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毛尖茶製作工藝流程

毛尖茶製作工藝流程

毛尖茶製作工藝流程

毛尖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其製作工藝流程如下:

1. 採摘:茶葉採摘時間以春季為主,一般在穀雨前後採摘。

2. 凋萎:將採摘的新鮮茶葉放置在通風、陽光充足的涼亭內進行凋萎,以減少茶葉水分。

3. 揉捻:凋萎後的茶葉進行揉捻,為後續的發酵、殺青做好準備。

4. 發酵:揉捻後的茶葉經過一定的時間發酵,使茶葉內部的酶活性發揮最大化。

5. 殺青:發酵一定時間後,將茶葉在高溫下進行殺青,停止發酵過程。

6. 送風:殺青後,將茶葉置於送風機內進行風乾,以去除茶葉表面的水分。

7. 手工修剪:送風后,進行手工修剪,修整茶葉的形狀和大小。

8. 烘焙:手工修剪後,將茶葉送入炒鍋中進行烘焙,使茶葉內部乾燥。

9. 包裝:經過以上步驟,茶葉製作完畢,進行最後的包裝,以保持茶葉的口感和香氣。

以上就是毛尖茶的製作工藝流程,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精細的操作和嚴格的把控,以確保茶葉的品質和口感。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葉毛尖是市場上最熱銷的茶葉品種,它外表碧綠透亮而少顯航構構廣界還且帶有光澤,沖泡以後茶湯色澤嫩黃,茶重濃郁。很多人在喝茶葉毛尖的同時,也想對它的製作方法有一個全面的瞭解,想知道這種茶葉是怎麼做成的,今天小編就來滿足大家的這個心願。

茶葉毛尖的製作方法

1、篩選茶葉

製作茶葉毛尖時要先對採摘的茶葉進行篩選,因為不同的茶樹採下的茶葉並不相同,只有那些一芽一葉的茶葉波才是製作茶葉毛尖的上好原烈鎮道輪料。另外在不同天氣中採收業者黃把的茶葉質量也不各不相同,在加工毛尖茶以前也可以根據它們的質量進行篩選。

2、攤晾

茶葉毛尖在選擇好新鮮的茶葉以後,要進行攤晾,攤晾的時候需要把它放到透風透氣的室內,而且在茶葉的下面還要墊上專用的竹製品,這樣能增加它的透氣性。在攤晾茶葉毛尖時,室溫不能過高,同時還要避光,攤晾的過程中每隔一小時要翻動一次,室內不能存放其他物品,以免它齊果亮認們的氣味影響毛尖茶。

3、烘乾

茶葉攤晾完成以後收集起來,放到專用的炒茶鍋中進行炒制,炒威認引二掉端住補制時間應該在十五分鐘左右,炒好以後茶葉中的水分作降低,這時還要把進行烘製,烘製時一定要選擇無煙木炭,烘製時間應該在四十分鐘左右,烘好以後取出降溫,然後還要進行復烘。

4、去除雜質

茶葉毛尖在經過烘製以後,變慢慢成形,這時茶葉中會出現一些雜質,人們需來自要用手把這些雜質去掉,然後重新烘製十分鐘,在烘製過程中會有濃郁的香味散發出來,取出以後晾一下,再把它放到密封的桶中,這時自制的茶葉毛尖也就做好了。

毛尖茶的製作過程

毛尖茶的製作過程

  毛尖茶的製作過程,信陽毛尖茶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毛尖茶選用當地的苔茶良種,具有發芽早、芽葉肥壯、茸毛多、持嫩性強的特性,內含成份豐富,下面我分享毛尖茶的製作過程。

  毛尖茶的製作過程1

   篩選

  因為毛尖茶樹採摘下來的茶葉之間是存在差別的,在品質上有所不同,而且不同時間段不同天氣採摘的茶葉原料也不同,因此在製作成茶品之前要將茶葉進行篩分。

   晾放

  將篩選好的鮮葉原料,平攤放置在通風透氣的室內,在茶葉下方要墊上專門用來放置茶葉的竹製品。室內的溫度不要太高,避光,室內環境不能潮溼,不可有異味。而且在晾放的過程中要隔一個小時左右翻一遍,這樣能夠讓茶葉均勻風乾,一般一次的話時間在四個小時左右。

