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養生保健

> “毛遂自薦”說的什麼典故?

“毛遂自薦”說的什麼典故?

戰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挑選20個文武全才的門客一起去。經過挑選,最後還缺一個人

“毛遂自薦”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講的是平原君的門客毛遂自我推薦與他一起出使楚國,說服楚王出兵對抗秦國的故事。後來比喻不經別人介紹,自我推薦擔任某一項工作。

毛遂自薦 máosuìzìjiàn [釋義] 毛遂:戰國時趙國平原君的門客;薦:推薦;薦舉。毛遂自己推薦自己。形容自告奮勇去做某事。 [語出]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

“毛遂自薦”說的什麼典故?

“毛遂自薦”比喻不經別人介紹,自我推薦擔任某一項工作。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秦攻趙,趙使平原君趙勝求救於楚。得十九人偕從,無以滿二十。“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縱)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毛遂自薦 [máo suì zì jiàn] [釋義] 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毛遂自薦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

“毛遂自薦”說的什麼典故? 第2張

【典故】

戰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挑選20個文武全才的門客一起去。經過挑選,最後還缺一個人。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可是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平原君說:“先生來到趙勝門下幾年了?”毛遂說:“三年了。”平原君說:“賢能的人處在世界上,就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如今,處在趙勝的門下已經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你沒有稱道,趙勝也沒聽到讚語,這是因為先生沒有什麼才能的緣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要是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就會像錐子那樣,整個鋒芒都會露出來,不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平原君終於帶毛遂一道前往。

毛遂自薦”出自於《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比喻自告奮勇,自我推薦。 平原君趙勝,是戰國時期趙國一位有名的公子。眾公子中趙勝最為賢德有才,好客養士,賓客投奔其門下者竟達數千人。平原君曾任趙惠文王和孝成王的宰相,曾三次離宰相位,又三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臺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緊退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幹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臺階。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麼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兵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精闢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後,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毛遂:戰國時期趙國平原君的門客。薦:推舉,介紹。毛遂自薦的故事是指毛遂自己推薦自己。這個成語故事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今少一人,願君以遂備員而行矣。’”比喻自告奮勇,自我推薦去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毛遂自薦典故中的楚王是哪個王

楚考烈王,羋姓,熊氏,名完,戰國時期楚國國君,楚頃襄王之子。楚、趙結盟,楚考烈王令春申君以八萬大軍,奔赴趙國。

急求與毛遂自薦類似的典故

語出《漢書·終軍傳》

漢代的終軍(字子云,濟南人)很有才學,受到漢武帝的常識。終軍18歲被選為博士*,又被拜為謁者給事中,負責迎送客、奉詔出使等。有一次,朝廷要派人出使匈奴,終軍提出申請說:“我在朝廷食祿5年,還沒有立下一點功勞。聽說陛下要派人出使匈奴,我願意前往,對匈奴單于曉以利害,讓他臣服於朝廷。”武帝覺得他很有見識,把他晉升為諫大夫。

故事說,當時,正值南越與漢朝和親,漢武帝派終軍出使南越,勸說南越王歸順漢朝,如同內地諸侯那樣聽從朝廷指令。終軍主動請求說:“希望陛下賜給我一條長繩,我一定把南越王*起來,帶到宮廷門下。”於是,終軍去勸說南越王,南越王聽從了,答應把整個南越國都為漢朝廷的屬國。武帝非常高興,恩准南越國使用大豐收的犯綬,統一實行漢朝的法度,以新的辦法改變南越的社會習俗,命令漢朝的使者留在南越,擔負鎮守和安撫的任務。但是,南越的想國呂嘉不想歸順漢朝,起兵攻殺了南越王,漢朝的使者也都被他殺死了。終軍死時,只有20多歲。所以,世人都稱他為“終童”。

“請纓”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纓:駕車時,馬頸上套的革帶。引申為捆人用的長繩。人們用“請纓”表示主動請求出徵、出使等。多用來表現立志報國的決心和行動。

《漢書·終軍傳》:

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軍遂往說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天子大說(yue4),賜南越大臣犯綬,壹用漢法,以新其俗,令使者留填撫之。越相呂嘉不欲內屬,發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語在《南越傳》。軍死時年二十餘,故世謂之“終童”。

毛遂自薦的典故是怎麼樣的,誰能解解釋?

成語典故: 毛遂自薦

出處: 《史記·平原君列傳》記載: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去楚國求救,門下食客毛遂自動請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國,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趙國。

釋義: 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朝歌淵源: 毛遂為衛國人。曾在趙國平原君門下為食客,自薦使楚救趙,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相傳,毛遂在朝歌雲夢山從師於鬼谷子先生,雲夢山鬼谷祠旁,有毛遂廟,為遊覽瞻拜之勝地。

毛遂自薦:

毛遂戰國晚期人,曾在趙國平原君門下為食客,趙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圍趙都邯鄲,平原君急赴楚國求救援兵,在門客中挑選二十名文武具備的隨行人員。左挑右選得十九人,毛遂以囊錐自喻,說讓自己處於囊中,早已脫穎而出了,並自薦同往。十九人謂其傻皆譏笑之。至楚國後,平原君與楚王談判,日出而言,日終不決。眾人無奈,毛遂展露才華,按劍而上,陳述利害,威言並加,使楚王答應派兵救趙,同意馬上發兵救趙,並立即鍤血為盟。眾皆佩服至極,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遂待毛遂為上客。

毛遂出身貧寒,非官非宦,二千年來傳頌至今,且被神話,實乃自薦愛國所致也。

毛遂為衛國人,故里在今新鄉市原陽縣西路莊村,現有毛遂自薦亭和石碑多通。相傳,毛遂在雲夢山從師於鬼谷子先生,淇縣雲夢山鬼谷祠旁,有毛遂廟,為遊覽瞻拜之勝地。

“毛遂自薦”這個成語即由此產生,用來比喻自告奮勇,自我推薦。

像毛遂自薦包含典故的成語有那些

毛遂自薦máo suì zì jiàn

[釋義] 毛遂:戰國時趙國平原君的門客;薦:推薦;薦舉。毛遂自己推薦自己。形容自告奮勇去做某事。

[語出]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正音] 遂;不能讀作“suí”。

[辨形] 遂;不能寫作“逐”。

[近義] 自告奮勇

[反義] 自慚形穢

[用法] 作賓語時;一般用在“敢於”、“勇於”、“想”之類的動詞後面。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與“自告奮勇”有別:~有自我推薦的意思;“自告奮勇”則含有自己主動承擔某件事的意思。

[例句] 在競選會上;小明~當班長。

[英譯] volunteer for a task

[成語故事]

歷史上有關人才的典故。。像三顧茅廬。。。毛遂自薦。。。祁黃羊。。。等。。。越有名越好。

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項羽 刮目相看——呂蒙

三顧茅廬、鞠躬盡瘁——諸葛亮 一鼓作氣—— 曹劌

投筆從戎—— 班超 負荊請罪——廉頗

完璧歸趙——藺相如 鑿壁借光—— 匡衡

精忠報國—— 岳飛 聞雞起舞—— 祖逖

入木三分——王羲之 臥薪嚐膽——勾踐

標籤: 毛遂自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yangsheng/eyo2w4.html