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明史·馮琦傳》原文及翻譯

《明史·馮琦傳》原文及翻譯

明史

《明史·馮琦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馮琦,字用韞,臨朐人。幼穎敏絕人。年十九,舉萬曆五年進士,授編修。與修《會典》成,進侍講,充日講官。三王並封議起,移書王錫爵力爭之。進少詹事,掌翰林院事。改吏部,蒞政勤敏,力抑營競,尚書李戴倚重之。 

  二十七年九月,太白、太陰同見於午;又狄道山崩,平地湧大小山五。琦草疏,偕尚書戴上言:“近見山陷成谷地湧成山則自開闢以來而今再見也竊惟上天無私惟民是聽欲承天意當順民心。比來天下賦額,視二十年以前,十增其四。自礦稅使出,而民間之苦更甚。加以水旱蝗災,流離載道,畿輔近地盜賊公行,此非細故也。諸中使(1)銜命而出,運機如鬼蜮,取財盡錙銖。貧者家無儲蓄,惟恃經營。奪其數錢之利,已絕其一日之生。今日猶承平,民已洶洶,脫有風塵之警,天下誰可保信者?若一方窮民倡亂,而四面應之,於何徵兵,於何取餉哉!天心仁愛,明示咎徵,誠欲陛下翻然改悟,坐弭禍亂。夫四方錢穀,皆有定額,近者徵調頻仍,正額猶逋,何從得羨?伏望陛下穆然遠覽,亟與廷臣共圖修弭,無令海內赤子,結怨熙朝,千秋青史,貽譏聖德。”不報。 

  尋拜禮部尚書。帝(2)將冊立東宮,詔下期迫,中官(3)掌司設監者以供費不給為詞。琦曰:“今日禮為重,不可與爭。”其弟瑗,戶部主事,適輦餉銀四萬出都,琦立追還,給費,事乃克濟。 

   三十年,帝有疾,諭停礦稅,既而悔之。琦與同列合疏爭,且請躬郊廟祭享,御殿受朝,不納。湖廣稅監陳奉以虐民撤還,會陝西黃河竭,琦乞徵還,皆不報。時士大夫多崇釋氏教,士子作文,每竊其緒言,鄙棄傳注。前尚書餘繼登奏請約禁,然習尚如故。琦乃復極陳其弊,帝為下詔戒厲。 

  琦明習典故,學有根柢。數陳讜論,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內閣缺人,帝已簡用朱國祚及琦。而沈一貫密揭,言二人年未及艾,蓋少需之,先用老成者。乃改命沈鯉、朱賡,琦素善病,至是篤。十六疏乞休,不允。卒於官,年僅四十六。遺疏請厲明作,發章奏,補缺官,推誠接下,收拾人心。語極懇摯。帝悼惜之。贈太子少保。天啟初,諡文敏。 

【注】(1)中使:宦官使者。(2)帝:指明神宗朱翊鈞,萬里是其年號。(3)中官,宦官。 

譯文:

  馮琦,字用韞,臨朐人.幼時聰明敏慧超過一般人.十九歲,考取萬曆(明神宗朱翊鈞年號)五年九月,太白星、太陰星同時在午時出現;又值狄道發生山崩,平地隆起大小五座山丘.馮琦草擬奏章,與尚書李戴一同上言勸諫:“近來目睹山陷成谷,地隆為山,自從開天闢地,只有唐垂拱中有過此事,而現在卻又見到了.我私下裡思慮上天是無私的,只聽從百姓.要想稟承天意,應當順應民心.近來天下的賦稅數額,與二十年前比較,增加四成.自從派出了礦稅使,則民間的苦痛更甚.加上水旱蝗災,流民充塞道路,京城地區盜賊公然出現,這不是細小的事情.各位宦官使者領命出京師,如鬼怪般運用機巧,錙銖細小之財也盡數刮取,貧窮者家中沒有儲蓄,只有靠小本經營.奪取他們幾錢的小利,就會斷絕他們一天的生資.現在依舊平安,百姓卻怨恨紛亂,假若有不測之變,天下有誰來保護?如果一方的走投無路的百姓倡導暴亂,四面的民眾響應,(國家)從哪裡徵兵,從哪裡取得糧餉呢?上天心性仁愛,明確顯示災禍(罪過)的跡象,真的是想要陛下猛然覺悟,消除禍亂.四方的錢穀,都有定額,近來徵調頻繁,正額尚且拖欠交不上,哪來的剩餘?希望陛下嚴肅思慮將來,緊急與朝廷大臣共同修漏補缺,不要讓海內的赤子聚結怨忿於盛朝,千秋青史留下對聖德的譏諷.”(神宗)沒有答覆. 