   烘製

  將晾放的毛尖茶葉收起放入炒茶專用的鐵鍋中進行翻炒,讓茶葉的含水量降低,一般炒制的時間為15分鐘左右。茶初制好的茶葉選用優質無煙木炭,燒著後用薄灰鋪蓋控制火溫進行初次烘製,火的溫度控制在100度左右,一般隔個五分鐘左右翻一遍茶葉,初烘的時間在20分鐘左右,然後倒出來在晾放四個小時,然後進行復烘。復烘時間為30分鐘左右。

   除雜復烘

  經過上面的紅茶茶葉漸漸成型,含水量降低,將毛尖茶葉中的雜質,以及不好的茶葉挑揀出來。然後繼續進行烘製,沒十分鐘翻一次,30分鐘左右,茶葉成型,茶葉含水量變的很低,茶香漸濃。然後就出鍋晾放風乾一小段時間後,放入密封桶中儲存,這樣毛尖茶葉就製作好了。

  毛尖茶的製作過程2

   如何來泡毛尖

  1、燙壺: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用壺裡的熱水採用迴旋斟水法浸潤茶杯,提高茶杯的溫度。

  2、置茶:毛尖的投茶量按照1:50的比率進行投放,即1克毛尖茶,50克水。一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此時可將茶荷遞給客人,鑑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壺之三分之一為度。 信陽毛尖的外形條索緊細、圓、光、直,白毫顯露,有峰苗,色澤隱綠,油潤光滑。

  3、溫杯:燙壺之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溫杯。

  4、高衝: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衝":水注到杯身的十分之七滿,注水時注意水的溫度要達到90℃(這樣才能在投茶時使水溫在85℃)。信陽毛尖對水的要求比較高,上等的水應該選用山泉水其次是彙集的山水,硬水和鹼較多的水不適合沖泡毛尖茶,平時生活中選擇礦物質純淨水也是不錯的

毛尖怎麼做?

毛尖製作分兩類,一類是手工製作,一類是機械製作,具體如下:

一、手工製作

1.篩分

將採摘的鮮葉按不同品種的鮮葉、晴天葉與雨水葉、上午採和下午採的鮮葉分別用網眼竹編篩子進行分級,剔出碎葉及其他異物,分別盛放。

2.攤放

將篩分後的鮮葉,室內通風、潔淨的竹編簸箕厚度宜(5~10)cm,雨水葉或含水量高的鮮葉宜薄攤,晴天葉或中午、下午採用的鮮葉宜厚攤,每隔1h左右輕翻一次,室內溫度在25℃以下,防太陽光照射。攤放時間根據鮮葉級別控制在(2~6)h為宜,待青氣散失.

3.生鍋

採用炒茶專用鐵鍋,鍋口面直徑84cm(事先磨洗光滑無鏽),生鍋呈35°左右傾斜,鍋臺前方高40cm左右,便於操作,後壁高1m以上,與牆貼合。生鍋用幹木柴作燃料,鍋溫宜(140~160)℃,每鍋投鮮葉量500g左右,以手掌心試探鍋溫,掌心距鍋心(3~5)cm,有燙手感即投鮮葉,用茶把(細軟竹枝紮成的圓帚)稍快反覆挑翻青葉,經(3~4)min,待青葉軟綿後,用茶把尖收攏青葉,在鍋中轉圈輕揉裹條(將殺青適度的茶葉,用茶把在鍋內順斜鍋自然旋轉),動作由輕、慢逐步加重、加快,不時抖動挑散,反覆進行。青葉進一步軟綿捲縮,初步形成泡鬆條索,嫩莖折不斷,然後用茶把儘快將茶葉全部掃入熟鍋。生鍋歷時(7~10)min,茶葉含水率約55%左右。雨、露水鮮葉,火溫提高(10~15)℃,勤翻多抖,嫩葉水分較多,火溫稍高,動作宜輕。

