:淋罐 蓋好壺蓋,再以滾水淋於壺上。

第七:燙杯 潮州土語說是“燒盅熱罐”,乃是衝功夫茶中的功夫要點。

第八:灑茶 幾經數度功夫,最後一手就是灑茶。灑茶也有四字訣:低,快,勻,盡。“

功夫茶的泡茶步驟

功夫茶的六個步驟衝法為:潔器、置茶、洗茶、注水、浸泡、出湯。

潔器:將沸水注入蓋碗或茶壺,以清潔茶具,提高茶具溫度,從而在正式泡茶時更充分激發出茶葉的色、香、味本質。

置茶:用蓋杯時可直接用茶則置茶,用茶壺時則用茶漏幫忙置茶,投茶量根據所沖泡茶類、個人口味而定。

洗茶:將開水倒入茶壺充分泡一下茶葉,然後在三秒內把這些水直接倒掉,以洗去茶葉表面上不乾淨的東西。

注水:不同茶葉要求不同的水溫,水溫過高時可以用茶海或公道杯提前降溫。向蓋碗注水時需高衝低斟,使茶葉滾動舒展。朝茶壺注水時,注意緩衝。注入沸水時,高溫會使茶湯產生泡沫,需用蓋子輕輕抹去。

浸泡:用蓋碗浸泡時,可用碗蓋來回翻動茶葉,使茶葉更加散開。使用茶壺沖泡時,可再用熱水淋壺,讓茶味在內外熱力的共同作用下被激發出來。

出湯:茶湯可以先倒入茶海,再倒入茶杯。也可以把茶杯整齊排列,將茶湯以打圈式直接倒入杯中,這叫作關公巡城。出湯時,需要平均注滿每個茶杯,即便是後來每滴倒下時也要平均滴下,以達到每杯茶色和茶味濃度近乎完全相等的效果,這叫作韓信點兵。倒出茶湯時,茶壺需自然垂低,手腕提高而手肘沉下,動作應自然舒適。若出茶不順,可輔以茶通。

功夫茶的相關知識

飲茶離不開茶具,茶具指泡飲茶葉的專門器具,包括壺,碗,杯,盤,託等,古人講究飲茶之道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藝術,一套精緻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絕的名茶,可謂相得益彰。隨著飲茶之風的興盛以及各個時代飲茶風俗的演變,茶具的品種越來越多,質地越來越精美。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這就是:

第一:茶壺

——潮人土語叫做"衝罐",也有叫做"蘇罐"的,因為它出自江蘇的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選擇茶壺,好壞標準有四字訣,曰:"小,淺,齊,老。"茶壺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別,以孟臣,鐵畫軒,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製造的最受珍視。壺的式樣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等等。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渾厚故也。壺的色澤也有多種,硃砂,古鐵栗色,紫泥,石黃,天青......等等。但不管款式,色澤如何,最重要的是"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因為大就不"工夫"了。

第二:茶杯

——茶杯的選擇也有四字訣: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襯托茶的顏色;質薄如紙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藍花底平口闊,杯底書"若深珍藏"的"若深杯"為珍貴,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鎮和潮州楓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稱為"白果杯"。

第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功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衝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

第四:茶盤

——茶盤是用來盛茶杯的,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等等。但不管什麼式樣,最重要也是四字訣:寬,平,淺,白。就是盤面要寬,以便就客人人數多寡,可以放多幾個杯;盤底要平,才不會使茶杯不穩,易於搖晃;邊要淺,色要白,這都是為了襯托茶杯,茶壺,使之美觀。

第五:茶墊

——比茶盤小,是用來置衝罐的,也有各種式樣,但總之要注意到"夏淺冬深"。冬深是為便於澆罐時多裝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墊裡還要墊上一層"墊氈","茶墊"是用絲瓜絡按茶墊的形狀大少煎成的,所以要用絲瓜絡而不用布氈者,為了不會生異味,墊氈的作用是為了保護茶壺,工夫茶在灑茶後還要將茶壺倒置過來以免壺裡積水,一點點的水,也會使茶味變苦,原因是單寧酸溶解了。

第六:水瓶與水缽

——作用一樣,都是用以貯水烹茶的。水瓶,修頸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種束頸有嘴,飾以螭龍,名叫螭龍樽的也不錯。水缽,也是用來貯水以備烹茶的,大小均相等於一個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紅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魚二尾在缽底,舀水時水動,好像金魚也動,這是很少見的珍品。

第七:龍缸

——大龍缸類似庭中栽種蓮花之蓮缸,或較小些。用以貯存大量的泉水,密蓋,下託以木幾,放在書齋一角,古色古香。龍缸也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難見到。