  不久受職禮部尚書.神宗將要冊立東宮太子,詔令下達的時間迫近了,執掌監司的宦官拿供給經費不足作為藉口(拖延).馮琦道:“今天禮儀為重,不可和他們爭辯.”他的弟弟馮瑗是戶部主事,剛好(用輦車)運送四萬兩餉銀出京城,馮琦立即追回(餉銀),提供經費,事情才得以辦成. 

  萬曆三十年沒有接納.湖廣稅監陳奉因為虐待百姓被撤回,正趕上黃河陝西段乾涸,馮琦請求將礦稅使一起撤回,神宗都沒有答覆.當時士大夫多信奉佛教,士人寫作往往摘取佛教的殘言片句,而鄙棄經書的傳注.前任尚書餘繼登奏請以約束、禁止,然而習俗風尚如故.馮琦又極力陳述它的弊端,皇帝為此下詔戒止訓斥. 

  馮琦熟習典故,學習有根底.多次陳述正直的言論,朝廷內外都希望看到他的風采,皇帝也很寵愛、倚重他.內閣缺人,神宗已經選用了朱國祚和馮琦.但是沈一貫祕密上書,說他們兩人的年紀不夠老成,稍過一段時間再說,先任用年長閱歷深者.於是改任沈鯉、朱賡.馮琦一向有病,因此更加沉重.十六次奏疏請求退休,(皇帝)沒有允許.死於任上,時年四十六歲.遺下奏疏請求(皇帝)嚴肅明理有所作為,請發奏疏,補充空缺的官職,誠心誠意對待下面的臣民,收攏民心.語言很懇切誠摯.神宗對他悼念、惋惜.追贈太子少保.天啟(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初年,諡號文敏. 

相關練習:    

明史

  馮琦,字用韞,臨朐人。幼穎敏絕人。年十九,舉萬曆五年進士,授編修。與修《會典》成,進侍講,充日講官。三王並封議起,移書王錫爵力爭之。進少詹事,掌翰林院事。改吏部,蒞政勤敏,力抑營競,尚書李戴倚重之。

  二十七年九月,太白、太陰同見於午;又狄道山崩,平地湧大小山五。琦草疏,偕尚書戴上言:“近見山陷成谷地湧成山則自開闢以來而今再見也竊惟上天無私惟民是聽欲承天意當順民心。比來天下賦額,視二十年以前,十增其四。自礦稅使出,而民間之苦更甚。加以水旱蝗災,流離載道,畿輔近地盜賊公行,此非細故也。諸中使(1)銜命而出,運機如鬼蜮,取財盡錙銖。貧者家無儲蓄,惟恃經營。奪其數錢之利,已絕其一日之生。今日猶承平,民已洶洶,脫有風塵之警,天下誰可保信者?若一方窮民倡亂,而四面應之,於何徵兵,於何取餉哉!天心仁愛,明示咎徵,誠欲陛下翻然改悟,坐弭禍亂。夫四方錢穀,皆有定額,近者徵調頻仍,正額猶逋,何從得羨?伏望陛下穆然遠覽,亟與廷臣共圖修弭,無令海內赤子,結怨熙朝,千秋青史,貽譏聖德。”不報。

  尋拜禮部尚書。帝(2)將冊立東宮,詔下期迫,中官(3)掌司設監者以供費不給為詞。琦曰:“今日禮為重,不可與爭。”其弟瑗,戶部主事,適輦餉銀四萬出都,琦立追還,給費,事乃克濟。