4.熟鍋

與生鍋規格一致,與生鍋並列排列,呈40°傾斜。在接納生鍋轉來的茶葉後緊接操作。鍋溫(80~100)℃,開始仍用茶把操作,並以把尖先把茶團打散,然後以把尖團揉茶葉,繼續“裹揉”,不時挑散,反覆進行,約(3~4)min後,茶條進一步緊縮,茶把稍放平,進行“趕條”。待茶條稍緊直,互不相粘時,即用手“理條”(掌心向下,拇指與食指稍張開成“八”字形,其餘三指與食指併攏,稍向內彎曲,成抓東西的虎口狀。抓起鍋中部分茶葉稍握緊,以抓滿手心為宜。然後於鍋心10cm高左右,手腕使勁,將手中部分茶葉從“虎口”甩出,撒開拋到茶鍋上沿,茶條則順斜鍋自然滾回鍋心),如此反覆進行,逐漸形成緊細、圓直、光潤的外形。全部過程的操作歷時約(7~10)min,含水量30%左右時,立即清掃出鍋,攤在簸箕上。

5.初烘

將熟鍋陸續出來的4~5鍋茶葉作為一烘,均勻攤開,厚度以2cm為宜,選用優質無煙木炭,燒著後用薄灰鋪蓋控制火溫,火溫宜(90~100)℃。根據火溫大小,每(5~8)min輕輕翻動一次,經(20~25)min,待茶條定型,手抓茶條,稍感戳手,含水量為15%左右,即可下炕。

6.攤涼

初烘後的茶葉,置於室內及時攤涼在大簸箕內4h以上,厚度宜30cm左右,待復烘。

7.復烘

將攤涼後的茶葉再均勻攤在茶烘上(厚度以(4~5)cm為宜),輕輕於茶炕上(火溫以(60~65)℃為宜),每烘攤葉量2.5kg左右,每隔10min左右輕翻拌一次。待茶條固定,用手揉茶葉即成粉末樣,方可下炕,復烘30min左右,含水量控制在7%。

8.毛茶整理

復烘後的毛茶攤放在工作臺上,將茶葉中的、老枝梗及非茶類夾雜物剔出,然後進行分級。

9.再復烘

將茶葉進一步乾燥,達到含水量6%以下。厚度宜(5~6)cm,溫度60℃左右,每烘攤茶2.5kg左右,每隔10min左右手摸茶葉有熱感即翻烘一次。經30min左右,待茶香顯露,手捏成碎末即下烘。分級、分批攤放於大簸箕,適當攤涼後及時裝進潔淨專用的大茶桶密封,存放於乾燥、低溫、衛生的室內。

二、機械加工

1.篩分

將採摘的鮮葉按不同的品種、不同等級、不同的採摘時間進行分類分等,剔除異物,分別攤放。

2.攤放

將篩選後的鮮葉,依次攤在室內通風、潔淨的竹編簸箕籃上,厚度宜(5~10)cm,雨水葉或含為,攤放待青氣散失。

3.殺青

機械殺青宜採用適制名優綠茶的滾筒殺青機,使用時,點燃爐火後即需開機啟動,使轉筒均勻受熱,待筒內有少量火星跳動即可。開動輸送帶送葉,根據溫度指示進行投葉,不同等級的鮮葉或含水量不同的鮮葉要求溫度不一,進葉口溫度宜控制在(120~130)℃,可通過殺青機輸送帶上的勻葉器來控制投葉量,從鮮葉投入至出葉約1.5~2min。殺青葉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殺青適度的標誌是葉色暗綠,手捏葉質柔軟,略有粘性,緊握成團,略有彈性,青氣消失,略帶茶香。

4.揉捻

機械揉捻宜使用適制名優綠茶的揉捻機,殺青葉適當攤涼,宜冷揉。投葉量視原料的嫩度及機型而定。揉捻時間高檔茶控制在(10~15)min,中低檔茶控制在(20~25)min。根據葉質老嫩適當加壓,應達到揉捻葉表面粘有茶汁,用手握後有粘溼的感覺。

5.解塊

機械解塊宜使用適制名優綠茶的茶葉解塊機,將揉捻成塊的葉團解散。

6.理條

機械裝置宜使用適制名優條形綠茶的理條機,理條時間不宜過長,溫度控制在(90~100)℃,投葉量不宜過多,以投葉量(0.5~0.75)kg、時間為5min左右為宜。