第八:紅泥小火爐

——紅泥小火爐,潮安,潮陽,揭陽都有製作,式樣好看極了。同樣有各種形式,特點是長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爐心深而小,這樣使火勢均勻,省炭,小爐有蓋和門,不用語時把它一蓋一關,既節約,又方便。小爐門邊往往還有一副很文雅的對聯,益發增添茶興。

第九:砂銚

——"砂銚",潮安楓溪做的最著名,俗稱"茶鍋",是用砂泥做成的,很輕巧,水一開,小蓋子會自動掀動,發出一陣陣的聲響。這時的水沖茶剛剛合適。至於用鋼鍋,鋁鍋來煮水衝共茶的,雖然也無不可,可是金屬的東西,用以煮水沖茶畢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第十:羽扇與鋼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時既須用勁,又不可煽過爐門左右,這樣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所以,特製的羽扇不但有利"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潔白鵝翎編製成的扇,大汪過掌,竹柄絲穗的精雅,襯托著紅,綠,白……各種顏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濃茶,自然別有風趣。鋼筷則不但為了鉗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雙手保持清潔。

品種豐富的功夫茶葉

功夫茶所用的茶葉,只限於半發醇的福建巖茶,溪茶和潮汕的鳳凰水仙一類(均屬青茶類)。中國的其它茶類如紅茶,綠茶,磚茶,或花茶,白茶等則不適合。因為若用功夫茶的衝法,往往苦澀不堪入口,只有這種半發醇的青茶類為上。習慣上功夫茶最好是用福建的烏龍茶,即閩北武夷山的巖茶和閩南的溪茶。烏龍茶是個總名,其中的暑茶是閩北所產。鐵觀音則主要產於閩南安溪,故又稱溪茶。巖茶和溪茶名目繁多,其中奇種,單叢,名叢大紅袍,水仙,一枝春等都是名茶。

——潮汕的鳳凰山也生產茶葉,也屬半發醇的青茶,也是功夫茶的用茶。其名目有水仙(俗稱鳥嘴茶),單叢,浪菜等;上引丘逢甲詩的"鷦嘴"便是鳥嘴茶。鳳凰茶也是我國的名茶之一。茶粒較大,茶色黃褐,香氣清馥,滋味濃醇而

工夫茶起源傳說

據說早在北宋時,潮州人就發明了工夫茶。當時,位於閔粵交界處的饒平,茶葉交易十分活躍,因福建所產烏龍茶為潮人所喜,茶商買茶時,就用小盅來品茶,以鑑別茶葉好壞,使工夫茶初具雛形。

到了南宋末年,為抗擊元蒙,文天祥率部從江西轉戰至廣東潮陽、海豐,其間,六個女兒和老母均勞瘁而死,文天祥悲憤交加,遂以茶代酒,祭奠英靈。爾後,工夫茶逐漸演變為一個大茶壺和六個小茶盅,以紀念抗元英雄文天祥的親人。

近千年來,工夫茶在潮汕地區代代相傳,盛行不衰,作為潮汕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還飄“香”過海,在港、澳、臺及海外華人圈中廣為流傳!

工夫茶的八個過程

茶葉、茶具、水、火之後就是衝工了。如果烹茶沒有工夫,那也不能叫做"工夫茶"。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沖茶之法。

大約有八個過程: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等六個動作。好比打太極拳中的"太極起勢",是一個預備階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說,這"候水"、"淋杯"都是初試工夫。大約起火後十幾分鍾,砂銚中就有聲颼颼作響,當它的聲音突然將小時,那就是魚眼水將成了,應立即將砂銚提起,淋罐淋杯,再將砂銚置爐上。這時就是第二件事開始了。

第二、納茶

開啟茶葉,把它倒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分別粗細,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處,再將細末放在中層,又再將粗葉放在上面,納茶的工夫就完成了。所以要這樣做,因為細末是最濃的,多了茶味容易發苦,同時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別粗細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勻,茶味逐漸發揮。

納茶,每一泡茶,大約以茶壺為準,放有七成茶葉在裡面就很夠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濃,味帶苦澀,而且好茶葉多是嫩芽緊卷,一泡以開水之後,舒展開來,變得很大,納茶太多,連水也衝不進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沒有味道。

納茶是衝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變幻,由此起矣。

第三、候湯

蘇東坡煎茶詩云:"蟹眼已過魚眼生",這就是指用這樣沸度的水沖茶最好了。《茶說》雲:"湯者茶之司命,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為一沸。銚緣湧如連珠,是為二沸。騰波鼓浪,是為三沸。一沸太稚,謂之嬰兒沸;三沸太老,謂之百壽湯;若水面浮珠,聲若松濤,是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觀茶論》也說:"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鋒進躍為度。"

