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養生保健

> “望梅止渴”說的什麼典故?

“望梅止渴”說的什麼典故?

望梅止渴是東漢末年時期的典故,講的是曹操有一次親自帶兵出征,在途中天氣炎熱,將士們滿頭大汗,途中又找不到有水源的地方,導致士兵們都非常的口渴。曹操見狀怕軍心大亂,但是這並沒有難倒聰明的曹操,曹操吩咐手下傳話給士兵,告訴士兵們說

“望梅止渴”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說的是曹操為鼓勵口渴的士兵行軍,指梅林以止軍士渴的故事。後用以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晒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

“望梅止渴”說的什麼典故?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當說到梅子的時候,就會想到梅子酸而產生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三國演義中,望梅止渴的典故出自曹操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歷史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一路行軍,走得非常辛苦。時值盛夏,太陽火辣辣地掛在空中,散發著巨大的熱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軍隊已經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荒原百里,沒有水源,將士們都乾渴難忍,有的體弱的士兵,都被

“望梅止渴”說的什麼典故? 第2張

【典故】

曹操第三次越巢湖伐吳,七月天氣炎熱,行軍途經安徽省含山縣梅山村,士兵口渴難熬,曹操站在山道上指著前面遙遠的地方說:“前有大梅林”,士兵爭先恐後地前進,其實此山過去十幾裡是濡須河中游,很快有了充足的水源,士兵們雖然被騙依然很高興。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望梅止渴”成語來源。

《三國演義》中話說曹操帶兵征伐張繡,長途跋涉,又逢酷暑,將士飢渴難耐。大智過人的曹操心生一計,用馬鞭往前方一指,說:大家火速前進,到前面梅子林歇涼,吃梅子。將士們聽了,不覺口生唾液,飢渴得以緩解,腳下的步子也輕快起來。這就是“望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望梅止渴的故事

曹操行軍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們都很渴,於是他傳令道:“ 前邊有一片梅子林,果實非常豐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們的口渴。”士兵聽後,嘴裡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用這個機會把士兵們帶領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望梅止渴是一個成語,讀音是wàng méi zhǐ kě,原意是梅子酸,當說到梅子的時候,就會想到梅子酸而產生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南朝 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 魏武 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宋沈括《夢溪筆談·譏謔》:“ 吳人多謂梅子為‘曹公’,以其嘗望梅止渴也。”

擴充套件資料:

相關人物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割槽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後世紀念

關於曹操望梅止渴歷史上對其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這是一種智慧,也有人說這是曹操奸詐之處。許多文人因探尋 “望梅止渴”的歷史來到含山縣梅山村,留下了不同看法的詩篇。

多年以來含山縣文化研究會,含山縣民間文藝家協會,對本縣望梅止渴遺址進行實地考察與歷史研究,整理出一篇《含山縣三國文化遺址調查》論文,2017年提交給“全國三國文化研究中心”,經專家反覆對史料驗證核實,論文編入由“全國三國文化研究中心、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成都諸葛亮研究會”編著的論文集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的典故來自哪個事件?

曹操攻打張繡

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一路行軍,走得非常辛苦。時值盛夏,太陽火辣辣地掛在空中,散發著巨大的熱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軍隊已經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禿嶺,沒有人煙,方圓數十里都沒有水源。將士們想盡了辦法,始終都弄不到一滴水喝。頭頂烈日,戰士們一個個被晒得頭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乾舌燥,感覺喉嚨裡好像著了火,許多人的嘴脣都乾裂得不成樣子,鮮血直淌。每走幾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體強壯的士兵,也漸漸地快支援不住了。

曹操目睹這樣的情景,心裡非常焦急。他策馬奔向旁邊一個山崗,在山崗上極目遠眺,想找個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發現,龜裂的土地一望無際,乾旱的地區大得很。再回頭看看士兵,一個個東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難得再走多遠了。

曹操是個聰明的人,他在心裡盤算道: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這麼耗下去,不但會貽誤戰機,還會有不少的人馬要損失在這裡,想個什麼辦法來鼓舞士氣,激勵大家走出乾旱地帶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靈機一動,腦子裡蹦出個好點子。他就在山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聲喊道:“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梅林,結滿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堅持一下,走到那裡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戰士們聽了曹操的話,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樣,口裡頓時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來,鼓足力氣加緊向前趕去。就這樣,曹操終於率領軍隊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們對梅子酸味的條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乾渴的困難。可見人們在遇到困難時,不要一味畏懼不前,應該時時用對成功的渴望來激勵自己,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戰勝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從《望梅止渴》這個故事瞭解典故,然後編成一個小故事!

話說曹操帶兵走到一個沒有水的地方,士兵們渴得很,為了激勵士氣,曹操就對士兵們說:"前面不遠處有很大的一片梅樹林,梅子特別多,又甜又酸,到時我們吃個痛快。"士兵們聽了,一個個都流出口水來,不再嚷渴了,行軍的速度也加快了。

說解】

魏武行役,矢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望梅止渴”之事表現出曹操的聰明才智,他能在大軍絕水源、士卒渴難忍的危急情況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僅使士卒引起條件反射、暫解乾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氣,“得及前源”。後以“望梅止渴”比喻虛償所願。《水滸傳》五十一回:“官人今日見一文也無,提甚三五兩銀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畫餅充飢!”

望梅止渴典故 20字~30字

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曹操帶兵走到一個沒有水的地方,士兵們渴得很,曹操騙他們說:‘前面有很大的一片梅樹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士兵聽了,都流出口水來,不再嚷渴(見於《世說新語·假譎》)。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煮酒論英雄,其中有一個細節是:操以手指玄德,然後自指曰:“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

心理學原理解釋望梅止渴的典故

“望梅止渴”並非毫無道理,每個人都有吃梅子的經驗,嚼酸甜之梅,必伴大量唾液分泌,這是先天的無條件反射,除非脫水、津液枯竭的人,正常人都是這樣的反應。有了吃梅子的經驗,下次看到別人吃梅子,自己也禁不住唾液泉湧,非得一口口往下嚥口水,這則是吃梅子的情狀與唾液分泌間形成了聯絡,見人吃梅子自己唾液分泌,生理學上稱之為“條件反射”。往後發展至看到畫的梅子、腦子回想吃梅子的滋味、都會產生唾液分泌。從實物到圖畫、詞語、文字、想象都能把梅子與唾液分泌練習起來,這樣條件反射進一步發展,可把第二訊號系統的“詞”也作為刺激條件而取代實物,提到“梅子”這個詞,與實際吃梅子一樣能成為唾液分泌的刺激物。

標籤: 望梅止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yangsheng/n2xnq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