7.初烘

機械裝置宜使用適制名優綠茶的網帶式或鏈板式連續烘乾機,根據茶葉品質,初烘溫度進風口宜控制在(120~130)℃,時間(10~15)min,含水量在(15~20)%為宜。

8.攤涼

將初烘後的茶葉,置於室內及時充分攤涼4h以上。

9.復烘

復烘仍在烘乾機中進行,溫度以(90~100)℃為宜,含水量在6%以下。

毛尖,外形比較的細直圓潤光滑,茶葉全身遍佈著白毫,茶葉全身披著一層綠衣,香氣香遠悠長,茶湯的味道十分的鮮濃甘爽獨特,沖泡出來的茶湯顏色碧綠,茶葉舒張開來,慢慢沉入杯底,茶葉片片勻整,柔嫩鮮綠光滑。毛尖茶其實是屬於綠茶中的一個品種。 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獨特個性,其顏色鮮潤、乾淨,不含雜質,香氣高雅、清新,味道鮮爽、醇香、回甘。

茉莉毛尖的製作工藝是什麼

茉莉毛尖花茶的製作工藝,製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原料選擇,選用優質毛尖茶坯作為綠茶原料;選用優質茉莉花作為茉莉花原料;

第二步,綠茶原料復火;

第三步,鮮花采摘及處理;

第四步,復火毛尖茶坯和無雜茉莉花拌和;

第五步,包裝,成品茶經充分拌勻,抽樣測定含水量和質量審評,符合質量標準就可用包裝盒進行包裝。

製備的茉莉毛尖採用信陽毛尖作茶坯,用含苞欲放的茉莉花蕾和其拌拼窨制而成,吸香效能好,如果適當的進行水熱作用,鮮花中一部分不溶於水的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從而使產品變黃,滋味更加的鮮醇。

茉莉毛尖是一種很香的茶,茶是一種起源於中國。茉莉毛尖的功效也是相當好的,等一下給大家來簡單的介紹一下。茉莉毛尖是很傳統的茶價格也是很不統一的,毛尖是比較的稀少的,而且每次都只能過摘一點點,所以這種茶葉是比較的少見的,品種不一樣。

茉莉毛尖其實就是一個茶名,它就是茉莉花茶。它是一個很傳統的叫法,毛尖就是茉莉花茶是一個很籠統的叫法。它的品種可以有些多,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是可以很好的享用它的,它是屬於花茶類,是非常的健康很香的一款好茶,是非常的好喝的一款好茶道。

信陽毛尖怎麼製成茶葉的(信陽毛尖炒茶步驟)

1、信陽毛尖炒制工藝獨特,炒制分“生鍋”、熟鍋”、“烘焙”三個工序,用雙鍋變溫法進行。“生鍋”的溫度140-160℃,“熟鍋”的溫度80-90℃,“烘焙”溫度60-90℃,隨著鍋溫變化,茶葉含水量不斷減少,品質也逐漸成。“生鍋”是兩口大小一致的光潔鐵鍋,並列安裝成35℃-40℃度傾斜狀。

2、“生鍋”用細軟竹紮成圓掃茶把,在鍋中有節奏地反覆挑抖,鮮葉下綿後,開始初揉,並與抖散相結合。反覆進行4分鐘左右,實成圓條,達四五成幹(含水理55%左右)即轉入“熟鍋”內整形;“熟鍋”開始仍用茶把繼續輕揉茶葉,並結合散團,待茶條稍緊後,進行“趕條”,當茶條緊細度初步固定不沾手時,進入“理條”,這是決定茶葉光和直的的關鍵。“理條”手勢自如,動作靈巧,要害是抓條和甩條,抓條時手心向下,拇指與國外四指張成“八”定形,使茶葉從小指部位帶入手中,再沿鍋帶到鍋緣,並用拇指捏住,離鍋心13-17釐米高處,借用腕力,將茶葉由虎口處迅速有力敏捷搖擺甩出,使茶葉從鍋內上緣順序依次落入鍋心。