   三十年,帝有疾,諭停礦稅,既而悔之。琦與同列合疏爭,且請躬郊廟祭享,御殿受朝,不納。湖廣稅監陳奉以虐民撤還,會陝西黃河竭,琦乞徵還,皆不報。時士大夫多崇釋氏教,士子作文,每竊其緒言,鄙棄傳注。前尚書餘繼登奏請約禁,然習尚如故。琦乃復極陳其弊,帝為下詔戒厲。

  琦明習典故,學有根柢。數陳讜論,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內閣缺人,帝已簡用朱國祚及琦。而沈一貫密揭,言二人年未及艾,蓋少需之,先用老成者。乃改命沈鯉、朱賡,琦素善病,至是篤。十六疏乞休,不允。卒於官,年僅四十六。遺疏請厲明作,發章奏,補缺官,推誠接下,收拾人心。語極懇摯。帝悼惜之。贈太子少保。天啟初,諡文敏。

【注】(1)中使:宦官使者。(2)帝:指明神宗朱翊鈞,萬里是其年號。(3)中官,宦官。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視二十年以前,十增其四 視:比較

B.奪其數錢之利,已絕其一日之生 絕:超過

C.天心仁愛,明示咎徵 徵:跡象

D.琦乞徵還,皆不報 報:回覆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1)太白、太陰同見於午 (2)趙嘗五戰於秦

B.(1)若一方窮民倡亂,而四面應之 (2)若入前為壽

C.(1)掌司設監者以供費不給為詞 (2)敢以煩執事

D.(1)且請躬郊廟祭享 (2)且適南冥也

(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近見山陷成谷/地湧成山/則自開闢以來/而今再見也/竊惟上天無私/惟民是聽/欲承天意/當順民心

B.近見山陷成谷地/湧成山/則自開闢以來/而今再見也/竊惟上天無私/惟民是聽/欲承天意/當順民心

C.近見山陷/成谷地/湧成山/則自開闢以來/而今再見也/竊惟上天/無私惟民/是聽欲承天意/當順民心

D.近見山陷/成谷地/湧成山/則自開闢以來/而今再見也/竊惟上天/無私惟民是聽/欲承天意/當順民心

(4)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馮琦聰明敏捷,超過一般人。他考取進士後參與修成了《會典》,充任皇帝日講官。在吏部任職,處理政務勤奮敏捷,極力抑制鑽營投機。

B.馮琦關注民生。他針對萬曆年間的天地異象,與尚書李戴一起進言,勸皇上重視水旱蝗災、流民充塞道路、宦官在京城搜刮百姓等現象。

C.馮琦熟習典故,學習有根底。他多次陳述正直的言論,當時士大夫多信奉佛教,士人寫作往往鄙棄經書的傳注,馮琦曾極力陳述其中弊端。

D.馮琦深受皇帝寵愛倚重。因有人作梗沒能進入內閣,病情沉重後,他十六次奏疏請求退休,皇帝不同意,病死時,神宗很是悼念、惋惜。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今日猶承平,民已洶洶,脫有風塵之警,天下誰可保信者?

②適輦餉銀四萬出都,琦立追還,給費,事乃克濟。

答案:

(1)B

(2)C

(3)A

(4)B

(5)①現在依舊平安,百姓已經怨恨紛亂,假若有不測之變,天下誰是可以保護國家、君王信任的人?

②恰巧(用輦車)運送四萬兩餉銀出京城,馮琦立即追回(餉銀),提供經費,事情才得以辦成.

【解答】

(1)B 絕:斷絕.句子譯為:奪取他們幾錢的小利,就會斷絕他們一天的生資.

(2)C都是介詞,拿.A項,介詞,在/介詞,同,跟.B項,連詞,假若/代詞,你.D項,副詞,況且/副詞,將要.

(3)A句子譯為:近來目睹山陷成谷,地隆為山,自從開天闢地,只有唐垂拱中有過此事,而現在卻又見到了.我私下裡思慮上天是無私的,只聽從百姓.要想稟承天意,應當順應民心.“山陷成谷”“地湧成山”為並列,兩組詞語中間停頓,但片語本身不可停頓,故排除BCD.