第四,沖茶

當水二沸,就可以提銚沖茶了。火爐與茶壺的放置處大約剛好走七步。提銚後走了七步,揭開茶壺蓋,將滾湯環壺口,緣壺邊衝入,切忌直衝壺心(如用蓋甌,只衝一角,然後再衝各角,可同樣忌直衝壺心)。提銚宜高,所謂"高衝低酒"是也。高衝使開水有力地衝擊茶葉,使茶的香味更快揮發,由於茶精迅速揮發,單寧則來不及溶解,所以茶葉才不會有澀滯。至於走七步再衝,目的在於使滾水稍涼一點,以免破壞維他命C也。

第五、刮沫

沖水一定要滿,茶壺是否"三山齊",水平面如何,這時要見功效了,好茶壺水滿後茶沫浮起,決不溢位(沖水過猛過多,溢位壺面是另一回事),提壺蓋,從壺口輕輕颳去茶沫,然後蓋定。

第六、淋罐

蓋好壺蓋,再以滾水淋於壺上。謂之淋罐。淋罐有個作用:一是使熱氣內外夾攻,使茶香精迅速揮發,追加熱氣;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乾,即是茶熟;三是衝去壺外茶沫。

第七、燙杯

潮州土話說是"燒盅熱罐",乃是衝工夫茶中的工夫要點。有一位吃茶專家,此老走遍東西南北,到處總結喝茶的經驗,在他喝了工夫茶後說,工夫茶的特點就是一個"熱"字。從煮湯到沖茶,飲茶都離不開這一個字,這可謂得其三味矣。

燙杯,在淋罐之後,用開水淋杯,淋杯時要注意,開水要直衝杯心。燙杯完了,添冷水於砂銚形態的動作,老手者可以同時兩手洗兩個杯,動作迅速,聲調鏗鏘,姿態美妙。有一位外國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聞工夫茶之名,不遠萬里,千方百計,到了中國一定要喝一次工夫茶。在他看到洗茶杯的動作時,不禁讚歎再三,說是比雜技團的工夫還要高明呢。確實,不會洗杯的人,一碰到杯便會給燙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說到"姿態美妙"了。

杯洗完了,把杯中、盤中之水傾倒到茶洗裡去,這時,茶壺外面的水份也剛剛好被蒸發完了,正是茶熟之時。老手於此,絲毫不差,便可灑茶敬客了。

第八、灑茶

幾經數度工夫,最後一手就是灑茶。灑茶也有四字訣:低、快、勻、盡。

"低"就是前面說過的,"高衝低斟"的"低"。灑茶切不可高,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對客人極不尊敬。

"快"也是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熱度。

" 勻"是灑茶時必須像車輪轉動一樣,杯杯輪流灑勻,不可灑了一杯才灑一杯,因為茶初出,色淡,後出,色濃。"勻"字是很重要的。

"盡"就是不要讓餘水留在壺中。第一衝還可以留一點,二、三衝切切不可。灑完以後,還要把茶壺倒過來,覆放在茶墊上,使壺裡之水份完全滴出,這是因為只要沒有水在,單寧就不能溶解,茶就不會苦澀。

灑茶既畢,乘熱而飲,杯緣接脣,杯麵迎鼻,香味齊到,一啜而盡,三味杯底。據說是"味雲腴,餐秀美,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吻,神明凌霄漢,思想馳古今。"神明變幻,功夫茶之三昧於此盡得矣。

1.白鶴沐浴(洗杯)

用開水洗淨茶具並提高茶具溫度

2.烏龍入宮(落茶)

放茶量大約按茶/水1:20的比例

3.懸壺高衝(沖茶)

當開水初沸(100度)提起開水壺衝入茶具使茶葉業轉動、露香

4.春風拂面(刮沫)

用甌蓋輕輕颳去漂浮的泡沫,使茶具清新潔淨

5.關公巡城(倒茶)

泡一二分鐘後把茶水依次巡迴注入各茶杯

6.韓信點兵(點茶)

茶水倒到甌底最濃部分,要一點一點滴到各杯裡,達到濃淡一致

7.賞色嗅香(嗅香)

拿起甌蓋嗅一嗅天然的茶香

8.品啜甘霖(品茶)

先嗅其香,後嘗其味,邊啜邊嗅,淺杯細飲

標籤: 茶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5lem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