3、“理”至七八成干時出鍋,進行“烘焙”;烘焙經初烘、攤放、復火三個程式,即成品優質佳的信陽毛類。上等信陽毛類含水量不超過6%。 信陽毛尖初制後,經人工揀剔,把成條不緊的粗老茶葉和、茶梗及碎末揀剔出來。揀出來的青綠色成條不緊的片狀茶,叫“茴青”,春茶茴青又叫“梅片”。“茴青”屬五級茶,揀出來的大和碎片末列為級外茶。經揀剔後的茶葉就是市場上銷售的“精製毛尖”。

信陽毛尖屬於什麼茶類,手工茶製作過程

信陽毛尖是綠茶。信陽毛尖又稱豫毛峰,原產於河南省信陽市_河區、平橋區和羅山縣。口感鮮嫩、味甘醇厚,是一種未經發酵的天然茶樹,是綠茶家族中的一種,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初期,因信陽茶區五大茶社產出優質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為“信陽毛尖”。

作為中國十大著名茶葉之一的信陽毛尖,在沖泡出來之後,第一感官應該帶有綠色成分葉綠素,但是要注意,信陽毛尖與其它綠茶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不僅是綠茶類,還是毛尖茶類。

信陽毛尖屬於什麼茶

信陽毛尖是一種綠茶,信陽毛尖是從茶樹上摘下,經殺青、揉捏、烘乾等工序製成,完全符合綠茶的特性,因此,信陽毛尖屬於綠茶類,也是信陽毛尖是無發酵茶葉,也是炒青茶。

信陽毛尖色、香、味、形的特點,其色澤鮮亮、潔淨,無雜質,香味雅緻、新鮮,味道鮮爽、醇香、回甘,從外形看,均勻、鮮綠、白毫明顯。

信陽毛尖的製作工藝

1、殺青

這是製作茶葉的時候必須要用到的步驟,信陽毛尖的殺青必須要用兩個鍋一個斜置的一個裝鍋。

兩個並聯在一起,以便於殺青後直接掃到相連的鍋內中進行炒調。殺青時候鍋溫度最好要在一百二十度到一百四十度之間。每次投入四百多克的茶葉,直接茶葉開始出現卷型便可開始炒條。

2、炒條

也稱熟鍋,用來使茶變得細長而緊。首先要重複炒鍋,在鍋壁兩邊用油,接著開始抓條、甩條等操作方式讓茶葉變得細密、緊。抓與甩時要注意力度,待茶還剩八成干時,即可炒條。

3、烘培

烘烤的溫度大約為80度,烘焙到九成干時,攤涼後開始足烘。烘足期溫度控制在五十度左右,每隔五分鐘將葉面翻轉一次。在經過揀刨之後,乾燥成毛尖茶。

都勻毛尖茶製作過程

都勻毛尖是採用手工的製作方法,炒制可以分為殺青、捻揉、搓團、乾燥這幾個製作工序。

殺青:在殺青時,要求用來製作的鍋的溫度要達到一百三十度左右,茶葉的投放量在六百克左右,採用雙手進行茶葉的翻炒,做到抖、悶、翻相結合,當茶葉變軟後,有香氣透出時,殺青的就差不多了,這時就可以降低鍋的溫度進行捻揉了。

捻揉:這個步驟時間比較長些,鍋的溫度要控制在七十度左右,將都勻毛尖茶葉揉成條狀,當差不多有一半乾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搓團這個步驟了。

搓團:搓團時鍋的溫度控制在六十攝氏度左右,將茶葉放在手中進行旋搓,搓成一團一團的,然後再散開,這樣重複幾次,帶茶葉差不多有七八分乾的時候,換個兩隻手來搓,將其搓成條狀,差不多白毫出現,茶葉有九成干時,將鍋的溫度降低到五十度左右,然後將茶葉炒幹,這樣就製作的差不多了