(4)B“宦官在京城搜刮百姓”有誤.原文說“諸中使銜命而出”,指他們領命出京師,如鬼怪般運用機巧,錙銖細小之財也盡數刮取,危害極大.

(5)①承平,平安;洶洶,怨恨紛亂;風塵之警,不測之變;保信,保護國家、君王信任.譯為:現在依舊平安,百姓已經怨恨紛亂,假若有不測之變,天下誰是可以保護國家、君王信任的人?

②輦,用輦車;給費,提供經費;克,辦成功.譯為:恰巧(用輦車)運送四萬兩餉銀出京城,馮琦立即追回(餉銀),提供經費,事情才得以辦成.

參考譯文:

馮琦,字用韞,臨朐人.幼時聰明敏慧超過一般人.十九歲,考取萬曆(明神宗朱翊鈞年號)五年九月,太白星、太陰星同時在午時出現;又值狄道發生山崩,平地隆起大小五座山丘.馮琦草擬奏章,與尚書李戴一同上言勸諫:“近來目睹山陷成谷,地隆為山,自從開天闢地,只有唐垂拱中有過此事,而現在卻又見到了.我私下裡思慮上天是無私的,只聽從百姓.要想稟承天意,應當順應民心.近來天下的賦稅數額,與二十年前比較,增加四成.自從派出了礦稅使,則民間的苦痛更甚.加上水旱蝗災,流民充塞道路,京城地區盜賊公然出現,這不是細小的事情.各位宦官使者領命出京師,如鬼怪般運用機巧,錙銖細小之財也盡數刮取,貧窮者家中沒有儲蓄,只有靠小本經營.奪取他們幾錢的小利,就會斷絕他們一天的生資.現在依舊平安,百姓卻怨恨紛亂,假若有不測之變,天下有誰來保護?如果一方的走投無路的百姓倡導暴亂,四面的民眾響應,(國家)從哪裡徵兵,從哪裡取得糧餉呢?上天心性仁愛,明確顯示災禍(罪過)的跡象,真的是想要陛下猛然覺悟,消除禍亂.四方的錢穀,都有定額,近來徵調頻繁,正額尚且拖欠交不上,哪來的剩餘?希望陛下嚴肅思慮將來,緊急與朝廷大臣共同修漏補缺,不要讓海內的赤子聚結怨忿於盛朝,千秋青史留下對聖德的譏諷.”(神宗)沒有答覆.

不久受職禮部尚書.神宗將要冊立東宮太子,詔令下達的時間迫近了,執掌監司的宦官拿供給經費不足作為藉口(拖延).馮琦道:“今天禮儀為重,不可和他們爭辯.”他的弟弟馮瑗是戶部主事,剛好(用輦車)運送四萬兩餉銀出京城,馮琦立即追回(餉銀),提供經費,事情才得以辦成.

萬曆三十年沒有接納.湖廣稅監陳奉因為虐待百姓被撤回,正趕上黃河陝西段乾涸,馮琦請求將礦稅使一起撤回,神宗都沒有答覆.當時士大夫多信奉佛教,士人寫作往往摘取佛教的殘言片句,而鄙棄經書的傳注.前任尚書餘繼登奏請以約束、禁止,然而習俗風尚如故.馮琦又極力陳述它的弊端,皇帝為此下詔戒止訓斥.

馮琦熟習典故,學習有根底.多次陳述正直的言論,朝廷內外都希望看到他的風采,皇帝也很寵愛、倚重他.內閣缺人,神宗已經選用了朱國祚和馮琦.但是沈一貫祕密上書,說他們兩人的年紀不夠老成,稍過一段時間再說,先任用年長閱歷深者.於是改任沈鯉、朱賡.馮琦一向有病,因此更加沉重.十六次奏疏請求退休,(皇帝)沒有允許.死於任上,時年四十六歲.遺下奏疏請求(皇帝)嚴肅明理有所作為,請發奏疏,補充空缺的官職,誠心誠意對待下面的臣民,收攏民心.語言很懇切誠摯.神宗對他悼念、惋惜.追贈太子少保.天啟(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初年,諡號文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4ywl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