鳩坑毛尖的製作工序

加工流程包括鮮葉採摘與攤放、殺青、理條、揉捻、初烘、整形、復烘等工序。 鮮葉採摘

鳩坑毛尖品質的形成,與嚴格的“及時分批,標準採摘”的要求緊密相關。它的採摘,一般在清明前開園.採茶要求提手採,茶芽成朵,不帶魚葉、茶蒂及夾雜物。特級茶鮮葉原料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形如筆尖(每500g鮮葉含芽5600個左右):一級茶鮮葉原料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為主。有少量一芽一葉;二級茶鮮葉原料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為主,有少量一芽二葉初展。 高檔鮮葉攤放0.5km/m2左右,自然攤放時間6~12h。一定規模的名茶加工廠採用多層攤青櫃架,使用無毒網紗,透氣性好,有利於鮮葉水分的散發均勻,攤放期間又免去翻拌,攤葉厚度為1~2cm,攤放時間為3~8h,可有效地減輕在攤青過程中的機械損傷,清潔衛生,保證茶葉品質的同時,提高了空間的利用率。有條件的加工企業,採用多層攤青櫃架實施空調攤青,一般攤葉厚度可達3cm,攤放時間可根據加工進度進行調節。利於茶葉品質的發展。緩和鮮葉採摘和加工的矛盾,這對鳩坑毛尖茶的加工品質提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攤放鮮葉含水率降至68%~70%。茶芽稍變軟,表面光澤減退,散發清香時即可轉入下道工序。 殺青溫度以溫控儀設定260~320℃,出口處筒腔內氣溫90℃左右。利用高溫鈍化鮮葉中酶的活性,制止鮮葉中茶多酚類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以獲得清湯綠葉應有的色、香、味。殺青溫度的高低、時間長短因機型不同而有所差異。在生產中用手來反覆感覺筒溫和出葉端鮮葉殺青後的質量來調整溫度和殺青時問的長短,殺青時間從進葉到出葉,1min~1.5min。殺青開始投葉時宜連續抓2~3把鮮葉投入進葉處筒體內,使筒壁儲藏的熱量充分吸收,避免出現焦葉現象。在正常投葉時應該一小撮一小撮均勻投葉,在殺青機出葉處配裝排風扇,及時進行降溫,保持色澤翠綠。當殺青快結束時預先關閉熱源,採用手提小型鼓風機在進葉處鼓風,促使快速出葉,避免葉子乾枯,甚至焦變。

殺青葉含水率60%~62%左右,以葉質變軟,葉色轉暗,略有成條,折梗不斷,有明顯清香時為適度。 理條工序的目的是促使茶葉條索緊結.也是形成鳩坑毛尖獨特外形的關鍵,也能彌補殺青不足,避免青氣、澀味的產生,同時繼續散發一部分水分,保證揉捻質量。

溫控儀設定200~220℃,每鍋投放殺青葉150g左右,時間為3-5min。理條手法:理條應先拋後理,拋理結合:手勢自如,動作靈巧,關鍵是抓條和甩條,抓條時手心向下,再沿鍋帶到鍋緣,並用拇指捏住,離鍋心15cm左右高處,借用腕力,將茶葉由虎口迅速有力敏捷搖擺甩出,使茶葉從鍋內上緣,順序依次落人鍋心,如此反覆進行,逐漸形成緊條、圓直的條形。

鳩坑毛尖也可使用長板頂鍋式扁茶炒制機進行理條。既解決了手工理條的勞動強度,也能達到理想的理條目的,是一種較完善的替代機種。溫控儀設定在140~180℃,投葉量宜少不宜多,一般每鍋投葉200g,採用不加壓或略加壓進行理條,時間為3~5min。

以手捏不成團,鬆手後即散,理條葉含水量56%~58%左右為宜,然後起鍋攤涼,回軟後進行揉捻。 揉捻是加工鳩坑毛尖茶成形中不可缺少的工序。在揉捻過程中要做到“看茶揉捻”,揉捻葉的質量:要圓條,不要扁條;要緊條,不要鬆條;要整條,不要斷碎條。

由於芽葉細嫩,比重大,體積小,為保證揉捻葉質量,故選用小型名茶揉捻機,有6CRM-15型、20型、25型等。

按照揉捻機的容量投入理條葉,每揉桶投葉量以揉桶九成滿為度(揉桶直徑25cm,桶高19cm,每桶可裝理條葉1.5~2kg)。因高檔原料中纖維素含量低,果膠質含量多,可塑性好,容易成條,所以加壓宜輕,時間宜短,否則茶汁大量外滲,造成幹茶色澤變暗,斷碎茶增多,茶湯不清。特級葉揉捻時間為10~15min,一級葉為15~20min,二級以下葉為20~25min。加壓以輕壓為主,特級茶基本不加壓或揉捻中間階段略為輕壓,1~2級茶可在揉捻中間階段加壓5~8min。

以揉緊條索,保持芽葉完整為原則。揉捻葉成條率95%以上,同時稍有茶汁粘附葉條表面,手摸略有滑潤粘手之感。經過揉捻後,要對揉捻葉進行人工解塊,雙手五指分開,將成團的茶條輕輕抖散,及時轉入下道工序。 烘乾機採用6CHP-60型以柴為燃料的金屬熱風爐單層式名茶烘乾機。由引風機將冷風吸入熱風爐加熱成熱風,並使其通人烘乾箱體,對烘盤上的加工葉烘焙。

對於具有一定規模的加工廠,宜選用SF-6CHZ-6型茶葉烘焙機(電熱溫控),便於提高產量,保證品質。

採用6CHP-60型溫控儀設定110~120oC(烘箱內風溫70~80℃),攤葉厚度2cm左右。約3-4min翻動一次,翻動時動作要輕,先手提紗布四角收攏茶葉,然後輕輕攤開,重新攤烘。

採用SF-6CHZ-6型茶葉烘焙機,溫控設定90~100℃,攤葉厚度2cm左右,中途不需進行烘焙葉的翻拌。

烘至茶葉含水率20%~25%,手捏不粘,稍有刺手,鬆手後彈散,下烘攤涼回潮。 選用6CB-140型整形機(電熱溫控),有利於鳩坑毛尖外形特徵、色澤的形成,是一種較完善的整形機械。整形溫控儀設定為100-150℃,投葉量每次1kg,時間10min左右(固定形狀)。滾炒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影響成品茶應有的獨特外形的形成。

以茶條緊結彎曲,白毫稍顯露,含水率掌握在15%左右。經整形後要充分攤涼回潮,使茶葉內的水分重新均勻分佈,以便於復烘乾燥均勻。 復烘是進一步蒸發水分。使茶葉達到足幹,便於貯藏:另一方面進一步促進內含物質的熱化學變化,提高香氣。增進滋味。

採用6CHP-60型單層式名茶烘乾機或SF-6CHZ-6型茶葉烘焙機,溫控儀設定70~100℃(烘箱內風溫50~60℃),攤葉厚度5~6cm,時間約1h。以文火慢烘,發展香氣為目的。

烘至成品茶含水率低於5%,手捻幹茶呈粉末,色翠香高。條形美觀,白毫顯露即可下烘。再經擇茶去雜、割去碎末即成為外形內質俱佳的鳩坑毛尖茶。

茶葉怎麼做的

茶葉肉怎麼做?把黃山茶葉泡開,15分鐘後撈出茶葉,油熱炸五花肉,然後撈出後倒入鍋中,加入茶葉調料。

信陽毛尖是什麼茶

什麼是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屬於什麼茶

信陽毛尖屬於綠茶。信陽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獨特個性,其顏色鮮潤、乾淨,不含雜質,香氣高雅、清新,味道鮮爽、醇香、回甘,從外形上看則勻整、鮮綠有光澤、白毫明顯。

外形細、圓、光、直、多白毫,色澤翠綠,衝後香高持久,滋味濃醇,回甘生津,湯色明亮清澈。優質信陽毛尖湯色嫩綠、黃綠或明亮,味道清香撲鼻,劣質信陽毛尖則湯色深綠或發黃、混濁發暗,不耐沖泡、沒有茶香味。

製作工藝

製作工藝經過殺青-揉捻-乾燥的必須過程,再細分為炒青、烘青、晒青、蒸青等小類。而信陽毛尖以細嫩芽葉原料,制工精巧、加工炒制分“生鍋”“熟鍋”“烘焙”三個工序,用雙鍋變溫法炒制,因此信陽毛尖為綠茶加工的工藝流程的分類上來說屬於炒青綠茶類,其乾燥過程及程度也屬於綠茶工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g6ggo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